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7W

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來增加教案的適切性,教案的適切性取決於是否符合教學目標,這些目標應該明確且有助於學生的學習,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篇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直觀認識線段,知道它的特徵。

(二)使學生能辨認線段,初步學會畫線段。

(三)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空間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徵。

教學準備:

人手一根毛線、一張長方形紙、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認識它嗎?它的名字就叫“線段”。

(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覺得線段是怎樣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彎曲的……)

2、能不能想辦法變出一條線段?

生嘗試。

師(出示準備好的毛線):把毛線拉得直就出現一條線段。

請一生上來摸一摸。演示:這直的一段叫線段。

3、同桌合作:一個拉,另一個指出這條線段在哪裏。

請兩生演示。

一生想辦法拉出線段,另一生指出: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線段。

演示,問:垂下來的.這一段是不是線段?為什麼?

4、小結:線段是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2)認識端點

1、兩頭粘上去的叫做線段的什麼?(端點)(師把毛線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條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板書:有兩個端點)

(3)總結概念

現在,小朋友認識線段了嗎?線段是怎樣的?

讓生記線段: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把線段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4)找線段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的邊都是線段。小朋友找找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生:課桌邊、黑板邊……(讓生用手感知)

(5)折線段

1、指出白紙中哪些邊是線段?

2、在白紙中折出一條線段。(摺痕)

3、再折比剛才短一點的線段。

4、在這張紙中折出最長的線段。(擺擂台,讓擂主説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結

通過剛才的拉、折、指,你認識線段了嗎?

(7)畫線段

1、生自由畫在白紙上,然後反饋評價。

2、指定條件畫。

a、畫一條3釐米長的線段。

説説你是怎樣畫的?(師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畫出3釐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3釐米長1釐米的線段。

反饋:要求非常準確。(進行認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結:線段有長有短。(板書)

(三)鞏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線段?(小黑板出示)

2、數一數,下面的圖形是有幾條線段組成的。

3、過任意兩點,能連起幾條線段?

3點能連幾條線段?

4點呢,每兩點連起來,共有幾條線段?(生思考,動筆畫。)

4點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較:看看哪條線段長?

演示:一樣長。(生活中經常用到這樣的數學知識。如:穿豎條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橫條衣服的人看上去胖一些等)

(四)總結

這節課,小朋友有哪些收穫?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

1、參與測定方向的實踐活動,能在給定的場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園裏利用指南針辨認八個方向

2、通過辨認書上場景圖中各建築物的方位和在校園中進行實際測定活動,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3、使學生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應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在活動中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習與他人合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能解決實際測量中出現的問題。

教學資源:學生自制方向板,每組帶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室內活動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學生面向東方坐)

提問 : 大家現在面對的是什麼方向?

讓學生把方向板按實際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問: 你能根據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個方向嗎?

同座互相指、説。

2、説一説同學之間的位置關係。

談話:請坐在教室中間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請坐在他北面、東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聽口令起立。

提問東北面的學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別請坐在東南面的,兩北面的,西南面的學生説出自已在他的哪個方向。

任意找一個學生,讓他説説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關係。

3、在教材呈現的場景裏辨認方向。

談話:同學們在教室裏已經能正確地辨認方向,你們想不想到校園裏去辨認一下方向?在去校園之前,我們先幫助書上的

朋友測定他們學校的方向。呈現教材中的場景圖。

提問: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和我們以往看到的.平面圖有什麼不同?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在哪裏?你是怎麼知道的?(小組交流後再

指名回答)

講述:以往我們看到的平面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而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指向圖的左上方,這從指南針和小朋友的話中都能看出來。找到了正北方向,看看圖中的指南針,你們説説圖中學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

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二、室外活動

l、在校園裏測定方向。

談話:從剛才我們幫助小朋友解決的問題可以看出,用指南

針測定學校的方向,不少學校的房屋不一定都是面向正南、正北或正東、正西的,我們學校的方向如何呢?我們現在走出教室一起去測定。請大家帶上指南針、老師發給你們的表格和鋼筆。為了不

影響其他班學生上課,請大家儘量保持安靜。

走到操場後,談話:我們每四人一小組,商量一下,你們這組想在校園的什麼地方測定方向?也就是選擇測量地點,然後分工測量,把表填好。我們看哪一組測得又快又好。測好以後趕快到操場中間集中,老師還有新的任務。大家分頭行動吧。

學生活動。

彙報測定結果。

2、相互檢查測定情況,

談話:下面請第一小組帶第二小組的小朋友到你們測定的地

點,介紹一下你們測得的結果,第二小組看看他們測的對不對;然後兩個組再交換。其他的小組也是兩兩合作,相互檢查。檢查以後再回到操場集合。

再次集合後,讓各小組彙報被檢查的小組測定方向的情況,如有不同意見,全班同學再去共同驗證。

三、活動總結

談話:對這次實踐活動,你有什麼看法?你還想不想繼續進行測定方向的活動?如果想測定方向,可以幾個同學結合,放學後在你們居住的地方測定,可以自己畫一個表格,把測定的情況裝入成長記錄袋或拿給家裏人看。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退位減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3

【1】目的要求

1、在測量活動中瞭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並且學會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點難點

瞭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並且學會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多媒體演示小兔和小貓在比賽跳遠,分別留下一條線段。小兔:“我跳了9分米”,小貓:“我跳了80釐米”。兩個小動物爭論不休。

師:小兔和小貓誰跳得遠呢?(學生自由説)

師:到底誰跳得遠,小朋友們誰説得正確呢?學了“簡單的單位換算”,你們就能找到答案!

二、組織活動,引導探究

1、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筆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長?

師:同樣的筆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釐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0毫米,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自由説。)

小結:許多小朋友都説6釐米和60毫米是一樣長的,6釐米就等於60毫米。那為什麼6釐米=60毫米呢?你是怎麼想的?在小組裏説一説你的想法。

師:因為1釐米=10毫米,6釐米就有6個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所以6釐米=60毫米。

2、師:那我們每天用的課桌的高是多少釐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學生活動)

師:小朋友量得課桌的高是70釐米,如果用分米作單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麼想的?(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結:1分米=10釐米,70釐米有7個10釐米,就是7分米。

3、師:我這兒還有一塊橡皮,量得它的長度是50毫米;教室的門量得它的高度是20分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嗎?

50毫米=( )釐米 20分米=( )米

(同桌交流,選一題説説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評價,全班交流。)

三、想想做做、內化新知

1、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説説誰的跳繩長?説明理由。

2、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先量一量每個圖形中各條邊長是多少釐米,再説一説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填寫在書上。

獨立完成,做完後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説説是怎樣換算的?

4、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看誰都能算對。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在小組裏説説自己的想法。注意要相互評一評。

5、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先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各有多長,跟同桌説説,然後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準?最後再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

6、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先估計這兩條線段各長几釐米,跟同桌説説,然後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準?最後再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

四、總結評價、活動延伸

1、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嗎?你跟你小組的同學合作得怎樣?

2. 出示“你知道嗎”

説明在繪製圖紙和標註商品尺寸時,常常有毫米作單位。

出示圖,説説從這些圖中,你能知道些什麼?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瞭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能説出換算時的思考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例題1:

自動鉛筆的筆芯長6釐米。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呢?

60釐米=()60毫米

2.(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

問:這根筆芯長多少?你知道嗎?

(請一生上來測量。)

3.測量結果是多長?

4.(板書:6釐米)問:能用毫米作單位嗎?

(板書:6釐米=()毫米)指名説。

5.你是怎麼想的.呢?(同桌互説)

彙報(多人説一説)。

1.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

b.1釐米是10毫米,6釐米是60毫米。

6.你覺得這兩種説法怎麼樣?哪種更簡單?

你能像他一樣説一説嗎?(再請一人説)

7.出示例題2:

課桌的高是80釐米。用分米作單位是多少分米呢?

80釐米=()分米

你是怎樣想的?

8.這有一張課桌,它的高是60釐米用分米作單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樣想的?

9.補充練習:

30分米=()米

40毫米=()釐米

10.這兩題你們都會了,如果換兩題行嗎?

板:30分米=()米

40毫米=()釐米

你是怎麼想的?同桌一人説一題。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

1)現在請你自己量量這些圖形中各條邊長是多少釐米?

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後彙報。

3)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

4)同桌互説,後彙報。

2.完成2。

1)圖上小朋友測量的是什麼?

2)手的寬度和上步的長度。

3)你知道他手有多寬和一步有多長嗎?

4)這用的是什麼單位?

5)請你填一填書上的括號。

6)生彙報。

3.完成第3題。

1)請你填一填。(學生獨立填寫。)

2)開火車彙報。

3)第一題你是怎麼比的?

4)討論:數據一樣時,可以只看單位。

5)你還想説説哪題,你是怎麼比的?

4.完成第4題。

1)這兒有兩條線段,先估計它們的長度。

2)再量一量,看估計得對不對。

3)你用得是什麼單位?

4)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

5)同桌互説。

6)完成第5題。

1)指名讀題。

2)師説要求。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來。

3)生可以回家記錄。

板書設計:

簡單的單位換算

6釐米=60毫米

80釐米=()分米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麼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説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什麼什麼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於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説説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麼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裏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麼樣被創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

教學反思: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説電扇是旋轉現象,還有的學生説水龍頭是旋轉現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象,打開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象。

教學內容:單元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整理和練習圖形和變換,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表象

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畫平移的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數平移距離

1、觀察43頁第一題,讓學生説一説怎麼樣數平移的距離。

2、動手塗顏色。

3、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樣找到那條船的。

二、畫平移後的圖形。

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

2、問學生,圖形移動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

3、學生討論,該怎麼樣畫平移後的圖形。

4、學生彙報方法。

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後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平移後的圖形。

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

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

三、判斷練習

1、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

2、判斷哪些角是直角,鋭角和鈍角。

四、動手操作

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完成45頁的做一做。

五、動手完成剪一剪。自學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學反思:結合動手操作,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現象。強調無論怎麼平移,方向是不變的這個道理。

教材分析:

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將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內容置於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餘數的除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有餘數的除法是以表內除法知識作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過程。

教學目標:

1、 通過設計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 通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比除數小。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今天的草莓特別新鮮,我買了一些準備分給大家。你認為怎樣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麼是平均分?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6個草莓,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人?誰來分一分?

2、怎樣列算式?

3、如果不是6個草莓,而是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誰來分一分?怎樣列式?

4.7個草莓,每人分2個不能正好分完,最多隻能分給3人,這餘下的1個又不夠再分給一人,剩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就叫餘數,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後剩餘的數。

5、帶有餘數,我們就叫它有餘數的除法。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有餘數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 如果每人分4個草莓,8個草莓,9個草莓?10個草莓?11個草莓?12個草莓?分別可以分給幾人?你們會分嗎?有沒有信心?好,現在咱們就拿起手中的學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動手分。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講評。

4、 你能將下面5個算式分類嗎?

84=2 (人)

94=2(人)1(個)

104=2(人)2(個)

124=3 (人)

114=2(人)3(個)

5、觀察每道題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1、為了分清餘數和商,我們要在餘數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除法。

2、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完成課後做一做。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瞭解情況,最後組織學生交流彙報。

(2)練習十四第1題。

(3)( )6 = 5 ( )

2、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

3、作業佈置

練習十四第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沒有餘數 有餘數

62=3(人) 72=3(人)1(個)

餘數

讀作:7除以2等於3餘1

84=2 (人) 94=2(人)1(個)

124=3 (人) 104=2(人)2(個)

114=2(人)3(個)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8~99頁的內容。

活動目標:

1.讓學生經歷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體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態度。

教學準備:每6人準備一把尺。

活動過程:

一、活動前準備

1.以自願為主,每6人一組,其中一人為組長,兩人負責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記錄,兩人負責監督是否犯規,尺子是否是直的。

2.每組準備一把尺。

二、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假設

1.引入:體育課上,我們都練習過立定跳遠,誰來演示一下。(指名演示。)

2.提問:除了雙腳跳,我們還可以怎樣跳遠?(分別請學生上台演示。)

3.質疑:你覺得是用雙腳跳得遠,還是用單腳跳得遠?如果用單腳跳,是用左腳跳得遠還是用右腳跳得遠?

4.6人小組討論:怎樣跳得遠。

三、分組活動,進行測量統計

1.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先劃一條直線,作為跳遠的起點;從起點向前跳,既定後由一人在起點固定住尺子的。刻度,另一人將尺子拉長至跳遠同學的腳後跟,再將尺上的刻度記錄下來,這就是那位同學跳遠的距離。

2.每6人一組,開始測量記錄,要求每種方法都跳一次,並做相應的記錄。

四、組織討論,得出結論

1.小組將剛才活動中一系列的數據彙總,填入課本第99頁中的三個藍色表格中,再討論:通過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

2.組織全班進行交流。

3.根據“雙腳併攏跳”的數據,用不同標準分類統計。

4.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提己感興趣的問題,並開展相應的統計活動。

五、,延伸拓展

1.通過這結課的學習,你想説什麼?

2.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可以進行統計?

冀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獲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直接經驗,發展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資源

教學插圖。

教學過程

一、觀察場景圖,把握各種信息

1.出示場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同桌交流,互相説説看到了什麼?

二、分類、整理場景圖中的各種信息

1.獨立思考:根據場景圖中各班的信息情況,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或從中你能知道些什麼?

2.小組討論。

3.彙報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頁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樹的棵樹填入表中。

5.校對,並説説你是怎樣計算的`?

三、解決場景圖中提出的各種具體的實際問題

1.出示第9頁場景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2.獨立思考:場景中需要我們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一共有幾個?怎樣解決每個具體問題?

3.小組討論解決這些具體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讓各組彙報各自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並引導其他各組學生對其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進行評價。

(2)追問: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知道並利用到什麼條件?

四、根據場景圖,進一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觀察場景圖,啟發思考: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2.交流彙報。對有創意的問題,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

3.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

4.校對,並説説是怎樣解答出來的。

五、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啟發思考: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問題,你能列舉一些嗎?

2.選擇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讓學生各自獨立解答。

3.彙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