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120先進事蹟8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大家在撰寫事蹟材料的過程中務必要強調語句通順,我們在寫事蹟材料的時候一定要理清楚思路,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120先進事蹟8篇,供大家參考。

120先進事蹟8篇

120先進事蹟篇1

姓名:xx

班級:高二(4)班

職務:學習委員

格言:不渴望能夠一躍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夠前進一步。

xx,是一個紀律嚴謹、有責任心、組織能力強的學生。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對待學習努力刻苦。雖説成績不是特別拔尖,但也算優秀。他擔任班裏的學習委員,平時刻苦努力,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總能認真、耐心地幫助他們解決。

在行為道德上,他總説個人形象代表班級形象,處處為班級着想。因此,他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品行優良,盡力做好同學們的榜樣。在學校,他是一個講文明的好學生,遵守校規,上課遵守紀律;尊敬老師,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在同學中,他有較高的威信和廣泛的影響力,能和同學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在家裏,他是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不嬌不慣,活潑開朗,樂觀向上。他能為父母分憂解愁,面對父母長輩的批評,能認真聽取,不發脾氣,不頂撞,做到時時處處為別人着想,做到“與人為善,心中有他人”。

他興趣廣泛,適應力強,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他堅信“細微之處見精神”,時刻按照《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去做,做一個講文明的高中生。

120先進事蹟篇2

根據市教育局、鎮校辦文件精神,鎮中心國小在全校掀起向師德先進典範徐豔老師學習的熱潮,通過此項學習活動,激發出全校老師積極“向徐豔老師學習、弘揚正能量、做文明德州人”的熱情,不斷推動我校在深化師德建設工作不斷前進。

一、學習徐豔老師先進事蹟活動領導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

主任:

二、充分認識開展向徐豔老師學習活動的重大意義

徐豔原籍平原縣恩城鎮,1995年開始從事教師職業,5年前來到夏津縣勝利希望國小。 3個月前,在威海旅遊的她,無意中扶起一名暈倒的遊客,不但送到了醫院,還墊付了500元住院押金,辦手續時,卻只留下必填的姓名。被救者是56歲的湖南益陽退伍軍人黃忠躍,為了報恩,他發動青島、威海、德州等地的戰友,苦尋3個多月,最終找到了徐豔,並從湖南送來了錦旗。“豔姐的選擇並不讓人意外,這就是她一貫的風格。 ”高豔麗是徐豔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在她眼中,徐豔平時就是一副熱心腸,很多年輕的同事都親切地叫她一聲“豔姐”。

就在救下黃忠躍後不久,徐豔還救了另外一名遊客。當時,她正在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大峽谷旅遊,那名遊客只顧拍照片,卻忘了身後是懸崖。眼看一條腿就要掉下去,正好被徐豔碰見。她一個箭步衝上去,將遊客拉了回來,自己卻差點掉下懸崖,幸好懸崖邊上的一棵小樹擋住了她。“一個暑假,豔姐救了兩條人命,這不是偶然吧?”高豔麗説。

33歲的王蕊一説起徐豔,也是一個勁兒地翹大拇指。王蕊是一名班主任,兒子也在勝利希望國小讀書。好幾次開班會,只能把提早放學的兒子丟在校園裏。徐豔看孩子孤單,就發短信告訴王蕊:“我把孩子帶回我家吃飯了,你安心開會。 ”

“看到兒子在豔姐家吃得好、玩得好,心裏甭提多感動了。 ”王蕊説。

同事李洪博對徐豔更是敬佩有加:“學校每年都有新入職的老師,豔姐總是熱情地帶他們熟悉情況。 ”而每當聽説哪個同事遇到困難,最早站出來幫忙的也是她。

徐豔專科學的舞蹈,本科讀的中文。當了老師後,雖然沒有從事舞蹈教學,但是看到同事唐曼為找不到公益課老師而發愁,她也急在心裏。“公益課要求老師們義務給學生授課,不算進工資裏。”唐曼説,即便如此,徐豔還是千方百計幫她請來專業的舞蹈老師,並主動擔當起“助教”,利用課外時間教孩子們跳舞。

在同事眼裏,徐豔是公認的“熱心大姐”;在公婆眼中,徐豔比親閨女還要親。

丈夫張軍和徐豔結婚15年了,卻從來沒有見過徐豔跟公婆紅過臉。每次回老家,許多他沒想到的事,徐豔都做在了前頭,天一冷,總是先給老人添幾件衣服;知道老人愛吃啥,就大包小包往家拎。“我母親腰椎間盤突出,還有骨質疏鬆症,難受起來愛發脾氣,但徐豔總是順着她,只要母親滿意,她從來沒有半個‘不’字,這一點連我都自愧不如。 ”張軍説。

聽到老公表揚,徐豔卻擺擺手説:“別這麼講,孝順父母本來就是子女分內的事,不值得拿來説。 ”

在大力學習徐豔老師的先進事蹟活動中,我們要進一步進一步形成學習先進、崇尚先進、關愛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尚。努力做好鎮人民滿意的教師。

三、深刻把握劉瓊芳同志先進事蹟精神內涵

普通女教師徐豔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偉業,而她的事蹟卻打動人心,給社會帶來温暖。不僅因為她的點滴善舉,彰顯了傳統的道德之美,也因為她積極向善、樂觀謙遜的人生態度,傳遞着文明的正能量。她身上所具備的樂於助人、友善待人、愛崗敬業的美德,無疑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弘揚。

四、方法步驟

1.集體學習(11月23日)

譚校長傳達學習徐豔事蹟的上級文件,帶領大家學習徐豔事蹟材料。

2.分散學習(11月24日至30日)

老師們分散學習徐豔事蹟材料,寫出深刻反思,併發在學校博客上進行交流。

3.落實行動(12月1日至3日)

結合徐豔事蹟和自身工作生活,提高自身思想水平,評出學校典型,傳遞正能量。

120先進事蹟篇3

在史家科學組有一位年齡最長、教齡最長、經驗最豐富的黨員教師,她的名字叫樑超。在學校裏她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老師們的知心大姐姐;在生活中她是好媽媽、好妻子、好朋友;樑老師用她的愛心、熱情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無愧於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

樑老師一直從事的是科學課教學,曾經榮獲東城區“東興杯”教學大賽一等獎的好成績。她作為科學組的組長,經常組織老師們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教研活動,開拓老師們的視野。她的課堂永遠是向大家敞開的,無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沒有畢業的實習生,無論是青年教師還是來校學習的老師,隨時隨刻可以進入她的課堂去聽課,就連美術學科的小老師都多次進入她的課堂,去真摯地向她學習那些寶貴的經驗。

在樑老師的精心教育下,她的學生在科學課上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每一個學生的眼睛都是目視前方,認真聽講的,這正應了樑老師經常説的那句話——傾聽是美德。在區抽測科學時,樑老師的班級成績總是全校最高分。

樑老師不光在科學課教學中是老師們學習的典範,在組織學生科技活動及科技比賽中更是一把好手。每次組織學生外出活動,樑老師都會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有明確的觀察目的、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紀律。尤其在創新大賽、金鵬大賽及實踐活動中,樑老師認真指導每一個學生參加比賽,每一次樑老師上交的作品數量都很多,可以看出她在向每一位學生播下創新的種子,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科學知識。

尤其是對於令人頭疼的淘氣包,樑老師對其進行正面引導,不厭其煩地進行知識方面的指導、品德方面的教育,使其把精力投入到創新活動中來,當看到淘氣包捧回獎狀時,所有認識的老師無不為其豎起大拇指。樑老師用她的愛心滋潤着每一個學生。

樑老師不僅在工作中非常的投入,在家庭生活中更是一位熱愛生活樂觀的人。她總能很好地打理好家裏的一切,無論是家裏的三餐、衞生還是對高三兒子的教育,都能面面俱到,令我們這些為人妻、為人母的人折服。樑老師經常跟我們分享她的烹飪的經驗、她教育兒子的方法,能夠看出樑老師是一位賢妻良母。

樑老師善於交朋友、善於和別人溝通,在她的身邊總有一羣好朋友相伴。值得一提的是朋友的事就是她的事。還記得有一年我兒子住院了,樑老師帶着組內老師來醫院探望,那份温暖至今還在。她的好朋友得重病住院,她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每天下班後就去醫院精心的照顧,朋友接回家後,她繼續從身心兩方面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得朋友恢復得很快,她熱心地對待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一次,我需要找一個牙科醫生,樑老師知道了馬上聯繫她的好朋友們,最終幫我找到了合適的醫生。同事嗓子疼,樑老師馬上遞過來治嗓子的藥,同事外出開會,她主動承擔代課任務。一旦知道哪家的孩子成績不理想需要補課,樑老師馬上介紹有經驗的老師幫忙補課。

一句話,樑老師希望她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能和樑老師這樣的共產黨員成為同事是幸福的,能和樑老師這樣的黨員成為朋友是快樂的!

120先進事蹟篇4

5年間,靠着一根扁擔,踩着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

在張玉滾住的宿舍裏,記者見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擔,兩米長,黝黑髮亮。黑虎廟國小的老教師説,這根扁擔不尋常,老校長吳龍奇挑了它幾十年。後來,老校長挑不動了,張玉滾接着挑。可以説,這根扁擔就是黑虎廟國小歷史的見證。

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張玉滾接過老校長的扁擔,肩不離擔,擔不離肩,風裏來雨裏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別冷。山裏潮氣大,遇冷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濕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就扛上扁擔出發了。揣幾個涼饃,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趕到鎮上。向路邊人家討碗熱水吃了涼饃,他倆又趕緊挑着幾十公斤重的教材、作業本往回走。

一路緊趕慢趕,晚上十點多,兩人才走到尖頂山頂。汗水在眉間結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腫,腳上水泡連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鑽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倆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放好。他們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來,乾乾淨淨,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從2001年到2006年,5年間,靠着一根扁擔,踩着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寒來暑往,他的足跡早已化作一串串動人的音符,迴盪在黑虎廟的溝溝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裏人的出行方式終於有了改變。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很多村民買了摩托車、機動三輪。張玉滾也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此後,他去鎮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擔”謝幕,“小摩托”登場。“老扁擔”身上凝結的一代代山區教師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扁擔精神”,也繼續在“小摩托”上傳承發揚。

“別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內心卻有一股韌勁兒,交待啥事兒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頭老黃牛,你讓轉100圈,絕不偷奸耍滑少轉半圈。”知徒莫若師,吳龍奇深知張玉滾的秉性。

當年蓋新校,運材料格外難。正趕上農忙季,建築隊的民工都回家搶收搶種去了,搬磚運料就落在張玉滾他們身上。上山撬石頭,下河挖砂土,運水泥、搬磚頭、平地基……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等到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張玉滾瘦了一大圈兒。

全校75個孩子,40多個學生在校住宿。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跟着爺爺奶奶生活,還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張玉滾把這些情況摸得一清二楚。誰家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們都在哪兒住,誰上學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記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10點多鐘。正改作業的張玉滾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説孩子還沒到家。6歲的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6點就放學了,孩子咋還沒回去呢?張玉滾立刻和妻子打着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現張朋靠着大石頭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張玉滾看着心疼,捨不得叫醒張朋,就俯下身子,讓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倆輪流揹着張朋走了足足一個小時。“要不是你們把孫子送回來,我這一夜都合不上眼吶!”張朋的爺爺握着張玉滾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廟村黨支部書記韓新煥告訴記者,張玉滾雖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來資助過的學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沒讓一個孩子失學。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在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在鎮平縣、鎮兩級教育部門的支持下,黑虎廟國小頑強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們從這裏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個大學生,到現在已經有16個大學生。

艱苦的環境,常年的操勞,張玉滾顯得比同齡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鎮裏開會,不熟悉的人問他:“快退休了吧?”他總是呵呵一笑。

5年間,靠着一根扁擔,踩着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

在張玉滾住的宿舍裏,記者見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擔,兩米長,黝黑髮亮。黑虎廟國小的老教師説,這根扁擔不尋常,老校長吳龍奇挑了它幾十年。後來,老校長挑不動了,張玉滾接着挑。可以説,這根扁擔就是黑虎廟國小歷史的見證。

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張玉滾接過老校長的扁擔,肩不離擔,擔不離肩,風裏來雨裏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別冷。山裏潮氣大,遇冷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濕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就扛上扁擔出發了。揣幾個涼饃,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趕到鎮上。向路邊人家討碗熱水吃了涼饃,他倆又趕緊挑着幾十公斤重的教材、作業本往回走。

一路緊趕慢趕,晚上十點多,兩人才走到尖頂山頂。汗水在眉間結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腫,腳上水泡連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鑽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倆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放好。他們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來,乾乾淨淨,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從2001年到2006年,5年間,靠着一根扁擔,踩着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寒來暑往,他的足跡早已化作一串串動人的音符,迴盪在黑虎廟的溝溝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裏人的出行方式終於有了改變。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很多村民買了摩托車、機動三輪。張玉滾也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此後,他去鎮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擔”謝幕,“小摩托”登場。“老扁擔”身上凝結的一代代山區教師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扁擔精神”,也繼續在“小摩托”上傳承發揚。

“別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內心卻有一股韌勁兒,交待啥事兒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頭老黃牛,你讓轉100圈,絕不偷奸耍滑少轉半圈。”知徒莫若師,吳龍奇深知張玉滾的秉性。

當年蓋新校,運材料格外難。正趕上農忙季,建築隊的民工都回家搶收搶種去了,搬磚運料就落在張玉滾他們身上。上山撬石頭,下河挖砂土,運水泥、搬磚頭、平地基……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等到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張玉滾瘦了一大圈兒。

全校75個孩子,40多個學生在校住宿。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跟着爺爺奶奶生活,還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張玉滾把這些情況摸得一清二楚。誰家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們都在哪兒住,誰上學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記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10點多鐘。正改作業的張玉滾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説孩子還沒到家。6歲的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6點就放學了,孩子咋還沒回去呢?張玉滾立刻和妻子打着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現張朋靠着大石頭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張玉滾看着心疼,捨不得叫醒張朋,就俯下身子,讓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倆輪流揹着張朋走了足足一個小時。“要不是你們把孫子送回來,我這一夜都合不上眼吶!”張朋的爺爺握着張玉滾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廟村黨支部書記韓新煥告訴記者,張玉滾雖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來資助過的學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沒讓一個孩子失學。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在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在鎮平縣、鎮兩級教育部門的支持下,黑虎廟國小頑強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們從這裏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個大學生,到現在已經有16個大學生。

艱苦的環境,常年的操勞,張玉滾顯得比同齡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鎮裏開會,不熟悉的人問他:“快退休了吧?”他總是呵呵一笑。

5年間,靠着一根扁擔,踩着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

在張玉滾住的宿舍裏,記者見到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擔,兩米長,黝黑髮亮。黑虎廟國小的老教師説,這根扁擔不尋常,老校長吳龍奇挑了它幾十年。後來,老校長挑不動了,張玉滾接着挑。可以説,這根扁擔就是黑虎廟國小歷史的見證。

挑書本教材、學具教具,挑油鹽醬醋、蔬菜大米。張玉滾接過老校長的扁擔,肩不離擔,擔不離肩,風裏來雨裏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汗。

有年冬天特別冷。山裏潮氣大,遇冷成冰,本來就難走的八里坡,更加濕滑難行。眼看就要開學了,孩子們的書本還在高丘鎮上。

正月初十凌晨三點多,張玉滾和另一名老師路喜安就扛上扁擔出發了。揣幾個涼饃,一步一滑地直到中午才趕到鎮上。向路邊人家討碗熱水吃了涼饃,他倆又趕緊挑着幾十公斤重的教材、作業本往回走。

一路緊趕慢趕,晚上十點多,兩人才走到尖頂山頂。汗水在眉間結成了冰碴,肩膀早已磨腫,腳上水泡連水泡,每走一步都疼得鑽心。天黑看不清路,偏偏又下起了雨,他倆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個山洞,把書本用油氈包起來,小心翼翼放好。他們背靠背取暖,在一旁坐了大半夜。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走,等到了學校,兩人幾乎成了“泥人”。書本卻被裹得嚴嚴實實,打開來,乾乾淨淨,連一點褶皺都沒有。

從2001年到2006年,5年間,靠着一根扁擔,踩着老校長的腳窩窩,張玉滾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也挑起了孩子們的希望。寒來暑往,他的足跡早已化作一串串動人的音符,迴盪在黑虎廟的溝溝坎坎。

2006年,通往黑虎廟的公路修好了,山裏人的出行方式終於有了改變。因為山高路險通不了客車,很多村民買了摩托車、機動三輪。張玉滾也省吃儉用置辦了一輛摩托車。此後,他去鎮上給學校買米買菜拉教材,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老扁擔”謝幕,“小摩托”登場。“老扁擔”身上凝結的一代代山區教師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扁擔精神”,也繼續在“小摩托”上傳承發揚。

“別看他外表柔弱瘦小,內心卻有一股韌勁兒,交待啥事兒他都不折不扣地完成。就像一頭老黃牛,你讓轉100圈,絕不偷奸耍滑少轉半圈。”知徒莫若師,吳龍奇深知張玉滾的秉性。

當年蓋新校,運材料格外難。正趕上農忙季,建築隊的民工都回家搶收搶種去了,搬磚運料就落在張玉滾他們身上。上山撬石頭,下河挖砂土,運水泥、搬磚頭、平地基……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等到嶄新的教學樓拔地而起,張玉滾瘦了一大圈兒。

全校75個孩子,40多個學生在校住宿。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跟着爺爺奶奶生活,還有些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張玉滾把這些情況摸得一清二楚。誰家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格外操心;孩子們都在哪兒住,誰上學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記在心上。

2014年6月的一個晚上,10點多鐘。正改作業的張玉滾接到張朋爺爺打來的電話,説孩子還沒到家。6歲的張朋是學前班的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學校6點就放學了,孩子咋還沒回去呢?張玉滾立刻和妻子打着手電筒去找。走了七八里地,在路邊兒發現張朋靠着大石頭睡得正香。

“孩子是走得太累了。”張玉滾看着心疼,捨不得叫醒張朋,就俯下身子,讓妻子把孩子抱到他背上。那天,夫妻倆輪流揹着張朋走了足足一個小時。“要不是你們把孫子送回來,我這一夜都合不上眼吶!”張朋的爺爺握着張玉滾的手久久不放。

黑虎廟村黨支部書記韓新煥告訴記者,張玉滾雖然收入微薄,但他17年來資助過的學生就有300多名。有他在,沒讓一個孩子失學。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在張玉滾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在鎮平縣、鎮兩級教育部門的支持下,黑虎廟國小頑強地“生存”着。一年一年,孩子們從這裏走出大山,有的考上重點大學,有的還讀了研究生,留在大都市。在張玉滾任教前,黑虎廟村只有一個大學生,到現在已經有16個大學生。

艱苦的環境,常年的操勞,張玉滾顯得比同齡人“老相”得多。很多次去鎮裏開會,不熟悉的人問他:“快退休了吧?”他總是呵呵一笑。

120先進事蹟篇5

我自20xx年3月就任華能西藏果多水電站前期工作組組長以來,在西藏這個特殊、艱苦的工作環境中,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思想,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狠抓安全生產,促進工程建設發展。在工程建設穩步進行中,實現了安全生產,取得了安全生產的良好成績。

一、強化意識,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我強化安全生產意識,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努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一是擔負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我是組長,要對安全生產全面負責,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制度,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真正做到守土一方,確保一方平安。

二是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深度。我從實際出發,抓細節、抓深入、抓具體,有效推進工作落實。在安全隱患比較多、工作任務比較重的時候,我更是深入一線,摸清底數,具體協調,解決安全生產中的一些具體矛盾和問題,把責任落實下去,把積極性調動起來。通過加強工作深度,徹底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三是加強工作廣度。安全生產涉及各個領域,我真正負起責任,認真履行應盡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加強工作廣度,加強對安全生產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必須整改到位,消除一切安全隱患,確保不發生大的安全生產事故。

二、建立健全制度,促進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穩步展開

安全生產責任重於泰山,我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切實踐行華能西藏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理念,及時傳達集團及公司下發的安全管理相關文件,確保工程建設穩步進行。

一是樹立安全意識,做到警鐘長鳴。我要求全體參建人員在生產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性。集中精力投入到安全生產中去,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為安全,時時想安全,處處保安全”的思想氛圍,消除一切安全隱患。

二是制定和完善規章制度並確保有效執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安全生產過程中,也是一樣,有“規矩”,才能講“方圓”。我制定《果多水電站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辦法(試行)》、《果多水電站監理考核辦法及細則(試行)》,以此建立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做到責任到人,明確分工,把安全貫串於生產全過程,杜絕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三是加強安全培訓工作。我加強對職工的技術培訓,定期對職工進行培訓,對新工藝、新設備的操作使用以及近期生產中的技術難點、安全隱患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講解,以提高職工的整體技術水平,增強安全生產的可靠性。

三、真抓實幹,確保生產安全

20xx年,在安全生產工作上,我做到真抓實幹,確保生產安全,促進工程建設穩步進行。

一是組織果多水電站各參建單位,開展了安全活動月、各類安全檢查等活動。通過加大日常巡查考核和宣傳教育工作力度,全力營造安全生產氛圍,使安全生產深入人心,安全生產常抓不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是精心部署,確保汛期安全。

果多水電站是扎曲河第二級電站,汛期其流量變化氛圍較大,為確保汛期安全,我適時召開防洪度汛專題會議,對果多水電站20xx年防洪度汛形勢進行了分析,並對果多水電站20xx年防洪度汛進行了總體部署,對重點部位的防汛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和責任分解,使得果多水電站安全、順利度過汛期。

三是加強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

我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檢查,及時查處不安全行為,切實整改施工現場的不安全隱患因素,截至11月底,我共組織現場安全檢查8次,發現安全隱患92項,整改完成87項,正在整改的有5項,其中2項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整改要求,並制定整改措施,能夠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

20xx年,我雖然在安全生產上取得了良好成績,但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產必須常抓不懈,絲毫不能放鬆。我要進一步樹立安全生產意識,切實抓好安全生產,維護果多水電站的長期安全穩定形勢,促進工程建設的健康、持續發展。

120先進事蹟篇6

中央組織部2月3日在京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陳希部長強調,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大敵。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形勢嚴峻,廣大基層幹部大多放棄春節假期,堅守在疫情防控阻擊第一線。然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些地方卻出現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見縫插針”的苗頭。

疫情防控是一場艱鉅的阻擊戰、攻堅戰,各個部門積極參與,不推諉不扯皮,主動擔當作為,形成合力才是制勝之道。在《別讓形式主義消耗基層幹部抗疫精力(半月談)》中提到——“走訪花了6小時,填表卻要2小時,這是無謂的消耗”,這些地方缺少統籌安排,不同部門各自要求,重複給鄉鎮、村佈置相同的工作,導致身處疫情防控一線的基層幹部既要進村入户摸排,挨家挨户宣傳,還要花費不少時間來重複填表,可謂“雙拳難敵四手”,給他們帶來了很大困擾。

在基層防疫一線,時間緊、任務重、人手不足的問題非常突出,大多數幹部幾乎沒有“加班加點”之説,大多是“連軸轉”。但對他們來説,疫情防控一線再危險、工作任務再艱鉅都不怕,可怕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見縫插針”,傷害基層幹部的工作熱情和情感,消耗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

疫情防控工作急難險重,來不得半點虛功,戒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這裏絕不能成為一句空口號。與其提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要求,開一些不必要的會議,不如主動為基層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真正關心關愛奮戰在疫情防控鬥爭一線的基層幹部,採取務實、貼心、到位的舉措,幫助他們解除後顧之憂,讓他們遠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嗎,它是給我們帶來危害的大魔王。

新型冠狀病毒對人類的攻擊不僅導致了大量的人被感染甚至死亡,而且對整個人類社會各方面的負面影響都很大。

目前,人類科學家還沒有完全研製出可以真正對抗這種病毒的藥。但是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這種病毒和果子狸,果蝠身上帶有的冠狀病毒很相似。也可以説成是:這個病毒,還有可能就是果子狸,果蝠等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的。

但是,我認為這個病毒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人類,因為人類大量的捕殺野生動物,甚至還去捕殺國家保護動物,不斷的破壞生態系統。使本來這些有家的動物,變得無家可歸,久而久之,身體抵禦病毒能力就大不如以前。再加上人類去食用,病毒就通過口腔傳染,到達了人類身體裏面,從而使病毒爆發。

如果果子狸,果蝠會説話,它們一定會感到非常悲憤,我本來可以好好的生活在野外,可是人類卻要大量的捕殺我們,你們明明知道吃野生動物,會帶來疾病。但是就是管不住你們的那張嘴。而且你們還一而在再而三的破壞我們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無家可歸,身體也自然而然的會變差,就會被某些病毒感染,最後不還是禍害了你們自己嗎?

我想説,醒醒吧,人類,珍愛生命,保護地球,看看,這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

120先進事蹟篇7

賀星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他在大學畢業之後主動放棄了留成工作賺大錢的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當起了鄉村醫生。守着黃土,守護鄉親,一守就是18年。

賀星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當初,賀星龍考上了衞校,但三千多元的學費讓全家犯了愁,母親把家裏翻了個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錢。就在賀星龍以為求學夢要破滅時,善良的村民們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進了學校。對此,他明白自己這輩子都與家鄉分不開了。能將自己的所學用於家鄉鄉親的生活中去,是他人生價值的體現。賀星龍十八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將鄉親們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他面對生活工作上的困難能夠堅持下去,努力克服,是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得到了實現與昇華。

作為基層公務人員、組織工作者的我們,首先也要學會感恩。人民與政府信任我們,給了我們工作的機會,我們要珍惜這份工作。黨培養我們,交給我們知識與工作技巧,我們要懂得感恩,將自己的所有奉獻給羣眾,就像賀星龍一樣,對羣眾毫無保留,儘自己的最大能力,瞭解羣眾真正的所想所需,站在羣眾的角度上認真思考,爭取給民眾滿意的答覆。

組工精神還是不畏苦、不畏難的體現。基層工作常常是抹黑歸,頂月行,對此我們要學習賀星龍的不畏苦精神,紮根於羣眾,不管環境的困苦,能夠堅持信仰,堅持羣眾路線,只要時時刻刻想着自己的初衷,我相信不管多累多苦,大家的心裏都是甜的,都是幸福的。

賀星龍“80後村醫”感人的榜樣故事讓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與學習了組工精神,今後的基層工作中,組織工作裏,我一定會樹立堅決的心,時刻謹記初衷,這樣才能在工作中踏踏實實,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120先進事蹟篇8

x,庚子新歲。x在“綠皮盒子”裏度過一整個日夜,回到這座城市。他和許多同學一樣,在上一個夏天背起行囊趕赴五湖四海,又在這個冬天以全新的身份與這座城市重逢。

疫情發生後,x成為新市街道的一名防疫志願者,他説:“我想盡我的一份力量,讓人們早一點脱掉口罩,早一點去做想做的事,去見想見的人,讓那些滯留外鄉的人補過一個春節,也有在室外的工作人員可以多休息一會。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這次疫情,是全國人民的一次大考,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春天不會因為一朵花的凋零就不再到來。” “x月x日,這一天發生了很多事,我考完了駕照的最後一科,和同學吃了回到家的第一頓燒烤,第一次穿着制服和家人拍照,以及,武漢‘封城’。”x回憶起本該和往常一樣的一天,聽到“封城”消息時的震驚彷彿還在昨天,“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還以為是有人在網上開的玩笑,後來,浙江省進入了一級響應,更多的省份進入一級響應,直到大年八年級,連x這個很少有人知曉的城市也開始封閉小區,開始限制人員的外出,從最開始的簡單登記,到需要使用通行證才能隔一天出門一次,年味,好像被警戒線和口罩攔住。往日裏的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都不見了。” “也許我能做點什麼”,x想。大年初八,他的手機收到了一條來自市團委的微信,裏面説:因為情況特殊,原本儲備志願者已經不夠分配,希望返鄉的大學生到團委報道。於是x做出了一個讓他在未來的日子裏為自己感到自豪的決定,“我想在這個期間做些什麼,於是就到街道和社區登記,領取了保險,簽下了協議,成為了x名返鄉大學生志願者中的一員。”他説。

一天的時間有多長,x小時、x分鐘,對於志願者而言,一天的時間相當於平均每個人要為x名居民登記信息,掃描x次二維碼,檢查數百份通行證、工作證、身份證件,更換x次口罩,交接班x次。“你會感受到這一天有多長嗎?”x看向記者。

“‘你見過凌晨x:x的某某某嗎?’式雞湯曾經在我們的朋友圈霸屏,許多人為了發這樣一條動態可能會特意設置鬧鐘,拍完照發表後再睡一覺,有的人可能會設置一條定時的動態,還有的人熬到凌晨,發完朋友圈後一覺睡到中午,而這個假期,我和我的隊友們可以很自然地説,我們不僅見過凌晨x:x的x,還見過凌晨x:x的鵝毛大雪,見過凌晨x:x夜空中的繁星,吹過凌晨x:x刺骨的大風,還見過清晨照亮城市的第一縷陽光。”x邊回憶邊説。

東北的冬天,零下x多度也算是正常的氣温水平,大雪下過之後,走路都變得困難,大街上除雪車剛剛清理完的路面,下午就又被蓋上了雪,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天走上將近x萬步,用x領隊的話講:這就是既為國家做了貢獻,又鍛鍊了身體,微信運動每天都穩居第一。這些話説起來很輕鬆,背後卻有許多的辛苦和無奈。

x説:“不配合檢查的居民會用各種方式拒絕檢查,被‘罵’可以説是每個志願者都會經歷的,還有人會開着車不減速地闖卡,但是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和健康,平心靜氣引導大家配合檢查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現代交通把全世界連接在一起,在疫情沒有發生的時候,為人們帶來便捷的出行,而當疫情爆發,四通八達的交通就為一線工作人員的帶來考驗。其他市民居家隔離的時候,一線工作人員就是和外地返鄉人員接觸最多、距離最近的人,被隔離的住户不能出門,而他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身體狀況檢查、生活廢棄物的處理,都要由一線工作人員們來完成,即使隔離觀察的人中沒有例,這些工作帶來的心理壓力,也是沒有參與的人無法想象的。

x舒緩心理壓力的方式是關注疫情防控動態信息和與同伴聊天,疫情向好的趨勢讓他感到很欣慰,堅持下去的信心也更足了:“x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沒有出現過任何一例疑似或是確診病例,人們開玩笑地説:x真的太偏僻了,連病毒都找不到。我們希望這句玩笑話會一直應驗。” “我在執勤的時候問過身邊的幾名同事在疫情結束之後想做什麼,有的人説想去吃一頓燒烤,多加辣的肉串,有的人説想回家再過一遍春節,因為大年三十那天連餃子都沒來得及吃就被調到這裏工作,有的人説想睡上x天,因為白天執勤的工作人員需要早上x:x出發,晚上x:x才能回到家。有的人説,如果可以的話,再也不想睡帳篷,因為夜班執勤的時候只能在帳篷或者車裏睡上x個小時。”x把大家的願望都記在心裏,因為這也是他的願望。對疫情結束後大家迴歸正常生活的期待,是x這些志願者們共同堅守下去的最大動力。

孩童們經常會在作文裏寫,長大後想要為國家做貢獻,卻很少提及要做怎樣的貢獻,小朋友們都在夢想的那一欄填上“科學家”“宇航員”“國家隊運動員”“國家領導人”……彷彿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做貢獻。這一年,x作為最年輕的“x後”已經明白,奉獻並不是“大人物”專屬的責任,在疫情期間,哪怕只是簡單地再多站好一班崗,再多記錄好一條信息,再多排查出一例不符合外出條件的居民,都是在為身後的市民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面對疫情,武漢不退,中國不退,我們也一定不退。”x眼中透出一股力量。

有這樣一幅漫畫:一位醫生正在把白大褂披到身上,朝病房走去,並對身後的同事們説:“走,我們去跟死神搶人”。簡短,但卻堅定。這場疫情,是一次全國人民一同參加的戰役,而x他們的“武器”,就是一個二維碼、一支簽字筆、一台電腦、一本登記冊。即使是萬家燈火中微亮的一盞,也能匯聚成星河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