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工作經歷

雙年度先進事蹟推薦7篇

欄目: 工作經歷 / 發佈於: / 人氣:1.35W

咱們在準備事蹟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邏輯嚴謹,不管寫什麼類型的事蹟材料,都要確保材料的真實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雙年度先進事蹟推薦7篇,供大家參考。

雙年度先進事蹟推薦7篇

雙年度先進事蹟篇1

10月23日,借出差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趕回卜陳村,看望自己的國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常久明知道,兩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自行車買菜路上遭遇交通意外事故受傷,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1983年,國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想讓他輟學學縫紉。常久明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葉連平沉默着沒有説話。那天傍晚,正在棉花地裏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的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説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着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看着葉老師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淚流滿面。

儘管我後來還是沒能繼續讀書,但能成為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20xx年7月,已經退休20xx年的葉連平看到村裏的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作業無人輔導,尤其英語基礎普遍薄弱,便將自家的一間房屋騰了出來,擺上桌子和一塊小黑板,義務給孩子們輔導功課。鄰居居鵬程回憶説:剛開始時只當是葉老師退休後閒不下來,找點精神寄託,可沒想到,這個輔導班一辦就是這麼多年。

看到學生越來越多,當地政府把村裏的倉庫改造成一間教室、一間小圖書館,掛上留守兒童之家的牌匾,託付給了葉老師。現在來這裏上課的學生有165人,有卜陳村的,還有鄰近幾個村的,甚至還有和縣縣城以及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

葉連平根據孩子英語水平分成啟蒙、初級、中級、高級四個班,週六週日四個半天分別給孩子補習英語,寒假大約三天上一次課。

江明月現在南京市一所大學讀研究生。她讀七年級的時候,英語、數學等功課跟不上。她和妹妹江敏都是留守兒童,家庭很困難。葉連平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家裏,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20xx年,江明月考上南京理工大學,葉老師又把她的妹妹接來補課。回想起這些,這姐妹倆激動地説: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自費創辦留守兒童之家以來,孩子們在他家免費吃用住、自掏腰包組織孩子外出參觀、資助貧困學生,花在上面的錢,少説也有30萬元。

有人把葉連平比喻為永不熄滅的燭光,他不認同。他説:我沒有燭光那麼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隻螢火蟲,只要能夠照亮孩子們念好書,我就是快樂的。

雙年度先進事蹟篇2

陳茹心,女,苗族,中共黨員,1981年6月生,20__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並留校擔任專職輔導員;現任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兼任20__級法語、20__級法語專業3個班(共101人)的輔導員。

深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陳茹心老師始終把“育人先育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一方面自覺加強自己的思想政治學習,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另一方面高度重視學生思想素質建設,積極採取措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陳茹心老師積極認真地參加二級中心組和教職工政治學習,始終保持自覺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同時注重用理論指導實踐工作,不斷提升實際工作能力。

陳茹心不斷強化自身愛崗敬業和樂於奉獻的精神,工作力求做到紮實深入。在工作方式上,她注意引導多於灌輸,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努力避免空洞説教,做到思想工作“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儘可能地實現教育過程最優化和教育成果最大化。

自擔任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以來,陳茹心結合學院實際,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並取得了很好成效。如定期組織“雙學”活動、志願服務活動等,同時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和特殊時期的需要,通過深入寢室走訪、組織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分析學生思想狀況等,還開展了“學習校友王瑛同志先進事蹟”討論會等,用身邊的先進人物教育和影響各族學生。

(二)緊緊圍繞學校深入開展“五講五做五風尚”主題活動的中心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

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是民族高校必須長期堅持做好的一項重要工作。作為學院團委書記和班級輔導員,陳茹心帶領學生幹部和各族學生開展了“促民族團結,建和諧寢室——大學生寢室文化節”、“心連心、手拉手,融入民族大家庭——新生素質活動周”、“外國語學院團委學生會幹部民族團結教育大會”、“新生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專題”等活動,同時創造性地在第九屆社團文化節之第二屆外語卡拉ok大賽中將歌曲演唱與民族知識問答相結合,還指導院報《外語新視界》編輯出版了“五十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專刊等。這些喜聞樂見的活動和創造性的舉措,很好地起到了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作用。

(三)以心換心,和學生一起共成長

公平、公正、公開地開展獎、勤、助、貸工作

西南民族大學是一所擁有56個民族的綜合性大學,許多學生來自邊遠、貧困、落後的民族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較其它高校更高,做好這些學生的工作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陳茹心老師曾擔任輔導的漢語言文學班共有在讀本科學生258人,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90人,佔年級總人數的34.88%。陳茹心一直把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教育和管理工作作為事關學院(校)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常常深入學生中調查、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併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同時還在情感上給予貧困生更多的關心,鼓勵他們自信自強。幾年來,陳茹心嚴格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好了國家助學金、勵志獎學金、陽光卡、新疆獎學金、廣州助學金等各項助學金的評比申報工作,所負責班級沒有一名同學因為經濟原因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2、關注“特殊”羣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陳茹心堅持“以人為本 與時俱進”的工作原則,長期堅持對貧困生,沉迷於網絡的學生,成績較差和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漢語溝通能力欠缺的少數民族學生等幾類特殊學生進行跟蹤教育。針對這幾類學生的特殊性,陳茹心主要對他們進行心理方面的影響和教育,通過師生談心、同學互助等措施,鼓勵他們自強、自立和自信,逐步消除心理障礙,放下思想包袱,建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同時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卓有成效的班風、學風建設

班風建設

學生黨員、學生幹部的培養是建設優秀班集體的組織保證。面對新的形勢,陳茹心老師積極探索,勇於創新,採取了積極培養、認真考察、慎重選拔、大膽使用、勤於督導、嚴格要求、定期輪換、堅持民主與集中相結合原則的選人用人機制,成效顯著。

2、和諧寢室文化建設

學分制下寢室是班級建設的有效載體。學生寢室不再是單純的生活、休息場所,更是育人的重要陣地。結合這一新的特點,陳茹心老師在宿舍內開展了“一幫一學習互助”和“文明寢室”、“寢室文化建設”、“寢室文化宣傳欄”系列活動,通過室風帶班風、學風,共同形成良好的和諧班級局面。

為建設良好學風,陳茹心老師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成功學”講座、學習經驗交流會、考研經驗講座、誠信考試簽名、英語四六級考前大型宣傳等諸多主題教育活動。這些活動促進了同學們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奮鬥目標。同時,陳茹心老師要求全體學生黨員以身作則,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在學習上爭當標兵。幾年來,她所帶班級取得了很多突出成績:

(四)以學生活動為載體,構建學生素質拓展平台

陳茹心老師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並注重堅持羣眾性原則,將盡可能多的同學吸引到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陳老師所帶班級每學期都定期舉行節日聯歡、文藝演出、體育比賽、各類社會調查、趣味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特長得以充分發揮,也讓學生在參加活動時感到愉悦,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與此同時,陳茹心老師還注重加強班級間的交流與協作,通過以班為單位開展集體活動,很好地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學生集體榮譽感。

(五)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積極做好就業服務工作

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學生對就業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輔導員在學生就業方面的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提供就業率的層次,更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學生較好地完成自我認知並明確地樹立自己的職業方向。為了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紮實做好畢業班工作,陳茹心老師有針對性地做好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對學生提出要求,將自己的職業目標按照不同年級進行分解:大一的主要任務是瞭解本專業的職業大方向,同時確立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

2、大二、大三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完成自我認知,藉助相關測評等手段,確立畢業後的職業目標,並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職業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

3、學生臨近畢業時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就業市場情況靈活調整職業方向。輔導員要積極指導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找準並確定職業目標。

4、畢業班學生分散,不易集中,給輔導員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為了把工作做實做好,陳茹心抽調年級主要學生幹部成立“就業服務工作小組”,選拔“班級就業信息聯絡員”,同時完善就業工作信息網絡,建立“寢室走廊就業工作宣傳欄”等,並積極配合學院為畢業班學生舉辦職業規劃指導講座、做好專場招聘會等,多渠道多舉措地拓展和提高了就業服務工作的廣度與質量,收效顯著。

(六)多動腦、勤耕耘、記好班主任日記

幾年來,陳茹心老師堅持每天都記好班主任日記。

通過記班主任日記,陳茹心老師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軌跡,發現了自身工作中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同時還產生了很多有益的思考。為了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陳茹心老師從實踐到理論,將自己工作中的思考總結提煉成文字,發表了多篇論文,並主持了1項校級思想政治教育課題。

幾年來,陳茹心老師在“管理者”與“服務者”的雙重角色中不停忙碌。她用熱心服務學生,用關心打動學生,用真心凝聚學生,得到了學生尊重和同事的好評。同時,她也用責任心換來了收穫,用勤奮換來了進步,得到了自己內心的認可和滿足。

雙年度先進事蹟篇3

__,女,漢族,20__年9月出生,山陽縣户家塬鎮吳家山村人,現就讀於户家塬鎮中心國小六年級(1)班。

__同學在20__年父母離異,由父親撫養,可是父親為了生計不得已出門打工,把她留給爺爺照顧。年幼的她老問爺爺“媽媽去了哪裏?我好想她”。爺爺老支支吾吾的説:“你媽媽去了很遠的地方,得一段時間才能回來。”她總是每天在家門口遠遠地望着山腳下,期待着媽媽早點回來,一天,兩天,三天……年幼的__漸漸長大,到了上學的年齡,她背起了書包,走進了校園。班裏幾個調皮的男生欺負她説:“你的媽媽再也不回來,你是個沒媽的孩子。”你小夥伴的話深深的刺痛了__,她逼問爺爺事情的真相,爺孫倆哭了好久。爺爺含着淚對孫女説:“不管你媽媽回不回來,爺爺只要有一口氣都會照顧好你,你要好好學習,上大學,做有本事的人,走出大山,不要再過苦日子。”哭成淚人的__點點頭説:“爺爺,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孝敬您。”

__每天早早起牀,背誦老師教的內容,幫助爺爺生火做飯。在學校她不自卑,大大方方的和同學玩耍,時間長了和老愛欺負她的同學成了好朋友。她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勇於發言,不懂就問,深得老師喜愛,每門功課都名列前茅,每次看到孫女的成績,獎狀爺爺總是引以自豪,獎狀貼在家裏最顯眼的方,成為家裏最好的裝飾品。在家裏總是幫助爺爺種菜,打掃衞生,清洗衣物,做的有模有樣,像個小大人,鄰居都誇讚她,成了周圍孩子的榜樣。

在村裏上完了初小,四年級開始就得到中心國小寄宿讀書。剛到新的環境,班主任發現她比別的孩子懂事,勞動很積極,學習也很好,也能很快融入新同學,就指定她為班長,做老師的小幫手。在班級管理上她以身作則,學習任務總是率先完成,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班級的勞動安排排的井井有條,勤與老師討論班級的事情,學校組織的各項比賽,她協助老師組織並積極參加,為班級榮譽敢於擔當,勇於付出,受到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的讚揚。在學校裏她省吃儉用,除了必要的學習用品她從不多花一分錢,一學期下來還積攢了好幾十塊錢,期末放假她去給爺爺買了兩雙新襪子,買了爺爺最愛吃的花生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老天似乎總愛和苦難的人過意不去。第二學期開始不久爺爺查出患有腦梗,住進了醫院,那段時間__總是下午向老師請假,説自己有事,編了很多“謊言”,原來她是想乘機去衞生院照看爺爺,給爺爺餵飯,端尿,捶捶身體,洗衣服,陪爺爺説説話,做完這些事她回到學校躲在被子裏看書,複習功課,成績沒有因此而下滑。爺爺得病後留下了後遺症,身體半側幾乎不能動彈,行動很不方便,一到週五放學__把平時三個多小時的山路,她一刻不停的趕回家,為了給爺爺做頓“好吃的”。週六她早早起牀幹家務,用從爺爺哪裏學來的種菜、除草本領幹起農活,下午給爺爺準備好一個星期的柴火,糧,菜,給缸裏填滿水,晚上守護在爺爺身邊,給爺爺捶捶腿,揉揉肩聽,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她給爺爺講學校裏的事。週日吃過早飯她把家裏收拾妥當,又趕往學校。這樣的日子成年人堅持一陣子都筋疲力盡,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卻已經堅持了兩年多,同齡孩子被寵成“小王子”“小公主”,她缺飽受生活的磨難,然而她依然笑着面對,最愛聽那首《陽光總在風雨後》。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雙小手撐起一個家。當初爺爺的話“你要好好學習,上大學,做有本事的人,走出大山,不要再過苦日子”時常在耳邊迴盪,她刻苦努力,勤奮好學,學校的圖書角總是有她的身影,認真翻閲着書籍,知識改變命運已經在她的腦子裏生根發芽。__自強不息,敢於擔當,不向命運低頭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新時代好少年。

雙年度先進事蹟篇4

新時期的我們都是好少年,積極進取,勤奮工作是我們學習的目標。10個新時代好少年中,我最欽佩的是一位來自延安的“小紅帽講解員”——張力文。

張力文每週都要背誦一篇超過一千字的演講,每次都背誦到晚上11點多。每星期,她都會是一名“小紅娘”,給來延安的遊客講紅娘的故事,讓他們瞭解紅軍的故事,愛腳下的這片熱血大地。張力文的講解別出心裁,她的演講生動活潑,加上出色的口才,深受旅客朋友的喜愛。張力文的外公是革命老區,她從小就聽外公講紅軍長征和延安革命故事,對紅色文化有濃厚的感情。為成為「紅領巾義工」講解員,張力文自三年級起,便加入「小講解員」輔導班,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要反覆練習,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

通過層層選拔,張力文終於在2018年4月加入了“橋兒溝魯藝舊址”紅領巾志願者講解員的行列。從此以後,她更加刻苦訓練,一有時間就到魯藝舊址為遊人講解,她還將革命故事與藝術表演融為一體,以講、唱、跳的形式向遊人展示延安時期的經典故事。空閒時,張力文經常和其他小講解員相互交流經驗,相互討論各自的學習成果。此外,她還經常在各學校、社區進行義務講解,激發大家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在延安精神中,張力文是一位全面發展、活潑大方的小講解員,她學習紅色傳統,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延安精神,像每個新時期的好少年一樣,她身上有着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寶貴精神。我一定要向她(他)學習,爭取成為下一個“新紀元好少年”!

雙年度先進事蹟篇5

張桂梅同志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羣眾脱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張桂梅同志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是教育脱貧攻堅中湧現出的先進教師典型;是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的先進典型代表。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學習她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學習她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要大力弘揚她矢志不渝跟黨走、痴心執着為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

學校要以黨建引領,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和教育教學緊密結合,與身邊愛崗敬業的先進典型、全國優秀模範教師代表、教師節表彰的先進教師代表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把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讓自己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教育有方。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雙年度先進事蹟篇6

黃文秀同志的事蹟,讓我想到了早期的共產黨人高君宇,他的詩“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既是對他自己,也是對黃文秀同志短暫30年生命的最好註解。

黃文秀同志的生命定格在2019年6月16日晚,定格在從百色返回樂業的途中,定格在脱貧攻堅的路上。

黃文秀用她短暫的人生,走出了許多人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人生境界和生命的高度。1989年4月18日,出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巴別鄉德愛村多柳屯,2008年跨越1900多公里,走出大山到長治學院求學,靠着助學貸款完成學業,201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3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讀研,靠勤工儉學完成學業,2016年7月畢業時作為廣西選調生回到家鄉白色市委宣傳部工作,2018年3月26日,作為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首位女第一書記,走上了脱貧攻堅路。自此,她走村串户,挨家走訪,瞭解貧困户致貧的原因,克服種.種困難,和貧困户打成一片,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走遍了全村所有貧困户。接着她分門別類,通過易地搬遷脱貧、教育脱貧、發展生產脱貧等方式,當年就帶領88户417人脱貧,使該村貧困户由102户降到了14户,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8萬元,實現翻倍增收。她注重鄉風文明建設,將百坭村建成“鄉風文明”紅旗村。一年的時間,扶貧成效顯著!2019年6月16日,黃文秀走完自己短暫的一生。山河嗚咽,青山含淚!

簡單的履歷,短暫的人生,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時代楷模”的形象,一場山洪奪取了黃文秀年輕的生命,但是黃文秀生前求學、特別是扶貧故事在中國大地上,在9000萬共產黨員的心中必將永遠的傳唱。

在入黨時,黃文秀説:沒有黨的好政策,家裏不可能供我來上大學,我選擇讀思政專業,選擇入黨,是發自內心的是由衷的。在擔任第一書記的手記中她寫到:讓扶過貧的人像戰爭年代打過仗的人那樣自豪!

黃文秀同志是這樣説的,更是這樣做的,她用自己短暫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新時代奮進之歌。

黃文秀同志一路走好!你未竟的扶貧路,畢將有千萬個像你一樣的黨員接過來,繼續不怕犧牲,繼續努力前行,直到打贏這場扶貧攻堅戰,完成這場“心的長征”。

雙年度先進事蹟篇7

我們與王婭告別。

她走了,得知遺體捐贈批准後,她閉上了眼睛。哀樂低迴,她靜靜地躺在鮮花中間,睡得安詳。被病魔席捲的身體已經只剩骨頭,然而她的嘴角始終含着心願已了的笑容。

2019年1月,西青區公證處為她辦理了身後事的公證,將她的全部遺產都用於公益事業,圓了她最後的一個願望。

今天, 她在笑。愛她的人,在哭。

今天,一座城為她送別。

莊嚴肅穆的告別儀式上,陌生或熟悉她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聚在一起,再聽一聽她的故事,再看一看她的容顏,送她最後一程。

單身的王婭,從來不孤單!

她守護別人的同時,也有無數人默默守護着她。

曾經負責她日常健康檢查的西青區中北鎮社區醫院的醫護工作者們,安靜地站在告別的人羣中。今天,除去在崗人員,他們幾乎全員到場。其中,一位短髮女性眼淚一直不斷。她是王紅梅,王婭的家庭醫生負責人。在王婭與病魔抗爭的日子中,她是醫生,也是朋友。“每次幫她輸液後,總要跟她聊上幾句,幫她澆花,陪她看電影。她走了,讓我幫她下載好的電影還沒來得及看呢……”王紅梅説到這裏,再次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