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8篇 "反思七年級地理教學:提升學生學習體驗的關鍵步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W

本文主題為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旨在探討國中地理教育的優勢和難點,反思教學過程,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思路和參考。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本冊教材是世界區域地理內容,從亞洲總論開篇,由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出發,由近及遠介紹了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國家和地區。印度這一節內容,簡明的選取了人口的過度增長、水旱災害頻繁、糧食產量的巨大變化、工業部門的調整和快速發展,這四個內容集中的反映了當今印度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徵。計劃分兩課時完成,本節課的內容是前兩個框題,是人文和自然部分最突出的兩個問題:即人口問題和水旱災害問題。這兩個方面問題學科特點突出,理論性強,重點、難點比較集中。本段教材共安排了十幅各種圖形,兩處活動練習和一個閲讀材料,旨在讓學生學會運用地理材料,去探究印度人口增長特點和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在學習了《日本》之後,對印度的主要特徵進行探究、分析,不僅能讓學生認識到印度最突出的地理特徵,還能讓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認識到亞洲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這一部分,可以理解為對前一章內容的延伸和補充。印度又是我國的鄰國,並且與我國有着太多相似之處。瞭解它,對了解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出路,及對於我國經濟的發展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比較滿意。首先是各種風光圖片的導入,以及教學中插入印度國人對“牛”和“恆河水”崇拜的風土人情的介紹,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能很快進入角色。其次是活動的開展,從多方面鍛鍊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活動一通過讓學生看圖、讀圖、上台畫圖,增強了學生的識記和判讀地圖能力;活動二主要是通過學生獲取圖表的信息及相關思考題的討論與交流,從而更直觀、更透徹地瞭解了印度人口的現狀和問題。本活動後綴的的拓展部分,“人口的過度增長和負增長會帶來哪些影響?”的問題設計,讓學生理解眾多的人口會帶來住房緊張,交通擁擠,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等壓力;人口的負增長會帶來勞動力不足等社會問題,同樣會給本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口觀和發展觀:人口的增長要與本國的資源、環境相適應,與經濟發展相協調。活動三的探究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比較思維方法的靈活運用,讓學生充分獲取圖示的有效信息,通過填表格的形式,來分析印度水旱災害頻發的原因。以填表格形式進行比較,增加了直觀性和針對性,從而比較輕鬆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儘管如此,經過教學之後的學生作業檢查和對教學環節的回顧,仍然感覺到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完善。

本次課從教材內容的安排來看,包括地理位置,人口及人口與資源的關係問題,氣候與水旱災害三個方面。地理位置的確定不僅僅是知道了印度在哪裏就行,還要學會“定位”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約需要8-10分鐘;人口及人口與資源的關係問題涉及到讀圖、表兩種不同信息載體的步驟和方法的基本技能的培養,有一定難度,大約需要15分鐘左右。就這兩部分內容應該作為一節課內容來處理。最後的氣候與水旱災害問題是重點和難點,至少需要圖示法和比較法兩種重要的地理思維方式的應用,對培養學生學科思維和基本技能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至少要用一節課的'時間。因此説,本次課內容偏多,教學時間過緊,教學目標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為了更好的突破難點,在這個板塊中,採取了分組討論法,圖表比較法,講練結合法,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培養學生從圖表中獲取信息,整理信息,綜合分析信息的能力,然後做歸納總結。在這幾種方法的應用中,學生都侷限於教師的教學思路,按照教師精心設計的路線和方案一步步去實施,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意識難以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圖表比較”環節的思考題應該具有開放性。比如:比較印度一月、七月風向圖,你認為有哪些異同?讓學生充分思考,然後討論交流探究的成果,最後確定比較的內容和角度,這樣既突出了教學過程,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這種過程、方法、情感的交融,落實了知識,培養了技能,豐富了情感,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根據教學內容代表的三個方面,我設計了三個簡答題,分別代表三個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事實上,學生做作業就是比較呆板地把教師整理的文字搬到作業本上,純知識再現,能力目標難以實現。簡答題型是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的一種檢測形式,首先是通過對文字、圖表等信息的獲取,再通過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來描述或闡釋問題。因此説,本次課練習設計的題型單一,檢測效果不夠理想。應該以單項選擇題作為主要形式。一方面,該題型比較靈活,任何知識點都能憑藉它合理地調整考查的角度和難易程度,也能夠靈活地考查一個或多個相關的知識點,發展學生聚合思維的能力,也因為是各種題型中較簡單的考查形式,學生會快捷地找到成就感,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輕鬆學習,快樂地理”是我在地理教學中不變的宗旨。通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和總結,我覺得教與學的相長,需要教師思考的方面太多太多,需要老師完善的方面也太多太多,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加強業務素質的培養,不斷地通過與同行的探討和交流,積極地去尋求打造高效課堂的途徑,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運用地球儀,説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它的意思是學生拿着地球儀通過觀察去發現經緯線的特點,去發現並歸納經緯度的劃分方法,經緯網定位的方法。但是就是這地球儀上的兩種線,甚至學生上了高中也不一定能搞清楚。

到現在還有學生問我“為什麼緯度的數字要寫在圖的右側(或左側)從上到下豎着排......?”那如果讓你數一數人行橫道的斑馬線有幾條,你要把每一根斑馬線的序號寫在什麼位置?(只能是左側或右側)這不是一個道理嗎?

在方格狀經緯網上,給經緯度標上字母是一個難點,記住找到緯度(或經度)度數變大的方向,“上北下南”比較好記,“左西右東”比較難記。正好可以和後面東西半球判斷相聯繫。通過比較經度大小的方法,西經和20度比較,東經和160度比較,在東半球就舉右手,在西半球就舉左手,教學中的反饋一目瞭然。幾次下來,學生潛移默化的就記住了“左西右東”,而且當作一種課堂遊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寓教於樂,都在積極動腦,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中來,學習效果當然更好。

本課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平面→曲面→凸面→封閉體→球體→正球體→不規則的球體的認識過程,猶如學生在認識幾何問題中由平面到立體的整體構建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大增。

課堂中由於利用書本和紙筆直接進行活動,既方便、又實用,而且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活動中參與積極,發言踴躍。

關於科學方法的教學也基本得到了落實,學生能從不同的視角來考察同一個對象,並且也滲透了科學與技術的相互關係,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同時又促進了技術的更新。

通過課堂教學,發現本教學設計能聯繫生活實際,貼近生活,既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又體現了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地理知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學習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時很多同學理解的比較模糊,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對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的表格內容應該更詳細,例如增加天氣與氣候在時間長度,特點,要素上的區別,這樣學生也許更容易理解和區分。本節教學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天氣,也為了後面更好的學習氣候,因此將氣候的概念,特點做了提前講解。

本節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鬆,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並提出富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嚐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讀圖較多,難度並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儘量避免重複、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儘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於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見。

本節課內容相對簡單,對於學生來説,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但我覺得學生 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更快更有效。在授課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進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口觀念。

總體來説,世界人口與人種內容較簡單,但要注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改進措施:

(2)是否能聯繫實際,來討論現階段人口分佈,從中得出導致人口問題的原因。

(3)課下讓學生調查周圍人口情況,能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是個複雜的認識過程,教材從“地方”到“地圓”到“地球”,從“古代傳説——張衡的推測——麥哲倫環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將地理與歷史緊密的結合起來,帶學生跨越了人類歷史的時空。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這節課的難點在下面的第二課時,關於經緯網的問題。因為本節課的課件是兩課時的內容,因此,下節課重點思考讓學生怎麼能牢固掌握這個經緯網這個難點,這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工具與武器。

地球儀的經緯網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地理基礎的基礎,是為今後讀圖鋪好良好的條件。教師必須把好這一質量關。

面對新的教學對象,新的教學模式,從岸邊戲水到水中暢遊,然而只有當我們潛在水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水下的景色和潛伏的危機。教師只有在二次備課中,才能將課堂上的遺憾、缺漏、靈感做個梳理,只有這樣,才能改進提高。

在教學設計中,有些教師認為教案要越詳細越好,甚至連學生的每一句話都寫在上面。 如果課堂上我們一成不變的讓教案牽着自己的鼻子走,那麼劇中的主角永遠不可能是我們的學生。遇到課堂上臨時出現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去解決。

課後的反思也許不一定能彌補過去的一堂課的遺憾,但能讓你下一次從容自信地走進課堂。

1.課堂上學生積極進行思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這主要得益於課堂內容結合學生以前所學知識,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有關;

2.課堂上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和地理有關的一些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3篇

本節內容簡單容易掌握,課前先讓學生通過導學案預習。課上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把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學中力爭用多種活動形式來激發學生求知慾,讓師生雙邊活動得以開展。

本章節是世界地理的第二章第一節,大洲大洋是世界地理基礎,認識大洲和大洋位置,首先要了解全球海陸分佈。本節課安排一課時,主要是學習大洲大洋的名稱、輪廓和分佈。在平時生活中學生對此多有接觸,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因此,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查找資料等方法來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只需要適時引導,提供資料,答疑解惑。

1.教法:利用視頻、圖片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參與意識、主體意識、創新意識。課堂設置了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儘可能給學生動口動腦的機會,幫助其培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用圖習慣和發展地理智能。

2.學法: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和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依據地圖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識的能力。

1.利用填圖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了他們積極性、主動性。

2.問題設置合理,富有啟發性,符合地理學科特點,效果較好,能幫助學生如何思考問題並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內容設置多,導致課堂滿,留給學生記憶時間不足。

今後我將繼續努力,改正不足,發揚長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第4篇

教學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的教要圍繞着學生的學展開,不能是教師主宰課堂,老師講,學生被動聽,那樣,學生對學習是沒有興趣可言的,學習的效果也是低效能的。在教學中,我自覺的貫徹了我校的“自主學習,分層達標”的課題精神,讓學生先在教師指導下讀書、看圖,圈點勾畫,找出書中的疑難,然後才是教師的講授,體現“先學後教”,讓學生更有準備、有針對性的去聽課。

在講課中做到語言精練,問題設計巧妙,大膽讓學生展示,不怕課堂出錯誤,出了錯誤老師讓其他學生糾正或適時的引導,正好是課堂教學的生成點,將錯誤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大膽整合,講書中的框題重新設計,增加了“巴西的概況”及“巴西人口、城市的分佈規律”,將書中“熱帶經濟作物王國”和“民族工業的發展”整合為“巴西的經濟”來講授,及時補充一些新的內容,比如森林的重要作用,金磚五國的知識,這些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教學中恰當聯繫以往知識,如講“熱帶經濟作物王國”的時候,問學生過去我們學的哪些地區是熱帶經濟作物的'王國,一些學生想到了“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這樣處理有利於學生形成整體的地理認識,講“巴西人口、城市分佈規律”的時候,讓學生聯繫前面講的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的分佈規律,這樣處理,讓學生學會了知識的遷移,培養了學生的融會貫通能力。

整潔課我感覺比較緊湊,學生活動較為充分,學生展示較好,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5篇

通過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工作,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瞭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和人文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並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係,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説學習地理是很重要的,學生們都從思想上重視了地理這門學科。

通過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我們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而不是單純為了升學,或者只是依據地理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的去確定教學內容。

通過地理教學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工農業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通過地理教學啟迪了學生的智能,也促進了他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展,注意地理知識聯繫生活實際,聯繫本地區實際,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

通過地理教學,除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地理知識以外,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瞭解了我們祖國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從而更加熱愛它。同時也意識到我們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現狀,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奉獻的志向。

以上是這一學期來,我在地理教學方面的側重點及目的,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第6篇

作為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緯線和經線。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地球的基礎知識和學習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初步 建立球體的空間概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能否較好地完成這一節的教與學,關係到這一章的教學效果甚至整個地理教學的效果,為學生今後學習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礎。

前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表現為形象思維為主體,並向邏輯思維轉換的過程。因此,應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互動合作,積極動腦、解決問題,形成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建立地理空間概念。適量的學生作業(配有大量的圖形)將抽象知識平面化,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理解經線和緯線的特徵及經度和緯度的分佈規律。過程與方法目標:提出證據説明地球是個球體,並用數據描述地球事物大小指標。用地球 儀觀察、演示、討論比較經緯線事物差異。通過列表,理解經線、緯線的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祕的志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

難點: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知過程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

第7篇

上課了,面對60人的班級,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面對短短的45分鐘,面對每一節課的知識,如果把每一節課都處理的很滿意,的確也要下很大的功夫。可是,有些同學老師在上邊講,學生卻在下邊開小差,總是懶得去寫一個字。等老師講完課,下去一轉全部空白,頓時沒有了招數。每個班級總是有這麼一個兩個的同學,上課不學習,課下不預習,老師在課上不管怎樣安排,就是沒有他的事做。好像與他什麼都沒有關係。有時真感到有些困惑和不解。有時想盡辦法鼓動這些學生去多學一點,可是這些學生總是顯得懶散,不主動,不積極。老師面對這樣、那樣的`學生在課堂上向這些學生要效率,要成績,真是很困難。

有時感到困惑的是,老師在課堂上的行為習慣,總是有些定性原則,一旦形成,在學生的心目之中卻很難改變,在任課教師中,學生也有了比較,哪位老師容易接近,哪位老師的成績就容易走下坡路。所以老師上課,在管理和駕馭學生方面也要一反常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感到老師對他們是處於關心和愛戴的,讓他們都有點成就感,進步感。從中讓他們有獲得成功時的喜悦感。把握一節課,關鍵要把握好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意識,讓每一位學生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都全心心的投入到學習的氛圍之中,這樣我相信每一位老師的成績就會直線上升。的確做到這樣的確是很難啊!

第8篇

這一段時間我帶領學生結合《迎考訓練》複習了七年級下冊,在複習過程中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對亞洲的地形及氣候的相關內容不能夠熟練的落實到圖上。

2、對於第七章四個國家的內容,學生對一個地區或國家的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還不夠明確,特別是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

3、對於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這一章的內容較多,複習過程中感到困難的問題是理解一個地區人口、資源、環境不協調帶來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放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這一節中來解決。

4、第九章的複習重點是美國,學生對美國農業帶的分佈及美國工業的發展狀況掌握得不牢固。

5、對於極地地區複習難點是在極地地區如何確定方向。

針對在複習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我準備帶領學生再把其放到課本中去解決,同時結合檢測題進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