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清明節古詩6篇 清明古韻:懷古詩品讀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1W

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具有悼念祖先、掃墓祭祀的重要意義。古代文人墨客多以悼亡吟詠的方式,創作出許多富含情感和藝術感的清明節古詩。這些古詩以其深沉的哀思和唯美的藝術表達方式,讓人們對清明節的傳承和感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清明節古詩6篇 清明古韻:懷古詩品讀

第1篇

清明節古詩6篇 清明古韻:懷古詩品讀 第2張

第2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上子孫來?

第3篇

第4篇

羞紅顰淺恨,晚風未落,片繡點重茵。舊堤分燕尾,桂棹輕鷗,寶勒倚殘雲。千絲怨碧,漸路入、仙塢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

逡巡。題門惆悵,墮履牽縈,數幽期難準。還始覺、留情緣眼,寬帶因春。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

萬點猩紅將吐萼,嫣然迥出凡塵。移來古寺種朱門。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細幹柔條才數尺,千尋起自微因。綠雲蔽日樹輪囷。成陰結子後,記取種花人。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裏,柳卧水聲中。

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第5篇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點評: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這正如當代人所説,無論你作官還是為民,最後都要回到同一個點:老去。只是生命的`過程並不一樣。作者這首清明詩,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僅僅是憑弔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點評:與其他寫清明的詩作不同,這首詩明顯地賦予了政治色彩。唐代於清明前在宮中賜大臣們清明燭火,於是,那些蠟燭之火燃起的煙霧籠罩了宮殿,並四散開去,巧妙地諷刺了特權及權貴之多。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試上吳門窺郡廓,清明幾處有新煙。

點評: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無新煙,説明四處都在憑弔亡人,那燃燒紙錢的煙分明是去歲的,年年依舊,思念依舊。特別是“試上”一詞,把作者不敢窺望淒涼之景的心情生動地勾畫出來了。

點評:這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弔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後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崗。

點評:這是一首寫於清明時節的愛情詩。蘇軾19歲與王弗結婚,夫妻琴瑟調和,恩恩愛愛。沒想到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妻故十年後,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夢見了亡妻。生者與死者雖然幽冥永隔,卻“不思量,自難忘”。特別是夢中夫妻相顧無言的情景,令人感動。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擅長用描寫來渲染氛圍,那隨風而吹的紙錢,那一座座古墓,都給人蕭殺之感,也讓人頓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楊本是風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裏,“盡是生死離別處”,道出了人生之無常。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評點:這是作者上墳時的感受。重點渲染上墳的'路上那淒涼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橋,都給人無依無助的感覺。所以“只愁餘”。

第6篇

1、有個關心處,難相見、空凝睇。——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2、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6、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鶯。——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7、府醖傷教送,官娃豈要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8、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賈島《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9、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一樽徑籍青苔卧,莫管城頭奏暮笳。——趙鼎《寒食》

12、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薛昭藴《喜遷鶯·清明節》

13、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14、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納蘭性德《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15、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吳文英《點絳脣·時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