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全面深入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2021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1W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報告強調,要推進科技強國建設。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全面深入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2021,供大家參考。

  

全面深入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2021

全面深入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2021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全面深入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我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回顧總結過去五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時指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聯繫過去五年我國科技工作的實踐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我們深深體會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科技夢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中國夢的核心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並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五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科技創新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全國科技界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紮實推進改革創新發展,取得了一大批有國際影響的重大成果。量子通信、中微子、鐵基超導、外爾費米子、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重要科技成果水平達到世界前列;載人航天、空間科學、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人工智能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戰略高技術領域持續取得重大突破;高速鐵路、第四代核電、新一代無線通信、超高壓輸變電等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產業關鍵技術迅速發展成熟;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上海光源、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投入使用,為解決重大科技問題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近日,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衞星取得重大成果。這些科技創新的重大成就,有力提升了我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總體上看,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尤其是最近五年的持續努力,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我國科技創新事業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每一名科技工作者都應該將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自覺在世界科技強國建設中貢獻力量,施展才幹,實現抱負。
  
  新時代對科技強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安全的核心支撐,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真正實現科技強、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
  
  與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短板。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不強,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高端科技產出比例偏低,產業核心技術、源頭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科技體制改革中的“硬骨頭”還沒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創新政策和體制還不夠健全。科技人才隊伍的水平和結構亟待優化,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尤其是能改變領域國際格局的戰略科學家和能實現顛覆性創新的人才非常缺乏。
  
  當前,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孕育興起,將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業形態、人們生活方式等帶來深刻影響,也必將重塑世界科技競爭格局。我們必須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為指引,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危機意識、樹立創新自信、堅持戰略導向,才能緊緊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使我國在未來國際科技競爭中搶得先機、佔據主動。
  
     努力躋身於創新型國家前列
  
  創新是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核心。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科技實力的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為指引,貫徹落實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突出創新引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從國內經濟發展階段來看,傳統的依靠要素擴展的經濟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必須要轉到依靠創新驅動新發展模式上來,必須要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創造新動力,真正實現科技強、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從世界科技發展態勢來看,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將對人類社會、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業形態、人們生活方式等帶來深刻影響。
  
  這要求我們必須緊抓這一難得的戰略機遇,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下好先手棋、搶佔制高點,在國際科技競爭格局中贏得先機、佔據主動。
  
  強調創新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這種自信源於我們有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源於我們有藴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和創新力量。我們要始終堅持創新自信,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採取“非對稱”趕超戰略,組織優勢科技資源開展協同創新和集成攻關,以點的突破帶動面的趕超,在更多領域實現與世界科技強國的“並跑”“領跑”。
  
  完善創新治理體系,充分釋放各類創新要素的活力。充分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釋放創新要素的活力,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要進一步明確企業、科研院所、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不同作用,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科研院所和高校要加快建立現代院所治理結構,完善管理制度,提供有效科技供給,政府要積極營造有利於創新的氛圍和環境。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要尊重科技創新活動的區域集聚規律,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在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中發揮重要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培育創新文化,形成崇尚創新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充分尊重基礎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鼓勵科學家勇於進行顛覆性創新思維,厚植創新沃土。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完善鼓勵創新的激勵機制,從制度傾向、輿論導向上鼓勵創新,建立公平競爭氛圍,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讓敢創新、會創新、能創新的人受尊重、有舞台。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積極性,匯聚成推動創新發展的磅礴力量。
  
     圍繞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經濟發展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對科技“需求”和科技對經濟“供給”之間的匹配性問題。一直以來,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存在“兩張皮”問題,主要是因為經濟“需求”的動力不足和科技“供給”的能力不強。一方面,在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主體通過要素的簡單擴張就能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缺乏通過科技創新獲得發展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我國相對行政化的科研機構管理模式和相對封閉的科技資源配置模式,使得科技創新的主體提供有效科技供給的能力相對不足。
  
  目前,這種狀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首先,傳統的依靠要素擴張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轉到依靠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來,因此,市場主體真正有了進行科技創新的需求和動力。其次,隨着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科技資源配置模式的持續調整,科研機構也有了主動對接市場,服務經濟發展的動力和能力。隨着兩大主體同向發力,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的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
  
  當前,我們要進一步細化落實國家已出台的鼓勵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相關政策文件,要完善鼓勵創新的激勵機制,從制度傾向、輿論導向上鼓勵創新,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公平競爭氛圍,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充分調動全社會創業創新的積極性,匯聚成推動創新發展的磅礴力量。
  
  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徵程。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面向”“四個率先”要求作為新時代的辦院方針,團結帶領廣大幹部和職工,攻堅克難,勇攀高峯。
  
  發揮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中的骨幹作用。把北京上海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雄安新區和國家實驗室建設作為重要抓手,集聚世界一流科學家和頂尖創新創業人才,科學合理配置創新資源,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輻射和帶動我國區域創新能力的整體躍升。要在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建設、軍民融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發揮重要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切實保障國家戰略利益安全。
  
  持續產出更具影響力的重大創新成果。在基礎和前沿領域取得一批具有前瞻性的原創成果,牽頭組織實施一批以我為主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和大科學計劃;在重大創新領域產出更多有效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技術與產品;在產業創新上發展具有顛覆性的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一大批重大示範轉化工程落地生根,加快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大幅提升高端科技供給,從根本上解決低水平重複、低端低效產出過多等問題,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
  
  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作為着力點和突破口,清除各種有形無形的柵欄,打破院內院外的圍牆,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活力。要進一步深化與大學、企業與地方的戰略合作,大力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要加強現代院所治理體系建設,健身瘦體,建立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科研院所管理制度,率先建設世界一流科研機構。
  
  加強科技條件和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國家大科學裝置與平台的集羣優勢,構建開放共享的運行機制,提升裝置設備的使用效率和水平,組織開展高水平多學科交叉研究,在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產出重大創新成果中發揮國之利器的作用。以提升人才隊伍質量、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為重點,在全球範圍內吸引一大批高端科技人才;通過組織實施重大科技任務、開展重大國際科技合作,培養造就一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科學家隊伍,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
  
  發揮好高端科技智庫在國家決策中的支撐作用。切實做好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組織院士專家隊伍,開展高水平常態化學科發展戰略和創新發展決策諮詢研究,積極推動制定2030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主動承擔和參與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第三方評估,認真做好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項目佈局的前瞻研究與建議。在國家科技規劃、科學政策、科技決策等方面發揮重要影響,率先建成國際高水平科技智庫。
  

Tags: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