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54教案最新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3W

有了教案的制定,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制定教案的時候,要將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做好相關分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數學54教案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小數學54教案最新5篇

國小數學54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p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實踐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展示問題:

①常用的長度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積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順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師出示一個稜長1分米和1釐米的正方體、提出問題。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3.出示例題:“體積單位的改寫”

4.學生交流後,引導學生小結。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題

2.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2題。

3.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3題。

四、小結評價佈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全課小結。

2.佈置課外預習:教材p54-55:有趣的測量。

國小數學54教案篇2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數學教案-認識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説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説明什麼角是直角。然後讓學生通過摺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後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麼?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2、説一説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與複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鋭角與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認識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與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麼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與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與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説。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與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説一説,這堂課你認識了什麼圖形?學會了什麼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後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與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後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於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繫,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效果不錯。

國小數學54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確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係。

?重點難點】

能正確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係、計算公式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談話導入】

1、看到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麼?

課件出示:

btvsoskgnba……

同學們能很快的説出這些字母或字母組合表示的意義嗎?説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式與方程。(板書課題)

?複習講授】

複習字母表示數

1、結合談話導入説説用字母表示數有什麼優越性?

教師:用字母能簡明的表達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為研究和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

2、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練習。

(1)填空。(課件出示)指名板演,其餘學生寫在練習本上。

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時間,那麼s=()。

②b乘5、6可以寫作(),還可以寫作();a乘h可以寫作(),還可以寫作()。

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數,那麼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2)訂正後提問: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3、師生共同總結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數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2)省略乘號時,應當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

(3)數與數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

4、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81頁的第一個“做一做”。

(2)根據題意寫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種滾筒式洗衣機,單價a元,商城第一天賣出m台,第二天賣出9台。

m-9表示()m+9表示()

ma表示()9a表示()

(m+9)a表示()(m-9)>a表示()

答案:

(1)

(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賣出的台數

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賣的台數

第一天賣的錢數

第二天賣的錢數

兩天一共賣的錢數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賣的錢數(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賣的錢數)

?課堂作業】

教材第82頁練習十六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檢驗。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8課時式與方程(1)

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數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2、省略乘號時,應當把數字寫在字母前面。

3、數與數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

國小數學54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徵,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特殊的長方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積木圖”】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物體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幾種圖形。

二、探索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墨水盒、字典,學生説出它的形狀。(貼圖並板書:長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長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數一數一共有幾個面。比一比、看一看每個面的大小、形狀有什麼特點?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最後在全班進行彙報。(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或者有兩個面是正方體形的,相對的兩個面形狀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説一説長方體有什麼特點。

2、認識正方體。

(1)直觀感知。

分別出示:魔方、藥盒等,學生説出它的形狀。(貼圖並板書:正方體)

讓學生從學具中找出一個正方體指給旁邊的同學看。

(2)建立表象。

學生觀察手中的正方體,看一看它有什麼特點?小組交流後在全班進行彙報(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相同)。

(3)形成概念。

學生互相説一説正方體的特徵。

3、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組織他們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書上做一做【圖片“做一做1”】

2、到生活中去找長方體和正方體。【出示圖片“生活中的圖形”】

師:你能在這張圖裏找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圖形嗎?

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

3、擺圖形。

(1)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

(2)用8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

4、用橡皮泥捏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捏好以後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詳細過程參考探究活動“捏圖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什麼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立體圖形,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呢?(帶學生説一説)

國小數學54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進行彙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1)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較合適。

( 2)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較合適。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學生比較,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並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範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採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並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户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 1)計算出8 户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户)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