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速度教案高中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8W

制定教案是提高我們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方式,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提前寫好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速度教案高中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速度教案高中6篇

速度教案高中篇1

基於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科學哲學發展而來的概念轉變理論,對於當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的概念學習是一個發展過程,學生頭腦中的前科學概念在這個過程中佔據重要的影響。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説,“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曰: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物理概念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應該依靠學生頭腦中原有的前科學概念,通過概念的轉變,形成科學概念,但目前運用概念轉變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教學設計還很少見到。

我在教學過程設計中,主要採取“問題情境引入、探測已有概念、產生認知衝突、解構迷思概念和建構科學概念、形成新的認知平衡”的概念轉變教學策略。整節教學內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節的內容安排是“座標與座標的變化量”、“速度”、“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對於“速度”這一內容,具體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問題情境引入“速度”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生完成的關於“速度”的概念圖和二段式測驗情況來探測學生已有概念;呈現問題情境和小組討論促進學生產生認知衝突;以學生的前概念為切入點,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認知衝突,對已有的概念產生不滿,教師在此基礎上解構迷思概念,所謂“迷思概念”就是頭腦中存在的與科學概念不一致的認識。通過有效策略引導學生解決認知衝突,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進而結合前面所學知識引導學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最後通過課堂形成性練習促進學生形成新的認知平衡,完成概念轉變。

對於“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這節課而言,概念轉變的教學策略與其他教學策略相比具有很強的優越性。整節課是在充分探測學生已有概念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產生認知衝突,進而運用解決認知衝突的策略幫助學生解決認知衝突,解構迷思概念,完成由迷思概念向科學概念的轉變,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高中物理關於速度的科學定義並不是強制性地灌輸給學生,而是在概念轉變的教學過程中逐漸被學生欣然接受,因而整節課的重點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速度教案高中篇2

一、反思學生的基礎,學習習慣

學生的力學學習得太差,好幾次在講例子時,學生就説聽不懂,我在解題時中間有一個計算步驟我省略了,我以為學生沒有問題,就一個數學運算應該沒問題,可哪裏知道這個班的學生天生就習慣接受,自己從不主動去思考動手解決問題,我開始反思,怎樣才能使學生聽得懂?做得來?原來學生的基礎差,底子薄,必須從簡單的、基本的抓起,於是,我決定,少而精的講例子,每講一個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書,然後針對學生的水平做一個類似的題目,漸漸地學生學會做一些題目了,也就不覺得聽不懂了

二、反思教學困惑,形成教學後記

在複習動能定理時,常常遇到連接體問題,要學生對多個質點運用動能定理,公式多,學生感到拿手,經常出錯,於是我想;能不能使問題簡化呢?在職業高中階段,常常是連接兩物體的力的功的代數和為零,我想到把多個動能定理的公式相加,消去了連接物體的力的功,得到質點組動能定理,把它介紹給學生,説明它的適用範圍,學生很容易掌握,於是我把它形成論文;在講振動和波動時,學生對振動圖像和波動圖像容易混淆,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經常出錯,而近幾年又經常考振動和波動相結合的題,怎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區別呢?我後來總結了正確處理振動和波動的內在關係,像這種類似的反思很多。

三、反思思想方法,培養建模能力

在總複習中,除認真複習知識之外,我還要建議同學們務必重視對各種物理思想方法的進一步瞭解和掌握。表面看,這似乎與知識的複習不搭界,其實這才是一項更高層次、更高效率的複習方法。那麼,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結呢?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一些:例如解靜力學、動力學問題常用的隔離法、整體法;處理複雜運動常用的運動合成法;追溯解題出發點的分析法;簡單明瞭的圖線法;以易代難的等效代換法等等,均為中學物理中基本的思維方法。當然,也還有其它一些屬於更巧、更簡捷的思維方法。然而兩者相比,我主張更要關心基本的常用的思想方法。這些思想方法,一般説,在複習課上老師都會提及,一些寫得好的參考書中也會有介紹。同學們在聽課和閲讀中除關心知識點之外,務請注意這些思維方法的實際應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為己有,再在練習中有意識運用,進一步熟悉它們。此外,在講課中,要講清怎麼建立物理模型;怎樣隨着審題而描繪物理情景;怎樣分析物理過程;怎樣尋找臨界狀態及與其相應的條件;如何挖掘隱含物理量等等。這些,都是遠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題任務更有價值的.東西。實踐告訴我們,在高三學年,同學們畢竟比高一、高二時有了更強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的優勢。一旦領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發揮出比老師更強、更敏捷的思維能力。

四、反思教法,聽同事授課相互交流

在複習教學中,經常感到複習課上法單一,沒有新意,為了防止長時間的教學方法的單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高三的幾位教師採取了經常聽課的方式,只要有時間,就去聽同行老師的課,不分場合,不舉形式聽隨堂課,學習他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吸取他人的長處,為我所用,聽他人是怎麼上這些內容的,自己是怎麼上的,自己的課有什麼不足,別人的課有哪些優點,下一次在上這裏時我要怎麼上才好,通過這樣的相互聽課,相互學習,提高自我,提高複習課的質量。

五、反思作業訓練規範練習

練習在總複習中是舉足輕重的一環,要想通過練習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規範地解題是應該遵循的一個原則。具體説務求做到兩條:

①要規範地使用物理規律。不少同學常從生活經驗角度去解物理題,比如用動能定理時習慣從功、能的數值上加加減減來得到結果,而不問列式的物理意義。這種不規範的混亂的思維方式,只能使認知水平停滯在生活經驗的層次上,正是複習中一大障礙。物理學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維規律和方法,像動能定理的應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過程及研究對象在此過程中的受力情況,然後區別各力做功的正、負,再搞清過程的初態和終態,最後按外力功的代數和等於動能增量列出方程,這之後的代數運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時練習中始終能堅持這樣規範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時間久了必然會加深對規律的理解,能力一定會上升到新的層次。

②要將題做完整。我接觸過一些學生,做練習“浮而不實”,列出幾個物理方程便丟手不做

或整理到代數式但懶於代入數字運算等,都不肯將題解到底。他們之中不乏最後失敗的實例,均因為他們沒有從日常的練習中得到收益。許多物理題,粗一看解題方向似乎很明顯,仔細一解才發現裏邊隱含着重要的變化及關鍵。再説,一個完整的解題要有嚴密的邏輯過程;要有簡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單位的處理;有數字的運算??所有這些,無不涉及雙基知識及個人的素養和能力,都是要通過訓練來加以提高改進的。那種蜻蜓點水式的解題,不可能在這些方面得到不斷啟發和訓練,題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實,最後必定導致複習工作的低效率。

教學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才會有所進步,也只有學會反思的教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不斷反思的教師,才會獲得學生的喜愛,才會立於教學不敗之地。

速度教案高中篇3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要注重科學探究,多讓學生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獲得探究結論的喜悦。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速度教案高中篇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義,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2)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3)能用公式a=⊿v/⊿t進行定量計算。

2.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將生活中的實際上升到物理概念的過程,理解物理與生活的聯繫,初步瞭解如何描述運動。通過事例,引出生活中物體運動的速度存在加速和減速的現實,提出為了描述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得出加速度。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實例動畫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勵其探索的精神。

(2)領會人類探索自然規律中嚴謹的科學態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對人類認識世界的意義,培養學生區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勇於發表自己的主張,勇於放棄自己的錯誤觀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和加速度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係,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3、區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三、教學方法

類比、比喻,分析討論、啟發式教學。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設計:

新課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運動,速度一般都是變化的,舉例:公共汽車起動時,短跑運動員起跑,飛機起飛和降落等等。這些物體的速度變化都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豎直範圍內,所以研究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是很必要的,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看一組數據:

(出示小黑板)

小黑板上所列的是五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它們都是同學們所熟悉,身邊發生的事。請同學們判斷一下,誰速度改變最快,誰速度改變最慢。

(學生思考,教師提示在國中時,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是如何比較的。)

方法一:比較a、b,經歷的時間Δt一樣,甲的速度變化量為9m∕s,乙的速度變化量為6m∕s,經過類比後,得到a速度改變較快。

方法二:比較b、c它們的速度變化量都為6m∕s,但所用的時間不一樣,進行類比後,所用時間越少的,速度改變快,得出b的速度變化的快。

方法三:比較c、d它們的速度變化是不同的,經歷的時間也不一樣,那麼如何比較呢?可以計算平均每秒速度的變化量,即單位時間內速度變化多的速度改變快。

師:通常情況下,比較速度改變的快慢,物體所用的時間不一樣,速度的改變大小也不一樣,此時,我們都可以計算平均每秒鐘速度的變化量。即第三種方法具有普遍意義。並由此算出以上四個物體每秒速度變化的數值分別為:3,2,0.3,0.2,27。

則速度改變的快慢就不言而喻了。

通過以上的比較,速度的改變量除以所用的時間,可以反映出物體速度改變的快慢,我們把這個比值叫加速度。

2、新課教學

⑴定義:加速度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與發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⑶單位:

請兩個同學把小黑板上的a、b的加速度算出來,下面的同學計算丙、丁的加速度,要有過程。

( 這一過程非常重要,藉此學生可熟悉公式、單位,教師也可從巡視中發現錯誤,並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義。)

進行規範,並給出正確答案,

師生共同分析,結合定義,得出物理意義;並讓學生説出其它數值的含義。

⑷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值越大,表示速度改變越快。

3、課堂練習

1.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大,則物體加速度就越大。(錯。結合前面小黑板所舉的例子,比較乙與丙可知此結論不對。)

2.物體的速度很大時,加速度不可能為0。(錯。結合小黑板所舉的例子,如丁,雖然飛機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卻為0)

4、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要牢牢理解加速度和速度的區別,在於意義不同,前者是描述速度改變的快慢;後者是描述運動快慢。

5、課後作業

六、板書設計

一、加速度

1定義:加速度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與發生這一改變所用時間的比值。

4物理意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其數值越大,表示速度改變越快。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數據入手,讓學生親自參與了概念的得出過程,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培養了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數據處理能力,總結和概括能力,能對事物進行具體分析和判斷。果斷的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把平均加速度和瞬時加速度一筆帶過,把加速的的矢量性及方向判斷放在第二課時,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更有利於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速度教案高中篇5

一、循序漸進,加深對雙基知識的理解

大學聯考對潛力的考核要求首項便是理解潛力。確實,只有對所學雙基知識都能深刻理解,才談得上運用它們進行推理、分析,去解決更復雜的問題。怎樣才算對所學知識做到理解了?舉例説吧,對交流電的有效值,如果以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麼,對這一物理概念就沒有理解。因為這只是對特定交流電的一個數量關係,不適用於所有交變電流的狀況。務必從有效值定義本身去理解,並能運用它計算出不同狀況中交流電的有效值,才到達理解的效果。又如,靜電場中的導體在靜電平衡到達時,其內部場強為零。如果對此結論誤以為導體內部沒有電場,則對這個物理規律也就沒有深刻理解。務必透過仔細體味,明確在導體的內部既有施感電荷產生的電場e1,又有感應電荷產生的電場e2,它們的矢量和為零;同理,施感電荷的電場和感應電荷的電場迭加的結果,則使導體各處電勢都相等。能這樣來理解這個物理規律,應用它去解決問題才算是到位了。

怎樣才能做到深刻理解雙基知識?我認為務必安排學生堅持“循序漸進”這個原則。任何貪多、求快的複習安排,或以解題來帶知識的速成複習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則快了,然而對所複習的知識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到達正確理解的目的。“循序漸進”是按課文的章節順序,穩紮穩打。具體説,可按以下幾項來操作:①對每節課文堅持認真閲讀,及時消化,理出要點;②獨立完成相應的鞏固作業,檢查自己對所涉及的概念及規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結束,可藉助一些參考書搞一次單元小結,理一理本章知識線索;④每逢大型考試,再將知識回頭聯繫。以上各項如能持之以恆,則對雙基知識的掌握定會有相當的收益。

二、正確處理知識的全面和重點的關係

我認為,總複習務必按照教學大綱掃描全部的知識。在這上面千萬不能心存僥倖,搞什麼猜題押寶,隨意捨棄或疏忽自認為不重要的、不會考的部分。例如今年大學聯考實驗考的是二極管,二極管應作為教學中的邊緣知識,如果未重視這些邊緣知識,就會丟不長施。尤其在時間有限的複習課上,老師一般很難詳細述及所有資料,因此,對於面上必須篇幅屬於識記性質的知識,需要要求學生自己閲讀課文加以彌補,以免構成知識的缺漏。這就是正確處理知識面的意思。但在物理學科全部知識中,畢竟也有主次之分,所以還得在複習中注意突出重點。例如就力學部分而言,力和運動學知識可視為力學的準備知識,而牛頓定律、動量守恆定律、功和能的關係則是整個力學框架的重要支柱。對這些重點資料,複習務必追求突破性進展。所以,講課時要個性要求學生注意聽老師的總結及分析解剖;消化時務求深刻理解它們的內涵。同時找些例題幫忙學生熟悉它們的應用;練習則需要有必須的反覆以求熟練掌握。只有正確處理好面和點的關係,才可能到達既揀芝麻又抱西瓜的最終目的。

三、規範地做好各項練習

練習在總複習中是舉足輕重的一環,要想透過練習到達鞏固知識、提高潛力的目的,力求規範地解題是就應遵循的一個原則。具體説務求做到兩條:①要規範地使用物理規律。不少同學常從生活經驗角度去解物理題,比如用動能定理時習慣從功、能的數值上加加減減來得到結果,而不問列式的物理好處。這種不規範的混亂的思維方式,只能使認知水平停滯在生活經驗的層次上,正是複習中一大障礙。物理學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維規律和方法,像動能定理的應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過程及研究對象在此過程中的受力狀況,然後區別各力做功的正、負,再搞清過程的初態和終態,最後按外力功的代數和等於動能增量列出方程,這之後的代數運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時練習中始終能堅持這樣規範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時間久了必然會加深對規律的理解,潛力必須會上升到新的層次。②要將題做完整。我接觸過一些學生,做練習“浮而不實”,列出幾個物理方程便丟手不做或整理到代數式但懶於代入數字運算等,都不肯將題解到底。他們之中不乏最後失敗的實例,均因為他們沒有從日常的練習中得到收益。許多物理題,粗一看解題方向似乎很明顯,仔細一解才發現裏邊隱含着重要的變化及關鍵。再説,一個完整的解題要有嚴密的邏輯過程;要有簡明

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單位的處理;有數字的運算……所有這些,無不涉及雙基知識及個人的素養和潛力,都是要透過訓練來加以提高改善的。那種蜻蜓點水式的解題,不可能在這些方面得到不斷啟發和訓練,題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實,最後必定導致複習工作的低效率。

四、透過專題複習,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潛力

高三複習的後階段,在基礎知識的認知基本到位的前提下,可思考搞一些專題性質的複習。採用歸類、比較的方法,加深對雙基知識的理解,並提高自己綜合、分析的潛力。拿物理圖象舉例説吧,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原先散見於力學、熱學、電學等章節,初學時一般只能就事論事,學的是一個個圖線的某個方面的好處。複習時若還是機械重複一次,認識必然還是支離破碎,不能提高認知潛力的水平。如果搞一個“物理圖線”的專題,綜合一下已有的對圖線的各項認識,就能從圖線的涵義、截距、斜率、走向、覆蓋面積等諸多方面全方位認識圖線的物理涵義。這樣,對圖線的認識、解釋、翻譯的潛力便得到了提高,再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了。

速度教案高中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終跟速度的改變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變量的區別。

3.知道什麼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能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義。

4.通過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

2.加速度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係

3.區別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4.利用圖象來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難點: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五種交通工具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析:如何比較不同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呢?從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課內容

1.速度的變化量

提問:速度的變化量指的是什麼?

(速度由經一段時間後變為,那的差值即速度的變化量。用表示。)

提問:越大,表示的變化量越大,即速度改變的越快,對嗎?為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要比較速度改變的快慢,必須找到統一的標準。也就是要找單位時間內的速度的改變量。

2.加速度

學生閲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得出:

(1)定義:速度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的比值

(2)物理意義:指進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3)單位:米/秒2(m/s2)

(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5)a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速運動。勻變速運動又分勻變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題1]做勻加速運動的火車,在40s內速度從10m/s增加到20m/s,求火車加速度的大小。汽車緊急剎車時做勻減速運動,在2s內速度從10m/s減小到零,求汽車的加速度。

分析:由於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們計算的時候必須先選一個正方向。一般選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

分析討論:

(1)火車40s秒內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初速度方向什麼關係?

(2)汽車2s內速度的改變量是多少?方向與其初速度方向有何關係?

(3)兩物體的運動加速度分別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1)物體:(1)作勻變速直線運動,40秒內屬於的改變量為,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方向方向相同,即與方向相同。

分析(2)物體:②作勻變速直線運動,5秒內速度的改變量為,説明與方向相反。,説明方向與方向相同,與方向相反,作勻減速直線運動。

強調:加速度的正、負號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總結:

勻加速運動:,為正值,,與方向一致。

勻減速運動:,為負值,,與方向相反。

練習:課本p31,第1題

思考課本p31,第2題

a.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等於0,而速度卻不等於0。

總結: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關係: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為零(某瞬時);加速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為零(某瞬時);

b.兩物體相比,一個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比較大,而加速度卻比較小。

總結:加速度與速度的變化量沒有直接關係:加速度很大,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速度變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變化率”——表示變化的快慢,不表示變化的大小。

c.物體具有向東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卻向西。

總結:物體是否作加速運動,決定於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關係,而與加速度的大小無關。加速度的增大或減小隻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程度增大或減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減小。

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作加速運動,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得越來越慢(仍然增大)。

當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物體作減速運動,速度減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減小得越來越快;若加速度減小,速度減小得越來越慢(仍然減小)。

總結:速度、速度的變化和加速度的大小沒有關係。

3.從v~t圖象看加速度

學生閲讀課本,教師引導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速度—時間圖象描述了什麼問題?怎樣建立速度時間圖象?

(2)圖1.5—3中兩條直線分別是兩個物體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通過圖象比較兩物體運動的異同點?

(3)在圖象中如何表示出物體運動加速度的大小?

課後小結

1、加速度的物理概念及意義。

2、加速度與速度、速度變化量的區別。

3、能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中分析出v、a的大小、方向等。

課後習題

課本p31練習五3、4題。

高中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

Tags:教案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