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父親的病讀後感3篇 父親的疾病:心靈的沉重負擔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8W

“父親的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講述了作者面對父親的抑鬱症和身體疾病所經歷的掙扎和痛苦。文章流暢生動,字字真情實感,深深觸動讀者的心靈。本文將為您深入解讀這篇温馨感人的文章。

父親的病讀後感3篇 父親的疾病:心靈的沉重負擔

第1篇

最近,我又重拾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書名來理解: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撿起,喻指重拾往事,舊事重提。我重拾這本書,發現對裏面的許多篇章,又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和理解。是不是也算與“朝花夕拾”應景了。

讀《父親的病》,以前我只是覺得魯迅的父親在他小時候就不治身亡,挺可憐的,從不曾思考他為何不惜筆墨,去描寫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以前我只是覺得這些“名醫”開的藥方特別,更神奇的是那稀奇古怪的藥引,什麼“敗鼓皮丸”“原配蟋蟀一對”“平地木十株”……從不曾思考魯迅的父親是被這些庸醫耽誤了病情而死;以前只是覺得魯迅因為父親的死,而自責,從不曾思考在魯迅的眼中,這些所謂的“神醫”,他們都是“庸醫”,中醫是落後的,愚昧的,甚至帶有迷信色彩的,西醫代表了更科學更先進。他諷刺兩位“名醫”各種可笑的行為,他諷刺他們“出診費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一次次的加碼,高昂的價格,卻是故弄玄虛、草菅人命,他諷刺他們在察覺到病人時日不多時,還在叫嚷着“醫能醫病,不能醫命”來推卸責任。他諷刺“那個名醫”實名“姚芝仙”,但他的醫術卻與他的名字完全不符,而陳蓮河先生則為“何廉臣”,更是顛倒是非,胡亂用藥。魯迅帶着父親死去的悲傷與立志學醫的決心,年少的魯迅前往日本留學。發誓要用西醫改變中國醫學的落後。這才有了後面的《藤野先生》。

我突發奇想:“中醫”pk“西醫”會是一種什麼結果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頭疼腦熱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像我,咳嗽,喝“肺力咳”;發燒,吃“美林”;如果有病毒感染,白細胞特別高,那就得上醫院打點滴。不過,今年春天的時候,我的了流感,吃了各種藥,治了一個月,還在咳嗽。後來,媽媽聽了一個朋友的推薦,帶我去看中醫,那個中醫師為我刮痧,推拿,一天大好,三天痊癒。不止如此,因為我脾虛,醫生又給我開了一劑食補藥方,來調理。食材雖不珍貴,都是平常的山藥,小米。但卻十分有效。半年過去,我的脾胃有了極大的改善。原本瘦小的身子也變得強壯了許多。這不禁讓我想到,神醫華佗、扁鵲,上古時期的軒轅歧伯,他們的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當然,這些肯定不會是魯迅筆下的“神醫”,也不會是“學藝不精半吊子的中醫大夫”,更不會是“打着中醫旗號賣些反正吃不死人的藥的騙子”。

其實,中醫和西醫,只是兩種從不同的角度去治療病症,他們各有千秋,西醫着眼微觀,注重當下,腿痛醫腿,手痛醫手,但是,“是藥三分毒”,西藥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同時,西醫也不是萬能的,俗話説“治標不治本”,而且目前還有很多絕症西醫無法治療。而中醫治病求本,着眼全局,整體論治。在治病救人這件事上,要根據病人的情況,對症下藥,有當下,有將來,中西醫結合。因而,如果問我“中醫”pk“西醫”如何?我的回答是:中西醫沒有好壞,沒有誰更勝一籌,或更先進科學,若要有的話,醫生的水平有好壞,有更勝一籌,更先進科學。它們都是經過時間歷史驗證的醫學,都是優秀的。

假如時間可以倒流,我把“‘中醫’pk‘西醫’如何”這個問題拋給魯迅先生,相信像戰士一樣的魯迅先生批判的,是“庸醫”,是“愚昧落後”。他以為學醫能夠拯救中國所以去日本學醫。後來,他又棄醫從文,是因為他又認識到只有從精神上喚醒中國人才能真正地拯救中國。那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父親的病讀後感3篇 父親的疾病:心靈的沉重負擔 第2張

第2篇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舊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只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只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

落墨的部分是很令人驚詫的。“名醫”居然對臨之將死的人説“不要緊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卻仍然提筆寫下百元的藥方為死人服下。荒唐!而那主人仍舊很客氣地送他出門。魯迅先生真的是很偉大。

接下來,就是“名醫”用大量雜亂的藥治了魯迅前輩的父親兩年,沒有醫好,就介紹別人來醫治。“名醫”的形象如雕刻般越刻越深,為了保全名聲不顧病人的死活。

可惜,第二位又是“名醫”。依我看來,他滿腦子裝的不是學問,而是藉口。尤其是最後一個,特別具有代表性“醫能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好小子,有一個推卸責任的泥鰍,居然還有顏面問“對不對?”再看看他們用的`藥:河邊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對蟋蟀、舊鼓皮製成的敗鼓皮丸。看到這裏,我已經快説不出話了。

魯迅先生似乎就是在吶喊着,對當時封建、腐敗的社會作批判!而現實社會中這種現象也不少見。對於社會上游蕩、坑蒙拐騙的行為我們一定要抵制、禁止他們的發展。而且要從小懂得追求真理、學會看穿事物的本質、辨明是非。

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作者用諷刺的筆調寫了庸醫誤人。以兩個“名醫”的藥引一個比一個獨特,表現了某些中醫的故作高深,通過他們的相繼藉故辭去,表明父親的病一步步惡化。通過家庭的變故表達了對庸醫誤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歎中讓人體會人生的傷悲。

第3篇

清晨,我來到書櫃前,玻璃反射着屬於晨曦的温柔的光,又隨白色的窗簾變得搖擺不定。打開櫃門,輕輕取出一本《朝花夕拾》,在書香中靜靜地翻着。但當我看完《父親的病》之後,只覺得原本平靜的心頃刻間變得波盪起伏,像是有滔滔江水在不斷翻滾 ……

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的父親當時得了病,家人為了醫好他,不惜花昂貴的掛號費請當時的 “ 名醫 ” 來診斷。這位 " 名醫 " 只顧開一些奇怪的藥方,於是 “ 父親 ” 的病日益加深, “ 名醫 ” 見形勢不好,又叫 “ 我 ” 去請 “ 更高本領 ” 的陳蓮河。陳蓮河的掛號費更高,藥引卻也更奇怪。最終, “ 我 ” 的父親因沒錢治病,在病重與絕望中失去。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禁覺得心情非常沉重,卻也暗暗佩服魯迅先生的文字:表面像是敍述得平靜如水,其中藴含的暗諷卻如一把把大刀,不斷砍倒當時的黑暗社會分子。在他的筆下,一個個當時社會的不同代表人物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 “ 等到危急時候,便薦一個生手自代 ” 的 “ 名醫 ” ,把病重的 “ 父親 ” 推脱給別人,為的就是 “ 和自己完全脱了干係 ” ,形象地代表了當時社會上冒充博學,實際上卻自私自利、害國害民的社會破壞分子 。 雖然在文中一直用 " 名醫 " 稱呼 , 但是對其的諷刺卻到處可見 , 不言而喻 ,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庸醫 ! 在面對現實的不幸前 , 深受迫害的 " 父親 " 代表了當時下層階級人們 , 他們只能過着貧困的生活,最終悲慘地死去。而 “ 我 ” ,看着病重的父親,甚至想出了 “ 還是快一點喘完了罷 …… 。 ” 的想法,父親臨死時,卻無能為力,所有的悲傷都只能在心中釋放,代表的是認識到社會的黑暗,卻不敢站出來,只能無奈地接受事實的青年們。罪惡社會生出的惡果 , 毒害了人民 , 作者為的就是給我們打一劑解毒藥!

魯迅先生筆尖鋒鋭,刻畫鮮明,用自己的真實經歷來暗諷了這個混亂的社會。在那個時代裏,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恐懼像一片大大的烏雲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間,也不禁使我思考:現代社會生活雖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進,但存在於社會的 “ 庸醫 ” 卻也不少,我們應該怎麼做?其實,只要心中有正義的陽光,能夠勇敢地去對抗黑暗,這些敗壞的社會分子就會一個個地消滅掉,而將會多出一個又一個的 “ 名醫 ” !

文章雖不長,但其中藴涵的辛辣的諷刺卻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請同學們記住,千萬不要讓這些歷史塵封,它們是激勵我們向前的最好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