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生必背古詩6篇 悠揚詩調,國小生必背:傳承華夏文化,啟迪千古智慧!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9W

《國小生必背古詩》是一本專為國小生精心編選的詩歌選集。通過選擇經典的古詩作品,我們旨在喚起國小生對文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這本選集以簡潔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插圖和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國小生輕鬆地領略到古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領孩子們開啟一段精彩的古詩之旅吧!

國小生必背古詩6篇 悠揚詩調,國小生必背:傳承華夏文化,啟迪千古智慧!

第1篇

我從小就喜歡閲讀,爸爸説我一、兩歲的時候最愛看的書是《花園寶寶》圖畫書,每次看書,我都會樂呵呵地笑個不停。那時我不認識字,爸爸每天都會在我睡覺前給我讀一個小故事。記得我讀幼兒園後,最愛看的書是《巴巴爸爸》、《小熊和最好的爸爸》,還有《不一樣的卡梅拉》,我有一整套《不一樣的卡梅拉》,裏面的小雞卡梅拉勇敢執着,充滿奇思異想,是我小時候崇拜的偶像。現在,我每天都會讀的書,是《國小生必背古詩80首》。我最喜歡跟爸爸在陽台上一邊泡茶,一邊朗讀古詩詞,隨着我們的朗讀,那些優美的詩句,在陽台上流淌、飄散!

古詩裏面,有春、夏、秋、冬,有日、月、花、鳥,有大自然的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是韓愈眼裏清新美麗的春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楊萬里眼裏熱烈的夏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張繼眼裏冷冷的秋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柳宗元眼裏孤獨的冬天。我覺得,在詩歌裏面,大自然變得更加地美好了,詩歌,使我們更加地熱愛我們的大自然和祖國的山河!“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我們祖國的山河是多麼壯麗啊!

古詩裏面,還有美好的情感。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愛國感情,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厚友誼,有“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慈母的愛,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鄉之情。人們美好的感情,都凝聚在一首首詩歌之中。

古詩詞,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遺產和寶貴財富,她散發着璀璨的光芒!優美的漢語、漢字,讓我們引以自豪!但是,我們現在很多孩子、學生不喜歡古文,不喜歡古詩詞,他們整天沉迷在玩手機遊戲和看一些古古怪怪的漫畫書當中,很多人連組詞造句都不通順,大人們也整天用電腦打字,連一些基本的漢字都忘記了怎麼寫。如果我們不好好地學習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後,這些優美的古詩詞就會被掩埋在灰塵當中,失去了她的光輝!

古詩詞,是這麼美好,讓我們一起,都來讀讀古詩詞吧!

國小生必背古詩6篇 悠揚詩調,國小生必背:傳承華夏文化,啟迪千古智慧! 第2張

第2篇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生處一作:深處)

鬱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第3篇

1.寒食:節名,在清明前兩日。古人每逢這節日,前後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稱“寒食”。

3.“日暮”兩句:據説漢時寒食禁火,朝廷特賜侯家蠟燭。“傳”,挨家傳賜。“五侯”,一説指東漢外戚樑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説指東漢桓帝時宦官單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這首詩描寫宮廷寒食節的情況。詩人以漢喻唐,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及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裏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裏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裏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説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裏就忙着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讀到這裏我們就會聯想到“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俗語,從而更好地領會詩歌的主題。

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瞭解詩的主題的。

第4篇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户,所以叫天門。

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天地之間飛速飄來。

該詩為725年(開元十三年)作者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

李白無比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一生遍遊名山大川,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該詩描寫詩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天門山為今安徽省蕪湖市的東梁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總稱。《江南通志》記雲: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前兩句用鋪敍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説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瞭山與水的關係,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碧字明寫江水之色,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迴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豔,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出來。

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着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着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嶽雲台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後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彷彿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着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如果説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迴,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説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峯阻遏時出現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着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悦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由於末句在敍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

第5篇

第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