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歷史必修二專題知識點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58K

趁年輕少壯往探求知識吧!它將彌補老年帶來的虧損。聰明乃是老年的精神的養料,所以年輕時應當努力,這樣年老時才不致空虛。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歷史必修二專題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必修二專題知識點

歷史必修二專題知識1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1、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

(1)20世紀中國服飾的變化

變化的總體趨勢:由拘謹、保守、呆板、等級森嚴,逐漸向美觀、適體、方便、平民化轉變

近代以來服飾變化的原因:在古代,服飾和階級、身份緊密相聯,有着繁複的制度和規定.隨着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結構隨之產生變動,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推動着個性的解放,首先體現在穿着上擺脱舊的束縛.

男裝的變化:?中西方服裝的並存:體現出兩種文化的激烈對抗;?西裝的傳入在鴉片戰爭以後,而真正流行開來則是在民國成立以後,表現在:被規定為男子禮服之一,着裝人數增加.?西裝流行的原因:從穿着的角度來講,西裝適體、瀟灑;從中國社會政體的轉變角度看,是民國成立後剪髮易服的產物;從社會思潮的角度來講,民國初年服飾崇洋風氣受西化思潮的推動.?新中國成立以後服裝的變化: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山裝、人民裝、列寧裝迅速取代西裝、旗袍,成為共和國初期的主要服裝樣式.因為它們是一種追求進步、保持革命激情與亢奮的醒目標誌.在變革時代,服裝作為政治信仰的表述方式,在意識形態的規範和整合過程中往往起着微妙的作用.通過服裝的同一性,顯示出人民羣眾對共產黨的擁戴,對革命的熱愛.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國服裝從封閉走向開放,逐漸與國際接軌.

女裝的變化:?旗袍的流行:旗袍式樣在改革過程中拋棄了中國傳統服裝寬袍大袖的舊貌,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大膽地體現女性形態的曲線美.它是利用傳統服飾,融合中西美學標準的成功嘗試.旗袍的流行也反映了“五四”以後,中國民眾審美觀念在服裝方面的變化.?飾品佩戴的特點:辛亥革命後朝着簡約化的方向發展,而受西方文化影響,一些兼具實用價值的裝飾成為時髦女性的愛好.

(2)近代以來主要社會習俗的變化

習俗風尚變革的原因: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候,社會習俗和風尚隨之發生變化.

婚俗的變化:近代婚姻風俗:締結婚姻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發展到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由.在這之中,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觀念的傳入起着相當大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後,現代婚姻習俗的變化:自由戀愛、婚姻自主成為時尚,擇偶標準與人們的價值觀密切相關.婚禮本身的變化體現出時代發展的印記.

喪禮的變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西舊式新式並存,舊式趨於簡化, 民間多為舊式. 新中國成立後: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其他風俗的改變: 既具有追新慕異、去土存洋的特點,又表現為新舊並存現象.

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的變遷呈現出什麼特徵: 中國近現代 物質生活,經歷了由閉關自守向面向世界、由過去的封建傳統天下向近代化、現代化的趨進.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在鴉片戰爭後直至民國成立,由於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傳入呈現出中西合壁、洋化的趨勢;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意識形態的支配又重新趨於中化、獨立化;改革開放後,由於與世界的聯繫愈加緊密,逐漸又跟上國際的潮流.

聯繫當今社會現象,分析外來文化對中國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變遷的影響與作用:

在今天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外來文化的影響------洋快餐、流行的服飾、新式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國物質文化與社會習俗的變遷並不是完全照搬外國,總是摻雜着一些傳統的東西.一種文化被引進後,往往不會再按原來軌道發展,而是與當地文化相結合產生出新的,甚至更加輝煌的結果.外來文化在這方面最重要的影響是改變着人們舊有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崇尚自由、開放,不拘泥於傳統.在這樣的繼承與摒棄中,形成了符合中國人的新型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

①交通近代化的趨勢和中國近代出現的交通工具

交通近代化的趨勢:牽引動力由人力、畜力向機械的演進.

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點:傳統的代步被人力車、自行車、三輪車等人力作為牽引的交通工具取代,機械動力牽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趨重要;更新過程城市較鄉村顯著.

中國近代出現的交通工具:

人力、畜力牽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車的出現給城市居民增添了方便快捷的新式代步工具,也使一個新的職業階層出現,人力車伕辛勞困苦而所得有限,收入難以維持温飽.

自行車在19世紀中後期傳入中國,20世紀50年代後,有了自己的自行車製造業,中國逐漸成為“自行車王國”.

機械牽引的交通工具.電車:出現於1906年天津創辦有軌電車交通系統.

公共汽車:出現於1924年的上海,解放前車少人多;20世紀50年代以後,成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先進的交通工具 火車、輪船與中國利權的關係:它們在中國出現之時,是列強掠奪中國利權的工具,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着收回利權運動的開展,建設進入新的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交通工具發展特點:多層次、範圍廣,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平衡.(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受具體環境的影響)

歷史必修二專題知識2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1、開闢文明交往的航線

(1)迪亞士、哥倫布開闢的新航路

①1488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船隊抵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遠航到達美洲,開闢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新航路開闢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①新航路的開闢引起了“商業革命”,許多新的商品出現在歐洲市場上.同時市場擴大有力地刺激了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為了控制國內外貿易,成立了一批享有特權貿易公司,推動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新航路的開通,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區域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

②新航路的開闢引起了“價格革命”.價格革命又加速了社會的分化,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進一步演變.價格革命是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③新航路的開闢,各個地區和民族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美洲的作物帶回歐洲,傳遍世界,引起英國下層人民食譜的很大變化.歐洲的植物、動物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則隨着歐洲移民一起進入美洲,極大地影響了美洲的經濟生活.同時,作為資本原始積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奪也登上歷史舞台.

④新航路的開闢還極大地衝擊了西歐思想文化領域.證明了“地圓説”的科學性,對於自然科學的發展和正確宇宙觀的形成有重大意義;直接衝擊了神學理論,沉重打擊可教會的威信,證明了人的力量的偉大,把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世界中來,激發了人們科學探索的熱枕,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從此,以國別和種族為主的地域性歷史開始逐漸演變為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和融合的世界歷史.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支配和影響下,各文明世界的相互交流與影響不斷髮展,不斷前進.

2、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

(1)英國殖民霸權確立過程中的幾次主要戰爭

①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

②1652年至1674年,英國與荷蘭之間進行了三次英荷戰爭,荷蘭不但喪失了海上霸權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③17世紀下半葉,英、法之間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逐漸趨尖鋭.1756—1763年之間英國發動對法國的七年戰爭,奪取法國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屬美洲販賣奴隸的專賣權.1763年,英國取得“七年戰爭”的勝利,簽訂《巴黎和約》,英國不僅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還確立了在印度的優勢,併成為海上霸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2)殖民擴張的方式和影響

①殖民擴張的方式:野蠻的掠奪、屠戮和不平等貿易

②殖民擴張的影響:a、對殖民國家來説,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繫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b、對殖民地來説,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後;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3、“蒸汽”的力量

(1)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

①海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資金來源,也擴大了對英國商品的市場需求;

②圈地運動的進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資源並促進國內市場的擴大;

③手工工場的發展使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的條件成熟,這是英國工業革命三個缺一不可的條件;

④資產階級代議制度的確立,成為工業革命發生的巨大動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2)英國工業革命進程中的重大發明

①1733年,凱伊發明飛梭

②1764年,哈格里夫斯發明手搖紡紗機

③1739年,阿克萊特發明水力紡紗機

④瓦特改良了蒸汽機,發明聯動蒸汽機

⑤1807年,富爾敦發明汽船

⑥1814年,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

(3)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①工業革命密切了國際交流.工業革命引發的技術革新,打破國界、洲界,超越大洋,向歐美及亞洲擴展.各行業間和各國間生產的互補性,使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準備了物質條件.

②工業革命促進了國際間人口和資金的流動,引起交通運輸業的技術革命.輪船、火車等交通工具先後發明,使人際關係、國際交往日趨密切,人們的活動範圍擴大,促進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傳播,促進了國際間的人口和資本流動,擴大了工業文明對世界的影響,聯結世界經濟的紐帶逐漸形成.

③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格局,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殖民體系的確立成為世界市場形成的重要保障.

④19世紀中期,日本的“開國”和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以及中國的“門户開放”,標誌着世界市場形成.

⑤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的確立,使世界經濟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強,標誌着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成熟.

4、走向整體的世界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

①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在歐美主要國家確立下來,出現了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前提.

②科學技術的突破性成果和創新,直接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

③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歐美國家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和國際貨幣的出現,大量積累的資本為新工業部門的創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資金,這些都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標誌和發源地

①1866年,德國科學家兼工程師西門子發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發電機,標誌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②美國和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兩個發源地和“中心”.

(3)愛迪生、貝爾、本茨與萊特兄弟的重大發明

①愛迪生髮明瞭鎢絲燈泡,改進被貝爾發明的電話,實驗電車成功,發明留聲機,與喬治?伊斯曼共同發明了電影放映機.1882年9月,建立紐約市珍珠街電廠,是第一座中心發電廠.

②1876年,美國的貝爾發明電話機.

③1893年,本茨開始生產四輪車,現代汽車工業興起.

④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4)壟斷組織出現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伴隨工業的大發展,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現代意義上的公司日漸成為工商業組織的支配形式.

②隨着壟斷組織的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引發了列強為重新分配世界的激烈鬥爭.

(5)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整體化趨勢,局部性的國際交流發展為全球性的溝通,分散的、局部的世界變為互動的、連成一體的整體性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體化過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

②交通運輸工具的變革,使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人類朝着世界一體化的進程邁進了關鍵性的一步.

③世界一體化,促進了人羣的大規模流動與融合,也帶來世界動植物物種的廣泛交流,極大地促進了世界農業經濟的發展.

④國際勞動分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提高.資本主義國家成為世界貿易和國際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⑤世界一體化促進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擴大,客觀上是歷史的進步,但是各個國家與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出現了亞非拉民族民主解放運動,資本主義列強的矛盾和衝突加劇.

歷史必修二專題知識3

一、孔子與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魯國人,“三家一創”;《詩》《書》《禮》《易》《春秋》和《樂》

2、學説:

①政治學説:A、“仁”(仁者愛人 ) B、“禮”(“克己復禮”) C、“為政以德”

②哲學觀點(天命觀,畏天命):“敬鬼神而遠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於師”

3、歷史地位:

①所倡導的儒家思想被後人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③後人整理孔子言行為《論語》,尊孔子為聖人,歷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德經》

2、學説:

①哲學思想:

A、“道”是萬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辯證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對立的,並可互相轉化;

②政治學説:“無為而治”

3、歷史地位:

①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1、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3、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

4、動盪的兼併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竟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學説 B性善説 C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②歷史地位:A《孟子》成為四書之一 B他被稱為“亞聖”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惡論 C 政治思想:“以禮為主,禮法並施”

②荀子思想的歷史地位

A、被視作儒家異端 B、唯物思想在中國哲學上具有深遠影響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愛 ②非攻 ③尚賢、尚同 尚力、節用、節儉

3、墨家思想歷史地位

①代表下層勞動羣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

②戰國一度成為顯學,之後不被重視

(四)道家

1、莊子與道家

2、莊子的思想: “齊物” “逍遙” 天與人“不相勝”(天命觀)

(五)法家

1、韓非與《韓非子》

2、韓非的思想:

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②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歷史地位

①在當時適應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②在後世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裏,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六)兵家

1、《孫子兵法》

2、孫臏與《孫臏兵法》:重視戰爭規律

(七)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意義

1、儒家學説: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

2、道家學説: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

3、法家學説: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