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單元教學設計的意義與價值共8篇 探: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意義與價值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7W

單元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動力,有利於教師和學生的交互與互動。本文將探討單元教學設計的意義和價值。

單元教學設計的意義與價值共8篇 探: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意義與價值

第1篇

知識目標:理解價值判斷的含義,掌握如何做出正確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及其特徵。

能力目標:聯繫實際,培養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能力、領悟和認識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牢固奉獻意識,熱愛人民的情感,在價值衝突中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係,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

這節課我們再深入的探討一下人生觀問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人的真正價值?其實,每個人都想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受意識的支配,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我們才能理性的做出價值判斷,更好地作出人生的選擇。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話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多媒體:學習目標)

有的選擇很簡單,有的選擇卻異常艱難,彌顯珍貴,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李劍英的人生選擇。(播放視頻)

李劍英,河南鄭州人,空軍上校軍銜,歷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領航主任等職。

11月14日,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羣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從鴿羣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範圍內,分佈7個自然村,居住着4000人。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餘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後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後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羣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後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裏,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美讚歌。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月6日,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並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1.李劍英事蹟深深的感動我們每個人,請説説李劍英作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通過分析,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什麼關係?

教師總結:我們來看教材,人們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做出判斷,可以説是事實判斷,一般不涉及人的需要、喜好等主觀因素,得出的是一種客觀的結論,思考在這個事例中哪個是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則是對事物能夠滿足主體自身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如應不應該,值不值得,好不好等作出判斷。價值判斷的結論一般來説不會是唯一的,但這並不排除價值判斷有正誤之分。

在上述材料中,李劍英明確了飛機撞鳥、飛機出現故障是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作出判斷,是事實判斷;在16秒的時間裏,李劍英認識到以1命換取4000命是值得的,這是價值判斷;最後他放棄了三次跳傘的機會,這是李劍英的價值選擇。

教師總結:正像李劍英的妻子所説,他“心裏裝着別人”。他自覺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把人民羣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1人與4000人,權衡利弊,天平傾向了人民,這就是當代最可愛的人。李劍英的事蹟告訴我們,要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必須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3.李劍英是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羣眾利益的衝突的?這給我們什麼啟示?

教師總結: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們要把堅持個人、集體和社會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大河有水小河滿。戰爭年代告訴我們,沒有國家的強大就沒有人民的安定富裕生活。但當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的羣眾的具體利益出現矛盾時,上會有矛盾和衝突,我們首先應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當個人利益與人民羣眾的利益發生衝突時,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羣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兩弊相衡取其輕。以人民利益、集體利益為重。

運用價值觀知識分析三鹿集團破產給我們的啟示?(課件)

應該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羣眾利益的關係。三鹿集團為了個人利益,忽視產品質量,危害人民羣眾的健康。

導語:維護人民羣眾的利益是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最高的價值標準,考慮人民羣眾的利益是否一定會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呢?

(舉例:永動機,人民公社化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它脱離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總結: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於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廢除人民公社,確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取消農業税,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同時指出,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一) 下面我們再瞭解一下我國的土地政策的發展完善歷程。(課件)

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依靠貧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新中國建立之初:實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十年探索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開始後,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社會主義新時期:農村推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責任制。

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1.同樣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作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為什麼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土地政策會有比較大的變化?

(源於對當時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的深刻研究,都是隨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因此,評價歷史和現實的價值觀念,應考慮當時的條件、背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與時俱進。

“忠”,在封建社會,它往往和忠君聯繫在一起,在當代中國,則表現為忠於中國共產黨,忠於祖國和人民。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

1.在這首詩中,農民的價值選擇是什麼?地主的價值選擇是什麼?

2.為什麼農民和地主的價值選擇不同?它體現了什麼特徵?

(三)(課件)即使是同一階層的人,為什麼人們的認識角度不同,立場不同,作出的價值判斷也會不同?如對下雨的看法不同。有人認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正確與否,沒有界定的標準,請談談你的看法。“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教師點撥,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就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

結束語:面對社會的轉型,價值觀的多元化,盪滌着我們的心靈,考驗着我們的選擇。青年要學會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做到:“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

單元教學設計的意義與價值共8篇 探: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意義與價值 第2張

第2篇

本框屬於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第一框題,內容主要分兩目:人的價值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第一目,人的價值。主要介紹價值的基本含義——人是社會一切財富的創造者——人的價值在於創造價值——對一個人的價值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

第二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主要介紹價值觀的基本含義——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

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首先要引入了人的價值這一問題。要講清人的價值,就應講清人的價值和物的價值的不同。為此,要明白什麼是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一個關係範疇,是客體對 的積極意義,是客體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功能和屬性。人不同於物,物永遠都是價值的客體。人既是價值的主體,又是價值的客體。作為價值的客體,人的價值就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作為價值的主體,人的價值則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得到應有的報酬和認可。人是價值的創造者和享受者,是價值的主體和價值的客體的統一,因此,人的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社會對個人的滿足兩個方面,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辨證統一。

1、學生學習基礎分析:學生通過對《生活與哲學》前面三個單元的學習,初步掌握了運用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的觀點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再通過對第十一課的學習,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這為本課教學目標的落實奠定了知識基礎。

2、學生能力分析 :高二學生擁有一定生活體驗,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閲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問題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同伴合作能力和具備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學生心理分析:在我國現階段,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過程中湧現了大批的先進人物和道德典範,但同時由於社會價值的多元化,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也同樣在影響着當代的中學生。東莞的經濟在快速發展,許多家庭生活都達到小康水平,還有不少是富裕家庭,獨生子女的家庭比較多,因此,現在的學生大多是不太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對老師和父母不懂得感恩。索取多而奉獻少,所以有必要加強價值與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今後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礎。

1、教育理念: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把學生看作是純粹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互動的教學氛圍。同時要開展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從而使學生能夠自主獲取知識,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本教學設計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帶動教學內容的講授。較多的學生活動設計使學生能夠充分思維、積極合作、加強交流,學會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獲得深刻的理性認識。整節課的設計都貫穿着情感教育,促進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結合具體領域的價值,深入領會哲學意義上的價值、人的價值及價值觀等概念。

(2)蒐集任長霞、鍾南山、王錦輝等偉大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蹟和在汶川地震中的普通人的先進事蹟,感悟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以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還可以深刻理解人生價值實現的途徑。

第3篇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祖先的搖籃》。現在我們來檢查一下預習的情況。

(2)檢查字詞。你在預習課文時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詞?你是怎樣學習這些字詞的?

(3)提出問題。你在預習課文中有什麼疑難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同學們很好地預習了課文。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預習的方法。

出示課件——看,這就是“蒼蒼茫茫的原始森林”——這是多大的搖籃呀,一望無邊, 讓我們一起走進那神奇的森林,齊聲朗讀《祖先的搖籃》。

(1)指名回答。問:“祖先的搖籃”有怎樣美好而遙遠的回憶?

(2)小組討論。問:“祖先的搖籃”怎樣才能地久天長,永遠不被污染?

預習課文時,同學們蒐集了許多人類保護環境、反對破壞生態的資料。大家來交流一下。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負起責任來,保護我們祖先的搖籃,讓大自然永遠美麗。

注意題目要求:可以多種答案。先在書上試着劃一劃,然後説一説。

第4篇

多讀書,增加一點書卷氣,保持心靜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書是獲取知識的渠道,提高人素質的有效途徑,

也是涵養靜氣的搖籃。讀書妙處無窮,書香薰染人生。正如莎士比亞所説:“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至少可以滋潤心靈,開啟心智,由瑣碎雜亂的現實提升到一個較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為大事的焦慮、煩憂、氣惱、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牽扯在內的擾攘紛爭,瞬間雲消霧散。讀書至少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知;提高素養,除去愚昧;充實生活,豐富精神;滋潤心靈,減少空虛;淡定從容,明辨是非。讀書能使人時時閃爍着生命的光輝,讓人欣賞到不同的生命風景,從而使自己靈魂歡暢,精神飽滿而豐盈。

讀書,撇開喧囂,撥開宂務,於小樓一角仔細的品味,咀嚼書中的寧靜和快感,在寂靜中體會人生的滋味,在書海中濾除浮躁的心態,淡泊名利,淡然處世,無疑是愉悦滄桑人生的美好享受。

“貪婪、自私、急功近利”是造成浮躁的主要原因。讀書最難做的“涵養之如不識字人”。讀書不能“取二三詩文務求滾瓜,銘三五散句惟求爛熟,生吞活剝,斷章取義,開口必曰之乎,凡言必謂者也,皮囊外曰文化人,內實盜娼之屬,無非醜婆娘施了亮豔脂粉,益醜而又可怖也!”偽飾自己,急功近利,裝門面,當做官場職位晉升和商場招攬生意的“敲門磚”。

有人説得好: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讀書的力量常常不是通過肉體感官體現,而是源源不斷地潛移默化。書中有人,人在書裏,書人合一。這“人”,是作者,更是閲讀者。讀《巴黎聖母院》,在道德與罪惡的較量中,一位醜陋而善良的敲鐘人伽西莫多,給美的分類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讀《史記》,在歷史長河中閃現的各色人生,我們不免要思考生與死的大問題。讀《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出了純真的青澀之戀,讀《飛鳥集》,讀出了博愛和仁慈,讀巴金《隨想錄》,沉重得憂傷,在憂傷在奮進。所有的好書,都將給我們的骨骼補鈣,給心臟輸血,教會我們怎樣靠近本真生活。這種美,源於廣袤的自然,成熟於和諧社會,浸潤了思考的智慧,所以它的力量得以永恆傳承。

讀書,讓人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讀書,讓人視野開闊,頭腦冷靜,正像深水錶面,總是波瀾不驚,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處理問題從容不迫,舉重若輕。正氣在身,淡泊名利,無欲則剛,無慾則靜,心態平靜,心有定力,不為進退滋擾,寵辱泰然不驚,浮躁會遠你而去。 讀書,使人歸於寧靜和淡泊,使生命超然物外。讀書,是一種精神的跋涉。一個人的心靈若能得到知識的浸潤,就會生出許多靈氣和色彩。讀書若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有人説的好:“一個人的知識越多,越感到自己的無知。”也有人用圓表示過自己的知識,圓越大,與外邊的接觸就會越多。真是的,書越讀就越覺得讀得少,越讀,就越覺得有讀不盡的書。 書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賦予我們的規勸和慰藉,質同金玉,價值無量。讀書價值連城。正像宋真宗趙恆所説的:“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有如同最高尚的先哲們攜手共遊,飛越無數迷人的仙境和神奇的國土。讀書,讓人變得懂事、文明;讀書,讓人變得高尚、完美;讀書,使人類走出了蠻荒;讀書,使人類有了自己的歷史??

讀書,有如最美麗、最優雅的思想交流。讀書,不僅可與孔孟談禮,同老莊論道,與韓非議法,同孫武講兵,也可與王羲之顏魯公賞字,與齊白石徐悲鴻品畫??

書,記載着歷史,反映着當下,思考着未來。一位先哲説過:“不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輩子;多讀書的人,天和地都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在和將來。”讀書之美,更多的在於未知。對於思想的窮人,讀書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我們所未曾歷練的神祕,給閲讀構成了挑戰,作者在顛峯冒險,讀書者在迷宮探險。如果説已知是種存在,是事實,未知的東西則不斷地修正讀者認識的偏差,反覆校正前路的風景,引領人類的物質和精神走向。

讀書,是在剝除心靈中的障礙,使人的心胸變得空曠,加法慢慢變成了減法。讀書使人心靈優雅。行為的優雅是表面的優雅,真正的優雅是靈魂的優雅,優雅的生命源於優雅的靈魂,優雅的靈魂源於優雅的書籍。

多讀書的人,情懷開闊,境界高遠,心無掛礙,思無羈絆,心態平和。俗話説,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的人,談吐風趣,舉止得體,情趣高雅,自有生活的品位。讀書是與高尚的靈魂溝通,與優雅的品德對話,讀書不僅是高雅的休閒,倘若細細品味的話,還可以讓思想有一點餘香,情緒有一點繾綣,當然,靈魂也就在閲讀中逐漸變得高尚優雅了起來,使之心靈更純潔、更美麗。

書,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智者真知灼見的積累。書中講述着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記載着無數寶貴的歷史經驗和深刻的歷史教訓。只有藉助前人的肩膀,才能使人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學習經驗,吸取教訓,書便能使人心智聰慧不輕信,滿懷自信不盲從。著名雜文家陳四益在回答中央電視台《東方書城》節目主持人巴丹關於讀書問題的提問時也説:“許多事情,過去有過;許多問題,前人想過;許多辦法,曾經用過;許多錯誤,屢屢犯過。多讀書,就會更多地懂得先前的事情,使自己不至於輕信,不至於盲從。”

讀書,能夠幫助我們走出自我的狹小,回首歷史長河,觸摸時代的脈搏,關照廣闊的生活;當我們在讀書與思考中,流連在每一條真理、每一個美好思想、每一幅富有震撼力的場景之中時,那正是將“小我”提升到更高層次的理想與信念之時。所以,讀書對人的影響不只在於增長知識,也不只在於“立言”,還在於使人學會高尚,領略境界的高遠和胸襟的開闊。

生在狹小的盆中,你不甘蜷縮,你把根伸向大地深處,汲取甜美的清泉,你把生的氣息呼向宇宙的漩渦,你高昂着頭,微笑,你堅信自己會開出最美的花朵。生活中,總會遇到失敗。然而這時,讀書能堅定信念,在艱難中平添一股勇氣,一股無所畏懼的力量,就會覺得腳還踏在土地上,血還是熱的,路還沒有完全斷絕,闖下去,拼下去,就能取得事業的成功。讀書,則可以增長生活智慧,加深對人生的理解和思考,選擇和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人生需要不斷讀書,和着生動的實踐,心中的理想與信念在對實踐的感悟和閲讀的思考中日益豐滿與完善。

讀書使人明辨是非,胸有主見,不斷完善自我,給人一種成熟和值得信賴的印象。書籍給我們描繪了自然界的奇觀壯景,千姿萬態;書籍指引我們度過難關,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日,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的腦海充滿崇高歡樂的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我們的內心世界將因讀書而廣博,因讀書而更會做人、更會做事,從讀書中獲得的能力將給我們帶來更為廣闊的社會空間和舞台。人在社會中生活,不可無禮。人生的態度可以充滿激情,可以有張有弛,可以與人不睦和投緣。也可以性如烈火,不去温良恭儉讓,但心中不能沒有正義,不能沒有是非觀念。有的人輕視文化,對人無禮,不受社會規則制約,正是不讀書,沒有教養的具體表現。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籍可以告訴人們許多相關的知識,讓人在閲讀中受到感動、教育和啟迪。人的情感是在美學思想的薰陶中得到淨化和昇華的,多讀好的文章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書本是文化、經驗和知識的載體。讀過的書不是一去不返的黃鶴,可以反覆拜讀,春華秋實,深刻印象留在記憶裏,滋潤着心田。杜甫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説法,書讀得多了,知道的事情就多,思路非常開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要高於常人了。

胸無江海心難闊,腹有詩書氣自華。陋室常餘書卷在,清心自有墨香來。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像飢餓的人撲到麪包上那樣,熱愛讀書,閲讀撼人心絃的高貴作品,親灸偉大性靈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精華,讓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時空,讓心靈溝通過去和未來,已知和未知。 有心靈的和諧,便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坦蕩的胸懷。在迷路的時候,有一份必勝的信念;在遭遇黑暗的時候,便有一縷明媚的陽光照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讀書,如森林氧吧和甘泉,改善人的呼吸和血液——潤物無聲的供給人心境中的氧氣,人的神韻裏平添了坦然和自信。讀書的作用近似於中醫調理,於無聲處給你強身健體的滋養和補充。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不僅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更是陶冶情操的最為重要的手段和方式。 在讀書時,使我們感覺到人生的曠達與況味,瀟灑而坦然;咀嚼平凡而偉大的生活,白鶴有白鶴的生活,獅子有獅子的生活,海豚有海豚的生活,壯闊是大海的生活,而優雅是小溪的生活。讀書是理性和感性的融合,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讀書是精神的享受,是樂趣,沖淡了人的煩惱和無奈。

在讀書時,使我們領略到書境中的美妙與歡樂,那裏有曖巢,撫慰我們煩躁的孤寂的心靈;那裏有曠野,拂盪我們困狹的倦曲的胸襟,那裏是無聲的,卻有喁喁低語,裊裊清音;有仰天長嘯,驚濤拍岸;有“人籟”和“天籟”的獨奏和交鳴。那裏是無影的,卻有曠代知己,咫尺情侶,有千種風情,萬般景觀,令人心神搖盪,目迷神馳。那裏是無嗅的,卻有青草芳菲,有湯藥辛辣,心香恬淡,有怡人的醉人的或醒人的氣息。那裏是廉價的,即使我們囊中羞澀,它也不拒絕我,它能賜於我們“千鍾慄”,“顏如玉”“黃金屋”,卻能使我們成為富有者。那裏也並不遙遠,不必到虛無縹緲處尋求,它可以隨時依伴我——在燈下,在榻上,在旅途中,在青晨的林間,在冬夜的爐旁。走進書境,我們將會擁有絢麗的世界,它將給我們以精神的愉悦和美感,放開倦怠的思緒,用平常的心去感受每一天的生活,然後我們也會發覺,這種生活也有着美的感覺,在書境中可撫慰那顆早已因旅途疲憊的靈魂。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最恆久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們心靈的和平,精神的慰籍。讀書有時辛酸,有時激憤,有時痛苦,有時快樂,有時我們就那麼不知不覺地愛上了書中的人物,覺得她或他就是自己一個遙遠的親人,情不自禁地牽掛起這個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的人物。就這樣,亦真亦幻、似遠似近,閲讀為生活又增添了別樣的內容。我們不知不覺間,走進了自己情感的密林深處。

人生之美,美在心靈;書香薰染,完美人生。書是生命的礦物質,她挺起了我們不屈的脊樑;書是人生的維生素,她迸發了我們無窮的力量;書是生活的美容師,她賦予了我們青春的時光;書是最好的調味酒,她滋潤了我們氣質的芳香。感受生命的喜怒哀樂,咀嚼生活的酸甜苦辣,品味人生的悲歡離合,搏擊命運的風霜雨雪,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從書中得到的啟迪、教誨、樂趣,是任何東西所不能替代的。

讀書是一種品質,讀書是一種責任,讀書是一種情懷,讀書是一種境界。“展一卷書,神與之交,氣與之合,魄附其上,而魂遊其中,至掩卷仍如夢如冥,大汗淋漓,口存餘香,樂至醍醐灌頂,物我兩忘”,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擺脱愚昧,洗去心靈的塵埃,走向文明;她更加賦予人才識與智慧,給人以信念與力量,通向成功、走向快樂的階梯,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懈怠自己疏遠讀書之心呢?讓我們靜心用心讀書,提升自身的素質,淨化靈魂,驅心魔,斬惡魔,戒浮躁,祛貪慾,讓藍天更藍,讓自然更綠,讓社會更優,讓人心更純,讓世界更美??

第5篇

書,使我們與書的作者連接起來,和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世界連接起來。我們應該認識到(讀書也會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只生活在這小小的地方,經歷很短暫的時間,認識很少的人,知道很少的事。讀書,認識古今有思想的人,讓我們生活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裏,生活在更加廣闊的思想世界。

世界充滿了無數的奧祕,有無數新的東西值得我們去探尋。讀科學,讓我們瞭解物質世界的規律和奧祕,探尋大自然的秩序,“理”,欣賞科學的簡潔,普適之美。比如,一個物理定律,上窮碧落下黃泉,都是適用的,這難道不會讓人產生深深震撼!讀文學,讓我們體驗人生的悲歡喜樂,體驗心靈的各個角落。讀歷史,讓我們突破自己狹隘的視角,站在社羣,民族,國家以至文明的角度,瞭解文明的變遷社會的興衰,知道我們是怎麼來的,思考我們將向何處去。讀經濟,可以瞭解社會底層運行的規律。讀心理,讓我們知道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運作,我們的世界是怎樣形成的,並讓我們更好的掌控自己。讀哲學,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我是誰,我和世界的關係是什麼?我應該如何與世界相處?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讓我們的生命更深入,堅實並形成自我。讀宗教,尋找自己的信仰,看看先賢對生命和世界的終極問題的回答,體驗這個平凡世界的不平凡,讓生命超脱,體驗無限,神祕,真,善,美,永恆。

里爾克説,靈魂沒有廟宇,就會被雨水淋濕。人生活在世界上,首先得形成自己。包括自己的信仰,品格,愛好,觀念等等。這些東西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不斷加深的。讀書,讓人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從而建設自己靈魂的廟宇。在這廟宇裏可以看到古往今來無數偉大靈魂的影子,觸摸到那些真知灼見經久不變的温度。這樣一個廟宇完全被自己的心靈所擁有時,真正的自我就會浮現出來。這時人不易為外界所左右,不需要依靠外力來支撐他的生命,靈魂的承受能力也會十分堅強。

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愛好,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遇見適合自己的作者,就像遇到了知己,相逢恨晚,靈魂深處的孤寂像冰一樣剎那間碎裂、融化。這樣美好的感覺,是對生命的恩賜。

讀好書尤其重要。好書是作者用一生的經歷一生的感悟用生命用鮮血寫出來的;好書經過時間的歷練,藴含着真正的思想,沉澱了很大很深的價值,待人挖掘;通向着永恆的價值,真,善,美。

第6篇

當我還是一個青年大學生的時候,報刊上曾颳起一陣討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微風,文章寫了一些,議論也發表了一通。

我看過一些文章,但自己並沒有參加進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討論本身就無意義,無價值,不如實實在在地幹幾件事好。

時光流逝,一轉眼,自己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我的預算。有人認為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了,對人生的種種相,眾生的種種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歎息時多。遠不如早一點離開人世這個是非之地,落一個耳根清淨。

那麼,長壽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也不是的。這對了解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會有一些好處的。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説,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考慮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裏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活過一生。

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歎。即使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温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於名韁,被縛於利索。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麼活過一生。

對這樣的芸芸眾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何處談起呢?

我自己也屬於芸芸眾生之列,也難免渾渾噩噩,並不比任何人高一絲一毫。如果想勉強找一點區別的話,那也是有的:我,當然還有一些別的人,對人生有一些想法,動過一點腦筋,而且自認這些想法是有點道理的。

我有些什麼想法呢?話要説得遠一點。當今世界上戰火紛飛,人慾橫流,“黃鐘譭棄,瓦釜雷鳴”,是一個十分不安定的時代。但是,對於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我相信,不管還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歷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人類大同之域決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組成的,每一環從本身來看,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東西;但是沒有這一點東西,鏈子就組不成。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説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裏。

但是,這個道理在人類社會中只有少數有識之士才能理解。魯迅先生所稱之“中國的脊樑”,指的就是這種人。對於那些肚子裏吃滿了肯德基、麥當勞、比薩餅,到頭來終不過是渾渾噩噩的人來説,有如夏蟲不足以與語冰,這些道理是沒法談的。他們無法理解自己對人類發展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話説到這裏,我想把上面説的意思簡短扼要地歸納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閲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佈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第7篇

這屆學生,我是從五年級開始任教的。要是説對他們十分了解,自然是不太可能的,畢竟我們相處的時間是相對較短的。雖然如此,我對他們還是有一個學期的教學瞭解,多少能説出點關於對他們的學習情況,不論準確與否。

根據我在上學期的教學零散瞭解,學生在整數四則運算方面沒有多大的問題,主要是一些計算的準確率還沒有達到一定目標,有些看似簡單的計算如18×2=32,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學生就是算錯。當然,計算錯,不一定就説明學生不會計算,有可能又是一個“一不小心!”。儘管分析是如此,事實存在的一些非本質性計算問題,多少會影響現在的這個單元的學習的。

為了使學生能順利學完並努力做到學好這個單元的知識,一方面加強要加強克服前階段關於學習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另一方面要紮紮實實地學好這個單元的知識,為今後學習與之相關內容打下不敢説是牢固、但可説是踏實的基礎。

1.理解因數、倍數、質數、合數這些數的概念,能用概念進行相關語句的判斷並學會求這些數的方法

2.經過自主探索,掌握2、3、5的倍數的特徵,能用特徵進行相關語句的判斷

教學重點:學生對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學生對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1.能否理解因數、倍數、質數、合數這些概念、是否會用他們進行一些簡單的判斷

2.有沒有掌握2、3、5倍數的特徵,是否能根據三個數的特徵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因數和倍數的意義1.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知道因數可數、倍數無法數、分清一組因數中最大是什麼?、若干個最小倍數中最小是什麼?

2.掌握如何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方法並能做到熟練、完整,掌握有序的表達形式和常見的幾種方式。如:一一列舉、集合圈、線段圖等。

2、3、5的倍數的特徵1.通過自我探究,掌握2、3、5的倍數特徵

質數、合數和11.理解並掌握質數、合數和1的概念,掌握他們之間區別。熟練判斷出100以內的質數

2.知道兩個質數相乘的積是合數。反之,合數也可以分解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質數。掌握一般分解方法以及橫豎式的表達形式

1.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分清現在所學因數與以往乘法學習中因數的區別;

2.通過不完全列舉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因數是可數的,自然得出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而倍數是無法寫完全,也就是説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是否存在最大和最小的問題。

4.經歷學習後,使學生初步感受原來學習的看似簡單的整數乘法居然有如此大的深藏奧祕,激發學生進一步想學習它的熱情!

1.教學重點:對因數和倍數意義的理解和運用性判斷。

?解答題】請你用一句話小結上面四組口算題(根據自己的學生説的)

1.請你説説下面兩組計算,有什麼相同和什麼不同?(引入因數和倍數的前提學習條件)

第8篇

複習課是教學中必須的課程,通過科學課進行的單元複習教學,可以有效梳理單元知識結構,形成較為完善的科學概念體系,還可以形成善於挖掘知識內涵的習慣,激發學生對科學進一步的探究慾望,也有利於學生形成對科學問題的持久研究的能力,而這一點也正是學生成長所必需的科學素養。

各門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進行復習也有各自的側重點,但是温故而知新是各門課程複習的共同點。作為科學課為了體現科學特點,就必須正確瞭解科學知識概念體系的特徵和學生的理解能力水平,進行對症下藥的高效複習就成為科學複習的努力方向。

在我看來,科學複習課教學模式應該有許多模式,我覺得通過複習課教學讓學生再現課堂知識,追憶課堂往事,細細回味,挖掘內涵,完善單元概念知識,形成單元知識的有效框架體系。所以,我在設計沉與浮單元複習課時,我積極調用學生感興趣的科學課本中實驗圖,進行知識的整理、提升和聯結,通過觀察實驗圖片回憶實驗關鍵內容,整理得出科學原理,深化原理生成,使學生得到複習的同時也對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深度理解。

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它們的材料和液體的性質有關。

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

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容易沉。

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重力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使學生體會到通過有序整理和複習對科學整體理解的重要性,養成對知識進行整理反思和再思考的態度習慣,激發學生對沉與浮的進一步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的積極參與達成沉與浮的單元梳理,實現對知識的再思考、和有效提升。

?教學難點】實現學生對沉與浮的整個單元的知識鞏固和整理。

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來複習第一單元《沉與浮》,通過平時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已經對這一單元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今天我們要沿着課堂主線,對單元知識進行梳理和提高,我希望同學們能一起參與進來。

師:同學們,關於物體的沉與浮我相信同學們在課堂上和生活中都對它進行過研究,具體在理解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的思考中,我們從多方面進行思考研究,發現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時有一定的標準。

師生:我們發現同種材料的沉浮有一定的規律。用課件導出實驗圖景課本p3切割圖,啟發學生髮現和描述實驗前後的沉浮狀況,並得出觀察和思考結果,課件導出概念(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進行切割,沉浮狀況狀況不變。)

師生:同種材料切割時發現有規律,那麼同種材料進行組合會怎樣?用課件導出課本p4組合圖,啟發學生回憶課堂實驗説一説其中的'原理,課件導出概念(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進行組合,它們的沉浮狀況不變。)

師生:。教師引導學生對剛才的兩組結論進行歸納總結,然後總結性概念(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重量和體積,沉浮狀況不改變),並請學生讀一讀概念原理。

師生:那麼沉浮與什麼因素有關呢?通過師生談話得出概念(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重量和體積都有關。)既然我們知道物體沉浮與重量和體積都有關,那麼面對重量和體積兩個變量,課堂上我們有是怎樣研究的呢?師生談話後,課件導出課本p5左下實驗情境圖,讓學生通過回憶説一説5個體積相同的綵球,在沉浮上的規律,得出概念,課件導出概念(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輕的物體容易浮。)

師生:體積相同的物體有沉浮規律,那麼重量相同又怎樣的規律呢?師生談話課件導出課本p5實驗情境圖,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其中的原理。得出並用課件導出概念(不同材料構成的物體,如果重量相同,體積小的容易沉,體積大的容易浮。)

師:當我們得出上面兩個概念時,我們有一種莫名的高興,因為我們對物體的沉浮有了研究的進展,但是科學就是這樣,有了成果,就會急着去思考生活中的應用,接下來我們要來回顧海軍中被稱為海底幽靈的潛艇。

師生:教師用課件導出課本p6下圖潛艇原理圖,由學生上台用自己的語言來説明潛艇沉浮工作原理。

教師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引出並用課件導出潛水艇沉浮原理(潛水艇是利用水艙注水和排水的過程來改變自身重量,而實現潛水艇的沉浮的。)並請學生讀一讀。

師:同學們經過對物體沉浮的研究後,課程還安排我們進行有趣的橡皮泥沉浮的研究。用課件導出課本p7試驗情境圖。

師:教師在學生討論中,得出橡皮泥在捏成實心時排水量小,而捏成空心船時排水量大的原理,經過橡皮泥圖片對比,得出排水量決定沉浮的道理和鋼鐵船也是利用排水量大的原理。用課件導出概念(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生改變。鋼鐵製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於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師:同學們物體在水中會產生沉浮現象,那麼物體在水中受到哪些力呢?

師:用課件導出課本p12木塊水面漂浮圖,請學生根據圖説一説圖上的沉浮原理。教師總結得出概念,課件導出概念(當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於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師生:漂浮的物體怎樣讓它沉入水中呢?教師藉機導出課本p13實驗情境圖,教師進行引導,通過前後對比想象實驗過程,重點得出體積與浮力和物體上浮原理,即課件導出概念(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時就上浮。)

師:課件出示課本p16課本圖片,問: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浮力嗎?

學生討論,並交流,得出下沉的物體具有一定排水量,所以也有浮力的作用。主要借用下沉圖片,分析水中物體浮力的存在,以及浮力大小的關係和下沉的條件,即課件導出概念(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也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下沉的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於重力時就下沉。)並讀一讀概念。

師生:課件出示課本p17實驗情境圖片,回憶當時的實驗情景,讓學生猜一猜哪一杯是鹽水,並説一説怎樣才能讓馬鈴薯浮出水面和還有哪些液體也可以讓馬鈴薯浮起來。課件展示得出概念(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師生:通過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的觀察,我們發現馬鈴薯可以浮在不同的液體中,也激發了我們去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教師出示課本p20上面的表格,讓學生觀察表格中塑料塊、清水、濃鹽水和食用油的1立方厘米輕重,然後讓學生猜一猜將塑料塊分別放入後面三種液體中會怎樣?説一説原因,找出1立方厘米輕的物體容易浮在上面,1立方厘米重的物體容易沉在下面的基本原理。

師生:接着課件出示課本p20圖片,請學生説一説軟木塞、塑料塊和葡萄在油、水和糖漿中的沉浮原因,然後由學生將銅砝碼浮在水銀上的原理進行説明。最後介紹比重計的原理和作用,讓學生懂得如何使用和比重計的現實意義。課件得出概念(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的物體,在水中上浮。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並重點朗讀概念(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