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升的教學反思模板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在結束了自己的教學任務之後我們都要認真寫好相關的教學反思,作為教師只有認真寫好相關的教學反思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下是怎麼寫範文網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升的教學反思模板5篇,供大家參考。

升的教學反思模板5篇

升的教學反思篇1

?台階》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以極其自然的口語化語言,展示了一個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奮鬥歷程,塑造了一個自尊自強、渴望得到尊重的農民形象,常見的事物、簡單的敍述、不經意的舉動流露出對父親濃濃的深情。

?台階》是一篇新教材,自己讀到它時,當時的觸動遠遠比《背影》要大。細膩的文筆,質樸的敍述,近乎悲壯的人物刻畫,辛酸、悽婉的氛圍營造,深深地折服了我,當時就有一種要把這篇文章上好的強烈衝動。

對於文章的學習,我始終將學生的感悟品味作為課堂的主旋律,對於課堂環節,遵循“收放有度,活而不亂”的原則,適當的時候示範一下,必要的時候追問一下,關鍵的地方提升一下,這節課也不例外。語文教學應該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中把閲讀權交給學生,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基於以上這幾點的思考,本節課,從小説的文體出發,我安排了三個板塊的教學。

第一板塊“抓關鍵詞句,理讀故事”。嚴謹的文學作品,作者非常注意內容的前後聯繫,段與段的過度,思路異常清晰,但我們的學生卻往往忽略前後有關聯的詞句,從而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教學中,就有兩位同學的意見有了分歧,其實,他們的分歧,也正是班上同學的困惑之處,因而,我引領學生抓準關鍵詞句,理清作者的思路,思路理清了,學生對文本也就有了整體的感知和把握。閲讀中,還要讓學生儘可能地習得寫作方法,我想抓關鍵詞句,理清作者思路,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也許能啟發學生今後在寫作中,也要注意前後句子的聯繫,段和段的銜接。

由理讀故事第一板塊中父親和台階的關係,很自然地帶出了第二板塊“抓細節描寫,析人物形象”的教學。應該説,這一板塊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生的交流比較精彩,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學生對細節描寫理解的比較到位,第二天作業的反饋也很好地説明了這一點。應該説,這一板塊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完成了小説“寫了什麼”“怎樣寫的”這兩個板塊的教學後,我引導學生進入第三個板塊“讀懂主旨、讀出自己”的教學中。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始終扣住關鍵詞“父親”“台階”,始終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讀懂父親,讀懂台階的含義。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確實要重視,()但這一目標的實現也應在文本的解讀、把握中加以體現,對農民的關注、尤其是對農民精神世界的關注,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了,它只需要教師點一下即可。因而,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塑造‘父親’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編者為何又要編選這篇小説呢”,我想以此來推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其實,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遺憾。如,這麼長的一篇小説,如何在一節課中,既能讓學生、聽者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又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該如何體現學生評價這一問題,我在這裏也不想贅述了。《好課是這樣煉成的——品讀名師經典課堂》的主編雷玲説:“作為教師,如果只是讀書、教書,不寫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就不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要使自己儘快成長起來,只有不斷反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將不斷地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成熟、完美。

升的教學反思篇2

?這兒真好》是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教科書第五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 講述了小熊通過種樹改變環境,最終找到朋友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但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圖景和思想感情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感受。因此,我運用形象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情境,使學生進入角色,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願望

在本課教學時,我先在黑板上畫出荒島,然後指着“荒島”圖問:“你喜歡這兒嗎?為什麼?”話音剛落,許多小手爭先恐後地舉了起來,有的説“這兒沒有花草樹木。”有的説:“這兒沒有可愛的小動物,我不喜歡”;有的説“我不喜歡這兒,因為這兒人,太冷清了”;也有的説“這兒光禿禿的,不好玩。”

這樣給學生創設了“荒島”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荒蕪人煙”的小島上,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接着根據課文逐步在黑板上呈現“小熊、雲朵、綠樹”等畫面,學生也逐漸進入所設之境。在學習句子“一年,兩年……小樹苗長大了,漫山遍野,綠葉成陰。”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小熊種樹的文字,並在讀時隨機貼上一棵棵大樹,不一會兒荒島就被綠樹遮蓋,學生通過動態展示,“漫山遍野,綠葉成陰”不用講解自然就明白了。

接着我再次吸引學生逐步入境:“你喜歡現在小島上嗎?請你幫小熊出出主意,使這兒變得更美麗。”頓時,學生的思維一下活躍起來,各種奇思妙想脱口而出:“我想幫小熊造許多漂亮的房子。”“我幫小熊栽上一些花”;“我想幫小熊造個遊樂場,讓動物們開開心心地玩耍”。“現在你想來這兒住了嗎?”理所當然得到孩子們肯定的回答。

最後,我以他們熟悉的動畫人物“光頭強”轉折,創設光頭強要來砍樹的情景,孩子們自然不同意,於是我再次引導,請學生批評光頭強, 在對光頭強的批評中,保護環境的意識已經不言而喻了!

升的教學反思篇3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們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在佈置導學案時,我遵循生本教學原則,“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教少學多。”上這節課前,其他三個班的老師提前給我打了個招呼,要來聽我班的生本課,要求一二節連上。

第一課時講得非常順利,學生學習的勁頭非常足,個人讀書、小組讀,讀後評,開展地轟轟烈烈,學生學得熱火朝天。

第二節課進行的是第二課時,小組合作彙報,第一個問題我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一段話“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説:“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然後拋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回答。①聯繫上下文,找出句子,想想白楊生存的環境是怎樣的?白楊外形又有什麼特點?從爸爸的這段介紹中可以看出白楊樹內在有哪些特點?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得不太好,學生沒有抓住這段話中的句子、詞語去談體會,而是從其他段落找句子去談感受。②爸爸借白楊樹來表明自己怎樣的心思?談談你的見解。這個問題學生回答得比較好,學生能從“表白”無處父親在勉勵自己要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

緊接着,又有兩個小組進行彙報了其他問題,縱觀本節課,學生理解最好的段落是“忽然,它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在火車前進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學生通過反覆讀書,小組討論交流。學生明白了表面上寫白楊,可真正的目的是寫那裏的人。白楊的品格,正是邊疆建設者的品格。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也正是邊疆建設者對孩子們紮根邊疆健康成長的期待。這些建設者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兒孫。他們真了不起!

從這兩節課的效果來看,第一節感覺比第二節課稍好一些,認真想了想,原因一,第二課時設計了4個問題,有點多,下次要進行刪減,2個足以。原因二,兩節課連上,學生有點辛苦,看來咱們的課程表安排設計還是非常合理,不能連着兩節上。原因三,第二課時我説的話還是有點多,有點心急,要多給學生一些空間。

升的教學反思篇4

【案例一】

師出示情境圖:筆記本5元一本,書包20元一個,水彩筆18元一盒。小軍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花了多少錢?

師: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獨立計算,後全班交流

生1:5×3=15(元)15+20=35(元)

師:5×3表示什麼?

生:5×3表示3個筆記本的價錢。

師:15+20表示什麼?

生:把3個筆記本的價錢和1個書包的價錢合起來,就是小軍花去的錢。

師: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嗎?

生2:5×3+20

師:對。生2列的算式我們稱為綜合算式,生1列的稱為分步算式。你會計算這個綜合算式嗎?

生先自主嘗試,後集體交流

生:我先算5×3=15,再把15和20加起來。

師:先算的5×3表示什麼?

生:表示3個筆記本的價錢。

師:很好,算到3個筆記本的價錢後加上1個書包的價錢,就是小軍用去的錢。

師板書範寫綜合算式的計算過程,講解格式

(反思:這裏是同學們首次接觸混合運算。學習混合運算,重在理解運算順序,但這個運算順序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要教師適當引導,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去發現。教學時,教師很自然地聯繫題意,讓學生理解計算順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案例2】

師出示問題2:小晴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師:你會列綜合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生獨立解答,後指名回答

生:50-18×2

師:這題你是如何計算的?

生3:我先算50-18=32,再算32×2=64

生4:我先算18×2=36,再算50-36=14

師提問生3:小晴付了50元,不僅買到2盒水彩筆,還找到64元,如果你是營業員你願意嗎?

全班同學大笑。

(反思:上一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正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來計算的,而這題乘法在後面,有同學就犯下了從左往右算的錯誤。這時,教師沒有批評,沒有呵斥,簡單的一句“如果你是營業員你願意嗎”就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計算錯誤,對後面如何正確進行計算的學習充滿了期待。)

師:誰能告訴他什麼地方不對?

生:這道綜合算式應該先算18×2=36,表示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用50-36,從50元裏減去2盒水彩筆的錢,就是小晴找回的錢。

師小結:你説的真好。在這道題目裏,我們先算乘法,求到2盒水彩筆的價錢,再算減法,求到找回的錢。

師:仔細觀察剛才計算的兩道題目,每道題目中有哪些運算?

生:第1題中有乘法和加法,

第2題中有減法和乘法。

師:計算時我們分別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生:第1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題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師:聯繫這兩道題,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在混合運算裏,如果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反思:在學生領會兩道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説説兩道算式的相同之處,交流得出解決本課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則:先算乘,再算加減。這樣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模型,以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教學中,教師始終只是引導者,讓學生聯繫題意,獨立思考,得出結論。)

【反思】

本課教學中,教師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使數學課親切、富有生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將學生推向認知發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特點是:引導探究,注重體驗。

一、結合生活實際,提出數學問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説:“數學是現實的,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本課選擇學生喜愛的、貼近生活實際的、有學習價值的材料作為學習資源,吸引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選擇適宜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運算順序是人們共同遵循的計算規則,是一整套合理的規定。教學混合運算,要讓學生知道並遵守規定,還要讓他們體會這些規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師沒有簡單地告訴學生計算混合運算時要先算乘後算加減,而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答得出運算順序。這樣,學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利用生活經驗,進行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學生自主探索的一個主要過程,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礎。本課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利用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經歷數學問題的獨立思考,讓學生在全班交流時勇於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樂於表現自己,積極地參加課堂的學習活動。

四、獲取新知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生活問題。教師在授完新課後,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決混合運算的一般規則,然後讓學生利用這個規則去解決其他問題,這樣能促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

另外,教師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輕鬆地學習,在這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升的教學反思篇5

1、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後,師生一起交流讀後的感想、收穫、疑問時,孩子們的表現很好,他們在讀了課文後,確實有話想説,而且發言很積極。在眾多的發言中,有些對於課文還不太懂,有的已經讀懂了,層次不同。像莊銘傑、李世歌黃煒寧等同學,已經懂得是小男孩捉了灰雀。像董相位、樑煒等同學甚至提出問題:灰雀到底哪去了?這是我沒有想到的。通過交流,我瞭解了這樣一個差別。

2、在理清課文條理時,花了很長時間,這是我沒有預想到的。我讓他們找:列寧找灰雀的部分、列寧看灰雀喂灰雀的部分、列寧問灰雀的部分,他們只是從句子中找,不懂得找到相關的自然段。以後,對於層次分明的課文,一定要多進行這樣的訓練。

3、學習重點段時,我想引導學生明白男孩的思想有一個變化過程,而這變化過程正是由列寧的愛鳥的情感使男孩受到感動而引起的。但這樣理性的問題,孩子找不到,也不愛找。如果把列寧的話和小男孩的話都打在屏幕上,就會吸引學生進行思考,而且,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