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感受風的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制定教案是為了讓我們在教學道路上有更大的進步,為較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學任務,我們需要制定一份詳細的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感受風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感受風的教案6篇

感受風的教案篇1

一、 活動主題:

“走進端午”

二、 活動背景:

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無形“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更容易在淡化的過程的喪失,現在人們之所以覺得過節越來越沒意思。隨着經濟發展,精神文化的缺失越來越令人感觸頗深。

三、 活動目的:

1.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二千多年的傳統節日,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們進一步瞭解端午節的由來與風俗,普及端午知識,加深同學們對於端午以及其他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認識,給端午增光添彩。

2. 學習端午文化和習俗,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活動流程】:

一、開場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飄香,你們是否對華夏傳統節日——端午節有所期待呢?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今天,老師和大家在這裏共度佳節。

二、瞭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關於端午節有哪些傳説?

生: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擔憂國家興衰,憤而抱石頭投汨羅江自盡,而感動天下百姓,百姓為怕魚兒吃掉屈原屍體。於是用竹葉包成肉粽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生: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

生:吃粽子、撮五彩線戴。

(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來過今年的端午節。

三、遊戲開始

(一)吃粽子比賽

班主任: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裏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們就來個吃粽子比賽,怎麼樣?(班主任講規則)

參賽者以四人為一組,蒙好雙眼,待主持人宣佈“開始”後,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五圈,然後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嚥下後舉手示意,由小組長檢查無誤後示意主持人宣佈比賽結束。為完成遊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鼓掌。

班主任:從大家剛才的表現,可以看到同學們已感受到了過節的快樂。

(二)縫香包

先由班主任講解縫香包的要領和針法,然後同桌兩人一組,班主任宣佈“開始”後,再動手,同桌可以互相幫助。時間為15分鐘。比賽結束後,由班幹部推選出5個製作的精美的香包,製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塊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線

還是同桌兩人合作,各自把自己準備好的五彩線拿出來,待班主任喊“開始”,自己動手開始撮,限時3分鐘。完了之後,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舉手示意成功。

四、反思與拓展

這次活動,通過師生討論交流、遊戲活動、展示作品,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價值,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習俗。可是,就在去年,韓國已經提前申請了端午節為東南亞文化遺產保護,這可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習俗,讓它們代代相傳!

感受風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受多種味道,並引導他們進行通感聯想,感受味道與色彩、音樂的互通性。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佈置“食品城”,內有梅子、香蕉、炒苦瓜、炒辣椒等各種食品,製作品嚐酸、甜、苦、辣時的表情標誌卡。

2.提供各色卡紙,水彩筆、白紙、鏡子等每人一份。

3.《喜慶》《二泉映月》的磁帶。

經驗準備:幼兒有有關冷暖色調方面的知識。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師:聽説“美美食品城”開張了,美美經理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當一回“小小品嚐師”,去食品城嘗一下美味佳餚,好嗎?(好)那我們出發吧!

分析:孩子們平時由家長帶着到美食城品嚐美味佳餚,感受其中的意境。因此,他們具備了這方面的生活經驗。這次卻是和小朋友一起去品嚐美食,極大地激發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慾望。

2.品嚐食品,感受不同的味道。

(1)引導幼兒品嚐食品,感受不同的味道

師:“美美食品城”到了,讓我們盡情享用吧!

幼兒隨意品嚐梅子、香蕉、辣椒等食物,教師提醒幼兒一樣一樣地嘗,要閉上眼睛慢慢地體驗。

(2)幼兒邊自由品嚐,邊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師:請“小小品嚐師”把手裏的東西放下。

①引導幼兒回憶品嚐的過程:食品城裏有哪些食物?它們的味道有什麼不同?各是什麼味道?

②引導幼兒講述品嚐的過程:你品嚐了什麼?什麼味道?品嚐以後有什麼感覺?

分析:幼兒在品嚐每種食品的過程中,不時與身旁的小朋友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氣氛非常融洽,並且感受到食物酸、甜、苦、辣四種味道,體驗到吃到不同味道的食物,自己的表情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並從中感受到發現的樂趣。

3.感受味道與色彩的互通性,製作表情卡,瞭解更多的美昧。

(l)出示有關酸味、甜味、苦味、辣味的四張表情卡。

師:小朋友講得真棒。美美經理給每人準備了一面鏡子,請你們對着鏡子一邊品嚐食品,一邊把品嚐食品時的臉部表情畫下來,然後根據自己品嚐食品後的感覺,選擇顏色卡貼在臉部表情下面製作四張表情卡。

分析:孩子們用繪畫的方式來記錄他們的發現,選擇不同顏色的材料製作表情卡,不同的表情用不同的顏色來表達,並真正體驗到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2)通過遊戲讓幼兒感受味道與色彩的互通性。

帶領幼兒做遊戲“看錶情卡猜食物”:幼兒出示有關自己表情的作品,讓大家猜猜自己吃了什麼食品,並簡單説説為什麼選擇不同的色卡來表示。

分析:幼兒在輕鬆愉悦的遊戲氛圍中不斷加深印象。猜想的遊戲形式激發了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並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3)拓展幼兒思路,使其瞭解更多的味道。

師:小朋友講得真好,“美美食品城”的食品的味道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你還吃過哪些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食品呢?

啟發幼兒説出更多酸、甜、苦、辣味道的食物。食品除了酸、甜、苦、辣這四種味道,還有什麼味道?(麻、澀、成,等等)

4.感受味道與音樂、色彩的互通性,並進行通感聯想:美美經理準備了兩段曲子請你們欣賞。

(l)師幼欣賞樂曲《喜慶》,啟發幼兒説出對樂曲的感受,並將這種感受與品嚐味道時的感受和對色彩的感受聯繫起來。

①聽了這段曲子你們有什麼感受?幼兒充分表達以後,教師揭示曲子的名稱叫《喜慶》。能否用你們製作的表情卡來表示這段音樂呢?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選擇相匹配的表情卡,並説出自己的感受。

②發散幼兒思維,請幼兒説一説,在家裏或幼兒園裏親身體驗到的一些高興的事情。

(2)我們再來聽聽還有一段什麼曲子?播放《二泉映月》的音樂。

①聽了這段曲子,你們心裏感覺怎麼樣?能不能根據自己的感受選用表情卡?幼兒充分表達以後,教師揭示曲子的名稱叫《二泉映月》,這首曲子講的是舊中國一位瞎子藝人苦難悲慘的一生。

②發散幼兒思維,請幼兒回憶在生活中或在電視裏看到的一些悲傷的事。

分析:該活動再次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瞭解了不同味道的食物可以令人有不同的表情及感受,不同的樂曲同樣也會讓人有不同的感受。教師通過引導幼兒發散思維,請幼兒回憶親身體驗到的一些高興或不高興的事情,幼兒在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想象豐富、思維相當活躍,知道了如何化解悲傷,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快樂。

(1)幼兒找出自己所聯想到的.表情標誌卡和顏色卡,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

分析:同伴交流給了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的機會。

5.總結分享

師:我們今天的收穫可真多。不僅品嚐了食物、製作了表情卡、欣賞了音樂,還發現食品的味道與音樂之間有相通的地方。

師:今天,我們在“美美食品城”玩得開心嗎?(開心)請小朋友做出各種各樣的表情一起來照相。

大班科學繪本《搖搖晃晃的橋》田辰公開課視頻+原版ppt課件+教案音樂打印圖

感受風的教案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隊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瞭解。

2、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

活動準備:清明節的有關資料

活動過程:

?熱愛祖國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六二中隊主題隊會活動現在開始!

主持人:孟欣 孟創 劉文龍

一、引入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釋題

主持人:

1、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

主持人:

2、清明節:清明不僅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24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清明節”。作為節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主持人:

誰知道清明節的來源

三、清明節的來源

談到清明節,自然會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傳説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

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晉文公),大肆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帶了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了。晉文公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的柳樹樹洞裏的衣襟上,題了這樣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了。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

主持人:王金諾誰還知道清明節有哪些古老風俗?

四、清明節的古老風俗

1、考慮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有了各項野外健身活動。

(1)放風箏,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

(2)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3)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4)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5)插柳、戴柳,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人們為了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説:“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主持人:

2、清明節除了這些古老風俗外,它還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方式是掃墓。關於掃墓,你知道多少?

(1)讓學生回憶以前跟長輩去掃墓的情形,用幾句話説説掃墓的經過。

(2)掃墓,已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但同學們要明白,我們為了什麼而掃墓?(緬懷英雄的崇高品質,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

3、提到烈士,説説自己知道的烈士。

主持人:

4、下週四就是清明節了,我們不會忘記那些英雄,更不會忘記那些屈辱。清明節成為了法定節假日,放假三天,同學們普遍感到高興,但清明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又讓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主持人:

下面讓我們懷着對先烈們的崇高敬意——詩朗誦

五、詩朗誦

1、《清明》杜牧

2、《寒食》(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城無處不飛花,

路上行人慾斷魂。寒食東風御柳斜。

借問酒家何處有?日暮漢宮傳蠟燭,

牧童遙指杏花村。輕煙散入五侯家。

主持人:

六、活動總結

我們緬懷先烈的崇高品質,雖然他們已長眠於地下,但他們的可貴品質卻永遠激勵我們,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以此來告慰長眠地下的英靈。

希望同學們在這個即將到來的節日裏,過得開心,過得有意義!

本次班隊會到此結束。

感受風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活動,對端午節的來源、習俗以及關於端午詩詞歌謠有更全面的瞭解。

2、能力目標:

通過蒐集、分析、整理資料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提高學生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集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覺、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 交流的樂趣,通過課題研究,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板書課題)有誰知道端午節是什麼時候?那你們都想了解端午節什麼知識呢?

二、小組彙報

1、師導語:上節課,老師要求同學們按設計 好的活動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關端午節的資料,老師將根據你們收集情況為你們小組加分,下面就請各小組為我們介紹吧!哪一組先來?

第一組

生:我們組收集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們組把它歸納以下三種:

(生1.紀念屈原

傳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殉國.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生2.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生3.迎濤神伍子胥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屍首於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師評價:這個小組同學以講故事形式展現他們收集來的關於端午由來的傳説,真叫我們大飽耳福。

師問:你們是去哪裏收集這些材料呢?

師:老師相信這次的查找中你們一定對端午節的由來,有更深的瞭解。做得不錯給加一分。(板書:由來)

師:關於端午節的來歷,除了剛才這一組同學説的紀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老師還知道另一種傳説。

龍的節日 (課件展示)

2、師導語:同學們,傳説異彩紛呈,那麼古往今來的人們又是怎樣歡度這一節日的呢?下面請整理端午節的習俗的小組為我們介紹。

第二組

生:我們組收集的是端午節的習俗,我們把它做成了手抄報。

師:能為我們講解一下你們收集的習俗嗎?

(兩張展示,一個學生進行介紹)

師:能説説你們都是哪裏收集這些材料的?

師總結 :看了小組同學精心準備的手抄報,真是大開眼界,他們不僅收集材料並用巧手展現給我們。做得很好給加一分。(板書:習俗)

3、師:還有其它習俗嗎?

第三組

生1:我們小組也研究了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那天,人們還給小孩佩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扣成索,玲瓏可愛。據説是為了驅毒避邪。

生2:除了佩香囊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會以雄黃酒在他們額上畫一個「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師:能告訴大家你們怎麼找到這些材料的嗎?

(很多同學會説去網上查找的,這裏教育一下善用網絡,不要沉迷於網絡)

老師把這些習俗總結 一下: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掛鐘馗像,飲用雄黃酒,吃粽子。

3 師導語:説到吃粽子,我們知道這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有哪組收集這方面資料的嗎?第五組

生:我們組為了瞭解粽子,我們特地去商場轉了轉,瞭解了粽子的價格和種類,除了肉粽還有黑米粽,八寶粽, 五穀粽,鹼粽,我們還在網上找到了粽子的做法。(視頻)

師:老師似乎已經聞到粽子的香味了,你們做得很好,親自去嘗試,知道粽子的配料,種類,就連價錢都查到,太了不起了,給你們組加一分。

5 師導語:端午節的習俗如些豐富,難怪就連歷代的文人都喜歡在端午節留下自己的詩詞佳句,收集端午詩詞歌謠的同學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第六組

生1:我帶來一首詩

端午

(唐)文 ??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生2:我也帶來一首詩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着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生3:我帶大家帶來的是閩南童謠《扒龍船》

五月節,扒龍船,大人孩子嘩嘩滾。

海面一排四隻。

感受風的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雨,嘗試從音樂的角度去感受雨聲。

2.能對雨聲進行聯想並嘗試用動作去表現自己對雨聲的感受。

3.體驗音樂聯想和用身體動作表現自然現象的快樂。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教學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瞭解雨的自然現象,有意識地觀察人與物在雨中的表現。

物質材料準備:自制課件(“風中的樂曲”音樂,雨聲、“雨中的樂曲”音樂、雨的動畫。),三塊畫布(畫上簡單的自然景物),幼兒人手一份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音樂表演,引入活動

伴隨“風中的樂曲”的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像風中的樹葉“飄進”活動室裏,輕輕地落坐在地板上。

(二)感受雨聲。(難點)

1.傾聽雨聲。

老師:樹葉寶寶們,剛才風姑娘告訴我們要下雨了!讓我們來聽一聽下雨時的聲音吧。

提問:聽到的雨聲一樣嗎?。分別是什麼雨?聽到不同的雨聲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聽到的小雨、大雨和雷雨的感受。

2.傾聽雨聲的音樂。

以《小雨點唱歌》的故事引導幼兒傾聽雨聲的音樂,説説“是什麼雨在唱歌”?聽到小雨點的歌聲有什麼感受?

引導幼兒從音樂的感覺去傾聽雨聲,學習用温柔、抒情、活潑、歡快、有力等詞語來表達。

(三)舞蹈表現雨聲(重點)

1.傾聽音樂“雨中的樂曲”,用動作去表現雨聲。

老師:小雨點又要唱歌了,我們是雨中的小精靈,讓我們隨着小雨點的歌聲一起來舞蹈吧!

集體表演,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大膽表現。

2.引導幼兒相互觀看同伴的表演。

分組表演,教師參與,模仿幼兒有創造性表現的動作。

教學反思: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感受風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自然現象,培養好奇心和探索欲。

2、積極參與談話交流,能語句完整的表述意見。

3、理解雨的形成過程,知道安全的避雨方式。

活動準備

1、音樂:小雨小雨別下了

2、避雨的圖片。

3、動畫摺紙:彩色的雨滴

活動過程

一、聲音引入主題

1.教師: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下雨)是下的大雨還是小雨?分別播放大雨、小雨的聲音。

2.欣賞歌曲《小雨小雨別下了》

二、瞭解雨的形成好作用

1、演示課件,雨水怎樣形成的。

(1)你知道雨水是怎樣形成的嗎?

(集體討論)

小結: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水蒸氣不斷受熱升到空中,聚集在雲朵裏,水蒸氣越積越多,水滴就會降下來,也就是下雨了。

2、談話:雨水的作用。

(1)雨水對動物有什麼好處?

(2)雨水對植物有什麼好處?

(3)雨水對人類有什麼好處? (集體討論)

小結:雨水可以使種子發芽、促進植物生長。雨水可以匯成小河和湖泊使動物們喝上水。雨水可以淨化空氣,給人們帶來舒適的環境,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種都離不開它。

3、學習安全的避雨方法。

(1)下雨後,應該怎樣採取正確的方法避雨呢?

(幼兒互説)

(2)小結:在春夏秋三個季節下雨的時候會電閃雷鳴,人們不能站在大樹下避雨,因為樹被雨水淋濕後會傳電,會引來雷電,很危險。下雨的時候不能站在户外打手機,因為這樣會引雷電擊身,很危險。最好的方法在商場內避雨。

三、摺紙:彩色的雨滴

引導幼兒觀看動畫學習摺紙“雨滴”,鞏固所學知識。

Tags: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