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蘇東坡紀錄片觀後感7篇 蘇東坡:詩意流淌的千年傳世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9W

《蘇東坡紀錄片觀後感》是一部以宋代文學家蘇東坡為主角的紀錄片。該片生動展現了蘇東坡的豐富才華、博學多才的特點,深入探索了他的文學成就、政治經歷以及對社會的影響。通過觀看這部紀錄片,我們能更加全面地瞭解蘇東坡,並對他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有更深刻的認識。

蘇東坡紀錄片觀後感7篇 蘇東坡:詩意流淌的千年傳世

第1篇

看完紀錄片《蘇東坡》第六集,為他和王朝雲的惺惺相惜不勝唏噓——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然而,更讓人心中一動的是蘇軾人格魅力上的兩個閃光點:

一、“蘇東坡是一個容易感傷的人,也是一個善於發現快樂的人。當個人命運的悲劇一再降臨,他就用這樣細小而具體的快樂,將苦痛化於無形”——指蘇軾被貶官後,沒法買羊肉,就買來羊骨頭,自己動手發明了一道美食“烤羊脊骨”的事情。

二、在一個就面對生死時的'豁達和現實態度,是常人不可及的蘇軾在常州病重之時,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囑咐説,我一輩子沒有做過虧心事,所以不會下地獄的。我心裏毫無畏懼,你們也不用為我而心裏難過。——在家人面前,他是慈祥開通的長輩彌留之際,好友維琳方丈在蘇東坡耳邊大聲説,“端明宜勿忘西方”。維琳方丈的意思是説,你不是信佛嗎,你苦了這麼長時間,現在要走了,你嘴裏唸叨唸叨自己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就真的能去了。然而蘇東坡的回答,卻很讓人意外,在蘇東坡看來,西方極樂世界和我的現在不是分離的。如果我曾經用心的過了每一天,那西方極樂世界就存在於我生命的每一天。不存在我生命結束了,要往生到一個獨立的西方極樂去!——在世人面前,他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智者!在家人面前,他把實事務虛以寬慰親人,在好友面前,他又把虛事務實以坦然面對寂滅的輪迴。

蘇東坡紀錄片觀後感7篇 蘇東坡:詩意流淌的千年傳世 第2張

第2篇

追了半個月的《蘇東坡》,昨晚看完了。這無疑是部成功的歷史劇。以蘇軾為線索,使觀眾明白宋朝的興盛衰亡原因。君主遠小人而近賢臣,則國盛,反之,則國衰。

雖然本劇為了體現蘇軾的文學才能和政治之道,把其他同期的政治文人反面性格描述得比較過頭,可是我還是喜歡上了這部劇,並且一看就斷不了。當蘇軾閉眼老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當時的百姓一樣沉重。蘇軾離世了,去天上繼續做他的文曲星了;大宋少了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世界少了一位詩文書畫皆精的大才子。悲傷的同時,我又為他終於擺脱人世間的疾苦開心,他終於不用受制於人,勞苦奔波於世。原本對蘇軾也就《水調歌頭》,《赤壁賦》的.印象,現在真的從心底裏喜歡這個愛國愛民,為人正直的東坡先生。他不畏強權,敢於直面聖上,擊鼓為民請命;他不怕降罪,開糧倉,解民缺糧之困;他勘察地情,挖井引水,解人民飲鹹水之苦……這樣的事太多了,我腹中墨水畢竟遠遠比不上這位東坡先生,不知該如何去表述了。通常觀後感,應該有對自己生活的思考,我這裏也來説下。像我這樣的弱小女子,在平凡的崗位做着平凡的小事,關於天下,我既沒有什麼發言權,也不甚關注;説到自己,與蘇軾一比,簡直無地自容。遇到客户催單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心裏團團轉,若更悲劇者,發貨方無法準時發貨,我便恨不得能到工廠,逼他給我變出貨來。如果像我這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鬱鬱寡歡,那蘇軾這一生可就有得罪受。但他沒有,並且,每貶至新處,總能做些政績來,他做事從不為取悦領導階級,只一心為着百姓,我想這就是他總是“貶不敗”的原因吧。

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如何能夠做到處變不驚,這是值得我一生探索的事。我要好好向東坡先生學習!

第3篇

蘇軾作為詩、文、書、畫無所不能而又異常聰明敏鋭的文藝全才,是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文人們最親切喜愛的對象。其實,蘇的文藝成就本身並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遜色一籌。畫的真跡不可復見,就其他説,則字不如詩文,詩文不如詞,詞的數量也並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國文藝史上卻有巨大影響,是美學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裏呢?我認為,他的典型意義正在於,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鮮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開其端的進取與退隱的矛盾雙重心理髮展到一個新的質變點。

蘇軾一方面是忠君愛國、學優而仕、抱負滿懷、謹守儒家思想的人物,無論是他的上皇帝書、熙寧變法的.温和保守立場,以及其他許多言行,都充分表現出這一點。這上與杜、白、韓,下與後代無數士大夫知識分子,均無不同,甚至有時還帶着似乎難以想象的正統迂腐氣(例如責備李白參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蘇東坡留給後人的主要形象並不是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這後一面才是蘇之所以為蘇的關鍵所在。蘇一生並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為,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它不是對政治殺戮的恐懼哀傷,也不是“一為黃雀哀,涕下誰能禁”(阮籍),“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陶潛)那種具體的政治哀傷(儘管蘇也有這種哀傷),而是對整個人生、世上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個根本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脱與捨棄。這當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層了。前者(對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後者(對社會的退避)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飯,仍有苦惱,也仍然逃不出社會。這便成了一種無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如果可以説,《春江花月夜》之類的對人生的自我意識只是少年時代的喟歎,雖説感傷,並不覺重壓;那麼,這裏的情況就剛好相反,儘管沒多談,卻更感沉重,正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説還休,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然而就在強顏歡笑中,不更透出那無可如何,黃昏日暮的沉重傷感麼?這種整個人生空漠之感,這種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託的深沉喟歎,儘管不是那麼非常自覺,卻是蘇軾最早在文藝領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來的。

第4篇

蘇軾幾乎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一位詩人。從國小時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到國中時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再到高中時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似乎無時無刻不陪伴着我們。

之前對於蘇軾的瞭解大多是由他的詩詞而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蘇軾的詩的,蘇軾的詩風比較多樣,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屬於比較豪放而曠達的,《水調歌頭》則屬於比較柔美的.,然而婉約中又不失大氣。人們對於蘇軾的喜愛,也從當今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他的詩被譜曲編歌傳唱至今,耳熟能詳,東坡肉作為人間美食流傳至今。由此亦可見,蘇軾的才華不僅僅只侷限於詩詞歌賦方面。近日,觀看《蘇東坡》紀錄片後,使我更加走進了這位曠世奇才——蘇東坡。

紀錄片共分為六集:雪泥鴻爪、蓑煙雨、大江東去、成竹在胸、千古遺愛和南渡北歸。此片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角度觀照蘇軾在黃州之前和黃州以後的人生沉浮背景,多層面、多角度地解讀了蘇軾的生命感悟、精神嬗變。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情節當屬“不合時宜”與“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一次,蘇軾飯後攜婢妾散步,摸着肚皮問她們這裏面裝的是什麼,有人説是滿腹經綸,有人説是滿肚子學識。蘇軾不以為然,惟有朝雲的回答讓他捧腹大笑。朝雲説:“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的確,那時的蘇軾擁有不同於世俗的真知灼見,卻始終得不到認可,但我們又可以從蘇軾的玩笑言語中感受到他的那份開朗豁達。

蘇東坡被貶後被再次任用,當時他發現新法的一些政策對百姓是有利的,於是便極力支持,一切為了百姓着想。公元1087年,北宋取得了對西夏吐蕃作戰的勝利,百官稱賀,並主張藉機議和,蘇東坡卻上書皇帝,提出“為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這是他多年執政的經驗之談。從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蘇軾“不追隨,不盲從,堅持實事求是”的為人原則。

蘇東坡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中國文人,古今中外,到處都傳唱着他的佳句,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吸引着我們。因此,我們常説,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第5篇

應該説,這種類型的紀錄片是很難拍攝出新意的。故事就是這麼些個故事,歷史早已經是既定事實,尤其是蘇軾,聲名遠揚,要把他的事蹟拍的好,讓大家即使知道也依然想看是比較難的,所以我認為,這種記錄片的重點不是內容上,而是如何通過拍攝呈現出蘇軾的.精神以及風骨,所謂畫貓畫虎難畫骨,風韻神情,才是真正難拍攝的的地方。

本篇用了故事的形式將蘇軾的一生講述出來,在拍攝手法上也是濃濃的中國風。蘇軾被捕入獄前景悲涼,一排房檐下雨水拍打着地面,後來一直到冬天,皚皚白雪已經深深的覆蓋那肅穆紅牆青磚黛瓦,遠處唯有一株寒梅迎風綻放,這種感覺怕是讓人夏天也覺得冷吧。蘇軾遊赤壁,清風朗月,水光粼粼,一行人與竹筏中靜坐,面前有美酒,身旁有知音,耳畔有蕭聲,還有一船伕默默劃舟於水上,這場景,任誰看了恐怕也想加入其中吧。

宋詞本就不同於唐詩給人的感覺,且宋朝也不同與唐朝的開放,宋朝儒雅,宋詞更是讓人品評時美到骨子裏,所以這類型紀錄片非得用無數場景做形容詞來描述這一場精彩的故事,這部紀錄片在美術設計上完全達到了此種境界,而且展現出了蘇軾的曠達之情,讓人在瞭解蘇軾之時也有一場美的享受。

第6篇

午後,兒酣睡。先醒來的我在牀邊書桌旁靜看紀錄片《蘇東坡》,不時還跟讀其中幾句詩詞,身心皆放鬆。舒坦。

此片甚好,不辜負詩經羣裏各位老師的推薦,儘管我一開始是衝着李山老師去的,但到後來確實被片中各種有趣的講解吸引住了。此片詳述了蘇東坡的傳奇一生,更重要的是詳細的描繪了蘇東坡的內心世界的變化,從年少輕狂少不更事,到放飛自我自在灑脱,豁達快樂。很不錯。我喜歡這部片子的原因如下:

儘管是紀錄片,但是這部片子不止是知識類講解,還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引人入勝,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看完並且不費力的銘記在心。比如流傳至今的美食東坡肉,東坡餅,東坡烤羊骨的由來;比如西湖為什麼又叫西子湖;比如著名景緻蘇堤春曉,三潭映月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等等。

第二,在第五集有一處細節,寫到蘇東坡寫詩稱自己八方來風吹不動,內心穩定安靜。一位摯友看出他只是強説辭,便戲稱屁話。蘇東坡氣急敗壞找上門去,摯友説“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東坡聞言哈哈大笑,遂不再矯情,説到“我還是過我的日子去吧”。這處細節讓人看到了大文豪的煙火氣,詩人也是人,作品雖高於生活但終究來源於生活,只是一味的清高不是真實的人生,不足以稱之為大文豪。蘇東坡就是一位有煙火氣的.大文豪,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接地氣的美食出自他手了。另外,蘇被貶至黃州,慢慢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喝酒犯戒,午夜十二點城門關閉後翻牆回家。自己還戲稱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與尋常百姓談笑風生。真文人也。

其次,我所感動的還有蘇東坡與王安石的那次會面。兩大文豪曾經的政論分歧之大竟然並不影響他們的互相欣賞,對於他們來説,政論是政論,是君子之爭。精神層面的惺惺相惜足矣感動千年。

還有,無知的我以前只知道蘇東坡是一位詩詞達人,並不瞭解他還是那麼出色的一位地方官!雖然在朝堂之上蘇軾鬱郁不得志,但一到地方為官便如魚得水,抗洪,滅蝗,獻出祕方幫老百姓治瘧疾,治理的井井有條。這大概就是源於大文豪蘇東坡單純可愛的人間大愛吧。

看完這部片子後感覺很多地方都很棒,讓我這樣一個只知道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的人,瞭解了他的一生並漸漸喜歡他,有想要把蘇軾詩詞找出來朗讀一遍的衝動。但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最最感動的還是蘇東坡在黃州那段日子,他由一位鬱郁不得志的官員演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快樂的人的心路歷程。這是詩人的成長,是詩人的豁達,更是我等世俗之人應該汲取到的營養。

第7篇

自從上週看了那篇關於蘇軾的文章,對蘇軾很感興趣,希望哪天國內拍一部連續劇,讓大家更瞭解這個奇才古人。一位朋友説,三年前早已有電視劇《蘇東坡》。

看這種劇,就像看書,看歷史,沒有驚心動魄,只有憤慨遺憾。關於蘇軾,我不想説太多,自古以來多少文人著書立説,熟背吟誦他的詩。我對詩詞一竅不通,根本沒有資格對偉人加以評説。我只想説的是,如果蘇軾活在九百年後的今天,他的命運也不可能比他所經受的好多少。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起路遙和劉震雲。路遙只是寫人生,生活,而劉震雲寫社會,抨擊當政,所以他倆的`命運不同,真是性格決定命運!

我開玩笑説,路遙是“好人”,而劉震雲是“壞人”,注意這兩個詞都帶有引號。文人實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隻寫自己的生活,寫文字,讚美大好河山;另一種也寫字,但他們抒發感情,談論當前時事,討論國家大事,抨擊不正之風。前者只是文人,後者才是偉人。

當文人容易,他們會成為大文豪。偉人就難了,他們的命運坎坷,時刻可能遭遇不測。所以我認為,可以先當文人,待名氣遠揚,有了一定知名度,再改變文風,寫點“大文章”,討論國家大事。這樣即使他們自己惹來殺身之禍,起碼他們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死得其所!中國上千年就出了一個蘇軾,一個十全十美的完人,當今社會哪裏還可以出現這樣的偉人!我們有時會聽到這樣的問題,要是有機會,你想跟哪個古人聊天?我不敢冒然奢望與蘇軾聊天,但若有機會,我想問問他,你直言不諱朝政,一輩子不受重用,一貶再貶,是否後悔過?

這部連續劇拍的很好,儘管對蘇軾的處境打抱不平,但很多地方讓我大笑,感慨蘇軾的德才。他在黃州,因為乾旱,老百姓缺糧缺水,希望他祈雨。當地官僚也刁難他,想讓他出醜。他不得已只有向老天爺祈雨。他恐嚇“雨神”,如果你再不下雨,我就告狀到玉帝那裏,説你是懶龍!這是何等的幽默!

不管被貶到哪裏,他都是豁達,樂觀,幫助當地老百姓。人活成蘇軾,已經成仙。當時海南島土著居民説他是文曲星下凡,他是當之無愧。

人有才有德,還必須有本事。我們是不是可以向上帝祈禱,希望中國再來一個蘇東坡。但話又説回來,也許已經早就有了像蘇軾一樣的人,可能還有不少,只是不為我們所知。他們沒有被貶,而是被“封口”,可惜可歎。就是神仙,連最基本的言論自由都沒有,我還能指望他所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