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篇 教學實踐思考:優化課堂效果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3W

本文介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包括教學策略、課堂互動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篇 教學實踐思考:優化課堂效果

第1篇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就指出:“尋求並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種以“少教”達到“多學”的願望,是歷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這種目標的追求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説的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多學,暑假讀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書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他們準確掌握知識,熟練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就必須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着力培養他們勤動手、勤動口、勤觀察、勤思考的良好習慣,把感知與思維結合起來,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第二、應注重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在操作中學操作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學習活動。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學習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學生愉快的操作不僅可以豐富感性知識,激發興趣,同時也加深了對理性知識的理解。

第三、讓學生多想想,多議議,在討論中學。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學習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其中“討論”就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一種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討論”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對他們不管不問,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明辨是非真偽,以獲得知識。這樣,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變“講”為“導”,學生從“學會”向“會學“方面轉化。對於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教師不通過直接講解讓學生掌握,而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説一説”,在動腦、動口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認知過程。當然,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例題變成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由淺入深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討論,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第四、教學中,教師不能過於強勢。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不能總是在古訓“師道尊嚴”的驅使下過分強調自身的尊嚴而忽視或踐踏學生的尊嚴,更不能總是擺出一副舊式家長作風,向學生展示自己強硬的管理作風,來以此證明自己的能力和魄力,這樣的做法對大部分學生已不再適用。教師適當的示弱會在教學中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示弱,是數學教學的一種智慧。

“教”是為“學”服務,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要想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教師必須學會“示弱”,甘於“退居二線”,將課堂這一主陣地還給學生。過於精明能幹,有時會致使學生的心智受到壓制,思維受到禁錮,情感受到束縛。應當學會“藝術地糊塗”,不要當學生一遇到困難時,就迫不及待地幫學生“鋪橋鋪路”,一顯“知之者”的魅力,而要敢於説“我不知道!”“我也沒辦法,你再試試”,就讓學生沒了指望,沒了期待,學生會激發出繼續探究、戰勝挫折的慾望。

教師得體的示弱,幫助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巧妙的求助,點燃學生熊熊的思維之火。讓我們的課堂多一些這樣的示弱,讓這樣的示弱温暖着學生的心靈,從而為學生的成長鋪墊一抹温暖的底色。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篇 教學實踐思考:優化課堂效果 第2張

第2篇

這學期,在學校的安排下我認真的讀了吳正憲老師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一書。説實在,讀教育類的策略方法感覺還是挺枯燥的。但在課堂教學後,感到迷茫也無助時,拿起這本書,就像是吳老師在遠處給你指明瞭方向一般。書的內容非常貼近我們平時的教學課堂,書中用淺顯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去挖掘教學課堂技術和藝術來提高教學執教的能力。讀過之後對於我來説收穫還是很多的,書中的每一種策略都能對我的課堂教學起到指導的作用,對於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學習題課時,我們班的課堂氣氛總是死氣沉沉,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課後反思時,翻開手中的這本書,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習題課就是按部就班的從第一題到最後一題,從學生做到老師講,可見我的課堂沒有生趣的原因就在於教學模式過於單一。吳老師告訴我們:對國小生來説,讓數學練習伴隨着有趣的情境出現是非常必要的。練習的設計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要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交流的空間,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習題課的設計也需要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老師要先觀其全貌,透過數學知識看到深邃的數學方法和思想。

從中我還深刻的感受吳老師也提到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最根本的一點是以生為本,“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了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必須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書中利用兒童經驗的策略中,有一個“解決問題練習課”的教學片斷,吳老師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總結:

(1)先看清題目説的是什麼事,求什麼問題,弄懂題意。

(2)再想想先怎麼做,再怎麼做,也就是做好解題的計劃。

正好這兩天我們也講到了“解決問題”,備課時我就想着也試着用這種方法講講看,在講完例題後就帶着學生總結了以上的4個步驟,並提出在今後解決問題時就按照以上4步進行。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我充分信任、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他們自己。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做題前,我都會盡量給學生創造充足的時間與空間,或引導學生將題目中的文字或教材中的靜態畫面動態化、情境化,將學生置身於現實問題情境中,完成第1步弄清題目中説的是什麼事,讓學生充分地説自己想解決的問題,從中引出數學問題。第2、3步做好解題計劃和實施計劃可以合併進行。這一環節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創造了不同層次的學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有小組的交流,還有全體性的補充。具體是這樣做的,以3道題為一組,先是自己獨立完成,全部寫完的指名3位學生板書,其他學生再寫完如有不同,可直接走上講台寫自己的方法,然後分三種情況進行,第一種請每位上台的學生分別進行講解,第二種由下面學生針對板書的不同解法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後板書學生再做解答,第三種是針對不同的解題方法,其他學生講解題思路。我覺得這樣做的確很好,這樣做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了多層面的學習,讓學生將多種算法自己展示到黑板上,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學生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了從多角度解決同一問題的多樣化教學思想。第4步回頭看是我在教學中常常忽略的環節,其實是尤為重要的,回頭看不但包括檢驗,還包括自己的反思和調整,這是進一步形成新經驗的重要過程。

讀完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細細體會,數學教師應當努力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妙,在探索中除了學會數學知識,還要形成積極的情感、智慧的思維和完善的人格,讓數學教學成為激發學生潛能、積蓄學生能源、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力爭實現以生為本的課堂,面對課堂上學生們充滿個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對,順其自然,不急於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見,在捉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時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為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思考而努力。

第3篇

今天我們全校老師認真傾聽了二中副校長林梅關於生本課堂教學的有關講座,他講座的主題是《生本讓孩子的思緒飛起來》,聽了他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我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林副校長説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生本課堂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林副校長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通過近段時間生本課堂的實驗,我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

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着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説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