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6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4W

明確了相關的主題之後,我們才能把調查報告寫得出色,在經歷了不同的任務後,我們必須認真寫一份調查報告,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6篇

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篇1

隨着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應家塢村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已過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於農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還有一部分農户收入水平較低、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延緩農村的全面小康進程,制約了農業的發展,也是引發社會經濟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因此,關注農村低收入户的增收問題,對農村居民總體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會穩定都具有現實意義。

為了摸清新的時期貧困產生的原因,為下一步農村開展扶貧工作制定切合實際的戰略決策,駐村以來,對應家塢村部分貧困住户進行了調查,在分析低收入農民的現狀特徵及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促進低收入農户增收的具體措施。

一、被調查貧困户的基本情況

在扶貧調查收取的17户資料中,人均收入少於1500元(浙江省20__年的貧困標準)的絕對貧困户佔有12户。12户貧困户共有人口34人,勞力9人,外出打工5人,人均收入502.5元,其中勞務收入123.2元,佔24.5%,種植業收入254.6元,佔50.5%,養殖業收入87.8元,佔17.4%,其它38.4元,佔7.6%。人均擁有耕地0.89畝,人均佔有林地0.64畝,人均擁有口糧239.5公斤。住土草房2户,佔16.7%,住土瓦房5户,佔41.7%,住磚瓦房及板房2户,佔16.7%,住危房1户,住樓房1户,無房户1户。

二,貧困原因分析

從收入支出角度來説,貧困是收入少,而正常必需的支出相對收入又較多的情況下產生的,導致不能解決起碼的温飽問題。對貧困原因調查主要採取對農户個別訪談和通過村兩幹部座談的方式進行,從收入和支出兩方面來調查農民的貧困原因的。根據整調查情況,貧困原因有:

1、缺文化致貧。

文化程度低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根據調查統計結果,12個貧困户中家庭主要勞力是文盲和初識的有2户,佔16.7%,國小文化程度的有5户,佔41.7%,國中文化程度的3户,佔2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户,佔16.7%,高中與國中文化程度之和只佔41.7%,比例非常少。家庭主要勞力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户家庭,人均收入為532.94元,而家庭主要勞力是文盲和初識的2户家庭,人均收入僅為417.00元。人均收入在500~826元的家庭中,有10.5%的家庭主要勞力是文盲,而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家庭中,家庭主要勞力是文盲的竟達36.6%。

缺文化必然導致觀念的落後,觀念落後是貧困的根源。貧困地區不少農民對商品經濟至今還很不習慣,他們一貫視農為本,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昌險出外經營工商業;許多農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援,救濟的“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願接受新技術,甘願受窮。

2、自然災害致貧。

因自然災害導致貧困的,也有2户,佔16.7%的機率。因災貧困是目前絕對貧困最根本的原因,對這種貧困,脱貧速度慢,是比較難以改變的一種貧困。在應家塢村調查中的有兩户村民。因災貧困也是返貧的根本原因,由於國情所決定,上世紀我國的脱貧標準低,有些農户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又加入貧困的行列。

3、因病、殘致貧。

因病、殘導致貧困的原因,在所有貧困原因中佔第一位,共有4户,佔33.3%的.概率。這可能是收入太少的農民,用在治病上的支出更少的原因。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不管不問的貧困户在農村比較常見。由於我國農民還沒有享受醫療保健待遇,農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負擔,一年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病稍大一點,一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本來就少,農民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生大一點的病,就會給貧困的家庭帶來更加貧困,如果是大病,只有聽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

4、缺耕地致貧。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要是沒有耕地,也就無法生存。我國進行大規模的扶貧已有近20年了,農村不少家庭擺脱了貧困,現在剩下的一些貧困户基本是比較難以脱貧的貧困户,大都是分佈在庫區和偏遠的山區,有些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耕地、水資源少或耕地質量差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調查中發現,由於缺耕地導致貧困也有1户,由於應家塢村人均人均耕地僅有0.1畝。這麼少的耕地,加上貧困地區農民文化素質差,不能適時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從種植業獲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5、缺勞動力致貧。

貧困原因中,越是缺勞力,越是貧困的佔2户。家庭勞力與人口比小於0.3的人均收入為437.7元,而家庭勞力與人口比在0.8~1時,人均收入為610.4元,是前者的1.4倍。這種貧困原因以前表現不明顯,也只是在90年代後期才突出,是一種新的貧困原因。貧困地區大都是人多地少,勞動力嚴重過剩,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就是有了勞動力也沒有出路,勞動力的多少並不是影響貧困的重要原因。到了90年代後期,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貧困地區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貧困地區勞力紛紛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遠遠多於農業收入,也許一個家庭有勞力外出打工,就能擺脱一個家庭的貧困。當然外出打工與外出勞動力的素質有關,素質越高,獲得的勞務收入越多。

6、因上學致貧。

因上學致貧也是一種新的貧困原因,也是90年代末才出現的的。雖説我們國家的國小、中學都是義務

教育,但貧困地區財政收入少,用在學校上開支也比其它地區少,為了維持學校正常開支,有的學校採取增加收費來保證學經費缺口,於是教育亂收費在貧困地區比較常見,有的地方一個國小生學雜費一年要7~8百元,一箇中學生的學雜費一年要1千多元。如果貧困地區一個家庭中幾個孩子都上學,對收入不高的家庭來説,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會導致家庭的貧困。如果貧困地區的孩子考上大學,在教育體制實行改革的今天,一個大學生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至少要一萬元左右,對一個貧困家庭更是無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學,只有依靠借債,那麼,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貧困的境地。

二、結論

在所有貧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災、因病殘、缺勞力是形成貧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災害和環境惡劣是致貧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殘致貧。缺勞力和因上學致貧是新的時期下的兩種貧困原因,這兩種原因計劃經濟年代比較少見,即使有,也不明顯,只有到了九十年代後期這兩種貧困原因才變得突出。也許隨着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兩種貧困原因還會有所突出。

三、促進貧困農户收入增長的對策建議

面對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户的收入,達到共同富裕的最終目的,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1.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業結構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一是要在低收入農户中,改變廣種薄收的經濟模式,提高農業的產業化,集約度,通過對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充分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蔬菜、水果等勞動密集性產品,增加就業,實現增收。二是大力發展畜牧業。畜牧業是一項低投入、高回報、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小、適宜貧困地區發展的富民產業。在畜牧業發展上,要實現新的突破,多發展“食草型”動物,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同時要加快畜牧業的市場建設、防疫體系建設、服務體系建設,為畜牧業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三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通過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方式,延長農業產業鏈,讓從事農產品種植和加工的農民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2.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

從戰略高度認識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性,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長遠基礎。一是努力普及國中教育。必須把發展教育的重點放在普及國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解決部分少年兒童不上學和中途輟學的問題,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產生。二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班,對一些上過國小、國中或高中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傳授給他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爭取幾年內使每個低收入家庭都有一個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術和經營特長的勞動力,這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既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又有長遠的作用;三是大力發展農村中等專業學校、農民職業中學,培養一批中級層次的人才,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3.加大扶持力度,轉變扶貧方式

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二、三產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貧困農户由於收入的絕大部分用於生活消費,維持簡單再生產都比較困難,要想擴大再生產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難的。對於貧困户,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撥款。同時,改變面面俱到的救濟式的扶貧形式,“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4.積極組織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勞動力轉移是低收入農户快速增加收入的首要措施。低收入農民家庭一般有較多剩餘勞動力,但勞動力轉移的能力比較差,轉移的勞動力較少,所以,轉移勞動力是快速提高收入的首要途徑,也是一條捷徑。

5.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搞好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及時有效地保障農民特別是低收入户基本生產權益的迫切需要。低收入羣體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救助和有力扶持,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強化相關政策,建立農村低收入羣體生活保障體系,保證低收入農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

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篇2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關鍵是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關心農民疾苦,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在大力建設新農村的今天,讓廣大農民能夠在物質和精神上雙豐收。是各級黨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當前一項嚴峻、迫切和現實的課題。故浙江師範大學彩虹實踐隊的同學們,在浙江,雲南,廣西,西藏各省挑選比較有代表性的鄉鎮,進行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

?關鍵詞】:外出務工;新農村;政策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中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很多大城市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在城市建設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建築工地、各類市場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農民工。為了減少貧富差距,改善農民生活水平,也為了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加快城鄉統籌發展進程,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增加農民勞務工資收入具有重大意義。有關數據顯示,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務工的潛在空間巨大。因此,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農村人口的大規模轉移,增加農民務工性收入就成為現實選擇。

?十一五規劃》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搞好鄉村建設規劃,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明顯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努力建設新農村,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民能夠安居樂業,共享經濟繁榮的成果。

看着好多好多建設農村發展農村的國家政策,我們不禁再想,這些政策在地方到底有沒有被落實,有沒有切實地市農民受益,有沒有它們的不足。帶着這些疑問,我們愛國主義彩虹實踐隊在浙江,雲南,廣西進行了農村生活現狀的調查,被調查對象是當地的農民,小組發放問卷600份,經篩選整理回收有效問卷500份。以下是本小組根據此次問卷整理出的內容。

一、 外出務工人員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

在國家和黨的政策方針的指導下,農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它們不在在自己的鄉村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是大膽的邁進了繁華的城市,在鋼筋混凝土中追尋自己的夢想。在500份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百分之34的人們外出打工養家,而且這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年輕人,這説明他們靠天吃飯的思想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祖國的未來,去開拓自己的明天。另外還有近百分之21的農民通過個體經營的方式找了謀生的手段。剩下的百分之45的農民靠務農和其他辦法養活自己。是什麼刺激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外出務工呢?我們看下面一組數據:

外出務工人員月收入

外出務工人員月收入 500以下 500—1000 1000—1500 1500以上

人數 73 127 151 149

百分比 14.60% 25.40% 30.20% 29.80%

從表中可以發現,農民工從事體力勞動的工資一般是保持在一千元左右,平均年收入可以在7000元以上,年結餘也可以達到5000元左右。對比靠家裏為數不多的土地賺錢的話,確實要強很多。關鍵的是他們建設了城市,對國家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自己開闊了眼界,這對以後自己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的。

根據調查,農民不再滿足於吃住行等一些生活的所需,在教育、醫療方面也開始重視起來。所佔的比例加在一起達到了百分之37,教育和娛樂比例佔了百分之38左右,完全達到了小康生活的其中一個標準。我們看到了農民兄弟們即將拉開嶄新生活序幕的新篇章。

二、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成果表現在方方面面,我們知道,新農建設的新具體這些方面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我們從中選取了三個角度進行調查。

(一)農村娛樂方式的調查

圖表 1農村娛樂方式

從圖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看電視和棋牌佔了很大一部分,現階段,農村中越來越多的農民渴望接觸大山鄉村外面的世界,家電下鄉給了廣大農村兄弟更多的福利和優惠,使得他們與外面的世界更好的聯繫起來。

(二)住房情況調查

現在農村的自建房仍然佔了農民住房的絕大多數,大約佔了百分之70。但是現在的住房已經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富起來的農民兄弟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和支持下都蓋起了“新房舍”,“新房舍”就是農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體現節約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徵。

(三)電器設備普及的調查

電器 電視機 洗衣機 冰箱 空調 電腦 生產設備

數量 441 319 210 143 81 48

由上表我我們可知,電器化已經在弄村達到普及,更多的農民兄弟使用“新設施”受益, "新設施"就是要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這是新農村的重要"硬件",所以電器化設備的普及也是農村逐漸步入小康生活的重要指標之一,現在一般家庭的家用電器都應該在兩種以上,農民已經習慣了使用這些電器去享受生活。

二、 農民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國家大力建設新農村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看到提高農民自身素質的重要性,根據調查,我們發現農民對國家大事還不夠關注。

圖表 2對國家大事和政策法規的瞭解程度

三、 農民的希望

在對廣大農民朋友的調查中這一個問題難住了好多農民朋友,他們不是很瞭解國家的補助等等一些政策,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農民大叔大爺笑了,有些無奈,有些戲謔,有些激動,有些期待。很複雜的感情夾雜在這樣笑容中,我知道他們中的一些過得很苦。在經過和他們做出一些解釋之後,我們整理出了這些數據。

圖表 3農民希望得到國家那些幫助的調查

農民如今富起來了,心中有些夢想也有機會實現了,我們想知道他們現如今的目標都是什麼,於是,我們收集了如下數據作為參考:

近期目標 經商 向縣裏發展 旅遊 培養子女上學 其他

數量 50 54 18 324 8

此數據顯示,廣大農民已經意識到知識就是財富,所以更多的人選擇選擇供孩子讀書,有這樣的家長,那我們祖國的下一代的希望指日可待了!

四、總結和建議

根據此次調查的數據我們分析得到,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已經顯著提高,基本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國家各項政策也已經落到實處。在國家各項有益農村政策下,農村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農民改變了日出而作,而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背起行囊,走進了都市,毅然地承擔起了建設祖國的重擔。驕陽下的建築工地,嘈雜的人力市場,擁擠的車站,他們憨厚朴實的身影隨處可見。就是這樣的平凡的身影,他們如今儼然成了繁華大都市的一道另類而且靚麗的風景線。他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一個特殊利益羣體,農民工進城既是勞動力市場配置的客觀要求,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農民工給農村和城市帶來了雙重變化。首先,進城務工無疑是他們脱貧致富的最好途徑,還有他們離開了山村,可以便於其他人把剩餘的土地集中起來進行更加合理的利用。另外,他們給自己的家鄉帶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和認識。他們其中的佼佼者現在已經成了農業經濟的帶頭人。另一方面,農民工對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着直接的作用,他們只獲得較少的報酬,卻一直在從事着繁重而且危險的工作,正因為有了他們的默默的無私的奉獻,城市才避免陷於混亂。重要的是農民工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對國民財富的貢獻日益明顯,加速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對於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城鄉差距的縮小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家關於建設新農村的提出,使得農村加速邁向小康生活。對於新農村新的意義的認識有以下幾方面:1、生產發展 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調生產創新,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的全面運用。 2、生活寬裕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各項政策切實保障農民最根本利益。 3、鄉風文明 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廣大村民素質,豐富農民業餘文化生活,繁榮農村文化事業。4、村容整潔 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學習國家關於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周圍的山山水水,搞好農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環境衞生。5、管理民主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理想中的烏托邦,同樣擁有現實版,如今的新農村,新環境裏整齊地一幢幢新房舍,進到村裏面映入眼簾的都是新設施,樸實的新農民載歌載舞同慶盛世太平,這就是新農村的新風尚!

為了更好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爭取使農民兄弟的生活水平再上一個檔次,我們小組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1、 農民增收問題,借鑑一些先進農村的成功例子,建議國家繼續大力支持農民進城務工,並且提出相應的鼓勵政策。農民工進城可以帶動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為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同時應該在鄉村發展自己的特色企業,比如依山旁水的鄉村,我們可以搞旅遊,可以用本村比較有特色的手工藝品,美食,民族習俗和特殊節日吸引遊客。農業叫發達的地區,我們借鑑經驗可以搞一些農家樂之類的服務,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説的就是這個。我們還可以運用科學技術,養殖和種植高價值的牲畜和農作物。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農民兄弟應該把自己身邊的資源合理地利用起來,這裏説的合理利用是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的基礎上,否則換來的一時的經濟繁榮只能是曇花一現,這樣殺雞取卵的做法我們堅決不要。

2、 農民健康問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自身的健康。建議國家出台更加完善的保障農民健康的政策,讓農民能吃得起藥,看得起病。各個鄉村診所也應該多派有素養,有能力的醫生。組織農民進行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另外還有一點,政府不能只從利益角度出發,忽略環境問題,從而引起村民身體健康問題。

3、 農民教育問題,教育是百年大計,佔全國人口百分之80以上的農村教育更是不能落下,建議國家大力支持支教,鼓勵更多的老師走進鄉村,走向那些偏遠地區,去為那裏的孩子們帶去知識和希望。組織鄉村教師定期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加強他們的專業技能。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服好務,上好課。當然對大齡農民的教育也不能落下,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建議每個鄉村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都要創辦一個村圖書館,農民可以在這裏進行學習,不僅豐富了日常業餘生活,還能增長知識,最關鍵的是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去更好地創造財富。

4、 農民素質問題,現在國家投入很大精力在建設新農村,雖然硬件設備上去了,我們農村的軟件也應該升升級了,首先是每個村的村幹部,建議儘量選拔一些有能力有膽量有激情的年輕一代擔任,他們更加熟悉這個時代的經濟發展,對於國家法規也能夠靈活掌握。有利於幫助和領導村民共同致富。建議村民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識。定期組織黨的政策的學習。拋棄小農思想,緊密地團結起來,共同進步。

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篇3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着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xx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着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一樣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資料,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能夠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當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經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經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僅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着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提高。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對象

此次我調查的對象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經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經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台以來,異常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必須的財政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異常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並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財政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到達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xx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税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税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職責。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税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國小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一些中國小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xx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國小和國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國小和國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20xx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國小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在家待崗,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裏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着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於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國小校裏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後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裏的教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裏的學校,鎮裏的教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裏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國小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本事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國小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國中也只相當於城鎮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儘管經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國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國小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日,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構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國小到中心國小,中心國小到縣城國小,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並將隨着這種惡性循環而趨於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我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國小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據20xx年數據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學齡兒童接近200多,全村僅有一所國小,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國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由於照顧可是來,只能讓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辦公條件差,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人,教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由於他們的年齡偏大,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由於受政策因素的制約,該村近3年未補充過教師,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再加上“民轉公”教師,

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主角行為必須實行全

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所以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善。一是校長結構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輕的又過於年輕,沒有什麼工作經歷,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只注重學

校教學管理,對教學管理以外的,如學校安全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補”後,人民羣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必須影響,由於政府財力有限,上頭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必須的影響,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立等。

六、關於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理解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供給的援助。限於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所以,進取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職責。提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並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必須比例的税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到達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並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當經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能夠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理解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於農村教育。同時提議國家出台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理解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所以,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應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供給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資料,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景,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裏的教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並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20xx年,鄭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xx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文件規定:從20xx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交流人數應不低於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能夠在政策方應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迴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於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我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範畢業生必須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景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麼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所以政府要採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國小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國小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並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所以,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範圍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20xx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佈《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xx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20xx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xx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説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範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所以,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範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經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景,但光了解情景並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頭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具體資料,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於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到達“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對象——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構成了惡性循環。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師資稀少並且專業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忙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完美,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定!

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篇4

班級:08060341班(電子與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班)

姓名:鍾志明

形式:實地調查

時間:xx·07·30—xx·08·06

實踐主題:投身實踐促成才 迎接校慶添光彩 歷練青春譜新篇

內容:實地拍攝新農村建設成果、調查採訪

目的:

實地走訪農村,瞭解近幾年農村的新變化,深入農村,瞭解農民物質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情況。積累對中國國情的瞭解,為將來投身國家建設、服務社會、建設家鄉提供認識基礎。對這一年來所學的知識、所培養的能力作一個除期末考試以外的另一個側面的檢驗,培養了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利用暑假為社會做一點有益的事情。

引言

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了解國情、瞭解社會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形式。在接到學校xx年暑期社會實踐通知後,我沒有感覺這是學校強加給學生的一項任務,或者這只是教學的一個形式,而是想充分利用這次機會,鍛鍊一下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瞭解一些關於中國現狀的信息,同時也讓自己的這一個假期過得充實。

在仔細閲讀了學院團委發給我們的“關於xx級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通知安排”後,又結合自身條件,響應校團委“大學生志願者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的號召,我決定回到家鄉實地調查家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並擬寫一份“宜春市袁州區新農村建設調查報告”遞交學院審查。

雖然學院要求以學生個人分散活動為主,但為了能更好地開展活動,我邀請了我國中的同學,南昌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3班的周賤根(亦名“同樂”)一同參與。在此要特別感謝周同樂同學,同時也要特別感謝為我提供器材的徐俊徐老師!

活動過程

1、聯繫政府工作單位

宜春市為了更好的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解決宜春人民在生產上遇到的問題,成立了宜春市行政服務中心。宜春市行政服務中心是政府設立的為統一辦理、聯合辦理、集中辦理行政服務事項的場所,開展招投標業務交易的平台,是優化發展環境的前哨。設有辦證服務中心、諮詢投訴中心、代辦服務中心、網絡服務中心、招投標交易中心、商務中心,併成立了客商俱樂部。

7月20日,我來到服務中心,找到了宜春市袁州區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的陳軍,向他講述了我此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初步方案,並出具了學校團委為提供的專用介紹信。他同意了我的請求,接受了介紹信,並要求我們在活動結束後向委員會提交一份書面報告,再由委員會作出評價並填寫介紹信回執單為活動提供證明。

2、擬定初步計劃

由於市場上官方地圖沒有細化到鄉村公路與各個村組,我與同樂同學使用google earth查看了宜春袁州區北部幾個鄉鎮的衞星照片及地形,選定了柏木鄉柏木村茶頭坑組、柏木鄉柏木村茶園組、柏木鄉布里村、柏木鄉嚴嶺村,三陽鎮、三陽鎮石塘村(行政村村委駐地)、三陽鎮石塘村院前村、三陽鎮雷橋村,蘆村鄉荊橋村、蘆村鄉滸坑村等一些自然村落進行實地走訪、拍攝、記錄。根據google earth於xx年10月更新的宜春市袁州區地區的衞星照片,我們畫出了簡易地圖,鑑於江西7、8月份天氣炎熱,每天08:00—16:30時間內皆不宜長時間外出,我們制定瞭如下調查路線以及活動方案:

7月25日 準備調查表格

7月30日15:30—18:00 【實地取景】柏木鄉布里村

7月31日 【採訪調查】訪三陽鎮石塘村村委書記鍾小青【實地取景】三陽鎮石塘村

8月1日 有其他事,未作安排

8月2日 【實地取景】三陽鎮雷橋村

8月3日 15:30—18:00 【實地取景】柏木鄉柏木村茶頭坑組、柏木鄉柏木村茶園組

8月4日 15:30—18:00 【實地取景】蘆村鄉荊橋村、蘆村鄉滸坑村

8月5日 15:30—18:00 【實地取景】三陽鎮石塘村、三陽鎮石塘村院前村

8月6日 07:30—10:30 【實地取景】三陽鎮(集鎮)

3、計劃實施

雖然我們的計劃安排都避開了一天中氣温最高的時間段,但是每天下午四點左右太陽還是十分毒辣。我和同樂同學頂着烈日,騎着一輛借來的摩托車,帶着照相機和準備好的調查表,按照預定計劃到達要走訪的村落。我們兩個人深入到農民家中與農民們坐在一起閒聊,很多時候熱情的農户還會端出水果點心招待我們,從與他們的對話我們可以獲得近幾年他們的生活現狀以及農民對於未來的期望。我們拿着問卷,一邊做採訪,一邊用相機記錄當地風土人情。

由於天氣、交通的原因,我們沒有走訪柏木鄉嚴嶺村。

4、整理材料

相機充滿電只能提供拍攝200張左右照片的電力,每到一個地方取景回來,我們就要回到家中給相機充電,並把拍下的照片存到電腦裏,然後整理查訪的結果,做好工作記錄。我們還會根據當天走訪的情況在一起討論一下,做一個小小的總結,然後商量下一天工作的細節。

本來為了實際地反映農村現狀,對於我們所拍攝的照片,我們不應該做任何修改。不過我們有感於家鄉近年來的鉅變,一年一個新面貌的發展速度,站在個人角度,我們覺得很有必要藉着這一個機會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家鄉xx年時候的樣子。或許再等20年或者更久,我們曾經生活過的故鄉就完完全全變了模樣。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留作紀念,也可以當做是為今後的工作生活積累素材。鑑於此,我選擇了其中幾張照片在電腦上用現在常用的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 cs4進行了美化修飾處理。以前我在處理照片方面不是很熟練,通過自己臨時自學,在電腦上自己實際地練習,我的圖像處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這雖然看上去和我的工作任務沒有多大關係,但社會實踐不也是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麼,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説,這也是實踐的一種啊。

在我們進行新農村調查的同時,同樣是我國中同班同學,現就讀於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xx級的張海同學也在進行農村土地使用情況的社會調查,在材料整理的過程中,我也引用了張海同學的調查結果。

5、撰寫報告材料

8月18日,所有材料都整理完成,我再去袁州區服務中心,交換了調查報告和介紹信回執單。當天下午我離開家鄉來到學校,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後,又開始撰寫準備遞交學院的實踐報告手寫稿,並準備相關的材料。

調查結果

宜春市農村基本生活狀況:

宜春市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區,氣候温暖,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降水充沛,日照適宜,霜期較短,有利作物、林木生長。宜春市氣候資源豐富,作物生長期長,雨量充沛,光熱豐富。

(宜春農業)

宜春是典型的農業以及勞動力輸出地區。得益於宜春得天獨厚的氣候及自然環境,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在宜春生長良好、產量高。我們所走訪的幾個自然村落裏,農民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一般農户會在自家的自留地裏種植一些蔬菜,如辣椒、白菜、豆角、空心菜等。經濟作物有草本植物花生、紅薯、油菜、芝麻,木本植物杉樹、松樹、樟樹、油茶等。部分農户會承包一些魚塘養魚、紡織夏布、養豬以增加家庭經濟收入。

(村莊)

近年來由於外出務工人數逐漸增加,許多村勞動力流向沿海發達地區的比率都高達70%以上,而留在家鄉的農田也主要是一些50歲左右的老農民耕種,如果家中實在沒有人耕種也沒有交由他人耕作,農田、自留地基本上都荒廢了。我們走進農村進行調查時鮮明的體會就是整個村莊非常冷清,所看到的人基本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和15歲以下的兒童,留在農村的中青年人也大都是婦女,在家照顧老人孩子。

(農業·插秧)

由於耕種農田加上一些副業的勞動成本過高,收益很少,種田十分辛苦,外出務工能夠獲得相對較多的收入,為了能創造更好的家庭經濟條件,大多數青壯年勞動人口都選擇外出務工。隨着農村勞動力流出的增加,農村的農業生產逐漸衰落,出現了很多從前很肥沃的農田、自留地現在都由於長時間無人耕作已經荒蕪的情況。

近年來宜春市大力支持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利用當地資源豐富、廉價勞動力等優勢,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引進外資在開發區立廠投產,促進宜春經濟轉型,青壯年勞動人口呈逐漸迴流趨勢。但主要勞動人口仍然不能從事農業生產,農村農業依舊成衰落趨勢,能耕作的農户也大都僅以保證自家食用糧食為耕作目標。

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民房)

通過調查走訪,我們發現新農村建設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交通、農村村容兩個方面。在我們走訪的幾個村莊中,大多數都修有水泥鄉村公路連接國道獲省道,交通十分便利。很多村水泥路面直接鋪到各家門口,所以我們所走過的路當中,幾乎沒有什麼泥路、砂石路,灰塵也比較少。交通的改善也是農民們津津樂道的一個方面,村民們都感慨説,現在的路好走多了,下雨也不用擔心弄髒衣服鞋子了。村容方面,村民也很稱讚,以前農村住房雖然多為鋼筋混泥土結構、2—3層複式樓層,但大多設計不合理,外牆也有很多沒有粉刷,直接就是磚坯裸露在外,很不雅觀。經過村委號召,爭取省新農村建設資金,農户自費裝修住宅。路修通了,直接通到每家房屋門前,村容也為之一改,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

(農村公路)

在宜春市,農民温飽自足,物質相對以前更加充足,農村生活比較和諧,這都是農民辛勤勞動的結果。農村的文化生活也有很明顯的改變,比較明顯的一個方面就是農村宗祠文化的繁榮,居住在同一個村莊同一姓氏的農户會自發組織起來,湊足資金,再加上出售村集體的山林所產的木材的資金,集中到一塊修建一座代表着一個村經濟實力和形象的宗祠。一來是供奉先祖,表示對祖宗的崇敬,二來也可以當做一個村莊同一姓氏人的形象代言,以此將一個村莊的農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一個村的祠堂一般用於農户舉辦酒席舉行婚禮、葬禮,文藝演出等活動,平時有專人負責。

(文化活動中心)鍾氏宗祠

我們在採訪石塘村村委書記的過程中瞭解到,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主要從省財政劃撥的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申請獲得,也有的人口比較多的村為了改善生活條件,會自發籌集資金鋪設鄉村公路,安裝自來水等便民設備。而修建一座中等規模的祠堂花費大約在40—70萬元不等,村集體靠出售林產的收入,村財政劃撥佔了很大一部分,村莊裏比較歐經濟實力的人家會捐一部分,其他則按人頭分攤到村民手中,每人大概200元左右,村民大都可以接受。 雖然農村面貌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我認為新農村建設還是沒有進行到實質性階段。眾所周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富農”為基本目標,不僅如此,提高村民素質、文化修養,農村醫療,農民福利、保險等都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指標。但是當前的新農村建設還遠沒有進行到“富農”階段,在其他方面雖然都有所舉措,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實質性的改善才是農民真正期待的。

(村委)

實踐活動感想

雖然我本身就來自農村,對農村、農民、農業也有一定的瞭解,但深入瞭解農村也還是這次社會調查之後。以前一直呆在校園裏用功讀書,沒有多少機會接觸社會,甚至於自己生長的農村也知道的不多。通過這樣一次實踐活動,我不僅對家鄉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增加了自己的社會閲歷,而且在與農民交流以及與政府機關交往的過程掌握了與人溝通的一些技巧,在規劃活動、實施計劃、整理材料的過程當中學會並掌握了一種科學的工作思路和處理辦法,再結合自己的專業,我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也有所提高。

這就是我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收穫。總之,因為這次實踐活動我度過了一個充實而十分有意義的暑假。

xx年08月21日

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篇5

1. 藉助政府力量,充分發揮政府部門職能

國家應該更加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發揮自身職能,為貧困地區提供教育支持,完善國家教育體制,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政府要貫徹實施“三農”惠民政策,重視農村存在的問題,為早日建設美好農村和城鄉一體化採取積極措施,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羣體,讓孩子接受全面教育,將來為國家做貢獻。其次,國家要加強經濟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民收入,制定惠農政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農村的家長可以儘量不用外出務工養家,這樣就有足夠的時間關愛孩子,從而減少留守兒童數量。最後,國家要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建設教育基地,配套教育設備,投入更多的師資隊伍,不斷完善農村教育水平。及時彌補農村教育的不足,達到國家總體平均教育水平。

2. 完善學校教育,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主導作用

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學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對留守兒童關愛的缺乏只有通過學校的幫助來彌補,學校應該義不容辭發揮其自身的主導作用,為孩子提供教育幫助。老師要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多與孩子交流談心,多開展集體關懷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必要的關愛,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時,老師要定時到兒童家庭進行走訪,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跟身心情況,還要定期跟孩子的監護人交流,進行各方面的溝通,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墊下基礎,給孩子實現全面健康成長提供一個美好環境。

3. 引起農村基層組織的重視,發揮基層組織的職能

農村基層組織應該建立農村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兒童的教育除了靠政府、學校、家長,也離不開基層的大力支持。兒童教育是社會各階層共同的責任,村政府應該建立教育諮詢點,少年兒童教育服務中心,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提供多方面的幫助。暑期期間,村委會可以通過邀請當地各校大學生到農村進行三下鄉支教活動,招募大學生志願者到農村為孩子們提供學習的指導和各方面的交流,開展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服務工作,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學習更多的知識。

4.總結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從農民工大規模湧入城市務工開始,已經持續了將近20年之久,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阻礙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建設。國家應該採取有力措施,儘快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提供大力幫助,爭取早日實現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係到數千萬兒童和上億農民工的重大問題,同時,更關係到我國農村廣大地區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問題。所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不僅是xxx的職責,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盡一份力量和一份職責,伸出援助之手。只有政府、學校、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共同承擔職責,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希望社會能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爭取為農村留守孩子提供一個美好的教育環境,讓每一個兒童都有機會接受教育,學好文化知識,實現全面健康成長,將來為國家的建設做貢獻!

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篇6

一、農村建設進展情況

我的家鄉長涇鎮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關於認真開展新農村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認真制定了“五新一好”新農村建設遠景規劃,即: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開創新局面,建設好班子,加大宣傳發動羣眾,精心組織,自我加壓,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結合本鎮實際,積極開展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全鎮幹羣的共同努力和紮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花園等八個村順利通過了達標驗收,其餘四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創建的三個村,正以整治環境“髒、亂、差”為主要突破口,狠抓工作。一年多來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我們長涇鎮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健全組織訂規劃。為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我鎮成立了由鎮長沈偉旗擔任組長的鎮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宣傳發動、規劃編制、協調指導等工作。做到任務到村,責任到人。成立村莊規劃工作組,負責規劃工作,落實了編制8個創建村的整治規劃,做到科學合理,重點明確,方案規範,佈局得當。

(二)宣傳發動造氛圍。我鎮堅持把宣傳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組織鄉村幹部深入一線,以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充分利用會議、橫幅、標語、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全鎮共召開各類會議8次,張貼標語265張,宣傳圖片132張,刊出黑板報16期,鎮宣傳報道組進行跟蹤報道,在全鎮範圍內營造了一個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有力地推進了我鎮新農村建設工作進程。

(三)分類指導定製度。為切實做好我鎮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創建的8個村針對各村實際,一方面實行分類指導,有序推進。一年多來,在村級資金比較薄弱的基礎上,全鎮投入專項資金464萬元,共拆除簡易棚屋52間,拆除危房及斷牆殘壁45處,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裝路燈116盞,新增綠化面積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通過整治,目前各村主幹道路基本上達到了硬化、淨化、亮化、綠化標準,主要河道基本實現無殺草、無漂浮物,村莊面貌有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變化。另一方面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在整治的過程中,我鎮注重對農村幹部、羣眾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為更好地美化家園牢固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如花園村村幹部積極充分護綠使者,花木的澆水、修剪、病蟲害防治等他們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在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為了使環境整治落到實處,各村相應成立了衞生、綠化、養護組織,同時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習禮村建立了公共場所衞生管理制度、公共廁所管理制度、家庭衞生制度、綠化公約等。

二、新農村建設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河道的淨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衞生保潔制度的健全,使環境衞生得到長效管理機制的保障,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二)羣眾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羣眾不但對庭院衞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衞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衞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户户講衞生”的良好氛圍。

(三)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羣眾羣策羣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羣眾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四)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羣眾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三、示範村花園村新農村建設情況

(一)基本情況

花園村是由原長涇鎮長涇村和花園村合併而成。20xx年底,全村人口4676人,勞動力2770個,耕地面積903畝。20xx年,全村實現二、三產業營銷額663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296元;村級年可支配收入達800萬元;農業適度規模面積比例達82%;農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60平方米;企業職工、農民養老保障率100%;農民大病醫療保險及最低生活保障覆蓋率100%。20xx年建成省級衞生村,20xx年建成江陰市第一家村級經濟股份合作社。

(二)20xx—20xx年規劃建設目標

花園村是江陰市老村改造新農村建設試點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結合花園村的實際情況,對原花園村570户集中居住的6個自然村莊進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全面改造,力爭通過二年的努力,使全村人民真正生活在幸福、和諧、美麗的大花園裏。具體建設目標:①拆除舊房、危房、違章建築2。5萬㎡;②新建農户住宅(含公寓樓)2萬㎡,計劃投入1200萬元;③鋪設住宅區內混凝土道路1.5萬㎡,計劃投入60萬元;

④整治農村河道72條,150畝,駁岸1萬米3,計劃投入170萬元;⑤鋪設永久性雨、污水管道2萬米,計劃投入90萬元;⑥新建公共健身娛樂場所7個。其中籃球場1個,乒乓球室1個,露天健身娛樂場所5個,計劃投入50萬元;⑦新增居住區農村綠地110畝,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30㎡,其中新建小遊園4個,新建1個100米長廊,2個涼亭,1個嬉水台。計劃投入180萬元;⑧農村舊房實行立面改造,粉刷外牆8萬㎡,計劃投入48萬元。以上8項共計劃投資約1798萬元。

(三)目前工程進展情況

今年以來,花園村全村發動、上下聯動,着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建設工程進展順利,取得了實質性成效。①拆除舊房、危房、違章建築1.4萬㎡;②投資910萬元新建了農户新型住宅1.3萬㎡;③投資40萬元鋪設了住宅區內混凝土道路1.5萬㎡;④投資119萬元整治了農村河道72條,計150畝,駁岸0。7萬米3;⑤投資45萬元鋪設了永久性雨、污水管道1萬米;⑥投資40萬元新建了公共健身娛樂場所5個。其中籃球場1個,乒乓球室1個,露天健身娛樂場所3個;⑦投資75萬元新增居住區綠地50畝。其中新建3個小遊園,新建1個長廊100米,1個涼亭,1個嬉水台;⑧投資30萬元粉刷農村舊房外牆5萬㎡。以上工程總投入1259萬元。

四、存在問題

1、鎮、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羣眾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各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五、幾點建議

1、強化幹部隊伍素質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抓好落實;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管理責任機制;

3、鞏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村級經濟發展;

4、廣泛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對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為各村的經濟發展起助推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