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9篇 觸動心靈的人性展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5W

影片《辛德勒的名單》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納粹時期企業家辛德勒利用自己的權力和金錢,救贖了1100多名猶太人的生命。該片通過細膩而真實的描繪,展現了人性恢復的可能性與光輝,向觀眾傳遞了永恆的信念:善良與正義終將戰勝邪惡。影片引人深思,發人深省,令人動容。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9篇 觸動心靈的人性展示

第1篇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納粹在krakow大屠殺後繼續“清洗”躲藏在房子角落、夾層、壁櫥或鋼琴中的猶太人,其間一個德國人伴着槍聲在鋼琴上彈奏巴赫的“英國組曲”(第二組曲bwv807第一樂章)。。。(不過我至今沒有想通電影裏為什麼有一段德國士兵的對話,討論這個曲子是莫扎特的還是巴赫的。。。)

影片是黑白的,所以,窗子是白的,鋼琴是黑的;天空是白的,大地是黑的;皮膚是白的,外套是黑的;雪花是白的,鮮血是黑的。死亡本身造成的恐懼因此被淡化,而因為被納粹所踐踏的人性和對未來的無望而產生的絕望,反而被影片推至極限。沒有看過這個片子的人,決不會體會到這種絕望,而我,我相信自己哪怕是看過十次,所感受到的,也決不會超過那真正絕望的千分之一。

那是怎樣不見天日的一種黑暗啊。而辛德勒的名單,對於那一千多個“schindler‘sjews”來説,卻是那無盡黑暗中觸手可及的一絲微光。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生命,一個故事,更能燃起更多的希望。

黑白的影片中,卻出乎意料地讓觀眾看到一絲色彩,--一個身穿淡淡紅衣猶太小女孩在遠遠的背景中奔跑,彷彿逃離了納粹的魔掌。但在將近結尾處一輛裝滿了屍體的車上,我又看到了那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那個鏡頭依然是遠遠掠過,卻喚起人心中無盡的悲傷。 影片的末尾,那些獲救的“schindler‘sjews”手挽手站在地平線上,畫面漸漸由黑白轉為彩色,那個時刻,彷彿冰封大地瞬時充滿了陽光,讓我的喜悦眼淚溢滿了眼眶。我想,這部電影的感人,不在於情節,在於可以喚起所有觀者心底的良知。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9篇 觸動心靈的人性展示 第2張

第2篇

人類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走到科技高度發達的二十世紀用了幾千年的時刻。但要再退回石器時代,卻只要幾個狂人在短短几年時刻裏的瘋狂行經。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裏人活着的好處變得極其單純——生存。

正是辛德勒的這份名單,承載了1100個猶太人的生命,使他們得以在德國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悲慘歷史中倖免。這是對整個猶太民族的功績,也是為所有納粹黨徒的贖罪。

描述二戰的電影我們都看過很多,但是如果要我們在記憶裏找出最經典的,〈辛德勒的名單〉必在其數。一向用慣特技效果的斯皮爾伯格,卻在這部電影裏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攝影機重現了那一段令全人類痛心,不堪回首的歷史。這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黑白片以它的真實,它的感人,觸動了人類心靈的底線.當然也觸動了奧斯卡的評委們。

影片最感人處是片尾,當德國宣佈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廠裏向工人們告別時的情景。我不可能在那裏大段的摘錄電影的對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夠找得到電影的劇本來看。我只抄錄下這一句話:'itsays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此是希伯來聖經中的一句:'它説,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了整個世界。'這一句話是那些為辛德勒所庇護的所有猶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們以自己最神聖的經文中的一句來讚頌他,一個德國人,一個納粹人。他們對他只有無盡的感激,沒有絲毫的民族仇恨。他們知道他與別的納粹黨徒不一樣。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憐憫,有同情。在他散盡家財援救了1100多猶太人後,還在為自己未能再多救幾個人而感到痛心。當他在大雪中遠去時,他已被所有猶太人銘記於心。

回想一開始,辛德勒卻是一個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是一個善於利用各種關聯攫取最大利潤的投機商。他的工廠僱傭超多的猶太人不是為了要時他們獲救,而是正因德軍佔領波蘭後,猶太人是最廉價的勞動力。這樣他才能聚斂更多的金錢。至於他如此的行為在客觀上保護了工廠裏的猶太勞工作為戰需物資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毫不關心。他只思考自己一天能賺多少錢,他為計算有多少個工人在為他創造財富而歡心鼓舞。他感謝殘酷的戰爭,正因是戰爭才令他暴富。他面帶微笑,展開雙臂來歡迎猶太人,但心裏卻算計着這些人等於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這樣,猶太人還是將他的工廠視作天堂,那裏能使他們在嚴酷的環境裏免於一死。

德軍的屠殺從來沒有中斷過。乾涸的血跡,腐臭的屍體,在城裏隨處可見。二十分鐘的屠殺場面足以使電影觀眾觸目驚心,更何況是當時身處其境,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錢掩埋的人性從靈魂最深處爆發。從此,他再不是一個為金錢泯滅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為了一個無時不在想盡辦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貨來挽救儘可能多的猶太人的生命的正義之士。那可憐的猶太女生的父母;那一列車錯運往奧斯威辛的女工;還有他的猶太人會計……他商人的聰明才智與賭徒的行使作風在此時發揮了淋漓盡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也能控制大局,轉危為安。

這部成功的電影所帶來的榮譽,不僅僅屬於斯皮爾伯格一個人。也屬於托馬斯·肯尼利,是他寫出如此優秀的小説;屬於連恩·尼森、本·金斯利(飾猶太人會計伊扎克)、拉爾夫·費內斯(飾德國軍官歌德)等等這些稱職的演員們。尤其是尼森對辛德勒這個人物的塑造,雖然他沒能奪得當年的奧斯卡獎,正因被“阿甘”奪走,但是他在這部電影裏的精彩演出絕對有影帝的風範。

時至今日,依然歷歷在目的是那個身穿紅衣的猶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鮮亮處,也成為觀眾心中的最灰暗處。

第3篇

影片《辛德勒的名單》是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於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世界的宏篇鉅製。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納粹黨黨員。他善於利用與納粹軍官的關係謀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了這份工作就等於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為戰爭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然而納粹對猶太人殘酷的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這時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儘可能多的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威脅。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的一一倖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了納粹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冒着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

我覺得納粹簡直是太殘忍了!像瘋子一樣地迫害猶太人,可以説是不把猶太人當人:他們命令軍官把猶太人關到條件極差的集中營;有用的就留着幹一些事,只要乾的事稍微有一點點不好就會被殺死,甚好至這些軍官只要心情不就會亂殺人;那些老弱病殘的就更別説了,只有送到奧斯威辛就先把頭髮剪了,再把他們毒死,最後用火燒掉。

我覺得辛德勒是一個好人,是一個有同情心的好人。也可以説是納粹黨裏的正常人。因為在戰爭這個殘酷的現實社會裏,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已經扭曲變形了。但是辛德勒沒有,他還是一個正常人,他還有人格,還有作為一個人的基本良知:剛剛開始他用猶太人是為了賺錢,因為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當然人肯定有一點貪心;後來他良心發現納粹真的很壞、很殘忍、於是他就開始用錢救猶太人……

第4篇

這部電影,以前從國中開始,不止一次地想去看過,又不止一次地在電影的中途戛然而止。不是正因感覺的無聊,不是正因時刻的宂長,而是電影中又一次揭露起的納粹種族滅絕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傷疤,對於每一個甚至和猶太種族沒有任何瓜葛的我們來説,無疑也會在幾十年後的這天隱隱作痛,讓人不忍。黑白的色調,頻繁的槍聲,孩子,老人和婦女們的哭叫,還有德國司令官眼中深邃的不能再深的冷漠和殘酷。二戰,納粹,集中營,猶太種族大屠殺,這些發生在另一個大陸的事情,留下的後遺症卻漫步了整個星球,漫布了半個世紀。

一個晚上,最後把這部奧斯卡也能只為他作註腳的經典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音樂消失,居然不知道説什麼為好。電影中的暴戾太多,苦難太重,救贖太過困苦,以至於他所承載的傷痛和所要表達的理念,讓任何一位觀眾都感覺太厚重了,太沉重了,太多太多讓人一幕便再也不能忘記的鏡頭,在鞭笞着控訴着那段歷史,在滌盪着每一個觀者的靈魂。

斯皮爾伯格終究是個偉大的導演和製片人——擁有猶太血統的他,十年磨一劍,最後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作為一個被辛德勒救出的猶太人的後裔,他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向那個恐怖而黑暗年代裏的博愛,表達了最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多麼悽慘多麼悲傷多麼瘋狂多麼讓人難以置信的歷史啊。奧斯維辛的名字,註定成為整個人類的痛,當辛德勒走出工廠的大門,看到轎車的前蓋上佈滿了集中營大煙囱紛飛的白灰時,他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又有多少無辜的猶太人,在毒氣室中化為了灰燼。在那個悲傷的年代裏,在所有納粹黨衞軍的大腦中,猶太,簡直就是“老鼠”和“低賤”的代名詞,他們甚至製造了可笑的法律——任何把猶太人當人看的人,都違反了所謂的“種族歧視法”。然而,這些還遠遠不夠。我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人類能夠殘暴到那種地步?為什麼一個人的仇恨能夠輕而易舉地被放大到一個世界的仇恨?為什麼那些道貌岸然的納粹黨衣冠禽獸們竟然能夠不眨眼地殺死成千上萬人,甚至沒有一點的恐懼,和負罪感?

影片中充斥着太多的特寫,讓人不想去想起,但又不得不想起。那個長着俊美面孔的納粹司令官阿曼歌特,作為影片中最大的納粹頭目,他能夠在清晨醒來穿着睡衣的時候,從別墅的天台上,開槍打向任何一個他覺得不順眼的猶太人,然後繼續和情人談笑風生,似乎一切都沒發生過;他能夠頭都不會地叫副官槍斃了給他提出中肯改造推薦的年輕女工程師,然後再叫手下按她的推薦執行;他能夠正因一個逃跑的猶太人親手殺死幾十個無辜的人,能夠正因一隻到處亂跑的雞輕而易舉地結束一個人的生命……阿曼哥特,無疑是所有納粹黨人最陰暗狠毒一面的代表。在他那雙漂亮的眼睛中,我們看不到任何的憐憫,任何的寬恕,任何的人性之光,唯有的,只有拒絕,只有殺戮,只有高人一等的傲慢和無法言説的暴戾。

而辛德勒,恐怕就是片中唯一閃耀的人性之光了吧。在起初,作為商人的辛德勒,只是想利用戰爭的打響大發一把戰爭橫財,他建立了工廠,為軍隊生產後勤物資,並僱用了大批比波蘭人便宜許多的猶太難民。然和,這一舉動也恰恰保護了工廠中的猶太人,正是正因他們所生產非是軍需物資,因此阿曼哥特也沒有權利濫殺工人。生來就是社交圈外交家的辛德勒能夠自由遊走於納粹黨的酒會中,和黨衞軍高層持續了很好的“合作伙伴”關聯。憑藉猶太人發財,是他的初衷。但當他親眼看到阿曼等人在隔離區慘絕人寰的行經後,當他看到唯一穿着紅色衣裙的奔跑中小女孩最終還是沒能躲過納粹槍口的時候,他覺發感覺到,自己就應做些什麼。而他的工廠,正式最好的保護猶太人的天堂。他也以前擔心過,擔心僱用過多老弱病殘的猶太人會危及到他和黨衞軍的關聯,給自己的生命帶來威脅。但之後,當阿曼通知他隔離區將被關掉所有猶太人都將被轉移到集中營的時候,他被迫關掉工廠。他對同樣是猶太人的經理説到,自己從工廠中已經賺到了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此刻無論去哪兒都不成問題。然而這時,他看到了經理的眼神,那是一種絕望的眼神,是一種無助的眼神,是一種痛不欲生沒有任何期望的眼神。辛德勒突然意識到,工廠的關掉意味着他的工

人們將全部被送到集中營,然後化為如同那天飄落到他身上的灰燼。

他最終明白了納粹的黑暗遠遠超出他的想象。無辜的生命終究會被碾碎在阿曼的手心。於是,他動容了,他改變了離開的決定,他找來經理,把能夠收集到和記起的1100個猶太工人的名字打印;他找到阿曼,用百萬馬克賄賂他,最後帶走了1100個猶太工人。這是1100個人的名字,這是1100個人的生命。猶太經理用顫抖的雙手拿着珍重的名單,泣不成聲。他清楚,這是辛德勒耗盡了大部分的積蓄換來的。在那時的德意志,在那時的納粹黑雲下,在毫不相干的人們都盡力遠離與猶太人的瓜葛的時候,竟然會有這樣一位德國商人,他為了生存,同樣帶着納粹的金質徽章,他為了利潤,同樣把戰爭看做機遇…但當他真真正正地感觸到猶太人的痛苦之時,卻做出了很多人不肯作出的舉動。

最後,幾番波折後,1100個猶太工人被安全地運送到新的專門生產軍火炮彈的工廠,這其中,包括隔離區所有的孩子們。

但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的慈善家在得知工廠生產的炮彈全部是劣質品的時候,他要求經理用自己賺到的馬克去購買其他工廠的炮彈,再以同樣的價格賣給軍方。當詫異的經理問他為什麼不去培訓工人自己生產的時候,辛德勒決然地説——“當哪天這個工廠生產的炮彈質量合格了,才是我不能理解的一天”。在七個月的時刻裏,辛德勒的軍火工廠沒有生產出一顆合格的子彈,沒有得到一筆利潤,相反的是,他還要支付大筆的工廠運營費和工人的伙食。

這已經徹徹底底地不再是一個工廠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幌子,辛德勒,用自己破產的結局,挽救了1100個猶太人的生命。

這已經徹徹底底地不再是一種生意了。一個破產倒閉的公司,辛德勒,讓他不幸中又萬幸的員工們,活到了納粹低頭,德國解放的那一天。

那一天,他站在工廠的高台上,告訴他的工人們,他們能夠走了,能夠去尋找自己倖存的家人了,能夠永遠不用在擔驚受怕和死亡線上生活了。他們,最後被救贖了。

那一晚,當辛德勒開着僅剩的資產——一輛汽車要離開時。所有的猶太工人來到了公路的兩旁,他們送給了辛德勒此生最珍重的禮物——一枚戒指——在戒指上刻着猶太人的箴??

這時的辛德勒竟然不能自已。他眼含淚水,説——我本就應救更多人的生命,我本就應賺更多的錢,本就應不那麼奢侈…他指着那輛車,説這還能救另外十人的姓名;他指着胸前的納粹徽章,説其中的金子會讓阿曼至少再給他兩個工人…

但每個人都明白,他做的已經足夠了,做的已經太多了…

影片的結尾,50年後,那些還活着的被辛德勒救出的人,或者是已經死去的人的後代,來到他的墓前,用猶太人特有的方式,向他們的恩人墓前擺滿了石塊。

1100個人的生命,和所有猶太種族的數量比起來,算不了的什麼,和所有在二戰中被屠殺的人的數量比起來,更算不了什麼。但如同猶太人所説——救人一命,即救整個世界。

或許,那份保留至今的名單原稿,所能講述的,不僅僅僅是一個救贖的故事,不僅僅僅是一個博愛的故事。它娓娓道來,是要告訴我們,沒有人是天生喜愛殺人的,沒有人天生就是惡人,即使在一個黑暗的伸手不見五指,似乎天良已經喪盡的世界裏,依然,也必定會有那麼丁點的光亮和星星之火,將人們的生命點亮,將人們的靈魂點亮。正因這個世界上,終究還有那麼那麼多的完美,值得我們去關愛,和珍惜。

第5篇

靜靜地,三個小時無聲無息、平靜地溜走了,我的內心卻始終無法平靜。

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單》,不甚疑惑,93年拍的畫面怎麼是黑白的,不僅要忍受緩慢沉重的敍事,還要忍受單調無趣的黑白。後來才明白黑代表黑暗,白代表陽光;黑代表絕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罪惡,白代表善良。也或許只有這黑白才能象徵那個時代。這部電影的背景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悲慘事件。辛德勒,一個奧地利商人,開始對他的印象並不好,貪財好色,利用德國戰爭時期,逼猶太商人投資,然後和猶太會計stern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搪瓷用具賣給軍隊,大賺了一筆錢。但後來當他目睹猶太人被集中慘殺,他開始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他以生產軍火需要大量勞力的名義,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費佛堡、費雪……辛德勒的名單救下了1100多名猶太人。戰爭結束了,工人們獲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則破產了,並因“戰犯”罪名必須逃亡。但是他不曾後悔,而是遺憾自己未救出更多的人。

看到這裏,我不禁為自己先前的想法而感到慚愧。曾聽地理老師説過,猶太人聰明勤奮,在世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為世人矚目,甚至連他們的面容都十分美麗,女生那深邃的大眼睛裏,總是閃爍着温柔而智慧的光芒。猶太人在面對悲慘境遇裏的所表現出的堅強與樂觀,和納粹軍官在殺戮中忘記自我的強烈對比令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麼,才能如此殘殺同類,而在處於軟弱處境的猶太人如何掙扎着渺小希望,目睹伸向他們的魔爪?死亡的恐懼漸漸被淡化,但被納粹軍官踐踏的人性和猶太人產生的絕望,反而令我更加深刻。通過這部電影,辛德勒無私的拯救行為,猶太人的頑強、樂觀的美好秉性,納粹軍官的殘忍都歷歷在目,好似回到了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引用萬千觀眾的一句話:這部電影的感人,並不在於情節,而是在於可以喚起所有觀者心底的良知。

第6篇

看完《辛德勒的名單》,眼淚又一次不住的落下,儘管不是第一次看,但是仍然有種揪心的感覺。看着喻示猶太人悲慘命運的黑白畫面,聽着夾雜在猶太兒童清澈無比的聖歌歌聲極其不協調的槍聲,整個影片默默地展示着那段哀傷的過往。個性是那個紅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於人羣,與再次出此刻運屍車上的比較更是讓人悲傷。猶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陰暗的歷史。在希特勒的領導下的第三帝國期間,根據粗略統計,約600萬猶太人、數千萬其他人正因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而被殺。每次讀到那段歷史,我讀有種莫名的恐懼。但是這種恐懼卻並非來自於大規模屠殺本身,而是屠殺是在極其有秩序的組織之下進行的,儘管屠殺對於人類來説確是恐怖的夢魘。不僅僅僅屠殺是流水線作業式的,就連從區分猶太人到送入集中營的所有程序都是國家機器高效率運轉的結果。而最悲哀的是,每張把猶太人送進死亡工廠的證件都有法官的許可。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納粹時期的司法機關都無法擺脱助紂為虐這一污點。正因納粹所有殘酷對待猶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機關的運作中得以順利的執行。也許有人會辯解到,正因德國法官所受到是實證主義法學的嚴格訓練,因此只能依照法律嚴格執行,哪怕有違本性。但是真實中的德國法院卻經常跨越制定法的界限適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蘭克福地方法院判處僅看了一德國少女一眼的猶太畫商馬克斯構成“進行侮辱和當眾傷害”罪,其侮辱僅由看了一眼構成,遠遠超越了其司法依據《保護德國血統和德國榮譽法》裏對於侮辱的界定。也許還會有人辯解説,在納粹的思想宣傳下無法辨別這樣的法律是不正義的惡法,更無法拒絕適用違背正義的法律,正因沒有一個足以使其忽視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險,義無反顧進行公正審判的環境。無可否認在很多時候確實是形勢比人強,不得已而為違心之舉。然而這個理由能夠用於普通的德國人,卻無力抹去司法的污點。的確,當時架構於優生學基礎上的納粹法學理論對於屠殺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作為正義守護者的司法機關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對於人類個體的尊重,這一法律的終級價值目標。在強權之下,也許無法拒絕不正義之法,卻至少能夠逃避,至少能夠選取不一樣流合污。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為營救猶太人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對於生命的尊重,對於每個個體猶太人的尊重,正是司法機關在整個納粹統治期間的審判裏最重要的缺席者。處於納粹瘋狂鼓吹的優生學理論中,再加上戰爭的塵埃受到同化是難免的5是就連影片裏喜愛拿集中營裏猶太人做活槍靶的阿蒙,亦能夠從對猶太女僕“謝謝”和“我不想把感冒傳染給你”等不少細微情節中感到些許温情。而最諷刺的是,納粹司法的判決裏連這種極小的人性温情都沒有,只有冷酷與漠然,不僅僅對於猶太人,亦包括波蘭人等一切所謂的劣等民族。最讓我覺得諷刺的案例發生在1943年2月18日,14個波蘭農夫因屠宰了自家的豬被控“非法屠宰罪”,9人被關進集中營,3人被判死刑。此案的司法邏輯竟然是人命不如豬命。只要此案的法官稍稍尊重一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憐憫,怎會有出現如此可笑的判決呢?畢竟惡法消極執行與用心執行之間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納粹法官之因此恐怖,是正因其對屠刀下的弱者生命的漠視與輕蔑。正是這種漠視讓法官的黑袍不再是守護者的象徵,而化身為恐怖陰影的一部分。

對每個個體的人的尊重不僅僅僅只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人文關懷,對於法律人而言,它有着特殊的好處。正因無論是公平也好,正義也好,最終都務必在每個個體人的身上體現,甚至整個司法體系都離不開透過對個體人的適用而建立。公平、正義、民主這些美麗的夢想如果離開人,也但是隻是抽象的詞彙象徵。法律也許看起來是冰冷而無人情味的,但是那種對人的尊重卻滲透在法律精神之中,從幾千年前的古希臘就已經開始。正是出於這種尊重,才有了英國大憲章裏“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名言,才有了威廉一世與磨坊的故事,才有了三權分立而築起的權力的堤壩,才有了“無罪推定”的刑法原則,才有了程序重於實體的實踐……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伯林到德沃金,從古希臘到後現代,從自然法學派到女權主義法學,這種尊重都有意無意的表此刻幾千年來各種學派不一樣學説的字裏行間。學習法律兩年了,感覺自己與普通人最一樣的地方並不在於學到的法律知識,而是感受到的一種法律的精神——平等,尊重,寬容。我想,對於一個合格的司法人員來説,最重要的並不是法律知識的深厚與技巧的純熟,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尊重司法實踐中所遇到的所有當事人。如果所有的司法人員都能夠秉持這種態度的話,至少不會出現

不僅僅僅對於惡法如此,對待優秀的法制體系時,亦當如此,正因尊重每個個體的價值就是尊敬法律本身。缺乏這種尊重的法官極其有可能將制定良好的法律在執行裏變為“惡法”。也許這部電影並不是有關法學的,但那段歷史的厚重卻透過黑白的影像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的心,勾起了我們對正義的渴望與希冀,喚醒了和辛德勒一樣的情懷。如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所説的一樣,“《辛德勒的名單》具有回顧歷史、發人沉思的藝術效果,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期望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樣被《辛德勒的名單》所感動,象辛德勒一般尊重每一個人。

第7篇

靜靜地,三個小時無聲無息、平靜地溜走了,我的內心卻始終無法平靜。

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單》,不甚疑惑,93年拍的畫面怎麼是黑白的,不僅要忍受緩慢沉重的敍事,還要忍受單調無趣的黑白。後來才明白黑代表黑暗,白代表陽光;黑代表絕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罪惡,白代表善良。也或許只有這黑白才能象徵那個時代。這部電影的背景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悲慘事件。辛德勒,一個奧地利商人,開始對他的印象並不好,貪財好色,利用德國戰爭時期,逼猶太商人投資,然後和猶太會計stern僱傭廉價的猶太人做搪瓷用具賣給軍隊,大賺了一筆錢。但後來當他目睹猶太人被集中慘殺,他開始重新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他以生產軍火需要大量勞力的名義,用戰爭期間賺來的金錢買下一個個必遭集中營厄運的猶太人。費佛堡、費雪……辛德勒的名單救下了1100多名猶太人。戰爭結束了,工人們獲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則破產了,並因“戰犯”罪名必須逃亡。但是他不曾後悔,而是遺憾自己未救出更多的人。

看到這裏,我不禁為自己先前的想法而感到慚愧。曾聽地理老師説過,猶太人聰明勤奮,在世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為世人矚目,甚至連他們的面容都十分美麗,女生那深邃的大眼睛裏,總是閃爍着温柔而智慧的光芒。猶太人在面對悲慘境遇裏的所表現出的堅強與樂觀,和納粹軍官在殺戮中忘記自我的強烈對比令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麼,才能如此殘殺同類,而在處於軟弱處境的猶太人如何掙扎着渺小希望,目睹伸向他們的魔爪?死亡的恐懼漸漸被淡化,但被納粹軍官踐踏的人性和猶太人產生的絕望,反而令我更加深刻。通過這部電影,辛德勒無私的拯救行為,猶太人的頑強、樂觀的美好秉性,納粹軍官的殘忍都歷歷在目,好似回到了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引用萬千觀眾的一句話:這部電影的感人,並不在於情節,而是在於可以喚起所有觀者心底的良知。

第8篇

?辛德勒的名單》讓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個灰色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每個人的的心都灰色的,無論是未來毫無希望猶太人還是殺人如麻納粹黨!

二戰。猶太。人類歷史中筆墨最濃最黑的幾頁。興許這一題材的電影早已鋪天蓋地,各種側面寫罷,各色千秋演盡。淹沒於時間消逝於記憶的非林膠片無數,這張名單何以獨樹一幟?個人認為,極富藝術感的表現手法、巧妙的情節主線選擇、以及真實豐滿的人物塑造是其脱穎而出的部分原因。當然,輕柔卻近乎震撼的配樂,“於無聲處聽驚雷”般撥動着觀眾情感之弦,確保了在漫長的195分鐘裏必定有一次動人的噴發——或許在那一襲紅衣出現的一景,或許在淋浴籠頭湧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許在猶太歌聲再度飄蕩於奧斯維辛上空之時……

關於人物,最震動我心靈的,還是這樣一個人物:辛德勒的猶太會計,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嚴謹到刻板,刻板到木訥——卻有着清醒的頭腦,不僅在經濟方面。絕對的理智。從一開始,他就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意識到沒有國沒有家的他只能是戰爭風雨中飄搖的一支脆弱卻堅忍的蘆葦,意識到無論他與辛德勒多少親密他們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會派對;他,只能在猶太聚居區裏掙扎,朝不慮夕。幾次辛德勒將他從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緒複雜到無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現出來了吧。也難怪,在一切開始之初,辛德勒舉杯感謝他,他會顯得那樣的不自在。想來,時間和事件,真是改變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結束之時,同一間幽暗的辦公室,stern手捧名單,説太好了,這名單太好了。他是個猶太人,一個在時代洪流中倖存的猶太人,一個見證了這一時代洪流的猶太人,一個將猶太民族所面臨的困境與矛盾聚於一體的猶太人,一個幸運的、傳奇的猶太人。

關於音樂,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約翰威廉姆斯採用了與以往不同的創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樂,採取浪漫樂派的傳統寫法,用柔和簡練的旋律將影片所要表達的一個民族複雜而沉重的內心世界表現的淋漓盡致。在加上畫面、情節的配合,套句俗話説——很煽情。

配樂中有着許多小提琴獨奏的樂段,演奏者是舉世聞名的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itzhak·perlman),一名猶太人,由他來演繹這樣一部電影的配樂自是最合適不過。鋼琴部分則由作曲家親自上陣,同時還有合唱團的聲音。

第9篇

第一次聽説這個電影的名字是在高二的音樂課上。但是那是音樂,當時給人很壓抑的感覺!正因音樂裏包含了太多的無助,失望,恐怖…從那時起我就想看看這部電影,但是終究正因各種不是藉口的藉口而沒看…

一晃,已經上大二了!上週上課程與教學導論時,老師提到了它。最後決定看了,時刻安排不太適宜,用了三次才看完!在影片中,我認識了奧斯卡.辛德勒,一個讓我尊敬的“納粹分子”!

辛德勒是個愛財的商人,他也很好色!這是我對他最初的印象。但是這也並沒什麼,畢竟人的本質就是自私的!納粹的暴行,使辛德勒逐漸的遠離了他的“組織”。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可怖。從那時起,他只有一個想法:儘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務必”的工人名單,透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得以倖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火車被錯開到奧斯威辛後,他又不惜花重金將她們救回了他的“工廠”!不久,蘇聯紅軍來到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廠裏幹活的倖存的猶太人宣佈:戰爭結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辛德勒,以證明他並非戰犯。同時,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製了一枚金戒子,贈送給他,在戒子上刻着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多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為他的救贖行動,已竭盡所能。他的全部財產都已用於拯救猶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辛德勒一個值得尊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