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10篇 自然之聲:探索大自然中的語言智慧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23K

大自然是課堂,人類是永恆的學生。我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學習生命的本質,領略人類與自然的微妙聯繫。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保護自然資源,珍愛生命。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10篇 自然之聲:探索大自然中的語言智慧

第1篇

精心的構思,充分的備課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課堂語言的銜接上,只要捨得下功夫,也定有收穫。而教材的處理,教學法的運用以及創新突破方面也要捨得花時間,哪怕有一點收穫,也是值得慶賀的。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能做到。的製作、下載要及早着手,要勤於動手,要勤於動口,外因會促進內因。

1、駕馭課堂的能力急待加強。上課過程中,當學生説出有關描繪春天特色的詞語時,我沒有給以肯定,因為當時我的'腦海裏只有一系列的秋冬兩季的詞語,課後我又仔細琢磨了一下,其實那些詞語也是作者運用了擬人化的句子中的詞語,學生的回答是對的,是我沒有處理好。

2、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沒有做到從容,鎮定。由於借班上課,對學情瞭解欠深入,而學生在整堂課上回答問題太順利,遠遠超乎教師原本的預計。因此,還應該少量的設計一點反饋性的練習題,以備課堂需要。同時,這樣既重視了能力訓練,又加強了基礎知識的考察,這不正好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了嗎?

其實,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理解和需求具有他相應的靈活性,我們的課堂應該努力實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尊重學生的個體化體驗。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欣賞他人對文本的見解,也能自由開放發表自己的見解的素質,把語文教學的人文關懷紮紮實實落到實處。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10篇 自然之聲:探索大自然中的語言智慧 第2張

第2篇

?大自然的語言》,這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主要介紹學生不太熟悉、也不太感興趣的物候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按照“先學後導、自主合作、問題評價”的教學模式,通過“摘、理、品”的教學操作過程,從不同的角度解決了課文字詞學習、主要信息的篩選、説明順序的梳理、生動語言的品味。

1、把朗讀時間還給學生。課上,我毫不吝嗇的在課堂上給了學生15分鐘的自由朗讀時間,並按照我的預設教學程序和學生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與交流,雖然這篇文章用了60分鐘,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和學生都很輕鬆的在進行對話交流。學生的知識生成都來源於在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讀書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薰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2、用激情感動學生。無論是詩歌、小説、還是知識性很強的.説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創作的靈魂,一篇課文,要讓學生感動,教師必先感動,教師要先吃透教材,達到對課文的整合與拆分的境界,尋找課文的美點、焦點與學生交流對話,課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學生情感受到感染、薰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悟。

3、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藉助字、詞典自學字詞,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例如,本節課的學生答題的速度和準確性遠遠超乎教師的預計,可以説是幾乎提前完成了教學任務。

第3篇

美麗神奇的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只有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才能帶給我們更舒適的環境。

今天我在一年級上了《走進大自然》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具體名稱卻不瞭解,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引導學生尋尋找找,觀察校園裏都有哪些顏色?説説你喜歡哪些顏色?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校園裏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把剛剛説到的這些美麗的顏色從你的水彩筆中找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逐個説出色彩的名稱,讓學生自己動手找找相應的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部分不認識的顏色很快便記住了。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託,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耳聞目睹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口頭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是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蒐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等。此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創造了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參與狀態之中,用口頭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表達自己的情感,並用即興回答形式彙報查找的結果,在豐富多采的美術實踐活動中,拓寬了美術學習的內容、形式、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第4篇

這次承擔區骨幹教師研討課,讓自己經歷了一次反覆磨課的過程。以前是幫助老師們磨課,這次是老師們幫助我磨課。磨課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可是大家在一起卻會樂此不疲。如果大家沒有太多其他任務,心裏有顧忌有太多其他工作等着完成,我相信對於很多老師來説,磨課是痛苦卻也是快樂的!

?大自然的聲音》是一篇美文,如果不是公開課,這樣的課在平時處理的方式就是反覆讀達到背誦的狀態。每次拿到這樣的美文,我總是擔心自己的講會破壞文章的美感,唯有讀,才能最大的保持文章的美感。一節公開課,總是把教材的每一個點都考慮進去,既有讀,又有寫,還有重點詞語的體會等等,平時的課,一篇課文我可以訓練一個點,可能是朗讀,可能結合課文特點偏重於指導寫,可能是訓練學生説,公開課考慮的面要多,沒有自己的個性。

閲讀教學,提問的設計非常重要,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提問,哪怕是一個提問中幾個詞語的區別,都會把學生帶到相隔很遠的地方。本課最初教案,我的提問是這樣設計的:大自然的聲音帶給你哪些美的享受?這個提問主要是根據音樂家這個詞語來提的,也是對第一自然段聲音美妙的具體化。還沒試講,感覺這個提問不直接,還不如換成:大自然的聲音怎麼美妙好。第二次設計提問: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這些聲音怎麼美妙?在試講前,我總是感覺第二問學生回答是有難度的,怎麼美妙,是一種感受,不容易表達出來。我自己覺得給學生的難度加大了。於是在試講的時候,理不直、氣不壯地把這個問題提出,而第一個問題我很響亮地提出。在指導學生理解時,我也是停留在有哪些美妙的聲音,擔心學生不能説出怎麼美妙,我就乾脆沒給機會學生説。自然這節課下來,學生的體會停留在淺層的狀態。劉中林老師指出我不放心學生。他的評價直接點出了我課前的擔憂,我確實怕學生説不出聲音怎麼美妙。所以也不敢怎麼追問學生的感受。劉老師評課的'一席話讓我頓悟:一篇課文既可以讓國小生學習,也可以讓中學的學生學習,甚至大學的學生學習。關鍵是看你學習到什麼程度。三年級的孩子只有這個能力,他能體會到哪一層就是哪一層,你不能拔高要求了。我為什麼擔心孩子説不出大自然的聲音怎麼美妙,就是在拔高要求,因為我希望學生能體會到我所設定的要求,而這一要求與我長期教高年級不無關係。我的意識中,沒有不同年級的孩子的不同特點,只有課本。這樣,只是為文本教學,我是在教教材呀。

今天教學設計的提問是:大自然的聲音怎麼美妙?課堂上,孩子們能説多少就是多少,再在老師的帶領下引導讀中體會。課講完了,回想,這個提問應該這樣設計更合理:從課文哪些詞句能體會到大自然的聲音很美妙?這個提問,學生會找到很多抓手,詞呀、句子呀,學生都會找到的。找到就行,在再通過讀,讓聲音的美感走進孩子的內心,那種感覺不是用語言可以表達的。這樣的教學會更自然。大自然怎麼美妙,這是一種感受,不太容易用語言表達。

課上完了,下午是交流。很多老師提出了寶貴意見:朗讀時可以配樂,那美感會更強。教學時放的程度還不夠大。這節課留給我的思考還有很多。只有在這樣的不斷思考中,我的教學才會更清晰。

第5篇

昨天,我備這一課時,看教參上的教案很空洞,看我收藏的課件傳達不出重要的內容,倍速還可以。

在8.2班上課時,我就領着大家看倍速中的名家批註(我一向認為看名家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寫作文和批改作文),然後課文結構、寫作特點、如何評價魯莊公這個人物、魯國以少勝多功在於誰?課後,我想學生是把知識掌握住了,但總有點“填鴨”的感覺。一套新的方案在我的大腦裏逐漸明晰起來。

在8.1班上課時,我就給學生時間自己看倍速,並把自己認為精彩的.批註勾畫出來。學生看完倍速後,我問:“這篇文章裏的人物都有誰?”學生説:“有曹劌、魯莊公和鄉人。”我又問:“用一個字概括魯莊公這個人物形象,你會用那個字?”學生説:“鄙。”我追問:“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鄙,並簡析一下。”文中寫魯莊公鄙的地方很多,學生這個説了,那個説,課堂氣氛高漲起來。我的第二個大問題是:“用兩個字概括曹劌這個人物形象,你會用哪兩個字?”學生搶着説:“遠謀。”我又問:“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曹劌有遠謀?”學生這個説了,那個補充。但學生唯獨沒有提到曹劌和鄉人的對話。我説:“文中還有一個人物——鄉人,從他們的對話可以看出曹劌是怎樣一個人?”學生説:“由鄉人的不愛國反襯了曹劌的愛國。”還有的學生説:“也能看出曹劌有遠謀,因為曹劌知道決定戰爭勝負的條件是民心、勇氣和準確判斷敵情。”至此,人物形象就再現出來了:魯莊公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曹劌是一個愛國、愛民,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我問:“作者為了塑造曹劌這個人物用了什麼手法?”同學們説:“用了對比,用魯莊公和鄉人反襯曹劌。”我又問:“作者為了塑造曹劌這個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同學很快答:“語言。”我問第二段中的“下、視、登、望”的詞性是什麼?同學們説:“是動詞。”這兒運用的描寫方法是什麼呢?“動作描寫。”同學們脱口而出。

我説:“同學們,課文的題目是《曹劌論戰》,曹劌都論了戰爭的哪些方面?”同學們説:“戰前準備、戰爭經過和勝利原因。”我問:“戰爭雙方投入了多少兵力?”同學們搖頭。“齊國的元帥是誰?”同學們又搖頭。“雙方兵力損失多少?”同學們仍搖頭。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哦,原來是為了再現曹劌這個人物形象。

最後,我做了個小結:“《左傳》既善於運用對話描寫塑造人物,又善於描寫複雜的戰爭。至此,文章主要的知識架構就顯露出來了。

第6篇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託,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耳聞目睹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口頭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課堂的一開始,我就以送學生兩份禮物,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通過第一份禮物送動植物圖片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第二關帶學生去大自然城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圖片讓學生看到大自然的城堡,但是若想去看裏面的美麗景色,就得闖過三關,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四關裏,我分別讓學生通過猜一猜用耳朵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想想這是大自然的什麼聲音,摸一摸通過小朋友能幹的小手,觸摸大自然,聞一聞用小朋友的鼻子聞一聞大自然的味道去感受大自然。這個環節進行的很順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順利過關後欣賞大自然的圖片,感受大自然的五彩繽紛,通過他們的眼、耳、鼻、手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美好。最後,引申到在大自然中的活動。

對於我自己定的教學目標第一點:動用感官,欣賞大自然的美好,增強自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整節課上得非常的輕鬆愉悦。但總覺的沒抓住中心,內容散亂,沒有串聯成一條線,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於設定的目標具體在教學環節中怎樣達成的能力還是欠缺,實際課堂中沒有將教學目標很有效的達成。

課堂中最不好的就是每個知識點都如蜻蜓點水般點過,沒有具體的落實,自己以後也要更注意這一點,對於教材解讀的更深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的思考怎樣在這一堂課中將自己的教學目標很好的落實、達成。

第7篇

在進行完第一課時後,感謝大裴老師給了一個很好的指導:課題的導入要有實效性,要為更好地進行下面的教學而服務。我從身邊的書看到裏面的文字入手,直奔主題引出文字,這些文字有哪些好處呢?文字讓我們多瞭解了很多事情,獲得了很多信息。這兒就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髮現我們所謂的文字不僅僅只有這些人類所創造的方塊漢字。可以導入如下:這些都是人類創造的文字,除了這些書本里的文字能告訴我們一些知識,你覺得還有哪些也是可以的?此時學生對文字的理解確實還不全面,於是課堂上出現了沉靜的現象?我順勢利導,讓學生不急於解答,帶着心中的疑問走進課堂,這樣的閲讀更有目的性,讀來更有實效性。當學生初讀課文後,一下子就明白了文字不僅僅在課本里面,大自然的文字無處不在,文字的形式有多種多種,讓學生真正明認識到文字不僅僅在於書本上的,還有大自然這本書裏的萬物都是它的文字,學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拓寬,認識就更深了,為下面的教學也起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這是第二次的嘗試教學了,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這篇課文簡短易懂,生字詞又少,教學時第一課時的目標可再明確些,讓課堂更有實效性。

由於是在沒有預習的情況下讓學生學習課文的,課堂上增設了一個質疑問難的環節,讓學生針對文中不懂的問題當堂提出,如:天書、羅盤、花崗石等,這些問題的提出如何解決的,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讓學生拿起工具書,讓學生養成這種有問藉助無聲老師的好習慣,以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地在現課堂。

第8篇

?登岳陽樓》是老杜的代表作之一,很能體現其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與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其寫景雄偉壯闊,寫身世孤苦淒涼,抒情卻心憂天下。所以這首詩自然要精講。但我又不願跟一般老師那樣一句一句的分析。而本詩的標題也只反映了其寫作地點,不能提取更多信息。因此,我也沒有以題解入手。我當時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第一步,學生閲讀註釋與練習冊上的`背景介紹,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然後抽查學生記憶情況以及從中攝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步,根據背景入手設問,哪幾句詩最能其身世?他的身世怎樣?

第三步,要求學生思考,身世如此悽苦之人,一般是感到自己的不幸,杜甫是否也是如此?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

第四步,杜甫博大的胸襟與詩中哪幾句詩相照應相襯托?為什麼?這幾句詩的意境如何,哪幾個字煉得好?作點分析。

第五步,詩歌首聯“昔聞”“今上”相對,有人説是“喜初登也”,有人説是“感悲苦也”,你同意哪種説法?聯繫全詩分析。

第六步,先介紹杜甫“沉鬱頓挫”藝術風格的特點,要求學生講講它在本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第七步,學生自讀自主欣賞部分的詩歌,然後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共同討論。

但今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作了些調整。在學生了解了背景之後,先讓學生自讀,然後分析其字面意(主要是學生説,老師是作點撥)。然後讓學生思考本詩景與情的關係,且要他們置身詩境,描繪本詩的景物特徵,以及抒情特徵。後面幾步則與設計的一樣。作這樣的調整是考慮班上學生的程度,為了讓他們能更好更快地理解詩歌。我感覺今天的教學效果還可以。

只是,我對第六步還有些疑慮,我把這首詩分析得這麼深,不知學生能否理解,從今天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還是能理解的。當我把“沉鬱頓挫”藝術風格的特點講清楚後,有一部分能夠明白它在本詩是如何體現的,而且能聯繫具體詩句來分析。還有一點就是,跟中學生講這麼深的問題合不合適。如果從大學聯考的角度來説,可能沒有必要,但從提高學生鑑賞能力來説,我卻覺得很有必要。最起碼讓他們在學了杜甫的詩歌之後,能他的藝術風格特點有了初步的瞭解。這對他們今後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第9篇

一是在教學設計上,重點內容分配的時間不充足。《大自然的啟示》是一篇略讀課文。它由兩篇短文組成,一是《“打掃”森林》,一是《人類的老師》。教學這兩篇課文,要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帶給我們的啟示作為教學的重點,課堂上要花大量的時間解決。為了顯示接待課的完整性,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讓生字、詞語的學習時間佔了很大比例,達到了十多分鐘,致使在完成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啟發上匆匆忙忙。還有一些教學內容也沒當堂完成。

二是教學用語不夠凝練。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教學用語要準確、簡潔、生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用語不夠生動簡潔,課件已經顯示很清楚的問題,我還要反覆的重複,不但自己累,還浪費寶貴的時間。其實學生一看就懂。

三是教學環節還可以精簡。在教學本文時,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是讀讀拼拼、讀讀説説、讀讀畫畫、讀讀議議、讀讀練練。其實可以由五個環節精簡到三個環節。即把讀讀拼拼和説説合二為一,自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大意;讀讀畫畫和議議和二為一,在學生談體會的時候就可以發表不同的觀點。這樣就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把主要內容學深。

四是設計的內容想要全面卻不能全面。設計內容的時候把生字、形近字、詞語、結構、段落的分析、寫作方法等全都涉及到了,致使教學過程吃緊,橫向有多點,而深度卻不夠。一節課的時間只有那麼多,由不得你來大雜燴。

第10篇

“我當小老師”——《走進大自然》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促進了學生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了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傳統的學習方式,而是自己是教師,自己教育自己,學習效果極佳。由於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親歷親為,當了一回小老師,從中獲得了豐富的活動體驗,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能力,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團結協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在探索和實踐中,學生的環境意識得到了增強,從而養成了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同時本次活動也體現了學科間的融合。在學習中,我深深感到:

1、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應把學生為主體放在首位,不能大包大攬,而應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適時點撥,鍛鍊他們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善於利用身邊的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4、活動不能側重活動結果,應重視實踐過程,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及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性。

通過活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得到了拓展,走向了課外知識及網絡,同時注重了學科間的聯繫。對大自然有了正確、深刻的'認識,而學生們自制的fiash、演講等極具個性的展示也讓我由衷讚歎。在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之後,同學們的課後感受讓我感慨萬千,他們有的寫到:“在實踐中,我們更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同學們的集體意識加強了,每個小組的組員都積極合作,也許,我們組不是最好,但我們會去追求更好,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但過程與我們學會的,獲得的卻是最寶貴的,這些是從書本中無法得到的”。有的寫到:“這節課讓我的心泛起了洶湧的波濤,大自然造就了我們人類,可人類卻忘恩負義,不説外國,就先説我們中國,中國很早就提出要尊敬、孝敬父母,可中國人卻把排污的槍頭,瞄準了被喻為母親河的黃河。科學家們也説,中國人最聰明,可中國人卻傻到砍自家的樹,去給別人,當看到我國第二松花江上,死魚成羣,我震驚了,當看到大氣層破壞,地球氣温升高,漂亮的威尼斯就要被海水淹沒了時,我的內心又一次泛起重重波濤。

大自然已流淚了。這節課,使我深受感觸,我下定決心要保護我們的大自然,我要從現在,從小事來保護我們的大自然!”還有的同學寫到:“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課,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第一次感到大自然是那麼美麗,那麼奇妙,讓我第一次想要去探索大自然……”而有的同學還説:“這次活動讓我當了一回老師,我覺得當老師真不容易。”看到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有這麼多的收穫和感想,讓我很欣慰。尤其是一名叫劉鐵源的學生在課後感受中寫到:“人類是萬物之靈,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有能力的種族,但由於人類的過度自信,使我們美麗的地球遭到了破壞,人類為了一已私利開發地球的同時也打破了自然的生態平衡,使我們美麗的大自然也變得起來越醜陋了,大自然對於人類的破壞也不是無動於衷的,沙塵暴、酸雨、山洪……使人類毫無能力應對。人類,如果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衞生,那麼我們將沒有機會生存下去了,為了人類,為了地球上所有生物,請保護我們的環境吧”!看到這飽含情感,富有理性的文字,讓我深深感到,身為一名綜合實踐教師的責任與自豪,也更加激發了今後以更加飽滿的情緒,投身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研究、探索與實踐之中,充分發揮綜合實踐課的重要作用,鍛鍊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及實踐活動能力的堅定信念。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雖得到了許多的成效,但仍存有欠缺,不完善之處,如:展示課上時間有限,學生蒐集到的知識只能簡要介紹。生生評價也不夠,這些都是遺憾,在今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仍會不斷去學習、改進,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