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堂教學心得7篇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心得與體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W

本文主要分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心得體會,旨在探討如何提升教學效果。本文所述的方法和經驗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借鑑和啟示,幫助他們成為優秀的教學者。

課堂教學心得7篇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心得與體會

第1篇

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

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即要求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儘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驗教師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所謂策略,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問題解決的行為方式

二、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種因素

1、課堂步驟的時間的分配和有效性聯繫在技能知識的教學中,有關過程雖然是由於發現了大多數的學生的普遍問題想統一解決,但在學生還沒有完成之前,這樣的舉措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老師講和學生應用操作的時間的比例的控制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性。

第二種過程的時間調配難度的把握看起來好像簡單一些,因為大家覺得是複習課,前面技術性的知識點已經落實好了,現在僅僅是把學生的“冷飯”再炒一下就行了,其實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其中更講究的是你給學生練的習題的難易的控制,時間你覺得是可以在20分鐘以內完成,可偏偏出的習題卻難住了大部分的學生,無奈之下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犧牲自己講解的時間給學生再練習,而這樣的練習應該説是低效的,因為學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加上你也沒有時間分析,要不得,二是不管學生完成沒有,現講了再説,但學生在聽你講解的時侯也是糊里糊塗的,哪能印象深刻呢,也是低效的課堂效果。所以,這樣

4久而久之造成的是學生思考的一種惰性,一種依賴性,這也可能是學生成績一直沒有一個高度,沒有一個創新的根本性原因。筆者有時為了趕時間進度,深怕學生思考的時間遠遠要超過我快速講解的時間,所以就迫不及待的將過程和答案公佈於眾,其實這樣傳授的知識點完全有可能是低效的,因為沒有經過思路掙扎的問題可能就是一個問題。

另外,除了能提問,其質量也是一個問題,深深地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我們在聽取其他教師的課程會發現,有的信息技術教師在口頭語上常常是以“是不是啊?對不對呢?”來取代所謂的提問,這時的學生的回答很簡單,沒有其他選擇,只有“對”與“錯”的`美妙的結合,這麼的效果能起到我們所預期的嗎?當然回答也很簡單:不能。本人其實也有犯此毛病的時侯,是因為覺得在信息技術的操作中,要學生完整的回答一個操作的步驟是比較困難的,如:如何新建一個文本文件。此時學生的操作可能

性的落實,但和教師的提問是分不開的,你的問題簡單隻能用“是”或“不是”來回答,那麼就太牽強了,學生心裏有想法也不能表達,所以兩者缺一不可。

3、課堂的評價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聯繫

新課堂要求教師能運用新型課堂教學評價理念在課堂上正確的評價學生,我們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學習成果的評價,教學的階段性評價都將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我們要真正理解“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是為了改進“。

信息技術課堂的操作性很強,學生的一舉一動所見即所得,教師對於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千萬不要吝嗇給予反饋,此時及時的反饋既評價可給他們的操作進行指導,當然很多類似“很好,不錯,對極了,你想到太周到了,這是我都沒有考慮到的,good“等語言的使用更能給學生一種肯定,鼓勵和希望,讓他們在學生的過程中有更高的積極性,從

以教師的魅力是貫穿整個課堂,把握住學生精力的一條主線,精力集中了,自然效率就高了。聽過一省優質課一等一的老師的課,課堂中的個人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僅是學生,在場所有的老師都被她深深的吸引,無不讚歎其深厚的功底,不會遜色於任何一門其它學科的老師,所以,在她的課堂中只有專注。

提高我們信息技術教師的綜合素質並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要在一朝一夕中鍛鍊,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充實自己,從自身的行為舉止、語言語音、精神狀態、應變能力、板書設計等等方面入手,能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個豐富的自我,那麼,在課堂上,誰還有時間去理會雜事,這樣的課堂,就是一個高效的課堂。

5、教學方法、課堂練習和教學有效性的聯繫

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的教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用的較為普遍的是任務驅動法,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都可以有預設,但不一定要恪守,要隨着課堂教

課堂教學心得7篇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心得與體會 第2張

第2篇

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和關鍵點,也是全面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科學的教學策略設計可以使得教師能夠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工作框架,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課堂面貌得以改觀,促進和改善師生教與學的質量,達到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

教學策略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它是由特定的教學目標所決定,直接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解決教學問題服務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策略的制定、選擇與運用中要從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入手和着眼,首先要對教學目標等各種影響教學的可能因素有明確的認識。在設計教學時確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師要善於深入鑽研教材,預設有價值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情感。而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運用啟發性教學來激勵學生的思維活動。充滿情趣的問題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熱烈探求。教師預設的有價值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與文本對話,主動地去探尋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情感。這是一個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內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內心的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興奮狀態,積極地去思考、去表達,迸發了智慧,同時情感受到了薰陶。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了這樣的對話,學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誘知,情知和諧。

渲染創境,激發學生情感。教師運用語言進行渲染。在教學中,教師運用語言進行渲染,在總結學生髮言的情況下,梳理了學生的思維,及時提升學生的情感,這時候再進行有感情朗讀指導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補充資料,激發學生的情感。數學學習應當有一個開放的空間,數學學習源於生活,還要結合生活、迴歸生活。

創設複述法。激發學生的説話動機,消除學生懶説話、怕説話的思想情緒和心理障礙,產生想説的慾望,鍛鍊敢説的勇氣。因此課堂上教師要着力營造這種“欲説”的氛圍,調動學生的情感,疏通學生的思維,從而實現“情動則辭發”。

教學策略種類很多,以思維碰撞為主的策略。主要是運用了討論法。討論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一個話題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討論或交流引導學生在羣體思考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互相啟發,互相補充,進行相互學習。以討論來促進學生的交往,促進他們掌握參與傾聽、表達、競爭、協作等各種技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運用這個策略的時候,要把握好時機,只有在學生經過獨立的思考,有交流的需要與必要時,展開的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

以感知為主的策略。是指教師通過對實物或直觀教具的演示和組織教學性參觀等,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客觀事物或現象而獲得知識的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這類方法的特點是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具體性和真實性。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師設計教學策略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特別是在現代信息社會的教學條件下,新的教學媒體層出不窮,功能越加豐富,在進行媒體選擇時,應該根據各個教學要素的不同情況,選擇相對最佳的教學媒體,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以及各種媒體的特性,有機結合地選擇教學媒體,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

課堂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啟迪學生思維和鼓勵學生創新的過程,有助於開發學生的智能資源,有利於學生構建新穎的思維方式,也有利於培養其創新能力。人類智力的開發離不開創造,教學方法的發明創造又賦予智力開發以新的形式,我們在重視繼承傳統教學策略的同時,善於學習中外先進教育理論,在繼承的同時,注意創新。

第3篇

自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校展開,我們一線教師都作為承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廣者。

原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擔當什麼角色,學生的主體性如何體現,通過數學學習學生應該得到什麼。這些,曾經讓我困惑過,可如今諸多的問題似乎迎刃而解。

在參加“基礎教育新課程理念”培訓班獲得的理論指導下,我認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適合自己發展。課堂內、外,為學生提供大量帶有階梯性教學活動的線索,為所有學生學習數學提出出發點,在所提供的學習情境中,通過探索和交流等活動獲得必要的發展。

二、為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

傳統的教材內容繁、難、舊,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對同學們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都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例:課堂上引用許多真實的數據、圖片和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提供眾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問題,並動手自制教具)展開教學研究。

過去我們的數學學習存在着單純地模仿和記憶,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現在的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處理“做一做”、“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等欄目時,讓學生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究合作,體驗、創造完成教學活動,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為學生培養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能力

數學思想,如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等仍然是新課程所培養的目標之一,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努力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應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時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採用多樣化,從學習能力、態度、情感、實踐能力和學習方法等,多采用賞識性語言,以使評價更有利於所有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教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評價方法多樣化,關注個體差異,實現不同的人在教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為提高學生數學素質教育,必須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教育對象,充分發掘他們的合理潛能,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實在課堂上。要開拓、創新、積極、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切實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在數學活動中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應用、自主思維、自主創新,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從而逐步領悟到數學王國的諸多奧祕。

第4篇

在8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在高平市實驗國小舉行的高效課堂國小英語培訓活動。此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讓我見識了新一代國小英語教師的風采,又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教學經驗。

一、經過聽太谷縣實驗國小杜教師的報告,

使我真正明確了高效課堂教育理念,它是一個長效機制,不會出現短期效應。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平台,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儘量多給學生時間和空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以引導者、參和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學生共同學習,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框架,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突出一個“導”字。教師要注重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學習興趣靠培養和激發,趣味且能抓住學生注意力的課堂導引,圍繞教學資料開展的趣味有意義的課堂活動,有利於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教師要注意指導學法,讓學生去理解掌握學習方法,掌握最佳路徑,促使學生不僅僅“學會”,還要“會學”,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和知識創新本事。

1、如果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不願去學,而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2、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課堂上教師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無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要中肯,要切合實際。

3、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資料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供給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4、質疑問難,搭建探究平台,抓住契機,用心製造"問題場"。設置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必須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

5、充分利用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位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

經過這次培訓,使我獲得很大的收穫,解決了以前課堂中的一些困惑,為今後的課堂教學改善供給了指南。

第5篇

關於講授教學的基本程序心得體會一講授教學指教師將現成的知識、經驗及其形成過程直接呈示給學生,並作必要的描繪、舉例、闡釋、説明、論證等,學生主要通過聆聽、觀察與思考進行接受式的學習。它具有主導性與直接性的特徵。主導性是指整個教學交往過程以教師活動為主,由教師直接控制,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科書及自己課前編制的教案,發起教學活動,學生則聆聽教師的講授,觀看教師的板書、演示,基本上處於被支配的地位。直接性指教師直接提供結論,並給予必要的解釋、説明、論證,學生主要是接受式的學習。講授過程中可能還伴隨着教師的提問,但這種提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回憶相關事實,為進一步的講解作鋪墊;或者是為了檢查學生是否集中注意力聽課,有沒有聽懂教師的授課內容。

講授教學有描述式、解釋式、論證式、問答式等不同方式、方法。

描述式講授多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兼有敍事和抒情,強調被描述對象的形似與神似,它經常應用於人文學科的教學。

解釋式講授是就教學內容進行知識要點轉述、意義交流、符號轉譯、程序説明、結構提示等,一般過程為:介紹知識點──予以客觀説明(提示、詮釋、確認)──歸納小結。它要求突出被解釋對象的重點、難點。

論證式講授是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等進行定義界説、舉例分析、原理推導、觀點歸納等,是講授教學的高級類型。它強調原理的推導、證據的組織、相關知識的比較分析以及具體事實材料的抽象、概括等。

問答式講授主要表現為教師問、學生答,形式上為對話教學,實質上卻是以講授為主的教學,它也可以看做從講授教學到對話教學的中間過渡形態。對此我們將在“對話教學”專題中作具體介紹。

從交流媒介看,講授教學主要運用口頭言語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配合運用體態語言、板書、直觀演示以及視聽媒體、聲像呈示技術等。這裏所討論的現代教學技術僅限於將部分講授內容提綱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光盤等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呈示展現,只是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至於利用信息技術,開闢虛擬課堂,進行網上互動交流,這已超出了講授教學的範疇,甚至也超出了課堂教學研究的範疇。對於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不應誇大,虛擬環境下的人一機互動,無論如何也不能代替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

課堂教學無論是空間佈局、時間設定,還是組織形式,都凸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為講授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師深入淺出的講授,使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形象、淺顯易懂;同時,它要藉助於語言媒介將知識信息直接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接受性的學習,避免了學生認識過程中的許多不必要的曲折,能夠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講授教學,因為在傳遞知識信息方面具有無法取代的簡捷與高效的優點,所以經久不衰。與此相適應,言語講授乃是傳授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功。差不多所有課堂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言語講授,只不過在不同的課堂教學中,講授的時間不盡相同。中學生數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教師每節課啟發與小結的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而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平均講授時間約佔整個課堂教學時間的2/3。

講授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其目的、功能應有所不同:起始階段為引發鋪墊性的講授,可以提供給學生廣闊的知識背景,打開學生的思路;新授階段為剖析釋疑性的講授,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結束階段,為總結強化性的講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貯存在大腦裏,達到記憶鞏固的目的。

很明顯,一味的言語講授,不易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講授教學的過分濫用。科學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的講授常常是抽象枯燥的。如果教師對此未作適當的組織,極易與兒童已有的認知結構、知識準備相脱節,成為“滿堂灌”,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機械學習。講授教學在提高課堂效率中的作用也不宜誇大。長時間的言語講授易引起學生的心理疲倦、聽覺疲勞。講授者的種種性格、能力缺失又會加劇這種疲勞,使信息接受率、保持率不盡如人意。根據美國人約瑟·特雷納曼的研究測試,講解15分鐘,學生記住講解內容的41%;講解30分鐘,學生能記住講解的前15分鐘內容的23%,而講解40分鐘,學生則只能記住前15分鐘的20%。也就是説,一個單位的講解所持續的時間越長,講解的保持率就越低,而且在這個時間段後的講解往往沒有什麼接受率可保證。如何可以發揮講授教學的優勢,克服上述講授的弊端呢?這就需要教師學會運用講授教學的策略。

關於講授教學的.基本程序心得體會二作為一線教師,就得刻苦專研教育教學,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遊刃有餘。所以在暑假裏學習了《有效教育教學理論》。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課堂質量,解決負擔輕質量低、負擔重質量低、負擔重質量高的問題,通過教師水平達到負擔輕質量高的教育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

有效教學,通俗地説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收穫、提高和進步。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厭學到樂學。

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樂學且有收穫呢?以下幾點體會作拋磚引玉之用:

一、教師要“活用”材教。我們在解讀教材時要有課程意識和教材意識,撰寫時要有目標意識和年段意識,上課時要有生本意識和訓練意識。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如此“活用”教材還會怕學生不樂學嗎?

二、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眾所周知,教學是“教”與“學”雙方面的活動,要進行有效的教學,在思考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更重要的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掌握、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有足夠的瞭解的基礎上,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慮到課堂上學生可能的發言,可能遇到的困難,對課堂有足夠的預測。有備而來,有備無患,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師在課堂上為了實現教學預設而越俎代皰。

三、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積極的態度傳達給學生,進而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時又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

關於講授教學的基本程序心得體會三通過參加基本功訓練,收穫頗多。從中體會到一些教師自身的魅力和獨特的思維,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魅力和風格。就這次活動,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確實提高我們教師的自身素質,勤練、多練、堅持練“三字一畫”。只有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的發揮作用,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就提高了,總而言之,教師的專業素質過硬,綜合能力強,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二、從課堂組織來看,教師應該加強對新的教學理論的學習,並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的體會與理解,課堂上用心教,用心與學生交流,真正的把握好教學目標,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用文本去教,然而又不侷限於文本,而是根據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開發和生成課堂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有效的擴展下去。教師着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的運用能力,切實讓學生“活”用數學,用“活”數學。

三、老師們教學內容的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通過教學片段和説課的展示,可以看出老師們真的是用心去做了,而不是去應付。老師們在這次活動中也進一步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另外,校領導對此次練功活動做了點評,講授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讓我學習到很多實用的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比如:教師該怎樣更新教學觀念。(教師要立足點點高一些,不要侷限在上好每一節課,而是要立足於你想把學生培養成怎樣的學生。)課堂教學重在課堂常規,與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

教師基本功有一階段了,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各種基本功融會貫通地運用到教學中,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我們的追求不會停止,學習更不會停止。新的課程改革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今後我會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多動腦筋,多實踐,多反思,大膽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指導實踐。

第6篇

兩年來,我積極實踐我校靈動課堂的教學模式,以生為本,以學定導,生進師退,小組合作。使學生煥發出驚人的智慧和生命力。

數學是一門思維科學,邏輯嚴謹,學習者往往手動傳遞心動與思考。而傳統數學課堂,老師主講的時間幾乎佔據一節課的三分之二,國小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就會交頭接耳小動作不斷。在我校實施靈動課堂後,學生能在創設情景下很快進入自主探究的狀態和氛圍中,教室非常安靜。儘管孩子們面對面的坐着,很少出現用調皮的神情或動作打擾對方。對學時,速度較快的同伴悄悄交換,暗暗尋找焦點問題。因為學生們已經明白,現在的探究是下一環節合作交流的基礎,“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學習的過程只停留在師生互動,顯然是一種狹義的學習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學,羣學無疑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同齡學生之間更具有共同的語言和認知水平的可參照性。認知容易產生共鳴和見解衝突,這恰好就是學習的契機。經過培訓的小組長根據學生的基礎,性格,能力,妥善安排本組學生髮言的順序。做到全員參與,一般會把發言的機會先給基礎較弱不善言談的孩子,儘管他表達的慢,但其餘五名成員儘可能的鼓勵和期待。只要你的發言是自己用心思考的結果,哪怕是錯的,對同伴也是啟發。

由於受心理特徵影響的原因,國小生普遍存在着喜歡別人聽自己説,而不喜歡自己聽別人説的現象,但是我們的靈動課堂必須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傾聽為保障。特別是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時,仔細傾聽同伴的見解,及時做出修改是靈動課堂學生交流的基本功。經過兩年來的培養和訓練,孩子們聽同學發言時,看着自己的活動單思考結果,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要表示認可或贊同。如果意見不一致,要迅速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或爭議做出標識。最為可貴的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盲從,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迅速做出判斷。如全班展示時,不僅聽展示同學的發言,而且會對他所寫所塗所畫的展示材料仔細辨認,做到關注細節,關注區別,擴大收穫。

隨着我校“以學定導、多元互動”的靈動課堂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優秀小組的評選成為學生學習評價及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課堂進展的.每個環節,學生都有比較明確的積分要求。每天積分,每週積分並評比,每月評出優秀小組進行表彰獎勵。小組長,學科長的責任心很強,整個小組組員暗暗加油,小組展示有錯,其他組的同學躍躍欲試,強烈提出展示自己小組或個人的見解。甚至學生把週末的主動多寫的作業拿來給個人和小組加分!這樣的小組評價使學生加強了自律,培養了共贏的意識,增強團隊的競爭力。

當然進步與困惑並存,收穫與挑戰同在!但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我感到欣慰,也倍增了我探索靈動課堂的信心與勇氣!

第7篇

在實踐二十四字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問題,面對問題,大家羣策羣力,互幫互學,收穫頗多,我認為,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有效性,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

“二十四字”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主嘗試、合作交流、展示點評”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在課改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我們提出的學習目標只有一個,很集中,但是學生的理解卻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甚至會出現我們意料之外的結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改變以往的線性教學設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多研究學生的思維,以此來確定教學思路。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設計才會產生更大的使用價值。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最初實踐“二十四字”課堂教學模式的時候,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師提倡學生主動站起來搶着回答,可是,當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後,很多學生一擁而上,你一言,我一語,我們的課堂突然之間顯得很亂;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發現,有的教師把小組合作作為一種課堂點綴,作為一個固定的教學環節,不分課型、不分時機地進行亂用、濫用,有時學生的思維還未打開就草草收場,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根本沒有達到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有的教師只是注重對小組合作表象的評價,而不注重小組合作的具體指導;有的小組看似討論得很熱烈,可其實並沒有生成更有價值的問題;有的小組看似全員參與,實際上主角還是好學生,一些學困生仍然充當着聽眾的角色;有的小組在合作學習之後並沒有統一思想,達成共識……仔細分析一下,我們會發現這些問題屬於一個類型,即課堂組織管理問題。要解決以上問題,我們必須提高課堂組織管理的有效性。

從我們平時的優秀課例中,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我們形成有效的課堂組織管理行為:

①情感效應。在一些示範課觀摩研討活動中,我們看到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充滿激情,學生被這種全心投入的.激情所感染着,不知不覺就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有的教師態度和藹,課堂語言充滿童真童趣,一下子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形成了和諧的課堂氛圍,此時此刻,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我們要真正蹲下來與學生做知心朋友,這樣有助於形成有效的課堂組織管理行為,提高教學效率。

②課堂應變。二十四字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課堂學習參與率,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種種突發奇想,有時會偏離主題,造成思維混亂;有時會令教師難以應對,顯得很被動,有時甚至會出現一些令人尷尬的事情。這也是很多教師不敢放手的原因之一。仔細想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課堂應變能力,要注意傾聽,及時瞭解學情,以學定教,靈活地進行課堂調控。同時,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吃透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應對自如。要真正提高應變能力,真的需要付出很多。

激勵性評價能夠成為學生向上攀登的階梯;激勵性評價能夠點燃心燈,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激勵性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有效發展。我們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用發展的眼光進行合理、有效的激勵性評價,一要真誠,二要及時,三要有效,不斷豐富評價語言,改進評價方法,提高評價水平,逐步形成有效的激勵評價行為。

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反思,把問題作為發展的契機,作為學習的資源,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