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故事《怪老頭兒》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學生8篇 "怪老頭兒":高中生閲讀真情感悟與成長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本文主要介紹高中學生對於故事《怪老頭兒》的讀書心得和體會,探討故事中藴含的人性深意和社會問題。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分析,展現故事在傳遞智慧和啟示方面的價值。

關於故事《怪老頭兒》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學生8篇

第1篇

隨着畢業典禮最後一句話的落幕,我的眼眶有些濕潤了。這三年,每一點每一滴都在我的腦海裏重複播放。不管是清晨、午後、還是夜晚,每一個時刻的記憶此刻都很清晰。我捨不得這裏,同時我也捨不得同窗三年的同學們,還有那辛勤的老師們,他們都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海裏,但畢業終究是無法抵擋的。不管今後我們會在何方,我都相信我們之間的聯繫都不會剪斷,我會記住這三年,也會把這三年收藏在我的時光膠囊裏,好好的珍藏。

還記得當初高一剛進來時,大家一個個進行自我介紹,有的同學開朗,有的同學靦腆,那時候我們就給對方一個很確定的印象。但隨着我們慢慢的瞭解,慢慢的融合,我們彷彿都變得一樣起來,我們不再呈現自己更多的特點,同學之間的相處越來越融合,以至於都讓我們忘了之前自己的樣子。那是我們團結、友愛的象徵,也是我們友誼的見證。這三年,最讓我懷念的不是奮鬥的經歷,而是大家在我生命裏劃過的每一線。我們因為緣分相聚,也因為緣分分別,這一場特別的緣分,讓我感慨良多,直至在這結束的末端,都讓我感慨到了人生遇友的難得。

我捨不得這份同學情誼,同時也捨不得這份師生之情。如果説畢業註定是傷感的,我也認為沒有任何不妥。人都是有情感的動物,我們懂得愛,懂得珍惜,也懂得難捨。老師們就像我們校園之中的父母,平時出現任何問題,老師都是最緊張的那一個。一開始,我認為這是責任,但是到了這三年的盡頭,我相信老師對我們的不止是責任,更是一份愛吧。我會記住那些最美好的瞬間,記錄每一個人在我這美好時光裏留下的痕跡,也時刻的想念着大家給我帶來的快樂和感動。

這次我是真的要畢業了,雖不知大學聯考之後我會遇到一個怎樣的世界,但現在我只想做的就是珍惜此刻,此刻大家還在我的身邊,我也能夠感受到大家的温度。以後我們再相聚的日子會越來越少,或許我們分散於天涯,所以現在才是我最應該珍惜的時間。畢業是一場離別,同時也是另一場緣分的開啟,我會好好的把握機會,不辜負自己的青春之光,也不辜負這一路上所有的積累和努力。

關於故事《怪老頭兒》讀書心得體會高中學生8篇

第2篇

你也許知道高爾基這個熟悉的名字,但你也許不知道這個偉大的作家生活經歷。那就請你讀一讀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吧。

這本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步由,作者描寫了他童年、少年和大學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説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裏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有温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説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餬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閲讀大量書籍。生活閲歷和大量的閲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在小説中,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高爾基自傳體小説部,寫少年時他正式走上社會,工作階段的生活。用細緻的語言刻畫了下層社會人們的悲慘生活,描繪了一個半孤兒(阿廖沙父母雙亡)怎樣奮鬥,在社會上艱苦生存,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經歷。

15歲以後,高爾基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願望,便獨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學,他以為“科學是無代價地教給那些願意學習的人們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學,只好在麪包店做工。起早貪黑,每個月僅有三個盧布的工錢。高爾基求學的嘗試終於失敗了。人世間的艱辛激起了高爾基奮鬥的決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書,這是他在貧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終於當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師拉寧的文書。這位律師曾給高爾基很多幫助,他的高度文化修養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爾基曾説:“他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裏無情地吸吮着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裏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裏的思考着。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第3篇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耳朵聾了,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絲毫無懼。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負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squo;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squo;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説,《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

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裏,《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

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

結尾,羅曼·羅蘭説,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説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峯上生存。但一年一度

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裏,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裏,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

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

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

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説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第4篇

?小王子》是一本可以清澈心靈的童話書,讓我深受感動。正如書中所説的:水對心是有益處的。它就如水般澄清透徹,使人安寧並且心生暖意,讓人靜謐如幽谷的清淨。童話也許就是對平淡生活的一種恩賜,給予你生活的純真與美好,簡單與清澈。

小王子住在宇宙中一顆編號為“b612”的只有一間房子那麼大的小行星上。他每天勤勉地疏通兩座活火山和一座死火山的火山口,認真地拔着猴麪包樹的幼苗。然而小王子是孤獨的,在他心情低落的時候,他會提着凳子追着太陽看日落。只有欣賞日落時那脈脈含情的餘暉,才是他唯一的樂趣。

有幸的是一朵玫瑰進入了他的生活,那朵玫瑰有着沉靜的柔情,她在謊言被揭穿後會反覆咳嗽,她是一朵美麗而且非常驕傲的花。她戀着憂傷的小王子,小王子也真誠地愛着玫瑰。然而一件小事最終卻使他們分開,敏感的小王子因為玫瑰的一次惱怒而對愛心生懷疑,他離開了自己的星球,拋下了那朵玫瑰,開始了自己孤獨的旅行。

小王子在旅行中接觸着新的人和物,比如為了躲避醉酒恥辱而喝酒的酒鬼;佔有星星並自認為嚴肅的商人;喜歡命令人的國王;愛慕虛榮的男子。但是小王子厭惡着他們的生活,他一路上只是感覺到大人的怪異和不可理喻。

直到他來到地球,他碰到了小狐狸,並且在小狐狸的要求下馴養了她。小狐狸認為,如果小王子馴養了她,她的生活一定會是歡快的。她會辨認出小王子那與眾不同的腳步聲,其它的腳步聲則會使她躲到地下去,而小王子的腳步聲就會像音樂一樣讓她從洞裏走出來;因為小王子的頭髮是金黃色的,麥田的顏色就會使她很愉快……小王子與小狐狸在一起的日子裏,小王子學會了愛,認識到了他所要追求的東西,開始明白了那朵玫瑰的獨一無二,並且承認是那朵玫瑰馴養了他,他必須對玫瑰承擔起責任。於是,他要離開小狐狸去承擔他的責任。小狐狸送別了小王子,並且告訴他,實質性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必須用心去體會。

最後小王子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回到他的星球上去了,他徘徊在他降臨地球的地方深深思念着他的花兒。在不能回去的日子裏,小王子總是遙望着他自己的星球。最終,憂傷脆弱的小王子無法忍受思念的痛苦,他急切地想要回去,必須要回去。最終他選擇了用蛇的毒液結束自己的生命,儘管他很害怕他很痛苦,但是他認為這樣才能拋下自己笨重的身體回去。故事的最後小王子像一棵樹一樣輕輕倒了下去,倒在柔軟的沙地上,連一點聲音也沒有。

這是多麼感人,多麼憂傷的一個故事。難怪説這也是一本寫給大人們的童話書。雖然我現在年紀還太小,無法領會其中太深的感情,但可以感受到紛雜的世界上,如果多一份簡單,多一份執着,世界應該會變得更美更好!

第5篇

“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們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同共生有機體結合相對立的是成熟的愛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條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個性的條件下與他們合二為一。人的愛情是一種積極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衝破人與人之間的高牆並使人與人結合。愛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與世隔絕感,但同時又使人保持對自己的忠誠,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來的面貌。在愛情中出現了兩個生命合為一體,卻依然保持兩體的怪現象。”

“如果兩個人能從自己的生命的本質出發,體驗到通過與自己的一致,與對方結為一體,而不是逃離自我,那麼在這樣的基本事實面前,就連和諧、衝突,歡樂和悲傷這樣的東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

這是在《愛的藝術》中我最喜歡的段落。這本書對於我這個不屬於心理學領域的人來講,其實讀起來很晦澀難懂,説它對是一本課外書,不如説它是一本心理學領域的專業書籍。經常有種讀着讀着就讀不下去的感覺。它是好書推薦中的其中一本書,我也非常承認它的經典和價值,只是我覺得我以後還是需要很長時間慢慢領悟和消化其中的內容。

我覺得其中的內容更像是愛的規則。書中提到了博愛、母愛、性愛、自愛、深愛。其實我覺得這些愛中,其他的都沒有那麼的複雜,只有愛情,太具有難以掌控性。愛情本來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的結合,可是在現實中往往會涉及兩個家庭,很對夫妻的感覺毀於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矛盾,到現在,我對克服這樣的矛盾還是沒有太大的信心,雖然我一直嘗試用愛去避免,但是還是有幾分擔心,或許只有愛是不夠的。

愛情中最應該做的就是尊重彼此的獨立性,只有這樣,才不會限制彼此的發展,才不會讓對方有窒息的感覺。

總之,我覺得不管怎麼經營,怎麼去做,只要兩個人都感覺幸福,那就是好的愛情。

第6篇

在開始看書前已經看到一篇關於此書的書評,開篇便説書中125個外國人名,不要企圖每一個都記清楚。的確如此,三本書包含了如此多的人物,逐一記清楚也是不必要,不過還是有幾個支撐整部書的重要人物。所以來做個簡要記錄,以備日後查閲。(並未按照出場順序先後羅列)

對於沃爾特的感受,起初就很好,畢竟生活在那樣時代裏大多男性不贊成女性參與政治。而他,沃爾特,卻可以和茉黛侃侃而談政治家國之事,絲毫沒有其他男性對女性見解的偏見。這也為日後他與茉黛共結連理埋下了伏筆。再説戰爭時期,沃爾特身邊也有其他像他拋出橄欖枝的好姑娘,每每想到遠在英國的妻子茉黛,變更堅定了要促使國家之間和平相處的決心。戰前、戰中、戰後,無一時刻沃爾特不再為和平而努力。看到文章最後,沃爾特與茉黛有兩個孩子,終於可以廝守終生,也不枉費之前的煎熬。

出生於英國貴族,嚮往自由民主,支持女權主義,為女性獲得選舉權不懈努力。但終究有些貴族習氣,例如後來因為女性選舉權雖然獲得,但又被限定年齡、地位和交好的艾瑟爾分道揚鑣。敢於衝破貴族的禁錮,和沃爾特私定終身。原本就是貴族出身,終究在一些專制和民主的問題上偏向貴族一些。好在最後被沃爾特父親接受,認可。

前邊説到和茉黛因為女權問題最終分道揚鑣,也是合乎情理。管家和貴族之間,總有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只是同樣支持女權主義,所以才走到一起。但是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以及處事方式,終究會使二人產生分歧。關於艾瑟爾本人,不做評述。只為她的奮鬥點贊。

一個從小看自己父親被俄國貴族處死、母親在反抗活動中獻身、照顧弟弟的俄國工人階級。到底是什麼塑造了最後的格雷戈裏呢?我想除了童年時期經歷的家庭變故,推動他為推翻俄國帝王專制努力奮鬥的決心,更多的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回想自己的成長曆程,便不願讓孩子再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所以更積極為信仰而戰。所以,格雷戈裏是整部書裏最為敬佩的人物。

其他還有一些出場很多的人,以上四位是感觸最深的。還有非常值得敬佩,是作者嚴謹的寫作態度,對歷史史實的完全尊重,才讓我們有這樣一本近乎歷史教科書的小説讀物。

第7篇

我有段時間總是那麼煩躁,會因父母一句話而暴跳如雷,會因朋友的一個動作而傷心欲絕。後來我漸漸明白,那段時光,叫做青春。霍爾頓就是在那個時候突然闖進我的世界。他剪一個乾淨的水兵髮型,卻滿頭褐色亂髮,邪邪的樣子,有些迷人。

霍爾頓讀書的地方叫潘西,一個私立的貴族學校。在這之前他還上過艾爾敦?希爾斯學校。那兒有一個非常勢力的校長名叫哈斯先生。到了星期天,哈斯先生見到開了汽車來接孩子的家長就跑來跑去和他們握手,要是學生的父母穿的粗俗又樸素,那老哈斯就只和他們握一下手,然後假惺惺一笑,接着就和別的父母去講話。青春的日子裏,快樂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着我們敏感的神經,我們總是會因為這點或那點而不滿或憤怒。霍爾頓受不了這樣的環境,於是選擇了逃離,戴着自己的獵人帽拎着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臨走前,他想要再見見自己的妹妹菲苾。於是託人送去一張便條,約在博物館旁邊。過了好一會兒,菲苾終於來了,她拖着霍爾頓在胡敦讀書時用的舊箱子裝滿了行李決心與哥哥一同離開。霍爾頓沒辦法,只好放棄了去西部。青春就是這樣,充滿了叛逆霸道卻一心想要離開,最後在種.種的牽絆下放棄了目的。

文中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誒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我們可能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但的的確確是這樣,那時候學校裏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勢力的偽君子,他們認為為了苟延殘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為了某種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連孩子們讀書,也是為了日後能買輛凱迪拉克之類的東西。霍爾頓曾經同妹妹説,他想要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守護一羣小孩子。相信也有很多人擁有過類似的理想,只是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長大。長大意味着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成為所謂的“成熟男人”,為了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這是種痛苦的生活方式,但絕大多數人會為了生活背叛心靈。

最後霍爾頓生了場大病進了醫院,至於後來的事,無人知曉。於是留在書中的霍爾頓再也沒有長大,我想他依然是那個天真的,單純的“壞”孩子。

成長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有時候,懵懂的我們選擇把自己的不滿和內心的小叛逆藏匿於心中;有時候,為了迎合社會,我們學會了偽裝,學會了恭維,學會了欺騙,學會了送給別人一個個假笑;有時候,為了追逐名利,我們麻痺了自己的內心,封鎖住心中真實的想法,用一份份赤裸裸的假模假式包裹自己,竭盡全力不讓真實的內心顯露於外。我們越是這樣做,越是會發現——其實別人都在這麼做。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裏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霍爾頓讀完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裏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髒的“阿克萊”、表裏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狀。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着。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他被學校開除後,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裏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着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藉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的展現了自己的想法,用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於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漸漸放大……

第8篇

二千一零年的夏天,我們在聊大的梧桐樹下相識,帶着未脱的稚氣為大學聯考打拼。辛苦的生活中彼此的支持是那苦中的甘甜,彼此的關心是那夏日的清涼!在單調的大學生活中,遇見你們是最美的跡遇!

周婷你還記得你在宿舍衞生間唱的那些歌嗎?那些一直在耳邊迴響的歌會讓我想起你那單純的笑,是那樣的真摯!

王豔花平時我都叫你二姐,現在回家了沒機會叫了感覺挺懷念的。總會想起你用文字寫下我們內心深處不敢説的話,看到那些文字會讓我們感受到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單晨瑩我最喜歡叫你單了,那是一種別樣的親切,總會在不經意間想起我們每晚一起關燈睡早晨一起進班讀書的情形,在無聊的假期中那會是一種別樣的快樂!

楊素鳳和我家靠的最近,你是活潑開朗的代名詞,有你的地方總會充滿歡聲笑語,有你在我們的大學生活變得多姿多彩!還有關無舍友都知道吧!)的外號後面的故事會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回憶!

花曉丹你是我們中的範集人,每當我們受點委屈就會抱怨範集,你總會笑着反駁,那時的我們是多麼的快樂,你爸媽常去看你那是我們最羨慕的你的地方。董秀你是我後兩年的同桌,三年的相處我們彼此都能猜透對方的心思,於是我們的生活不是驚濤駭浪而是山泉,那麼的平靜。並不是所有的溝通都需要語言,有時無言的交流更令人感動!

楊雪那個愛看韓寒和郭敬明小説書的書的你,深受他們影響,你的語言文字中也透露着淡淡的憂傷,那是我最喜歡的感覺,你是智慧的結晶體,散發着耀眼的光芒!

孫婷婷雖然你後來離開我們宿舍了,但我們這個集體永遠有你,你是我們快樂的音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個!

班主任王建泳老師,我們宿舍是班裏扣分最多的宿舍,而您每次總會放過我們,實在生氣了就讓我們拖地,我們從來沒有跟您認錯,今天我代表我們宿舍的同學和您説句:老師謝謝您,你的寬容讓我們在緊張的生活中享受的自由,老師您辛苦了!

寫在後面的話:我們的未來還不確定,但要記住彼此都會是彼此傷心時的安慰快樂時的祝福!分別了,但情不斷!

心心念叨着畢業,就能結束這苦了三年的高中生涯,能夠在這無邊的學習壓力下解脱開來,而這一天,真的來了。高中三年,吃盡了苦的三年。學習兩個字重重的壓在了我們這些高中學子的身上。從高一到高三,不知道被家長唸叨了多少回,不知道被老師又重複了多少次。很多次都被繁多的作業弄的想要放棄,但想了想還是堅持了下來,畢竟這只是一時的困難,人生路上還有那麼的挫折,還有許多未知而美好的風景在等着我去尋訪,怎麼會被眼前這一塊小石頭給絆倒。

高一的時候,剛進高中,對很多事情都感到陌生,那段時間有些孤僻,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整天就在發呆走神,上課也好,下課也好,思緒總是在神遊天際。就像是沒有了目標一樣,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作業完成差,背書也背不下來,英語單詞也沒記幾個,就莫名其妙的頹廢了一樣。好在老師看出了我的不對勁,和我好好的詳談了一番,我才有所改變,當然的改變是因為認識了很多的朋友。因為有了朋友,所以我開始變的開朗起來,因為有了朋友,我不再是獨行的一個人,和他們交談,讓我重新對學習有了興趣,對生活有了興趣。很感謝他們,陪伴了我三年的時間,這期間的苦與樂都有他們的身影,給我支持,給我希望。

高二文理分科的時候,我和幾個朋友們分開了,因為重新分班的緣故,我們幾個人竟是各自被分了一個班,一時間讓我很不適應。但我很快就振作起來,畢竟我不再是高一那個孤僻的我了,在高二,我認識了新的朋友,而和老朋友們的關係也沒有因此而斷開聯繫,我們互相介紹着新認識的朋友,讓這個温馨的小集體長大了幾分。

高三是最累的一年,幾乎時時刻刻都處在緊繃的狀態。晚上熬夜已經成為了日常,每天睡眠時間6個小時,讓我有些厭學,甚至一度有了不想讀書,而是外出打工的想法,但好在朋友們都勸解了我,和他們的一番交談,讓我漸漸放棄了這個想法,而是咬緊牙關繼續苦讀,如今高中終於是結束了,我們,也要各自奔赴前方了。

諸多不捨,都在大學聯考結束慶祝會上的快樂裏隱藏着,沒有人説不開心的話,儘管知道離別就在眼前,但這份朋友之間珍貴的情誼,不會因為我們去了各自的大學,去了不同的城市而斷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