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1W

教學反思對於老師們來説已經不陌生了吧,作為一名教師,你們需要不時地做教學反思,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閲。

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7篇

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篇1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改變了國小階段解方程方法的教學要求,採用了等式的性質來教學解方程。現將解方程的新舊方法舉例如下:

老方法:

x + 4 = 20

x = 20-4

依據運算之間的關係:一個加數等於和減另一個加數。

新方法:

x + 4 = 20

x + 4-4=20-4

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相等的數,等式不變。

改革的原因(摘自教學參考書):

新教材編寫者如此説明:長期以來,國小教學簡易方程時,方程變形的依據總是加減運算的關係或乘除運算之間的關係,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或方程的同解原理來教學解方程。國小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對中學代數起步教學的負遷移就越明顯。因此,現在根據《標準》的要求,從國小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並以此為基礎導出解方程的方法。這就較為徹底地避免了同一內容兩種思路、兩種算理解釋的現象,有利於加強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

從這我們不難看出,為了和中學教學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

那麼,國小生學這樣的方法,實際操作中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這樣的改革有沒有什麼問題?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真的出現了問題 。

1.無法解如a-x=b和ax=b此類的方程

新教材認為,利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後,解象x+a=b與x-a=b一類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同時減去(加上)a;解如ax=b與xa=b一類的方程,都可以歸結為等式兩邊同時除以(乘上)a。這就是所謂相比原來方法,思路更為統一的優越性。然而,它有一個相應的調整措施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它把形如a-x=b和ax=b的方程迴避掉了。原因是國小生還沒有學習正負數的四則運算,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a-x=b,方程變形的過程及算理解釋比較麻煩;而ax=b的方程,因為其本質是分式方程,依據等式的基本性質解需要先去分母,也不適合在國小階段學習。

我認為為了要運用等式基本性質,卻迴避掉了兩類方程,這似乎不妥。更重要的是,迴避這兩類方程,新教材認為並不影響學生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因為當需要列出形如a-x=b或ax=b的方程時,總是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列成形如x+b=a或bx=a的方程。但我認為,這樣的處理方法,有時更會無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發生矛盾。

如3千克梨比5千克桃子貴0.5元。梨每千克2.5元,桃子每千克多少元?

合理的做法應是設桃子每千克x元,從順向思考,列出方程為2.53-5x=0.5。然而,按新教材的編排,因為學生現在不會解這樣的方程,所以要根據數量關係,轉列成5x+0.5=2.53之類的方程。又如:課本第62頁中的爸爸比小明大28歲,小明Х歲,爸爸40歲。很多學生根據爸爸比小明大28歲列出40-Х=28,可是無法求解,所以又轉成Х+28=40。

很明顯,第二個方程是和方程思想的基本理念相違背的。我們知道,方程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未知數參與進式子,使考慮問題更加直接自然。為實現這個目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列式時應儘量順向思考,以降低思考的難度。這是體現方程方法的優越性必然要求。事實上,如果學生能夠列成5x+0.5=2.53 Х+28=40那就説明他已經非常熟悉其中的數量關係了,此時,用算術方法即可,哪還有列方程來解的必要呢?我們又怎談引導學生認識方程的優越性呢?

我們不難看出,根據現實情境列方程解決問題,x當作減數、當作除數,應當是很常見、很必要的現象。要學生學會解這些方程,是正常的教學要求,這是不應該回避的,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會顯得片面和狹隘。

2.解方程的書寫過程太繁瑣

教材要求,在學生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時,方程的變形過程應該要寫出來,等到熟練以後,再逐步省略。這樣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帶來了書寫上的繁瑣。

因為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每兩步才能完成一次方程的變形。這相對於簡單的方程,尚沒什麼,但對一些稍複雜的方程,其解的過程就顯得太繁瑣了

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國小裏學習等式的基本性質,並運用它來解方程,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許多的現實問題。那麼,如果説用算術思路解方程對國中學習有負遷移,需要改革,現在改成用等式基本性質解方程,同樣出現問題,那我們又如何是好呢?

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篇2

記得我以前上學的時候,解最簡單的方程的方式是這樣的:比如x+5=8就是x=8-5,x=3。那時覺得很好懂,但是現在五年級課本上是這樣的: x+5=8,x+5-5=8-5,x=3。看起來比較複雜。開始接觸到這個課程時看到教材例題中的解法感覺很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新課程的“解方程”教學要“繞遠路”?如果單單從簡單的加減乘除的方程來看,第一種方法無疑是簡單易懂而且步驟少,而第二種方法就相對複雜了。那教材這樣改的目的是什麼呢?深入研究教參後我體會很深,明白了新課程數學教學要 “瞻前顧後”的道理。

新課程的改革,更加註重知識的遷移和聯繫,使得國小的知識要體現與國中更加的接軌,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據天平的原理來進行解答,也就是説要通過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一方法讓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質的東西。老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學是利用加減乘除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解決的,學生只要掌握了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減數=被減數-差,被減數=差+減數,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這些關係式,不管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方程都可以用這些關係式去解。而我們新教材卻完全不是這種方法,它是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到等式的基本性質,即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不變,和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等式不變進行解方程的。新教材如果能把天平的規律教學得到位,這樣就能把等式性質掌握好,等式性質掌握的好了解起方程來也有規律可循了。於是,我在教學時充分地利用天平實物以及課件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天平的平衡規律,從而順利地揭示出了等式的性質。這樣在解簡易方程時學生很容易掌握方法。知道未知數加(或減)一個數時,只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減(或加)同一個數,未知數乘(或除)一個數時,只要在方程的兩邊同時除(或乘)同一個數即可。一般不會出現運算符號弄錯的現象了。所以雖然複雜,但是更容易掌握。

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篇3

很多時候,我們大人都喜歡用方程來解題,這固然是因為到了中學大量學習了各種各樣的方程,一元一次,一元二次,二元一次等等,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方程對解題思路的解放,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時,解題思路常常迂迴曲折,而他從根本上讓學生脱離了繁瑣的思路分析,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解題思路往往直截了當,降低了思維難度,它讓學生從一個簡單的思路——找等量關係來解題。所以説,這個單元的知識如何教好,從而讓學生學好是非常重要的。

一、用字母表示數要注意對數量關係的理解

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生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起步。在算術裏,人們只對一些具體的、個別的數量關係進行研究,引入用字母表示數後,就可以表達、研究具有更普遍意義的數量關係。可以説,學習代數就是從學習用字母表示數開始的。

對國小生來説,從具體事物的個數抽象出數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而由具體的、確定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變的數,更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而在老師們的教學實踐中,由於在進行用方程解題時格式非常重要,因此往往老師們教學時都會特別強調格式。可是從學生的後續學習來看,我慢慢發現,其實在教學這一部分知識時,老師要注重學生對數量關係的理解,也就是説要加強對學生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的訓練,也就是寫代數式的訓練。因為這是列方程的基礎。所以,在這裏教師一定要向學生強調並反覆練習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讓學生明白以往學習的所有數量關係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中都能用到。如:原來有100元,用掉x元,一樣的要用減法求還剩下多少錢,買了3個練習本,每個a元,一樣的用乘法來求一共要多少錢。讓學生在這樣的大量的練習和強化中,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數量關係和以前是一樣的,只是現在所用的符號不一樣,其實,從廣義上來講,字母是一種符號,數字也是一種符號。

二、注重方程的意義的教學。

方程是什麼,教材中是這樣説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其實,這只是從方程的表現形式來給方程下定義。 也就是説,從表象上來説,如果一個式子是一個等式,並且含有未知數,我們就説這個式子是方程。但是,從數學的本質上來説,方程的意義是什麼呢?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熟練地列方程解決問題,那麼,在你列方程解決問題時,你每次抓住的核心是什麼呢?是等量關係。所以,方程最本質的教學意義應是同一個量(或相等的量)用不同的形式去表達。但很多時候,老師們在教學方程的意義時,往往只研究了方程的表面形式,也就是書上所説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所以,老師們一般都是從等式入手,讓學生在認識等式的基礎上引入未知數,然後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這樣一節課教下來,學生除了會判斷一個關係式是不是方程,還知道了什麼呢?這樣的學習對於後面的列方程解決問題真的有幫助嗎?我想,每個人靜下心來想想,應該都會有答案。

三、解方程的教學時不要被以前的教材編排所影響。

新教材對於解方程的安排是變動非常大的。以前我們是根據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解方程。一開始時,還不和學生説解方程,叫求未知數x。而現在的教材編排時是根據等式的性質來解,當然,在教材上並沒有歸納出等式的性質,畢竟,在學生的國小階段,只要讓學生明白,在等式的兩邊同時加、減、乘和除以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這並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等式的性質。從學生的學習上來看,我覺得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方法的,特別是比較簡單的方程,學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誰抵消,怎麼抵消,基本上問題不大。不過,到了稍微複雜的方程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許是我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因為總是考慮到學生不喜歡列方程(以往的學生都有這個問題,可能就是覺得方程的格式繁瑣,好像步驟也不少,學生總不喜歡),所以,我就想怎麼讓學生少寫點字,所以,在具體的書寫格式和步驟上,和教材稍微有點不同,我沒有象教材那樣寫出怎樣應用等式的性質的那一步,而是讓學生直接寫出這一步的結果,以至於到了後面,有部分學生就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象5(x+3)=55這樣的方程,學生掌握得比較差,也可能是學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時,還是沒有很好地建立這樣的一個式子是一個整體,表示一個數量這樣的概念,儘管也進行了一些強調。另一個方面就是具體的步驟可能也對學生有影響,所以,我個人認為,可能讓學生按照書上的步驟來寫儘管麻煩一點,但對於學生理清思路可能更有幫助。

總的來説,我覺得簡易方程這個單元,只要讓學生有很好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的基礎,再加上對方程的本質意義有清晰的理解,知道怎樣解方程,其他的應該都不是問題,畢竟,上面的這些都是為列方程解決問題打基礎。基礎打好了,後面的問題就都能能迎刃而解了。

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篇4

今天早上在庫溝國小聽了張福華老師的《簡易方程的整理和複習》這節複習課。這是我第一次聽複習課,以往只是從教學策略上了解複習課的教學流程,當今天真真正正的傾聽了一節複習課後,感受頗深,所學甚多,只奈何有言吐不出,下面就簡單説一些聽完這節課的體會。

首先,張老師的語言簡練乾脆,善於利用名言名句。

在課的開始,大屏幕上就展示出了俄國烏申斯基的一句話:“裝着一些片段的,沒有聯繫的知識的頭腦,就像一個亂七八糟的倉庫,主人從那裏是什麼也找不出來的。”這句話的展示,讓學生一下子就瞭解了整理的重要性,也瞭解了這節課的目的所在。在回顧整理,構建網絡這一環節,張老師在讓學生自己看課本例題的知識點時又説了一句“不動筆墨不讀書”,提醒了學生看例題時可以適時的進行批畫,將遺忘的知識點突出顯示出來。在課的最後又課件展示了韋達和愛因斯坦的名言警句。

其次,目錄歸納知識點,清楚明瞭。

我想所有的老師都會頭疼複習某一單元或某一冊課本時知識點的歸納,只奈何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知識點系統的展現給學生。本節課張老師的方法讓我眼前一亮,目錄展示法,讓所有知識點的區別和聯繫清楚的擺了出來,方便了學生的回顧和整理。

最後,練習充實有趣,層次分明。

闖關形式的練習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在一,二,三的闖關中,依次將基礎知識點,重難點進行了練習,穩固。學生在回答闖關的答案時,張老師經常會問一個為什麼,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再回顧。例如,在一名學生回答bx8等於8b時,問為什麼不是b8?在學生回答axa=a的平方時,問為什麼不是2a?看似不經意的詢問,卻鞏固了細微處的知識點。

當然,張老師的課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例如,創設了有效地複習情景,親和力強,能及時喚起回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等等。通過這節課,讓我更清楚的瞭解了複習課的教學模式,對以後上好複習課有了更多的信心。

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篇5

?難忘的一課》是五年級的一篇略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中國台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裏看到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裏參觀中國曆代偉人像的場面,表達了中國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回顧課堂,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可以激發學生情感

由於特定的歷史與現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我首先播放了中國台灣的美麗風景,配以優美的解説,這樣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感官,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擁有如此美麗的祖國寶島台灣,是多麼的自豪。然後通過了解中國台灣有關歷史,彌補了他們對中國台灣感知的不足。這樣的課堂開端,可以調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多媒體的合理、有效運用的確能幫助課堂確定感情基調。這種初感,也為下面的深悟做了鋪墊。

二、學生質疑,緊抓主問題

略讀課文主要是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跟精讀課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個課時。在這僅有的四十分鐘裏,只有緊抓住課文的主問題,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課前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由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學生歸納整理,並拎出本課的主要問題“為什麼説這是‘難忘’的一課?”供大家到課堂上來研究。課前學生還提出了很多問題,如:“誰上了這一堂難忘的課?”“難忘的一課上的內容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都比較簡單,就讓學生的自學的過程中解決,並馬上反饋。

這篇課文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貫穿全篇,前後三次出現,實際上是本文的抒情脈絡,一層進一層地叩 擊讀者心扉,這是文章的主線,也是難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時抓住“難忘”,緊扣三次出現的同一句話,通過對三次出現這句話時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在讀中化,讓學生感受中國台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明白了中國台灣人民對祖國的深厚而濃郁的愛;更讓孩子體驗到了中國台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捨不斷的親情;學生自己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這也是對他們進行課外閲讀的一種指導。

然而本節課在教學時,我沒有將課堂拉回到“為什麼説這是‘難忘’的一課?”這個主問題上來,沒有讓學生來完整地説一説作者認為這節課難忘的原因,致使本節課的中心仍不夠突出。

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不是單一因素

本課教學前請學生們收集了20世紀40年代中國台灣“光復”有關資料,為理解課文做準備,以及孔子、鄭成功、孫中山、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國歷史上偉人的資料。運用資料是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是要激起學生內在的愛國情感的。但是本節課在學生交流之後,教師什麼時候做補充把握不夠適時,人物介紹前後有重複,造成環節不緊密。教師對偉人的介紹語言情感也不夠充足,也致使學生的感情不到位,後面的寫話沒有水到渠成。我們在理解文字內容之外,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當學生寫話完成進行交流時,還要對學生語言表達上有所評點,讓學生能有所提升。那麼如何在課堂上合理利用資料,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呢?這仍然是我困惑的問題。

四、略讀課文教學老師的位置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老師少講,讓學生多講,多讀,多寫,多練,多展示。教師要處理好詳略的問題,在歸納總結的時候講,提升的時候講,在提學習要求時更要講明白、講透徹。但在具體教學中,我有些操之過急,自己講得過多,對於學生回答的評價形式也有些單一,我想請教的是課堂上我們該如何有效地進行評價?

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篇6

本節課例題的教學注意利用三個等量關係列出三個不同的方程,讓學生自主討論、列出,並利用學過的解方程知識嘗試解方程。注意讓學生比較選擇,讓學生明瞭順着題意列方程更簡潔。注意讓學生總結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引導總結出五大步驟後,進一步引導出每一個步驟取一個字,進而總結為“設、找、列、解、驗”,比數學課本上總結的步驟更加簡潔容易記憶。

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重點和學生學的重點,不在於“解”,而在於“學解”。注重的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説,要讓學生經歷尋找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並列方程解答的全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讓學生分析條件、問題,讓學生首先理解題意,然後讓學生通過分析、交流、討論等活動,找出等量關係,充分展示他們的思維過程,發展思維能力。 應用題的教學難點就是: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需要的數量關係式或等量關係式。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並不是展示學生的方法如何多,因為解決辦法是可以舉一反三的,重要的應該是引導學生如何通過分析,找出等量關係式的過程。同時,在分析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多種辦法來分析。如通過抓關鍵句、關鍵詞、關鍵字列等量關係式。

本節課教學設計注意總結回顧方法,讓學生總結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引導總結出五大步驟後,進一步引導出每一個步驟取一個字,進而總結為“設、找、列、解、驗”,比數學課本上總結的步驟更加簡潔容易記憶。

在小組合作方面,本節課主要在分析等量關係,根據等量關係列方程兩個環節給孩子們小組合作探討交流的時間。縱觀本節課小組合作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出等量關係,根據等量關係列方程。我們學校本學期開展的是基於導學案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導學案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基本完成,三分之一的學生基本不做、做的很少、乾脆不做。導學案的學習非常有利於學生的學習,能加快上課的節奏,加大練習量,但對於不預習、不做導學案的學生上課效果大打折扣。基於導學案學習出現的現象是“優者更優”,“弱者被動挨打”“積弱者更弱”。關鍵是怎樣調動學生積極性,怎樣讓家長配合老師,讓學生做好提前預習,讓學生提前預習好導學案。這樣才能目的效果兼收。

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篇7

新課程的改革,使得國小的知識要體現與國中更加的接軌,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能過本次活動我課下反思如下:

1、在本課開始出示天平,提出怎樣才能使得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保持天平平衡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由天平保持平衡的變化規律,推出 議程兩過保持相等的變換方法,這樣的過程做到了寓知識於遊戲,化抽象為形象,變空沒為具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2、如果我在課前準備一些小蛋珠來代替演示砝碼,學生會更直觀的明白方程保持不變與等式一樣的規律了。

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據天平的原理來進行解答,也就是説要通過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一方法雖然説讓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質的東西,但是也讓我感到了許多困惑:

1、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有意避開了,形如:45-x=23等類型的題目。把用等式解決的方法單一化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較熟練地利用等式的方法來解方程,但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方程之後,書本不再出現x前面是減號或除號的方程題了,學生在列方程解實際應用時,我們並不能刻意地強調學生不會列出x在後面的方程,我們更頭痛於學生的實際解答能力。在實際的方程應用中,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很顯然這存在着目前的侷限性了。對於好的學生來説,我們會讓他們嘗試接受--解答x在後面這類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號二邊同時加上x,再左右換位置,再二邊減一個數,真有點麻煩了。而且有的學生還很難掌握這樣方法。

2、 內容看似少實際教得多。難度下降後,看起來教師要教的內容變得少了,可以實際上反而是多了。教師要給他們補充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們列方程時怎麼避免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出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