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音樂幼兒園教案優秀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4W

憑藉籌辦好教案,可以更好地依照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必要調整,教師們編寫教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將知識傳播給學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音樂幼兒園教案優秀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音樂幼兒園教案優秀8篇

音樂幼兒園教案篇1

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説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治性情的熔爐。現如今,音樂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另外,有科學證實,音樂的神奇力量確實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育,並對其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我的好媽媽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

2.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創編合適的歌表演動作。

3.增強愛媽媽、關心媽媽的情感。

教學準備:

1. 音樂磁帶一盒。

2.請一位配班老師做好情景表演的準備。

3.簡單的場景佈置(小桌一張、上面放一隻茶杯,小椅子一張)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活動:

師:媽媽工作了一天,辛苦嗎?回到家,我們應該怎樣關心、照顧媽媽?(引導幼兒大膽地談一談怎樣關心、照顧媽媽。)

二、學習歌曲:

1.欣賞視頻。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麼關心她媽媽的。(播放視頻)她做了什麼事?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用歌詞來小結。

2.教師範唱。

師: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好媽媽》。現在聽老師來唱一唱。

3.幼兒輕聲跟唱。

師:請你們輕輕跟着老師來唱一唱,老師想聽聽小朋友好聽的聲音。

4.完整學唱歌曲。

師:小朋友來自己唱一唱。

三、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

1.大膽學習創編動作,並請創編好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表演。

師:請你聽着音樂想一想可以做什麼動作。(邊放音樂邊想動作)請一個小朋友來和老師表演。老師扮媽媽,小朋友做孩子。

2.幼兒做孩子,老師扮媽媽,邊唱邊表演。

3.請一半幼兒扮做媽媽,一半幼兒扮做孩子,邊唱邊表演。

音樂幼兒園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用自然、歡快的聲音唱歌,並用動作創造性地表現歌曲內容,感受節日的喜慶氛圍。

2.學習“鬧”字的下滑音唱法,表現歌曲幽默、風趣的特點。

3.嘗試以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體驗合作歌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元宵節期間帶幼兒去觀燈、賞燈,沒有條件的地方,教師可提前組織幼兒觀看有關燈會的錄像或圖片。

2.《鬧花燈》教學掛圖(龍燈、鳳燈、獅子燈、孫猴鬧天宮燈的圖片),音樂cd、盒帶。

活動過程

1.觀看燈會錄象或圖片,組織幼兒談話,引導幼兒回憶觀燈的情景。

提問:你在燈會上都看到些什麼燈?觀燈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2.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1)難點前置,引導幼兒模仿燈會上敲鑼打鼓的聲音,按歌曲節奏説出“隆咚——咚鏘”和“咚隆咚——咚鏘”,並説出它們的不同。

(2)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數花燈”,學唱“有龍燈,有鳳燈,龍燈鳳燈獅子燈。”

(3)教師示範唱,邀請幼兒在“數花燈”部分或“敲鑼打鼓”部分自然加入。

(4)教師和幼兒共同分析“鬧”字的唱法,引導幼兒嘗試滑音的唱法,表現出歌曲幽默、風趣的感覺。

(5)教師組織幼兒採用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導幼兒體驗合作歌唱的樂趣。

活動延伸

1.為幼兒提供音樂cd盒帶和相應的道具,引導幼兒進行音樂表演。

2.閲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5頁,根據畫面填詞演唱。

音樂幼兒園教案篇3

一、設計意圖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幼兒缺乏自信心,不願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於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採茶》選自大班下學期主題七大自然的禮物,表現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優美歡快,幼兒容易理解表現。現在正是江南地帶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雖然採茶為幼兒不熟悉的活動,但正用此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及求知慾,表現出自由快樂的動作和情感,增強幼兒自信心,所以我選擇了這一課題來進行韻律活動。

二.説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結合《綱要》精神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 通過學習律動《採茶》,感受忙碌的採茶氣氛,體驗採茶時的喜悦心情。

2、 引導幼兒學習採茶動作,並大膽創編表演律動。

3、 培養幼兒動作的節奏感和協調性。

三.説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採茶動作要領。

難點則是幼兒大膽創編採茶動作並表演律動。

四.説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採用的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和場景,把幼兒帶入江南茶園的情境中,以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談話法:通過教師與幼兒的對話交流,讓幼兒對茶園有簡單瞭解,更加貼近生活,對採茶產生好奇心。

3、視聽法:這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特點而採用的。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茶園的圖片視頻,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輕鬆地學習採茶動作及創編。聽是感知音樂的最好的方法,也是音樂的最大魅力,幼兒通過視聽來感知作品、理解作品、從而創造性的表現作品。

五.説學法

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我採用的學法是: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觀看圖片視頻、情境模擬等手段,讓幼兒感受忙碌的採茶氣氛,體驗採茶時的喜悦心情,更加大膽自由表演。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説一説、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進幼兒對律動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六.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採茶情景圖片視頻 音樂《採茶》 小籃子若干

經驗準備:幼兒活動前對茶葉有簡單瞭解。

七.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的主要環節分為以下三個:

一、情境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二、引導幼兒學習採茶動作並大膽創編表演律動。

三、幼兒完整表演律動,感受忙碌的採茶氣氛,體驗採茶時的喜悦心情。

音樂幼兒園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稚趣、生動的風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即興創編與演唱歌曲。

3、萌發對民間藝術“捏麪人”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看過捏麪人,並見過一些麪人形象。

2、老爺爺捏麪人的ppt課件,圓舞板

3、孫悟空、唐僧、沙和尚、豬八戒麪人圖片,記憶歌詞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藉助多媒體生動地講述,引出歌曲部分內容。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北京的老爺爺(出示圖片),我們向老爺爺打個招呼!這位老爺爺本領可大了,他呀,會捏各種各樣的麪人。來!瞧瞧看(播放課件)教師:老爺爺帶來了好多面人,有什麼呀?(幼兒説)好多好多,把我們的眼睛都看花了!

(二)教師範唱歌曲,用身體動作表現歌詞。

1、教師:老爺爺今天還捏了幾個小朋友特別喜歡的麪人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到底捏了啥?(出示唐僧師徒四張圖片)

2、(出示圓舞板)師問:咱們來玩個遊戲,我問你答!捏一個豬八戒幹什麼?幼回答:捏一個豬八戒吃西瓜!(依次問答唐僧、沙和尚、孫悟空)

3、教師:捏的什麼呀?捏的什麼呀?請你們説,我幫你們打節奏,開始!(引導幼兒完整説一遍)

4、教師:捏麪人的老爺爺真是本領大,真的這樣嗎?大家一起來聽一聽!(教師範唱)教師:你聽到什麼了?(幼兒説,教師出示對應圖片並學唱)

5、提問:這次請你們再仔細聽聽,特別是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的呢?(師再次範唱)師:最後一句有什麼特別?誰願意來試一下?(個別幼兒示範)

6、師示範邊唱邊做動作(最後一句),幼兒練習2遍。

教師:這首歌曲很特別,有唱、有説、再加上一句唱的小尾巴,(邊説邊指)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唱一唱!(師幼互動)教師:因為這個捏麪人的老爺爺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時帶有濃濃的京味,就像我們以前學過的《京劇臉譜》一樣,我們再來試一試!(師幼互動)

(三)説唱表演

1、教師:小朋友真能幹,現在我們來分成兩部分,説的和唱的分開,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説説的部分,請説的部分的小朋友邊説邊做動作!(男女生互換)

2、教師指着圖片問:老爺爺捏的這些是哪個故事裏的人物?(幼兒説)是《西遊記》裏的人物,咱們來跟着音樂節奏把他們表演一遍,好嗎?(教師鼓勵幼兒邊説邊做動作)

(四)啟發幼兒創編一個故事主題。

1、教師:老爺爺捏的是《西遊記》故事。要不我們也來編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來,趕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個什麼故事好呢?(幼兒自主討論)

2、教師:剛才老師聽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誰來説説看?(幼兒説)

3、教師:我知道小朋友最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就是《喜羊羊與灰太狼》了,要不我們來試着編一編這個故事,好不好?

4、教師:老師這兒找到了他們的麪人圖片(ppt),不過得請小朋友想想捏它們在做什麼動作好呢?我們要捏一個喜洋洋在幹什麼?誰能跟着節奏説説看,邊説邊做動作!(接着説美羊羊等)。

5、在圖片的提示下,幼兒演唱由自己創編的歌曲。

教師:喜洋洋的故事是我們大家一起編的,那我們要記得很牢哦!來,咱們把他們編到老爺爺捏麪人的歌裏吧!(師生共同演唱創編好的歌曲)。

(五)活動結束

教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因為你們不光能唱,還能編呀,我知道小朋友今天學了這首歌曲,肯定也想玩一玩捏麪人的遊戲,咱們有機會來嘗試一下!

音樂幼兒園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

2、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3、積極投入活動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魚網一個。

活動過程:

一、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

二、複習歌曲《在農場裏》。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並做動作。

1、傾聽教師範唱。"青蛙媽媽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聽,它唱了些什麼?"

2、根據歌詞內容,師生共同創編動作。

3、在教師帶領下,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表現歌曲中3/4、2/4拍的節奏變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嘗試配歌詞,學唱歌曲。

5、在歌曲錄音的幫助下,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四、邊唱歌,邊玩遊戲。

教師講解遊戲玩法及規則。

"小蝌蚪邊唱歌邊在水裏遊,玩得很開心,調皮的孩子拿來魚網捉小蝌蚪,靈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魚網出現時,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完整遊戲,幼兒邊唱歌邊按歌詞內容和歌曲節拍做動作,歌曲結束,魚網出現,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並向幼兒介紹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郊遊》樂曲伴奏下進教室。複習歌曲《在農場裏》然後學唱歌曲。

最後邊唱歌邊玩遊戲。

活動反思:

我們班的幼兒大都生活在小區之中,對於小蝌蚪這個動物形狀並不熟悉,因此,在學習時孩子可能不會太理解,這樣就會影響遊戲的效果。考慮到這種情況,因此,在活動前,我帶來了許多小蝌蚪,並放到自然角中,孩子們見了,一到自由活動,他們就擁向自然角,好奇地觀察着小蝌蚪,在觀察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徵及它們游泳的姿態,在談論中,他們瞭解了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在孩子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後,我們就開始組織孩子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熱烈地談論着對小蝌蚪的認識,這時老師用歌詞進行簡單總結,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詞內容,接着在欣賞音樂旋律中我們引導孩子自己嘗試着進行演唱,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哼出了歌曲,體現了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接着,我們在組織孩子進行遊戲活動,在進行遊戲時是孩子們最投入,也是最高興的時候,由於他們對蝌蚪的游泳姿勢並不陌生,他們紛紛地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

音樂幼兒園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在掌握歌表演的基礎上,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合作使用3種樂器為歌曲《五隻小青蛙》配伴奏,並能較連貫地演奏。

2.能借助對"數青蛙"段落配器方案的討論,瞭解為歌曲配器與記錄配器的方法。

3.合作配樂時,能進行協商、共同嘗試,體驗合作演奏帶來的挑戰與成功感。

4.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圖譜:《五隻小青蛙》第一段歌詞圖譜(見文後)、壓好膜的空白底版1個(見圖1)。

2.3張桌子,每張桌上分別放有1支黑水筆、1張幼兒用的小圖譜(與教師圖譜相同)。

3.樂器:木魚(6個)、沙球(6個)、小鈴(6個)。

4.幼兒事先學過《五隻小青蛙》的歌表演。

活動過程:

環節一:回顧、重温階段出示大圖譜,引導幼兒進行歌表演,再次感知、回顧歌曲中"遞減式數青蛙、嗯咂咂咂及呱呱"等段落的節奏。

環節二:集體討論配器方案階段結合所提供的樂器(木魚、沙球和小鈴),集體討論、交流適合的配器方案,學習記錄配器的方法,為幼兒分組創編提供工作模型。最後,教師在大圖譜下面的空白底板上畫出相關樂曲的標記,目的是為幼兒後續記錄配器方法提供示範(見圖2)。幼兒嘗試使用協商好的樂器(如木魚)演奏"數青蛙"處的節奏,驗證配器方案。

環節三:小組合作階段教師提出合作配器的要求,引導幼兒分組進行配器活動。

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共同合作,用這3種樂器來為歌曲配伴奏!

師:用幾種樂器?

幼:3種。

師:老師給每組都提供了一隻筆和一張小圖譜底版,小底版和老師的大底版是相同的,用來記錄你們大家共同討論的配樂方法。

師:今天合作配樂記錄時有3個要求。

第一,每組必須有這3種不同的樂器,每人手裏只能拿一種樂器,所以要先商量由誰先去拿樂器;

第二,選好樂器後,還要商量怎樣用這3種樂器來伴奏,並且要確定由誰記錄配樂方法;

第三,最後要能將你們設計好的配器方案跟隨歌曲演奏出來。

(教師提出上述3條要求後,還要通過反問,引導幼兒複述這3條要求,幫助幼兒強化小組合作配樂的任務意識。)

師:第一個任務是什麼?

幼:商量好誰先拿樂器。

師:第二個任務是什麼?

幼:推選一個人來記錄。

師:第三個任務是什麼?

幼:聽着音樂自己演奏出來。

師:你們畫的時候,我會用倒計時的方式提醒,倒數10下時,你們的方案就要設計好。哪組快,哪組的方案就會先被貼在黑板上。

(教師引導幼兒6人一組,分成3組,分別圍在相應的桌子旁進行協商與配樂活動。)

1.教師圍繞上述3條合作要求,督促每組幼兒明確分工,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活動。

師:想一想,先商量什麼?誰來拿樂曲?

幼:我拿!

師:檢查一下,你們組是不是3種樂器都有了?是不是每人都有樂器了?

師:趕快商量一下哪裏可以配樂?由誰記錄?

(教師通過語言督促,引導幼兒學習快速合作,並記錄配器方案。)

師:我要倒計時了110、9、8……1。

2.教師連續放歌曲第一段3遍,一邊觀察各組配樂情況,一邊引導幼兒按照自己小組的配器方法合作演奏。

環節四:反思與評價階段教師將每組幼兒的配器方案圖貼在黑板上,分別邀請3組幼兒輪流嘗試跟隨音樂合作表演本組設計的配樂方案,並反思小組合作演奏中的困難。

表演組1師:剛才第三組最快完成!先請他們組表演,看他們能不能聽着音樂,按照他們組的配器方案演奏!

(教師邀請第三組的6位幼兒各自拿着相應的樂器,在黑板前站成一橫排,並提示他們持相同樂器的幼兒站在一起。)

師:"你們準備好了嗎?需要看圖譜嗎?"

幼:需要!

師:看清該怎樣演奏了嗎?檢查一下,是不是拿相同樂器的小朋友站在了一起?

(教師引導此組幼兒再次對照圖譜,重温配器方案"木魚、木魚、小鈴、沙錘、沙錘、小鈴",為即將的合樂演奏做好心理準備。)師:看他們能不能把每個配樂的地方都演奏出來!

(教師剛一放音樂,此組幼兒就沒有銜接上,於是教師中斷音樂,引導大家反思。)

師:他們在前奏就遇到困難了?怎麼回事?

幼:沒準備好!

師:前奏該誰演奏?幼:我!(手持木魚者)

師:木魚是嗎?需要再試一次嗎?

幼:要!

師:能準備好嗎?

幼:能!

(第三組幼兒演奏結束後,教師再次拋出問題,引導大家反思小組合作的情況。)

師:這次,他們組演奏的怎麼樣?幼:不太好!

師:還有什麼問題?每個地方都演奏出來了嗎?

幼:他們老是停頓,不連貫。

師:你們發現是哪個樂器在演奏時出現了停頓、不連貫?

幼:小鈴。

師:小鈴怎麼回事?幼:沒有敲!

活動反思:

曾經錯過了幾次聽歌唱活動《五隻小青蛙》的機會,今天上午聆聽了王春霞老師的大班歌唱活動《五隻小青蛙》,感覺這是一首情境性較強的歌曲,王老師動情優美的演唱,有趣的動作,簡單的活動設計卻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個活動除了圖片幾乎沒有其它道具,顯得很輕鬆自然。

歌曲的內容是這樣的:

五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四隻小青蛙

四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三隻小青蛙;

三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二隻小青蛙;

二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一隻小青蛙;

一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青蛙都回家找媽媽。

給活動的一點建議:《五隻小青蛙》共有五段幾乎一樣的歌詞,所以在範唱時可以捨棄幾段,就從兩隻青蛙唱起。五隻小青蛙富有童趣的圖片沒有演示,可以在演示中讓幼兒感受歌曲中表現的五隻小青蛙在池塘邊捉蟲子,一隻一隻跳進池塘裏的情景。歌曲的節奏中有兩處有趣的唸白,可以進行置前處理,在完整範唱時讓幼兒在念白處進行互動。讓幼兒在完整感受歌曲時體驗合作曲的樂趣,避免歌曲長而造成的枯燥。

音樂幼兒園教案篇7

設計意圖

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它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往往通過聲音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來直接、生動、形象地表現某種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難以言表的概括與抽象。同時,音樂又是一門知識性、技術性很強的藝術,音樂的創作與表現必須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巧,音樂作品的欣賞則同樣要有一定的常識和感知能力。可以説,音樂是一門很“難”的藝術。那麼,怎樣在“難”的音樂和幼稚的孩子之間架設一座橋樑呢?那就是遊戲。所以設計了此活動《熊和石頭人》。探索音樂活動遊戲化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音樂遊戲之美,在於它不只是音樂技能的摹仿,它是遊戲活動中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對歌詞、動作孩子味十足的創編,更能活化幼兒的創造細胞,開啟智慧之門。

活動目標:

1.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嘗試根據歌詞曲內容創編表演動作和遊戲。

2.在歌曲的表演與遊戲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體驗表演與遊戲的快樂。

3、學玩音樂遊戲《熊和石頭人》。在學習歌曲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能根據教師提供的舞曲音樂即興舞蹈,並在"熊"出現時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動。

5、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大熊頭飾、已初步學會歌曲的演唱。

活動過程:

一、 複習並熟練歌曲的演唱。

1.t:“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的圖譜,我們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嗎?”

(評析:以圖譜幫助幼兒回憶歌曲,這樣的呈現方式顯得很自然,這樣的逐步喚醒法也比較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2.複習演唱歌曲。

3.老師也來唱一唱,鼓勵幼兒聽聽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4.(結合圖譜提問)

t:“哪一句最特別?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半句和後半句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要這樣唱?”

前半句:告訴大家大熊來了;後半句:趕緊輕輕地隱蔽,別讓大熊發現。

5.幼兒集體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最後一句。

(評析:這一環節裏包含了聽辨強弱和表現強弱的學習點,結合歌曲情節進行的先聽辨後學唱的教學策略,幫助幼兒理解了“怎麼樣?”“為什麼?”兩個問題,使之後的學唱變得輕鬆。)

二、自由探索表演,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1.t:“這首歌曲真好聽,如果加上動作表演一定更美,我們可以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勵幼兒找個好朋友唱唱、想想,為歌曲配上好看的動作)

2.鼓勵幼兒三兩分組,討論歌曲的表演,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請個別幼兒嘗試表演。(關注動作的節奏和美感,並鼓勵相互學習。)

(評析:仔細分析歌曲我們會發現,歌曲內容非常簡單,在動作表演上基本沒有什麼難度,鼓勵幼兒“唱唱、想想,為歌曲配上好看的動作”,使這一環節的學習變得自主,同時,也為表演的多樣化創造了條件。)

4.嘗試第一次表演。

5.討論交流:“你覺得哪一句不太會表演?”引導幼兒探索適合的動作並相互學習。

(評析:鼓勵幼兒提出自己學習中的困難,通過相互的學習幫助解決,這裏既體現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理念,也是在幫助幼兒豐富一個學習方法。)

6.幫助幼兒梳理表演動作,再次表演。關注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也可以表演給個人老師看)

7.t:“剛才歌曲裏唱到大熊來了,聽,是誰來了?”為什麼覺得是大熊來的?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

8.隨樂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兒學習用雙手在膝蓋上一拍一次“學熊走”。

2)幼兒學習模仿大熊表演。

(評析:將大熊的表演這一次學習環節分為了兩個部分,有效地幫助幼兒更好掌握一拍一次這個節奏,為之後的遊戲打基礎。)

三、根據歌曲內容,嘗試設計遊戲方案,並快樂遊戲。

1.提出歌曲可以變成好玩的遊戲。“把這首好聽的歌變成遊戲一起玩一玩。”

2.討論遊戲方案,鼓勵幼兒説説變成遊戲可以怎麼玩?(a角色b情節)

1)啟發提問:遊戲要有誰?大熊什麼時候出現?大熊出現前小朋友做什麼?大熊出現後小朋友怎麼辦?

2)練習變石頭人的本領。(提出相關要求)

3)大熊可以把誰帶走?

4)預設遊戲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兒自由演唱並表演,唱到“大家可別亂跑”時,幼兒變“石頭人”,老師彈奏大熊音樂,大熊角色出場,將動的“石頭人”帶走。

3.快樂遊戲。

根據幼兒的遊戲情況做一些小結和和提示,也可以對石頭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遊戲可進行2~3次。

4.學習"熊走"動作。

鼓勵幼兒在"熊走"音樂聲中,用不動的動作扮演"熊",併合拍地行走。

5.小結,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熊和石頭人》是一個以遊戲為主的韻律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我覺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遊戲性,有情節,小朋友對有情節的遊戲,特別是兇猛的動物吃小動物的遊戲特別感性趣;

第二,歌曲裏面的小動物:小鳥、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較熟悉,又比較喜歡的小動物,小朋友對模仿小動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兒對石頭人的造型非常喜歡,平時孩子們經常玩“木頭人”的遊戲,孩子們對做出一個造型控制不動,非常感興趣;

第四,歌曲簡單,唱起來朗朗上口,易於表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小朋友感興趣,那麼,學起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動特點:

1、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重了曾曾深入不斷提高的原則。無論是在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還是在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都注重了使活動有重複、有變化,曾曾深入,不斷提高教學目標,使幼兒始終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整個教學活動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創編動作、創編造型-完整遊戲。先由易到難分步練習曾曾突破重難點後再完整遊戲。

單個環節:如在創編動作這個環節,先讓幼兒集體聽音樂自由創編-獨立創編-創編兩人表演的動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動作。創編“石頭人”造型也是這樣:一個人造型、兩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兒遊戲時,也是一遍有一遍的變化和難度。

2、注重了動靜交替的原則。幼兒生理、心理活動的重要規律之一就是“節律快”。他們疲勞的快,恢復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轉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重了活動多變化和動靜活動多交替的原則,以確保幼兒在一個時間片段中能夠有較豐富的學習收穫。比如:讓幼兒集體跳舞到單獨個別創編表演,表演後老師小節評價、提問,讓幼兒有適當休息等。

3、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始終作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了此活動的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如:表演法、遊戲法、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達到了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不足之處:

比如在欣賞音樂時還不夠投入,在欣賞音樂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出不同的表情及動作,這樣孩子們才會更好地投入進去。比如在幼兒表演環節,我還能夠適度再“放”一些,更多地鼓勵幼兒多樣化的表現,對於幼兒創新能力和表現力的培養會更加有利。

活動比較好地發揮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很多環節如對錶演動作的探討、對遊戲方案的設計都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理念,使幼兒能夠分成投入地沉浸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地學、有效地學。

這雖然是一個歌唱教學活動,但是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老師以歌曲為載體,將節奏、速度、強弱等音樂元素整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使幼兒的綜合音樂素質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鍛鍊,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幼兒的發展為本”的理念,使活動更加地紮實有效。老師還比較好地關注到了藝術活動的審美價值點,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把動作做得更美、更有節奏感,實現了藝術活動的價值。孩子們在音樂聲中玩的不亦樂乎。

總之,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學習的遊戲性和動作性的特點,讓幼兒在輕鬆愉快中學到了知識,得到了鍛鍊,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通過這個活動,我收穫很多,也相信經過不斷的進行課後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業務教學能力。

音樂幼兒園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聽辨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音樂磁帶

2、電腦,各種聲音的錄音

3、探索聲音所需材料:飲料瓶(有空瓶,有裝沙子、黃豆的);筷子(有單根,有成捆的);三角鐵棍,水彩筆

活動流程:

謎語(耳朵)—聽音樂—探索身體發出的聲音—分組探索各種物體產生的聲音—為音樂伴奏—延伸

活動過程:

一、 謎語耳朵: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頭看不見,你也有我也有,沒它什麼也聽不見。

提問:耳朵有什麼用?

二、 聽音樂

1、 請小朋友聽聽,是什麼聲音?

2、 幼兒回答所聽到的聲音

三、 探索身體發出的聲音

1、 教師拍手,然後問幼兒:你聽到了什麼聲音?並請幼兒集體模仿一遍。

2、 幼兒探索自己的身體哪部分能發出聲音,並示範

3、 集體模仿示範的幼兒

四、 分組探索各種物體產生的聲音

1、 把準備好的東西分組發給幼兒,自由探索

2、 各組找幼兒示範自己探索的結果

3、 集體模仿

4、 讓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聽到的是什麼聲音

五、 為音樂伴奏

大家分別用自己手裏的物品按教師的指揮,為歌曲《春天在哪裏》配節奏

六、 延伸

教師小結:聲音就是物體震動後產生的,生活中離不開聲音,但也不能製造噪音。啟發孩子尋找大自然中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