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點教案最新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1W

制定教案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將其中的各項重點做好標記,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肯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規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點教案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閲。

點教案最新5篇

點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黴、嚴肅、憂慮、濕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説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果真是這樣嗎?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們的物質世界一樣“窮”。(板書:20 窮人)

2、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在以前曾經學過哪些課文是他寫的(《跳水》、《小音樂家楊科》《七顆鑽石》)。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托爾斯泰晚年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敍事詩《窮人》改編成一篇短篇小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窮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指導:

(1)默讀課文,思考:本文寫的窮人指誰?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你感覺這些窮人怎樣?你還讀懂了什麼?

(3)按照以下提示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抱回兩孤兒,忐忑不安地繼續等待→漁夫回家,主動提出收養孤兒)

2.檢查自學情況

(1)本文寫的窮人指誰?(板書:桑娜 漁夫 )誰來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本文主要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2)你感覺這些窮人怎樣?(很善良)(板書:善良) 你們還讀懂了什麼?(師隨機板書)

(3)把課文分成三部分,你是怎樣分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部分3——11自然段,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感悟“窮”

1、師導語:這篇課文課題是“窮人”,但文中未出現一個“窮”字,字裏行間卻“窮”意濃濃。現在,就請大家再快速默讀課文,並用筆畫出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先自己讀找,之後可以小組討論,看誰找得又快有準。)

2、現在讓我們一起交流探究窮人到底“窮”在哪裏? (指名反饋,多角度感受窮人的“窮”。)

⑴從屋內的擺設看出“窮”。

“古老的鐘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⑵從孩子的吃、穿看出“窮”。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⑶從桑娜和漁夫的忙碌看出“窮”。

“丈夫清早駕着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呼,感到心驚肉跳。”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

(教師小結、過渡:)漁夫每天早出晚歸地捕魚,即使是在風暴襲擊的惡劣天氣裏,仍冒着寒冷與危險出海;而桑娜也從早到晚地幹活,即便他們這般勤勞,也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麪包和魚,足可見他們是多麼的窮苦,簡直是在煎熬中度過。而鄰居西蒙窮得沒錢看病,只能死去,這窮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過窮是很窮,但桑娜家的小屋裏卻充滿温馨。

3、從文章的什麼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家的温馨呢?(指名讀)重點指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1)讀完了能不能談談你的體會?

(2)文中有兩個詞語準確地形容了這個漁家小屋(“温暖”“舒適”)正是這兩個關鍵詞,概括了小屋的特點。

(3)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温暖而舒適。” “温暖”是指爐火未熄滅,與外面的寒風呼嘯形成對比。

“舒適”是指地面乾淨,食具閃亮,孩子安睡,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形成對比。

通過這些對比,我們能體會到什麼?(體會桑娜的勤勞能幹,也體會漁夫一家的生活雖艱辛,卻也很温馨。)這就是環境描寫的作用!

4、教師引讀,學生接讀。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的貧窮、艱苦,但他們卻頑強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維持着生計。漁夫為了一家人甚至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與風暴出海打魚,生活的艱辛幾乎把他們逼到了絕境。然而,就是在這般艱難的情況下,漁夫和桑娜還是主動收養了鄰居的兩個孤兒,我們等下節課再來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

五、課後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和描寫環境的句子。

2、熟讀課文。

六、板書設計

9、窮人

漁夫 桑娜:善良,淳樸,勤勞,堅強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9課《窮人》,大家齊讀課題。請同學們回憶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桑娜 漁夫 西蒙)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2.(課件出示)下面讓我們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人的“窮”。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 和 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菜只有 。

3.(過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為什麼還要主動收養兩蒙的孩子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地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二、 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1、進入桑娜的心理,體會她的善良。

⑴快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畫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 ⑵從文中找出一個詞來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後的心理。(忐忑不安)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②下面我們來讀讀第一個句子。討論:“這樣做”是指怎樣做?為什麼“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撫養成人。)(“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為桑娜在當時的情形下,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只知道自己應該也必須這樣做,才能挽救那兩個孩子。這是桑娜本能的行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

⑶(過渡):雖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裏卻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處境。想到出海打魚仍未歸來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麼忐忑不安。

①誰來讀第二個句子,你能説説這段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別之處。

寫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時心裏所產生的各種想法,中間用好幾個省略號連接。 ②請同學們自己再用心讀讀句子,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這層中,連續用了五個省略號,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斷斷續續和思考內容的變換,桑娜心理十分複雜與矛盾。有的省略號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如,第一個省略號“??是他來啦?”省略了桑娜聽到門口有什麼響動,於是想到“是他來啦”。第二個省略號則省略了她往門口看了看這個動作,然後得出結論:“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回來啊???他會揍我的!”原來是那樣焦急地盼望丈夫歸來,現在又擔心他回來發現兩個孩子後會不同意收留,這第三、四個省略號表現出桑娜此時矛盾的心理。“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個省略號表示桑娜下定決心,願意承擔一切。

③理解詞語:自作自受。

“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張,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

“自受”在文中指讓丈夫揍我一頓。

④(*指導朗讀*)從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後下定決心,你對桑娜又有了怎樣的認識?(桑娜是一個極其善良的窮人,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⑷(過渡):為了挽救西蒙的兩個孩子,做好捱揍準備的桑娜又開始犯愁着該怎麼對丈夫説這件事情。

①朗讀第三個句子。

②體會句中省略號的用法。(句中的省略號表示桑娜陷入了沉思之中。)

2.教師小結。

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為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而作為桑娜丈夫的漁夫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漁夫回來後與桑娜的那一段對話吧。

3.品讀對話,進入桑娜與漁夫的心理,體會漁夫的善良。

⑴指名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中的對話部分。

⑵找找:對話中幾次寫到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為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

⑶指名反饋,集體交流。

第一次沉默是他們身處困境,卻遭遇惡劣天氣的無奈與苦悶。

第二次沉默是他們對於鄰居西蒙慘死,留下兩個無辜的幼兒而感到難過與沉重。

⑷教師過渡:剛才,我們在體會桑娜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那麼,要體會漁夫的品質,你認為應該抓住哪個段落來體會呢?

⑸指名發言,出示句子。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①指名朗讀句子。

點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自然、輕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2、初步學習説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活動中會控制自己的歌聲。

3、能大膽運用表情、動作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

活動準備 《老鼠畫貓》歌曲音樂、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小朋友們見過老鼠嗎?老鼠是什麼樣子的?見過貓嗎?貓又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來聽一聽歌曲裏的貓是什麼樣的。

2、教師合着伴奏完整範唱一遍。

二、學唱歌曲 1、出示圖譜,幫助理解歌詞。

師:小老鼠畫了一隻什麼樣的貓?

2、引導幼兒看圖譜演唱歌曲。

3、幼兒聽音樂找歌曲裏的滑音,用標記符號在圖譜上標出滑音的位置,學唱滑音。

4、出示反覆記號,合着鋼琴伴奏完整演唱。

三、用歌表演形式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

師:我們也來噹噹小老鼠,一邊唱一邊跳起來,要把小老鼠得意、高興的樣子給唱出來、表現出來,行嗎?

四、活動結束 聽音樂,邊表演邊走出活動室。

核心理念:童趣 杭州市安吉路幼兒園 蔡偉玲 劉甜甜

歌曲內容富有童趣,幼兒愛唱、喜歡唱。《老鼠畫貓》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通俗易懂、充滿童趣的兒童歌曲。歌曲中的“老鼠”和“貓”是幼兒所熟知的,與傳統印象中的貓抓老鼠不同,歌曲中的老鼠變成了得意洋洋、高高在上的“王者”,而貓卻變成了眼睛小、爪子少、鬍子翹、永遠也抓不着老鼠的“弱者”,這對於愛看《貓和老鼠》動畫片的孩子們來説,是相當有趣的。選擇這個活動除了考慮到動物形象貼近幼兒生活外,歌曲的曲調、歌詞的趣味性和遊戲性都較強,這些恰恰迎合了幼兒活潑、天真,同時又性格各異的特點。幼兒能夠從這首歌中體驗到小老鼠那種實現願望的得意與滑稽。

圖譜設計富有童趣,幼兒愛看、喜歡看。這首歌的特點是:形象性強,有情有物;童趣性強,活潑輕快。教師根據大班幼兒的心理和視覺特點,設計了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天真爛漫兒童味的一組圖譜。例如老鼠的形象是一個肥頭大耳、圓眼炬亮的側面圖,貓的形象則是一個小嘴小腦袋、一臉傻氣的正面圖。這樣一組圖譜,直觀地幫助幼兒理解了這是一隻眼睛小、爪子少、鬍子翹、永遠也抓不着老鼠的“貓”。富有童趣的圖譜不僅解決了幼兒學習歌詞的難度,而且還讓幼兒明確了角色,啟發了聯想,為下一步的活動做好了準備。

動作設計富有童趣,幼兒愛學、理解快。在本次活動目標中還有對滑音的掌握,但滑音這一專業術語難以讓幼兒理解和記憶。怎樣讓幼兒學習和掌握滑音呢?教師事先了解到大多幼兒有玩過滑板的經驗,於是就先從聲音上作引導:貓再也抓不到老鼠了,小老鼠很得意,得意得就像踩着滑板,“so——”地滑出去了。“so——”這一聲音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趣味地表現了滑音裏音調的變化;玩滑板時雙腳會向着同一方向滑出,我們就用雙臂滑指右上方的動作表示滑出去的動作。擬聲和動作的結合,使得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教師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然後從童趣出發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幼兒就成為了音樂活動的主人。

點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風情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敍事、繪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掃除字詞障礙。

2、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3、上網查閲有關紹興“社戲”的資料,瞭解“社戲”這種鄉村戲劇的文字及圖片。

4、師生合作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2、研讀課文,整體感悟。

教學設計

導入

1、請多名學生説出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不作闡發,意在勾起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教師語:

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説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板書題目)

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課件播放有關“社戲”的圖片(可從網上下載)

2、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社戲”知識。

3、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

4、挑戰擂台,問題搶答。

男生女生分別挑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課文內容,向對方提問,以考查對方對課文信息的獲取程度,回答的一方應先合上書。(此環節既可檢查提問學生對課文信息提煉和處理的能力,同時也可進一步熟悉課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研讀課文,整體感悟

1、整體感悟故事情節

a、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看看課文的情節是如何發展的。

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後歸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b、請學生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大意符合即可)。

課文記敍了“我”在鄉村和農家少年看戲的一次經歷。

2、整體感悟課文意圖

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説一説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整體感悟。

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交流本小組對課文意圖的感悟觀點。(學生的感悟可以從多角度來回答,不作統一要求。)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發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本文以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的迷人圖畫,展示了那裏的人情美和風景美。那裏的人:聰明、能幹、熱情好客、純樸憨厚、無拘無束;那裏的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詞。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跳讀:品味語言,質疑答疑。

2、精讀:課堂討論,評析是非。

3、美讀:比賽朗讀,體會意境。

教學設計

跳讀課文,品味語??

1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句子或語段。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句子和語段勾畫出來,然後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學生找的地方不夠準確,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旁批不夠精確,老師要注意歸納,學生的發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詞語例:

“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中的 “點”“磕”“退”“上” “架”等幾個動詞,將少年們開船時的動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狀表述得頗為詳細,顯示了他們熟練的駕船技巧和勤勞肯幹的品格,也折射出他們去看戲時的愉快心情。

句子例:

“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彩來。”這一句用一個富有童話色彩的比喻,反映了兒童富於幻想的特點和愉快的心情,寫老漁父的喝彩,是通過旁觀者的讚美來襯托孩子們的駕船技術。

語段例:

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着筆,恰如多重奏管絃樂,給人以十分豐富的感覺,景物的立體感由此產生。

2、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質疑答疑。

例如:課文最後説“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真的是豆好吃,戲好看嗎?

明確:“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樸實、真摯的感情和那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係,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後來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自身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重點品評“偷豆”的是與非

“偷”,一般意義上是“殘酷、自私、遭人唾棄”的行為,那麼在課文中,小朋友們“偷豆”是好還是壞呢?我們是不是也該學習他們的這一行為呢?

[教師導學]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1、小夥伴們“偷豆”的目的是什麼?2、他們“偷”的誰家的豆?3、他們是怎麼樣“偷”的?4、他們怎樣預防“偷”的祕密被人發覺,又怎樣對待可能出現的後果呢?

[合作探究]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歸納]“偷”反映了小朋友們誠懇待客的熱情。“偷”跳動着小朋友們純潔無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們周到細緻、天真純樸的天性。文中的“偷”成為了一種熱情的、無私的、天真質樸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歡樂。

美讀課文,感悟意境

本文作者運用多種感官描寫,詳寫了沿途美好的夜色風光,迷人而又帶有神祕色彩,令人陶醉。烘托了自己愉快的心情。請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段落來朗讀欣賞,體會意境,看誰讀得最好。

[學生評價]從字音是否準確,聲音是否洪亮,感情是否飽滿等方面來評價。

[教師評價]以鼓勵的原則去發現學生朗讀中的優點,當然對不足之處要恰當地給以指出。注意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拓展延伸

説話訓練:我的童年

學生選擇一件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來進行説話訓練,要求敍述完整,聲音洪亮,語調自然連貫,姿態大方。

作業

1、模仿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着筆,描寫一段景物。

2、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收集一種文化現象的資料,並作好筆記,在班上交流。

點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並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敍。

2、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蒐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直奔“潮”,整體感知

1、 釋題知“觀潮”。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過了課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錢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2、 入文理解“觀潮”

(1) 導入:錢塘江大潮是我國的一大自然景觀,現在就讓我們隨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觸摸它、觀賞它、!

(2) 讀文。請大家快速地讀通課文,讀準字音。找到文中具體告訴“我們觀潮”的時間、地點、事情的`這一句。

a 這裏的“這一天”和“這裏”分別指的是什麼?你能聯繫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試者説一説嗎?

b “據説”怎麼講?自古以來堪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今天“我們”這些人親眼目睹了,究竟是否與“據説”的一致呢?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課文,想一想。

二、 品位“奇”,感覺奇觀

師:你認為“天下奇觀”奇在哪裏呢?

1、 邊默讀課文邊用“??”畫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語句。讀一讀句子,説一説體會。(小組交流、彙報)

2、 重點品讀“潮來時”的“奇”:壯觀、奇特。

課件出示:

*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件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3、 學生讀句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師:此時此刻,你心中最想説的是什麼?眼看潮水就要來了,帶給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呢?(適時引導學生聯繫“悶雷滾動,一條白線”的情景談感悟。

4、 精讀第4自然段,立體賞“奇觀”。

(1)範讀,朗讀感受:這時,你又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 提高學生咬文嚼字口評“奇”

a 潮水的長 師:你懂得“橫貫”的意思嗎?用自己的話告訴大家,好嗎?

b 潮水的高 師: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牆”這樣的場面。(“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既有聲又有形,極為恰當生動地説明後浪湧前浪,一排剛過一排又緊接着,説明氣勢大,速度快,給人以勢不可擋之感。又如“白色城牆”色形兼具地説明浪高,直立向前推,可見潮水是洶湧而來。這不是一般的浪,是罕見的浪,潮也是罕見的潮。)

c 潮水的氣勢猛 、聲音響

“起頭並進、浩浩蕩蕩”,你能想象得出那是怎樣的一種場面嗎?再加上“山崩地裂”的聲音,那時的潮水又該是一種怎樣的氣勢呢?

(3)這三句話能調換順序嗎?為什麼?(由遠及近,點撥“移“字的精妙)

過渡:同學們談得真不錯,那麼錢塘江大潮真正到來的這一刻是不是與剛才大家想的一樣呢?下面請大家欣賞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吧!

(4)欣賞課件。

(5)品讀回味。

師:欣賞了潮水來臨之際的壯觀,令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詞造句之功,我想大家也能受到了感染,把這雄偉壯觀之勢讀出來。

(6)啟發學生與文本、作者、大自然的對話。

師:如果你就站在大潮面前,你會想些什麼?會怎樣做呢?

(7)美讀昇華:你能把自己對錢塘江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讀出來嗎?

(8)配樂朗讀3、4自然段。

5、自主品讀“潮去後”的“奇”

(1)讀了之後,你覺得更“奇”的體現在哪些情景裏,哪個詞語裏?

(2)適時點撥感悟“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義及其景象。

(3)“恢復”一詞能去掉嗎?為什麼?(聯繫全文)

6、品讀“潮來前”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未出現時,江面是很平靜的,平時的錢塘江本來就美,也有大潮出現。但“觀潮日”這一天的潮就最奇特了,所以人們對這一天的到來翹首相盼。

(2)引讀:帶着期盼的心情,讀好句子。

三、深悟“奇”,迴歸整體

激情:我們彷彿來到了錢塘江邊觀賞了一次大潮,錢塘江大潮以它的壯麗、雄奇令我們歎為觀止,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名不虛傳!讓我們再次跟隨作者,再次感受“觀潮”中的美、壯、奇吧!

第二課時

一、讀文,理清層次,分段訓練

1、回憶:上一節課我們品位了那“天下奇觀”帶給我們那壯觀的景象和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還歷歷在目!還記得一開始大家讀了3、4自然段後,你們發現這裏都是寫什麼?1、2、5自然段又各寫了什麼?(分小組讀段落)

2、點撥時間詞,嘗試分段。

引導:第二自然段寫“潮來前”,第三、第四自然段寫“潮來時”,第五自然段寫“潮來後”。二至五自然段具體地講寫人們觀潮前後的情景和大潮的壯觀,學生易掌握,難點在於二至五自然段與第一自然段的關係,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講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與下文是先概括後具體的關係。

二、積累,課外拓展

1、錢塘江大潮壯觀的景象形成與當地的地形有關嗎?(出示有關資料)

錢塘江湧潮:因受太陽、月球引力影響和地球自轉的作用,海面會出現潮汐,這是普通現象。然而錢塘江的潮湧卻分外壯觀。特別是每年秋分時節,農曆八月十八日前後潮勢更加洶湧,當年蘇東坡有“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感歎。錢塘江的潮汐之所以特別大,除了因為這時太陽、月亮、地球都在一條直線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的原因之外,還有獨特的原因。

錢江湧潮,出現在我國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入海處附近,因屬海寧市,所以又叫海寧潮,錢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時,海水從寬達100公里的江口湧入,由於兩岸逐漸狹窄,灣內水面固之迅速提高,出現湧潮,加上錢塘江流出的河水因受潮水阻擋難於外泄,反過來又提高了灣內的水位,加強了潮勢。錢塘江口橫豐一條巨大的沙坎,潮水湧入時受到沙坎阻擋,速度減慢,而後面的潮水又迅速湧上來,後浪推前浪,潮頭也越來越高。另外,浙江沿海一帶夏秋季節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這也助長了潮水的聲勢。

海寧縣鹽官鎮東南一段河塘,是近代的觀潮聖地。這裏建有觀潮台、觀潮亭和鎮海塔。江面只有兩三公里寬,潮勢最盛,潮頭並列一線,有“海寧寶一線潮”之稱。海潮漲入江口之後,因南北岸勢不同,漸成二段。南段速度,經段速度慢,當南段蕩回與北段匯合時,潮頭相撞,聲如山崩地裂。鹽官鎮東8公里的八堡最官觀賞此景。海潮西進,撞上伸入江心的丁字壩時,怒濤驚堅,碎作潑天大雨,潮頭反竄塘岸,為“返頭潮”。距鹽官鎮12公里的老鹽倉是觀賞此景的佳點。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以鹽官觀潮的人如潮湧。這時潮頭最高時可達3.5米,潮差可差8~9米。

2、尋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5處,相機點撥比喻句的樣式。如:好像、猶如、形成。)

3、自主積累:自選感興趣、欣賞的精彩語句。

4、選作題

a 編寫廣告語。

b 通過網上圖書館蒐集一些圖片或資料。

點教案篇5

複習目標: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探究。

一、複習導航

1、韓愈,字 , 朝著名文學家,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有韓愈、元、自謂郡望(郡裏的顯貴家族)昌黎,世稱 ,《馬説》是其《 》中的第四篇。我們曾學過他的詩>,默寫此詩:

2.對照註釋鞏固重點詞釋義。

(1)故雖有名馬 (2)駢死於槽櫪之間 (3)才美不外見

(4)策之不以其道 〔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執策而臨之

(7)一食或盡粟一石 (8)安求其能千里也

3.查找有關馬的成語:

二、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願,心中鬱悶不平。

思考題:1.本文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表達韓愈怎樣的思想?

2.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説“馬”嗎?

3.本文中“伯樂”“千里馬”各比喻了什麼樣的人?

4.本文的中心論點句是: ,全文的主旨句是:

三、教師導學:

本文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請同學們閲讀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1.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 2.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3.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 4.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 5.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 6.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歎息的語句是:

7.能夠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 8.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歎的句子是:

四、拓展延伸

比較閲讀: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數鬥,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寧餓死不受。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餘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戰甲。 ② 褫(chǐ):解除。 (節選自岳飛《論馬》)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餘里( )

2、翻譯下列句子。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

3、本文中,直接描寫作者的馬“才美”“外見”的句子是:

4、這兩文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都闡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四、課堂檢測

1.翻譯下列句子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麼做?

Tags: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