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課文盼的教學反思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我們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的教學問題表達出來,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一定要習慣性地撰寫教學反思,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課文盼的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課文盼的教學反思7篇

課文盼的教學反思篇1

今天,我講了《老王》,講得挺好的。因為指導學生,抓住了主問題,設計了“老王的情況小結”、“老王的苦”、“老王的善”、“楊絳一家人的善”、“這是一個不幸者對幸運者的愧怍”這幾個問題來組織文章,因為前面的幾個問題,讓學生來總結,來品讀文章,能引導學生進入到文本之中去,在引導學生來深刻理解文眼“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我是讓學生一一來分析“幸運者”指的是誰?“不幸者”指誰?“愧怍”又指誰?如何來理解楊絳一家人的幸運,愧怍如何理解,從文章中找到根據嗎?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真正地明白了在那樣的一個是非顛倒的社會裏,老王不僅物質上苦,精神上也同樣悽苦。但老王一直尋找,或者需要的是親人般的關愛,老王是將楊絳一家人當成了親人,需要的是平等的愛。而楊絳對老王也關愛,也尊重,但是沒有真正地理解老王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些,都是説,隨着歲月的流逝,經歷的複雜,經歷的積澱,楊絳終於明白了老王的遺憾,但老王已經離世了。作者發出了一種呼喚,對弱者、不幸者,應該給予一種關愛之情,真正意義上理解他們!

得出幾點經驗:

1、設置主問題,引領全文。

2、細讀文本,從文章中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3、發動學生,課堂應該是有生命力的課堂。

這幾課,阿長與《山海經》、《背影》《台階》《老王》都講得不錯。尤其是《背影》和《老王》,尤其好。所以在探索課型上,要多下功夫才行!

課文盼的教學反思篇2

?鄉下人家》為人教版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文章按照房前房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要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閲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

怎樣才能突出“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一教學重點和突破“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勞動場面展現鄉村的美,瞭解課文在時空、時間上交叉敍述的順序”這一難點呢?課前,我認真的學習研究了教材,結合最近學校推行的郭思明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課堂模式進行大膽的嘗試,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體,以教師輔導為主導”開展教學,從中得到了的啟示,獲得了感受。

一、自讀時想象畫面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要想讀通讀懂課文的內容,瞭解鄉下人家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畫面,就必須多讀,讀通、讀熟。因此,在教學時,我設置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自讀,讓他們在自讀的過程中瞭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中描寫的鄉村生活的畫面。

1、鄉下人家是怎樣裝點自己的家園的?

2、鄉下人家又是怎樣生活的?

3、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美好,多讀幾遍,並畫下來。

通過初讀課文後,學生們不僅解決了字詞,感知了課文內容,對老師所提的問題也找到了答案,在交流時,同學們答道:

鄉下人家真會打扮自己的家園,他們在房前種瓜養花,屋後養雞養鴨……

他們也真會生活,在小河邊搗衣,在傍晚門前吃飯,在夜晚聽歌入眠……

二、自悟時體會情味

在初讀感受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抓住重點句段閲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的讀書方法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鄉下人家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畫面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讀中自悟鄉下人家的情趣,感受鄉村生活的質樸、美好。

教學中注意突出“學生學習、探究合作”的特點,給學生一些思考的問題和討論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勞動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從而體會鄉村生活的美好,積累豐富的詞彙。

通過這樣的學習,收到了我班前所未有的學習效果。如,同學們在討論交流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生1:從“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的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這個句子中我感到了鄉下人家獨特的風景美。

生2:我認為“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地理探出頭來”這個句子寫得最好,作者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竹筍迅速生長,如同淘氣的孩子和我們迷藏。

生3:“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這個句子寫出了農家小院動態的美,母雞愛小雞,公雞守家園,多有人情味。

生4:我覺得最有情趣的是在夏天的傍晚,他們和“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和諧相處親切自然,這是多麼亮麗的一道田園風景啊!

三、自歸時昇華提高

“歸”就是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作者把鄉下人家的風景寫得如此之美,讀後,使人無限嚮往,這是與作者熱愛自然,善於感悟自然分不開的。學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試着歸納一下。

聽到老師的問題,同學們可樂開了,有的説:“本文寫了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有的説:“學習了本文,我知道了寫作文要注意觀察身邊的人或事,注意抓住平凡、普通的事物來表現生活。”還有的説:“寫作時要注意寫好結尾,如:課文的結尾,他不但是概括了鄉下人家生活的美好,而且是對全文的總結,還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通過本課的嘗試,不僅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提高了語文素養,得到了學習鍛鍊。我也感到了生本教育的優點,體會到了生本教育給我帶來的樂趣。同時,我還感悟到,只有改變教育觀,改變學習觀,改變教師觀,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前提下,以教師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促使學生快樂地高效地學習,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文盼的教學反思篇3

課文《竊讀記》以“竊讀”為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作者一方面善於通過自語式的獨白描繪心境,表達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還善於用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起閲讀的興趣。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大意,然後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作者竊讀感受的一個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慈味。”接着,圍繞這一個句子展開學習,如“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懼怕與快樂?”讓學生充分讀書,抓住文中極為傳神的動作和心理描寫,讓學生充分體會作者對讀書的喜愛。再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理解。學生學得比較輕鬆。

例如:在教學“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裏,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時,學生感悟比較到位,學習氣氛也比較濃厚。

最後,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後,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啟發,能夠在黃金年齡進行閲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種幸福。

此外,我在教學時一方面重視朗讀,儘可能地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文章雖沒有什麼情節衝突,大起大落,但作者的內心卻因竊讀而波瀾起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出作者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另一方面,重視語言的積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課文的動作和心理描寫,仔細品味這樣寫的好處感悟作者對讀書的酷愛。

課文盼的教學反思篇4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因而去找燕子、蜜蜂、小青蛙詢問,最後還是不明白快樂是什麼。而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從燕子、蜜蜂、小青蛙的話去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的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一.以讀為主,以學生為本。

學習本課時,我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小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的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快樂”的道理。並且我在教學中注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説自己對“燕子、蜜蜂、小青蛙為什麼覺得快樂。而波斯貓卻不覺得快樂”的理解。學生因為對課文熟悉了,有的學生就説:“燕子一口一口地銜泥來造窩,創造窩的過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樂。”有的學生説“燕子的窩是自己造的,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樂。”有的學生説:“蜜蜂通過千千萬萬朵花中才來花粉,才可以釀成蜂蜜,他勞動得很辛苦,並且它的勞動創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別快樂。”有的學生就説:“小青蛙整夜整夜捉害蟲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幫助人們除害,知道勞動有了回報,就覺得是它最大的快樂。”有的説:“波斯貓不勞動,總依賴主人給它東西吃,所以它不會覺得快樂的。”這樣,通過讀、説,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二.注意對學生進行説話訓練。

本課的説話訓練,我採用了“巧設問題,激發説話動機”的方法。在學生學完這一課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説話練習,我想對波斯貓説什麼?波斯貓聽了大家的話會説什麼?做什麼?學了本課,我明白了什麼?這一個個問題看似連珠炮,其實環環相扣,學生的思維火花被引燃了,説話的興趣被激發了。當學生的

思維閘門一打開,他們就會想象奇特,豐富多彩。有的説,波斯貓,我要告訴你,只有靠勞動的來的成果才是快樂的。有的説:聽了大家的話,波斯貓説:“原來快樂這麼容易就能得到”。説着它就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隻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別高興,還感覺到了主人給他的蜂蜜特別甜、炸魚特別香。有的説,波斯貓知道了勞動能創造快樂,所以他天天去捉老鼠,幫助主人把家裏的老鼠都捉完了,他還去鄰居家捉,他從此就過上了快樂的日子,知道了快樂是什麼滋味了。通過這一訓練,學生把讀書、説話、情感陶冶三結合起來,對文本有了一個更深的感悟:勞動能創造快樂。

執教後,我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有個別同學在這麼有趣的學習氣氛中還是不能集中注意力?一個嚴肅的問題再次出現,那就是如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

課文盼的教學反思篇5

?貓》是鄭振鐸從事文學創作的早期作品。文章寫了“我”三次養貓的故事。從全文看,重點在第三隻貓。故事的主體是“我”,主旨在於冤案的教訓。作者告訴人們,僅僅根據一點可疑的跡象,就得出主觀臆斷是錯誤的的,依靠自己的強勢話語權和暴力進行隨意的懲罰只會傷害無辜。讓學生讀懂領悟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泛泛的講述`分析對學生來説,只不過是浮於淺表的被動接受。仍無法體會`領悟文章的經典之處,獨到之處。在教學文本時,我實施了探究研讀的方法。

這篇文章,描寫很生動,無論貓的各種形態還是一家人的喜怒哀樂,都躍然紙上。我放手讓學生反覆朗讀,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討研究的問題。先讓學生畫出抒情議論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探究。重點放在第二隻貓的失蹤與第三隻貓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如:提問可以設計為:1。文中寫“我”家養的三隻貓,這三隻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及亡失時我的感受有什麼不同?2。文中寫兩隻可愛的貓的篇幅不如一個醜貓的篇幅長,到底發生什麼可怕事情?

3。在寫第三隻貓的結局時,用了哪些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對於這件事你想對“我”説點什麼?

4。為什麼“我”明白自己的錯誤後會感到如此痛心?

5。作者這樣自責的結果就是“自此,我家永不養貓。”,你知道他這樣做的原因嗎?

因此,這樣探究就是探究課文的抒情議論,探索作者究竟想説什麼,諷喻的是什麼社會現象,在哲理層面上是什麼意思。明白了這些,才算理解了着篇課文。

課文盼的教學反思篇6

?老王》是楊絳所寫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與老王交往中所認識到的苦命卻又老實厚道、關心他人、知恩必報的老王,並由此體味到:幸運的人應該關注不幸者或弱勢羣體,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同情與關懷。而文章應以讓學生感受並把握老王這一人物形象、學會善待他人或關注弱勢羣體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這兩個知識點,我按照“走近老王---懷念老王----尋找老王----學習老王”這一主線幫助學生理解,也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為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這一教學重點,我把較多的文章內容濃縮在兩個問題上----“課文描寫了哪些有關老王的生活片斷?”和“作者一家又是如何對待老王的?”,這樣繁多的內容也變得更有條理,學生也就能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了。此時,每談到老王的一個生活片斷我又引導學生探討小事件上所表現出的老王細小性格特徵,最後,瑣碎的內容就由“老王苦命卻又老實厚道、關心他人、知恩圖報”這一人物個性的主線聯結起來了,使散文的“形”不再散,“神”也更集中。同樣的手法,作者對老王關照、關懷的善良之舉也在我預設的第二個問題中被擊破,作者這位“老王”也同樣出來了,“老王”的善良之舉也就更顯細緻了。為了讓老王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得以鞏固,我還設計了文章第8自然段的精美語段的賞讀,從學生的賞讀來看,也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引導學生學會善待他人、關注弱勢羣體是文章第二個教學重點,在這一環節,我通過引導學生尋找社會上、生活中、校園內與老王有相似性格或品格的人來感悟,並且讓學生在尋找的同時感悟到生活中,我們應該更多地向這樣的人學習,並且從自我的反思中糾正不良的思想或行為。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我一直灌輸給學生的理念是該從生活的小事件、小行為去學習老王,去反思自我,所以學生尋找到的生活中的“老王”事蹟雖小,對社會、個人生活、班級影響卻很大,甚至學生在寫向“老王”學習的打算中也能提到準備做些實實在在小事去關愛他人、關愛自己。這也就達到我這一課的最終目的,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學生,他們的生活閲歷還很少,對於社會種種他們更加無法做出轟烈的大事去服務社會、服務學校、服務同學,但他們完全有能力以一份善良之心去做些小事情。

例如一位學生説到的“往後的慈善捐款準備儘自己的能力多捐點”,這就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又如一個學生説到的“老師就是老王,因為老師耐心地引導他,使他人生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轉好了,以後也準備像老師一樣,給予同學更多的關愛”,我想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為他付出了愛,他必定能在學習上做得更好,這就是一份以善良體察善良之心。學生既這麼想了,不就是很好地讀懂了老王嗎?而我們要求學生學習《老王》,不也正是想讓學生能夠這樣地從身邊的小事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嗎?

總之,在教學設計中,我把“走近老王---懷念老王----尋找老王----學習老王”這一主線貫徹於文本內容與學生生活體驗當中,以文本內容為切入點,注重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反思生活。這樣,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的同時,更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要學會關心他人,懂得以善良之心去看待身邊的人和事,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只是,對課文語段和優美語句的賞讀還要在課後繼續加強賞讀,因為這樣的賞讀會更容易提高學生的語言品賞能力。

課文盼的教學反思篇7

?桂花雨》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作者回憶童年在家鄉搖落桂花的情景,處處流露出作者對家鄉的無比懷念。由於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設計時我比較注重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線,引導學生反覆讀,在讀中理解感悟,並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

鑑於以往課堂上效率不高,並且教學語言過於拖沓的毛病,這次我特別提醒自己在語言上儘量簡潔,不過多重複同一個問題或答案,而且在把握課文重點段落上,把目光注視在“搖桂花”這一段。這個段落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在本節課上,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讀,從開始的師生合作讀,到小組賽讀、自由讀、默讀,再到“搖桂花”時的想象讀,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感悟。

在學習中,我認識到一個好的板書對教學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於是我在這節課上,考慮能否讓板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想到桂花的形狀是四個花瓣的,於是我把板書設計成一朵桂花的形狀,果然學生一看板書就覺得耳目一新,對課文的理解也容易得多。這節課在板書設計上的嘗試,讓我對語文教學又有一個新的發現。

話説回來,反思這節課,仍有很多不足值得我去關注。例如:對重點字詞的挖掘不夠深。如“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對“浸”字的理解引導不足,使得學生理解不夠透徹,進而對桂花香也感悟不到深處。又如最後一段“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對“又”字的理解,可以引申到體會作者感情,但在教學中我沒有把握好。在體會詞語的含義,在以後的教學上,我更應該培養他們推敲詞語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養成一種對重點語句的挖掘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