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小班音樂室活動教案優質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9W

教案的完善需要教師不斷反思和總結教學經驗,優質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小班音樂室活動教案優質6篇,感謝您的參閲。

小班音樂室活動教案優質6篇

小班音樂室活動教案篇1

一、活動背景:

孩子們都喜歡玩遊戲,音樂遊戲不僅提供了情節,而且充滿了趣味性,並且給了孩子們音樂的享受。《小貓釣魚》這首歌曲旋律輕快、朗朗上口,歌詞部分有唱有説,趣味性強,適合孩子們進行表演。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老師的情景表演貫穿整個活動,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通過生動的歌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歌曲;有趣的“釣魚”遊戲鞏固對歌曲的掌握、體驗遊戲的快樂,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樂,玩中發展。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學唱歌曲,嘗試跟念其中的唸白。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釣魚竿、小魚、池塘、老師胸飾

(三)活動過程:

1.律動入場,激發幼兒的興趣。

老師以貓媽媽帶貓寶寶出去遊玩的情境帶領幼兒開展律動。

師:小貓們,今天天氣可真好啊,我們一起出去玩玩吧!

(評析:以貓媽媽帶小貓去玩的遊戲情節導入,一開始就將孩子們帶入到情境中,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為活動的順利開始奠定基礎。)

2.欣賞歌曲前半段,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瞭解歌詞內容。

(1)老師進行歌曲前半段的歌表演。

幼兒觀看錶演。

師:小貓最喜歡吃魚了,池塘裏有許多的魚。她準備拿着魚竿去釣魚了!

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師:小貓去幹什麼了?

幼:釣魚。

師:歌裏怎麼唱的?

幼:小貓去釣魚。

師:小貓一開始有沒有釣到魚?

幼:沒有釣到魚。

師:那後來呢,釣到魚了嗎?

幼:掉到許多魚。

(評析:老師進行第一段歌表演,通過生動地表演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邊唱邊演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歌詞內容。同時在一步步引導和提問下幼兒逐步引出歌詞。)

(2)帶領幼兒練習演唱歌曲前半段。

師:哦,原來小貓第一次沒有釣到魚,第二次釣了許多魚!那我們一起來唱唱!好嗎?

(評析: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帶領幼兒演唱歌曲前半段,鞏固對歌曲的掌握。)

3.欣賞歌曲後半段,學習説唱部分。

(1)老師完整進行歌表演。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説唱部分歌詞內容。

師:小貓一共釣了幾條魚啊?

幼:5條魚。(念説唱、把小魚貼在黑板上:一條魚釣上來、兩條魚釣上來、三條四條釣上來、五條魚釣上來)。

重點練習説唱“三條四條釣上來”的節奏。

師:小貓每一次都是釣上來一條魚嗎?

幼:有一次釣上來了兩條魚。

帶領幼兒一起有節奏的念念説唱部分的歌詞。

(評析:此環節重點是練習説唱部分。在説唱部分時,老師再現了釣魚的場景。一條條小魚從魚塘裏被一一掉起,孩子們目不轉睛地盯着,他們投入在創設的情境中。説唱的部分,老師通過邊打節拍邊念歌詞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握節奏。)

(3)帶領幼兒演唱歌曲後半段,練習説唱。

師:小貓們,我們拿好魚竿釣魚嘍!

(評析:帶領幼兒在情境中練習説唱部分,鞏固對説唱部分節奏的掌握。)

4.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師:小貓釣魚的歌好聽嗎?我們到中間來把這個歌連起來唱一唱。要用好聽的聲音,臉上要笑眯眯的!

(評析:帶領幼兒完整演唱歌曲,為接下來的遊戲做準備。在演唱的過程中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進行歌表演,用動作表演的方式記憶歌詞,同時也能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5.音樂遊戲“小貓釣魚”。

(1)介紹遊戲玩法。

師:你們可真棒!這麼快就把這首歌學會啦!那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吧!一會我的釣魚竿掉到哪條魚,你就跑到我的後面來,拉着我的衣服,跟着我回家。我來釣第二條魚,試試看!三條四條釣上來,哦,你們都喜歡我,要跟我回家。第五條魚釣上來。好的,回家吧!

(評析:講解遊戲規則,為接下來順利地開展遊戲做好準備。)

(2)第一遍遊戲。

師:我要來嘍!小魚們一起唱歌哦!聲音要甜甜的.。

師:小魚釣上來了,看看是不是釣上來了5條魚。?一起來數數!下面的小魚誰幫忙數得好一會也請他來做遊戲。

(評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鞏固歌曲,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同時在釣魚的過程中也滲透了簡單的數概念。)

(3)第二遍遊戲:增加釣魚的數量

師:好不好玩呀?想不想再來一次!好,小貓又要來釣魚嘍!小魚們和我一起唱歌,臉上笑眯眯的。

師:這次釣了幾條魚,一起數數!

(評析:增加釣魚的數量,遊戲難度略有遞增。讓孩子們在每一次的遊戲中都體驗新鮮感和趣味性。)

(4)第三遍遊戲:請幼兒做小貓

師:我一個人釣得有點累了,要休息一下,誰來做小貓?

好,請你!

小貓要來釣魚嘍!你們準備好哦!

(評析:請幼兒來做小貓,孩子們參與地積極性更更高了,主體性也得到了體現。)

(5)第四遍遊戲:再請名幼兒做小貓。

師:還有誰想來試試?(請一名幼兒)這次要更難哦,要把所有的小魚都釣上來行不行?

我們一起去釣魚啦!(釣至十條魚時,所有的小魚釣上來)

都釣到魚啦!小魚們跟着小貓回家去吧!

(評析:遊戲的要求又有了變化:將小魚全部釣完,孩子們覺得更有趣了,同時藉着遊戲順利地將孩子們帶出場地,結束活動。)

三、活動反思:

活動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吸引幼兒的興趣,用小貓釣魚的遊戲情節貫穿始終,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歌曲部分老師通過兩次歌表演將演唱部分和説唱部分歌詞內容進行了生動的演繹,讓孩子們在看看、説説、學學的輕鬆氛圍中學習歌詞。最後再通過有趣的釣魚遊戲鞏固對歌曲的掌握。整個活動的趣味性強、遊戲設計注重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孩子們通過一遍遍的遊戲鞏固對歌曲的掌握,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整個學習過程輕鬆、有趣。感覺到孩子們真的是在玩中學、玩中樂、玩中發展。

小班音樂室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在親子間的身體接觸與情感交流中,共同分享參與親子音樂活動的樂趣。

2、敢於在集體面前大膽地展示自己,能初步伴隨音樂,自主地用動作與歌聲表現生活中洗澡的過程,嘗試聽音樂合拍地動作。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激發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的願望,願意在集體前大膽表現

2、本次活動前,家長和孩子已玩過《過山洞》的音樂遊戲

活動過程:

一、親子隨音樂做各種動作自由入場

二、親子互動,共玩音樂遊戲《過山洞》

1、 引導幼兒和家長自由表現“山洞”並隨音樂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過山洞。

2、 指導幼兒和家長認真傾聽音樂,當音樂停止時,保持動作不變。

三、以親子互動形式,引導親子感受並嘗試用動作表現洗澡的過程

1、 引導親子討論洗澡的過程:我們來玩一個洗澡的遊戲,這個遊戲是有音樂的,想想我們平時是怎麼洗澡的?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吧。

2、 根據討論情況,引導親子伴隨音樂自主地相互用動作表現洗澡的過程。

3、 根據親子表現,引導個別親子將有節奏地洗澡的動作展示給大家,由大家一起來學習

4、 伴隨音樂,引導親子共同體驗有節奏地相互洗澡的樂趣。

5、 教師配上歌詞,和一幼兒共同體驗邊唱邊隨音樂有節奏地來洗澡。

6、 親子共同體驗邊唱邊隨音樂有節奏地來洗澡的樂趣

7、 引導親子隨音樂有節奏地相互歡樂地撫觸和按摩

四、活動延伸:引導親子去户外玩遊戲《過山洞》;請媽媽做山洞,寶寶和爸爸來過山洞;請爸爸做山洞,媽媽和寶寶來過山洞。

活動反思:

在小班韻律活動的組織中應以培養完整兒童為目標,在發展幼兒音樂能力的同時,注重幼兒情感能力的培養,鼓勵幼兒大膽、創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韻律的美和快樂。通過此活動使幼兒喜歡洗澡,養成講衞生的良好習慣。

小班音樂室活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有節奏的朗誦兒歌。

2、能關注生活細節中滲融的惦念、關愛之情,感受全家人在一起的幸福。

3、領會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寶寶,家裏有誰啊?請幼兒自由講述自己家裏有些誰。

2、師:孩子們,你們現在最想念誰?

3、師:看來我們心裏都有惦念的人,被你們想念可真幸福啊!

二、理解兒歌內容。

(一)媽媽來敲門。

1、出示ppt圖一,師:這是誰和誰在家裏?

2、幼兒有節奏的學説:我和爸爸在家裏。

3、師:我和爸爸在家裏,你們總想誰來敲門啊?

4、有節奏地念:總想媽媽來敲門。我們來敲門咯!邊做動作邊念兒歌:“丁冬、丁冬”。

5、出示媽媽,師:是誰回來了?看到媽媽回來了,你和爸爸心裏怎麼樣?讓我們一起拍拍手説。按節奏念“媽媽回來了。”

6、師:媽媽回來了你會怎麼做?看來,媽媽是我和爸爸最親密的人。

7、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一首兒歌:我和爸爸在家裏,總想媽媽來敲門,丁冬、丁冬,媽媽回來了。

8、師:我們一起來説説看吧!帶領幼兒按節奏説説。

(二)爸爸來敲門。

1、出示ppt圖二,師:現在誰在家裏?媽媽和寶寶在家裏,寶寶和媽媽在家裏最想的誰?總想誰來敲門?

2、兒歌總結:我和媽媽在一起,總想爸爸來敲門。

3、師:“丁冬、丁冬”門鈴又響了,誰回來了?打開門一看,真的是爸爸。這時,寶寶和媽媽心裏怎麼樣?看來,爸爸也是寶寶和媽媽最親密的人。

(三)全家在一起。

1、出示圖三,師:我們全家都在一起,心裏怎麼樣?全家在一起,很開心、很高興還可以説親親熱熱在一起。我們一起來説一説。

2、誰也想來和我親親熱熱的?

3、學説最後一部分。

三、完整念兒歌,並學習分角色進行表演。

1、完整學習講述兒歌。

2、分角色進行表演。引導幼兒主要表現出惦念、激動等情感。

四、還會有誰來敲門。

1、師:我們全家在家裏了,叮咚、叮咚。還想誰來敲門?

2、幼兒猜測、講述:奶奶、爺爺……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要讓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語言的豐富和意境美,並用多種方式讓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兒歌《敲門》是一首非常簡短而又充滿濃濃親情的作品,它來源與幼兒的生活,是幼兒經常經歷並感受的一個場景,兒歌藉助敲門這一生活中的`細節,讓幼兒感受家人之間互相惦念的濃濃親情。活動中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幼兒在聽聽、看看、説説中,進一步理解兒歌,感受兒歌的美好意境,從而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培養幼兒愛家人的情感。但整個活動執教下來總感覺孩子們學的不是很投入,心始終沒有靜下來,導致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有點做不住的現象。

小班音樂室活動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歌曲《小蜻蜓》,指導學生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並進行歌曲表演,感受音樂所表現的小蜻蜓飛來飛去捕蚊忙的形象。

2.在自由愉悦的氛圍中,通過猜謎、聆聽、創編、表演、用打擊樂伴奏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3.通過歌曲表達對小蜻蜓的喜愛之情,滲透保護益蟲、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教育。

4.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重難點: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體動作感受、表現歌曲形象。

鼓勵學生參與音樂活動進行歌詞創編、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為一拍,“吃”為兩拍。學生容易受定勢影響唱成“不”為兩拍,“吃”為一拍。是教學歌曲的難點。

教學策略:

針對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的心理特徵,把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貫穿始終,創設一種愉悦輕鬆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的積極表現和創造。

教具:

歌曲磁帶、錄音機、電子琴、課件、碰鈴4個、頭飾(蜻蜓、蚊子)、荷葉、荷花、歌詞條、蜻蜓圖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前播放背景音樂,學生進教室坐好。

二、師生問好。

1.今天老師見到我們102班小朋友一個個都這麼可愛,坐得端端正正的樣子特別有精神,很想和你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嗎?那麼我們來拉勾勾做好朋友吧。

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齊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動遊戲。

?設計意圖:由於初次接觸這個班級,由歌曲《拉勾勾》導入,為學生創設了一種輕鬆愉悦的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融洽的師生關係中開始了這節愉快的音樂課。】

2.真好!現在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們互相來問聲好吧!你們注意聽老師是怎樣向你們問好的,待會兒請你們也學老師的樣向老師問好。

⑴師邊拍手邊念:3—5︱2——︱6—1︱5——︱

小朋友,下午好。

⑵生拍手向老師問好。

⑶師:3—3︱2—3︱112︱6——︱

生:小朋友們下午好。

⑷生同上。

?設計意圖:改變傳統的問好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也為本課的學習作好節奏、旋律方面的鋪墊,分散了學習的難點。】

三、謎語揭題,聆聽旋律。

1.我發現102班小朋友不僅聰明,而且特別友愛。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打算送一隻很漂亮很可愛的小昆蟲給你們。老師知道,小朋友們是最喜歡小動物的了。你們見了它呀一定會非常喜歡。它是誰呢?老師出一個謎語你們來猜一猜吧。

“頭上兩隻大眼睛,身體細長輕又輕,一雙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領。”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猜謎語的方式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

2.那麼我們請它出來吧!〔點擊課件“課題”動畫三隻蜻蜓飛入,變成課題〕

3.哇!多麼可愛的小蜻蜓啊!喜歡嗎?説説你喜歡它的什麼?

4.小蜻蜓今天來到我們班,非常開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了,你們看——

?點擊課件“節奏音樂”,兩隻小蜻蜓在飛舞。〕學生隨音樂自由律動。

5.小蜻蜓飛來飛去的在幹嗎呀?(捕捉蚊子)〔點擊課件"蜻蜓",出現捕蚊子的動畫。〕

6.看到小蜻蜓忙着捕蚊子,你想對小蜻蜓説什麼?

過渡語:小蜻蜓真是捕蚊的小英雄!幫我們捉了這麼多害蟲。它對我們人類有益,應該稱它為益蟲。讓我們送一首歌來感謝小蜻蜓吧!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小蜻蜓的喜愛,為歌曲的教學埋好情感的伏筆。以送歌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聆聽歌曲的教學活動中顯得親切自然。】

四、聆聽歌曲。

1.聽第一遍:按節奏擺頭拍手、張開雙手學飛等簡單律動。〔完畢課件點擊"返回"〕

2.聽第二遍:真好聽!老師聽了還想聽呢。讓我們指着歌詞再來聽一遍吧。

?揭示歌詞條〕師按旋律走向一格格指着歌詞,突出強拍處。

?設計意圖:歌詞條的設計很新穎美觀,強拍處底色用深藍色,弱拍處用淡黃色。歌詞的走向按旋律高低起伏,似乎是小蜻蜓在飛舞。給學生帶來一種視覺上的旋律美感。】

過渡語:小蜻蜓聽了我們送給它的歌,心裏很高興。它剛才悄悄地跟我説它更希望聽小朋友們親自唱給它聽,那就讓我們先來學會這首歌,等會唱給小蜻蜓聽吧。

?設計意圖:這樣的過渡語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歌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學習中,使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讓學生走進音樂,讓音樂走入學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審美為核心,給學生營造視覺美、聽覺美、肢體美,讓學生在美的環境中學習音樂,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發,創設一種寬鬆和諧平等愉悦的教學氛圍。用富有童趣的親切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學生的合作伙伴參與其中。第三,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通過音樂實踐活動,產生對音樂的強烈興趣與愛好。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的能力。

小班音樂室活動教案篇5

設計意圖:

孩子們對於自己在植樹節活動中種下的豆豆特別感興趣,時不時地會去看一下豆豆長什麼樣了。有一次,他們發現自己種的豆豆長芽芽了。孩子們很仔細地觀察着發芽的豆豆,還把沒有發芽和發芽的豆豆作了比較。由此,孩子們對豆豆發芽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了。於是,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我搜尋了莫扎特的一段音樂,以表現豆豆發芽的形象,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植物生長的不易,產生要愛護身邊植物的情感,同時感受音樂的魅力。

目標:

1.感受音樂旋律,初步嘗試跟着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願意愛護周圍的植物。

準備:

?豆豆發芽》的音樂,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幼兒已學習兒歌《鑽泥巴》。

過程:

一、萌發興趣

(析: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為他們即將要接受的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繫。)

1.觀察發芽的豆豆。

師:看,我們種的豆豆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你知道豆豆的種子是怎麼長成小芽芽的嗎?

2.觀看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

師:豆豆要鑽破泥土和太陽公公做遊戲。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鑽。可是,泥土太緊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過豆豆沒有放棄,它用盡全身力氣終於鑽破泥土,長出兩片小芽芽了!

師:豆豆是怎麼長大的呀?(幼兒描述豆豆發芽的過程。)

二、熟悉音樂

(析:在呈現具象的豆豆發芽的視頻後,再播放抽象的豆豆發芽的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旋律。)

師(播放音樂):你聽到了什麼?這段音樂聽起來和豆豆發芽有關係嗎?

三、動作表現

(析: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對音樂旋律的`感受。)

1.自由嘗試。

師:請你跟着音樂來學學豆豆發芽的樣子。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小小、圓圓的樣子。例如,教師提問:“豆豆還沒發芽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有幼兒蹲下來了,教師馬上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並探索:“你們能不能變得比他更小、更圓,像顆小豆豆?”

2.在教師引導下結合經驗再次嘗試。

(1)豆豆用力鑽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用力鑽泥土時的動作、表情。例如,教師提問:“豆豆是怎麼鑽出泥土的?是輕輕的,還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麼用力才能鑽出泥土呢?你們來試一試。你用力的時候會有什麼表情啊?”

(2)豆豆慢慢鑽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控制自己的動作,到音樂結束時再長出芽芽。例如,教師提問:“豆豆的芽是慢慢長出來的,還是一下子就長出來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從泥土裏鑽出來的。你們也來試試跟着音樂慢慢地鑽出來。”

3.完整表現。

(1)教師用兒歌《鑽泥巴》引導幼兒跟着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教師重點指導幼兒表現芽芽長出來時的各種造型。例如,當幼兒的手沒有伸出來時,教師可説:“這棵小芽大概太陽光還照得不夠,再來曬曬太陽,快快長大吧!”或者可説:“我來為小芽澆點水,小芽快長大吧!長得高高的,長得大大的。”

四、遊戲:豆豆發芽

(析:通過遊戲讓幼兒對種子發芽與音樂有一個完整、直觀的回憶,並在遊戲中體驗到種子發芽的不易,萌發要保護芽芽、保護植物的想法。)

1.隨教師創設的情景做音樂遊戲。

師:春天來到了,我把豆豆都種到了泥土裏。讓我來給你們澆澆水,豆豆快長大吧。“小豆豆,種地下,發了芽,鑽泥巴。鑽一下,動一下。鑽啊鑽啊,鑽得快,鑽出兩片小芽芽。”

2.總結。

師:一顆種子在陽光和雨水的幫助下,用盡力氣鑽出泥土,才會長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會長成不同的花、草和樹,不同的花、草和樹木就能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我們可要好好愛護這麼美麗的風景,愛護身邊的綠草、鮮花和樹木。

小班音樂室活動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歡快、流暢的音樂風格,用圖譜來感受、瞭解aba的曲子結構。

2、運用肢體感應a段的漸強漸快,分辨b段樂句的音樂元素。

3、藉助故事情境來想象,體驗傾聽、辨析、互動的樂趣。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小的礦泉水瓶、水、蓋子裏有顏料、魔法布、約翰斯特勞斯《加速度圓舞曲》選段1:27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題。

1、師:在森林裏,有一間小木屋,裏面住着小精靈,她可神奇了,會變魔法呢。

2、提問:什麼叫變魔法?(幼:變魔術……)

會變出什麼異想不到的東西呢?(幼:好吃、好玩……)

3、小結:變魔法就是會出其不意變出你想不到的東西。

二、情境貫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靈會變很神奇的“魔湯”,變魔湯時,要用到瓶子和布。(遮擋)

2、師出示瓶子和魔法布,開始神祕的變魔法。

3、播放音樂——一邊聽音樂,一邊變魔法。(師故作神祕的肢體動作和着音樂節奏魔法)

4、音樂結束後,水瓶裏的水變色了。

提問:在變魔法時,老師做了哪些動作?

(幼:點一點、搖一搖、手指收攏放開的動作……)

三、繪畫記錄,引出樂譜。

1、承接:小精靈把魔法配方放在音樂裏,我們嘗試着把音樂記下來。

2、邊完整聽音樂旋律,邊用記號筆在黑板上描繪樂譜。

3、梳理經驗,提問:誰能看明白這個魔法祕訣要做些什麼事情?

(攪拌——用力轉圓圈;追問:一共要攪拌幾次?3次。在什麼時候要攪拌?)

(手晃動——誰能看出來用有什麼不一樣?迴應:反正看上去下邊要比下邊要長一點,大一點)

(追問:還有兩個很小的點點。在哪裏?幼兒在樂譜上指認。迴應:點住它,不讓魔法逃掉噢。)

(??——這是問號。迴應:等到我們上了國小就知道它的用處了)

4、幼兒通過圖譜,聆聽音樂。(教師帶動幼兒做動作)

細節提問:每一次攪拌好後,要加幾次魔法?(4次)

四、動作感知,深入樂段。

1、老師帶動幼兒共同聽音樂做動作。(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常規要求:瓶子拿好後,放前邊,不要亂動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準備:這一次沒有在瓶蓋上塗上顏料。

提問:怎麼了?——幼:沒有變出來。

2、討論為什麼沒有變出彩色水的原因。

細節回顧:先輕一點攪拌,後再變快速度。

小結:力氣不一樣,速度不一樣。

4、再次嘗試聽音樂變魔法(節選到攪拌動作)

5、接着討論搖晃的動作,輕的幾次?重的幾次?

6、收回瓶子後,用音樂把魔法傳遞給大家。(閉上眼睛)

五、展現成果,昇華活動。

1、師:請小朋友們隨意站在一個瓶子前面,用神祕的口吻告訴幼兒:“魔法師變魔術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請幼兒將布蓋在瓶子上。

2、師幼和着音樂做動作。

3、音樂停止,師:現在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許個願,就能美夢成真。

4、揭開布,孩子們發現了瓶子水色的變化。

六、延伸活動:

師:這首好聽的音樂名叫《加速度圓舞曲》,可以叫爸爸媽媽到網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這首好聽的樂曲。

活動反思:

在反思中,我意識到音樂教育不是用説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個性。我的主打比較強,沒有放手讓幼兒自己大膽去思考討論嘗試,在引導幼兒音樂欣賞上面還沒有達到目的,在分析音樂上讓幼兒去説,去做,不一定一直是我帶着幼兒説,同時,也看到了隨機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導幼兒學習、隨機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