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8W

教師在寫教案的過程中會對課程內容進行一個全面梳理,詳細的教案可以幫助我們對課堂有良好的把控能力,掌握課堂的節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6篇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1

一、學習目標:

1、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2、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3、會運用速度公式解決生活問題

二、【重點】1、機械運動的概念 2、研究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3、運動的快慢

?難點】1、參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體運動的相對性 3、應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一)自學互動一 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一。知識回顧

1、長度單位國際單位為______,1nm= m,1微米= 米;時間的國際單位為________,其它的單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確使用刻度尺方法:(1)選:觀察刻度尺的 和 ,根據測量的 選擇合適的刻度尺。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的程度是由__ ____決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時,刻度尺要與被測長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3)讀: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 ,要估讀到分度值的 。(4)記:測量值分為_______、_______兩部分,如測得結果為23.32cm,則此刻度尺分度值為_____________。

3、減小誤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所選擇的______而言的。物體相對於參照物有 的變化,就説它是運動的,相對於參照物 的變化,就説它是靜止的。

5、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 ;(2) 。

6、速度:(1)定義:速度是表示物體________的物理量。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在 叫做速度;(2)計算公式:速度= ,用符號表示 ;(3)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 ,物理意義是 。1km/h= m/s.

7、勻速直線運動:快慢______、經過的路線是______的運動。

8、平均速度:物體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於________與___ __的比值。

二。考點點擊

考點1:時間和長度的估計與單位

1、下列各過程經歷的時間最接近1s的是 (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臟跳動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個哈欠

2、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單位(1)教室每層樓高約32____;(2)課桌高度大約70________;

(3)一張紙厚度約75_________;⑷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約為0.015_________。

3、某物體直徑為125nm,該物體可能是

a一個籃球 b一個乒乓球 c 一根頭髮 d一種病毒

考點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學測量長度的方法如圖所示。他在測量中的錯誤有: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在學校“運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遊戲活動中,小明根據“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下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6、用a、b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你能讀出測量值嗎?

總結:正確使用刻度尺

考點3:誤差與減小誤差

7、下列關於誤差的説法,正確的是( )

a.誤差是未遵守操作規則產生的 b.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減小誤差

c.誤差就是實驗中產生的錯誤 d.只要選用精密測量儀器,認真測量,可避免誤差

8、一位同學用刻度尺先後三次測量一物體長度,各次測量結果分別是5.43cm、5.45cm、5.46cm、5.44cm,則此物長應是( )

a、5.44cm b、5.45cm c、5.46cm d、5. 445cm

總結:

考點4:長度的特殊測量

9、要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使測量結果的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的選項是 ( )

a.用刻度尺仔細地測量硬幣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分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測出10個1分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分硬幣的厚度

10、如圖2-2-3所示的方法常用於測量圓柱體直徑,則圖中圓柱體的直徑應為 cm。一根細銅絲如圖纏繞

在鉛筆上,該銅絲直徑為 mm.

總結:

考點5:靜止與運動的判斷

11、小紅在路上騎自行車,若説她是靜止的,則選擇的參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來的行人 b.路旁的樹木 c.小紅騎的自行車 d.從身邊超越的汽車

12、坐在長途汽車上的乘客,看見前面的卡車與他的距離保持不變,後面的自行車離他越來越遠。若以卡車為參照物,自行車是_______的,長途汽車是_________的。

13、在《刻舟求劍》的故事中,行船時,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劍落水時的位置;當船停靠到岸邊後,在所刻記號下方的水中尋找劍,卻找不到,這説明 。

14、通過電視,我們看到“神舟七號”飛船中的一個情景:翟志剛放開了手中的飛行手冊。綠色的封面和白色的書頁,在失重的太空中飄浮起來並懸停在空中。這時的飛行手冊相對於______是靜止的,相對於______是運動的。

15、位於市中心的商業大樓建有觀光電梯,乘客在隨電梯豎直上升的過程中,可透過玻璃欣賞到樓外美麗的城市景色。分析這一過程,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b.以電梯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電梯是靜止的 d.以乘客為參照物,地面是靜止的

總結: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首先選擇 ,然後看研究對象相對於 是否有 變化。同一研究對象,由於選擇的 不同,判斷的結果也不相同,叫做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考點6: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

16、《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説的是兔子瞧不起烏龜。它們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後,途中兔子睡了一覺,醒來時發現烏龜已到了終點。整個賽程中 ( )

a.兔子始終比烏龜跑得慢 b.烏龜始終比兔子跑得慢

c.比賽採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 d.比賽採用相同路程比時間的方法

考點7:速度的計算

17、單位換算:20m/s=__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____m/s.

18、為宣傳“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個好朋友在某景點進行了一場有趣的運動比賽。小張駕駛電瓶車以36km/h的速度前進,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進,小李騎自行車,每分鐘通過的路程是0.6km。則:( )

a.小張速度 b.小王速度 c.小李速度 d.三人速度一樣大

19、下列運動物體中,平均速度有可能為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b.正在快速爬行的螞蟻

c.正在進行比賽的短跑運動員 d.在高空中正常飛行的波音747飛機

20、圖2所示的是一輛桑塔納小轎車的速度表,從表中可知該汽車此時的速

度為______km/h,按照這個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______h.

21、觀察如圖3所示的出租車票,可知:乘車人在乘坐該車的時間內,該出租車運行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車票中里程的單位是千米)。

22、從哈爾濱東站開往北京的k18次列車,全程運行1288千米,列車運行時刻表如下:由表可知,k18次列車從哈爾濱東到北京需要多少小時?列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時?

考點8: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運動

23、由勻速直線運動公式v=s/t可知,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 )

a.與路程成正比 b.與時間成正比

c.隨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d.與路程和時間無關

24、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時的運動,某物理實驗小組的同學用照相機每隔相等的時間自動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時的運動狀態,如圖4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其理由是 。

(2)圖中四個速度隨時間的關係圖象,能反映出該小球下落運動的是 。(選填圖中的選項字母)

25、運動會上,100m決賽,中間過程張明落後於王亮,衝刺階段張明加速追趕,結果他們同時到達終點。關於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

a.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無法比較

26、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運動速度相同的小車是______和______;經過5s,跑在最前面的小車是______。

27、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路程與時間的關係,如圖所示,甲、乙兩直線分別是兩運動物體的路程s和時間t關係的圖象,從圖可知兩運動物體的速度大小關係是 ( )

a.v甲 大於 v乙 b.v甲 小於v乙 c.v甲 等於 v乙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28、在學校運動會上,小明參加的項目是百米賽跑。起跑後,小明越跑越快,最終以12.5 s的 優異成績獲得冠軍。關於上述小明的百米賽跑過程,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鐘通過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0、斜面小車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試按圖填寫下列表格(1)由此可知,物理學裏所説的平均速度必須指明是在 內的平均速度。

(2)實驗時,斜面的坡度應很小,其原因是為了 ·

30、一輛小汽車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駛,在這條公路上任意取如圖所示的5段路程,並將小汽車通過的各段路程及對應的時間記錄下來。據此可判斷:小汽車在這5段路程中做 運動,速度大小是 m/s。

一、單元複習目的

(1)、知識目標

1、知道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物理現象。

3、識記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進行作圖。

5、掌握平面鏡成像及其應用。

6、掌握光的折射現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標

1、 培養理論聯繫實際,進行自主學習,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養學生利用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增強學生團體間的合作、交流意識。

二、教學重點:

理論聯繫實際,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光現象。

三、複習內容

本章講述光現象。重點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內容包括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成像、凹鏡和凸鏡的作用及這些知識的應用。

四、知識梳理

五、教學課時: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光的直線傳播的學習,應瞭解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還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礎練習

做下面一組填空題:

1、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太陽、月亮、燭焰、眼睛和鑽石等物體中屬於光源的是太陽、燭焰。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在我國古代墨經中記載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並明確提出了光的直線傳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質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複習過程

(1)、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應用: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例題1如圖1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於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例題2下列現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a.樹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見影 c.冰透鏡向日取火 d.魚翔淺底

例題3如圖所示,在開鑿大山隧道時,工程師們常常用激光束引導掘進機,使掘進機沿直線前進,保證隧道方向不出偏差。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曲線傳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例題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若光源是圓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則成的像是_____形的。

四、堂上練習

(一)。填空題

1、光在均勻介質中沿 傳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

2、太陽與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則太陽光傳到地球需 秒。

(二)。選擇題

3、關於光的直線傳播,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

(a)光只有在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 (b)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沿直線傳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線傳播(d)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五、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光的反射的學習,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點,會畫光反射的光路圖。

二、基礎練習

1、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 、 、 。

2、入射光線與鏡面成30°角,則反射角是60°。若將鏡面轉動,使入射角成40°,此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體表面,能發生反射現象。由於物體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們通常把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物體表面對光線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三、複習過程

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着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學習光的反射定律時,要注意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因果關係。回答問題時,不要説成“入射角等於反射角”。因為先有入射角後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決定,所以應該説:“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圖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還要注意到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條光線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發生漫反射時,每一條光線還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例題1下列敍述中的“影”,屬於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c )

a.立竿見“影” b.畢業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離

例題 2一束光線射在平面鏡上,與鏡面的夾角為30°,則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a.60° b.90° c.120° d.150°

例題 3(1)根據光的反射規律,畫出圖12中光線ao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反射光線,並在圖中標出反射角大小;

例4如圖所示,平面鏡前有一發光點s,從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後經過a點,請作出光路圖。

四、堂上練習

(一)填空題

1、當入射光線跟鏡面的夾角是30°時,反射角的大小是 ,要想使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的夾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應是 。

2、能夠從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發生的緣故。這時,每一條反射光線都 反射定律。

(二)。選擇題

3、反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 )

(a)30° (b)60° (c) 90° (d)120°

4、如圖5-8,入射光ao與鏡面成30°夾角,下列説法中錯誤的是( )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夾角為120°

(c)入射光線ao與法線間夾角是60° (d)反射角是30°

(三)。作圖題

1、在圖1中,已知入射線oa畫出經過兩個平面鏡反射的光線,並在圖中標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

2、在圖2中,已知入射光線與其中一塊鏡面夾角是30°,兩塊平面鏡夾角是60°,畫出這條光線在兩鏡間的反射光線。

一、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通過光的反射的學習,要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會畫平面鏡成像的光路圖。

反射定律是光學中的重要規律,是理解平面鏡、球面鏡作用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對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識要有全面的理解。

二、基礎練習

1、平行光射到物體表面,能發生反射現象。由於物體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們通常把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物體表面對光線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

2、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3、球面鏡分凹鏡和凸鏡兩種,凹鏡能使平行光線會聚在焦點,使焦點發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鏡能使光線發散。

三、複習過程

(1)平面鏡:

1、成像特點:①物體在平面鏡裏所成的像是虛像。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虛象”“像、物關於鏡面對 稱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變光路

5、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

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後視鏡

例題1 下列設備主要利用平面鏡來工作的是( )

a、潛望鏡 b、顯微鏡 c、照相機 d、電影機

例題2下列有關光的現象中,正確的説法是:( )

a.陽光下,微風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這裏藴含着光的反射現象

b.汽車在夜間行駛時,應打開駕駛室裏的電燈

c.人在照鏡子時,總是靠近鏡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時,平面鏡所成的像會變大

d.在暗室裏,為了能從鏡子中看清自己的臉部,應把手電筒正對鏡子照射

例3 “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説,猴子看到井中有個月亮(如圖6),以為月亮掉進井水中了,以下説法中正確的是( )

a.水中出現月亮屬於光的反射現象 b.水中出現月亮屬於光的折射現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離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二、 堂上練習

(一)。填空題

1、一個人立於平面鏡前2米處,此人在鏡裏成的像是正立等大

的 的像。人與像之間的距離是 米。

2、物體與在平面鏡內的像相距9米時,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為 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對鏡面運動則像將以 的速度朝 方向運動。這過程像的大小將 。(以地面為參照物)

3、醫生檢查耳道時,戴的是 鏡是利用該鏡對光的 作用。汽車的觀後鏡要選用 鏡,這是因為它比同口徑的平面鏡有 觀察範圍。

4、把凹鏡對着太陽,太陽的平行光被凹鏡反射後 於一點,這一點叫做凹鏡的 。

(二)。選擇題

5、關於平面鏡成像,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離平面鏡越遠,經平面鏡所成的像越小

(b)平面鏡所成的像總是與物體等大

(c)若像與物之間的距離增大20釐米,則物體要向平面鏡靠攏10釐米

(d)平靜的水面相當於一個平面鏡,岸邊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6、能對光線起發散作用的是( )

(a)凹鏡 (b)凸鏡(c)平面鏡

(三)、作圖題

1、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的像a′b′。

2、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四)實驗題。

1、(錦州)如圖所示,某小組用甲、乙兩個相同的蠟燭、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他們在實驗中發現,無論怎樣移動點燃的甲蠟燭,在玻璃板的另一側都可以使乙蠟燭與甲蠟燭的像完全重合。他們進一步測量了兩蠟燭到玻璃板之間的距離,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數 距離

甲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cm 乙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

根據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1)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選填“實”或“虛”)像;

(2)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____(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體逐漸遠離平面鏡時,它的像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泰安)小紅同學在做“觀察平面鏡成像”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後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於比較像與物 的關係;

(2)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 的關係;

(3)移去後面的蠟燭b,並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 接收到蠟燭燭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三、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一、複習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也是光現象,講述的是折射現象和物體的顏色的初步知識,是選學內容。研究光的折射現象是理解透鏡作用的基礎,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

4、光源發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發生折射現象時,折射

角大於入射角。(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氣的界面上發生反射和折射

時,它們的光路圖如右圖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側是玻璃,bo是入射光線,oc是反射光線,oa

是折射光線。

四、複習過程

(1)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4、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例題1:下列四個現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釋的是( )

a、用放大鏡觀察細小物體 b、小孔成像

c、燈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題2:下圖中描述的現象屬於光的折射的是( )

例3如圖所示,畫中人出現了錯誤判斷。以下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説明產生這一現象原因的是 ( )

(2)從實驗知道,太陽發出的白光通過稜鏡後,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在白紙屏上形成彩色光帶,叫做光譜。彩色光帶的顏色按順序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表明,白光不是單色的,而是由各種色光混合成的。

通過稜鏡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單色光,由單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複色光。複色光分解單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

關於物體的顏色,要知道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不透明體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

關於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紅、綠、藍是色光的三原色,它們可以混合出各種色光束。

關於顏料的混合,要知道紅、黃、藍是顏料的三原色。它們可以混合出各種顏色來。

五、堂上練習

(一)作圖題:

1、(河北) 如圖8所示,是一條經水面反射後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其入射光線及與人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的大致方向。

2、 (石家莊) 一束光射向一塊玻璃磚。畫出這束光進入玻璃和離開玻璃後的徑跡。

(二)選擇題

1、下列現象中,屬於光折射現象的是( )

(a)平靜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燈光下,牆壁上出現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來向上彎折了

(d)人們看到平面鏡中自己的像

(三)、實驗題。

小明通過實驗研究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的現象,圖是他根據實驗現象畫的光路圖,改變入射角的大小,他發現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當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的現象是 ,你猜想的依據是 。

六、教學反思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2

?質點在平面內的運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平拋運動是加速度為g的勻變速運動,其水平方向是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為自由落體運動.

2.瞭解斜拋運動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遷移應用.

過程與方法

會用平拋運動的規律解答相關問題,以數學中的拋物線方程及圖象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拋體運動的規律及處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各學科之間的聯繫與發展,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以及知識方法的應用能力.

2.領略拋體運動的對稱與和諧,培養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什麼是拋體運動,什麼是平拋運動.知道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

2.用運動的分解、合成結合牛頓運動定律研究拋體運動的特點,知道平拋運動可分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3.能應用平拋運動的規律交流討論並解決實際問題.在得出平拋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進而分析斜拋運動.掌握研究拋體運動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拋體運動

探究交流:體育運動中投擲的鏈球、鉛球、鐵餅、標槍等(如圖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拋體運動嗎?都可以看成是平拋運動嗎?

1.基本知識

(1)定義

以一定的速度將物體拋出,物體只受重力作用的運動.

(2)平拋運動

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拋體運動.

(3)平拋運動的特點

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

2.思考判斷

(1)水平拋出的物體所做的運動就是平拋運動.(×)

(2)平拋運動中要考慮空氣阻力的作用.(×)

(3)平拋運動的初速度與重力垂直.(√)

二、平拋運動的速度

1.基本知識

將物體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由於物體只受重力作用,t時刻的速度為:

(1)水平方向:vx=v0.

(2)豎直方向:vy=gt.

(4)速度變化特點:由於平拋運動的物體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恆為g,因此在平拋運動中速度的變化量Δv=gΔt,由於g是常量,所以任意兩個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速度的變化量相等,方向豎直向下,即任意兩個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速度的變化相同,如圖所示.

2.思考判斷

(1)平拋運動的物體初速度越大,下落得越快.(×)

(2)做平拋運動的物體下落時,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越來越大.(√)

(3)如果下落時間較長,平拋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方向變為豎直方向.(×)

3.探究交流

平拋運動中,豎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除該公式外,還有求vy的公式嗎?

?提示】由於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所以

例:關於平拋物體的運動,以下説法正確的是()

a.做平拋運動的物體,速度和加速度都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

b.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加速度保持不變

c.平拋物體的運動是勻變速運動

d.平拋物體的運動是變加速運動

?答案】bc

三、平拋運動的位移

1.基本知識

將物體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經時間t物體的位移為:

2.思考判斷

(1)平拋運動合位移的方向與合速度的方向一致.(×)

(2)平拋運動合位移的大小等於物體的路程.(×)

(3)平拋運動中,初速度越大,落地時間越長.(×)

3.探究交流

飛機向某災區投放救災物資,要使物資準確落到指定地點,是飛到目標正上方投放,還是提前投放?

?提示】物資離開飛機前具有與飛機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當離開飛機後,由於慣性,它們仍然要保持原有的水平向前的運動速度,另外,物資又受到重力作用,於是物資一方面在水平方向向前運動,另一方面向下加速運動,因此,只有提前投放,才能使物資準確落到指定地方.

4.小結:平拋運動的特點

1.速度特點:平拋運動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斷變化,故它是變速運動.

2.軌跡特點:平拋運動的運動軌跡是曲線,故它是曲線運動.

3.加速度特點:平拋運動的加速度為自由落體加速度,恆定不變,故它是勻變速運動.

綜上所述,平拋運動的性質為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關於平拋運動,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

b.平拋運動是變加速運動

c.任意兩段時間內加速度相同

d.任意兩段相等時間內速度變化相同

?答案】acd

四、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和規律

?問題導思】

1.如何研究平拋運動比較簡單?

2.平拋運動的合速度、合位移怎麼求出?

3.試推導平拋運動的軌跡方程.

1.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

(1)由於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速度、位移的方向時刻發生變化,無法直接應用運動學公式,因此研究平拋運動問題時採用運動分解的方法.

(2)平拋運動一般分解為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落體運動和水平方向上的勻速直線運動.

2.平拋運動的規律

(1)分運動

五、平拋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

?問題導思】

1.平拋運動的飛行時間與初速度有關嗎?

2.平拋運動的落地速度決定於哪些因素?

3.平拋運動的速度偏向角與位移偏向角間的關係如何?

1.平拋運動的時間

φ=sin θ φ=cos θ

φ=tan θ φ=2tan θ

?答案】d

六、平拋運動的臨界問題

例:如圖所示,女排比賽時,排球場總長為18 m,設球網高度為2 m,運動員站在網前3 m處正對球網跳起將球水平擊出.若擊球的高度為2.5 m,為使球既不觸網又不越界,求球的速度範圍.

2.思考判斷

(1)斜拋運動和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落體運動.(×)

(2)斜拋運動和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的都是勻速直線運動.(√)

(3)斜拋運動和平拋運動的加速度相同.(√)

3.探究交流

對斜上拋運動,有一個點,該點的速度是零嗎?為什麼

?提示】在斜上拋運動的點,豎直分速度為零.水平分速度等於v0cos θ.故該點的速度v=v0cosθ.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處理數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數據,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在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作用。

2。在體驗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培養學生善於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具準備

彈簧、鈎碼、泡沫塑料塊、粉筆、燒瓶(內裝紅墨水瓶塞上面插細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鐵架台、刻度尺、彈簧、鈎碼等等。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觀看伊辛巴耶娃撐杆跳破世界紀錄及運動員跳水的視頻。

撐杆跳高運動員要使用撐杆,跳水時要使用跳板,你能説明這樣做的目的嗎?由此引入新課

師:那麼,這又是個什麼力呢?它是怎樣產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究有關彈力的有關知識。

[新課教學]

[實驗演示]

演示實驗1:彈簧掛上鈎碼後伸長。

演示實驗2: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

演示實驗3:粉筆用力被折斷。

學生觀察思考什麼是形變

給出形變的定義——物體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

剛才舉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生形變了沒有?

生1:沒有。

生2:可能發生了形變,但是由於形變量太小,所以肉眼觀察不出來。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4

一、基本説明

1、本教學設計參與人員基本信息作者

2、教學內容

1)所用教材出版單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級或模塊:九年級

3)所屬的章節:第十六章第三節

4)教學時間45分鐘

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會查比熱容表。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探究學習,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內容分析

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熱傳遞、熱量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物體温度升高時吸收熱量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提出了比熱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點知識。本節教材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出發提出問題,經過探究活動得出結論,並應用探究所得解決實際問題,新教材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實驗探究。本課時教學內容主要是比熱容的概念的建立,這是下節課進行熱量計算的基礎。應把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作為本節教學的重點。由於比熱容的概念內涵較深、外延較廣,涉及熱量、温度變化、質量三重概念間的關係,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所以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以及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則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3、學情分析

從學生角度看,學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變量、轉換、比值定義等方法的運用,本節的探究活動教材採用的是一種部分探究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切實體驗物質的熱屬性,以加深學生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4、設計思路

主要採用科學探究等方法開展本節教學,探究中用到了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給比

熱容下定義時,用到比值定義法、類比法。探究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獨立尋找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對課本提供的探究方案進行大膽的改進,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探究中受到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薰陶,體驗成功的愉悦。為幫助學生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努力使本節的教學活動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幫助學生構建“身邊的物理”,從而順利突破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案一:多媒體展示:炎熱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兩人在湖邊遊玩,為了納涼問題兩人發生激烈爭執,甲主張划船到湖中去,乙則認為在岸上散步更涼爽,你認為誰的意見對?

學生思考、猜想、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可能岸上、湖中、兩者一樣三者觀點都有,到底哪種觀點對呢 ?從而引入新課。

方案二:

出示圖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曬得很燙,而海水卻很涼,你有這種感覺嗎?你想不想知道為什麼?

推進新課

一)探究物質的吸、放熱性能

探究不同物質的吸、放熱性能是國中物理中比較困難的實驗之一,設計和實驗操作的難度較大,需要注意及時指導和協助學生,以保證每組學生都觀察到相應的實驗現象,得到較好的實驗結果。下面對探究的各個環節加以具體説明。

(1)提出問題

從生活中學生已經意識到不同物質的吸、放熱性能不同,這裏還要把這個比較籠統的問題描述為明確具體的可驗證的物理問題。教師可以予以引導:如果上面兩幅圖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質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等,顯然,它們吸收的熱量必定相等。那麼,不同物質(如水和砂子),在質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等時,它們吸收的熱量也相等嗎?

這已經是一個可驗證的問題,其中包含限制條件,如質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質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實驗技術條件予以控制和測量,為下面設計實驗提供了基礎。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要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性能,需要取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較各自吸收熱量的多少。這僅僅是一個實驗計劃而已,還要具體設計怎樣 實現這些要求。具體做法是:不同物質選擇水和砂子;質量相等要用天平稱 量;升高的温度通過温度計測量出來;水和砂子吸收熱量的多少通過加熱時間的長短來判斷,因此要用兩個相同的加熱源(如相同的酒精燈,但從安全性考慮,儘量不要用通常的“熱得快”等電加熱器)。另外,裝水和砂子的燒杯規格要相同,要保證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通過觀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樣温度吸收熱量是否相等來驗證其吸熱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攪拌,否則會受熱不均勻。實驗中也可選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對比進行研究,可以省去攪拌的麻煩。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屬易燃品 ,實驗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由此看來,本實驗對學生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

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可以直接採用教材上的,也可根據需要自行設計。不管採用哪種,教師都應引導學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義,包括其中的單位等,這是以後閲讀、使用和設計表格必備的知識。

實驗的步驟要讓學生自己設計,以鍛鍊他們設計實驗和語言表達的能力。茲舉一例,僅供參考:①按照圖16.3-1和圖16.3-2所示,用鐵架台、酒精燈、石棉網、燒杯、温度計等組裝兩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別稱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別倒入兩個燒杯中;③記錄水和 砂子開始時的温度;④同時對水和砂子加熱,記錄在加熱1 min、2 min、3 min……時水和砂子各自升高的温度。

本實驗的操作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同組學生互相配合,對實驗結果不要過於追求完美,只要能得出定性結論即可。

(3)分析與論證

學生實驗取得數據後,教師可引導學生比較、分析:質量相同的水和砂子,升高相同温度時,加熱的時間長短是否相同?這説明了什麼?從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在描述結論時,初學的學生不一定能做到簡潔而準確,只要能大致地將問題表達清楚,就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但教師一定要規範描述到“在質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物質吸收的熱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熱量比砂子吸收的熱量多”。

二)比熱容

比熱容的定義可以直接給出,但教師要引領學生解析其中的關鍵詞及其含義。如為什麼要限定“單位質量”“温度升高1 ℃”,這是因為比熱容是以熱量來定義的,而熱量跟物體的質量和升高的温度都有關。比熱容是國中物理出現的一個由兩個以上物理量來定義的物理概念,教師對概念的表述與單位的教學都要充分估計學生認知的困難,把鋪墊和引導做得細一些。

對於比熱容的單位,要結合閲讀數據表“一些物質的比熱容”,明確其含義。因為熱量計算公式課標沒有要求,教學不必要補充傳統教材中的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不引入相關計算,而是把重點放在理解比熱容的物理意義上。

通過閲讀數據表,要求學生知道水的比熱容,會利用水的比熱容較大的特點解釋有關現象。這裏可以設計學生討論交流活動:日常生活中為什麼常用熱水來取暖?汽車中為什麼用水來做冷卻劑?這些問題對於國中學生來説是具有一定難度的。為了突破難點,教師應先讓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後彙報辨析,教師梳理總結。對於水的比熱容較大,教師在總結時要引導學生明確其兩方面的含義:質量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時,水比其他物質吸收的熱量多,所以用來作發動機的冷卻劑;質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時,水比其他物質放出的熱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熱水來取暖。

三)熱量的計算

展示問題1:①1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學生很容易即可得出:吸收的熱量q1=4.2×103 j。

展示問題2:2 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學生討論得出:吸收的熱量q2=2×4.2×103 j=8.4×103 j。

展示問題3:2 kg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學生討論得出:吸收的熱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示問題4: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其質量、温度變化、比熱容成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得出:物體吸收的熱量與質量成正比,與升高的温度成正比,與物質的比熱容成正比,計算公式:q吸=cm(t-t0)。

學生自己推導得出:物體放出熱量計算公式:q放=cm(t0-t)。

四)課堂小結

1.引導學生回顧一個完整的探究應包括哪些過程。

2.比熱容的概念、單位及物理意義。

3.q吸=cm(t-t0)。

4.q放=cm(t0-t)。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5

?曲線運動》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它在某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在曲線這一點的切線上。

2.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合外力與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

3.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

1.重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難點: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前邊幾章我們研究了直線運動,同學們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 什麼是直線運動?

2. 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麼?在實際生活中,普遍發生的是曲線運動,那麼什麼是曲線運動?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新課學習

展示圖片: 衞星繞地球的運動人造地球 轉彎的火車

這幾幅圖中物體的運動軌跡有何特點?

( 軌跡是曲線)

請大家舉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線運動的例子

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1思考: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除了運動軌跡不同,還有什麼區別?2.觀察課本p32圖6.1-1和圖6.1-2

思考:砂輪打磨下來的熾熱微粒。飛出去的鏈球,它們沿着什麼方向?

3.討論或猜測,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應該怎樣?

4.是不是象我們大家猜測的這樣呢?讓我們來看一個演示實驗:教師演示課本p32演示實驗驗證學生的猜測,從而得到結論:

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 :切線方向

5.什麼是曲線的切線呢?

結合課本p33圖6.1-4閲讀課本p33前兩段加深曲線的切線的理解。

6.閲讀課本p33第四段,試分析推理曲線運動是勻速運動還是變速運動?

速度是________(矢量.標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變化,速度矢量就發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 因此曲線運動是________。

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1.提出問題:既然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那麼由

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 可知受力不為零,那到底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2.實驗探究

器材:光滑玻璃板 小鋼球 磁鐵

演示:小鋼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問題:給你一磁鐵,如何使小鋼球①加速仍做直線運動。②減速仍做直線運動。③做曲線運動。制定你的實驗方案。

實驗驗證:請兩名同學利用他們的方案來進行驗證。演示給全體學生。

分析論證:

直線加速: 的方向與 的方向相同

②直線減速: 的方向與 的方向相反

③曲線運動: 的方向與 成一夾角

結論:當物體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4.實踐應用:

飛機扔炸彈,分析為什麼炸彈做曲線運動?

討論題:結合本節所學與前面知識體系來分類歸納力和運動的關係。

三、小結

同學們根據自身特點,各自進行。曲線運動是軌跡為 的運動.

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1.曲線運動的方向是 的

2.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

3.曲線運動一定是 運動

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 上 。

課後習題

課堂練習

1.關於曲線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曲線運動的速度大小可能不變

b.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可能不變

c.曲線運動的速度可能不變

d.曲線運動可能是勻變速運動

2.關於曲線運動的條件,以下説法正確的是()

a.物體受變力作用才可能做曲線運動

b.物體受恆力作用也可能做曲線運動

c.物體所受合力為零不可能做曲線運動

d.物體只要受到合外力就一定做曲線運動

3某物體受同一平面內的幾個力作用而做勻速直線運動,從某時刻起撤去其中一個力,而其它力不變,則該物體( )

a、一定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一定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c、其軌跡可能是曲線

d、其軌跡不可能是直線

4.關於做曲線運動的物體,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a.它所受的合力一定不為零

b.有可能處於平衡狀態

c.速度方向一定時刻改變

d.受的合外力方向有可能與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

參考答案: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1.庫侖定律既是電荷間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又是學習電場強度的基礎,不僅要求學生定性知道,而且還要求定量了解和應用。

2.本節摩擦起電、兩種電荷的相互作用、電荷量的概念國中已接觸,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複習國中知識的基礎上,應着重從原子結構的角度講解物體帶電的本質。

3.通過對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接觸起電、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使物體帶電的實質是電子發生轉移,從而打破了物體的電中性,失去電子的物體帶上了正電荷,得到電子的物體帶上了負電荷。過渡到電荷守恆定律,水到渠成,對高中學生而言很容易接受,進一步鞏固守恆思想。

4.在分析思考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電荷守恆定律以及元電荷的概念。同時教學中滲透“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想。

5.展示庫侖定律的內容和庫侖發現這一定律的過程,並強調該定律的條件和遠大意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國中已經學習了電學的基本知識,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推理演算能力。能在老師指導下通過觀察、思考,發現一些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有必要把國中學過的兩種電荷及其相互作用、電荷量的概念、摩擦起電的知識複習一下。

三、教學方法分析及建議

1.在學生國中學習的基礎上,可以通過演示實驗或者媒體播放複習並鞏固電荷的有關知識;先運用教材上給出的簡單易行的實驗,讓學生觀察摩擦後的塑料片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猜想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然後通過實驗定性驗證猜想是否正確,並在這個基礎上介紹庫侖定律的發現過程。

2.講解點電荷時,可以對照質點的概念進行講解,要講清點電荷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物理髮展的重要概念及重大規律的建立都是經科學家艱辛的探索而完成的,都是對原有思維方式突破的結果,體現出了科學家的創造性。如何充分利用這寶貴的素材,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對學生“誘思”、“導思”,在本節課中,對庫侖定律得出過程進行了嘗試。

4.利用“思考與討論”的問題,比較庫侖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的異同。

5.要做好演示實驗,使學生清楚地知道什麼是靜電感應現象。在此基礎上,使學生知道,感應起電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使物體中的正負電荷分開,使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進一步説明電荷守恆定律。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人類對電現象的認識過程,體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2.瞭解元電荷的大小,瞭解電荷守恆定律,知道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的實質不是創造電荷,而是電荷的轉移。

3.理解庫侖定律的含義和表達式,知道靜電常量。瞭解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學習用庫侖定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4.滲透理想化思想,培養由實際問題進行簡化抽象思維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教師通過實驗法、問題教學法啟發學生理解抽象的電荷知識。

2.通過認識科學家在瞭解自然的過程中常用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善用類比方法、理想化方法、實驗方法等物理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閲讀材料,展示物理學發展中充滿睿智和靈氣的科學思維,弘揚前輩物理學家探尋真理的堅強意志和科學精神。

2.通過對比天電和地電、以及定性和定量、神學和科學對電現象的認識,使學生了解人類對電荷的認識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3.通過對庫侖定律探究過程的討論,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情。

五、本節要點

1.什麼是靜電現象?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什麼?什麼叫電荷量?

2.什麼是感應起電現象?什麼叫中和現象?

3.電荷守恆定律的內容是什麼?什麼叫元電荷?

4.庫侖定律的內容是什麼?適用條件是什麼?

六、教學重難點分析

(一)重點

1.對庫侖定律的理解。

(二)難點

1.對電荷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2.對庫侖定律發現過程的探討。

(三)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講清庫侖定律及適用條件,説明庫侖力符合力的特徵,遵守牛頓第三定律。

2.為定性演示庫侖定律,應使帶電小球表面光滑,防止尖端放電,支架應選絕緣性能好的,空氣要乾燥。

3.説清k的單位由公式中各量單位確定,其數值則由實驗確定。

七、教學流程設計

(一)新課引入

(多媒體展示電磁學的發展史)

古代人已經發現了有關靜電現象,主要是梳頭或者是羊毛、絲、棉類的衣物摩擦有閃光及聲音;古希臘人發現琥珀可以吸引輕小物體。

英國的吉爾伯特(1544—1603)是最早系統地研究電磁現象的科學家。他發現琥珀和磁鐵都能夠吸引物體,不過性質不同,經過研究,他發現許多其他物體經過摩擦後也都能夠吸引其他小物體。引入(electric)(琥珀體)還發明瞭可供實驗用的驗電器。

德國的奧托·格里克(1602—1686),馬德堡市市長,1654年曾用自己發明的抽氣機做了馬德堡半球實驗;1660年發明了第一台可產生大量電荷的摩擦起電機。有了這樣的機器,因而做成了各種各樣的電火花實驗;還有讓人身體帶電的實驗;這使得18世紀40年代的德國整個社會都對電現象感興趣,許多人購買了摩擦起電機做實驗作為娛樂,同時也大大普及了電學知識。電學知識在整個歐洲各國都普及起來。

法國電學家諾萊特在巴黎聖母院前進行,他請700個修道士手拉手地排起來,讓排頭的手拿萊頓瓶放電時,發現700個修道士同時跳了起來,顯示了電的強大威力。

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證明了雷電是一種放電現象,在此基礎上,發明了避雷針。

(二)進行新課

1.接引雷電下九天──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的故事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費城,一位名叫富蘭克林的科學家,做了一個轟動世界的實驗:這天下午,天色陰暗,烏雲滾滾。天空中不時閃爍着青白色的電光,傳來一陣陣沉悶的雷聲,眼看一場可怕的大雷雨就要來臨了。

“這是最合適的天氣!”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帶着風箏和萊頓瓶(一種可充放電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裏的一間草棚。

這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風箏:它是用絲綢做成的,在它的頂端綁了一根尖細的金屬絲,作為吸引閃電的“接收器”;金屬絲連着放風箏用的細繩,這樣細繩被雨水打濕後,也就成了導線;細繩的另一端繫上綢帶,作為絕緣體(要乾燥),避免實驗者觸電;在綢帶和繩子之間,掛有一把鑰匙,作為電極。

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連忙乘着風勢,將風箏放上了天。風箏,像一隻矯健的鳥兒,漸漸地飛到雲海中。

父子倆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緊握着沒有被雨水淋濕的綢帶,目不轉睛地觀察着風箏的動靜。

突然,天空中掠過一道耀眼的閃電。富蘭克林發現,風箏引繩上的纖維絲一下子豎立起來。這説明,雷電已經通過風箏和引繩傳導下來了。富蘭克林高興極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觸碰一下引繩上的鑰匙。“哧”的一聲,一個小小的藍火花跳了出來。

“這果然是電!”富蘭克林興奮地叫了起來。

“把萊頓瓶拿過來。”富蘭克林對威廉喊道。他連忙把引繩上的鑰匙和萊頓瓶連接起來。萊頓瓶上電火花閃爍。這説明萊頓瓶充了。

事後,富蘭克林用萊頓瓶收集的雷電,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進一步證實了雷電與普通電完全相同。

富蘭克林的這一風箏實驗,徹底地擊碎了閃電是“上帝之火”、“煤氣爆炸”等流行的説法,使人們真正認識到雷電的本質。因此,人們説:“富蘭克林把上帝與閃電分了家。”

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絕不是一時衝動所做的。早在數年前,他就致力於電的研究,並在當時人們不知“電為何物”的時代,指出了電的性質。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啟迪。有一次,他把幾隻萊頓瓶連在一起,以加大電容量。不料,實驗的時候,守在一旁的妻子麗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萊頓瓶,只聽得“轟”的一聲,一團電火花閃過,麗德被擊中倒地,面色慘白。她因此休息了一個星期身體才得到康復。

“萊頓瓶發出的轟鳴聲,放出的電火花,不是和雷電一樣嗎?”富蘭克林大膽地提出這個設想。經過反覆思考,他推測雷電就是普通的電,並找出它們兩者間的12條相同之處:都發亮光;光的顏色相同;閃電和電火花的路線都是曲折的;運動都極其迅速;都能被金屬傳導;都能發出爆炸聲或噪聲;都能在水或冰塊中存在;通過物體時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殺死動物;都能熔化金屬;都能使易燃物燃燒;都放出硫磺氣味。

1747年,富蘭克林把他的這些想法,寫成論文《論雷電與電氣的一致性》。他將論文寄給他的朋友、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科林遜。可當科林遜將論文送交皇家學會討論時,得到的是一陣嘲笑。許多科學家認為富蘭克林的觀點荒唐無比,“把科學當作兒童的幻想”。

對於人士的嘲笑、奚落,富蘭克林不予理睬,終於在做好各種準備的情況下,冒着生命危險,做了風箏實驗。

富蘭克林從風箏實驗中,不但瞭解了雷電的性質,而且證實:雷電是可以從天空“走”下來的。“高大建築物常常遭到雷擊,能不能給雷電搭一個梯子,讓它乖乖地‘走’下來呢?”富蘭克林想。

正當富蘭克林思考這一問題的時候,不幸從俄國彼得堡傳來消息:1753年7月26日,科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在操作時,不幸被一道電火花擊中身亡。這更堅定了富蘭克林研製避免雷擊裝置的決心。

他先在自己家做實驗:在屋頂高聳的煙囱上,安裝一根3米長的尖頂細鐵棒;在細鐵棒的下端綁上金屬線;沿着樓梯,把金屬線引到底樓的一個水泵上(水泵與大地有接觸);將經過房間的那段金屬線分成兩段,且將兩股線相隔一段距離,各掛一個小鈴。這樣,如果雷電從細鐵棒進入,經過金屬線進入大地,那麼,兩股線受力,小鈴就會晃盪,發出響聲。

一天,電閃雷鳴,暴風雨就要來了。在雷聲、雨聲的“伴奏”下,守候在房間小鈴旁的富蘭克林,聽到了小鈴發出的清脆、悦耳的聲音。他高興地笑了。

富蘭克林把那根細鐵棒稱為“避雷針”。

避雷針的問世,引起了教會的反對。他們認為:“裝在屋頂的尖杆指向天空是對上帝的不敬。”“干涉上帝的事,對上帝指手劃腳,是要受上帝懲罰的。”

然而,有一次在一場雷雨之後,神聖的教堂着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房屋卻平安無事。於是,避雷針的作用被人們認識,避雷針也很快地傳開了。至1784年,全歐洲的高樓頂上都用上了避雷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