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共7篇 享語文學習的樂趣:國小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1W

本文將介紹一項針對國小語文教學的課題研究,旨在探究如何提高國小生的語文閲讀和寫作能力。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和實驗驗證,本次研究成功結題,並得出了可供教師參考的實用性成果。

國小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共7篇 享語文學習的樂趣:國小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第1篇

1、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應該完成400萬字的閲讀任務,其中國小階段應該完成145萬字。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豐富語文積累,培養課外閲讀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養。

2、通過課內拓展閲讀,擴大課外閲讀量,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聽説讀寫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積澱民族文化。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侷限於教材的繁瑣分析,有些家長更願意讓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試卷,不願讓他們讀課外書。

2、課程標準規定國小階段完成145萬字的閲讀任務。實驗的基本目標是通過教材建設,制定課外閲讀規劃,加強課外閲讀指導,使課標中關於課外閲讀的要求落到實處。

1、進一步研究並掌握當前國小語文課外閲讀的體系,擬訂各年級各年級課外閲讀的培養目標。

2、探索課外閲讀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徑和基本經驗。

3、探索課外閲讀與語文教學活動的關係,研究課外閲讀的模式。

4、研究課外閲讀對學生成長,認知的作用,培養學生課外閲讀的能力。

5、通過本課題的實驗,推進我校國小語文教育素質化,促進兒童全面素質的提高。

2、課外閲讀的基本特徵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關鍵靠教師,因此,加強語文教師的培訓與學習是重點。從課題申報立項開始,我們就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開題報告,查閲相關資料,根據課題整體情況,積極撰寫學習筆記,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使實驗教師的現代化教育理論知識,逐漸豐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經常組織教師進行一些知識和科研閲讀知識競賽。以便讓教師的課外閲讀儲量不斷注入活水源頭。

根據揚州市課題組管理的規定,我們非常重視課題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開提論證――中期評估――結題鑑定”來實施。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做了如下要求:

我們課題組定期召開課題會議,進行有關課題實驗的學習,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穫。

在每個月底,課題主持人將對本月所所做的額工作以及收穫體會,填寫月報表。

根據學校教科研管理的額規定,課題組要求每一位實驗教師認真填寫《課題實驗手冊》,一般在學期初填好計劃(本學期個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專題研討課例或活動方案,學期末做好小結,撰寫實驗論文。

根據本校的具體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外閲讀規劃,從課外閲讀的目標、閲讀內容、閲讀總量、閲讀活動、閲讀文體等幾方面拿出明確而具體的計劃和措施。

(2)允許在“早讀”或“自習”時翻課外書報,每週抽出一小時,集中進行課外閲讀的指導。

(3)佈置作業以啟發學生理解書報中的.有關內容情節,學習其中的方法為主,從而增加課外閲讀的興趣。

(4)推薦讀物與傳觀讀書筆記並重。教師一定要做好書刊導讀工作,利用圖書資源,廣泛開展閲讀。

結合閲讀教學,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

(1)談天説地三分鐘,每節語文課開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為內容進行口語交際。

(2)開展課外閲讀競賽。展評優秀讀書筆記,讀書與徵文有機結合。

(3)舉辦各種語文活動,如“成語擂台賽”,“古詩文朗誦會”等。

1、成立課題研究組,議定課題,制訂方案,明確分工。

2、完成課題前期的調查、論證工作,向市教委立項申報。

3、課題組成員集中討論教學方案,開展一人一課活動,落實方案。

課題研究三年來,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歸類如下:

課程標準提出了國小階段應該完成課外閲讀145萬字,實施這一課題以來,我校學生超額完成了課外閲讀量。

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反覆研究和從實踐中的反饋調整,我們按年級規定了課外閲讀的內容,有步驟,有計劃,有系列地指導學生的課外閲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通過課題實驗,我們教會學生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選讀法、瀏覽法、精讀法、摘讀法,並教會學生摘錄、剪貼、查找等許多種積累的方法。

我們在實驗中,開展了許多閲讀活動,如“談天説地5分鐘”,“徵文競賽”,“成語擂台賽”等,寓教學於活動之中。

對於課外閲讀,我們保證課時,要求教師認真備課上課,並研究教學模式。很多教師不斷探索,從而不斷更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外閲讀實效。

課題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許多教師勤於總結,勤於反思,勤於探索,提高了自身素養,撰寫了許多優秀論文。

我們通過多種活動,主要是演講比賽等形式,加強學生對所讀文章中重點人物的印象,從而以之精神導行,通過閲讀提高學生自身修養。

古文30篇,古詩33首,文章30篇,對聯(學習類)16副,歇後語成語如干

通過查閲“讀書摘錄卡”,“教師備課筆記”等,目前我校學生參與課外閲讀面達1000%,各年級既定的課外閲讀內容的額閲讀面達100%。

1、課題的研究最終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閘國小課外閲讀材料》。

2、要進一步改革現有的課時數量,保證學生課外閲讀的時間和效果。

3、在課內外閲讀的結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課外閲讀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4、要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特別是語文課內外教材內容和資源,提高學生的興趣。

國小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共7篇 享語文學習的樂趣:國小語文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第2張

第2篇

撰寫課題報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由於其結構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寫課題報告,首先必須把握各類報告的特徵。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對某種教育現象的調查,經過整理分析後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正文、討論或建議、結論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教育實驗研究之後,對教育實驗研究全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客觀、概括地反映的書面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分析與討論、參考文獻和附錄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是對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積極探索而積累起來的經驗的系統化、理論化的書面材料。由題目、引言、正文、結尾等幾部分組成。

至此可見,課題報告的寫作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可以歸結為前言,正文、結論這種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課題報告。除了上述幾個組成部分外,還應有署名和參考資科兩個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對報告負責並表明對報告的所有權。附錄和參考資料是必須向讀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參考文獻是指在課題報告中參考和引用別人的材料和論述應註明出處、作者、文獻標題、書名或刊名、卷期、頁碼、出版機構及出版時間。

引言是課題報告的開場白。引言部分必須説明進行這項課題研究工作的緣由和重要性;前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進展情況,存在什麼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採用什麼方法,計劃解決什麼問題,在學術上有什麼意義等。要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應該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對前人的工作隨意否定,或輕易斷言此問題前人沒有研究過,屬於歷史空白,這是不妥當的。怎樣開頭為好,應根據課題報告的內容、各人的寫作風格等因素全面考慮後確定。但必須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餘地等毛病。

正文是課題報告的主體,佔報告的絕大部分篇幅;是課題報告的關鍵部分,體現着報告的質量和水平。所以,必須重視正文部分的撰寫。各種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在正文部分敍述的內容不盡相同。但要寫好正文部分,都必須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後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過程,最後得出正確的觀點。並以觀點為軸心,貫穿全文,用材料説明觀點。做到材料與觀點的'統一,這是基本的要求。對初學者來説。往往易出現兩種毛病:一種是隻限於表述自己的論點,而缺乏科學的論證;只有論點,沒有材料,缺乏説服力。另一種毛病是羅列大量材料,平鋪直敍,看不出其主要論點是什麼。出現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於沒有能以確鑿的論據來説明論點,做到論點與論據的統一。為了科學、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研究成果,提高説服力和可信性還應減少不必要的文字敍述,而採用圖、表、照片來集中反映數據和關鍵的情節。當然,選用的圖、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準確無誤。

課題報告的結論部分是作者經過反覆研究後形成的總體論點,它是整篇報告的歸宿。結論必須指出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還有什麼問題尚待研究。有的報告可以不寫結論,但應作一簡單的總結或對結果開展一番討論;有的報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議;有的報告不專門寫一段結論性的文字,而是把論點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個部分。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科學研究報告。都必須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內容的簡單重複,更不是談幾點體會,喊幾個口號。寫結論必須十分謹慎,措詞嚴謹,邏輯嚴密,文字簡明具體,不能模稜兩可,含糊其辭。

1.重點應放在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方面。課題報告的價值是以方法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為條件的,而這兩者又有內在的聯繫,因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可靠的。人們閲讀或審查課題報告,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發現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是如何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階段達到什麼程度,還有什麼問題需要繼續解決等。因此,寫作課題報告,主要精力應花在方法和結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不得不承認結果的可靠性。

2.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課題報告中怎樣使自己的觀點得到有力的論證,是應該關心的重要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必須依靠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依靠科學事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課題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列出觀點。首先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點與事實的關係,要求研究者首先選好事實。

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以外,還要善於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來説明問題,揭示普遍規律。其次是恰當地配置事實,用事實論證,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論點。

3.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不誇大,不縮小。在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絕對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驗説成是普遍規律。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心國小,是一所先進學校,3月,我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的《國小生生活作文研究方案》被列為蘇州市教育科研“九五”立項課題,經過幾年的實踐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總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如下報告。

(1)生活教育理論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論借鑑和廣闊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內容。作文活動本身是生活內容的一部分,在將來知識經濟時代,會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內容即生活之內容,作文教學可以成為生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間有多大,作文的領域有多廣,生活作文研究是我們在作文教學領域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2)寫作理論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佐證。寫作理論告訴我們,作文是生活的再現、反映、創造,學生的生活內容是學生作文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內容豐富的作文。教師只有研究、瞭解、豐富、引導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學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領、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繽紛的色彩。

(3)生活作文是激發學生寫作動機的良好途徑。根據活動心理學原理,兒童的寫作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寫作的內部動力。寫作必須激發學生的動機。而語言的本質特徵在於它是社會的交際工具,生活教育理論指出,學生這個名詞,就是學習生活,學習人生之道。學會生活,學會交際,是人發展的必須與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學生的寫作動機,使他們樂寫、想寫,從動機走向目的。

生活作文的概念假設。所謂“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師通過研究和實踐,創設條件豐富學生生活,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習寫作,提高學生認識生活、表達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

生活作文研究的重點,是尋找溝通生活與寫作的良好途徑,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導,也不是泛泛而談寫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學寫作文,指導學生寫出反映生活的作文,並在作文中學會做人。

生活作文研究的雙向協調目標假設。生活作文研究樹立了做人與作文的協調統一的目標,所謂“雙向”,即指向於做人的目標與指向於作文的目標,做人目標與寫作目標統一,對各年級段的學生提出了生活目標和寫作目標,以期達到生活與寫作的同步前進,協調發展,最終為達到生活教育理論求真人的目標服務。

要在研究中,總結出生活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提高教師作文教學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認識生活的能力,使學校成為作文教學特色學校。

第3篇

隨着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一步得到轉變, 以往“師問生答”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正在蜕變,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觀念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種新觀念下的課堂教學圍繞學生主體來進行,必然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開放的課堂,進行更加靈活和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並及時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只流於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常常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就是説,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高效課堂有着更加重要的意義。 新課程呼喚着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我們立足課堂,進行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就是為了促進教師提高各種素養,熟練地把教學的方方面面,按教學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本課題的研究其實就是對新課標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的研究。就是要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去閲讀,主動去感受,主動去體驗,而教師則要藝術地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戰,挑戰學生的思維假定,進行思維訓練和情感薰陶。課題研究有利於提升我校語文教師的課堂理念和促進教師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自己;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課堂興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閲讀,去創造;有利於優化各個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是對語文教學再次改革的深入和推進。準確説,高效課堂是教育教學永恆的追求。

1、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用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思維,促使其發展,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

2、素質教育的理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3、《新課程標準》新理念:課堂教學必須考慮到課堂的生成性、開放性,並與之相關的諸多變數和不確定性,而且具有相應的靈活調整、隨機應變、變化選擇等預應機制,高揚主體性教育大旗。讓學生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立足課堂,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就是為了促進教師提高各種素養,按教學規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打造高效課堂,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要在細讀文本、以生為本、研究提問、細耕課堂 、內化習慣、分層作業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1、通過調查問卷、查閲文獻、座談等方法研究目前語文教學的現狀,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的教學模式,探索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並應用新課程的理念來評析課堂教學,讓每一位教師都在這場改革中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認識到教師既要當好演員,更主要是當好導演,讓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制定針對性研究方案,提高課堂教學實踐及反思的能力,提高教材處理與教學設計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逐步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

3、在大量實踐、充分研討的基礎上,經過分析整理、歸納總結,針對研究目標進行反思、歸納,再以有效教學、教學藝術等方面理論作指導,並邀請專家作專業性引領和理論性提升,提煉出一套針對教學實踐的行之有效的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4、開展探索實驗和對比實驗,轉變學生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5、創建積極課堂環境,將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1、文獻法:廣泛收集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及時瞭解國內外教育理論的新動態,借鑑和學習相關研究的新成果,增強課題研究的有效性。

2、行動研究法:通過説課、聽課、評課等多種形式,在實踐中探索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藝術。

3、調查研究法:實驗的前中後期分別對實驗效果進行比較,採用座談、問卷調查、測驗等形式瞭解學生的反映,通過反饋的信息,調整實驗進程。

4、經驗總結法:通過收集資料,學習理論,實踐運用,總結經驗,再以課題的形式理論和實踐為一體,上升為理論指導實踐操作性強的體系。

5、問卷調查法。瞭解我校課堂教學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6、經驗總結法。對收集的資料和實驗研究結果主要運用經驗總結法,探求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和手段。

(一)創建語文高效課堂最關鍵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最終要靠學生的認識實踐來完成。教師應設計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生自己主動地獲取知識。如同葉聖陶所説的,把它比作一扇門,讓學生自己走進去,動腦、動手、動口,尋求真知。教師起提示或引導的作用。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活起來,師生就會充滿活力和智慧。學生願意學,並能熟練掌握所學知識。

2、學生靈活獲取知識的方法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繫實際,有必要抽出時間來讓學生迴歸大自然,讓他們通過感官系統,發揮想象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再把從生活中獲得的知識在課堂上表述出來。通過自身的體驗和體會,發現一些現象、一些變化。這樣學生可聯繫實際掌握課本內和課本以外的知識。

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把在電視上聽到的、看到的記下來,然後講給老師同學聽。鼓勵他們多看一些好的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多積累詞彙、好句子、好的寫作方法。讀一些報紙、廣告,從這些方面獲得知識。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學生是否有學習語文的興趣,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那麼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情景,培養興趣。結合課文內容可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分組討論、比賽朗讀、講小故事,説與課本有關的小笑話,分角色表演等。使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求知慾得到充分的體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願意學,主動地獲取一些知識,教師再善於因勢利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愉快地學習。

在教學中,應該多注意後進生的表現,發現其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多幫助他們,瞭解他們。使學生能充分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課堂上向他們布臵由易到難的作業。使優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差生有進步有收穫。要建立良好的課堂討論習慣。讓優、中、差生相結合,使他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形成激動人心的充滿智慧與感情價值的討論氛圍,保證課堂教學效率。

隨着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更新,新的教學方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面對不斷快速更新、令人眼花繚亂的教法改革新成果,我很贊成這樣一句話,:“有選擇地引進,有改造地吸收,在實踐中創新,使之賦有自身的特色”。

農村小語教師多數較為樸實,他們熱愛教育事業,瞭解熟悉教材、學生,但他們中間學歷深的人不多,水平高的更少,加之還有諸多的生活負擔,因此在學習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自身的“樸實”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具體的生活實際,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一切從實際,從學的本質、學精神出發,把着眼點放在教法的實效性和學法指導上。樸實的農村教師,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用樸實的方法,能出紮實的效果。

國小語文本質特徵的工具性,決定了小語教學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表達訓練,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對於廣大農村小語教師來説,只有把培養能力的多種訓練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才不會只是一句空話。

憑藉教材進行聽説讀寫等語文基本功訓練。這些語文基本功又是通過一篇篇課文、一個個單元來體現的。一課書、一組文不可能包括多項訓練內容。因此教師對教材所體現的語文基本功要注意認真鑽研、整體把握、分步實施。要將教材中的單元訓練重點合理分解,化整為零,將其具體化、細目化,逐一落實到每篇課文、每一課時的實際教學之中,即訓練內容、項目的安排要“實”。具體地説,就是一節課,怎樣練,練哪些,都要精心設臵,並將其具體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真正參與,使全體學生在40分鐘內部積極投入“練”的活動之中。教師要及時提醒、指點,將學習的權力和機會交給全班學生,讓學生成為主人。

內容、項目解決了練哪些的問題,形式、方法要解決的就是怎樣練的問題了。實實在在的訓練形式和方法,為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築路奠基。訓練形式、方法的實,首先體現在為訓練內容服務方面。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紮實的語文基本功底,是在學生對語言文字實實在在的讀、看、想、聽、議、聽、寫等的具體操作中逐步形成的,靠搞花樣、走過場是絕對實效的。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閲讀、寫作、聽話、説話能力為主要。

第4篇

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立項號2011xkt-zxwl008

2011年5月,依據我校實際學情向西安市教科所申請了“物理學困測查與學困生轉化研究”課題,經過課題組成員半年的研究,經教科所評審,此課題被確定為臨潼區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半年多來,我們課題小組在校領導的熱情關心和具體指導下,依據課題研究計劃,認真開展研究,現已完成了預定的研究任務,基本實現了預期的研究目標。結題報告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1、我們之所以選擇“物理學困測查與學困生轉化研究”課題,是依據我校實際現狀提出的。

素質教育要求學校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我校高中部從開始由於招生政策限制只能招收全區3000名以後的學生;由於基礎差,學習能力欠缺,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家庭和社會影響等因素,這一部分學生成為了學生羣體中的學困生,即在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差,嚴重影響着學校的教育質量,為了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健康、和諧發展,學校教育義不容辭地擔負着這些學生髮展的任務。如何使這類學困生的學習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要求,符合新課程的質量標準,使學生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甚至考上理想的大學,是涉及到保證和提高素質教育質量的至關重要的問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推行素質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這類學生的轉化。

2、從教師的職責來看,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教育好各類學生,尤其是能夠有效地轉變學困生,這是衡量教師職業道德和水平的重要標準。我們的研究過程展示給全校教師後,所有教師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應該制定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教育教學方案,作為校本教材。

3、物理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抽象性的學科,由於學科特點,再加上學生能力不夠又不夠努力以及其它客觀因素,造成了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全方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縮小差生隊伍的比例,因此研究如何對“學困生”進行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由的、自覺的主觀能動性。發展是人的本能,發展是終生的過程,發展具有層次性,人的發展具有多樣性,人的全面發展首先是部分個體的全面發展。“學困生”是一個可發展、可造就的“活動人”,是一個可開採、可挖掘的“資源人”。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發展,是對人的才智的一種發現和提升,而對於自身不太發達的某一智能,可以通過後天的開發使其得到發展。

高中課程改革基本觀念是:全體性、全面性、個體化。而在實際教學中,有許多學生因學習能力欠缺,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家庭和社會的影響而成為學生羣體中的“學困生”。學困生在各類學校中都普遍存在,成為困擾教育界的一個難題。

高中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的不同採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現代化的學習手段,使學習成為主動、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有責任愛護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充分的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

成功案例:我去年帶的高三理科一班有位同學叫左童蛟,高中入學以來一直迷戀網絡小説,導致學習成績每次倒數第一。經過班主任和代課教師和家長、學生的交流,該同學改變了學習態度,在教師的幫助下最終考上本科。

我們在本課題研究中,堅持以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學習理論為依據,以紮實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研究、探討學困生的類型與成因,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轉化策略,形成比較系統的學困生轉化工作經驗與理論,並切實促進學困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素質整體水平的提高,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教師通過對學困生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的分析和學困生轉化方案的制定並加以實施提高了物理教師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使教師適應不同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並取得明顯的教育教學成果。

學困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可以得到良好地改善,師生素質可以得到全面提高,學生物理成績將有明顯提高,從而促進我校物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從學校、家庭、社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展開,刨析學困生的成因,按成因的不同性質將學困生分成若干類型,總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由於智力原因(我校生源較差)直接造成學習成績落後。有些學生對一個知識點反覆講解都難以理解。

(2)學習態度不端正,對學習沒興趣,對待學習弄虛作假,在學習上投入精力少。

(3)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動力。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堅持學習,作業照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

(5)學習方法呆板,思維狹窄學習成績難以突破。學困生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

(6)國中基礎差。有部分學生在國中沒好好學習物理成績很差又沒能處理好初高中的知識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

(7)教材的原因。高中學科教材內容增多,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教材中存在着某些疑難概念、規律的知識點,定律和定理的應用,教師又缺乏“點金術”客觀上就造成了差生學習物理知識障礙。從而影響物理學科學習。

(8)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由於遊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淨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部分家長溺愛子女對其言聽計從,放任自流;部分家長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習慣用怒斥和棍棒解決問題;還有的家長一貫滿足子女的物慾,用物質和金錢刺激學生卻極少關心子女的思想行為;發現子女出現問題,把責任推卸給學校,從此對子女產生失望的情緒,進而影響子女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導致這些學生進入學習困難的行列。還有些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

根據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針對產生學困生的成困,研究具有針對性的轉化方案,從根本上提高學困生的素質。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樹立人本主義的學生觀與教育觀,尊重學困生的情感與尊嚴,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備心理。教學中對學困生在活動中要多留意、多觀察、多關心、多鼓勵,努力溝通師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愛橋樑,應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和差生主動交朋友,和他們一起談人生、談理想,建立起和諧平等、融洽純真的師生關係。主動接近他們,通過談心疏通思想,儘可能解開他們思想疙瘩,澄清是非,並通過做好班級學生、家長工作,形成團結、友愛、互助的學習生活環境,減輕學困生的心理壓力。

(2)、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摯友,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營養,提高學習效果,形成興趣,才能成為開發人的智力的動力。教學中為了增強趣味性,就應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時時有新發現的感覺,激起差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聯繫實際應用物理知識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養成預習習慣,要求學生每課之前要預習課文,對本節中重點、難點知識,儘量寫好預習提綱,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差生帶着問題聽課。其次要養成在複習的基礎上完成作業的習慣。不急於下課就寫作業,而是在課堂上對新知識消化、理解後才完成作業。

(4)、實施分層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根據班上學困生所佔的比例來實施分層教學。讓差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

(5)、抓好學困生的課外個別輔導。教給他們物理學習方法,比如把一些概念、公式、規律編成順中溜,增強理解性記憶,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差生能抓住知識的關鍵,牢記知識要點;向他們介紹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記憶法,讓他們親自實驗與總結,還可召開學習方法討論會,使學生互相交流,讓學困生從同學處得到學習方法指導;針對學困生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當面耐心分析、輔導講解,在講解中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特別是經教師講解後學生作業中仍出現的錯誤,集中力量反覆講解,並要求學生重新糾正作業中的錯題。再出一些補充題讓他們練習鞏固,增強信心。

(6)、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困生的視野。我們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多種活動,吸引學困生積極參與,在幫助學困生遠離不良社會影響的同時,開闊了他們的眼界,豐富了他們的社會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根據研究的轉化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實施並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

第5篇

年九月我校低年級組向區課題組申請了題為《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實踐》並於年十月份在區級立項。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不但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應關注語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本文針對傳統作業出現的種種弊端,從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現狀並根據調查到的幾種弊端分析出相應的對策,對語文作業設計有效性進行研究,從而探討出優化語文作業設計的措施。從年十月到年七月我們課題組成員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積極性;減輕學習上過重、不適當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心理;創設一定的條件關注學生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通過改變作業的組織形式和呈現方式,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在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中獲得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實現完美人格。 並在實踐中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注重學生個性化的作業方式。

1、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創設利於學生髮展的氛圍,注重培養學生的作業興趣。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開展他們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讓他們在實踐中培養其作業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創造、發現,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階段,學會創造性學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第二階段:規劃設計階段。第三階段:教學策略的實踐操作階段。第四階段:結題推廣階段。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得出結論:在教學班中實行“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對於推動學生的語文學習具有不可估量的作業。

該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使教師對新課改視眼下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對於學生,好的作業設計對課堂教學的收穫是有益的補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有利於更好地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和觀察力,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的好習慣;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地學習。

優化作業設計,實現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意識。《新課程標準》為國小語文教學的整體深化指明瞭方向,也引領和提升了語文作業設計理念。近年來,全國各地對作業設計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視。但綜觀目前作業設計現狀:傳統作業設計的種種缺陷仍然有目共睹。為此,本課題組通過對大量課堂內外的作業進行調查、反思、分析歸類和思考,發現了以下幾種常見的弊端。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的作業設計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對學生今後的成長卻極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變必將使作業陷入機械重複的誤區。學生終日陷於“題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發展也必將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課題在對目前作業的設計進行充分調查之後,吸取國內外優化作業設計的理論精華,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形成合理的作業機制,從而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可見這樣的情景:快下課了,教師在學生的叫喊聲中慌慌張張地進教室佈置作業,教師的聲音常常淹沒在下課的鈴聲以及學生的喧囂聲中;上完課後讓小老師將作業抄在教室的小黑板上,滿滿一黑板,學生下課急着抄,中午趴着抄,互相傳着抄……

為系統瞭解教師對學生作業情況的瞭解,本課題組擬定了以下幾個問題,並將結果加以歸納,反饋如下:

通過對教師的調查分析發現: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作業是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有心致力於作業設計有效性的教師反應:1、批改新課程下的作業加大了他們的批改難度:此類作業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思辮能力以及新視點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戰。

2、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不管面對學生的層次如何一刀切的實行只有部分優等生能掌握的作業,卻忽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刻意拔高作業難度。3、批改作業所需的大量時間造成教師無法深入鑽研教材,優化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我們課題組擬定了一份低年級學生作業調查表(詳見附頁)對全校低年級11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做作業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業形式單一、沒有選擇的自由,成了壓抑學生成長的工具。他們渴望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作業內容的開放性,渴望在作業中放飛自己的理想。另外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覺性再加上教師對作業又缺少必要的指導,使得作業的有效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流於一種形式。

總之在實踐中,仍然出現大部分教師對優化作業設計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對學生缺少必要的指導。本課題在分析這些低效作業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對策進行研究和驗證。從優化作業設計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廣的對策。

“任務學習”認為:學生是作業的主體,作業的設計與指導應該圍繞學生具體的、個性的學習活動展開,而不應是整齊劃一的。作業的設計必須尊重學生的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需要和學生現有的認知特點。它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特指“從一定的標準來看是最好的”,標準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時間,既提高質量,又不增加負擔。“有效”不等於“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條件下的最優。作業設計有效性是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點,將作業進行最優化設計,讓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本課題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階段研究。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力差異是頗為複雜且客觀存在的,不同學生感覺作業負擔的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作業佈置應該“因材而為”,要考慮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不同的思維和認知特點,不同的基礎和潛力後,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內外的學習任務。在考慮適量作業的同時,注意在作業的設計上下功夫。

另外,國內外教學論研究中對作業問題也相當重視如:早期蘇聯的教學論專家凱洛夫、斯米爾諾夫,他們都將作業與課堂教學視為同等重要,把作業研究視為教學論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國學者庫柏在世紀八十年代末,出版了專著《家庭作業》對作業的功能與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國學者吳也顯在他的著作《教學論新編》中把教材分成三個系統:課題系統、圖象系統和作業系統。

我們課題組成員吸取了任務學習理論的精髓所在,將它與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業改革相結合,並以此作為我們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及依據。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揚長避短。針對目前作業設計現狀所出現的種種弊端進行調查,同時結合國內外的理論基礎,對調查的弊端反思出相應對策並進行研究,實現作業的優化設計。

我們課題組的區級課題《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生活化研究》已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在結題時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如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與經驗,促進其思維力、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學會創造性的學習等。這即是“識字教學生活化”課題研究的最終目標,又是優化作業設計的宗旨,是它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因為優化作業設計的“生命力”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啟發和引導,讓學生以各種形式的作業設計,在趣味性、個性化、實踐性、拓展性的作業中進行創造性地學習和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另外,新課程的頒佈與實施為優化作業設計創造了重要的契機。學校、家庭、社會已為優化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也將會為此創造更佳的條件。

1.調查國小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現狀,從學生作業有效性出發,分析學生作業的興奮點,尋找

有效地激發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如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設計創造性的生活化作業等。

2.探尋保持學生作業興趣的方法。當學生的作業興趣被激發起以後,為了穩定和保持這種興趣,也為了獲取他們完成作業效果的反饋信息,可以採用競賽、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點科學地進行作業設計,科學地佈置作業。

在《作業設計有效性》預試階段和正式實施階段,將年級組的幾個教學班的學生及教師作為研究對象。

準備階段:本課題以調查分析為主要方法輔以文獻法、問卷調查法等。調查對象以海門國小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為落腳點,分佈到各個班的課內外作業設計中去。

實施階段: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個案跟蹤研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課外的作業設計中。根據兩位對照班教師對同一課文設計的不同作業進行對比比較,結合課題研究,進行分析和對策歸因。保證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化讓作業成為學生成長的一種需要並開展一系列活動,並對幾個典型的好、中、差學生建立個案,跟蹤研究,以觀察此研究的效果。

總結階段:以經驗總結法為主。這階段教師將以論文,結題報告等形式對這一研究作總結,同時展示學生作業實踐、比賽活動等照片。

第6篇

長時間來,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都不夠重視引導學生讀數學書,其主要表現是:新授結束再讓學生翻開書本,書本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讓學生讀數學有關概念流於形式,概念的過程不予重視;教學中有的教師僅是作業練習時回到數學書上,使之如同練習冊一般;學生對數學讀書不重視,也不感興趣等等。在我們的平時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總認為閲讀是語文的事,培養學生的閲讀本事、提高學生的語言敍述本事為廣大數學教師所忽視。如上公開課不用教材,只用習題紙已成為一種風氣。總認為一堂“好課”應當是:教學過程順暢,教師起到了“導”的作用,學生“演”得也很投入,但往往忽略了學生的閲讀。

可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大多會出此刻這樣的情景:在應用題教學中,由教師讀題學生大都能夠理解題意;可是一到讓學生獨立完成時,往往錯誤不斷。這也説明了沒有閲讀本事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本事是多麼的蒼白無力。為此我們提出了“數學課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的研究”這一課題。

自學本事對於人的未來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而閲讀是自學的重要渠道,自學本事的核心就是閲讀本事。

版數學課程標準已明確指出,教師必須注意“指導學生認真閲讀課本”。課本是數學專家集結過去經驗,在充分研究學生心理、生理特徵、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的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的,具有極高的閲讀價值,是任何教輔用書替代不了的。所以,培養學生閲讀本事的根本在於落實數學課本的閲讀。

閲讀中要根據數學語言的特點和數學知識的類型,運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較,確定、推理等。各類數學知識在閲讀中的側重點和思維方式都有所不一樣,教師應指導學生逐步去感悟,構成技能。

(1)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閲讀為學生創造了獨立思考的機會。邊讀邊思考教師佈置的閲讀思考題,邊讀邊思考每個字、詞、符號和圖表的內在意義,邊讀邊建立知識間的聯繫,找規律、抓本質,僅有進取、主動地思考,才能弄懂、學會知識,掌握思維方式,提高學習本事。

(a)劃:劃出概念、術語、公式、法則等,以便查閲和記憶;劃出語句中的重點字詞以便在適當的時候提醒自我;劃出閲讀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質疑。畫出直觀的線段圖、平面圖形等示意圖,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幫忙自我分析題意和數量關係。

(b)算:數學知識是以計算為基礎的,所以,閲讀中,邊看、邊想、邊算,在算中比較找規律、在算中嘗試探索、在算中驗證推理的結論等。

(c)操作:閲讀中,依據教材供給的信息,親自動手實際操作,能夠使學生藉助動作思維獲得鮮明的感知。

(3)勤問的習慣。學生閲讀中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剛開始,有些學生不會提問題,提出來的問題往往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幼稚的,但這是思維的火花,教師應善待,這樣,學生才敢思、敢問,才會逐漸產生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數學課本是教師的教學之本,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尤其是義務教育數學課本,其教學資料和例題的編排都是遵循以舊帶新、由扶到放的原則,要引導學生充分閲讀,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以培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我動腦、動口、動手學習的本事和習慣。

針對國小生好模仿的特點,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示範作用,在教學中多運用數學課本,使學生感受到課本用處大,認真閲讀數學課本益處多,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真閲讀數學課本的願望。

教師可採用扶——半扶——扶放結合——放的方法,對學生逐步提出閲讀數學課本的要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讀書,掌握方法。

(2)細讀教材。要求學生能找出知識的關鍵資料,加上着重號或提出自我的問題。

(3)新授結束後,在學生作業前,教師要留時間讓學生閲讀課本,讓學生整理一節課的資料,消化所學的知識。這一環節不可忽視,學生這時讀書,正是他們自我開展摸索學習方法的契機。

(二)引導學生解題時認真閲讀題目,逐步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師經常遇到學生第一遍做題錯誤較多的情景,有的教師往往把它歸為粗心。然而細細分析,找找原因,就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是在解題前沒有認真讀題。所以,要提高學生解題正確率,必須培養學生解題前認真閲讀題目的習慣。

閲讀概念題,要指導學生仔仔細細,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要找出題中的關鍵詞、重點處,對於混淆的題目更要增加閲讀的遍數。

對計算題的閲讀,學生是最容易忽視的,這也是造成抄錯、算錯的原因。所以,要提高計算正確率,除了計算細心外,還要注意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對運算順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數。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做應用題時,沒有認真讀題,只大概地看了一下,就開始做題,往往會做錯。因為解答應用題時,閲讀本事比計算本事作用更大,尤其是低、中年級學生尤為重要。所以在解答應用題時,能夠邊讀題邊用符號劃出關鍵的字、詞、句。也能夠邊讀題邊畫出線段圖,然後根據線段圖找出等量關係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題後,再把題讀一遍,檢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驟、算式、計算是否正確、合理。

(三)精心設計讀書方法,使學生愉快地學會讀書,學會學習

1、充分發揮插圖作用。如我們此刻新教材數學書上圖文並茂,很是吸引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書本上的插圖、圖旁的旁白思路,邊讀邊講,既使學生理解知識,又不覺得乏味。

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學,應突出個體獨立學習與小組互助的作用。在按組學習討論時,可採用組長提問導讀,或提綱引讀,也可像語文課那樣分主角讀數學書。對結語較長的概念、法則可分層讀書,如個別讀,小組讀,團體讀。對結語較短的概念、法則、公式、可速讀速記,請學生讀後立即背誦,進行強化記憶。設計不一樣的讀書方法,其目的在於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讓每個學生都充分地參與數學學習,進而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課題主要採用比較法進行研究,輔助以調查問卷等輔助方法

1、調查法:(1)以問卷、座談等形式,調查瞭解學生對閲讀數學課本的情景。(2)調查實驗中期與末期學生的一些情景。

2、比較法:選擇兩個班級,比較班用慣用的數學課本使用模式進行教學,學驗班嚴格按照課題的數學課本使用模式教學,及時總結教學得失。

本課題研究大致分為3個階段,研究時間為一年半,從3月到10月。

確立研究課題,學習有關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初步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根據方案有序地開展研究,蒐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對方案進行修改、補充,對方案及時調整,使課題研究有效、順利地進行。

2015年5月-2015年8月:根據研究的課題制定詳細的課題實施方案,並學習與研究課題相關的資料。

2015年9月-年11月:深入課堂,確定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

1、啟動階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組建課題組,選擇實驗方法,做好各項測試與調查;構成研究方案,申報立項。

2、實施階段(2015年12月-2016年9月):課題組進入正常軌道,研究數學課堂中學生閲讀數學課本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研究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及可行性方法。

3、總結階段(2016年10月):全面總結課題研究工作,彙總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完成結題鑑定,進行成果展示。總結出數學課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的方法,構成一套相對完整的教學策略。

我們於2015年11——2016年11對《數學課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的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在課題的研究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做了以下工作:

面向數學教師開展問卷調查,瞭解教師在數學課上使用課本的情景;面向學生開展問卷調查,瞭解學生閲讀數學課本的情景;面向學生家長開展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在家使用數學課本的情景。我們發現:大部分數學教師只是在新授結束後讓學生翻開書本,讓學生讀數學有關概念也是流於形式,概念的過程不予重視;教學中有的教師僅是在佈置作業練習時回到數學書上;學生對數學閲讀不重視,也不感興趣,很少拿出數學書閲讀,在家複習時也不會閲讀數學書等等。

2、抓住課堂,激發學生閲讀數學課本的熱情,幫忙學生養成閲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1)國小階段的孩子,模仿性最強,我們針對這一特點,教師上課時充分發揮自身的示範作用,在教學中多運用數學課本,使學生感受到課本用處大,從而使學生產生認真閲讀數學課本的熱情。

(2)將閲讀數學課本貫穿於整節課。一節課上課伊始,讓學生通讀相關教材,初步瞭解資料概況。然後讓學生細讀教材,要求學生能找出知識的關鍵資料,加上着重號或提出自我的問題。新新授時重點引導學生閲讀教材中的例題。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貼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景,大多都是圖文並茂的。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經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必要的時候對例題進行適當的改編,使例題具有濃濃的數學味兒,又和實際生活相聯繫,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帶有感情的解讀圖中和題目中的信息。新授結束後,在學生作業前,教師留時間讓學生閲讀課本,讓學生整理一節課的資料,消化所學的知識。

(3)在早讀課上沙場練兵。早讀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的最佳時間。教師在早讀上組織學生朗讀數學課本,能夠團體朗讀、小組朗讀、個別朗讀,也能夠多種朗讀形式結合交替進行,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朗讀熱情並逐步構成習慣。

(4)引導學生解題時認真閲讀題目,逐步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解答概念題,指導學生一個字一個字仔仔細細地讀,要找出題中的關鍵詞、重點處,對於混淆的題目更要增加閲讀的遍數;遇到計算題要求注意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對運算順序更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解答應用題時,讓學生邊讀題邊用符號劃出關鍵的字、詞、句。也能夠邊讀題邊畫出線段圖,然後根據線段圖找出等量關係再列式解答。解答完題後,再把題讀一遍,檢查自我的思路、方法、步驟、算式、計算是否正確、合理。

3、以數學課堂為主要陣地並延伸到課外,讓學生養成數學課外閲讀的習慣

習慣的養成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堅持和毅力,也需要校內校外的協調統一。教師主動與家長溝通,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教師給每一位學生制定一份檢查表,提出閲讀要求,由家長實施監督。

好的數學讀物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激發他們去思索、創造。數學課外閲讀資料的選用不能求多,一般選擇一兩套高質量的課外閲讀資料即可。當然還因人而異,一般來講,對學習興趣濃、學習有毅力的孩子,可選擇略高於該孩子水平的課外閲讀,閲讀面也可適當拓寬;對學習興趣不大、學習情緒不太穩定的孩子,能夠選擇略低於該孩子水平的課外閲讀。

家長需尊重孩子,和孩子共同商定閲讀時間,可將時間大部分設在晚上或放學後,還能夠利用雙休日、寒暑假。鼓勵孩子針對自我的學習、生活情景選擇適宜的閲讀時間,不能想讀就讀,不想讀就長時間不讀,要有計劃,貴在持之以恆。

4、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讓學生感受數學閲讀的樂趣

閲讀習慣的養成需要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心智,而對國小生而言,評價更是影響學生的重要行為。合理、恰當的評價方式會促進學生閲讀本事的發展,還能幫忙學生建立進取的學習情感。我們實行多元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1)評價主體多層,即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家長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2)評價資料多層。對學生數學閲讀的評價,一般從態度、習慣、數量、效果四個層面進行。能夠定期請家長和學生共同填寫“數學閲讀反饋卡”,對每一天的數學閲讀時間、是否主動閲讀及讀的效果作出評價。

(3)評價結果多層。要激發學生的數學閲讀興趣,讓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就要實行分層評價。我們分a、b、c(低、中、高)三個層應對照“數學閲讀反饋卡”,根據閲讀的質、量、效果等作出相應的評價,評出“數學閲讀小博士”、“小書蟲”,“數學閲讀提高之星”,“歡樂閲讀之星”等。

本課題組成員進取參與教科研工作,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邊實踐邊研究,經過思考、學習和總結,我們的教育思想轉變了,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本事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提高,自身素質獲得了較大提升。此外,我還撰寫了一些有關方面的經驗文章並在國家級教育期刊發表、在新餘市徵文活動中獲獎,並且有2位教師由於表現突出被評為縣優秀教師。

2、學驗班學生在課研中愉快學習,學業成績、學習本事得到提升

經過課題的研究,學驗班學生逐步養成了數學閲讀的習慣,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得到加強。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自覺閲讀數學課本,解題時能仔細閲讀數學題目,我的學驗班考試的及格率和優秀率都提高了。課外,學驗班學生能主動閲讀數學課外讀物,加強了課外閲讀本事和自學本事,養成了課外閲讀的習慣。

3、經過課研,家長對數學課本的使用和數學閲讀有了正確的意識。家長更關注孩子的數學學習和數學閲讀,能主動配合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同時也更加配合班級工作。

數學課本是數學教師的教學之本,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依據,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讀數學書,並在不斷地讀書中構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獲取知識信息的科學方法,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到達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它需要堅持不懈地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和強化。學生一旦構成良好的讀數學書的習慣,那麼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進而具備獨立學習的本事才成為可能。

由於時間及自身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我們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及研究中,我還要多多設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本事的環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這12個字充分概括了我們教學教研的方向和精髓。在這浩瀚的教海中,我們僅有乘風破浪、勇於開拓,才能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前行。

第7篇

為了促進我縣中國小及幼兒園立項課題的深入研究,認真做好結題工作,撰寫好結題報告,現蒐集以下結題報告範例,供老師們在課題研究中參考和借鑑。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説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説: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大量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1.通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閲讀賞析能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國小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1009059,組長:朱建榮。主要研究成員:施路平、鄭詠梅、蔡秀蘭、方芳等

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能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通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進行調查研究,並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範、合理。

經驗總結法:通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後的教學工作。

第一階段:20xx年10月: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2.醖釀製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情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並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們積極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後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首先,我們學習理論,以提高理性認識。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生態理論,基於蔡明的生態課堂的原則和黃大龍朱志國的生態課堂理論,我們認識到讓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的生態教學活動。他是培育學生髮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