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殘疾個人先進事蹟7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2.35W

大家在撰寫事蹟材料的過程中務必要強調語句通順,通過優秀的事蹟寫作,可以將我們的點滴記錄其中,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殘疾個人先進事蹟7篇,供大家參考。

殘疾個人先進事蹟7篇

殘疾個人先進事蹟篇1

張書平,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國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塗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 1990年,國中畢業的張書平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於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着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張書平意氣風發地夢想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07年的一天,在電刨牀上製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張書平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後,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09年元月,張書平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繫,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張書平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着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嚐到甜頭的張書平幹勁更足了,隨着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11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張書平靠着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着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張書平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户,其他養殖户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户家裏義務巡迴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户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併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張書平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10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於2012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並在2012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為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張書平計劃於2013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殘疾個人先進事蹟篇2

創新,只有不懈求索,殘疾人事業才能實現輝煌。小崔如是説,並如是做。他把求索創新始終做為他工作的主旋律。

小崔認為,殘聯不是事業,只有與社會劃等號,才能構成殘疾人事業。因此,沒有領導的重視,部門的關心,社會的參與,殘疾人事業便沒有生命力。

為了爭取領導重視,市殘聯每年都把自己的工作思路、打算等,分別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領導作全面詳細彙報。在日常工作中,既主動彙報工作進度和成效,又及時邀請市四大班子領導和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檢查指導工作。同時,小崔充分發揮自己人大常委會委員的作用,每屆都要向市人代會提交3-5件建議案,以利引起市領導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

在主動協調有關部門關心殘疾人事業上,市殘聯主動出擊,及時溝通,提出想法和建議,共同研究有關政策、探討解決方案、爭取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通過小崔的努力,汝州市殘聯組織建設不斷加強,機關內設“五部一室”,下屬事業單位有“三個中心”,現有幹部職工78人,全部經編制批,實現了機構完善、人員充實、作用發揮良好。幾年來,小崔累計向市財政和上級殘聯爭取資金3000餘萬元,汝州市廣大殘疾人普遍得到實惠,殘疾人事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

為了動員社會參與殘疾人事業建設,市殘聯與市內媒體聯手開設專題、專欄、專題論壇,並以“文化牆”板報,拍攝電視專題片,開展文化活動、運動會、活動日等形式全方位、立體式地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並大張旗鼓地推廣殘疾人自強自立典型、表彰愛心助殘模範、弘揚助人為樂精神,打造殘聯文化形象。

主動性的工作個性創新了市殘聯的工作方法,小崔又以辨證性的思維審視並運用着一則古老的命題:“授人以魚,足解一日之飢;授人以漁,足食終身之魚”。

“授人以魚”,整體的工作格局調動了全市協力解決殘疾人的切身利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幾年間,各級領導節日走訪慰問殘疾人、深入家庭瞭解情況已成為一種制度;企業界、知名人士、社會羣眾獻愛心資助殘疾人也蔚然成風。市民政局、財政局、衞生局也以行政資源向殘疾人傾斜。

“授人以漁”則以社會的合力豐厚着殘疾人的福祉。市殘聯聯手有關部門,採取多種形式扶持農村殘疾人創業、建業,併發揮扶貧助殘基地的輻射作用,勞動殘疾人發展種養業。5年間,全市先後投入60多萬元興建了5家扶貧助殘基地,帶動了1500多名農村殘疾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脱貧之路。

殘疾個人先進事蹟篇3

普通的教室內,有一個班級正上着思政教育課。這一個班級很特殊:一是學生特殊,他們全都是盲人;二是老師特殊,他是一名四級視力殘疾人。

“姚老師!”每次學生們這麼稱呼他,坐在講台上的這個男老師內心就很欣慰。他就是殘疾人的好老師,也是我們黨的好同志——xx。

xx同仁是四級視力殘疾人,20xx年10月至今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盲人按摩指導中心工作,現為自治區盲人按摩指導中心按摩管理科負責人,兼任廣西盲人協會祕書長。他從20xx年起從事殘疾人工作,於20xx年、20xx年、20xx年被評為“自治區殘聯先進個人”,20xx年被評為年度考核“優秀等次”,20xx年度被評為區直機關“助人為樂好人”稱號。

做有“品德”的黨員幹部

他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始終不忘“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他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在黨護黨,認真學習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他始終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偉大中國夢想做出應有貢獻。同為一名殘疾人和殘疾人幹部,他理解萬千殘疾人的苦難和不易,秉持“自尊、自強、自信、自立”的殘疾人精神,始終堅守“人道、廉潔、服務、奉獻”職業道德,做人做事都站在殘疾人的立場,在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中默默做好本職工作,一心只為殘疾人辦實事做好事。

做到“勤廉”的職責本分

經過多年在殘聯工作,他深刻領悟“殘疾人朋友有事找殘聯”這句話對殘疾人工作意味着什麼。殘疾人是特殊的服務對象,特別是盲人朋友,信息獲得渠道單一,有事往往只會打電話向殘聯諮詢,大到方針政策、小到談心訴家常,殘疾人工作重複繁雜。殘疾人朋友關心的事對他來説都是大事。他總説,做好殘疾人工作就必須有愛心、有細心、有耐心,對待殘疾人朋友一定要付諸真心,不能敷衍。他的手機裏存的大部分是盲人朋友的電話號碼、微信和微信羣,不管是上班日還是節假日,白天還是晚上,他的手機都為殘疾朋友開着。只有真正把殘疾人當成朋友,把理解、尊重和關愛之情放在工作中,才能把殘疾人工作做好。

xx同仁身為按摩管理科負責人,負責培訓、教育和就業服務等業務工作。他説要讓政府的每一分關愛都要落實在盲人身上。他深知,盲人多學一點技能,就有可能獲得多一分改變自己的生活或命運的機會。能夠讓多一名盲人就業,就有可能多解放一個家庭,為國家多減輕一個負擔。只有身心端正,才能把工作做好。在廉政作風上,他時刻提醒自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拿別人一分一毫,個人與工作沒有任何利益關聯。正因如此,他有十足的底氣要求別人達到應有的工作要求。他始終認為,做人還是清清白白的好,只有清白,才會輕鬆。

做出“有為”的民生之事

xx同仁清楚就業是民生之根本,解決殘疾人就業就是解決殘疾人很多困難的關鍵所在。為更好解決盲人就業這一問題,他邊探索邊實施,採取政府採購方式確定承接培訓機構。考慮到盲人的特殊性,為確保培訓質量,讓財政資金髮揮效益最大化,在採購中必須細化“考務、教學、食宿、安全、實習、就業”等各項環節,同時制定“教學管理、教學質量、後勤保障、就業服務、學員滿意度”等五大項25個細項的驗收標準,確保培訓按質按量完成。20xx年,自治區本級培訓盲人1262名,參加初級保健按摩培訓的.盲人就業率達到70%。

xx同仁清楚教育是民生之基礎,也是盲人享有的權利。盲人對教育的需求十分強烈,由於盲人的特殊性,能夠接受盲人教育的職業院校較少。為解決這一困難,他深入盲人羣體,調研收集盲人教育訴求數據和區外辦學經驗,積極向領導彙報,同時積極聯繫南寧市衞生學校、廣西中醫藥學校、桂林生命與健康職業技術學院和廣西衞生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探索解決盲人的職業教育問題,及時向教育廳、衞健委、中醫藥局和發改委等部門業務處室請教、彙報盲人職業教育有關問題,爭取幫助和支持。20xx年,由殘聯、教育廳、衞健委、中醫藥局制定出台《廣西視力殘疾人學歷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大力提升我區盲人技術技能和綜合素質。首屆盲人學歷教育中醫養生保健專業中專班於20xx年12月在廣西衞生職業技術學院開班。

解決職稱問題是幫助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實現體面就業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盲人醫療按摩人員最關心最急迫解決的主要訴求。xx同仁在推動這項工作中克服了諸多困難,他積極調查瞭解在全區各醫療機構就業的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職業發展存在的現實困難,瞭解全國各省區近年開展職稱工作的經驗做法,把我區盲人職稱工作的現狀、問題和措施彙總,積極向自治區殘聯、人社廳和衞健委彙報。為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盲人醫療按摩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能力,完善評價機制,拓展盲人職業發展道路,切實提升盲人就業水平,他推動自治區殘聯、衞健委和人社廳聯合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盲人醫療按摩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暫行規定》,盲人醫療按摩專業中級資格考試實行全區統一組織、統一考試時間、統一考試大綱、統一考試命題、統一合格標準的考試製度。20xx年12月27日,全區盲人醫療按摩人員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在廣西殘疾人事業園舉行,來自全區的17名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參加了考試。

做好“初心”的光明行動

他對殘疾人工作有特殊情懷,懷有感恩之心,認為兼任廣西盲人協會祕書長,在特殊的工作崗位上,是黨和組織的信任,也是盲人朋友的期許,他一定要架好盲人與政府部門的溝通橋樑,既是盲人訴求“代言人”,又是盲人工作“服務者”,還是盲人權益“維護者”。責任擔當,職責所在,擔任祕書長期間,他連續4年組織開展“國際盲人節”活動及各項盲人協會工作,積極幫助盲人融入社會,營造社會關心關愛盲人羣體的良好氛圍,積極帶頭學法、守法,引導盲人羣體依法依規反映訴求,向殘聯反饋盲人羣體的輿情動態和訴求,想方設法切實幫助盲人的解決實際困難。

他把自己當成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師,他説老師可以教書育人,又能知識創造,是良知、道義、思想的使命者,是一個光明而神聖的職業。他作為從事盲人教育培訓管理工作多年的一線老師,深知唯有做好教育培訓工作,才能解除大部分盲人羣體之困苦。作為老師,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盲人朋友親切稱呼我一聲姚老師,是對我最大的回報,讓我也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之人,這是我一直從未改變的初心。

他是一名視力殘疾人,同樣渴望清澈無界的藍天,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像健全人一樣無障礙的生活,希望所看之處沒有隔閡的清晰視界。他完全理解盲人在黑暗中渴望光明的一生夙願,“平等、參與、共享”,這就是新時代殘疾人的最大的願望。他説他是一個一生追尋光明的人,他從事的事業就是光明的事業,雖然不能讓盲人看見光明,可以盡最大能力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做更好的自己。

殘疾個人先進事蹟篇4

xxx自幼生活在車站社區。童年時,他在附近的漢陽火車站玩耍,不幸右腿遭火車碾壓致殘。生活雖然艱辛,但他沒有低頭,在家人的照顧和激勵下,經過自己的頑強努力,xxx不僅實現了生活自理,還掌握了游泳技能,在多次比賽中獲得過名次。

20xx年,經區殘聯推薦,xxx成為社區殘疾人協理員。他很激動興奮:“過去是親友鄰里照顧我,現在有為社區的殘疾人服務的機會,我一定要做好,證明我也是一個能為社會做貢獻的人!”xxx暗暗下了決心。

車站社區共有200多位殘疾人居民,老舊小區的樓房沒有安裝電梯,為了掌握這些殘疾人居民的信息,xxx拄着枴杖“掃樓”,走進每位殘疾人家中,瞭解他們的需求,幫助反映和解決問題。

xxx隨身攜帶的一個黑色筆記本,除了記錄工作動態,轄區內所有殘疾人的信息、需求全都“登記在冊”。

在這些殘疾人中,有兩位最讓xxx牽腸掛肚:45歲的姚坤俊(化名),5年前喪母后因無人照看,被xxx“認養”;27歲的吳瀟(化名),7年前失蹤被找回後,因遠親無力照料,也被xxx“認養”。兩人分別被安排在漢陽和漢口的兩家醫院長期住院治療,xxx雷打不動每月去醫院探望,幫忙辦理各種手續、送換季衣物……逢年過節,還買慰問品送去。

因一句承諾,照顧一對特殊父子7年

轄區內的四位精神障礙殘疾人,是xxx的重點關注對象,每逢他們出現狀況,都是由他這位“獨腳俠”帶着去精神衞生中心,幫忙辦手續、交費,跑上跑下、忙前忙後。

街坊王臘珍的丈夫張根(化名)和兒子均為精神障礙殘疾人。20xx年的一天,王臘珍找到xxx,表示自己感覺身體不太好,很擔心將來自己一旦有事,老伴和兒子無人照料。“您放心!萬一有麼事,我一定負責照顧好他們!”xxx當場給老街坊拍了胸脯。

幾個月後,王臘珍因病去世,因為沒有親屬可以作為監護人,xxx主動挑起了這副重擔。20xx年1月和4月,張根父子倆先後病發,xxx和同事將他們送進醫院,至今他還在操心着父子倆的一件件“瑣事”。

一次,張根的存摺因掛失無法取錢,xxx找到其單位,上門瞭解工資存摺的開户行信息,再到開户行幫其辦好相關手續,每次搭公交車來回一趟要近2小時。

每年春節前,xxx都會給張家父子購買裏外全套新衣新鞋,父子倆的尺碼和穿着喜好他都裝在心裏。有人見他腿腳不方便,勸他不必每次都親自去買,他説:“我熟悉瞭解他們,還是我去最好。”

“xxx做得比很多患者的親屬更好。”醫院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他和張家父子無親屬關係,但一直將他們當親人照顧,也讓醫護人員非常感動,目前父子倆恢復情況良好。社區書記熊強表示,xxx的行為不僅是在履行當年的承諾,同時也是對他們最好的安慰,目前社區也在積極想辦法共同幫助他們。

他是社區殘疾人羣眾的“主心骨”

xxx對社區殘疾人的關心,不僅僅是在生活方面,還包括了思想動態、家庭關係等其他方面。只要殘疾人居民有什麼問題或者需求,他都及時主動地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正是因為xxx的盡心盡責,殘疾人居民對他的信任、依賴有時更甚於親人。

近年來,隨着國家越來越注重保障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惠殘政策也日臻完善。xxx覺得自己有義務將這些政策向殘疾人羣眾進行宣傳,讓更多的殘疾人能享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懂得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他為轄區內全體殘疾居民建檔立卡,確保讓每一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都能獲得政策範圍內的補助、補貼等,並且盡心盡力,主動服務,落實到位。十餘年的付出和堅持,他成為了社區殘疾人最信賴的“主心骨”,雖然總是要操很多心,但xxx樂此不疲、樂在其中。他的事蹟被省市多家媒體報道。

殘疾個人先進事蹟篇5

初見康建忠,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幹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石家莊將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闆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康建忠,用他殘缺的身軀為八旬老母和妻兒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

身殘志堅再苦也要幹事業

康建忠1968年出生,一歲時因患上了小兒麻痺症,最終落下了右下肢的終身殘疾。而從康建忠懂事起,他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裏,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康建忠決定放棄學業挑起家裏的重擔。他顯示在一個村裏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這種工作連正常人都會覺得又苦又累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他,雙手很快就磨出了許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痠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牀上,什麼也不想幹。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憊的身影時,咬咬牙又走出家門。就這樣他堅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個村辦搪瓷廠當起了工人,後來調到了業務科跑業務。在這段時間裏,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飽嘗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同時,他也看到了改革開放後,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受觸動,於是,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創辦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

一再創業十幾萬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建忠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令許多人羨慕的業務工作,在所有人詫異的眼神和冷嘲熱諷中開始了第一次艱難的創業。在廣安街市場,他租下攤位搞海鮮批發,因為沒有經驗賠光了近萬元的本錢。那段時間,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去了印刷廠跑業務,每天騎着破自行車起早貪黑地往返於正定和石家莊的路上。

隨着閲歷的增加,康建忠心中的創業熱情又高漲了起來,又開始籌備創業的事情。沒有資金,他就從親朋好友手裏借來了十幾萬,於1997年籌建了物資供應站。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毫無經驗的他被人騙了,十幾萬元轉眼間打了水漂。外面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要賬的人整天賴在家裏不走,弄得家無寧日。為了還上康建忠創業所欠的外債,賢惠的妻子羅菊英就用自己當村醫院護士的每月幾百元工資,除了用於老母親每月必須服用的藥和家庭開支外全部還了債。“那段時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康建忠自己總結道。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

兩次創業的傷痛時刻刺痛着康建忠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夢並沒有破滅。2003年,當他把重新創業的想法跟家人一説,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妻子甚至以離婚相威脅。然而,他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康建忠説:“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就這樣,倔強的他擦乾眼淚,拖着殘缺疲憊的身軀又一次奔波在創業的征程上。

2004年,康建忠決定成立一個工貿公司主要經營化工生意。項目考察、公司佔地、人員手續都有了頭緒,可是資金又遇到了困難,他找到了多年來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談了自己的想法後,通情達理的表哥很快幫他從朋友那裏籌措到了20萬元,他自己又從朋友那裏籌集了一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工貿公司開業了。從此以後,康建忠日夜吃住在公司裏,憑藉着誠信經營的理念,他很快打開了自己的產品銷路。他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精打細算,誠信經營,理性管理,和許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係,並取得了國內多家優質化工產品的代理權,公司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個事業一起抓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慢慢地,康建忠還清了所有債務,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呢?在常人看來,擴大企業經營是第一位的,而康建忠卻決定用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2004年由於康建忠熱心幫助殘疾人朋友,被石家莊南高營鎮殘聯指派為南高營村殘疾人聯絡員,負責村內100餘名殘疾人的各項工作。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的。由於之前沒有任何資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打交道,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可是他卻看得比公司業務還重要。由於村子比較大,住得比較散,康建忠自己行動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難。為了方便聯繫,他做了聯繫卡發放到每個殘疾人手裏,並給每個人做了檔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殘聯表彰。

一方面是康建忠的事業順風順水,一方面康建忠的愛心事業也是處處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建忠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國助殘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費組織了由南高營村殘疾人和河北東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殘疾人蔘加的遊園活動;為滄州重病村婦倪玉豔捐款1000元……

殘疾個人先進事蹟篇6

小劉,1988年參加工作,後因在部隊工作中發生意外導致肢體殘疾。20xx年3月由檔案局轉到豐寧殘聯工作至今。從事殘疾人工作以來,對工作從不推脱,一直以開朗、豪放的精神感染着每一名殘疾朋友和豐寧殘聯幹部職工。

在豐寧殘聯人員少、任務重,全縣“脱貧攻堅”背景下,憑藉着熱愛殘疾人工作的一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殘疾人事業上。把維護好殘疾人切身利益作為殘疾人工作者追求和目標,他經常走家串訪,主動幫助殘疾人排憂解難。儘管走路不方便,依然堅持帶着微笑去了解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情況,並通過與殘疾人本人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及時瞭解和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利用相關政策給予解決。他甚至累到不能走路打吊瓶,也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

他關心殘疾人的疾苦,在工作中始終如一地堅守“軍人本色”,用自己的愛心換取殘疾朋友滿意和放心。

殘疾個人先進事蹟篇7

小鮑,女,45歲,出生於豐寧縣一個小山村。健康陽光的她是家裏的掌上明珠。在她10歲的一天,一場車禍奪取了她的右手。身體上的殘缺並沒有讓她向命運低頭,她憑藉頑強的毅力,勇敢的向命運挑戰。20xx年夏天到豐寧殘聯工作,學會單手電腦打字,單手硬筆字,還掌握了為殘疾人服務的政策和知識。

“人身體上的殘疾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這是從事多年基層殘疾人工作的小鮑,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她常用這句話激勵身邊的殘疾人,也用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詮釋着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她説,跑步讓她更加的健康自信,不斷的突破自我。她先後多次參加國家、省殘運會,多次爭金奪銀。特別在20xx年第九屆省殘運會上,年近45歲的她奪得“兩金一銀”的好成績。決勝千里需要韌性,人生的輝煌需要堅持,她用自己樂觀與永不服輸的鬥志譜寫了一首生命的讚歌,展現了新時代最美殘疾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