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講稿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8W

古詩和文言文翻譯是大學聯考必考的內容之一,所以平時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積累。古詩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並保持語意通暢,而且應注意原文用詞造句和表達方式的特點。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分享的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講稿,歡迎閲讀與借鑑。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講稿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講稿篇一

三維目標:

1、瞭解《古詩十九首》;

2、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的畫面;

3、通過誦讀、理解,體會詩歌中藴含的感情。

教學重點:品讀詩歌,把握詩歌的主旨。

教學難點:如何理解詩中的“同心而離居”的悖論式表達。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鍾嶸在《詩品》中這樣評價《古詩十九首》:“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這是首《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涉江採芙蓉》,來體悟其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解題

1、《古詩十九首》:最早見於南朝蕭統的《文選》,它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並非為一人所作。《古詩十九首》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於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劉勰《文心雕龍》),鍾嶸則稱之“一字千金”。

2、古詩:這是相對於近體詩而言。又稱為“古風”、“古體詩”。不入樂,只可誦;可換韻,不需對仗;篇幅長短不限。與樂府詩同為漢代文學的奇葩。

三、教師範讀,學生正音,朗讀詩歌。

還(huán):回頭,調轉。遺(wèi):贈送。

四、研讀詩歌

1、詩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情感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明確:表達感情的方式是採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2、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於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採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

明確:採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的自然而然的一種舉動。

3、詩歌中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了主人公的雅潔和所表達情感的純潔與美好。詩中用“芙蓉”“蘭澤”“芳草”,營造出一種高潔、清幽的意境。

4、三四句“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自問自答,在詩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起過渡的作用,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熱鬧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5、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麼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6、“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表現了什麼?

明確:這兩句是人物的動作描寫和心理刻畫。

“還顧”,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寫出了路途的綿延無盡。

事實上回頭遠望是看不見故鄉的,更看不見愛人,視線必被青山阻礙、為浮雲所遮。這殘酷的現實也讓主人公從想象中跌落回現實,只有長路漫漫,天地蒼茫。故鄉歸之不得,愛人見之不得。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7、“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除了表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你還能體會到些什麼?

(學生思考做出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明確:深切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會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會有“終老”之歎。

8、思考:詩歌雲“同心而離居”,一般情況下,同心者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同心”而“同居”,可是詩人卻發出了一悖論式的感慨,“同心”卻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反而是一在故鄉,一在遠方,終老一生。如何理解詩中這一腔無可名狀的憂憤與終老之歎呢?

明確:這要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來説。

東漢中晚期,朝政腐敗,尤以桓靈之世為甚。桓帝時的童謠雲:“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諸葛亮也説“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東漢末年,外戚宦官交相干政,此起彼伏。這些人把持朝政,安插親信,使本來就有極大弊端的東漢選舉制度也破壞殆盡,舉官不再問品行、學業,只看門路和金錢,這就堵塞了一般士人的出路。

士人懸樑刺股只為立德、立功、立言。他們懷着強烈的功名意識,為求一官半職不惜遠遊京師、謁州郡,以求權門的推薦援引。但事實上大多數投奔無門,空懷抱負。眼見時間流逝,不免有極大的痛苦和困惑。一方面熱烈追求仕宦,一方面黑暗社會進身無望,理想與現實形成強烈反差,因而就有了“遊子”的鄉愁和“思婦”的閨怨,反映了漂泊流離之苦和離別相思之愁,流露出了濃重的感傷之情。從這一內容來看,《古詩十九首》講述的就是東漢末年大多數文人的悲劇人生。

9、這首詩最明顯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1)意境高潔清幽(2)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敍述。“芙蓉”“蘭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説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麼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後兩句也並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後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五、主題的合作探究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還是女子?談談你的觀點和依據。(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看法,教師歸納)

明確:

第一種看法,這是一首表現遊子思鄉的詩歌。這從詩歌中“還顧望舊鄉”中的“還顧”“舊鄉”可以知曉。

第二種看法,這是一首表現思婦盼歸人的作品。這從詩歌中的“所思在遠道”可以看出。這樣詩歌的前四句就屬於實寫,寫思婦採摘到芙蓉之後想把它送給遠道的愛人,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而後面的五六句“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則是虛寫,想象遊子身在異鄉,回頭眺望故鄉,思念留在故鄉的愛人。“從對面揣彼意,言亦必望鄉而歎長途”的“懸想”方式,造出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這寫法如同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一樣。

六、總結

詩歌的傳世,源自心靈的共鳴。詩人結情成詩,我們緣詩入情。即便跨越了千年的距離,一定可以體悟到詩中流淌的真情。最後讓我們再讀一下作品,再體會那份相愛而不能長相廝守的痛苦。

作業:

1、背誦《涉江採芙蓉》。

2、將泰戈爾的詩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與《涉江採芙蓉》對比閲讀,寫出自己的體會。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講稿篇二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詩歌;

(3)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

鑑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薰陶。

2重點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3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活動

【導入】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李清照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詩句。是啊,分離讓人思念、憂傷。今天讓我們走進《涉江採芙蓉》,共同感受詩中揮之不去的思念與憂傷。

【講授】介紹文學常識

PPT展示:古詩十九首漢代無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譽為“五言之冠冕”,用平淺質樸的文字表現深厚的感情,樑蕭統將之合收在《文選》中.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它與兩漢樂府歌辭並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初唐以後,產生了近體詩,其中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詩體便統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蕭統,南朝梁代蘭陵人,文學家,梁武帝(蕭衍)的長子。《文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各類文學作品的選集,收集秦漢以來的文學作品,共三十卷,也稱《昭明文選》。

【活動】朗讀,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一遍詩。

2、PPT展示,疏通字詞。

①芙蓉:荷花的別名。

②蘭:蘭草。澤:濕潤的窪地。

③遺(wèi):贈。

④遠道:猶言“遠方”。

⑤舊鄉:故鄉。

⑥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

⑦同心:古代習用的成語,多用於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

⑧終老:終生。

3、聽範讀一遍,跟讀一遍,教師做朗讀指導。(2分鐘)

本文是一首五言詩,讀的時候節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髮音時間,要注意讀準語調,語速和斷句。

4、下面來練習朗讀,朗讀時想象詩句的畫面,感悟詩句的情感。

接下來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詩,課上檢查。

【活動】品讀鑑賞

學生齊背全詩。

逐句解讀鑑賞詩歌,師生交流,討論。

⑴鑑賞第一、二句: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提問:a.這兩句詩有哪些意象?

“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板書)

b.描述了怎樣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採摘芙蓉的情景,營造的是輕鬆歡快的氛圍。

c.表達了抒情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表達出詩人情懷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對眼前美景充滿愛戀。(板書)

⑵鑑賞第三、四句: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提問:這兩句的語氣如何?你從“遠道”一詞品出什麼?

自問自答,語氣緩和。

“遠道”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歡樂的採蓮背景上,寫獨自思念(板書)愛人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⑶鑑賞第五、六句: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提問:“還顧”“漫浩浩”兩詞運用巧妙,請簡要分析,談談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還顧”一詞動作感和畫面感很強,讓人彷彿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

“漫浩浩”一詞讀起來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抒情主人公迷茫(板書)痛苦到極點。

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有含蓄不盡的效果。

“對寫法”的“懸想”方式:“對寫法”又謂之“主客移位”,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簡單的説,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對方,卻説是對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單想家,卻説是對方盼望團圓;明明是自己不忍離去,卻説是對方難以割捨。

⑷鑑賞第七、八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同心而離居”是他無盡哀愁的根源,是他終日憂傷(板書)以至老的根本原因!

3.學生再次輕讀課文,回顧抒情主人公情感的變化。

愛戀——思念——迷茫——憂傷(板書)

【活動】研讀探究問題

問題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表達感情的方式是:採摘芙蓉。

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問題2.以花草贈親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種行為,你怎樣理解這種行為?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唐人送別,折柳相贈,意欲“挽留”。以“柳”與“留”諧音,象徵友情綿長,永誌不忘。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相思》)

採花折柳贈親朋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和美好祝願。

問題3.《涉江採芙蓉》裏寫“採芙蓉”贈給所思之人,這對全詩在營造意境上有什麼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給人清幽、高潔的感覺。屈原的作品裏也視“荷”為香草,認為她具有美好的品質。因此,寫採芙蓉送給所思之人,營造了清幽高潔的意境。(板書)

問題4.讀完這首詩,你認為這首詩的主要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愛人之間因分離而思念憂傷的思想感情。

【練習】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閲讀《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談一談這首詩和課文在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詩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裏,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條,折下了看的一樹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花的香氣染滿了婦人的衣襟和衣袖。可待到折下花來,才猛然想到:天遙地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這花有什麼稀罕呢?只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着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參考:

異:所選意象不同,《涉江採芙蓉》借“芙蓉”“蘭澤”“芳草”等美好情景來以樂景襯哀情,而《庭中有奇樹》以樹為寄託物。另外,《涉江採芙蓉》結句哀傷不止,而《庭中有奇樹》則自我寬慰。

同:都採用了先揚後抑的手法。前六句詩人對於花、樹的珍奇美麗極力讚揚,最後點明瞭全詩的主題。

【講授】總結

詩的境界,就是愛的境界。一首詩,就是一段情。吟罷《涉江採芙蓉》,心中便充溢着太多的祈盼,盼遊子早歸,盼親人團聚。但願時光荏苒,那份愛戀與思念早已把迷茫與憂傷沖淡。我們祝願天下有情人終能心相伴、手相牽。

【作業】課堂課下作業

化入為出

以《“涉江”情》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隨筆,發揮想象,注重自己的感受。

作業

整理並抄寫隨筆,下一節課進行展示。

背誦並默寫全詩兩遍。

【活動】反思及板書

課後反思

引導學生總結解讀詩歌思想內容的方法。如:看標題,抓題眼。看作者,學會知人論世。看註釋,抓暗示有效信息。看意象意境,緣景明情。把握“情感關鍵字”。瞭解詩歌主旨類型。分析表達技巧。並用這些方法自己賞析一首詩歌。

板書

涉江採芙蓉

《古詩十九首》

意象:芙蓉蘭澤芳草

意境:清幽高潔

感情:愛戀——思念——迷茫——憂傷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講稿篇三

教學目標

1、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學習重、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文學常識(結合註釋瞭解)

《古詩十九首》是樑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説:“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闢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後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積累要點:

1、是東漢一批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南朝梁代的文學家蕭統(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太子。531年三月,遊後池,乘船摘芙蓉,姬人盪舟,落水後被救出,傷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諡昭明,世稱昭明太子。主持編撰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將風格相近的十九首詩合在一起,收入其《文選》並題為《古詩十九首》,詩歌沒有題目,一般以每首詩的第一句為題目。

2、劉勰《文心雕龍》譽之為“五言之冠冕”,鍾嶸《詩品》稱之為“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二、範讀課文,正音,圈點重點字詞

三、合作探究

1、詩歌表達的情感是一種怎樣的情感?

憂傷之情,痛苦惆悵之情。

2、到底是誰思念誰?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男性還是女性?

“所思在遠道”——妻子思念丈夫。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丈夫思念家鄉的妻子。

因此,本文抒發的是分居兩地的夫妻相互思念的“憂傷”之情。

注:朱光潛認為是女性,這詩可納入“閨怨詩”範疇。

3、詩歌中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方式:採芙蓉。

目的:“遺”遠方的丈夫。

附錄:相思•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賞析:後兩句曲筆,本來是自己思念對方,卻寫願君多采擷,用此物來寄託相思。將感情寫得含蓄深沉而委婉。

4、“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一句在詩歌中有什麼作用?

側面烘托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蘭草,又名蘭花,是中國的特產,因此又名“中國蘭”,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價格十分昂貴,成都温江區第三屆蘭花節覽中最貴、也是最神祕的一盆蘭草“天逸荷”據説是價值在2000萬左右,有人出了1500萬都沒有賣。

5、三、四句在詩歌中有什麼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為表現抒情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轉變為黯然銷魂做鋪墊。

6、分析詩歌最後兩句所表達的情感。

一是黯然痛苦的心情,二是彼此深摯篤厚的愛。

7、這首詩最明顯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1)意境高潔清幽(2)含蓄不盡,餘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