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讀書心得體會3篇 《化繁為簡:新課程下的教師之路》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4W

《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是一本以新課程為背景的教育類讀物。本書由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經驗和心得體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通過閲讀該書,我們可以更加深入瞭解新課程的理念,並從中獲得啟發,提升我們作為老師的教育教學素養。

《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讀書心得體會3篇 《化繁為簡:新課程下的教師之路》

第1篇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今天,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理想的教師呢?本學期我讀了特級教師林華民老師的《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一書。這是一本“講座式、案例式”的教育專著,它用真實生動的教育案例,詮釋了“新課程下怎樣當老師”這個現在老師們最關心的話題。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學策略、靈活的教學方法和獨特的教育主張。現在將自己讀後的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一下:

書中有這麼一個例子:一名國中女教師十分敬業、每節課都提前到達教室門口,課堂上講課十分賣力。

然而她所教的學科成績卻不如其他任課老師。她總是想不通自己的付出為何得不到學生的感激。其實,這位女教師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道理:在課堂上過分關注知識傳遞,忽視了師生的情感交流。這樣的教師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解題機器,最終也會得到學生的厭惡,而成為不幸的人、不快樂的人。回顧自己的教學也經常會出現類似情況,在課堂上我也曾激動地講着,學生卻呆若木雞,毫無生氣,我成了課堂的主角。有時看到學生亂亂的作業或者考得一塌糊塗的試卷時我只會恨鐵不成鋼,我責怪學生怎麼不用心學習!其實這真正忽視了心靈之間的溝通,忽視了最關鍵的情感交流。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的三大祕方是:愛心、激情與微笑。平時經常對學生微笑;捨得花時間通過幫助學生解決不會做的練習題;為有困難的學生找小老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微小進步;課後找學生談心;把好消息通過家長的嘴巴傳遞給學生;與學生一道參加文體活動等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快樂的學校生活,我們會成為快樂的教師。

傳統教學策略是教師為主、先教後學、課後訓練、集體教學、個體學習、目標單維和麪向過去。林老師認為應轉變為學生為主、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個性教學、合作學習、目標三維和麪向未來。可以説是完全顛覆了以往的教學策略。細細閲讀之後,我覺得十分可行,這些新策略改變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但最終實現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讓學校變成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比如先學後教,就是讓學生明白一個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書主要是靠自己學出來的,不是靠老師教出來的。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不斷提高自學能力,這是教師要賦予學生最重要的學習能力。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自學之後完成書後練習,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教室,解決問題。

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共同的追求,這需要我們新教師不斷汲取前輩教師好經驗好方法,同時也要掌握許多技巧。在第三篇靈活的教學方法中,林華民老師介紹了十種教學技巧。其中,處理練習的技巧令我印象深刻。平時我們可見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作業本,一疊改下來至少要花兩三節課,再去講解、訂正,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時候佈置的課間作業,快的學生十分鐘就可以上交了,而不自覺的學生甚至到了放學時還交不上來。林老師建議教師要學會靈活處理練習,減少學生兩極分化。

3、處理練習要用多種形式完成,批閲過程中,要採用小組長批改、同桌同學間互相批閲當場交流,鄰組同桌互批,教師分座號分層次輪換批改,學生獨立完成對照答案批改等多種形式。

4、教會學生正確處理練習,培養學生自我批改的習慣。以上的建議可以讓教師省出很多時間,用於深入進行個別指導與師生的情感交流中。

我們要成為一個有善心、愛心、同情心的老師,我們公平公正、和藹可親、風趣幽默,做知識的傳播者,做學生們的良師益友。

《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讀書心得體會3篇 《化繁為簡:新課程下的教師之路》 第2張

第2篇

我與書之間,有一種靈肉相攜、魂夢相牽的情分。多年來,她無聲地滋養着我的精神世界,使我能在茫茫大千中尋一方淨土,給漂泊的心營造一個温馨的家園。只是以前我的閲讀隨意性很強,閲讀範圍也比較狹窄,都是一些文學之類的書,對於我所從教這個領域的專業性的書很少閲讀,可以説是幾乎沒有認真閲讀過。

我隨手翻了幾本有關教育專業的書,沒想到隨手一翻,竟再也不忍放下,以至於反覆研讀了幾遍。這其中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林華民老師的《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一書。開學之初,自己也陸續又讀了其他書,但是這本書卻總是像影子一樣追隨着我、追隨着我的課堂、追隨着我的教學。林老師的《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我真正明白“課堂是師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作為語文教師,以前的課堂教學我們只能單單傳授知識,交給學生文本上的知識,而對於學生的情感方面很少顧及,或者根本沒有涉及到,那是因為我們還有考試這條指揮棒禁錮着我們的`頭腦。

縱然《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是教學的三個緯度之一,可是,試問:“誰又能在測評會考察出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況且我們的孩子現在説一下假話、空話、大話都是非常在行的,對於他們來説愛國只是掛在嘴邊的一個詞語而已,沒有什麼更深的意義,因為他們嘴上説的可以和思想不一致嘛!誰又無法檢驗他們是否是真的愛國。當我第一次看到“課堂是師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這一句話時,我頓時感覺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肩上的擔子好重,我們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還要“培育人、發展人、健全人”。林老師在書中説,三流教師讓學生獲得知識,二流教師讓學生擁有能力,一流教師讓學生感悟做人道理。正是有了要做一流教師的選擇,於是在我課堂之上,我不斷地改進教學藝術,引導學生感悟人生、享受生活。我經常對學生説的話就是,“不要空講一些大道理,什麼愛國呀,愛家呀,我只看你日常的行為,只注重你的生活與學習細節,細微之處見真情,愛國愛家先從愛身邊的人開始”,同時還用李鎮西老師的名言“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來勉勵學生,教導學生。

還記得在學習古代詩歌《遊子吟》時,我以一個母親的身份給學生講解了母親照顧孩子的艱辛與繁雜,讓學生都從心底感恩母親,心存感激,來報答母親,同時,我還給學生布置了“給媽媽洗腳”的家庭作業,讓學生感恩母親就從日常小事做起,在自己享受母愛的同時也把自己的愛送給自己的母親。慢慢地,我們班學生的言談舉止之間變得文明有禮,與父母的相處變得和諧美好,與朋友的關係變得友好愉快,……一切的一切都是緣於他們有一顆感恩的心,能用心去感悟人間真情、享受人間美好生活。

第3篇

利用課餘的時間認真拜讀了《新課程下我們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

這是一本講座式的教育專著,用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教育案例,向讀者詮釋了“新課程下怎樣當老師”這個如今老師們最為關心的話題。書中介紹了很多有關於國小的教育教學案例,同時也介紹了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學策略等,許多教學方法都值得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得以借鑑,加以引用。

正如書中所説:做老師很累。誠然,白天、晚上我們都要為各種各樣的活動忙個“不亦樂乎”;此外,作為老師,肩上還得承擔着面對學生、面對家長、面對我們教育界內部以及社會上的各種評論與壓力,不斷誕生的新課程,急速變更的新教材,層出不窮教育新名詞,名目繁多的教師學歷提升課程,各種進修培訓,還有那總也開不完的會議,迎接不完的檢查……讓學校領導與教師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接踵而至的又是各種病痛!面對這重重壓力,正如林華民老師所説,教師應當儘快把握新課程理念的精髓,從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策略、、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加以轉變與改進,不當教書匠,爭當教育改革家與藝術家。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然而真正要做到這一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學中,有時候我“千呼萬喚”,學生就是不動,有時候又哄又獎,也只有少數學生動起來,有時候課堂熱熱鬧鬧的,批改作業、課後寫反思時才發現;老師該講的未講清楚,學生該聽的未聽清楚,整堂課紀律較難控制,教學任務也就難以完成。原來這一切只緣於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其實,並沒有真正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説,要保持課堂40分鐘的新鮮感確實挺為困難的。課堂上,讓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室裏反顯得亂糟糟、鬧哄哄的,面對此起彼伏的熱烈場面,作為引導者的我,我想:課堂上更多的應該捕捉學生髮言中有價值的東西,從而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同時把課堂正真意義上的還給學生,老師儘量少説。

俗話説得好,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本身應該有一桶水。在教學時,我卻常常會犯一些新教師易犯的錯誤,就是習慣從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缺乏學生式的思維。新課標倡導蹲下來和學生講話,我想這不僅僅是身體,更包括內心吧,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共情。在此,教師也應該進行角色轉換,以尋求真正意義上的“價格平等”。這也是我所要努力的方向。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仔細觀察了班上每個學生,從作業中,言語談吐中,其實他們每一個都想進步,都想學好,然總是有上課不認真聽講的表現,概是話語不夠精彩,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吧。所以,此時此刻,我所要思考的就是怎麼樣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過來,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真正意義上從學生的思維出發,做一個以“兒童為本”的踐行者。去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潛能所在,好好地引導,同時加以鼓勵和培養,小小的舉止,或許便可成就其一生。

陶行知先生也説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然好學者往往也善思。思者,思考,反思也。反思是教師與自我進行的對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在反省、思考中再加以探索和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是積累的前提。所以,教師應着力做一個教學實踐的反思者,在反思性實踐中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從而成為人們口中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書中所講:缺經驗的老師忙於積累,有經驗的老師勤于思考,此話也恰恰説明了反思的重要性,這好比是源頭的活水。

學校是智慧的起步,學校是快樂的源泉,這一切都是孩子們給予的,而我要的是隻揀兒童多處行,那是無窮盡的歡樂與幸福。而今,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扮演了教師這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就要清楚這個角色的規範,也要深刻理解其要領。在教育這個領域中,只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才有工作的目標與導航的舵子;只有按照社會要求教育學生,規範自己,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方可體現出教師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既要令學生肅然起敬,又要使他們覺得你平易近人。初為人師,需要儘快成長,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實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