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有關教學課堂的心得體會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05K

心得體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堅實基石,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優勢和改進空間,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有關教學課堂的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有關教學課堂的心得體會6篇

有關教學課堂的心得體會篇1

12月21號,我聽取了譚麗君老師的關於課堂教學評價的講座,讓我深有感觸。下面就講座做個總結: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隨着新課程改革實驗在全國範圍內的大面積鋪開,傳統教學評價中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地在改革中體現了出來,因此,建立一種新的適應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非常迫切、非常必要了。和傳統的教學評價相比,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既要遵從教育評價理論的一般原理,也要具有一些區別於傳統教學評價的特徵。

一、發展性

發展性是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最重要的特徵。所謂發展,指的是教學評價要改變統一的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擇的功能,而發揮其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實表現,更要重視全體學生的未來發展,重視每個學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評價特別是考試評價強化選擇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無法認識自己的潛能,從而喪失了自我發展的動力。因此,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應該承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個性差異,承認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同發展水平,評價的作用是為了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斷髮展。為此,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應從評價學生的“過去”和“現在”,轉向評價學生的“將來”和“發展”。所以在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裏,是對學生過去和現在做全面分析,根據他們過去的基礎和現實的表現,預測性地揭示每個學生未來發展的目標,使他們認識自己的優勢,激勵他們釋放自己的發展潛能,通過發展縮小與未來目標的差距。在評價中主張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的轉變、重視學習過程和體驗情況、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視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歸根結底是重視學生各種素質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狀況。

二、多元化

多元化指的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傳統考試方法的教學評價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則是被評價者,是評價的客體,在評價中處於被動地位。而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主體是多元的。評價提倡的是多元化主體,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等等,提倡把學生小組的評價與對小組中每個學生的評價結合起來,把學校評價、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教學評價不再是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的單向刺激反應,而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互動的過程,其中,評價活動的重點環節是學生自評。在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中,學生應該是主動的自我評價者——通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隨時對照教學目標,發現和認識自己的進步和不足。評價成了學生自我教育和促進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

就評價內容而言,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要求評價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心學生的個性,既要關心結果,更要關心過程;評價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評價可以是多角度的,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氣質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評價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僅依靠成績測驗,還包括了對和學生學習有關的態度、興趣、行為等等的考查。用一句話説,就是以多維視角的評價內容和結果,綜合衡量學生的發展狀況。

三、多樣化

多樣化指的是評價方法和評價手段的多樣化,即評價採用多種評價方法,包括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智力因素評價與非智力因素評價相結合等等。

在教育評價的方法論上,一直存在着兩種不同的體系:一種是實證評價體系,另一種是人文評價體系。與此對應,也存在着兩種不同的運作模式:一種為“指標——量化”模式,另一種為“觀察——理解”模式。兩種體系和模式各有其優勢,也都存在着侷限性。從我國評價發展的歷史看,最初對學生的評價方法多注重整體概念和印象,缺乏對要素的細緻分析;引入現代評價方法後,以評價指標的方式進行較為精確的測量,對觀察數據或事實進行量化或“二次量化”處理,“指標+權重”的定量評價方式逐步成為中國小教育評價主要操作模式。然而,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把定量評價發展到不恰當的程度,或者機械地運用於一切評價場合。甚至在學生的思想品德的評價上也機械地採用定量評價的方式。而事實上,學生素質的某些側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難進行量化處理的,不可能也不應該採用劃一的評價指標體系來對待千變萬化的評價對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評價手段(如“指標+權重”方式),處理諸如創新個性或創新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價值判斷問題。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則是需要汲取上述兩種方法論體系的優點,使之相互配合,互相借鑑,分別應用於不同的評價指標和評價範疇。評價方法應該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標+權重”方式進行;不能量化的.部分,則應該採用描述性評價、實作評價、檔案評價、課堂激勵評價等多種方式,以動態的評價替代靜態的一次性評價,視“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為同等重要,把期末終結性的測驗成績與日常激勵性的描述評語結合在一起。而不是把教學評價簡單理解為總結性地“打分”或“劃分等級”。

四、全面性

全面性是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所謂全面性指的是教學評價必須全面、全員和全程(課程和過程)採集和利用與學生各種素質培養及各種技能發展有關的評價信息,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全部學習、教育的動態過程。

全面性強調教學評價的整體性與動態化,旨在把傳統的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運動過程。因此,教學評價是在一定的時域內,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三種形式的評價,不斷地循環反覆,動態地監控學生接受教育的全程,把握新課程教育和全體學生各種素質發展的整體狀況。所以,為了全面真實地評價全體學生的學業成就和學習潛能,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評價把教學過程與評價過程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評價對於教學活動的導向、反饋、診斷、激勵等功能。評價的信息________不再僅僅侷限在課堂,而是拓展到了學生各種發展的培養空間(包括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等等)。評價也不再僅由教師通過課堂內外的各種渠道採集學生素質發展的信息,而是設計各種評價工具,鼓勵學生主動收集和提供自我發展的評價信息。

綜上所述,新課程所需要的教學評價和傳統的教學評價相比,評價功能從甄別選拔轉向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的主體從教師一元轉向了師生多元;評價的內容從單一的評價學生學習成績轉向了評價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評價的方式方法從單純地“打分”或“劃分等級”轉向了以定性評價統整量化評價的多種方式;評價的過程從靜態地評價結果轉向了動態地評價整個過程,從評價學生的“過去”和“現在”轉向了評價學生的“將來”。總的來説新課程需要的是一個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全面的評價體系。

有關教學課堂的心得體會篇2

星期一,孩子們還是一如既往興高采烈的走進校園,大部分孩子甚至帶着激動的心情走進課堂,這時的課堂顯得異常的熱鬧,但是作為數學老師,好像缺少了數學課堂該有的那一絲嚴肅和緊張。今天,同樣是星期一,我變了,孩子們似乎也變了……

雖然我一直努力創造民主的、和諧的課堂氛圍,儘量多的給孩子們説的機會和權力,但是又覺得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任務重,每天每個孩子僅有這麼一節數學課40分鐘,除了處理前天晚上的家庭作業,還要學習新課,腳步一刻都不能慢下,孩子們大多時候都跟着我的頻率走,有部分孩子似乎明顯的跟着跟着就懈怠了。反思自己,似乎真的做的很不到位,沒有大膽的放手,沒有讓孩子們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今天一反常態,而是開始的時候就總的告訴孩子們本節課的大致任務和目標,隨機依次請了三個孩子走上講台進行百分數的應用一第二課時的學習和練習,結果卻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百分數的應用一的第二課時是在孩子們有了第一課時的引導、並且學習了百分數的有關知識和分數應用之後的應用部分,略有拔高,但旨在鍛鍊孩子分析和應用百分數的意識和能力,藉助畫圖等策略分析問題,擔心走上講台的他們會膽怯,會緊張,會不自信,可是課代表帶了一個好頭,表現的異常出色,有條有理,不慌不忙,有理有據,每個同學講完都會得到同伴們的.掌聲和表揚,為了讓孩子們講的更好,提高其它同學的聽課效率,我一開始就讓同伴做好點評的準備,其它同學只有認真聽講才能客觀的給予評價。

這樣的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雖然只有三個孩子走上了講台,但是私下裏問了幾個孩子,上台的孩子覺得這樣的模式很好,即新穎又刺激,鍛鍊了自己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自信,還有傾聽的孩子説自己的同學講的聽的更仔細了,還敢於提出自己不同與小老師的看法,自己的老師跟我們是同學,一點都不緊張,原來老師也有那麼多“問題”呵呵,我喜歡站在孩子們中間的感覺,做他們的朋友,喜歡下課他們三三兩兩的找我問問題,這才是作為老師的價值。我將繼續推進,慢慢的放手多一點,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膽小的、不自信的孩子們,別害怕,一定要加油哦!相信你們都是最棒的!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篇感謝杜春貞老師,把葉瀾教授帶到我們面前。葉瀾教授在《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中提到了四個“還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換髮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把創造還給老師,讓教育充滿智慧的挑戰;把精神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閲讀教學的改革,已有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一言以蔽之,就是注重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改變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

我從語文閲讀教學的改革實踐和對別人成功經驗的借鑑總結了以下幾點對我們各科教學都有一定借鑑意義的方面:

一、燦爛的微笑,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的開始

曾聽一位名師説過這樣一句話:“不會微笑的老師,不會是一個好老師。”我想,這句話不無道理。想上一堂好課,我認為,教師首先要學會微笑,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讓他們敢於走進教師的心靈。這樣,你便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為你的課堂打下了堅實的感情基礎。課堂上,如果學生敢於、樂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那麼你的課堂便充滿了和諧,充滿了活力。

二、抑揚頓挫的語言,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的保障

“言為心聲”,有聲語言的傳播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而語言也是最利於表達情感的媒介。一些課堂缺少激情,主要是由於教師語言的平淡給人形成的印象。激情進入課堂,必將使你的教學更加魅力四射,風采迷人。

三、幽雅的教態,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的催化劑

沒有教態的幫助,一個人説話會變得很拘謹,但是過多或不合適的肢體語言也會讓人望而生厭。自然、自信的身體語言會使我們的溝通更加自如。教師應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肢體語言在傳遞什麼信息。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舉手投足都會在講話,而且已經超越了講話本身。孩子會對你的眼神,動作有相應的反應,就説明你與學生溝通的渠道暢通了。有了這樣愉悦的教學環境,還愁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嗎?還愁我們的課堂沒有活力嗎?

新課程帶給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生活。每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教師都應該主動走進新課程,全面實施新課程,讓課堂教學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成為孩子們主動、活潑發展的廣闊天地。那麼,你的課堂將會充滿活力,你的人生也將會熠熠生輝。

有關教學課堂的心得體會篇3

提高課堂效率,就是要使教師教得輕鬆,讓學生獲得學習方法,學得牢固,進而提升學習能力。我從實踐中談談自己的幾點心得。

備課備學生。要上好一堂高效的課,前提是師生要配合好,參與率要高,學習氛圍要濃,這種局面是建立在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的。而教師在上課時,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作為教師來説,在分析了知識的重難點之後,要充分分析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找出突破知識重難點的方法。

課堂內容根據學情而定。作為教師,我認為不要刻意去追求課堂教學內容與備課內容的完整性,重點還是要追求課堂的實效性。在一節課時間裏,有70%—80%的學生接受不了3個以上的知識點。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就只有量力而行,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解決。在實際教學中,特別是在很多公開課和基層學校教師的教學行為中,有60%以上的教師在一堂課的最後15分鐘之內,為完成當堂備課內容,教師大講特講,只達到了課堂內容的完整性,卻達不到課堂內容的實效性。這就是所謂的“有的老師上課不咋樣,但學生考試成績好,有的老師上課很精彩,可學生考試成績卻不好”的癥結所在了。只要出發點在於學生,哪怕一節課只學一個知識點,也達到了課堂教學的目的,得到了想要的高效課堂。

學生動才是關鍵。有的課堂,老師不用去維持紀律,因為學生有事做,沒有偷懶的空閒或發呆的空隙。我想這樣的課堂應該是去掉了傳統課型中的輔助環節,一上課就直接點明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整節課的內容不追求速度,只追求質量。一堂高效的課堂學生純聽的時間應該很短,絕大多數時間要留給學生動着手、動着腦、動着口地學習。

要求到位是手段。對學生的要求教師應該是言出必行,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老師的言行都影響着學生的心理、行為的形成。當老師能提高效率了,你的學生在行為習慣上也就修正了,學習質量也就上去了。

有關教學課堂的心得體會篇4

通過這次遠程培訓學習,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技能》的深入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優效教學與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密不可分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掌握、發揮好課堂教學的各種教學技能,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以後的課堂教學工作中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一、導入宜激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一堂好課如果沒有成功的開端,教師會講得索然無味,學生也難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教學的其他環節也就很難進行。導入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注意力就集中起來了,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精心選擇導入方法,因課而異。

二、講授要實 -—-— 講授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傳輸特定的知識信息,綜合地運用各種語言表達方式的一類教學行為。講授技能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課堂教學技能,幾乎沒有哪一種教學活動可以離開它。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學生易接受,易理解的方法。

三、提問要精-—-— 傳統教學“滿堂灌”,改革後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滿堂問”,教師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提出,學生真可謂“應接不暇”,學生疲於回答,思維混亂,讀書內化的時間少了,一節課下來,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很少,留在腦中的更少,效率可想而知,因此,提問要精,要讓學生在思索中有所悟,有讀書的時間才能有內化的時間。

四、板書要活 -—-— 板書是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文字符號、繪圖或列表,以輔助知識信息傳輸,揭示學習材料之間的關係和聯繫的一類教學行為。只有好的板書才會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吸引學生興趣,便於記憶、複習。

五、評價要到位 -—-— 良好而恰當的評價,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在評價中,要多多運用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對其發展過程中的進小和改進及時予以評價,促其更好地發展。評價不是盲目地表揚,不是一味地説“好”、“棒”,及時指出並糾正學生的錯誤,才能引領學生走向成功。

通過這次學習增長了自己教學上的知識,對課堂教學技能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以後要通過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技能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每一堂課都成為有藝術有質量的課堂。

有關教學課堂的心得體會篇5

雖然沒去過濰坊,但從領導那兒以及網上了解些他們課堂教學的變化,感覺很實用很值得學習和借鑑,所以有了想派老師去學習的想法,通過努力還是成行了,很慶幸。回來的座談會上,老師們的情緒很激昂,一個個都在娓娓訴説着自己的深切感受,謀劃着未來課堂教學改革的美好前景,那一刻我很感動,感覺到我們的老師對工作的孜孜追求,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感覺到她們真的很可愛,或者很可敬,小小的一次活動,會引起那麼大的震動。

三個周的實驗,前兩天聽了幾節彙報課,實實在在的感覺到此次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感受到了課堂教學的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注重預習了,不管是課前還是課中,在老師一張明白紙的指引下,學生實現了講授前的自我學習。二是開始自主了,或者是開始追求自主了,課堂上教師不在是主角,學生才是中心,提問題,解答問題,分析問題,學生有時候已經淡忘了教師的存在。三是教材在教師的頭腦中不在是固化不變的,他們敢於對教材進行新的編輯,學生知識的獲得不再侷限於課本。

當然也還有一些問題,值得老師們進一步探討,提幾點粗淺的看法,供老師參考。一是自主學習或自能學習,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能自主的能力,教師不要操之過急,學生的預習一定要引導到位。學生預習的主要內容和方法就是自讀、自學、自悟、自問。自讀就是要把新內容讀熟讀懂,自學就是把文中的生字生詞學會,自悟就是通過讀書簡單的理解文章的意思,自問就是在預習時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分三個方面進行:檢查、交流、解決。檢查就是要檢查學生讀課文和學生字詞掌握的情況,交流是讓學生相互説説自悟的知識,解決就是要幫助學生解決提出的問題。二是小組合作時怎樣提高每個成員的參與度,小組合作主要的就是相互交流相互幫助,應該讓差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至少聽懂別人的想法。三是小組預習檢查彙報時不能只是提缺點。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多是揭短教育,所以組長彙報時也只是注重了誰誰誰沒完成或不好,我們要提倡揚長教育。四是課堂活了,問題多了,怎樣讓差生跟上節奏,不掉隊。

有關教學課堂的心得體會篇6

老師為大家呈現了紮實、有效而又頗有創意的課,課堂上,老師們把一堂堂課演繹的既樸素又精彩,既紮實又有效。幾節課聽下來,深感受益匪淺。同時,與做課老師精心設計準備的課堂相比,我感覺自己平時琢磨得太少。這3節課在設計時,少了許多華而不實的東西,更多的是關注課堂的“數學化”。下面我以馬剛老師的《1000以內數的認識》為例,結合聽課情況,淺談一下自己收穫。

1、教師通過多種學習材料的呈現,如小方塊、綠豆、報告廳在坐的老師等。豐富了學生對於1000這個數的感官。讓學生初步感受因為物體個體大小的不同,所以1000個物體的整體大小也會不同,多層次的進行了體驗。

2、整節課上教師很好了展現了學生學習的狀態,體現了學生學習中“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過程。在學習拐角數數時,先讓學生看小正方體,再到學生自己數一數,然後一邊數一邊撥,再寫數。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3、課的精彩在於對數學知識的梳理。從課的伊始,教師通過課件很好的呈現了學生數的方法,並對以前學過的100以內數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很好的梳理;第2次對知識的梳理是在認識了1000之後,通過梳理1000以內數之間的關係,學生的頭腦中完整的呈現出了1100—1000這些數之間的關係。

4、圖、計數器和板書三者有機結合,突破重點和難點。先數多媒體上的小正方體,在數的基礎上到十調整小方塊的位置,然後再讀數,寫數相結合。有了多媒體的依託,最後脱離具體的圖形,進行嘗試獨立的數數、撥數,先同桌合作數,再個體數。做到人人過關,紮實有效。

5、注重估數意識的培養貫穿於課。課上先後出示了1000個小正方體,再到1000顆綠豆的呈現、報告廳能容納500人,進而想象1000人是多麼一大片,學生是有目的的想象,一節課上可能體現不出學生的什麼,但對學生的發展來説,是終身受益的。

現在的數學課堂已經不再是一個承載着固有知識點的一潭死水,而是被學生活躍的思維激活的一眼活水,每天都在經歷着更新,每一次的湧動都閃現着學生奇思妙想的思維火花。課堂教學目標要清晰、明確。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瞭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情感態度設計教學環節。課堂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只有有所需求的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及時調整教學預案,學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好,我們要善於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採取多種方法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得到最大的收穫。

每一次聽課、學習都會使我感悟頗深,會幫助我改進教學方法。作為一名教師,教學的根本在於教材。教材所給我們呈現的知識大多是由問題情境中來,然後是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展示。其實教材不僅僅是對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與結果的展示,我們要深入教材,究其根源,才能對教材地真正理解。而我卻忽略了這個探索的過程,有時是探索過程程式化,我關注更多地是結果的多樣化及優化。這樣的教學學生雖然也學會知識,卻缺乏探究意識,缺乏在探索過程中所體驗到的成就感。我要深入地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多方面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