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稱呼的禮儀7篇 掌握這些稱呼禮儀,讓你更加得體優雅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W

稱呼作為社交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禮儀規範和真誠感召。在公文中的稱呼顯得更為嚴謹和正式。使用正確的稱呼不僅體現了文化修養和職業素質,也有助於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本文將針對不同場合的稱呼禮儀進行介紹。

稱呼的禮儀7篇 掌握這些稱呼禮儀,讓你更加得體優雅

第1篇

在工作崗位上,人們所使用的稱呼自有其特殊性。以下是正規的五種稱呼方式,是可以廣泛採用的。

1.稱呼對方姓名。稱呼同事、熟人,可以直接稱呼其姓名,以示關係親近。但對尊長、外人,顯然不可如此。

2.稱呼行政職務。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在對外界的交往中,此類稱呼最為常用。意在表示交往雙方身份有別。

3.稱呼職業名稱。一般來説,直接稱呼被稱呼者的職業名稱,往往都是可行的。

4.稱呼技術職稱。對於具有技術職稱者,特別是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者,在工作中可直稱其技術職稱,以示對其敬意有加。

5.稱呼通行尊稱。通行尊稱,也稱為泛尊稱,它通常適用於各類被稱呼者。諸如“同志”、“先生”等,都屬於通行尊稱。不過,其具體適用對象也存在差別。

1.他人的綽號。在任何情況下,當面以綽號稱呼他人,都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

2.庸俗的稱呼。職場人員在正式場合假如採用低級庸俗的'稱呼,是既失禮,又失自己身份的。

3.簡化性稱呼。在正式場合,有不少稱呼不宜隨意簡化。例如,把“張局長”、“王處長”稱為“張局”、“王處”,就顯得不倫不類,又不禮貌。

4.地域性稱呼。有些稱呼,諸如,“師傅”、“小鬼”等,具有地域性特徵不宜不分對象地濫用。

在職場中最好以職務相稱,如林處長、臧廳長、楊總、李經理、石主管等。

稱呼對方姓名時,可以稱其全姓名,如張三、李四,比較莊嚴、嚴肅。

稱呼的禮儀7篇 掌握這些稱呼禮儀,讓你更加得體優雅 第2張

第2篇

在工作崗位上,人們彼此之間的稱呼是其特殊性的。它的總的要求,是要莊重、正式、規範。

1)職務性稱呼就高不就低。一般在較為正式的官方活動、政府活動、公司活動、學術性活動中使用。以示身份有別,敬意有加,而且要就高不就低。這種稱呼,具體來説分三種情況:

b)職務前加姓氏。如:王總經理、張主任、劉校長等。

c)職務前加上姓名。適合於極為正式的場合。如:xxx市長等。

2)職稱性稱呼,對於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可用職稱相稱。

b)在職稱前加姓氏。如:龍主編、常律師、葉工程師。

c)在職稱前加姓名。適合於正式的場合。如:楊振寧教授、謝玉清研究員等。

3)學銜性稱呼,這種稱呼,增加被稱者的權威性,同時有助於增加現場的學術氣氛。有四種情況:

d)將學銜具體化,説明其所屬學科,並在後面加上姓名。如:法學博士劉選。這種稱呼最正式。

4)行業性稱呼。在工作中,按行業稱呼。可以直接以職業作為稱呼,如:老師、教練、會計、醫生等。在一般情況下,此類稱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者姓名。如:劉老師、於教練、王會計等。

5)泛尊稱。就是對社會各界人士在一般較為廣泛的社交中,都可以使用的。如:小姐、女士、夫人、太太。未婚者稱“小姐”,已婚者或不明其婚否稱“女士”。男的叫“先生”。不分男女叫同志。

2、生活中的稱呼。生活中的稱呼應當親切、自然、準確、合理。

①對自己親屬的稱呼。與外人交談時,對自己親屬,應採用謙稱。

①敬稱。對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稱代詞“你”、“您”相稱。對長輩、平輩,可稱其為“您”;對待晚輩,可稱為“你”。對有身份的人或年紀大的人,應稱“先生”。對文藝界、教育界以及有成就、有省份的人,稱“老師”。對德高望重的人,稱“公”或“老”。如“秦公”“謝老”。被尊稱的人名字是雙音,將雙名中的頭一個字加在“老”之前,如稱周培公先生為“培老”。

②姓名的稱呼。平輩的朋友,熟人,彼此之間可以可以直呼其姓名,如“王迎”,“李香”;長輩對晚輩也可以這樣做,但晚輩對長輩卻不能這樣。為表示親切,可免呼其名,在被呼者的姓前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稱,如“老馬”,“大李”,“小杜”。對關係極為親密的同性的.朋友、熟人,可不稱其姓,直呼其名,如“曉龍”等;但不可對異性這樣稱呼只有其家人或戀人才允許這樣稱呼。

③親近的稱呼。對於鄰居、至交,可用令人感到信任、親切的稱呼,如“爺爺”“大爺”“大媽”“叔叔”“阿姨”等類似血緣關係的稱呼。也可以在這類稱呼前加上姓氏,如“毛爺爺”等。

對一般(普通)人的稱呼:對一面之交、關係普通的人,可視情況採取下列稱呼。同志;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太等;當你是第一次到一家公司時,要多留意一下他們公司的職員是怎麼稱呼他們的上級的。如果他們稱:"你好!李總",你也要這樣稱呼。

3、外交中的稱呼。國際交往中,因為國情、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稱呼就是顯得千差萬別。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規律,二是要注意國別差異。一般都可以稱小姐、女士、夫人、先生。還有稱其職務和對地位較高者稱“閣下”的。如“市長先生”大使閣下”。對軍界人士,稱軍銜。“將軍”“上校”“上尉”“元帥”。對宗教人士,稱其神職。如“牧師”“神父”“傳教士”。教授、法官、律師、醫生、博士,因為他們在社會中很受尊重、可以直接作為稱呼。

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講英語的國家裏,姓名一般有兩個部分構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後。如“理查德。尼克松”。女子結婚後,通常她的姓名由本名與夫姓組成。如“瑪格麗特。撒切爾,”瑪格麗特為本名,後面為夫姓。有些英美人的姓名前會冠以“小”字,如:“小喬治。威廉斯”,這個小字與年齡無關,而是表示他沿用了父名或父輩之名。這些國家。一般稱其姓。並加上先生、小姐、女士、夫人。對於關係密切的,不論輩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稱姓。

俄羅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個部分。婦女的姓名婚前使用父姓,婚後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變。在俄羅斯,一般的口頭稱呼只採用姓或本名。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我們一樣,不同的是姓名數較多。日本婦女婚前使用夫姓,本名不變。

1、使用錯誤的稱呼。主要在於粗心大意,用心不專。常見的錯誤稱呼有兩種:

(1)誤讀,誤讀也就是念錯姓名。如“仇(qiu)”、“査(zha)”、“蓋(ge)”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於不認識的字,事先要有所準備;如果是臨時遇到,就要謙虛請教。

(2)誤會,主要指對被稱呼者的年紀、輩份、婚否以及與其他人的關係作出了錯誤判斷。比如,比如,將未婚婦女稱為“夫人”,就屬於誤會。

2、使用過時的稱呼。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實效,一旦時過境遷,惹再採用,難免貽笑大方。在我國古代,對官員稱為“老爺”、“大人”。若將它們全盤照搬進現代生活裏來,就會顯得滑稽可笑,不倫不類。

3、使用不通行的稱呼。有些稱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愛稱人為“師傅”,山東人愛稱人為“夥計”,中國人把配偶、孩子經常稱為“愛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聽來,“師傅”等於“出家人”,“夥計”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國人將“愛人”理解為進行“婚外戀”的“第三者”,將“小鬼”理解為“鬼怪”、“精靈”,可見這是“南轅北轍”,誤會太大了。

4、使用庸俗低級的稱呼。在人際交往中,有些稱呼在正式場合切勿使用。 “死黨”、“鐵哥們兒”,等等一類的稱呼,就顯得庸俗低級,檔次不高。逢人便稱“老闆”,也顯得不論不類。

5、用綽號作為稱呼。對於關係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張給對方起綽號,更不能隨意以道聽途説來的對方的綽號去稱呼對方,還要注意,不要隨意拿別人的姓名亂開玩笑。如:枴子、禿子等更不能説。另外,還要注意,不要隨便拿別人的姓名亂開玩笑。要尊重一個人,必須首先學會去尊重他的姓名。每一個正常人,都極為看重本人的姓名,對此,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牢記。

當你跟你的你合作伙伴見面握手時,你要説:"你好!李總,我是某某,這是我的名片,請多多關照"。遞名片時要雙手遞上,並且有字的一面要順着對方,以便對方觀看,眼睛要平視對方。握手的力度要適當,不要太重,也不要太輕。要清楚地報上自己的名字。

下面介紹一下西方的名片一些小知識,這個也許對我們將來會有幫助的。

p.p:即介紹,當你的合作伙伴劉總送給你一張名片,左下角寫着這個字樣時,是讓你去認識一個人。你要打電話到那個人,説:"你好我是某某公司的誰誰,是劉總讓我打電話給你的……"。

p.f:如果名字左下角寫着這樣的字樣是表示當有什麼節日或有什麼事時,你的朋友為了敬祝或答謝你,送你的禮物。他在禮物上留了一張名片,並在名片左下角寫上p。p。表示敬賀的意思。

p.r:表達謹謝。這是當你收到對方的禮物,想回敬時,也可以在禮物上放上一個名片左下角寫上p。r。當對方收到禮物時,看看名片就知道是你的回敬了。

第3篇

當稱呼年長者時,務必要恭敬,不可直呼其名,也不可以直接呼“老張”、“老王”等,尤其是年齡相差較大的隔代人之間,應當稱呼“張老”、“王老”,或“張老先生”、“王老先生”或姓+職務(或職稱等),如“張主任”、“王總”、“楊工”、“羅老師”、“陳師傅”等等。總之,要有尊敬長者之意。

當稱呼同輩的人時,可直呼其姓名,有時甚至可以去姓稱名,但要態度誠懇、表情自然,體現出真誠。當稱呼年輕人時,可在其姓前加“小”字相稱,如“小張”、“小李”,或直呼其姓名,但要注意謙和、慈愛,表達出對年輕人的喜愛和關心。

一般性稱呼——先生、女士;職務性稱呼——部長、主任、局長、處長等;職稱性稱呼——教授、工程師等;職業性稱呼——教師、律師、醫生、會計等;親屬的稱呼——爺爺、婆婆、叔叔、舅舅、姑姑、姐姐等。

一般情況下,引航員在船可根據被引船、引航船、拖船等人員的職位分別稱船長、大副、二副、三副等,一般的船員可稱“師傅”,對外國籍船長可稱呼為船長。

1、切忌唸錯被稱呼者的姓名,忌對領導、長輩、客人直呼其名。在正式場合即使是自己很熟悉的人也不要直呼其名字。

2、切忌對被稱呼者的年紀、輩分、婚否以及與其他人的關係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將未婚婦女稱為“夫人”,就屬於誤判。已婚者應稱之為“夫人”,未婚者應稱之為“小姐”,而“女士”則多在不知其婚否時使用。

3、切忌使用時過境遷的稱呼。如:老爺、大人等,顯得滑稽可笑。

5、在商務場合,對剛認識的人不要直呼其姓名,應在姓氏後加“先生”、“女士”、“小姐”等。

6、在商務交往中切忌使用庸俗低級的稱呼。如:哥們兒、姐們兒等等。雖然聽起來親切,但顯得檔次不高。

7、具有特定頭銜的人物,如:校長、大使、市長等等,為表示尊重,應在其頭銜前加姓氏稱呼。

8、切忌隨意給人起綽號,如“枴子”、“禿子”、“肥肥”。也不能隨便拿別人的姓名亂開玩笑。省略稱呼或以“喂”、“哎”等與不太熟悉的人打招呼,是沒教養的失禮行為。

9、對有“博士”、“教授”等學位或職稱的商界人士,即使是總裁,也可以用姓氏加“博士”、“教授”稱呼。

10、稱呼中避低就高,是我們中國人的客套禮俗。除了中央領導人,從省部級開始,對一些副職負責人,口頭上常常將“副”字去掉。當然,正職者在場時,“副”字不可省掉。另外,在對外交往中,省“副”字也不妥,人家會覺得我們虛偽,不實事求是。

11、稱呼中避老就年輕,是外國人的禮俗。在美國如果稱呼不認識的老年婦女為“老奶奶”,對方會不予理睬。如果你還繼續這樣稱呼對方的話,會挨對方的白眼,並且被告知:“我的.名字不叫老奶奶!”若是碰上一個愛諷刺挖苦的人,説不定還要挨數落:“我可沒有像你這樣的孫子。”稱“女士”則更容易被接受。

12、工人可以稱呼為“師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稱為“出家人”。但如果用這些來稱呼其他人,沒準還會讓對方產生自己被貶低的感覺。

13、忌用不恰當的簡稱。某些同事之間使用的非正式的簡稱,例如,把範局長簡稱為“範局”,把沙司長簡稱為“沙司”,把周校長簡稱為“周校”,均不可使用於正式場合。

14、在正式場合,不用替代性的稱呼,如“下一個”、“12號”等替代性稱呼去稱呼他人,為不適當的稱呼法。

15、多人交談的場合,應遵循先上後下、先長後幼、先女後男、先疏後親的原則。

16、僅僅適用於國內的稱呼,例如:同志、愛人等,絕對不宜用於稱呼一般的外國人。

第4篇

第5篇

姓名,即一個人的姓氏和名字。姓名稱謂是使用比較普遍的一種稱呼形式。用法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全姓名稱謂,即直呼其姓和名。如:“李大偉”、“劉建華”等。全姓名稱謂有一種莊嚴感、嚴肅感,一般用於學校、部隊或其他等鄭重場合。一般地説,在人們的日常交往中,指名道姓地稱呼對方是不禮貌的,甚至是粗魯的。

名字稱謂,即省去姓氏,只呼其名字,如“大偉”、“建華”等,這樣稱呼顯得既禮貌又親切,運用場合比較廣泛。

姓氏加修飾稱謂,即在姓之前加一修飾字。如“老李”“小劉”“大陳”等,這種稱呼親切、真摯。一般用於在一起工作、勞動和生活中相互比較熟悉的同志之間。

過去的人除了姓名之外還有字和號,這種情況直到解放前還很普遍。這是相沿已久的一種古風。古時男子20歲取字,女子15歲取字,表示已經成人。平輩之間用字稱呼既尊重又文雅,為了尊敬不甚相熟的對方,一般宜以號相稱。

親屬稱謂是對有親緣關係的人的稱呼,中國古人在親屬稱謂上尤為講究,主要有:

對親屬的長輩、平輩決不稱呼姓名、字號,而按與自己的關係稱呼。如祖父、父親、母親、胞兄、胞妹等。

有姻緣關係的,前面加“姻”字,如姻伯、姻兄、姻妹等。

稱別人的親屬時,加“令”或“尊”。如尊翁、令堂、令郎、令愛(令嬡)、令侄等。

對別人稱自己的親屬時,前面加“家”,如家父、家母、家叔、家兄、家妹等。

對別人稱自己的.平輩、晚輩親屬,前面加“敝”、“舍”或“小”。如敝兄、敝弟,或舍弟、舍侄,小兒、小婿等。

對自己親屬謙稱,可加“愚”字,如愚伯、愚嶽、愚兄、愚甥、愚侄等。

隨着社會的進步,人與人的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有的親屬、家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親屬稱謂上已沒有那麼多講究,只是書面語言上偶用。現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親屬稱謂時,一般都是稱自己與親屬的關係,十分簡潔明瞭,如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

有姻緣關係的,在當面稱呼時,也有了改變,如岳父--爸,岳母--媽,姻兄--哥,姻妹--妹等。

稱別人的親屬時和對別人稱自己的親屬時也不那麼講究了,如:您爹、您媽、我哥、我弟等。不過在書面語言上,文化修養高的人,還是比較講究的,不少仍沿襲傳統的稱謂方法,顯得高雅、禮貌。

職務稱謂就是用所擔任的職務作稱呼。這種稱謂方式,古已有之,目的是不稱呼其姓名、字號,以表尊敬、愛戴,如對杜甫,因他當過工部員外郎而被稱“杜工部”,諸葛亮因是蜀國丞相而被稱“諸葛丞相”等。現在人們用職務稱謂的現象已相當普遍,目的也是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禮貌。主要有三種形式:

用職務呼,如“李局長”、“張科長”、“劉經理”、“趙院長”、“李書記”等。

用專業技術職務稱呼,如“李教授”、“張工程師”、“劉醫師”。對工程師,總工程師還可稱“張工”、“劉總”等。

職業尊稱,即用其從事的職業工作當作稱謂,如“李老師”、“趙大夫”、“劉會計”,不少行業可以用“師傅”相稱。行業稱呼。

直接以被稱呼者的職業作為稱呼。例如:老師、教練、醫生、會計、警官等等。

一般約定俗成地按性別的不同分別稱呼為“小姐”、“女士”、“先生”。其中,“小姐”、“女士”二者的區別在於:未婚者稱“小姐”,不明確婚否者則可稱“女士”。

第6篇

稱呼他人為一門極為重要的事情,若稱呼的不妥當則很容易讓他人產生立即的反感,甚至嫉恨在心久久無法釋懷。

認識之人:對於自己已經認識的人多以mr。ms。或mrs。等加在姓氏之前稱呼,如mr。chang,ms。tsing,mrs。huang等,千萬不可以用名代姓。

例如説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人們一定稱之為華盛頓總統、華盛頓先生,因為這是他的姓,如果稱他為喬治先生,保證震驚全場,因為只有以前的黑奴才會如此稱呼主人的,此點國人都常常弄不清楚,所以也讓別人驚異連連。

重要人士:對於重要人物最好加上他的'頭銜,如校長、大使、參議員、教授…等,以示尊重,當然也如前述是以頭銜之後加上其人之全名或姓氏稱呼之,千萬也別接上名字。

一般而言有三種人在名片上和頭銜上是終身適用的,這三種人是:大使ambassador、博士doctor以及公侯伯子男皇室貴族爵位。在稱呼他們時一定要加頭銜,否則表示十分不敬,甚至視為羞辱,務必謹慎小心。

不認識之人:可以mr。madam稱呼之,國人有不少一見外國人就稱為"sir",這是不對的,只有對看起來明顯十分年長者或是雖不知其姓名但顯然是十分重要的人士方才適用之,當然面對正在執行公務的官員、警員等也可以sir稱呼以表尊敬。而相對於女士則一律以madam稱呼之,不論她是否已婚。

對於年青人:可以稱之為youngman,年青女孩則稱為younglady,小孩子可以暱稱為kid(s),較禮貌地稱之為youngmaster,在此master並非主人之意,有點類似國語的「小王子」之類的稱呼法。

第7篇

商務交往,禮貌當先;與人交談,稱謂當先。使用稱謂,應當謹慎,稍有差錯,便貽笑於人。恰當地使用稱謂,是商業交往順利進行的第一步。有一位商業人員,在給一家公司寫信時,由於不知道對方的姓名和性別,所以,就猜測用親愛的.某某小姐,你好。

結果他的信件被扔到垃圾箱裏,原因是被稱呼的人是一位男性,這説明商務禮儀中稱呼是至關重要的,它是進一步交往的敲門磚。

在工作崗位上,人們彼此之間的稱呼是有特殊性的,要求莊重、正式、規範。

以交往對象的職務相稱,以示身份有別,敬意有加,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稱呼。有三種情況(適用於極其正式的場合):

對於具有職稱者,尤其是具有高級、中級職稱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職稱相稱。稱呼職稱時可以只稱職稱、在職稱前加上姓氏、在職稱前加上姓名(適用於十分正式的場合)。

在工作中,有時可按行業進行稱呼,對於從事某些特定行業的人,可直接稱呼對方的職業,如(老師、醫生、會計、律師等),也可以在職業前加上姓氏、姓名。如:劉會計、馬律師等

對於從事商界、服務行業的人,一般約定俗成地按照性別的不同分別稱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稱未婚女性,女士是稱已婚女士。

在工作崗位上稱呼姓名,一般限於同事、熟人之間。有三種情況:

2、直呼其姓,要在姓前面加上老、大、小等前綴。如:老李、小劉、大陳等。

3、只稱呼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於同性之間,尤其是上司稱呼下級、長輩稱呼晚輩,在親友、同學、鄰里之間,也可使用這種稱呼。

除了姓名稱呼還有用您和你,您和你有不同的界限,您用來稱呼長輩、上級和熟識的人,以示尊重;而你用來稱呼自家人、熟人、朋友、平輩、晚輩和兒童、表示親切、友好和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