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蝦教案大班反思推薦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3W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控制教學進度,確保課程完成,教案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到課堂管理和紀律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蝦教案大班反思推薦6篇,感謝您的參閲。

蝦教案大班反思推薦6篇

蝦教案大班反思篇1

大班音樂 單簧管波爾卡

設計思路:

音樂能夠啟迪人們的智慧,音樂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對於在幼兒期的幼兒來説,音樂的教育作用功不可沒。

?單簧管波爾卡》這一國外名曲,以其明快、簡潔的2/4旋律,悠揚、流暢的曲調廣為流傳。在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中,加入本曲的介紹,使幼兒初步瞭解”波爾卡“這一音樂曲式的

特點,進一步掌握2/4旋律的節奏:××××,× ×,× ×

使幼兒在音樂的薰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樂的王國中漫遊,翱翔。

活動重點:

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活動難點:

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能夠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結構特點並體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嘗試用各種身體動作創意地表現滾動、飄揚等運動方式。

3、練習節奏: ×××× ×××× × × × ×

活動準備:

1、自制音樂圖譜一幅。

2、樂曲《單簧管波爾卡》,錄音機。

3、碰鈴、鈴鼓、雙響筒各14個。

活動過程:

1、談話: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好玩的夢……引入新課。

2、聽一聽、看一看、説一説。

a、請幼兒聽音樂,看老師演示圖譜。b、鼓勵幼兒伸出食指和老師一起演示圖譜。

c、説一説音樂一樣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什麼?(風車)音樂不一樣的時候看到的是什麼?(不一樣的枝條)

3、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創變動作。

風車是怎樣旋轉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枝葉是怎樣飄揚的,可以做什麼動作?

選取三個動作,請幼兒聽音樂做動作。

4、跟着音樂演奏:

a、請幼兒跟音樂節奏進行徒手練習拍手。強調幼兒要學會看教師的手勢指揮。

b、幼兒分組手拿碰鈴、鈴鼓與雙響筒跟音樂演奏。

在演奏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演奏情況進行及時糾正,注意各樂器的相互配合,能夠服從教師指揮。

5、總結幼兒活動情況,予以適當鼓勵。

大班 愉快的小菜園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説、唱、表演等遊戲形式,激發幼兒對歌曲中小菜園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樂感、節奏感及喜歡樂於參與音樂遊戲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重點: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動作表現歌曲。難點: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覺,激發幼兒對歌曲中小菜園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小菜園圖片、琴

四、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根據我們正在進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題預設的。前期,我們已經進行了秋天的樹葉、水果、郊遊等環節,幼兒已經對秋天有了許多的經驗,本次活動前面我們也學習了兩首歌曲,幼兒對音樂元素也有一定的瞭解。因此,本次活動旨在從音樂節奏、演唱的聲音、表演的動作等方面對幼兒的音樂能力進行提高,並在其中整合語常活動、生活活動及根據本班情況適時的進行規則意識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動中幼兒的反饋能夠給大家一定的價值。

五、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節奏訓練]——[表達表現]

六、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前兩天我們去買菜做了蔬菜湯,蔬菜湯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湯》

1)幼兒集體演唱,指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

2)分聲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適時進入,聲音的和諧。

(二)、節奏訓練:

小白兔要帶我們去小菜園了,你們想不想去?

1)腳 腳 腳 腳,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齊,動作協調。

2)腳手手手,腳手手手 指導幼兒思考:怎樣走不會跌倒?(左右交替換着走)

三、表達表現: 表演唱《小兔的菜園》

1)小白兔帶我們來到小菜園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圖片鋪在地上。幼兒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園有什麼?我們要做什麼動作?

根據歌曲和幼兒共同設計小白兔的動作。第二段引導幼兒將翻土、種植、澆水、除蟲的動作表現出來。

3)我們要把菜地怎樣設計才不會踩壞蔬菜? 和幼兒共同設計菜地的擺放。

蝦教案大班反思篇2

幼教網整理了關於幼兒園班綜合活動礁:一分鐘有多長,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助,僅供參考。

設計意圖:

在假期,我們讓幼兒統計自己每天起牀、刷牙、洗臉、吃早餐等環節所花的時間。結果孩子們所花費的時間最長為90分鐘,最短的為12分鐘,部分幼兒需要60分鐘左右。從統計表上可以看出,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國小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設計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國小作準備。

準備過程:

1.多媒體課件"一分鐘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設計過程:

一、交流:一分鐘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國小生了,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麼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鐘走一分鐘吧。

二、體驗:一分鐘能幹什麼

1.一分鐘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鐘畫面,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1)(教師出示鐘面)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鐘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鐘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鐘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鐘。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家體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

2.一分鐘能做什麼?

師:人們在一分鐘裏能做些什麼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鐘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鐘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到哪裏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麼?

(1)我們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家一分鐘裏能幹些什麼。

(4)幼兒操作。

(5)交流彙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鐘裏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鐘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説出一分鐘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鐘時間,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麼?(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裏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牀、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説説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麼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國小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鐘。誰知道課間十分鐘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延伸活動:

在區角投放操作材料,讓幼兒在規定時間內操作,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評析/上海靜安區教育學院吳月萍

幼小銜接教育非常重要。在這兩個活動中.陳老師認真分析了幼兒從"小朋友"到"國小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問題.依據"我要上國小"的主題目標.充分考慮幼小銜接階段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培養的需要.力圖在這一重要的過渡期給予幼兒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問題,遵循需要

幼兒園有序而寬鬆的生活節奏.使幼兒對時間意義的理解和時間長短的體驗較少;幼兒園、國小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和要求.使幼兒面臨着種種入學適應問題的考驗。陳老師在"我要上國小"的主題活動背景下.設計了"一分鐘有多長""整理書包"等系列活動,以助幼兒熟悉國小生活.萌發對當國小生的嚮往之情。

重視認知,整合實施

"認識時鐘.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是上學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學看課程表,並嘗試整理書包"是入學之所急。陳老師順應情景需要.導入了對"時間"的感知.運用問題引導.展開了對"課程表"的認識,通過兩次操作讓幼兒經歷了"書包整理"中的問題。體現了在主題背景下整合幼兒各種經驗、豐富體驗、積累新知的思想。

設計嚴謹,層層推進

時間的長短必須通過比較來感受.書包整理應該親歷而為.形式化的比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陳老師在設計時力求邏輯嚴密、環節相扣、步步推進。例如,為使幼兒懂得"在擁有同等時間的情況下.抓緊時間者完成的任務就多",陳老師安排瞭如下環節:一分鐘能做些什幺事的資料分享-+一分鐘做事的操作體驗-,一分鐘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鐘所做相同事的數量比較,等等,使幼兒初步理解了影響單位時間辦事效率有多種因素(是否抓緊時間、動作快慢等).從而引發幼兒思考"如何安排課間十分鐘"等問題,助他們克服過渡期中的時間運用障礙。

3、班礁民族村總結與思

一、創設民間藝術氛圍,幼兒在充滿民間藝術氛圍的環境中,通過與環境和材料的合作,從中他們受到了民間藝術美的薰陶,萌發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民間藝術教育與教學活動有機相連。如:在“民族花傘”這一主題中心活動中,讓幼兒畫《美麗花傘》,有意識地在教師環境中放置美麗的民族花傘,使幼兒在活動畫中觀察其特徵、花紋的裝飾,激發幼兒繪畫地興趣,由於有了環境的感染,幼兒在繪畫時,用不同的民間色彩將民族花傘打扮的特別漂亮。

二、萌發了幼兒初步感受美的表現美的機會。充分利用各種活動,讓幼兒在活動區中輕鬆愉快地表現自我,萌發了幼兒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在“民族聯歡”中,小朋友在音樂錄影帶下表演,幼兒穿上各種民族服飾,伴隨各族音樂旋律翩翩起舞。藝術活動“壯族繡球”、“小小設計師”中幼兒畫的畫,剪的剪,貼的貼。他們一雙雙靈巧的小手繪製出一幅幅、一件件精美的民間小肚兜、民族娃娃畫像,從他們繪製的一件件藝術作品,宣揚了中華民族藝術長盛不衰的民族文化。

課堂教學,幾乎沒有幼兒的選擇自由:從教學活動內容、材料、方法、時間、空間、合作伙伴等方面,供幼兒選擇的餘地十分有限,指定遠遠多於選擇,選擇的範圍也是很小的,因為活動目標和內容單一,材料欠豐富,很少考慮個性差異。

蝦教案大班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顏色繪畫各種圖案對大紙箱進行裝飾。

2、體驗在大紙箱上玩顏色的樂趣。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有色彩繪製圖案對紙箱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過色彩裝飾活動。

材料準備大紙箱、報紙、漿糊、大刷子、顏料、畫筆等。

活動流程:

談話引題→學習裝飾過程→設計並進行裝飾→欣賞並點評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1、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客人,它們想請小朋友幫忙想個辦法,讓它們變漂亮。

2、怎麼讓這些大紙箱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呢?

二、學習裝飾過程

1、先要給大紙箱穿上報紙的貼身衣服,防止它們着涼。

2、加水將漿糊稀釋,用大刷子在紙箱上刷上大量的稀釋漿糊,再將報紙貼在紙箱表面。

3、小心將大紙箱的貼身衣服晾乾。

三、設計並進行裝飾。

1、請你為大紙箱設計一件漂亮的花衣服。

2、要求,先在紙箱上畫一個圖案,然後圍繞圖案進行裝飾。

3、教師指導:中心圖案要明顯,引導幼兒運用各種線條,色塊裝飾圖案周圍。

四、欣賞並點評

1、説説你認為哪個大紙箱的衣服最漂亮。

2、從哪些方面認為它這件衣服漂亮。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成功之處是:選材挺適合大班的幼兒,紙箱是一種常見的廢舊物品,它的安全,讓幼兒有很多空間去研究、探索它的玩法。幼兒對活動很感興趣。整個環節比較清晰,目標基本達到。不足之處是:當幼兒自主探索紙箱的玩法的時候,對部分幼兒的關注不夠,未能及時有效的與孩子進行很好的互動,教師的參與性不夠,一些幼兒想出的玩法,我未能及時發現並給予肯定及鼓勵。

蝦教案大班反思篇4

設計意圖:

在一次遊戲中,一個男孩拼命想讓一個頭重腳輕的.罐子站立起來,結果嘗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交流的時候全班孩子幫他想辦法,最後他們在罐子裏灌入水,讓罐子成功地站穩了。這件事給了我設計集體教學活動的靈感,並促使我進一步思考。思考之一是,在這個探索活動中幼兒最需要學習的是什麼,即最重要的"核心概念"有哪些,這些核心概念應既能使幼兒理解科學的價值,又能為他們未來的科學學習做好準備。思考之二是,如何找到讓幼兒感知科學概念的媒介。經過反覆實驗,我把一個長牙膏盒和一個短牙膏盒組合起來製作了l形小玩具,讓幼兒在玩中學,玩中悟,感知重心的作用及力的平衡。

活動目標:

1.嘗試在l形盒子底部加入一定數量的沙袋,通過變換沙袋的位置,改變盒子的重心,觀察盒子的靜止穩定性。

2.通過實驗學習合理預測及取材。

活動準備:

用廢舊牙膏盒製作的兩個末端分別標有紅點、黑點的l形盒子(中空的、內有沙袋的各若干),袋裝細沙若干,可供幼兒站立操作的桌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盒子,導入活動

師(出示l形盒子):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它是什麼樣的?

師: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生活中有很多廢舊的東西可以再使用,今天我們就來和這個由牙膏盒變的l形盒子一起做遊戲。

二、第一次探索:讓空盒子站起來

師:你們覺得這個l形盒子能站起來嗎?

(個別幼兒操作示範。)

師(小結):你們真棒,發現l形盒子長的部分橫躺在桌上,盒子站起來了;短的部分橫躺在桌上,盒子站起來了;長的部分、短的部分放置成人字形,盒子也站起來了。

師:現在盒子上的紅點和黑點有點不服氣了,它們也想朝下,讓盒子站起來。你們有辦法嗎?如果讓紅點或黑點朝下,還能讓盒子站立起來嗎?(幼兒猜想後進行嘗試。)

三、討論:為什麼紅點、黑點朝下時盒子站不起來

師:你們的盒子站起來了嗎?紅點、黑點朝下時都不能嗎?

師:你們看清楚它們是怎麼倒下的嗎?朝哪個方向倒的?為什麼? (教師演示並嘗試朝幾個方向放置l形盒子,驗證幼兒的猜想。)

師(小結):當紅點朝下時,長的部分用它自身的重量把短的部分拉倒,不讓短的部分站着。當黑點朝下時,短的部分也用它自身的重量把長的部分拉倒,不讓長的部分站着。

四、第二次探索:讓紅點、黑點朝下的盒子站起來

師:我這裏還有一個盒子,你們看我來試一試(演示紅點、黑點朝下都不會倒的不倒盒)。

師:咦,當紅點、黑點朝下時,這個盒子上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怎麼都不會倒下呢?可能會是什麼原因?(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師:告訴你們吧。是我在盒子裏面裝了沙袋。不過是不是有了沙袋的幫忙,盒子的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就一定能站立起來呢?現在給你們每人一個有沙袋的盒子,你們去試試看,是不是會和我這個盒子一樣。

(每個幼兒操作一個有沙袋的盒子,通過變換沙袋的位置,使盒子靜止,保持穩定。)

師:咦,原來倒下的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為什麼都能站立起來了呢?

師:是沙袋在裏面的關係嗎?沙袋有什麼作用呢?

師(小結):有了沙袋的幫忙,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就有力氣抵抗了。當紅點朝下時,短的部分和沙袋一起抵抗住長的部分的力量,它就站起來了。當黑點朝下時,長的部分也和沙袋一起抵抗住短的部分的力量,它也就站起來了。

師(用透明的盒子和幼兒一起進行驗證):沙子落在盒子的底部,有紅點(黑點)的部分重量重起來了,就不會倒下了。

五、製作不倒盒

師:想不想挑戰一下,自己來做一個不倒盒?請把剛才給你們的空盒子拿出來,我再給你們每桌一些沙袋,這些沙袋裏的沙子是一樣多的。我們試試讓沙袋來幫忙,讓盒子站起來。要求是:沙袋不能打開,只能一袋一地加。

師:我們來探索一下,紅點朝下,短的部分站住,最少要請幾個沙袋來幫忙?黑點朝下,長的部分站住,最少要請幾個沙袋來幫忙?

(幼兒把沙裝入盒子進行實驗。)

師:你的實驗完成了嗎?請x x x演示一下。

師:長的部分最少用了幾個沙袋來幫忙?短的部分最少用了幾個沙袋來幫忙?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師:原來長的部分自身的重量比短的部分重,長的部分的力氣也就比短的部分大了,所以它用兩個沙袋來幫忙就能站住了;短的部分的重量輕,所以要請更多的沙袋來幫忙才能站住。

延伸活動:

師:如果不請沙袋來幫忙,你們有辦法在紅點、黑點朝下時,請長的部分和短的部分站起來嗎?我們下次再來研究吧。

點評:

該活動教具設計巧妙、新穎。教師在活動中運用小玩具讓幼兒玩玩、學學、做做,這樣的做法體現了"做中學"的新理念:運用一個模型指向大概念。而這個大概念為幼兒將來的學習搭建了最初的腳手架。在活動中,教師通過清晰的環節、簡練的語言幫助幼兒逐層梳理操作經驗,把核心概念演繹得清楚、到位,使重點、難點非常突出,有利於幼兒形成嚴謹的思維方式。

教學反思:

1、縱觀整個活動,感覺過程輕鬆、自然、和諧,幼兒在動手操作活動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獲得了有關分類、語言、科學等綜合能力的發展。

2、透過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我們得到這樣的啟迪:

(1)簡單、操作性強的材料,有利於幼兒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幼兒的探索和創造。

(2)只有當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與想法來使用材料時,他們才能全身心投入活動之中,才能充分體現活動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蝦教案大班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能發現並説出物體的排列規律。

2、能通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等特徵進行排序。

3、提高幼兒的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數學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重點:

發現規律並能延長序列,學會根據物體的某一種特徵進行間隔排序。

活動難點:

按規律嘗試不同的排列方法,嘗試自由排序。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體驗區、玩具區、規律塗畫區、

活動過程:

1、利用回憶《小刺蝟的項鍊》故事情節,以到規律王國參觀引出活動內容。(情景引入法)

2、觀看課件:(觀察法)

(1)理解什麼是有規律的排序。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

(2)知道用“abc”等符號表示排列的規律。

(3)瞭解按規律排序的方式及種類。

3、自主探索規律排序:幼兒進入活動探索區,自主探索,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嘗試記錄自己的探索過程,教師觀察、指導。

4、活動效果分享、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並嘗試將自己的記錄內容講述給大家。

5、觀看動畫視頻《有規律的排序》鞏固知識,小結。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設計的環節比較緊湊,思路也比較清晰,圍繞着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小兔子紅紅開生日舞會為線索,貫穿始終,層層深入。通過規律森林來激發孩子的探知慾望,在上課伊始孩子能夠跟都老師的設計思路進行探究知識。但由於教師設計的活動:顏色的規律排列對於小班孩子還是有一定難度,孩子完成的還比較好。最後一個環節分組活動中放手讓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圖形、顏色,用時較多,導致課內沒有完成。今後教學中一定注意這些問題,充分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蝦教案大班反思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樂曲《小鳥捉蟲》,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引導幼兒初步理解和想象樂曲中鳥飛和小鳥捉蟲的音樂形象。

2、培養幼兒聽賞樂曲的興趣,初步讓幼兒知道abc三段體曲式。

3、複習《小鳥醒來了》,要求幼兒能連貫、愉快地演唱這首歌。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春天背景圖一幅:圖片小鳥飛、小鳥捉蟲各一隻。

2、各色正方紙,事先教幼兒會摺疊小鳥頭飾。

3、配琴老師先熟悉鋼琴曲《小鳥捉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進場.

(教師彈小鳥飛樂曲)幼兒依次隨着音樂飛進教室入座,(做發音練習時請小朋友身子坐直,用自然聲發音、唱歌)。

2、組織幼兒做發音,練習曲:《布穀鳥叫》

二、基本部分:

1、複習歌曲《小鳥醒來了》。

(1)師生齊唱一遍,(要求幼兒聲音連貫,歌曲要唱得快樂,第一段,表現小鳥醒來,愉快見媽媽。第二段,表現小鳥洗臉,整理羽毛,快樂的心情。第三段,小鳥作早操,展翅高飛。最後一句要唱得慢,表現小鳥飛走了。

(2)幼兒聽音樂,再輕聲唱一遍。

2、欣賞鋼琴曲:《小鳥捉蟲》

(1)師:現在請小朋友欣賞一首很好聽的鋼琴曲。名字是《小鳥捉蟲》,請你們聽一聽小鳥在幹什麼?(幼兒完整欣賞一遍鋼琴曲)聽完整首樂曲後,啟發幼兒講出:小鳥從飛出來-捉蟲-飛回的情節。(請1--3名幼兒回答問題)。

(2)讓幼兒逐段欣賞樂曲。

第一段:啟發幼兒説出這段音樂表現出優美舒展:春天來了,小草、樹枝都發出了新芽,小鳥飛舞着翅膀,歡快地在森林裏自由自在地飛翔,唱歌。(教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小鳥飛得動作)。

第二段:請小朋友聽聽第二段跟第一段的音樂有什麼不同?小鳥在幹什麼?啟發幼兒講出小鳥捉蟲的情景,啟發幼兒講出這一段音樂非常歡快:啊,草地多美,小鳥在草地上看到有一些小蟲,高興地學着媽媽地樣子捉起蟲來。(教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小鳥捉蟲的動作)第三段:老師:小鳥又在幹什麼?這一段音樂與第二段音樂有什麼不同?啟發幼兒説出樂曲很優美、自由:小鳥在草地上吃了很多蟲子,吃飽了,高高興興飛回家了。(請幼兒邊聽邊做動作)

(3)老師小結:第三段音樂與第一段完全一樣,這樣的曲叫三段體(幼兒重複一遍三段體)。讓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一遍。老師用圖片教具演示、講解整首鋼琴曲。(請2--3名幼兒敍述音樂所表達的內容)

(4)老師拿出紙,教幼兒摺疊小鳥頭飾,幼兒在鋼琴曲《小鳥捉蟲》的音樂聲中摺疊小鳥頭飾。

三、結束部分

做好的小鳥頭飾戴在頭上隨音樂做小鳥--捉蟲--鳥飛出教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圍繞小鳥學捉蟲這個故事情節展開的,通過鳥媽媽帶幼兒出來做遊戲,鍛鍊幼兒的基本動作,再以鳥寶寶很餓這一問題,激發幼兒學習捉蟲的興趣,主動地探索、嘗試捉到蟲子的方法,鍛鍊踮起腳跟摘物的能力,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僅學到本領,還能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正迎合《綱要》中指出的:“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了遊戲情景氛圍,豐富的遊戲活動使幼兒注意力集中、活動積極性高、情緒激動、心情愉快,一系列的遊戲圍繞目標展開、層層深入、銜接自然。整個活動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多種運動能力,也讓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了知識、明白了道理,同時還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

不足之處:

1、在第一環節引領幼兒遊戲時,由於隊伍太長,後面的幼兒不能清楚地看清教師的示範動作,使得少數孩子動作凌亂,不知所措。

調整:遊戲前先向幼兒講清楚,然後在進行遊戲

2、遊戲環節時,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幼兒摘到的蟲子沒處放,使得幼兒在下面的環節中過多的關注自己手中的蟲子,影響了活動效果。

調整:課前為幼兒每人準備一個小口袋縫製在幼兒衣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