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教師數學教學反思優秀模板三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K

國小數學老師需要仔細研究課本,根據每個年齡段的學生,制定符合年齡特徵的教學方案,你也有這樣的感受嗎?寫一寫相關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教師數學教學反思優秀模板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教師數學教學反思優秀模板三篇
教師數學教學反思1

xx學年馬上就要過去,回顧這一學年的教學,我有一種沉重的感覺,有些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問數學問題的同學有所減少。成績拔尖的同學並不是很多,是什麼原因造成呢?這些讓我想了很久,心中有一點想法:

一、初,高中教材間的過渡存在間隙

首先,國中教材偏重於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如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定義更是如此,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一般都是用公理的形式直接給出,而回避了證明;其次,國中教材的知識傳授內容坡度較緩,直觀性強,而高中教材內容較多,每節課容量都遠大於國中數學,如高一教材必修1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接着就是函數的問題,其中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此外在函數中,又分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它們又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圖象。另外必修2立體幾何想象空間又大,學習有一定難度。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我認為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

二、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

私下裏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習情況,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不少學生説,平時自認為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我感覺是國中教材內容較少,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後,都要佈置相應大量的練習。此外,為了提高成績,不少國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覆做多次。而高中教材內容多,知識點多,自然題型也就比較多,教師就不能像國中那樣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傳授,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另外大量的作業也使學生感覺有一種陷入題海,無法上岸的感覺,使學生產生了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

三、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

高一學生在國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但課堂上滿足於聽,沒有做筆記的習慣,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或者是看答案的解題過程,感覺聽了或看了就記住了,其實不然,如果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懶惰心理,就不想去獨立

思考題了,剛開始時不想思考難題,發展到最後估計連簡單題都不想思考了。此外,學生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的能力,還有些學生考上了高中後,認為可以鬆口氣了,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上述情況都影響了高中階段的正常學習。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要想大面積提高高一數學成績,應採取以下措施。

一、高一教師要研究國中大綱和教材並採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高中教師應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摸清三個底(國中知識體系,國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狀況)的前提下,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制訂出相當的教學計劃,確定應採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應該做到,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如講映射時可舉“某班50名學生安排到50張單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觀例子,為引人映射概念創造階梯。由於新高一學生缺乏嚴格的論證能力,所以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此外,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二、對學生嚴格要求,打好基礎,使其養成好的學習方法

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重點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做到課前預習,並找出問題;上課時除了認真聽講外,還要注意在課本上做標註(筆記),並且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隻記結論,提高課堂聽課效率;課下在做作業之前應該先花上10分鐘左右的時間把新講的知識看一遍,加強對新知識的印象和理解;最後做作業要規範化,獨立完成,及時訂正錯題等等。此外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並指導學生改正。最後,我認為教師還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的特點,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這裏,重點是會聽課和合理安排時間。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另外還可以召開學習方法交流會,讓好的學習方法成為全體學生的共同財富。

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恆,因為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使之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讓它成為學生的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這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

教師數學教學反思2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學習了看圖用簡練的數學語言説圖意,並提數學中的問題。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繼續訓練學生看圖説圖意和提數學問題的能力。

首先我安排了連加和連減的複習,然後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來引出加減混合的算式。

上下車問題是典型的加減混合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也許根據這一問題創設情境作為新課導入並展開更能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的理念。

在出示課本的上下車的情景圖後,讓學生充分發現情景圖中的數學信息,讓他們説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並且讓學生提出問題:車上原來有7人,到站後下車2人,又上來了3人。現在有多少人?接着提問:這道題該如何解答?讓學生自己試着列式解答。

當學生完成後,便讓學生講講自己是怎樣做的,整個解題的過程我試着讓學生們自己去講,學生也理解了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且也加強了學生對圖畫意思的理解和表達。

從開學至今,我在課堂上一直很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對數學語言的培養,所以學生在對圖意和算理的表述上都比較好。

本節課我對想想做做的1、2兩題也用了較多的時間,從動畫演示到靜態圖,讓學生説圖意似乎比較難。

我想:加減混合的圖意理解其實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如果根據圖出示不完整的算式讓學生根據圖意填寫完整,再來説圖意,這樣,給了學生一個可以過渡的平台,也許學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節約一些時間用以後面的鞏固練習。

教師數學教學反思3

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侷限於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創新意識,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育改革中教師是關鍵,學生是主體。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髮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那麼應從哪些方面實現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構建呢?

1、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當前,老師講學生聽已成了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要反思,就要有內容。所以學生就要先進行課堂簡要摘記。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為,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也可以是聯繫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此外學生的反思還何以是階段性的,如: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週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具體有以下五種方法:

①在解決問題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解決問題時,往往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反思,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

②在集體討論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動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維發展的基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瞭解同伴的理解,有利於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概念形成的關鍵是重視意義建構過程,而不僅僅是單調記憶,所以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爭辯,來實現自我創新。

③在回顧知識獲取時反思,提煉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

④在分析解題方法中反思,體驗優勢: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於做出題目,而對自己的解題方法的優劣卻從來不加評價,作業中經常出現解題過程單一、思路狹窄、解法陳舊、邏輯混亂、敍述宂長、主次不分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過程缺乏靈活性、批判性的表現,也是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劣,優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通過這一評價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着多開端、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展,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性強、相互聯繫的數學認知結構。

⑤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正作業錯誤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3、從課後學習情況的反思及作業情況的自我反思中加強反思能力的培養。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抽些時間回顧所學的內容,摸索知識之間的一些規律和自己在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在作業中也要認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後的作業,並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自己的對題和錯題,寫下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創新。

4、幫助學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經常引導學生反思時,如每次只是這樣簡單地做一做,學生很快就會有厭煩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在每次引導學生這樣做的時候,給與其大量的鼓勵、啟示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這樣做的好處,使他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和啟示,並在後面的學習中獲得成功。我經常對學生説: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況下比以往有所進步,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麼這個學生就是一個勇士了,因為他已能戰勝困難,獲得勝利了。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不斷地反思後,能夠不斷地成功,能夠經常地、認真地反思,那麼學生就會在反思中真正領悟生活和學習的思想、方法,優化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