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班語言説課稿8篇 語言説課稿:小班創意教學大揭祕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56K

本文將介紹一份名為“小班語言説課稿”的教學材料,旨在幫助教師們更好地備課。該説課稿主要適用於小班語言教學,結合了教材內容和實際教學經驗,提供了詳細的課堂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通過閲讀本文,教師們可以更好地組織和開展小班語言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小班語言説課稿8篇 語言説課稿:小班創意教學大揭祕

第1篇

1 、教材分析:兒歌《誰最羞》是小班語台活動,這個活動是從孩子來園離園時的現狀中得到的啟發。每天清晨,我們發現,小班的孩子有的是自己走進來的,有的是拉着大人的手進來的,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大人抱進來的;到了放學時,一踏出教室門,他們就要大人抱,不願意自己走。《誰最羞》這首兒歌簡短精煉、生動形象、富有童趣、排比押韻,通過小動物跟着媽媽上幼兒園的情景表現了小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使幼兒通過活動知道自己長大了,不能再要大人抱,要自己走了。

(l)學習兒歌,掌握“xx跟着媽媽,xxx ”的句式,感知小動物們的運動方式,掌握動詞:飛、遊、爬,跳。

(2)感受兒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初步嘗試兒歌的仿編。

(3)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知道小朋友長大了要自己走。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於:學習兒歌,掌握“xx跟着媽媽,xxx ”的句式,掌握動詞:飛、遊、爬,跳。活動難點: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初步嘗試兒歌的仿編。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我做了與兒歌內容匹配的flash課件,並製作人手一張小動物卡片。

利用flash,以“小動物們去上學”的遊戲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渲染學習氣氛。師:今天森林幼兒園開學啦,小動物們都來上學了,看誰第一個來了?(哦,是小鳥來了)

採用設置情境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兒歌第一句和第二句:

1 、提問:小鳥跟着誰來的?(點擊第一句的課件)(小鳥跟着媽媽來的)小鳥跟着媽媽怎麼來的?(和幼兒學習動詞並做動作:飛飛飛)引出詩句:小鳥,跟着媽媽,飛飛飛。

小鴨跟着誰來的`?小鴨跟着媽媽怎麼來的?(點擊課件:學習動詞:遊遊遊)引出詩句:小鴨,跟着媽媽,遊遊遊。

幼兒對媽媽總有着永恆不變的情感,採用“xx,跟着媽媽,xxx ”的句式,激起幼兒的共鳴,使幼兒在課件的引導下,樂意跟着一起説説,做做,在愉悦的情緒中勤學,好學。

啟發幼兒根據兒歌原有的結構,通過主動猜測、合理想象,嘗試仿編兒歌的第三第四句。

提問:1 、誰來了?小烏龜是怎麼來的?(和幼兒觀看動畫,鼓勵幼兒根據畫面説出“小烏龜,跟着媽媽,爬爬爬。”)

2 、誰蹦蹦跳跳的來了?(小兔子)。猜一猜小兔子是怎麼來的?(引導幼兒根據兒歌的結構猜想)當幼兒猜想後一起看動畫,引出詩句:小兔,跟着媽媽,跳跳跳。

3 、情景表演第一到第四句兒歌,提出:“我們要把小動物們不一樣的動作表現出來。”的要求

在學習第一第二句兒歌的基礎上,幼兒感受到了“xx,跟着媽媽,xxx ”的句式。通過觀看動畫,幼兒嘗試仿編兒歌,並用不同的動作塑造小鳥、小鴨、小烏龜、小兔子的形象,在師幼、幼幼互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師:看,小袋鼠來了,它躲在什麼地方?(點擊課件)

提問:小鳥、小鴨、小烏龜、小兔子都是跟着媽媽自己來的,小袋鼠呢?(要媽媽抱)引出詩歌:小袋鼠,它要媽媽抱,羞羞羞。

提問:小袋鼠看到別的小動物都是自己來的,它卻要媽媽抱,覺得很難為情,害羞了。想一想,害羞的時候會做什麼動作?當幼兒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示“羞”後,引導幼兒帶着害羞的表情朗誦這句兒歌,注意糾正“羞”的發音。

5 、完整欣賞並學習兒歌,感受兒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

提問:你覺得這些小動物中,誰最羞?(小袋鼠)這首兒歌的名字就叫《誰最羞》

進行第二次兒歌表演,要求幼兒表現出小動物跟着媽媽上幼兒園自豪快樂的心情和小袋鼠要媽媽抱時害羞的表情。

1 、從小袋鼠要自己走的變化讓幼兒知道長大了自己走。

師:小袋鼠聽到小朋友的話,對媽媽説:“媽媽,我長大了,也要自己走。”師:看,小袋鼠是怎麼做的?小袋鼠不要媽媽抱,跟着媽媽蹦蹦跳。

2 、給幼兒人手一張不同的小動物卡片,引導幼兒根據卡片上的小動物創編兒歌。這樣給每位幼兒表達和創想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創編‘

3 、小朋友也來上學了,看平時小朋友是怎麼來的?(觀看錄像)師:有的寶寶是自己走進幼兒園的,有的寶寶拉着媽媽的手來上學的,真能幹!看看這個寶寶呢?(媽媽抱在手裏)

師:看,這位小朋友聽到了你們的話,怎麼樣?(自己走)我們拍拍手錶揚他。4 、森林幼兒園的小動物們每天都自己高高興興地來上學,我們一起學着這些小動物們到草地上玩吧。

小鳥,跟着媽媽,飛飛飛!小鴨子,跟着媽媽,遊遊遊!小烏龜,跟着媽媽,爬爬爬!小兔子,跟着媽媽,跳跳跳!小袋鼠,它要媽媽抱,羞羞羞!

小班語言説課稿8篇 語言説課稿:小班創意教學大揭祕 第2張

第2篇

我選擇的説課的科目是語言,課題內容是詩歌《笑》,適合小班幼兒學習。這首小詩明快清新、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可以藉機培養幼兒喜歡與人交往,進而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理解詩歌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感受到詩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願意朗誦。

理解事物的特點並會應用於仿編兒歌五、教法與學法教法: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視聽結合法和完整跟誦法、趣味遊戲法三種教學方法。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通過圖片及周圍環境,更加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在示範朗誦時,教師配以身體語言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完整跟誦法,在幼兒自由積極的獲取知識的同時,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站在集體的面前進行表現,聲音自然的朗誦給大家聽。從而鍛鍊幼兒的膽量和展示自我的表現精神。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

教學中注意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首先,我在示範朗誦前先出示詩歌中出現的主體,讓幼兒對詩歌有初步的理解,並設計對話:"這幾位朋友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件禮物,請仔細聽一聽"。 在示範朗誦中藉助於掛圖,進行聲情並茂地朗誦,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為幼兒提供學習朗誦的榜樣,激發幼兒想説的願望。其次,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自由大膽表演的積極性,從而讓幼兒敢説。

總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採用談話活動導入,以親切的口吻,師生進行相互交流:"寶寶們,今天我們班來了這麼多客人老師,你們開心嗎?老師知道,因為寶寶笑的可真甜呀!今天我們班還請了一些朋友來做客,他們和你們一樣也喜歡笑,讓我們一起請他們出來吧!"然後,出示太陽、阿姨、花的圖片,並提問:這是誰?你們喜歡它嗎?為什麼?第二步學習兒歌。教師先配以身體語言進行朗誦,再進行提問:詩歌中誰在笑?它們笑的怎樣?第二步遊戲《找朋友》,進行仿編兒歌。將圖片粘貼在黑板上,請小朋友找自己喜歡的做好朋友,並提問。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大家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第3篇

語言故事《方臉和圓臉》選自小班第二學期的主題活動。這則故事雖然是老教材,但藴含着諸多的教育價值。所以我從以下四方面對教材進行了分析。

1、故事的情節:故事從老公公老婆婆因分家引出矛盾,在分家中發現生活中的物品有圓有方不能分開。故事情節幽默有趣,從一開始分家裏的物品到後來分凳子、被子、房子時發現東西不能分開,最後發現臉上的五官也有圓有方不能分開。看到這裏時,我們都會為此啞然失笑。老公公老婆婆的情感也從分家時的氣憤到最後的兩人相視一笑,説不分了不分了的喜劇結束。讓整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情感也隨之不斷變化。整個故事富有懸念,結局又在預料之中,充分表達了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2、故事的內涵:整個故事深入淺出的告訴我們生活當中,方形和圓形是相互聯繫的,各有各的用處是不能分開的,同時也昇華為人與人之間不分開的美好情感。故事不僅有欣賞性,又有科學知識滲透其中,還有社會情感潛移默化,多方面的有機結合,能讓一個活動體現多領域的發展。

3、故事的語言:整個故事運用了大量的對話,體現了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很好的描述了吵架、分家的過程。小班幼兒是語言發展敏感期,這則語言以短句為主,通俗易懂,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理解。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和情節,感受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最後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2、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形狀,初步瞭解物體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的形狀特徵。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和情節,感受故事中老公公老婆婆最後不分家的美好情感。

活動難點:初步瞭解物體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的形狀特徵。

?指南》: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我把活動的主線通過幼兒的已有經驗——欣賞理解故事——發現故事矛盾——建構新的經驗——生活延伸進行開展本次活動。

對比老公公老婆婆的臉型,區分圖中物體的形狀。請幼兒遊戲操作對比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進一步感知與發現圓形物體與方形物體的主要特徵。通過分家遊戲引出學習的矛盾,認識到有的物體是圓形和方形不能分開的。

認識生活中圓形和方形共同存在的東西,明白有的時候方形和圓形是各有各的用處不能分開的道理。

對故事進行改編,更適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徵。比如故事中:椽子幼兒在生活中沒有見過,沒有經驗。我就用圓圓的窗户來代替。故事中的褂子,還有走路用方步。離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遠,我就省略了這些內容。在故事當中,有的語言比較書面化,我進行了改編,讓語言更易於幼兒理解。比如説,吵了嘴。我就用吵架了代替。這樣的改編更容易讓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幫助突破活動的重點。

重點的突破——教具:貼圖教具具有靈活性的特點,便於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邊講故事邊操作,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

難點的突破——活動教具、ppt:通過活動教具演示和多媒體的形式,直觀形象的讓幼兒瞭解物體中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的形狀特徵。

幼兒對於方形和圓形的理解來自於生活,而我把這種生活經驗直接引入到故事當中,為後面的學習不僅引發了興趣而且奠定了知識經驗的基礎。同時將難點前置。

(2)分段講述理解故事內容,將故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初步理解故事:我將故事從頭講述至——分家吧,講述兩遍。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初步理解分家的含義。

第二部分設置故事懸念,由分家引發矛盾,發現故事當中有的東西是不能分的。

第三部分引發故事高潮,引導幼兒觀察老公公老婆婆的臉型發現有的東西有圓有方不可分的道理,並且感受老公公老婆婆在一起的美好情感。

(3)難點突破:在活動分段講述的第二和第三部分,通過圖片操作結合故事講述,直觀的看到物體有圓有方是不能分的。

在最後經驗延伸活動當中,出示實物圖片,更加深層次的幫助幼兒理解物體方中有圓,圓中有方,不可或缺的道理。

活動的反思:在本次活動中,我發現有少數幼兒的積極性還不夠,需要加強調動,讓每個孩子都有説的機會。

第4篇

小鴨找朋友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語言比較簡單,有重複性,有利於小班孩子的理解與學習。故事中根據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能和小鴨在池塘裏玩,有的動物不能和小鴨在池塘裏玩。重複性的動物對話,適合小班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但是課程的提示中從另一個角度--學説拒絕別人的禮貌用語來理解故事,我覺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學的侷限圈,是將語言與社會領域的有機結合,既可以在故事中發展語言,又可以在活動享受禮貌交往的快樂。

剛開學時,我們就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朋友”的活動,如:音樂活動:找朋友等,對朋友這兩個字眼孩子們還是很熟悉的,也很樂意做大家的朋友,但在這個活動中我看到“新”的交朋友的方式-拒絕別人時的禮貌用語,這也是我選擇此教材的很大原因,對於小班孩子而言,這個語言活動倘若能順利地實施開展,對我班孩子交朋友方面肯定是有幫助的。

根據教材及我班孩子的特點,我就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通過模仿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培養幼兒完整的語言表述能力。

分析:從三條目標來看,第一條是主導目標也是能力目標,意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模仿小動物之間的簡單對話,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標中體現了這一點。第二條是認知目標,在這個故事中,有的動物會游泳,有的動物是不會游泳的,因此不能下河,讓幼兒通過這個故事瞭解一些動物的習性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第三條目標是情感方面的,與以往的情感目標所不同的是,這次是婉言拒絕別人的藝術,拒絕別人時我們也要有禮貌,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藝術。

(2)説活動的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分析:我們制定重難點時往往是從所定的目標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所以理解故事內容,學説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就成了本次活動的重心,通過生動的flash帶動幼兒的表達慾望。

分析:在活動中出現的小動物有的會游泳,有的不會游泳,這也是每一個小動物的特有習性,讓孩子知道不會游泳的.是不能下水的,否則要淹死的。

1、前期知識準備:我們的第一個主題就是《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在主題中培養幼兒喜歡上幼兒園的情感,其中有一個很主要的內容就是和每一個孩子做好朋友,所以朋友對孩子來説並不陌生。通過一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也擁有了很多好朋友,也懂得了一些粗淺地禮貌用語:如老師早,老師再見等。

2、在活動中的準備:利用電腦、多媒體自制動畫故事,並對故事進行簡單的改編和加工,有利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在加上幼兒表演用的小動物掛飾等材料,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增加興趣。這些材料可以在語言活動後,放在區角里讓幼兒進行操作。

本次活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一隻正在哭的小鴨子為契入口引起幼兒興趣。通生動有趣的flash,讓幼兒瞭解故事,學説小動物之間的對話等等,第一環節語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求異思維。第二個環節是完整欣賞,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及它們的習性,主要針對第二個目標設計的,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第三個環節是分段欣賞並學説小動物間的對話,主要是為第一個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主導目標服務的,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第四個環節是讓幼兒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進行表演,也可以説是整個活動的高潮和延伸,鞏固幼兒已掌握的對話,如未掌握的可延伸到區角。

1、通過模仿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培養幼兒完整的語言表述能力。

活動準備: flash《小鴨找朋友》,小鴨、小兔、小鳥、烏龜等動物掛飾若干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

出示一隻在哭的小鴨子,問:小鴨子怎麼了?他為什麼哭呀?(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結:小鴨子一個人玩,真沒勁,它想找好朋友和它一起玩。

1、小鴨子找誰和它一起玩了?小動物和它一起玩嗎?為什麼?

小結:原來,小鳥和小兔子不會游泳,所以不能到水裏和鴨子一起玩,小烏龜會游泳能到水裏和小鴨子一起玩。

(2)一天,一隻小鴨在池塘裏游泳,這時,一隻小鳥飛來了,小鴨對它説什麼?小鳥是怎樣回答的?小鳥很禮貌的拒絕了它,為什麼不能和它一起游泳呢?

(3)一隻兔子走過來了,小鴨説什麼了?小兔子是怎麼回答的?

(4)一隻烏龜爬過來了,小鴨説什麼了?小烏龜是怎麼回答的?

老師扮演小鴨,請幼兒扮演小鳥、小兔子、小烏龜,學説故事中的對話。

第5篇

小班上學期幼兒由於年齡關係以及認知水平有限,在語言表達上多數不完整,有的幼兒甚至只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詞或詞組來與別人進行交流,在語言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匱乏。尤其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本意,或交往方式不能被同伴認同。剛開學時我們就開展了一系列有關“朋友”的活動,對朋友這個字眼孩子們還是比較熟悉的,也很樂意做大家的好朋友。通過二個多月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也懂得了一些粗淺地禮貌用語:如老師早,老師再見等。但在這個活動中我看到“新”的交朋友的方式——拒絕別人時的禮貌用語,這也是我選擇這個活動的很大原因。對於小班孩子而言,這個語言活動倘若能順利地實施開展,對我班孩子交朋友方面肯定是有幫助的。

?小鴨找朋友》這個簡單的故事,語言比較簡單,有重複性,有利於小班孩子的理解與學習。故事中根據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能和小鴨在池塘裏玩,有的動物不能和小鴨在池塘裏玩。重複性的動物對話,適合小班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但是課程的提示中從另一個角度——學説拒絕別人的禮貌用語來理解故事,我覺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學的侷限圈,是將語言與社會領域的有機結合,既可以在故事中發展語言,又可以在活動享受禮貌交往的快樂。

根據教學內容及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就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通過模仿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培養幼兒完整的語言表述能力。

分析:從三條目標來看,第一條是主導目標也是能力目標,意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模仿小動物之間的簡單對話,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兒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標中體現了這一點。第二條是認知目標,在這個故事中,有的動物會游泳,有的動物是不會游泳的,因此不能下河,讓幼兒通過這個故事瞭解一些動物的習性是一個很好的契機。第三條目標是情感方面的,與以往的情感目標所不同的是,這次是婉言拒絕別人的藝術,拒絕別人時我們也要有禮貌,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藝術。

分析:我們制定重難點時往往是從所定的目標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所以理解故事內容,學説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就成了本次活動的重心,通過生動的flash帶動幼兒的表達慾望。

分析:在活動中出現的小動物有的會游泳,有的不會游泳,這也是每一個小動物的特有習性,讓孩子知道不會游泳的是不能下水的,否則要淹死的。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活動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利用電腦、多媒體等自制動畫並對故事加以簡單的改編和加工,有利於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在加上幼兒表演用的小動物掛飾等材料,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增加興趣。這些材料可以在語言活動後,放在區角里讓幼兒進行操作。

為了充分利用幼兒的有意注意,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貫徹了直觀性、發展性、遊戲性及鞏固性原則。同時運用了談話法、發現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幼兒通過想一想、説一説、演一演等方式,參與活動,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活動。小班幼兒孩子年齡小,好奇心強,我從一隻正在哭的`小鴨子為契入口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求異思維能力。

第二個環節:感知理解故事內容。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部分,在進行此環節時我做了如下處理。

小班的幼兒對動畫比較感興趣,我藉助課件《小鴨找朋友》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打破了以往的那種滿堂灌的局面,使幼兒由被動狀態轉為主動接受者。

我在進行活動時邊播放課件邊講述故事,突破了以往的那種完整講述故事的模式,便於幼兒理解。我把故事分成幾部分進行講解,在講解故事時留給幼兒充足的想象思考空間,比如故事的第一部分我是這樣這樣講解的,“一天,一隻小鴨子去池塘裏游泳,這時,一隻小鳥飛來了,小鴨説:“小鳥,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嗎?”小鳥説:“……”我沒有把答案直接呈現給幼兒而是啟發引導幼兒進行大膽的猜想,小鳥會對小鴨説什麼話。然後再把這段故事播放一遍,來驗證一下幼兒的猜想。這樣既提高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更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

第三個環節是分段欣賞並學會區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動物。這一環節主要是為第一個目標也是本次活動的主導目標服務的,

第四個環節是根據故事情節來創編遊戲,感受禮貌交往的快樂。此環節主要讓幼兒以遊戲的形式來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進行表演,讓幼兒體會到有好朋友一起玩時快樂的。

將各種小動物掛飾放在區角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表演遊戲,將所學到的禮貌用語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不能答應別人時要有禮貌的拒絕,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第6篇

(一)教材的位置和作用:喚起幼兒對母敬愛的情感,使幼兒感觸到親情是如許美妙>幼兒園語言教案的內容,是一篇優良的文學作品,故事中講述了母雞太太為了孩子誕生辛勞孵蛋,及小雞曉得媽媽的辛苦在蛋殼唸叨怎樣回報媽媽,喚起幼兒對母心愛的情感,使幼兒感想到親情是多麼美好這個故事,語言精練精美,捉住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這一關在鍵點,根據《綱領》精力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程度及教材要求,我肯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二)活動目標

1、感情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休會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緒

2、能力目標: 要求幼兒能簡單地表演故事中的對話語言。

3、知識目標:鼓勵幼兒勇敢地運用已有生涯經驗理解和答覆問題。

俗話説“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確實定十分主要。因為小班孩子以詳細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故事教學的特色所以我把引導幼兒用較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本課的重點。因為小班孩子以詳細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所以我斷定本課的難點是:請求幼兒能簡略地學習故事中小母雞和小公雞的對話語言。

為了有效地控制重點、衝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辦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所謂 “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察看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先生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意幼兒想説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母雞和小雞們的語言,知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況當中。

主要採用了“討論交流法”、“興趣導學法”、“綜合活動法” 等 “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於使每一個孩子都有“説”的機會,所以引誘幼兒採用了“探討交流”的學習方式、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系統,所以還引導幼兒採取了 “興趣導學法”,吸引幼兒踴躍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全部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進步學習的才能。

抉擇以上直觀教具是為了激發幼兒設想力,營造安靜温馨的氣氛,起到以景豪情的作用。

師生的雙邊活動保持“以幼兒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準則,重視幼兒學習常識的“過程化、教訓化及自動性建構”,通過孩子的自主學習、配合學習、探索學習來解決問題。老師做到講得 “少”一點,“引” 得巧一點,讓孩子學得“精”一點,“活”一點,領悟得“深”一點,“透”一點。

依據本課教養目的、及重點難點,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第一部門、(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出示母雞家背景圖)有一隻母雞今天特殊愉快,,咱們來猜猜為什麼,好嗎?老師表演歌表演>(5分鐘左右)

老師的導入是這樣設計的:師:(出示母雞家背景圖)有一隻母雞今天特別興奮,,我們來猜猜為什麼,好嗎?老師表演歌表演>然落後行提問談話:

1、方才聽着音樂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這裏讓幼兒充分施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力,引起幼兒的興趣。

文學作品與音樂本是一家,通過音樂與故事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沾染了幼兒,以歌表演中可惡的母雞形象激發幼兒興致,引出故事內容。

第二局部、模擬想象:啟發幼兒學學母雞下蛋的動作,叫聲。

設計此步驟的根據是:為後面表演鋪墊,母雞下蛋的動作,啼聲使孩子們表演起來更活臨活現增添表演的趣味。

發問“我是母雞太太,小友人愛好我的故事嗎?記得故事裏有誰呀?”

二)聯合圖片,進一步懂得故事內容。 繚繞重點、難點發展活動。

説説母雞太太怎麼愛小雞,小雞是怎樣愛母雞太太,重點激勵孩子説説應當怎樣愛本人的媽媽,勉勵幼兒為媽媽做一些力不勝任的事件。

1、先讓幼兒完全聽第一次故事,臨時不呈現教具免得影響幼兒的留神力。

3、在生生、師生間充分的互動中,通過相互交換和啟示性語言的應用,領導幼兒用較明白的語言表白自己應該怎樣愛自己的媽媽,鼓勵幼兒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情感體驗:”母雞孵蛋”,帶孩子一起體驗媽媽愛小雞,小雞愛媽媽的情感。

1、創設發展語言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有充足的表演、講述的時光跟機遇,滿意幼兒樂於表示的慾望。

3、用表演形式激發幼兒體驗媽媽愛孩子,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1、從情感立場、知識技巧、過程方法等多角度體現了《綱要》的精神。

2、注意將老師的“教”轉為孩子的“學”,將培育孩子的能力貫串活動始末。

3、充分應用分組教學和語言環境創設兩種情勢,最大限度地為每一個幼兒發明理解和抒發的時間和機會。

第7篇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小熊請客》。我的説課設計分為: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活動反思七部分。

?小熊請客》選自小班《幼兒用書》主題五的語言活動。眾所周知,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新《綱要》指出:"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我選擇了故事《小熊請客》。此活動故事形象鮮明突出,能夠激發幼兒興趣,學習時不用刻意去記憶,且將表演融入到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同時還能通過活動將幼兒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故事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

?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包含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2、能力目標:理解故事內容,瞭解請客、做客的簡單禮節,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1、重點:讓幼兒喜歡傾聽故事,瞭解幾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2、難點:感受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理解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在活動中以提問、表演、模仿等方法來突破此難點,鼓勵幼兒積極表演;表演的同時也加深了對故事的記憶。

1、知識經驗準備:讓幼兒提前瞭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2、物質準備:小熊、小貓、小兔、小狗頭飾;多媒體課件;小魚、肉骨頭、蘿蔔圖片等。

?綱要》中指出: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因此在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提問引導法、視聽結合法和角色表演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幼兒始終為活動的主體。通過觀察、討論、遊戲練習等方法,由淺入深,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演演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課件導入,激發幼兒興趣;角色表演,學説禮貌用語;活動延伸,提升幼兒能力。

"猜猜今天他在家要做什麼?"(引導幼兒説出今天小熊要請客)

"小熊都準備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引導幼兒説出畫面中的食物,並讓幼兒根據食物想一想小熊會請哪些客人,以此提高幼兒注意力,引發幼兒興趣)

2、演示課件第一部分,幼兒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討論:"誰來了?它説的什麼呀?小熊是怎麼説的?小熊會請他吃什麼呢?"討論後得出結論--喵喵喵,喵喵喵,原來是小貓來了,小貓很有禮貌地説:"小熊你好!"小熊也很有禮貌地迴應:"小貓,請你吃魚。"讓幼兒瞭解別人在給你東西時,應該説"謝謝"。

在幼兒理解了故事的第一部分後,為了讓他們加深對故事的理解、記憶,我又引導他們學一學小貓的聲音和接受食物時的動作,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

3、同樣方法依次演示課件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讓幼兒理解故事並仿編動作。

這一環節的創設,採用提問引導法和視聽結合法,在講述故事時,充分調動幼兒的視覺器官,邊講述邊提問,通過課件再現故事情景,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便於理解故事內容,並以不同的口吻有表情地講述,以此激發幼兒學習故事的'興趣,突破了教學重點,此環節用時7分鐘。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講述,請幾名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動物頭飾,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仿小動物進行對話,並加上相應的動作,這樣不僅使幼兒加深了對故事的記憶,更鞏固了對"你好""請""謝謝"等禮貌用語的認識。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幼兒進行鼓勵。

2、幼兒參與其中,成為故事的主人,在親身體驗中獲得了表演的愉悦性,增強了對故事的理解。表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和加強,以此突破了教學難點。這一環節用時6分鐘。

充分發揮區角的用途,將圖片、頭飾投放到表演區供幼兒繼續表演。

本次活動我突破了以往故事教學環節單一,講多動少的弊端。在整個活動中始終圍繞小熊請客的過程,配以課件,圖文並茂,刺激幼兒的視覺,培養幼兒感恩的美德;幼兒能較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並將故事巧妙地與表演相結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自由靈動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目標。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發送短消息

第8篇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使幼兒感受到語言的優美,也能夠使幼兒體驗到作品所傳遞的情感。

?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主角,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為樂的故事,之所以選擇這個故事是因為:

故事以小白兔和長頸鹿為主角,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現實的需要

首先,小班幼兒年齡正處於皮亞傑所説的“自我中心”的階段,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的看法。其次,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容易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在幼兒園裏,很多孩子就不懂得要主動幫助別人,因此需要讓幼兒體會到助人為樂的快樂,讓他們明白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

基於以上這兩個原因,我選擇了《親親長頸鹿》這個故事。

首先,喜愛遊戲是幼兒的天性。高爾基曾説過:“兒童通過遊戲能夠非常簡單、非常容易的去認識周圍的世界。”《綱要》也提出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各種活動的開展要以遊戲的形式為依託。其次,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正處於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角色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是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説又不會表達,即使説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這個活動,不僅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也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得獲得發展。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整個故事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為了更好得實現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眾所周知,小班幼兒的角色意識還不強,通過給幼兒佩戴相應的角色頭飾,能夠讓幼兒更好的進入角色;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通過情境的創設,有利於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歡快的音樂,音樂有利於烘托遊戲的氛圍。 2.知識經驗上的.準備

在之前的活動中,幼兒已經先認識了長頸鹿,並對長頸鹿的基本特徵有了一定的瞭解。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體驗故事所要傳遞的情感是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

3—6歲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很多時候雖然心中有很多想法可是卻不能完整表達出來,根據幼兒實際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能夠用比較完整的句子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驗法。

1.情境教學法:以往的語言活動多是用圖片來進行故事教學,本次活動則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使幼兒就彷彿置身於故事中的情境一樣。情境教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即幼兒需要在體驗中學習,通過體驗,幼兒能更加深刻的瞭解整個故事的情節。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着急啊,幼兒這時候就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們會開動腦筋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那種愉悦的心情是難以言説的。

2.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又是最難以用得好的方法。因為在以往的語言教學中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這樣的提問方式是回憶式、封閉式的,在此次活動中我儘量改成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是開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助於幼兒開動腦筋、充分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則充當一個組織者、引導着的角色,讓幼兒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主要運用了遊戲表演法和體驗法的學習方法。

1.遊戲表演法:幼兒在遊戲中,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這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通過讓幼兒體驗整個故事的表演,能讓幼兒加深對故事情節的認識和對故事情感的體驗。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環節: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在活動的開始先引發幼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活動的開始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很喜歡參加聯歡會,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2、長頸鹿阿姨可以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按照小朋友們討論出的辦法來過河)

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

這一環節通過討論、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寬鬆、愉悦的氛圍中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個環節重在讓幼兒體驗故事所傳達出來的情感,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去引導幼兒發現故事的本質:長頸鹿阿姨為什麼笑得這麼開心?幫助別人是一件開心的事嗎?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感受是怎麼樣的?通過一層一層的談話讓幼兒懂得有愛互助帶給我們的快樂。

4.遷移情感,迴歸幼兒生活 任何一個文學作品,它的核心價值在於: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迴歸幼兒的生活,因此作為活動的延伸活動就是期望幼兒能在活動結束後能夠幫助別人做一件好事,體驗一下幫助別人的快樂!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説課只是教師對課堂的一種預設,實際教學中存在着無數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教學的智慧,根據課堂情境的變化即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