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水教案推薦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8K

很多人在進行教案的寫作之前都是要將課程瞭解清楚的,制定一份全面的教案會讓我們在講台上更自信的展現自己,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水教案推薦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水教案推薦7篇

認識水教案篇1

一、活動目的:

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學習觀察卡片上實物的大小和長短,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及匹配活動。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材料介紹:

(一)材料提供各種實物圖片若干,塑封的底版圖一張(畫有大小標記),回形針10個,筐5個。

(二)使用材料

(1)將筐裏的實物分類。

(2)分別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活動。

(3)再給小動物分別匹配相應大小的食物。

(三)教育功能:

(1)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學習分類。

(2)認識常見小動物,知道它們各自愛吃的食物,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能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及匹配活動。

三、指導要點:

引導幼兒看底版圖,瞭解大小標記。讓幼兒取筐分類,找一個最喜歡的小動物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活動。説一説,這個小動物最喜歡吃什麼,把它找出來,再給它們匹配相應的大小食物。

課後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並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中開始、遊戲中結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儘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認識水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

3、在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製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4、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三角板、卡紙、剪刀。

教學過程:

1、學生説出生活中見到的角

因為在課堂上練習過,所以可以請學生回顧一下,説幾個就可以。

2、比較角

用三角板先來比一比,比直角小得角就是鋭角,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鈍角。

在班級中交流的時候,要讓學生説出自己是怎樣比較角的,為什麼説他們是鋭角和鈍角。

3、畫鋭角和鈍角

這部分對學生來説會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先讓學生討論這些角的畫法,然後教師對於學生的討論給於指導,並且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畫鋭角和鈍角,最後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驗證。

4、讓學生先估計,再實際操作,通過比較看看有什麼發現。為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準備兩個長短不一樣的活動角,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5、對圖形中的角,只要學生能數出個數就可以,不要再過多的擴展,以免增加學生的難度。

6、這是一個做角的活動。可利用圖中呈現的方法,也可用自己所喜歡的其他方法。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各種角的認識,而且還可以與本單元的信息窗首尾呼應,突出了動手操作的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做一做,然後認真觀察,尋求符合條件的多個答案。

7、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8、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教後反思:

在學生認識了角的基礎上,通過練習,一方面深化了對鋭角、直角和鈍角概念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習了畫角的知識。練習時,我讓學生分小組活動,藉助合作交流學習角的畫法。

認識水教案篇3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裏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隻蜜蜂?幾隻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説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麼,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啟發引導幼兒,引出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於號像張着嘴巴對着大數笑,大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於號的含義,説出“7”大於“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裏?”(花園裏),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

3、師:“大於號和小於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律記住它們。”啟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於號還是小於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着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着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於號,開口朝着大數笑,小於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遊戲:學做“>”“

找出4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

三、猜謎語,(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蔔愛吃草,走起路來蹦蹦跳。)引出數字小兔。

讓幼兒觀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找出後,比較大小,填上“>”或“

四、遊戲:擊鼓傳包

玩法:教師搖動鈴鼓,幼兒傳貓頭包,鼓聲停止,包在誰的手裏,就和他的同桌各從包裏抽出一張卡片,比較大小,如“8”和“6&

活動目標:

1、認識“>”和“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為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鍊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認識“>”和“”和“

認識水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並能記住各月的天數,《年、月、日》教案。2.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3.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與主動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協助學生記憶各月份的天數。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有意義的日子嗎?(出示ppt課件:年、月、日)你們知道兒童節是哪一天嗎?植樹節呢? 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展示課件並配合演示。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件東西,請同學們猜一猜是什麼東西?“一物生來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給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張皮。” 學生不難猜出是“日曆”。隨後,教師出示20xx年日曆,教案《《年、月、日》教案》。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生活了一天,就在日曆上撕下一頁。一天也叫做一日。從1月1日開始,到撕下1月31日這一頁,要經過多長時間?當我們撕下這本日曆的最後一頁,經過了多長時間?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日、月、年”字。 教師揭示主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年、月、日和我們已經學過的時、分、秒,都是常用的時間單位。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師:老師這裏有很多年曆,你們仔細看看,一年有幾個月,各是多少天? 1.認識年曆 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年曆卡片(課前準備好的),認真觀察:你可以從年曆卡片上面瞭解到哪些知識? (1)放開讓學生獨自觀察。 (2)4人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3)彙報觀察討論的結果。 (4)你能根據20xx年和20xx的年曆回答問題嗎?(教師從計算機中調取萬年曆來讓學生們逐月觀察,提問學生並指名回答。) 一年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板書: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7個) 1年 12個月 30天:四、六、九、十一小月(4個) 28天 29天 二月 特殊月 2.介紹閏年的由來,播放錄像:“閏年產生的原因” 強調:4年一閏,逢百年不閏,遇400倍數年要閏。 3.記憶大、小月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1年有12個月,其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1個特殊的二月。那麼怎樣記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課本上介紹了一種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數,怎麼數呢?教師播放錄像“快速記大、小月的方法”,“記閏年的口訣”。檢查學生情況,全班齊數一次。 (2)遊戲練習。老師任報一個月份,是大月就請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請女生起立,誰站錯,站慢就算輸了。

三、鞏固練習: 1.一年有( )個大月。 2.9月1日開學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12月30日的後一天是( )月( )日;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認識水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同一個圓裏(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

2、讓學生了解、掌握畫圓的多種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在探索中發現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同一個圓裏(或等圓)半徑與直徑的關係,能利用圓的特徵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圓規、直尺、3張作業練習紙,大小不同的圓片。

教學過程:

一、比較平面圖形的不同,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平面圖形,請看大屏幕。快點看一看,都認識嗎?(課件展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梯形等6種平面圖形。)

你能從中找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嗎?為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師小結: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都是在平面上由直直的線段圍成的圖形,而圓則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稱做“曲線圖形”(板書:曲線圖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曲線圖形——圓。(板書:圓)

設計意圖:直接揭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與已學平面圖形的比較揭示圓的概念,這樣設計能夠直觀而快捷地向學生明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同時,將要學的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的基礎上,使學生不覺得陌生。

二、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徵

1、初次畫圓,瞭解畫圓方法“定點,定長”,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1)學生初次畫圓

你覺得怎樣能畫出一個圓?(學生自由回答,如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等。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用圓規畫任意大小的圓。)

學生拿出教師準備好的圓規,師生一起了解圓規各部分的作用。

試着用圓規在1號作業紙上畫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思考“怎樣能把這個圓畫的很圓呢”?

(學生初次用圓規畫圓,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畫圓的情況。)

請畫圓畫的很標準的學生介紹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指名拿作品上台展示並介紹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出:用圓規畫圓一要注意圓規針尖固定好不能亂動,即“定點”,二要注意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不能改變,即“定長”。(板書:定點、定長)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主要是組織好數學活動。從學生自主畫圓畫的不是很規範,到互相介紹畫法和注意的問題,是一個很實在的數學活動。由於學生十分投入,所以對圓心和半徑的直接感受是非常深刻的,這就為深入研究圓心、半徑、直徑積累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並且學生通過嘗試、表述、概括等步驟,循序漸進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從而發展數學思維。

(2)教師板畫圓,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方法板畫圓。引導學生觀察:畫圓時的這個“定點”就是圓的“圓心(板書:圓心),也就是圓的中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書:o)而圓規兩腳之間不變的距離就是圓的半徑(板書:半徑),為了能讓大家清楚的看出來,老師把半徑畫下來(師板畫半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並總結半徑的特點。)

師小結:“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就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書:r)

在圓中還有一條特殊的線段,老師也把它畫下來(板畫直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並總結直徑的特點。)

師小結:“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就是圓的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書:直徑,d)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通過教師板畫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説説什麼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樣的設計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同時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第二次畫圓,瞭解圓心、半徑的作用

拿出2號作業紙,再用圓規畫一個圓,並標出圓心、半徑、直徑用字母表示出來即可,這次咱們來比比誰畫的又快又好。(師巡視並收集好的作品展示)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位同學畫的有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學生觀察然後回答“大小不同”,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我們再來繼續觀察,這幾個圓除了大小不同外,還有什麼不同?

(學生觀察並回答“位置不同”,教師引導學生髮現“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再次畫圓並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得出半徑及圓心的作用,實踐得出的真知會讓學生有強大的成就感,而且這一個環節是每個同學樂於嘗試也很容易成功的。

三、進一步研究圓的特徵

1、介紹研究方法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圓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要想深入的研究圓,還要進一步的研究圓的特徵。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呢?(學生自由回答)

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以前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時都是從哪些方面來研究的?以長方形為例,我們都研究了長方形的什麼?

(學生回憶然後回答:如周長、面積、有幾條邊幾個角、邊的長度角的大小等等。)

師小結: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主要是從邊和角的數量,邊的長度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這幾方面來入手的。圓也是一個平面圖形,雖然它沒有直直的邊,沒有角,但是它有什麼?(學生回答:圓心,半徑,直徑)

那我們就從圓心、半徑、直徑的數量及長度這幾方面來研究圓的特徵,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平面圖形的特徵,教給學生如何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並且幫助學生明確研究方向,即從圓心、半徑、直徑的數量、長度及之間的關係來進一步研究圓的特徵。

2、小組活動,研究交流圓的特徵

請大家聽好活動要求(課件展示,並指名讀一讀)小組現在開始研究吧!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瞭解各組活動情況)

每個小組都討論的非常熱烈,有收穫嗎?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在交流前老師先給大家提點要求:每組派2名代表上來,要把研究的方法、過程和結果都交流出來。如果有説的不完整的,小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其他組同學要認真聽,有疑問的可以提出來。聽清楚了嗎?

(指名上台交流,注意多讓幾個組展示不同的研究方法,如用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的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並板書:在同一個圓裏有1個圓心,無數條半徑和直徑;在同一個圓裏半徑或直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用字母表示為d=2r,r=d÷2。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從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去探究。這樣的設計更突出了對學的過程的重視,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動手摺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相互交流、討論、補充、啟發,得到圓的特徵,不僅使學生的認識從具體上升到抽象,而且使學生感悟了研究數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總結圓的特徵,使學生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看書

剛才研究的過程大家都表現的不錯。下面打開課本第2頁,仔細讀讀第2頁和第3頁的內容,通過看書你會有新的收穫的。注意啊,看書可不能光看字,還要看看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學生看書,師巡視指點)

誰來説説你的新收穫?(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運用課本並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學生經過操作,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學課本,再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正確的概念。

五、鞏固練習

1、以o點為圓心,以6釐米為半徑畫一個圓。

拿出桌上的3號作業紙聽好要求:以o點為圓心,6釐米為半徑畫一個圓。(學生畫圓,師巡視檢查)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圓和這個長方形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觀察得出“圓的直徑是長方形的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剛才畫的這個圓就是這個長方形內的最大的圓。

如果要在一個邊長10釐米的正方形裏畫一個最大的圓,你認為圓的半徑是多長?(學生思考並回答)

設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看似簡單的畫圓問題,實則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等活動,體驗出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為後續教學奠定好基礎。

2、畫一個直徑60米的圓。

老師這兒還有個畫圓的問題,大家還能解決嗎?(課件展示:怎樣畫一個直徑60米的圓。)

同桌互相討論思考方法。

説説你的想法。(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比較幾種方法的優點與不足。)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提煉出一個更好的方法:拿一根長繩子,一端固定好,另一端綁上筆,旋轉一週即可得到一個圓。

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固定的點就是圓的圓心,繩子的長就是圓的半徑,需要30米,旋轉一週,就轉出了無數條半徑,也就形成了一個圓。

設計意圖: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試畫花壇較直觀地向學生滲透圓心是定點、半徑是定長的特性,使學生對剛剛形成的知識做到活學活用,幫助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從而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練習又注重與生活的聯繫,這樣的練習學生樂於參與,也有實效。

3、拓展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就有了關於圓的精確記載,墨子在他的著作中這樣描述到“圓,一中同長也”。通過剛才所學,你知道“一中”指的是什麼嗎?(學生回答:一個圓心)“同長”呢?(指名回答: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這與我們剛才的發現怎麼樣?(一樣)更何況我們古人的這個發現比歐洲西方國家要早一千多年呢!我們的老祖宗不簡單吧!

設計意圖: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文化歷史,體會到數學的文化魅力,並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圓的特徵。

圓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併成為了美的使者和化身。請你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圓啊?(學生交流生活中的圓)

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

看了之後有什麼感覺?(指名回答)這麼美的圓啊,怪不得古希臘的數學家這樣説道“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完美的圖形”,也正因為有了圓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找和欣賞生活中的圓,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美及無處不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

六、總結全課

好了,這節課的時間也差不多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穫呢?(學生談收穫)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和學習能力的養成,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同學們的收穫都不少,關於圓的祕密還遠遠不止這些呢。我們東方人更把圓看成了“圓滿、美滿”的象徵。課後你可以自己查閲一下相關資料,進一步的來研究圓、瞭解圓。

評析: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科學地、創造性設計教學程序。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在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注重有機地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多種練習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學會數學知識,會學和樂學數學。

1、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心理學實驗證明:思維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在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畫法,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研究圓的特徵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教育家烏申斯基説:“接受知識的感官越多,知識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

2、以生為本,自主探究。

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時,並沒有強加給學生圓的科學概念,而是將學生進一步置身於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而且,各個教學環節始終將學生自主探究的理念貫穿其中。如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小組合作對圓的特徵進行自主探究等,力求使學生嶄露出他們的個性和潛在的創新意識。

3、師生、生生的互動,使生成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創設激起學生探究的問題情境,發揮好“啟發者,組織者”的作用,多讓學生説消除他們畏懼心理,用激發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小組內交流,組與組交流,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讓信息不斷交流,思維不斷碰撞,學生在探究未知領域的同時,實現了智力的發展。從各種有用信息中,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形成了學習的內驅力。

認識水教案篇6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小組合作,探索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表示一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理解數的組成;會接數數;通過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初步感知估數,體現數的必要性。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1——33頁。

教學準備:

教具:100個玻璃球 10×10個孔的塑料泡沫板

學具:學生每組準備數量不同的物品 80——100個之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説説課間你都喜歡做什麼遊戲?今天我們一起做個猜一猜的遊戲,好嗎?瞧,老師帶什麼來了?

二、探索新知

1、估數和數數

出示一堆玻璃球(100個),猜一猜大約有多少個?

到底怎麼才能知道那個同學猜得對呢?

我們找一同學上來領大家數一數。(一個一個的數)

數到50個,再猜一猜,剩下的可能有多少個

剛才大家用了那麼長時間才數出了這100個。老師有個好辦法可以更快的數出來,你想知道嗎?仔細觀察

(將100個玻璃球放入教具中)

你現在能不能更快的數出來

找學生領大家10個10個地數

2、數一數,擺一擺

還想再猜嗎?老師給每個組都準備了東西,倒在木板上看看。猜一猜你們組的東西可能有多少個?

下面小組合作邊數邊擺,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個,看你能不能也擺得,讓大家很容易數出來。比比哪個小組數的對,擺得好。

小組彙報。説一説自己組是怎樣擺的。(肯定學生不同的數法。)

比較不同的擺法,認識10個10個擺的優點

不是這樣擺的小組,也十個十個地擺一擺。

有沒有正好是100個的小組?想不想把你們組的東西湊成100個?

組長把抽屜裏的東西拿出來,把你們組的湊成100個。

找一小組展示。給大家數一數,這是100個嗎?

數一數100裏面有幾個十?(板書:100裏有10個十)

3、接數和數的組成

你能很快地從裏面拿出35個嗎?

説説你怎麼拿的

35裏面有幾個十幾個??

你能邊撥邊數,數到42嗎? 你們小組上來數

39後面是40嗎?為什麼?

42裏有幾個十幾個??

78裏有幾個十幾個??

你能接着78往下數到85嗎? 2生單獨數

89裏有幾個十幾個??

數到100 全班數

剛才我們是一個一個數的,那你會10個10個地從30數到100嗎?一起數

現在每組都是100個,下面我們來一次比賽,老師説一個數,看哪個組能又快又準地拿出來。拿90個

三、總結

今天玩了這幾組遊戲,你學到了什麼?

四、練習。

大家學到了這麼多,你願意用這些來幫助小動物們找房子嗎?

(出示課件)

評析: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所以,一節好的數學課,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探索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智慧受到挑戰,從而將操作活動內化為知識結構,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本節課《認識100以內的數》從活動一的.估數開始,到活動五的數數,挑戰無處不在。活動之一:初數百以內的數。教師出示100個玻璃球,讓學生先猜有多少個,再通過數數來驗證。目的是讓學生對100個物體形成感性認識,同時也體會到一個一個的數是比較慢的。活動二:再數百以內的數。這次不是盲目的數,要想辦法怎樣數數的快,並且要擺一擺讓其他同學能很容易的看出是多少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能想出不只一種數的辦法後,在充分比較交流的基礎上優化。活動三:三數百以內的數,把不夠100個的補足。目的是再次讓學生體驗自然數的實際意義,對100的組成有直觀的認識。活動四:四數百以內的數。教師要求學生很快從100個物品中拿出35個。在操作中,學生直觀的認識到35是由3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然後從35數到42。活動五:五數百以內的數,進一步發展學生數數的經驗。通過“正數、倒數、跳數、接數”等多種方式體會數位、基數、序數的意義,進一步發展學生數數的經驗。特別是讓學生在學具中拿出90個這一活動只有幾個同學還想一個一個去數,大多數同學都能靈活地運用數數的方法從100裏拿走10個,剩下的就是90個。這正是數學課所追求的,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達到在頭腦中實現必要的知識重構或認識結構的重組,發展其數學思維,讓數學的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過程。

認識水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解、辨認鐘面針的長短,讓幼兒基本掌握鐘面分針、時針和數字間的初步運轉關係;

2.通過辨一辨、讀一讀,讓幼兒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通過遊戲體驗、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活動準備:

準備大時鐘一隻(可撥動操作)、掛鐘一隻、掛圖一張;幼兒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鐘面學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謎語引出課題:兄弟倆個好朋友,圍着柱子轉呀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會悄悄地溜走。這是什麼呀?請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

2.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時鐘——請小朋友們在教室裏找一找時鐘(幼兒找時鐘)。

3.教師提問:我們平時用什麼來看時間?

二、活動組織

(一)認識時鐘

1.師:啟發幼兒自己説説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説説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麼?説説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説説數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二)認識整點

1.幼兒:4人小組討論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組看圖畫指針;第三、四組看圖撥針;第五、六組做“鐘面”等遊戲活動,學習看時鐘。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着讀鐘面上的時間?説説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幼兒思考後舉手回答)

3.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遊戲

遊戲一:搶答。教師撥教具鍾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説出幾時?

遊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鍾(小組同伴間可輕輕地討論)。

遊戲三:畫一畫。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在紙質鐘面上畫出來。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鍾,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瞭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係。

2.引出認識半點的方法

(1)師問:當時針在2個數字中間時,分針指在哪個數字上?時間該稱哪個半點?(幼兒思考、回答)

(2)幼兒:觀察學具;4人小組討論;講出半點的特點。

3.練一練幼兒:撥鍾、辨認半點練習遊戲。

三、鞏固新知

1.遊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佈遊戲規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遊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後,在自己的學具鐘上進行“修理”(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四、延伸活動

1.小結。

2.拓展

(1)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們參觀過的國小,小哥哥、小姐姐們幾點做廣播操?幾點開始上課?可不可以遲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沒有發明鐘錶前是怎樣看時間的?

(3)介紹古老的鐘:觀察掛圖上古老的各種不同的鐘

(4)引導幼兒收集一些有關時間的資料,滲透守時、惜時教育。

Tags: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