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美麗的花教學反思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1W

為了將自己的教學能力提升,我們一定要在教學結束後寫教學反思,只有將教學反思寫得全面具體,我們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美麗的花教學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美麗的花教學反思6篇

美麗的花教學反思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出現的生字,做到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麗的,物產是豐富的,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寫景物具體的方法。

教學重點:從讀中瞭解作者的觀察順序,感受小興安嶺的美。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運用重點詞句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收集與小興安嶺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指導讀書

1.導入。

(播放《勇敢的鄂倫春》。)大家知道這首歌讚美的是哪裏嗎?對,這節課我們就一同走進美麗的小興安嶺去看一看!(板書課題。)

2.交流。

(1)你知道小興安嶺在什麼地方嗎?在地圖上指出來。

(2)你還知道關於小興安嶺的哪些知識?(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讀通順。

2.説説課文主要寫了小興安嶺的什麼特點?

三、教師引導,自讀自悟

(一)再讀課文,感受景物美。

1.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

師:剛剛通過介紹和讀課文,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小興安嶺的美,旅遊熱線知道我們很喜歡這個地方、特別為我們開通了去小興安嶺的特快列車,你們想去嗎?

師:那好。請大家打開手中的“車票”,(思考: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帶着這個問題來默讀課文。

2.邊讀邊想,每一小節主要寫了什麼?

師:大家都已經通過了檢票口,老師發現這裏為我們準備了4輛旅遊車:春季旅遊號、夏季旅遊號、秋季旅遊號、冬季旅遊號,你想在哪一個季節去呢?用一句話概括一下!説出你所選擇這個季節的理由!(生又讀課文並説出自己喜歡的景物,眾説紛紜。)

(二)品讀課文,分享語言美。

1.畫出喜歡的詞句,分析交流。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坐在開往小興安嶺的列車上了。看,這美麗的景色盡收眼底(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四季風光。)現在請大家再一次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的美,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和段落並背誦下來。(生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感受。)

2.選擇段落,複述課文。

師:我們已經欣賞了文中的好詞佳句,那麼每一個小組派一個小導遊來介紹一下那個季節的景色吧!(生結合大屏幕來介紹。)

(三)賞讀課文,體會情感美。

1.大膽想象,體會感情。

師: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的小興安嶺中,看到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夏季的鬱鬱葱葱,秋天的碩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皚皚。我們現在的心情如何?想象一下,作者的心情會怎樣?

2.發揮特長,讚美自然。

師:好,現在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小興安嶺的喜歡和讚美!(畫畫、唱歌、跳舞、朗誦……)

四、教師總結

引導學生從知識情感,認知方面談這節課的收穫。

五、積累遷移

1.摘抄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處景物。

反思:

在設計《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重點部分的時候,我打破了傳統的講授式的閲讀教學模式,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以陶冶情趣為主:這篇課文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所以在學生反覆讀課文之後,引導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美好山河的同時,培養他們愛國主義的情感。

2.以培養能力為主: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我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課程標準提倡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雖然是3年級的國小生,但是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們給通過報紙、網絡等渠道去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朗讀、欣賞,與人合作的多方面的能力。

3.以發展個性為主: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在賞析完課文之後,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小興安嶺的熱愛。孩子們學習熱情非常高漲,各顯其能,張揚了個性,體現了學科的整合。

美麗的花教學反思篇2

1、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本着以幼兒的發展為主來設計的課程

2、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興趣。(例幼兒可以主動和家長一起畫月亮的圓缺圖)

3、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在本節課中完全被教師尊重,在認知和技能目標上幼兒得到了自主發展。但是幼兒沒有得到適度的自由空間,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遊戲是沒有完全讓幼兒盡興的去玩。

4、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本節課沒有完全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讓幼兒畫圓缺圖時,要求不明確。

5、在師幼互動時,教師剛開始沒有調動起幼兒的興趣,但在後面環節可以及時調整,讓幼兒主動起來。

6、本節課的整體的效果很好,三個目標已經達到,在情感目標上體現的不明確。

7、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根據其他教師提的寶貴意見,把課程設計的更加創新,在過程中更加細緻,完全可以抓住幼兒特點去上課。相信下次上會更加成功。

美麗的花教學反思篇3

?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美景,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這篇課文文筆優美,語言生動,向我們描繪了一個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細細品味的美文。但在實際教學中,效果卻不盡人滿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由於電教設備出現了故障,設計的課件無法使用,有關於小興安嶺的一年四季的美景圖片學生沒有欣賞到,缺乏對景象的直觀認識。學生對四季美景感受不夠,特別是對冬天大雪紛飛,黑熊躲進洞裏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腳掌等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景象缺乏感知。

二:用心品讀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美文的美。由於時間安排得不太合理,在解決“你認為課文中那些地方寫得好?”這個問題上讓學生説得太多,耽誤了一些時間,給學生留的有感情朗讀的時間不足,對美文品味不夠。

三:課後練習中提出: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背下來。當時,我沒有對學生提出要求背哪些段落,而是完全讓學生按自己的喜好選擇背誦。結果在單元測試中,有一道題抽出了描寫春天和夏天的段落,要求學生按原文填空,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選擇背誦這兩段,白白地丟掉了十幾分。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做到:1、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儘量給學生提供直觀性強的素材,使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結合得更緊密。2、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用心品味語言文字的美。3、進一步加強積累,調動學生自覺積累的主動性,主動背誦,主動摘抄,主動積累,擴大閲讀量。

美麗的花教學反思篇4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新教材國小三年級上學期的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的經典名篇。課文通過描寫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現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無限的熱愛。文章語言生動,文筆優美,學生喜讀愛讀想讀。這麼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教師應如何伴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步伐,體現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手段,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呢?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我對課改的理解。

一、激情導入,走近“美”。

語文學習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語文學習氛圍,一節課的導入非常重要,教師要會抓住學生的“心”。寫景的文章在教學時更應注意這一點,因此,我在教學時,特別注重前五分鐘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接觸文本的內容,走近美麗的小興安嶺。課一開始,我通過投影片,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小興安嶺四季的美,讓學生在激情的語言和優美的畫片中欣賞小興安嶺的美,感受小興安嶺的美,然後直奔主題,問學生:“你覺得小興安嶺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二、品詞品句,抓住“美”。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好詞佳句特別多,也特別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動的的血液,貫穿全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彙,要把這些新鮮的血液輸送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感悟時,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興安嶺的美。(1)在閲讀中理解。在教學“夏季”這一段時,我問學生:“你為什麼喜歡小興安嶺夏天的樹木?請你把這句話讀一讀行嗎?”學生讀完後,我又問學生:“你讀了這句話,你想告訴大家小興安嶺的樹木長得怎麼樣?”學生説:“小興安嶺的樹木長得很茂盛。”我問:“從哪些詞語中告訴了你?”學生説:“從葱葱蘢蘢、密密層層、擋、遮中感受到的。”我緊接着説:“請你再讀讀這句話好嗎?”於是,學生娓娓讀來,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熟記了這些詞語,更加深了對這些語詞的理解,感受到了小興安嶺夏天樹木的與眾不同的美。(2)在理解中比較。課文描寫小興安嶺的春天時有這樣一句話:春天,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在學習這句話時,我問學生:“抽出是什麼意思?”學生説:“是長出的意思。”我馬上説:“那能不能用長出換成抽出呢?為什麼?”有學生説:“抽出要恰當,它寫出了新芽長得很快。”有的學生説:“抽出要好,如果一個句子中用兩個長出,讀起來就比較單調。”教師通過詞語的比較,讓學生體會文章中用詞的精確性和重要性,感受小興安嶺勃勃生機的春景。(3)在比較中尋求最佳。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描寫小興安嶺草坪上盛開的野花時,我問學生:“草坪上開了許多花,有哪些顏色?”當學生説完有紅、白、黃、紫時,我就問:“你能不能用一個語詞來表達這麼多的顏色呢?”於是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五顏六色。”有的説:“五彩繽紛。”……我就對學生説:“你能不能把你剛才説的其中一個語詞放進這個句子中,把句子説得更具體、更生動、更感人呢?”有的學生説:“草地上盛開着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五彩繽紛,真像個美麗的大花壇。”有的學生説:“草地上盛開着各種各樣的野花,紅的、白的、黃的、紫的,五顏六色,芳香撲鼻,太美了。”有的學生説:“老師,我要補充,我彷彿真的看到了這些花朵。”學生就是這樣在品詞品句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着小興安嶺的美。

三、讀悟結合,感悟“美”。

?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要達到這一點,讓學生體會小興安嶺的美,教師必須創設美的情景,美的課堂。在教學中,我把這種美集中體現在朗讀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感悟小興安嶺的美,激發他們對小興安嶺的嚮往。在教學小興安嶺的春天時,課堂環節是這樣的:(1)讀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興安嶺的哪些美景。讓學生幽比較直觀、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讀中找特點,用“——”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讓學生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句話?這時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有的學生説:“我喜歡描寫小鹿的這個句子,因為這句話把小鹿寫得太美了,太可愛了。”有的學生説:“我喜歡描寫小溪的句子,因為我似乎聽到了流水聲。”於是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想象當時的畫面,帶着這種感情讀讀句子,加上動作讀讀句子,加上流水聲讀讀句子,使學生心中對美的理解得到了昇華。(3)讀評結合,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體會小興安嶺的勃勃生機。學生可以抓重點詞句讀,可以全段讀,可以用多種形式的方法讀,充分尊重學生的閲讀個性,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讀中感愛小興安嶺的美,在讀中感悟小興安嶺的美,感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這種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我想是當今語文教學的主旋律之一。記得有人曾經這樣説過,終身愛益的東西從來是看不見的,是學生內在的情感態度和人格,就這節課而言,學生在閲讀過程中,感於言而動之情,這種油然而生的對自然美、語言美的感悟,是學生終身愛益的。

四、自主學習,創造“美”。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傳授知識,更重要的還是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今天的“教”,就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光有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是違背現代教育的精神。因此,我突破了傳統的認知性單一的教學目標,把能力目標提高到了與認知目標、情感目標並列的重要地位。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加強自主、協作學習,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美麗的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寫法相似,我先帶領學生走進小興安嶺的春天,按“讀中找景、讀中尋景、讀中感悟”的方法一起學習、一起探究,然後讓學生按照這種學法分組進行學習第三自然段,再獨立自學四、五自然段。在反饋中,顯示了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他們在自學的過程中,不僅欣賞、領悟了小興安嶺的美,更重要的是創造了美。有一位同學學了第四自然段,這樣説:“小興安嶺的秋天太美了,秋風吹來,落葉在林間飛舞,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還有一位同學説:“小興安嶺的寶貝太多了,有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蔘等名貴藥材,饞得我直流口水。”有的乾脆做起了推銷員,有的急着想去小興安嶺看一看。學生真情的語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師千方百計想要達成的願望嗎,不就是學生對美的一種理解,一種欣賞,一種創造嗎?

“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學的線。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這些教學思想組織教學,努力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但真正教學起來,總會有那麼多的遺憾。

其一,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表面上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步驟地進行學習、討論,看起來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但學生合作氣氛不夠濃,有些問題不能在小組中更深入地學習。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雖然能很快地找到描寫的景物和特點,也能有感情地去讀讀句子,但在小組讀評相結合的環節上存在着許多問題,例如如何加強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何發揮小組長的作用等等,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進行嘗試。

其二,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沒有讓學生抓住字詞的深刻內涵,展開想象,深入體會。例如對“霧”的描寫,學生能從“升、浸”中體會到霧濃、霧大,範圍廣,但是教師沒有讓學生更深入的感悟和體會,沒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展開想象,這遠遠是不夠的。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到更深層次的“讀悟”結合。

有人説,語文教學是一門很遺憾的教學藝術,我則不然,我認為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美,是一種美的孕育,是一種美的享受!

美麗的花教學反思篇5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經典的傳統課文,記得我小時候也學過,現在的教材依然編排在內,所以我跟孩子們説,可見這篇課文有着無窮的魅力,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而它與《富饒的西沙羣島》有着非常明顯的相似之處,就是文章都是以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但是,這兩篇課文在分述部分各段落的寫法又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學中,《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較多的關注了寫法的引導和指導,尤其是並列、總分、總分總的構段方式,而《美麗的小興安嶺》則更多的關注了語言,特別是在用詞準確性方面的引導和感悟。

一、比喻、比擬的寫法使文章更顯形象、生動

整篇課文較多的使用了比喻、比擬的寫法,如課文第一自然段就寫到“小興安嶺有數不清的紅松、白樺、櫟樹……幾百裏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把“小興安嶺的樹林”比作了“綠色的海洋”,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在腦海中繪成畫面,樹多,無邊無際的感覺便漸漸地在孩子們的腦海中形成。中午我還通過視頻讓孩子們直觀地欣賞這“幾百裏連成一片的綠色海洋”,驚歎聲此起彼伏,真的是一眼望不到邊,這樹林確實很像“海洋”。

又如“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着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裏的影子。”孩子們一讀句子就知道文中用了擬人的寫法,因為只有人才會欣賞自己在“鏡子”中的樣子。於是,我便引導學生想象,小鹿在欣賞什麼呢?有的説:“它在欣賞自己有沒有長大了一些。”有的説:“它在欣賞自己美麗的鹿角和身上的斑點。”有的説:“它在欣賞自己身上的皮毛有沒有變化,自己有沒有長胖。”……非常符合孩子的思維,這樣一想象,小鹿可愛的樣子(神態)便躍然紙上。

而像這樣的比喻、比擬的寫法,在文中還有多處體現,像“落葉在林間飛舞”、“森林向人們獻出了……”、“有時候還到枝頭散散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更顯生動、形象。

二、品析、想象的方法使文本更顯厚度、深度

在課後的習題中有這樣一個練習:“樹木抽出新的枝條”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們一起來找找這樣的詞語,體會體會。我就以這個練習作為一個教學的契機,讓學生通過詞句來品析,從中也發現我們的孩子真很會學習。

1.“抽出”用得真好。

句子: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

有的孩子已經逐漸學會自主學習,在預習時已經關注到課後的練習,所以在交流中馬上講到了“抽出”用得好,於是我追問學生,那麼你覺得這個“抽出”好在哪呢?孩子講到:“抽出”説明枝條長得很快,假如用上“長出”的話説明是慢慢地,一點一點地長出來的,而抽出説明是一下子的。“是啊,‘抽出’寫出了枝條長得非常快。還有別的想法嗎?”我又讓學生聯繫生活,什麼東西是“抽出”來的呢?“劍、寶劍,我們玩的劍!”孩子們喊着。“抽出”還寫出了長出來的枝條很直,筆直筆直的。

抓住重點詞理解,同時還可以用換詞的方法來理解(“抽出”與“長出”),讓學生明白課文中用詞的準確性,而這些詞語的使用使文章更形象。

2.“封”“浸”用得真妙。

句1:夏天,樹木長得葱葱蘢蘢,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

句2:早晨,霧從山谷裏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裏。

有了“抽出”的學習鋪墊,在“夏天”部分的學習中,孩子們自然而然想到了類似詞語的學習。“封”字不僅寫出了枝葉的茂盛,長得葱葱蘢蘢的,而且還寫出了枝葉很厚很厚,長得密密層層的。這個“封”還讓我們感覺到:假如人在樹林中的話,就好像待在一個封閉起來的綠色的木箱子裏。多麼形象的比喻啊,看得出來孩子們已經理解了“封”,知道了枝葉的遮天蔽日。

“浸”的理解學生就更到位了。當讀到這一句時,學生馬上想到了這霧實在是太大了,因為只有媽媽洗衣服的時候,衣服會浸在水裏,衣服被水包圍着,現在“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裏”説明整個森林全都浸在霧裏,霧就好比水一樣,把整個森林包圍住了。從生活到文本,學生的學習可謂深入淺出了。當然,我並沒有滿足,再讓學生讀讀句子,還讀出了什麼?學生從“乳白色”還讀出了霧海很濃,就像牛奶一樣。前後一聯繫,森林被牛奶一樣的大霧包圍着(浸在其中),畫面中便呈現出一種朦朧美,非常生動。

在這兩個字的感悟、理解中,學生們一致認為這兩個字用得真妙,明白在我們表達時不僅要關注正確,最好還能做到生動,由字傳情。

3.“獻出”用得真絕。

句子:這時候,森林向人們獻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鮮嫩的蘑菇和木耳,還有人蔘等名貴藥材。

當學生交流到這句話的時候,一開始大家僅僅關注了小興安嶺的物產,對於“獻出”並沒有深究,我引導學生再讀句子,想想這個“獻出”能不能換個詞?學生想到“長出”、“結出”,把這兩個詞用到句子中讀讀,可以嗎?一讀,學生認為只要把“向人們”省略,句子也是通順的,意思表達也是正確的。那麼,課文中為什麼要用“獻出”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用上“獻出”是一種擬人的寫法,因為只有人會向別人獻出什麼;有的認為用上“獻出”感覺好一些,但至於到底好在哪裏並不清楚。於是我又問學生:“我們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會用上‘獻出’呢?”有學生説:當我們向災區的小朋友捐錢的時候可以用獻出。“嗯,這叫獻愛心。”我説。還有學生説:有的人會去獻血。“是的,這也是一種無私奉獻。”我接口説,“那麼,現在你再結合課文,覺得這個‘獻出’寫出了什麼呢?”

生1:“‘獻出’是森林對我們的一種感謝。”

生2:森林其實是我們人把小樹苗種到山坡上,才能長出高大的樹木來,“森林向人們獻出”就是它要回報我們。

生3:“獻出”感覺就是我們創造了森林,森林好像懂得感恩一樣要回報我們。

生4:用上了“獻出”感覺這些果實不是就這樣長出來,而是為了感謝人們的辛勤勞動一樣。

……

孩子們充滿童稚的語言使課堂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一個“獻出”讓他們浮想聯翩,同時也表達了同一種思想:有了付出,便有收穫,我們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將回饋我們。

三、欣賞、積累的方式使學習更顯有效、高效

這篇課文中語文特別優美,特別是“()的()”的短語形式、“又()又()”的詞語和aabb式的詞語很多,如:“綠色的海洋、嫩綠的葉子、酸甜可口的山葡萄、鮮嫩的蘑菇、巨大的寶庫”等,“又香又脆、又肥又厚、又鬆又軟”,“葱葱蘢蘢、密密層層、嚴嚴實實”。我在引領學生學文的同時提醒學生注意積累,並在一樣的語境中加以運用,做到學練結合、學以致用。

小興安嶺的景色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美麗之處,我想通過這樣的品詞、析句、理解、感悟、想像,使學生對文本的學習更加深入,學習更為有效。

美麗的花教學反思篇6

?美麗的星空》是語文京版課改教材第五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科普類詩歌。通過介紹在地球上美麗迷人的夜晚觀看星光,進而引出對星空、對宇宙的許多問題,最後又寫回地球,展開了無限遐想。學生對星空有一些瞭解,並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一些天文現象對於孩子來説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同時詩歌形式的語言雖然很美,但孩子們理解起來不容易。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整個教學設計採用了“進入情境,品讀感悟”的思路與孩子們一起學習這首詩歌。因此在開始我就採取了以音像渲染氣氛,帶孩子們感受詩歌的韻律美,讓孩子們覺得好像在美麗的星空中遨遊。

接着採用抓重點詞語品位的方式,與孩子們一起感受星空的特點,通過情感的體驗進行朗讀訓練。採用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小聲讀、放聲讀、想象讀等多種朗讀方式,來品味詩歌的意境。而對於疑問部分,教師則與孩子們一起變成了在星空中旅行的遊客,我們一起為這些現象感歎,同時有對神奇的宇宙進行好奇的發問。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們對科學有一定的興趣,同時還不是兒童詩的情趣。

再通過抓重點詞語,和孩子們的.朗讀感受宇宙的浩瀚無邊。同時以圖示的方式帶孩子們感受這首詩的科學性,明確衞星、行星、恆星之間的運轉關係。此處並非細緻講述他們都是如何運轉的,而是在回憶他們運行特點的基礎上一起背誦這節詩。這樣既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這首詩的科學性,又能抓住語文學習的重點,避免將語文課上成了科學課。

最後運用已經學過的有關描述四季景色的四字詞語來完成一首格律比較明顯的詩句,為後面的“寫一節詩”作準備。孩子們很快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入意境,感受地球的美麗,宇宙的美麗、神奇。教師這這帶他們再讀這首詩,並與他們一起完成小詩的創作,這當然是基於孩子們對這首詩歌的理解上。

整節課孩子們從情感、科學性、文學性上充分理解了這首詩歌。孩子們既有對科學的好奇,又又對神奇、美麗的宇宙的喜愛,同時還有詞語的積累、背誦課文等語文知識的積累。這節課達到了教學設計的預期效果。但是這皆可也有遺憾之處,覺得如果能再多讀一讀,再加一些童趣就更好了。

如果能在設計中將孩子們遨遊星空的路線及經過更明顯的融入其中就更好了。這樣孩子們就會更有興趣,可以更加“入境”了,理解中的童趣就會更加突出。教師的導語,也可以多體現兒童情趣,多從孩子們的想法入手,這樣才能更充分地讓後再子們感受到童趣而不是科學味道十足,讓孩子們覺得乏味,同時也沒有將作者的意圖,充分傳遞給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