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黨建文案

脱貧攻堅8個實施方案修改內容對照表

欄目: 黨建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5W

脱貧攻堅8個實施方案修改內容對照表

 

序號

方案名稱

修改位置

原文內容

修改後內容

備註

1

脱貧攻堅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17年,深入推進“美麗廣西·生態鄉村”建設“飲水淨化”專項活動,解決約80萬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貧困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左右,水質達標率達到60%左右。

2017年,深入推進“美麗廣西·生態鄉村”建設“飲水淨化”專項活動,解決約80萬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全區54個貧困縣農村集中供水率總體達到78%、自來水普及率總體達到76%左右、水質達標率達到60%左右。

 

2

2020年,加快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再解決約120萬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貧困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左右,水質達標率力爭達到65%以上。

2020年,加快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再解決約120萬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全區54個貧困縣農村集中供水率總體達到83%、自來水普及率總體達到80%左右、水質達標率力爭達到65%以上。

 

3

脱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

二(三)明確標準,嚴控質量

危房改造保障基本要求,嚴控建築面積,無自籌能力的危房户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4人及以下的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5人和5人以上的人均建築面積嚴控在18平方米以內;修繕加固危房户不受面積控制。

危房改造保障基本要求,農村危房改造的形式為新建的,原則上改造後住房建築面積要達到人均13平方米以上;五保户的建築面積宜控制在40平方米以內,3人以下(含)農户的建築面積原則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4人以上(含)農户的人均建築面積原則上不得超過18平方米;無資金自籌能力農户的建築面積宜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納入農村危房改造維修加固範疇的,其建築面積不受上述限制。人數以家庭實際人口計算,住房建築面積不含儲藏穀物、放置農具等用房面積。

 

4

脱貧攻堅特色種養業培育實施方案

二(二)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

自治區從糧食及農林業優勢產業扶持項目專項資金中至少安排1億元,重點支持貧困村發展綠色、特色種植產業。

新增條款

5

二(三)大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

對於社會企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貧困户建設在林地、草地內,特定用於實施扶貧脱貧工作的畜禽養殖設施、採後處理設施、初加工設施等,在“十三五”期間免徵森林、草地植被恢復費。

新增條款

6

二(四)積極發展農村現代服務業

鼓勵通過政府統一購買服務的形式,為貧困户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支持。由政府出資向有實力的企業、科研院所購買面向貧困户的技術服務,明確服務事項,貧困户發展種養產業遇到技術問題時,可直接聯繫簽約企業、科研院所獲得技術支持。

新增條款

7

二(七)強化財政金融支持

各縣(市、區)應建立扶貧產業發展風險防控機制。鼓勵貧困户參與農業保險,經審核確定、建檔立卡並錄入信息系統的貧困户,從本通知公佈之日起到脱貧當年購買政策性農業保險免交保費,貧困户免交的保費由自治區財政承擔。

新增條款

8

脱貧攻堅鼓勵企業參與工業扶貧開發實施方案

二(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自治區財政整合相關專項資金和新增安排財政資金,每年籌措1億元,扶持貧困地區本市以外新引進且帶動貧困户增收的勞動密集型、農林產品初加工和產業鏈配套等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貸款貼息和信用擔保等支持,各市、縣對本地原有的重點扶貧企業的扶持參照自治區政策執行。

自治區財政整合相關專項資金和新增安排財政資金,每年籌措1億元,通過切塊下達的方式,為貧困縣新建、改擴建並能帶動貧困户增收的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貸款貼息和信用擔保等支持,各市、縣對本地原有的重點扶貧企業的扶持參照自治區政策執行。

 

9

二(六)實行貧困勞動力用工補貼

貧困地區企業吸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並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企業為其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予以補貼,不包括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以及企業和個人應繳納的其他社會保險。

貧困地區企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企業為其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予以補貼,不包括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以及企業和個人應繳納的其他社會保險。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所需資金從企業所在地財政籌集的就業資金中列支。

 

10

脱貧攻堅農村電商發展實施方案

二(十二)實行優惠政策

對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户脱貧的電商企業和合作組織給予扶貧再貸款政策支持。

新增條款

11

脱貧攻堅教育幫扶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2%

貧困縣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

 

12

二(二)5.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的管理

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建立輟學學生勸返制度,摸清缺員去向和輟學原因,積極動員其返校,並做好工作台賬。(責任單位:教育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新增條款

13

二(九)加大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就學資助力度

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在校就讀期間,除享受國家普惠性資助政策外,優先享受以下資助政策:一是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補助標準為國小每生每年1000元、國中每生每年1250元。二是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按二檔評定,其中一等國家助學金3500元、二等國家助學金1000元。三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四是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入學(路費和短期生活費)補助,補助標準為廣西區內院校每生500元、廣西區外院校每生1000元。五是高等學校本專科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為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按二檔評定,其中一等為4000元、二等為2000元。六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升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補助,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新增條款

14

脱貧攻堅勞動力培訓就業創業實施方案

二(一)1.職業培訓

將貧困人口納入職業培訓補貼對象範圍並按規定申領職業培訓補貼,培訓合格學員經培訓機構介紹實現就業,簽訂就業合同一年以上的,可按規定給予職業介紹補貼。所需資金由當地人民政府從就業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

職業培訓學員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總人數50%的培訓班次,可簡化手續,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開班,並可由培訓機構墊付該班次全體學員的培訓費,培訓合格學員經培訓機構介紹實現就業,簽訂就業合同1年以上的,按《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所需資金由當地人民政府從就業資金中列支。

 

15

二(一)3.雨露計劃扶貧培訓

 

3.“雨露計劃”扶貧培訓。全面落實貧困户子女參加本科及職業學歷教育補助政策,資助貧困户勞動力接受短期技能培訓,實行應補盡補、精準補助;開展短期技能培訓以獎代補,對自主參加扶貧部門以外的單位舉辦的短期技能培訓,獲得國家承認並可在網上查證的職業資格證、上崗證的我區農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實行以獎代補,給予一次性補助;組織實施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積極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實效。所需資金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安排。(責任單位:自治區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3.“雨露計劃”扶貧培訓。全面落實貧困户子女參加本科及職業學歷教育補助政策,實施雨露計劃扶貧培訓。對參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學歷教育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户新生,以取得全日制本科學籍為依據,一次性補助5000元;參加中、高等職業學歷教育的我區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户學生,按學制年限、分學期補助,每生每學期補助1500元(其中扶貧巾幗勵志班的學生,每生每學期補助2000元)。所需資金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安排。資助貧困户勞動力接受短期技能培訓,實行應補盡補、精準補助;開展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對1660週歲、有勞動能力的我區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參加扶貧部門主辦的短期技能培訓,並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每人每期補助3000元。對自主參加扶貧部門以外的單位主辦的技能培訓,獲得國家承認並可在網上查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我區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實行以獎代補,每人一次性獎勵800元。所需資金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安排。組織實施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積極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根據當地產業扶貧項目和科技扶貧項目,對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我區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參訓農民補助50/人·天;授課教師課酬,中級及以下職稱每半天200元,高級職稱每半天300元,半天課時不少於3小時;培訓資料、場地按實際產生費用計;單個培訓項目(培訓班)人均經費成本不得超過100/天。鼓勵開展技術承包等創新模式,提高培訓效果。培訓所需資金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安排。(責任單位:自治區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16

脱貧攻堅勞動力培訓就業創業實施方案

二(二)1.開發貧困地區鄉村公益性崗位

探索和鼓勵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吸納符合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就業,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開發崗位數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補貼標準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各地結合實際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勞動力就業,按規定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所需資金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7

二(二)5. 鼓勵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人口自主創業

鼓勵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人口自主創業。對建檔立卡貧困户新註冊個體工商户並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給予不低於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所需資金可由市、縣從當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扶貧產業發展基金中統籌安排。(責任單位:自治區工商局、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新增條款

18

脱貧攻堅衞生幫扶實施方案

全文

新農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新增條款

19

二(一)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償和醫療救助水平

(一)提高新農合補償和醫療救助水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對全區所有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覆蓋。新農合門診統籌覆蓋所有貧困地區。新農合和大病保險制度對貧困人口實行政策傾斜,大病費用實際補償比例提高到70%左右。加大醫療救助、大病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力度,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加大農村貧困殘疾人康復服務和醫療救助力度,逐步擴大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的殘疾人康復項目。(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紅十字會、殘聯,廣西保監局)

(一)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償和醫療救助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對全區所有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覆蓋所有貧困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對貧困人口實行政策傾斜,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統籌區域內及經批准轉診到統籌區域外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加大醫療救助、大病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力度,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加大農村貧困殘疾人康復服務和醫療救助力度,逐步擴大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的殘疾人康復項目。(責任單位: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衞生計生委、民政廳、財政廳、紅十字會、殘聯,廣西保監局

 

20

脱貧攻堅衞生幫扶實施方案

二(三)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補助

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民政廳、財政廳

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民政廳、財政廳

 

21

二(五)鼓勵各地探索開展商業健康保險

鼓勵各地探索開展商業健康保險。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政策報銷後,實際報銷比例未到達90%的,探索由商業健康保險補償到90%,保險所需經費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責任單位:自治區醫改辦、衞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扶貧辦,廣西保監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脱貧攻堅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十三五”脱貧攻堅戰的決定》(桂發〔201515號),進一步做好我區貧困地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美麗廣西”建設總體要求,遵循“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以我區538萬農村貧困人口、54個貧困縣(含“天窗縣”和享受待遇縣)、5000個貧困村為重點,加快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支持貧困地區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和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節水灌溉,推進貧困地區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顯著改善貧困地區農業生產用水條件。

2017年,深入推進“美麗廣西·生態鄉村”建設“飲水淨化”專項活動,解決約80萬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全區54個貧困縣農村集中供水率總體達到78%、自來水普及率總體達到76%左右、水質達標率達到60%左右。完成19個貧困縣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實施貧困區27座抗旱小型水庫工程、12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和4箇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推進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和特色農業節水灌溉建設,提升貧困地區農業生產灌溉條件。

2020年,加快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規劃,再解決約120萬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全區54個貧困縣農村集中供水率總體達到83%、自來水普及率總體達到80%左右、水質達標率力爭達到65%以上。完成12個貧困縣約85萬畝優質高產高糖糖料蔗基水利化建設,基本完成貧困地區11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再實施10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和4箇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快貧困地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根據貧困村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實施一批特色農業節水灌溉,促進農業增產和貧困户增收。

二、政策措施

(一)精準編制水利扶貧規劃。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充分考慮我區貧困地區實際,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水利扶貧的思路、目標、重點,系統研究解決對策措施。充分了解掌握貧困户、貧困村、貧困縣急需解決生活生產用水等水利設施建設需求,突出補齊貧困地區水利建設“短板”,將精準脱貧體現到具體目標任務、項目安排之中,重點推進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統籌實施抗旱小型水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水利項目,精準編制水利扶貧“十三五”規劃,為貧困地區脱貧摘帽提供精準的水利支撐和保障。(責任單位:自治區水利廳、發展改革委、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精準選擇技術方案。充分利用優勢水源,綜合採取新建、配套、改造、升級、聯網等方式,積極發展貧困村連片集中供水,實施自來水入户工程,提高貧困村自來水普及率。在嚴重缺水地區建設集雨家庭水櫃,採取超濾膜技術等解決好貧困村集雨家庭水櫃水質衞生問題。嚴格按照規程規範確定抗旱小型水庫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項目的技術路線或加固方案。採取相對集中連片形成規模的方式加快推進貧困地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積極發展貧困村高效節水灌溉。(責任單位:自治區水利廳、發展改革委,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在脱貧攻堅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把水利扶貧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明顯提高貧困村、貧困縣水利投入的總量和增幅。自治區籌措資金10億元左右支持貧困地區“五小水利”工程和特色農業節水灌溉建設。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自治區本級補助資金標準原來的100/人提高到150/人左右。探索合作共建、經營權轉讓等多種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節水灌溉工程等建設,發動受益羣眾自籌資金或投工投勞。(責任單位:自治區水利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四)實行農村飲水用地、用電、税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土資源部 水利部關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10號)規定的飲水項目用地優惠政策,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管理辦法(試行)》關於“集中統籌和分級保障”的原則,優先保障貧困地區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用地。(責任單位:國土資源廳、水利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適當調整電價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11101號)規定,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優先安排實施貧困村飲水安全工程輸變電設施安裝。(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廣西電網公司,廣西水利電業集團,各市、縣人民政府)

落實《財政部國家税務總局關於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運營税收政策的通知》(財税〔201230號),按規定免徵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契税、印花税、房產税、城鎮土地税、增值税、企業所得税等。(責任單位:自治區國税局、地税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五)強化工程建後管護。進一步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明晰工程產權,落實管理主體及管理職責,完善縣級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體制和維修養護機制。加快建立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資金,通過財政預算、水費提取等多渠道籌集資金,專項用於工程維修養護和運行成本補貼。落實水質檢測監測經費,進一步加強水質監管,依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中心,定期抽驗農村供水工程水質,及時整改水質不達標問題,確保水質衞生達標。加大貧困地區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養護資金投入,保障區域農田水利設施持續發揮效益。(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水利廳、財政廳、衞生計生委)

三、檢查驗收

(一)工程驗收。按照中央和自治區有關規定,水利、發展改革、財政等有關部門及時組織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五小水利”工程、“雙高”糖料蔗基地、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抗旱小型水庫工程、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等扶貧水利項目驗收工作,對驗收中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完善,及時組織複驗。

(二)監督考核。各級要建立脱貧攻堅水利建設分片督查聯繫機制,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對扶貧水利項目實施情況進行隨機抽查,及時通報實施進展情況,督促整改完善。加強扶貧水利項目建設質量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合格。按照“飲水淨化率”績效考評等要求,對貧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農田水利建設等情況進行考評,適時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扶貧水利項目建設管理情況、資金使用情況、工程質量、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將績效考評及第三方評估結果作為扶貧水利項目資金分配重要依據,實行獎優罰劣。

 

 


脱貧攻堅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十三五”脱貧攻堅戰的決定》(桂發〔201515號),保障農村貧困户有安全住房,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補助標準,結合全區貧困縣、貧困村脱貧計劃,分期分批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户危房改造。突出抓好貧困村環境綜合整治,加大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新提升。到2020年,全面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户危房改造任務。

二、政策措施

(一)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每年的危房改造任務優先保證5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5000個貧困村,在此基礎上,統籌兼顧區內其他地區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危房户,已列入整體移民搬遷計劃的不予安排。(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嚴格程序,精準認定。各地確定農村危房改造對象時,優先安排已經建檔的貧困危房户,分年度制定改造計劃。嚴格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危房評定技術導則(試行)》、《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工作規程(試行)》進行危房等級鑑定、申請、評議、公示、審核、審批和建設,確保農村危房改造公平、公正、公開。(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明確標準,嚴控質量。自治區、市指導縣級農村危房改造主管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開展危房改造工作。嚴格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試行)》進行抗震設防和建設,確保達到當地抗震設防標準。鄉鎮建設管理人員加強對農房設計的指導和審查,強化地基基礎、抗震措施和關鍵主體結構施工中的現場指導和檢查,確保工程質量。危房改造保障基本要求,農村危房改造的形式為新建的,原則上改造後住房建築面積要達到人均13平方米以上;五保户的建築面積宜控制在40平方米以內,3人以下(含)農户的建築面積原則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4人以上(含)農户的人均建築面積原則上不得超過18平方米;無資金自籌能力農户的建築面積宜控制在60平方米以內;納入農村危房改造維修加固範疇的,其建築面積不受上述限制。人數以家庭實際人口計算,住房建築面積不含儲藏穀物、放置農具等用房面積。(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四)整合資源,分類補助。整合各類農村危房改造資金,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實行差異化補助。以精準識別結果劃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户分數為基準,將危房改造對象按極端貧困、特別貧困、中等貧困、一般貧困四種類型,分類確定補助標準。全拆重建的按以上補助標準給予全額補助,修繕加固的按對應的補助標準給予減半補助。(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五)創新方式,增加房源。在具備條件的市縣,穩妥開展以購代建試點,收儲一定數量的中小套型商品房,供新建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户購買使用。結合棚户區改造,配建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户安置住房。(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六)改善村容村貌,彰顯新居特色。堅持危房改造與“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相結合,對集中連片改造的村屯,優先安排屯內道路、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建設風貌管控,強化村容村貌整治,突出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整體提升人居環境。(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檢查驗收

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户危房改造的監督檢查,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各縣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會同發展改革、財政、扶貧、民政等部門,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驗收暫行辦法》的要求,加強對年度建檔立卡户危房改造的組織驗收,竣工一户、驗收一户、投入使用一户。驗收合格後,要及時將補助資金通過“一卡(折)通”形式全額撥付到危改户手中。


脱貧攻堅特色種養業培育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十三五”脱貧攻堅戰的決定》(桂發〔201515號),大力培育特色種養產業,增加貧困農户收入,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宜工則工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原則,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林業和林下經濟產業,積極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和農村現代服務業,逐步提高貧困農民脱貧致富能力。

20162020年,全區54個貧困縣(含“天窗縣”和享受待遇縣)分別發展25個特色優勢產業。具備條件的貧困村發展1個以上特色鮮明、附加值高、脱貧致富效果好的主導產業,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貧困户家庭經營收入年增長率比全區平均水平高1個百分點。

二、政策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特色種養業發展規劃。結合貧困地區特色種養業發展現狀和發展潛力、自治區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自治區指導貧困縣編制縣級脱貧攻堅特色種養業發展規劃。各縣對照脱貧到片到村到户名單,選擇25個對貧困村貧困户覆蓋面廣的特色種養業,編制本縣脱貧攻堅特色種養業規劃,制定年度脱貧攻堅特色種養業精準到村到户的實施方案。各縣結合本地產業特點和區域優勢,規劃發展12個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林業)示範區。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抓好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確保品種純正、質量優良、數量足額的種苗供應。(責任單位:各縣人民政府,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產業開發專責小組各成員單位。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大力發展特色種養產業。縣充分利用貧困地區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特色種質資源,結合當地種植習慣和農民意願,因地制宜實施以“品種品質品牌”為核心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10+3”提升行動,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種養業及林業。

特色種植業以品種改良、品質改進、品牌創建的“三品”提升為核心,以標準化生產為抓手,重點發展特色水果、蔬菜、食用菌、桑蠶、茶葉、中藥材等經濟效益好,見效快,在貧困地區有一定基礎的產業。選擇產業規模大、市場容量大、地方特色濃郁、發展前景好的特色品種。對糖料蔗,在貧困地區現有蔗區內重點抓好高產高糖基地建設,對糧油作物,重點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小雜糧品種和油葵,加快推進富硒農產品種植和開發。自治區從糧食及農林業優勢產業扶持項目專項資金中至少安排1億元,重點支持貧困村發展綠色、特色種植產業。(責任單位: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扶貧辦、“雙高”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水產畜牧業按“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思路,推進佈局區域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畜禽產業主要發展生態循環養殖和林下養殖,包括牛羊等草食動物、家禽、生豬以及其他地方優勢特色品種;漁業主要發展稻田養魚、梯級小窩養殖、池塘養殖和庭院養殖等模式,大力發展羅非魚、鯉魚、草魚、泥鰍以及其他地方優勢特色品種。(責任單位: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林業要注重生態保護,重點發展速豐鬆、速豐杉、速豐竹、速豐珍貴樹種、速豐鄉土樹種和油茶、核桃等名特優經濟林樹種。採取以短養長的辦法,大力發展林藥、林菌、林蜂、林禽、林畜、林草、林菜、林果等林下經濟產業。(責任單位:自治區林業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大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引進培育壯大一批特色農林產品加工企業,帶動貧困地區畜禽肉類、水產品、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藥材、林產品、特色糧食等產品開發。推進貧困地區桑蠶、茶葉、核桃等產品的全產業鏈開發,提高附加值。着力建設農林產品分等分級、預冷、保鮮、貯藏等採後處理設施。鼓勵貧困户發展訂單生產,以土地、資金、設施設備等方式參股興辦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對於社會企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貧困户建設在林地、草地內,特定用於實施扶貧脱貧工作的畜禽養殖設施、採後處理設施、初加工設施等,在“十三五”期間免徵森林、草地植被恢復費。(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農業廳、林業廳、水產畜牧獸醫局、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四)積極發展農村現代服務業。加快貧困地區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重點傾斜支持建設城鄉商業服務網點、商品配送中心、農產品交易市場、農產品冷鏈設施。發展電子商務、農超對接、直供直銷、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擴大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網上銷售。發展代耕代種、農資配送、植保機防隊等農業服務業,提升農業裝備水平。發展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充分發揮其在搞活農村市場,促進產品銷售等方面的作用。鼓勵通過政府統一購買服務的形式,為貧困户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支持。由政府出資向有實力的企業、科研院所購買面向貧困户的技術服務,明確服務事項,貧困户發展種養產業遇到技術問題時,可直接聯繫簽約企業、科研院所獲得技術支持。(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農業廳、水產畜牧獸醫局、農機中心、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五)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2018年基本完成所有貧困縣、貧困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貧困户自願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貧困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林場、專業大户。貧困縣發展的每個重點產業,都要引進或培育1個以上的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每個貧困縣都要建設1個以上的產業園區。適當降低條件,將貧困地區帶動能力較強的合作社優先評定為示範社,在項目和資金安排上給予重點支持。推廣“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户)”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農户建立緊密利益聯機制。(責任單位:自治區農業廳、林業廳、水產畜牧獸醫局、工業和信息化委、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六)加快科技推廣應用。優先在貧困地區配置科技資源,每年從自治區、市、縣、鄉鎮選派一批科技人員擔任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指導開展科技扶貧工作。鼓勵科技人員帶技術和項目進村入户,以技術入股等形式發展特色種養業項目。加大新品種、技術、新成果的開發、引進、集成、試驗、示範力度,在每個貧困縣建成23個農林業科技示範基地,為當地特色種養業發展提供有效益、能複製、可推廣的生產模式和管理經驗。加強貧困村種養大户、家庭農林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的培訓。(責任單位:自治區科技廳、教育廳、農業廳、林業廳、水產畜牧獸醫局、扶貧辦,廣西農科院,各市、縣人民政府)

(七)強化財政金融支持。自治區、市、縣統籌安排財政資金支持貧困地區特色種養業發展,適當降低項目建設條件,優先扶持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户。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扶貧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服務到村到户。在有條件的貧困村設立扶貧互助資金,鼓勵各級人民政府整合各類扶貧資金,擴大資金總量。允許扶貧互助資金作為擔保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保證保險保費來源,撬動金融機構貸款,放大資金規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大力實施扶貧小額信貸工程,使有勞動能力、貸款意願和具備一定還款能力的貧困户都能夠得到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按基準利率由財政全額貼息補助。擴大農業保險範圍,加大農業保險補貼力度,積極發展商業性農業保險,增強貧困地區防災抗災能力。各縣(市、區)應建立扶貧產業發展風險防控機制。鼓勵貧困户參與農業保險,經審核確定、建檔立卡並錄入信息系統的貧困户,從本通知公佈之日起到脱貧當年購買政策性農業保險免交保費,貧困户免交的保費由自治區財政承擔。(責任單位:自治區財政廳、金融辦、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檢查驗收

將特色種養業培育納入貧困縣、貧困村脱貧摘帽考核的重要內容。自治區、市、縣制定脱貧攻堅特色種養業培育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標準,加強監督、檢查、驗收和考核。對完成任務好的縣給予獎勵,完成不好的予以問責。

 

 

 

 


脱貧攻堅鼓勵企業

參與工業扶貧開發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十三五”脱貧攻堅戰的決定》(桂發〔201515號),進一步鼓勵企業到貧困地區參與工業扶貧開發,更好地助推全區脱貧攻堅,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政府指導、政策引導、企業主體、市場主導的原則,充分利用貧困地區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特色原材料優勢,採取財政、税收、土地等優惠扶持政策,引導企業進入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帶動貧困羣眾致富。到2020年,引導過100户規模以上企業落户貧困地區,每個貧困縣培育3個以上特色優勢產業,新增2000户以上小微企業。

二、政策措施

(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自治區財政整合相關專項資金和新增安排財政資金,每年籌措1億元,通過切塊下達的方式,為貧困縣新建、改擴建並能帶動貧困户增收的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貸款貼息和信用擔保等支持。各市、縣對本地原有的重點扶貧企業的扶持參照自治區政策執行。(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國資委、財政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落實税收優惠政策。除國家限制和禁止的企業外,在貧困地區以利用當地資源為主投資新辦的法人工業企業,從其取得第一筆主營業務收入所屬納税年度起,給予5年免徵地方分享部分的企業所得税優惠。國家級貧困縣新辦符合國家鼓勵類條件的法人工業企業,從取得第一筆主營業務收入所屬納税年度起,給予“免徵5年、減半徵收5年”地方分享部分的企業所得税優惠。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主營業務收入佔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減按15%税率徵收企業所得税。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服務類企業,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條件的減按15%税率徵收企業所得税。資產總額在3000萬元以下、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年度應納税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的小微工業企業,2017年底前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税所得額,按20%的税率繳納企業所得税。企業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税確有困難,符合減免税條件,可向當地税務機關申請予以減免。企業在扶貧行動中用於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税所得額時扣除。(責任單位:自治區地税局)

(三)優先保障扶貧項目建設用地。開通扶貧項目建設用地審批“綠色通道”,統籌工業建設用地安排,加大貧困縣工業項目建設用地供應,鼓勵多使用荒山等未利用地,凡全部使用未利用地指標的貧困縣工業項目,一律由自治區統籌保障。進一步在貧困縣降低工業用地出讓金標準,經審批可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10%50%執行,適當降低貧困縣農民工創業園建設用地的基準地價。(責任單位: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發展改革委)

(四)實施“百企對口引入”工程。梳理整合54個貧困縣的產業資源,打破縣域限制,結合地區產業發展定位,以產業化組織方式和市場化手段跨區域劃片區為資源類加工企業配置資源,引入一批規模以上企業。鼓勵對口引入企業在貧困地區實施規模化生產、工業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建成一批特色產業資源深加工基地。圍繞貧困地區產業鏈填平補齊引入一批中小企業,打造一批產業鏈配套基地。引導和鼓勵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大中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到貧困地區建立原料生產基地,為貧困農户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服務,形成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國資委、投資促進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五)推動返鄉農民工實施大眾創業。利用現有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農民工創業園,引導有技術、有資金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創新,培育發展一批小微企業,把農民工創業園建設成為特色產品加工基地、產業轉移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孵化基地,吸引農民工入園進城。依託農民工創業園建設一批標準化勞務外包車間,建立自治區貧困地區區域性用工調劑交易平台,通過短期實用技能型人才培訓和季節性用工調劑,承接發達地區生產車間或生產線勞務外包並免收各類管理費用,承接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增加農民工季節性收入。(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六)實行貧困勞動力用工補貼。貧困地區企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企業為其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予以補貼,不包括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以及企業和個人應繳納的其他社會保險。補貼期限不超過3年,所需資金從企業所在地財政籌集的就業資金中列支。企業以“公司+農户”經營模式帶動貧困農户脱貧且合作2年以上的,每户一次性補貼3000元,所需資金從就業資金中列支。(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七)針對貧困地區開展招商引資。貧困縣每年編制生產經營類扶貧需求項目清單向社會公佈。自治區安排聯合策劃包裝重大產業招商項目經費,對項目進行整合,舉辦專題招商活動。(責任單位:自治區投資促進局、工業和信息化委、國資委,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檢查驗收

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產業開發專責小組牽頭每年對鼓勵企業參與扶貧工作進行一次綜合檢查。重點檢查財政扶持、税收優惠、土地保障、用工補貼等政策落實情況。檢查結果與各級各相關部門年度績效考評掛勾。對貢獻突出的企業和企業家給予表彰。


脱貧攻堅農村電商發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十三五”脱貧攻堅戰的決定》(桂發〔201515號),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步伐,促進貧困農民脱貧致富,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538萬貧困人口、54個貧困縣(含“天窗縣”和享受待遇縣)、5000個貧困村為重點對象,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和支撐體系,推動貧困地區以農產品、農村製品為主的農村產品銷售,促進貧困羣眾收入持續增加。到2020年,貧困地區基本實現縣有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或電子商務集聚區,鄉鎮有電子商務工作站,村有電子商務服務點,貧困户能通過電子商務銷售自產產品、購買生產生活資料。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20%以上,電子商務在貧困地區農民生產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

二、政策措施

(一)構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電子商務集聚區)、鄉鎮電子商務服務站、村電子商務服務點三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和功能,健全上下游服務鏈,為貧困地區網店開設和運營提供策劃、培訓、IT外包、美工、客服、代運營等專業服務。推動建設一批具有當地產業特色的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基地,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建設電子商務創業園,為貧困地區網商提供創業孵化服務。(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扶貧辦、供銷社、廣西郵政管理局,各市、縣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建設自治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建設自治區電子商務雲平台和二維碼溯源防偽系統。聯合知名電商企業,依託雲平台,重點為貧困户農產品銷售搭建方便快捷的交易平台,提供一物一碼的二維碼溯源防偽服務。採取眾籌、預售、眾包、團購等方式,實現產銷對接,推動互聯網金融和農業“眾籌”項目實施,為農村產品生產、銷售、物流、推廣等全流程提供品牌培育、商品規劃、營銷策劃等服務。(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建立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加快貧困地區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支持快遞物流企業、電商企業建設物流配送中心和配備物流配送設施設備,在鄉鎮建立符合電商發展需要的快遞物流配送門店,在貧困村建立快遞服務點,到2017年實現快遞物流鄉鎮基本覆蓋,功能輻射到村,物流配送48小時內到達村(屯)。鼓勵快遞物流企業積極服務農產品進城,加強與各類專業合作社和涉農企業合作,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為特色農產品提供包裝、倉儲、運輸、投遞的標準化、定製化服務。(責任單位:廣西郵政管理局,自治區供銷社、交通運輸廳、商務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四)完善農村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寬帶廣西戰略行動計劃,推動貧困地區寬帶村村通建設,採用光纖到村的寬帶接入能力不低於8Mbps,對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園、產業基地、電商企業、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的寬帶資費給予優惠。(責任單位:廣西通信管理局,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各市、縣人民政府)

(五)加快建設農村產品電商品牌。制定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標準,支持農產品“三品一標”等資質的申報認證,培育特色品牌。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的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或合作組織,帶動貧困户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銷售的要求,生產加工適宜網絡銷售的優質產品,構建完善的農產品供應體系。引導貧困地區運用電子商務拓展農村手工藝品、旅遊服務等銷售渠道。加強網銷產品質量監管,杜絕質量隱患。以知名電子商務平台為主要載體,搭建廣西特色館,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品牌農產品經營企業開設旗艦店,鼓勵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户和貧困户開設網店,拓展網絡零售業務。鼓勵貧困地區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流通企業開展生鮮農產品“基地+社區直供”、“基地+市場”等電子商務業務。各地要依託網絡團購促銷平台,開展季節性特色農產品促銷活動,促進季節性特色農產品銷售。(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農業廳、林業廳、旅遊發展委、水產畜牧獸醫局、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六)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依託電子商務平台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資店、供銷合作社農資連鎖店、農村郵政局所、村郵站、鄉村快遞網點、信息進村入户村級信息服務站等,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服務,開展化肥、種子、農藥等生產資料電子商務,推動放心農資進農家,為農民提供優質、實惠、可追溯的農業生產資料。(責任單位:自治區供銷社、商務廳,廣西郵政管理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七)增強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網點服務功能。鼓勵服務業企業、金融機構等加強與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網點的合作,支持服務網點進一步完善網上代購代銷功能,逐步增加電子支付、票務代理、網上繳費、快遞收發、小額取現、信用貸款、農業科技和信息技術培訓等新型服務功能。(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農業廳、金融辦、供銷社,廣西郵政管理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八)培育多元化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引導傳統農村流通企業、物流企業向電子商務服務企業轉型。鼓勵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拓展農村業務。推動農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户、農產品生產流通企業等向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的電子商務企業發展。支持組建區域性農村電子商務協會等行業組織和專業服務機構。(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農業廳、林業廳、旅遊發展委、水產畜牧獸醫局,婦聯,團區委,各市、縣人民政府)

(九)加強人才培訓。採取多種形式對各級人民政府機關幹部、村官、本地電商企業、物流企業、合作社、種養植大户、返鄉青年、退伍軍人等開展分行業、分區域的電子商務推廣應用和技能培訓。實施農村青年電子商務培育工程和巾幗電子商務創業行動,培養一批貧困地區農村電子商務帶頭人和實用型人才。(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婦聯,團區委,各市、縣人民政府)

(十)抓好試點示範。各貧困縣要制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明確特色產業、發展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科學佈局農村電子商務項目。積極開展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工作,國家試點縣中貧困縣安排佔比力爭50%以上。試點以外的貧困縣每年至少建設1個電子商務示範鄉鎮、3個電子商務示範村,培育1個開展電子商務的特色農產品生、加工、包裝、銷售的龍頭企業或合作組織。非貧困縣要將貧困村優先納入當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並予以重點支持。各市、縣要指導試點鄉鎮、村制定路線圖,確定時間表。打造一批農村電子商務示範縣、示範鄉鎮、示範村、示範企業、示範園區,建立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和支撐系統,推動電子商務在農村廣泛應用。(責任單位:自治區商務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十一)加大財政投入。積極爭取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專項資金;優化自治區促進貿易發展專項資金、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支出結構,適當增加安排脱貧攻堅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項目資金,支持脱貧攻堅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已列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的貧困縣,按照中央、自治區有關規定執行;對未列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的貧困縣,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性支出部分,由自治區財政、所在地財政承擔項目資金的主要部分,社會資金可適當參與;由企業承擔的項目,主要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支持。自治區根據貧困縣上一年度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中列入支持範圍的投入情況,參照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的項目補助標準,經驗收確認後,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對在上一年度脱貧摘帽的縣優先安排補助資金。各市、縣人民政府要根據財力狀況,積極安排財政資金,對貧困村開展電子商務予以重點傾斜。(責任單位:自治區財政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十二)實行優惠政策。全面落實税收、金融、土地、人才、用水、用電、用氣等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優惠政策。將農村電子商務及相關的快遞物流納入脱貧攻堅信貸支持範圍。對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户脱貧的電商企業和合作組織給予扶貧再貸款政策支持。鼓勵保險公司開展鮮活農產品配送質量保險,探索保費補貼試點。(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國土資源廳、地税局、金融辦、商務廳、國税局、扶貧辦,廣西保監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檢查驗收

脱貧攻堅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實行“自治區指導、市協調、縣負總責、鄉村落實”的工作體制。各地要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納入脱貧攻堅工作體系,與其他扶貧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對目標任務、工作措施、項目實施、資金管理等落實情況要定期進行檢查,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檢查督促、年底有總結驗收。對年度目標任務、工作措施落實好的貧困縣和單位給予表彰,對落實不好的貧困縣和單位進行通報,並與全年脱貧攻堅工作業績考核掛鈎。

 

 

 

 

 


脱貧攻堅教育幫扶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十三五”脱貧攻堅戰的決定》(桂發〔201515號),切實提高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整體水平,更好地發揮教育在脱貧攻堅戰中的幫扶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把教育幫扶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以538萬農村貧困人口、54個貧困縣(含“天窗縣”和享受待遇縣)、5000個貧困村為重點,精準實施八大教育幫扶計劃,做到精準建設、精準幫扶、精準資助、精準就業,實現貧困地區學校保障基本、滿足需要、均衡發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户學生全程幫扶、全程資助、充分就業,決不讓貧困地區的孩子輸在人生的起點上,從根本上斬斷窮根。

2017年,實現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基本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問題,基本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大通鋪”,基本實現結對幫扶覆蓋到每所學校、每位教師、每個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7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3%

2020年,實現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整體水平接近全區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達到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顯著增強。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到82%,貧困縣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7%

二、政策措施

(一)精準實施幼兒園幫扶計劃,幫助貧困地區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切實解決貧困地區“入園難”問題。

1.支持貧困地區公辦幼兒園建設。實施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根據需要,支持每個貧困縣在城區建設12所公辦幼兒園,支持貧困縣每個具備建設條件的鄉鎮建設1所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根據建設規模分別給予每所200萬-600萬元不等的補助,基本實現貧困地區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責任單位:教育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縣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大力扶持貧困地區多元普惠幼兒園發展。優化公益性、普惠性資源佈局,落實多元普惠幼兒園獎補政策,通過改善辦園條件、支付租金、改善教師待遇、開展教師培訓等方式支持貧困地區多元普惠幼兒園發展,提高貧困地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確保貧困地區兒童有機會接受一定質量的學前教育。(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建立學前教育結對幫扶。各縣統籌安排縣城(城區)公辦幼兒園、優質民辦幼兒園對口幫扶鄉(鎮)中心幼兒園,鄉鎮中心幼兒園對口幫扶所在鄉鎮村級幼兒園,在縣域內建立“縣-鄉”和“鄉-村”兩層結對幫扶。(責任單位:各縣人民政府)

(二)精準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幫扶計劃,幫助貧困地區學校改善基本辦學和生活條件,讓貧困地區少兒享受到更加公平的優質教育。

1.精準實施“全面改薄”工程。對貧困地區每所中國小校進行摸底排查,按照“一校一冊”、“一校一圖”科學編制學校建設規劃,準確建立每所薄弱學校的需求清單和建設台賬。統籌“全面改薄”等教育專項資金,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投入,計劃投入54個貧困縣資金50億元左右,建設校舍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其中新建、改擴建農村寄宿制學校500多所,努力實現貧困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和國中生“應宿盡宿”、“一人一牀位”,切實解決“大通鋪”、“大班額”問題。(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各縣人民政府)

2.支持貧困地區辦好必要的村國小和教學點。進一步優化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審慎穩妥推進撤點並校工作,堅持先建後撤,對於保留的村國小和教學點進行標準化建設,保障貧困地區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責任單位:教育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加快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快貧困地區中國小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培訓,逐步提升貧困地區學校教育信息化及應用水平,使貧困地區師生能便捷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責任單位:教育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4.建立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各市統籌安排市級義務教育學校、市轄區優質義務教育學校對口幫扶縣級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各縣統籌安排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對口幫扶農村薄弱義務教育學校,組織鄉鎮中心校對口幫扶所在鄉鎮村國小、教學點,建立“市—縣”、“縣—鄉”和“鄉—村”三層結對幫扶。(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

5.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要建立輟學學生勸返制度,摸清缺員去向和輟學原因,積極動員其返校,並做好工作台賬。(責任單位:教育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精準實施高中階段教育幫扶計劃,幫助貧困地區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提高貧困地區勞動者素質。

1.支持貧困地區普通高中建設。統籌中央和自治區各類普通高中建設項目資金,重點支持貧困縣新建、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學校。(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落實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2016年達到每生每年400元,並視情況逐步提高。(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

2.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推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擴大高中階段教育招生規模,重點滿足貧困地區學生入學需求。支持有需求有條件的貧困縣發展多種形式的高中教育,為貧困地區的學生提供多元選擇的機會,促進貧困縣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責任單位:教育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建立普通高中結對幫扶。各市統籌安排區域內優質高中分別對口幫扶貧困縣普通高中,建立“市—縣”結對幫扶機制。(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

(四)精準實施縣級中專幫扶計劃,幫助貧困地區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扶貧富民中的中堅作用。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每個貧困縣辦好1所新型中等專業學校,到2020年基本達到國家和自治區辦學標準。(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2.改革專業設置。根據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支持有條件的貧困縣中等專業學校辦好12個服務區域重點產業和社會事業發展需要的骨幹專業、12個適應農村改革和農業現代化需要的涉農專業,努力辦好23個服務農村生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富民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需要的特色專業。(責任單位:教育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實現行業性職教集團自治區重點產業全覆蓋、區域性職教集團14個市全覆蓋。鼓勵職教集團積極吸納貧困縣中等職業學校為成員單位,實現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委等行業主管部門,各市人民政府)

4.加強基地建設。面向全區建立40個集民族工藝傳承創新、文化遺產保護、高技能人才培養、產業孵化於一體的職業教育基地,發揮其輻射示範作用,推進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和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民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文化廳)

5.建立職業教育結對幫扶。支持高職院校和城市職業學校通過管理、課程、師資、設備“四下鄉”對口幫扶貧困縣中職學校共建專業、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共建師資隊伍、共享實習實訓基地、合作招生等,力爭對口幫扶縣全覆蓋,並對成效顯著的給予資金獎補。(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五)精準實施高等教育幫扶計劃,幫助貧困地區提升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水平,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扶智富民中的作用。

1.加大對貧困地區高校支持力度。支持貧困地區高校開展優勢特色學科專業及相關平台建設,支持貧困地區高校申報開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需求的新專業,積極扶持貧困地區每所高校建設12個自治區級創新創業教學團隊,增加貧困地區高校教學改革項目申報配額,支持貧困地區高校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編辦、財政廳)

2.擴大貧困地區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繼續實施面向貧困地區國家重點高校本科第一批定向招生專項計劃,並在定向生源不足情況下酌情降分錄取本科第二批考生。區內本科第一批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每年增幅不低於1%。貧困地區考生繼續享受現有大學聯考加分政策。(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發展改革委)

3.加大貧困地區專項人才培養力度。擴大招收免費民族預科生規模,2016年增加20%招生計劃,招收1200名免費預科新生,並視生源情況逐年增加計劃。在高等學校招收民族班,每年招收本科生1200名左右。繼續實施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計劃,每年招收博士、碩士生300人左右。(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

4.充分發揮科技平台扶貧作用。每年舉辦高校科技服務地方新發展活動,支持高校與貧困地區在產業、行業技術深度合作,建立涵蓋科技幫扶、科教培訓、技術指導和科普宣傳的多元服務體系。(責任單位:教育廳)

5.落實高等教育結對幫扶和繼續教育結對幫扶。落實國家統籌安排的東部地區開放大學“一對一”對口幫扶片區縣廣播電視大學(辦學點),面向貧困地區農村開展公益性繼續教育。打造“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開放大學升級版,為貧困縣每一個貧困村培養若干後備幹部、創業青年和致富帶頭人。(責任單位:教育廳)

(六)精準實施特殊教育幫扶計劃,幫助貧困地區完善特殊教育體系,促進貧困地區殘疾兒童少年接受合適的教育。

1.加強特殊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統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和貧困縣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改擴建等項目,加大對貧困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和康復設施配置的支持力度。推進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建設,支持未建有特殊教育學校的貧困縣加快建設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教室)。(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殘聯,各縣人民政府)

2.完善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2016年起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達到每生每年6000元。(責任單位:財政廳、教育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實施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建設試點項目。在南寧、柳州、桂林等地遴選若干所中高職學校作為殘疾青少年職業教育基地學校,對其校園和實訓基地進行適合殘疾學生入學的設施改造,為其配備職業教育的設備,提高貧困地區殘疾青少年職業能力。(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殘聯)

(七)精準實施學生學業幫扶計劃,幫助貧困地區學生無障礙上學,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應助盡助。

1.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階段學生資助政策,在現有資助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分檔資助,對特困生給予重點資助。(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

2.對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就學實施15年免費教育,即免除學前教育保教費,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扶貧辦)

3.將少數民族預科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高校國家資助體系。(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

4.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學歷教育扶持政策,實行“雨露計劃”扶貧助學補助應補盡補。(責任單位:自治區扶貧辦、教育廳)

5.落實就業幫扶政策,確保精準就業。區內各高校指定專人負責,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進行“一對一”幫扶,落實至少“一次個體諮詢、一次優先推薦、一次技能培訓、一項就業補貼”等幫扶措施,舉辦專場招聘會,優先向合作單位重點推薦,確保其順利就業。(責任單位:教育廳,全區各高校)

6.建立貧困家庭學生結對幫扶。依託大學生志願者服務西部計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動員大學生志願者與片區農村貧困學生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責任單位:教育廳)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公益活動,動員社會志願者與片區貧困學生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責任單位:團區委)縣級統籌建立校長、教師“一對一”對口關愛幫扶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機制。(責任單位:各縣人民政府)

(八)精準實施教師隊伍幫扶計劃,幫助貧困地區培養造就“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好老師,為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1.拓展貧困地區教師補充渠道。實施中國小教師公開招聘專項考試,給予鄉鎮以下教師崗位適當傾斜。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農村國小全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和壯漢雙語教師定向培養計劃,首先滿足貧困地區教師補充的需要。高校畢業生取得教師資格併到貧困地區鄉村學校任教一定期限,按照有關規定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編辦、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落實貧困地區教師生活待遇。實施貧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計劃,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及其他地區教學點教師,自治區統籌資金按每人每月不低於200元標準給予獎補。依法依規落實貧困地區教師工資待遇,依法為貧困地區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費。(責任單位: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將貧困地區教師住房建設納入自治區保障性住房建設範圍,以鄉鎮為中心,加快邊遠山區、貧困地區農村教師住房建設。(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

3.優先保障貧困地區學校教師用編。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按照教育發展水平和教職工編制使用情況,將教職工編制從富餘地區向緊缺地區調劑,其他系統改革調整出來的事業單位編制優先調劑用於解決貧困地區學校編制緊缺問題。(責任單位:自治區編辦、教育廳、財政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4.職稱(職務)評定向貧困地區傾斜。鄉村教師在申報職稱時給予政策傾斜,論文不做剛性要求,免除外語、計算機考試。(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

5.推動優質師資向貧困地區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逐步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等,推動中國小教師支教走教,每年從教育質量較好的中國小選派優秀教師到貧困地區鄉鎮及以下學校支教走教。採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區一體化管理、學校聯盟、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等多種途徑和方式,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編辦、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6.教師培訓向貧困地區傾斜。支持貧困縣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支持有條件的貧困縣建設好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每年組織自治區名師名校長、特級教師等深入貧困地區開展送教下鄉。(責任單位:教育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7.支持貧困地區縣級中專建設“雙師型”教師。支持貧困地區縣級中專通過多種方式調劑空餘編制和崗位用於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逐步提高優秀專業教師、“雙師型”教師在教師隊伍中的比例。(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九)加大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就學資助力度。

建檔立卡貧困户子女在校就讀期間,除享受國家普惠性資助政策外,優先享受以下資助政策:一是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補助標準為國小每生每年1000元、國中每生每年1250元。二是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按二檔評定,其中一等國家助學金3500元、二等國家助學金1000元。三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四是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入學(路費和短期生活費)補助,補助標準為廣西區內院校每生500元、廣西區外院校每生1000元。五是高等學校本專科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為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按二檔評定,其中一等為4000元、二等為2000元。六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升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補助,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檢查驗收

(一)納入政府績效考評。按年度分解下達任務,作為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年度重點工作和年度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逐年完成落實。

(二)加強教育督導檢查。將教育扶貧工作作為開學檢查的重要內容,每學期開展一次專項檢查。逐縣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不定期開展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經費管理、項目進度等專項督導或檢查。

(三)加強社會監督。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各級各部門按照財政預算公開要求做好信息公開工作。縣級人民政府要通過當地媒體、門户網站等方式,向社會公佈教育發展年度資金安排情況、工作進展情況等,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


脱貧攻堅勞動力培訓就業創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十三五”脱貧攻堅戰的決定》(桂發〔201515號),進一步做好貧困地區勞動力職業培訓和就業創業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以全區538萬農村貧困人口、54個貧困縣(含“天窗縣”和享受待遇縣)、5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為重點,依託各類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對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培訓就業創業願望的貧困勞動力,按照市場需求,實施職業培訓、政策幫扶,促進貧困勞動力從體力型就業向技能型就業轉變、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外出務工脱貧。

二、政策措施

(一)大力開展各類培訓。

1.職業培訓。職業培訓學員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總人數50%的培訓班次,可簡化手續,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開班,並可由培訓機構墊付該班次全體學員的培訓費,培訓合格學員經培訓機構介紹實現就業,簽訂就業合同1年以上的,按《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所需資金由當地人民政府從就業資金中列支。自治區加大對貧困地區就業資金的扶持力度。培訓後獲得網上可查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全區農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實行以獎代補,給予一次性補助(每人只享受一次),所需資金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安排。(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2.職業技能學歷教育。以貧困户“兩後生”為主要對象,通過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學歷教育,培養持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歷證書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型技術技能人才,其中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學生按規定享受國家、自治區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助學金政策。(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雨露計劃”扶貧培訓。全面落實貧困户子女參加本科及職業學歷教育補助政策,實施雨露計劃扶貧培訓。對參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學歷教育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户新生,以取得全日制本科學籍為依據,一次性補助5000元;參加中、高等職業學歷教育的我區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户學生,按學制年限、分學期補助,每生每學期補助1500元(其中扶貧巾幗勵志班的學生,每生每學期補助2000元)。所需資金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安排。資助貧困户勞動力接受短期技能培訓,實行應補盡補、精準補助;開展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對1660週歲、有勞動能力的我區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參加扶貧部門主辦的短期技能培訓,並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每人每期補助3000元。對自主參加扶貧部門以外的單位主辦的技能培訓,獲得國家承認並可在網上查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我區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實行以獎代補,每人一次性獎勵800元。所需資金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安排。組織實施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積極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根據當地產業扶貧項目和科技扶貧項目,對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我區建檔立卡貧困户勞動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參訓農民補助50/人·天;授課教師課酬,中級及以下職稱每半天200元,高級職稱每半天300元,半天課時不少於3小時;培訓資料、場地按實際產生費用計;單個培訓項目(培訓班)人均經費成本不得超過100/天。鼓勵開展技術承包等創新模式,提高培訓效果。培訓所需資金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安排。(責任單位:自治區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4.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的貧困勞動力為重點對象,圍繞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開展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等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並開展政策扶持與跟蹤服務。每年培訓0.3萬人次,累計培訓1.5萬人次。(責任單位:農業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二)扶持就業創業。

1.開發貧困地區鄉村公益性崗位。各地結合實際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優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勞動力就業,按規定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所需資金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安排。(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建立貧困縣農民工創業園。建立14個示範性貧困縣農民工創業園,自治區給予每個創業園財政補助500萬元及15公頃用地指標,入園創業的貧困勞動力申請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的,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所需資金從農民工創業扶持資金中安排。(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市、縣人民政府)

3.建設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進一步加快健全貧困地區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完善職業培訓、就業創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工作機制,自治區對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平台建設指標及服務設施補助經費給予傾斜支持。到2020年,有用地指標的建檔立卡貧困村所在鄉鎮,全部完成公共就業基層服務平台建設,實現輸出有組織、求職有服務、培訓有技能、創業有指導、權益有保障。所需資金由各級財政根據項目組織實施需求統籌安排解決,自治區給予傾斜支持。(責任單位:各市、縣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4.職業技能鑑定。優化職業技能鑑定流程,提供簡便的鑑定服務,充分發揮職業技能鑑定對貧困勞動力培訓就業的質量控制作用。對貧困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鑑定合格的,及時發放職業資格證書,符合條件的按規定享受職業技能鑑定補貼。(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5. 鼓勵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人口自主創業。對建檔立卡貧困户新註冊個體工商户並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給予不低於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所需資金可由市、縣從當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扶貧產業發展基金中統籌安排。(責任單位:自治區工商局、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扶貧辦,各市、縣人民政府)

三、檢查驗收

由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分級對精準脱貧勞動力培訓和就業創業工作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內容包括培訓實施情況、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落實情況、各項資金的統籌使用情況等。檢查驗收工作主要採取統計資料分析、座談分析、聽取彙報、實地檢查和走訪等形式進行。各市、縣要適時進行自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問題。

 


脱貧攻堅衞生幫扶實施方案

 

為全面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重大決策部署堅決打贏“十三五”脱貧攻堅戰的決定》(桂發〔201515號),做好我區貧困地區脱貧攻堅衞生幫扶工作,全面實施“醫療救助解困一批”脱貧攻堅,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圍繞提升貧困地區基本醫療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區平均水平的主要目標,以全區538萬農村貧困人口、54個貧困縣(含“天窗縣”和享受待遇縣)、5000個貧困村為重點實施脱貧攻堅衞生幫扶工作。到2020年,實現貧困地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貧困人口患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和醫療保障,提高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補償和醫療救助水平及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貧困地區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0%以上,孕產婦死亡率下降至20/10萬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至12,嬰兒死亡率下降至10以下。有效提升貧困地區醫療衞生服務能力,進一步縮小區域間衞生資源配置差距和人口健康水平,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地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得到規範化管理,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二、政策措施

(一)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償和醫療救助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對全區所有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覆蓋所有貧困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對貧困人口實行政策傾斜,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統籌區域內及經批准轉診到統籌區域外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政策範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加大醫療救助、大病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力度,將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加大農村貧困殘疾人康復服務和醫療救助力度,逐步擴大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的殘疾人康復項目。(責任單位: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衞生計生委、民政廳、財政廳、紅十字會、殘聯,廣西保監局)

(二)實行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對農村貧困人口住院治療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在縣級醫療機構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在定點醫院實現醫保政策、救助制度“一站式”信息交換和即時結算服務。(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民政廳、扶貧辦,中醫藥局,廣西保監局)

(三)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補助。對未列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的農村貧困人口,其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按繳費標準給予適當補助。(責任單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民政廳、財政廳)

(四)實行大病分類救治。對貧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實施分類救治,一次性能治癒的集中力量進行治療;需要維持治療的,安排定點醫院長期治療;需要長期治療和健康管理的,由定點醫院和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進行治療和健康管理。(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中醫藥局)

(五)鼓勵各地探索開展商業健康保險。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政策報銷後,實際報銷比例未到達90%的,探索由商業健康保險補償到90%,保險所需經費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責任單位:自治區醫改辦、衞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扶貧辦,廣西保監局,各市、縣人民政府)

(六)實施醫療衞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按照“填平補齊”原則,實施54個貧困縣縣級醫院、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三個一”標準化建設,確保每縣至少有1所二級標準的縣級醫院,每個鄉鎮有1所政府舉辦的標準化衞生院,每個行政村有1個政府舉辦標準化衞生室。加強縣醫院、縣中醫民族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未設中醫民族醫院的縣加強縣醫院中醫科建設。中央、自治區專項資金優先用於54個貧困縣的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含移民新村)建設業務用房。優先為鄉鎮衞生院配置數字化X射線成像機(DR)、彩超、救護車等一批基本醫療設備;優先為全區5000個貧困村衞生室配備1台健康一體機。(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衞生計生委、中醫藥局)

(七)加強基層醫療衞生人才隊伍建設。

1.面向54個貧困縣訂單定向免費培養本、專科醫學生。20162020年,依託廣西高等醫學院校為貧困地區招收培養農村訂單定向本、專科醫學生各450人。培養經費由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共同承擔。(責任單位:自治區教育廳、衞生計生委、財政廳、中醫藥局

2.加強在崗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支持和引導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鄉村醫生按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提高鄉村醫生醫療服務水平,分批安排全區各行政村在崗鄉村醫生每年接受免費培訓不少於2次,累計不少於2周;每35年免費到縣級醫療衞生機構或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衞生院脱產進修,原則上不少於1個月。(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財政廳)

3.實施國家全科醫生特崗計劃。根據國家特崗計劃,優先為54個貧困縣每個鄉鎮衞生院招聘12名特崗全科醫生,經費由各級財政共同承擔。(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編辦、醫改辦、中醫藥局)

4.加強中醫民族醫人才培養。開展中醫民族醫師承培養,在貧困地區鄉鎮衞生院中遴選50名具有執業(助理)中醫師(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資格的人員,根據其專業特長,為其選配指導老師,採取跟師學習、專科進修和臨牀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養。開展中醫民族醫適宜技術推廣,每年對200名貧困地區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人員進行15天短期培訓,使其掌握12種簡便易行、療效良好的中醫藥民族醫藥適宜技術。至2020年,進行適宜技術推廣培訓1000人次。(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中醫藥局、財政廳)

(八)加強醫療機構對口幫扶工作。從全區遴選能力強的三級醫院,對54個貧困縣縣級公立醫院開展穩定持續的一對一幫扶工作,重點加強前三年縣外轉出率靠前的5個病種所屬專科的建設。強化醫務人員培訓,推廣適宜醫療技術;建立遠程醫療平台,充分發揮遠程醫療服務在優化配置醫療資源方面的作用,在城市三級醫院與縣級醫院之間建立穩定的遠程醫療服務合作關係,提高邊遠、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醫療服務水平。定期派出醫療隊,為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提供集中診療服務。二級以上醫療衞生機構對口幫扶鄉鎮衞生院,重點加強特色醫療服務項目建設,有效提升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醫療能力。(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九)實行貧困人口醫療衞生簽約服務。以縣為單位,核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數、患病人數和患病病種。為貧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1張健康卡,每個家庭均有1名鄉村醫生或鄉鎮衞生院醫生簽約服務,提供基本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加強健康管理。(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扶貧辦)

(十)推進公共衞生服務有效落實。加強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工作的監督指導,確保疫苗針對性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加強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隨訪管理,提高規範化管理率。在54個貧困縣全面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婚前醫學檢查、孕婦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地中海貧血防控、貧困地區婦女“兩癌”免費篩查等婦幼健康服務項目,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財政廳)

(十一)加強貧困地區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穩定縣、鄉、村計劃生育工作機構和隊伍,加強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落實貧困地區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特別扶助制度,抓實獎勵扶助目標人羣摸底、對象資格確認和獎勵扶助資金及時發放等相關措施。制定獎勵扶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對貧困人口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的關懷、幫扶力度。(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編辦、民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

(十二)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加強衞生創建活動,深入推進城鄉環境衞生整潔行動,在全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大力推進農村改廁工作,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有效預防貧困地區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的發生。加強貧困地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廣泛宣傳衞生防病知識,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責任單位:自治區衞生計生委、財政廳、農業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新聞出版廣電局)

三、檢查驗收

各相關部門要統籌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檢查驗收辦法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明確檢查驗收方法步驟,嚴格檢查驗收標準,統籌推進檢查驗收管理。衞生計生部門加強協調溝通,牽頭推進脱貧攻堅衞生幫扶各項措施的落實,負責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公共衞生、醫療救治、衞生人才培養等相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督查。扶貧、財政部門負責指導督促各級衞生幫扶專項、配套資金的撥付發放,對項目、資金實施過程、使用效果加強監督檢查;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檢查醫療救助、基本醫保政策落實情況,醫療救助專項資金、醫保資金是否足額及時補助和報銷;發展改革部門負責衞生建設項目的規劃、安排衞生項目建設資金,確保衞生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其他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責推進落實相關工作。要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具體責任,將衞生幫扶工作作為績效考核的內容,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扶貧工作領導責任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務專責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分工明確、協調配合、運行順暢的工作機制。通過培訓、督導、現場辦公等方式,強化脱貧攻堅衞生幫扶的指導,確保衞生幫扶工作紮實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