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家庭調查報告7篇 《探尋家庭祕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02K

本文將介紹家庭調查報告的製作流程和注意事項,旨在確保家庭成員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時也為社會各界提供指導和借鑑。家庭調查報告是一項重要的文書格式,需要嚴謹的態度和細緻入微的調查方式,專業性較強。

家庭調查報告7篇 《探尋家庭祕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

第1篇

為了掌握我縣農户小額貸款管理情況,以及農村信用社在支持"三農"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據聯社安排,我們在五月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一日對信用社信貨包扶的鎮村進行了為期4天的農户貸款摸底調查。通過對信用社、鄉、村統計資料的對比以及到貸户家中實地調查、與村組幹部座談,基本上了解了信用社在支持該村農業發展中的實際情況,達到了信用社的扶持目的,使村發展現狀較好。

一、村位於鄉南方一公里處,轄、馬家坪、大灣三個村民小組,共有户名農業人口。

年底,該村貸户共欠信用社各項貸款百元,佔全社貸款的19%,人均純收入不足千元(其中46户141人,馬家坪户人,大灣户人),信用社共向該村投入了支農資金百元,截止年四月底,貸款餘額已達百元,佔信用社貸款餘額的50%以上,支持了該村94%的農户發展農業、種養業及工商業等項目。截止九九年末,該村已發展成為人均擁有耕地畝,有食用菌、天麻等主導產業、畜牧養殖業及個體工商服務於一體的小康村,全村總收入達百元,人均純收入達百元以上。在信用社存款達百元户,佔總農户的85%,人均存款額元。年,該村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小康示範村"。

二、信用社信貸支農的方法、步驟及所取得的成效

九六年信用社與農行脱鈎後,農行兩河營業所歸併到信用社,雖然獨此一家經營,但也有很多的困難擺在了信用社面前。山大人稀,無支撐地方經濟的主導產業,信用社如何在國家銀行都沒能發展下去的地方再發展、再生存呢?該社員工在思索。當時正值信合系統"工程"實施及政府發展"主導產業"的'提出,信用社就抓住了這一機遇,以"工程"實施為東風,以發展地方主導產業為契機,支持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經濟,壯大自我,確定了村為信貸包扶村。村耕地較多,但多年的習慣形成了廣種薄收。如何使農户投入少而收入高,科學的耕種方法和新技術的引進無疑是唯一途徑:種地膜玉米、脱毒洋芋、優質小麥,信用社人員經常出現在了村的田間地頭,充當義務技術員,並及時積極的投入了資金支持他們的生產。三年來,共投入了近萬元資金支持了農户籽種、化肥、農膜的購買,現在地膜玉米、洋芋套種、優質小麥的種植已成為該村發展基礎農業的保障。

解決了吃飯問題,對有富裕的時間及勞動力,信用社就引導農民搞起了副業。有山有樹有資源,氣温適中,非常適合食用菌及天麻栽培,於是被定為該村的主導產業,信用社也做好了包扶配套工作,及時做了貸前調查,掌握了資源、人員、菌種、銷路等方面的情況,在貸户自籌部分資金的基礎上發放了專項扶持貸款,而且經常深入到貸户家中教技術、傳信息,解決實際困難,並在收穫季節上門服務,使貸户及時還貸,減輕貸户負擔。如的,在自籌資金後,信用社又向其投入了信貸資金元,支持他生產菌種袋,發展椴木香菇餘架,袋料香菇袋,當年實現收入元,被譽為當地發家致富的帶頭人。如馬家坪的要發展天麻,信用社到其家做貸前調查得知,其家的承包山多,向北背陰,且屬沙質土,是栽種天麻的好地方,於是為其解決了天麻種貸款元,該户現已發展天麻窩,僅此一項年收入已達到元,現已還清原陳欠貸款元,年又給他投入信貸資金元。目前,該村天麻種植已呈星火燎原之勢,胡寶才已成為天麻種植的帶頭人。

三年來,信用社對主導產業投入信貸資金達多萬元,共發展食用菌架、天麻窩,年收入達萬元以上,同時也對該村的養殖業、個體工商户投入了大量信貸資金,有力的支持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信用社的支持和引導下,村的農民已擺脱了發展經濟"一窩蜂"的現象,而是根據本户、本村的實際,自發、自覺的搞起了特色經濟。

三、支農中總結的經驗、存在的不足與今後幾年的設想

短短的三年,信用社的業務已得到了長足發展。也是在這短短的三年裏,使社的職工們清醒的認識了一個道理:農村是信用社發展的天地,農業是信用社生存的土壤,而發展地方農村特色經濟又是信用社業務發展的新起點。支持地方特色經濟,推出與之相適應的信貸、信息服務,進而才能促進信用社的自身業務的發展。

支農有特色,發展有後勁,但也暴露了明顯的不足。具體表現在:一是信用社底子薄,資金不足,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不夠;二是信用社放貸管貸力度不斷加大,但在放貸時,"社員優先"的政策沒有體現出來;三是信貸支持多是"短、平、快"項目,有發展後勁的項目較少;四是世行小額信貸和政府行為的誤導對信用社的信貸投入有一定的衝擊。

有經驗成績不驕傲,對存在的不足也不氣餒。信用社已調整好思路,積極做好了投入西部大開發的前期準備。一是高速公路將橫貫中心社全境,會拉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信用社可對個體、工商、服務等行業加大信貸投入;二是繼續支持高產畜牧農業;三是對養殖業進行信貸投入,使信用社的支農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家庭調查報告7篇 《探尋家庭祕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 第2張

第2篇

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一半中國人來説,城市,理應能讓生活更美好。遷入城市,仍然是一個值得幾代人為之努力奮鬥的“中國夢”。我國城鎮化率目前已經超過50%,但不容忽視的是,這其中包括長期處於“半城市化”狀態的農民工羣體,而這一羣體向市民化邁進的過程,仍處於滯後於城鎮化發展的狀態。 僅半數農民工家庭希望落户城鎮

在對農民工落户城鎮意願進行調查中發現,42.9%的被訪者對“落户城鎮意願”問題表示“説不準”“不清楚”,而明確表達了希望落户城鎮的農民工家庭所佔比例僅為50.5%,另有6.6%的農村家庭明確表示“不會到任何城鎮落户”。

農民工“農轉非”的進度遠低於羣眾意願,並存在部分違背農民意願的“被轉非”現象。調查顯示,85%的在外務工人員仍沒轉為城鎮户口。而在已經轉為城鎮户口的15%的'受訪者中,存在一定的強制現象。

承擔調查的民情觀察員在海南省某村調查時瞭解到,由於所在農場規劃和管理的要求,這一村莊中大部分人的户口都轉成了城鎮户口,但在訪談中,幾乎每户人家都表示不願意轉成城鎮户口。

一旦決定舉家遷出農村,在本縣的縣城生活成為不少農民工家庭的發展願景。反映在本次調查中,農民

工家庭對落户城鎮類型的意願最高的是縣城(42.9%),其次是50萬以上人口設區市(較大城市)(41.7%)、50萬以下人口設區市(較小城市)(31.6%)和鄉鎮(28.3%)。

“轉非”三大焦慮:怕吃虧、高成本、難融入

農民工羣體對落户城鎮有哪些擔憂?本次調查顯示,對“置換”城鎮户口的政策,現實操作方式與農民工羣體的願望存在較大落差。

調查顯示,對“願意以何種方式落户”這一問題上,選擇“無條件落户,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林地經營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均保持不變”的佔了受訪者的四成以上;選擇“以土地換社保”佔了受訪者的兩成以上;選擇“補齊三年社會保障的”的比例只佔到了受訪者的10%左右。這説明,對於用農村户口換得城鎮户口的條件,大部分農民還是希望保持承包地等權利。

事實上,農民對城鎮化必然帶來的“農轉非”,一直有隱憂。20xx年11月,

在半月談社情民意調查中心開展的“我心中的城鎮化”全國問卷調查中,有關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利益的變動現狀,受訪的民眾也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猜測和不確定性。

50.2%的被訪者認為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民“成為市民只是有了身份,可是目前社會保障過低,缺乏就業培訓,新市民能不能在城市過得好很難説”。更有31.6%的被訪者表示,“農民吃虧了,他們被迫放棄土地保障進了城,可又沒有在城市發展的能力,可能成為城市貧民”。

城鎮生活的高成本、難以融入的現實,阻滯了農村家庭向城鎮遷徙的步伐。在本次調查走訪的農民工當中,有超過五成的人是在城鎮租房居住,三成農民工居無定所,只有不到兩成的農民工是自購住房。

在社保方面,有超過四成(45.19%)的農民工在務工城鎮未參加任何社保。在教育方面,農民工隨遷子女中有兩成不能進入務工城市的公立學校就讀。 “接不住”的落户政策

事實上,為給農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一些旨在放寬落户限制的政策已經出台。然而,半月談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組織的民情調查員在雲南省調查完後總結道:“在目前政策已經放寬的情況下,選擇轉户口的農民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根本原因在於農民工很難在城市立足。就業問題是首要問題,沒有就業什麼都是空談;其次,住房也是很大阻礙,城市房價高、房租貴,不是一般的農户可以接受的;再次,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這也造成了城市生活的諸多不便。”

對於農民家庭對“農轉非”的謹慎、猶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徐小青在接受本調查中心專訪時表示,在目前的政策和社會環境下,出現這一現象完全可以理解。

雖然農民工申請落户的政策在許多地方已經放開,但由於打工族達到“有穩定職業且工作滿三年”要求並不容易,而在不斷高漲的房價、房租面前,“有合法穩定住所”無疑也是一道門檻,因此一些政策在現實生活中的可操作性並不強。更有少數地方推行的落户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農民的真實意願,農民進城的願望自然不高。

第3篇

從20xx、7月份至20xx年5月份通過學校組織的這次實踐。讓我第一次與幼兒親密接觸,這次真槍實彈的練習,讓我受益匪淺,讓我逐漸愛上了幼兒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親自嚐到了在一線奮戰的幼兒教師們的辛苦。

能瞭解幼兒園教育與教學工作的特點,鞏固和加深所學的工作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初步能力,加深學生對專業的理解與熱愛。

觀察幼兒園各年齡段教學班的半日教學活動內容,初步瞭解幼兒園的工作性質與過程。 2、觀察幼兒園的環境佈置與建設,瞭解幼兒園環境佈置的特點及環境對幼兒園教學的作用。 3、觀摩幼兒教師是如何組織教學活動的,初步瞭解自己未來的角色與工作狀況。 4、觀察保育員是如何進行保教工作的,初步瞭解保教工作的重要性。 5、瞭解當今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明確自己的專業特點與努力的方向。 6、寫出觀察日記、見習報告、自己的感想和實踐專題總結。

(1)、本次實踐達到了實踐目的,圓滿、順利地完成了實踐的各項任務,使學生初步瞭解了幼兒園的工作性質、特點與過程,也瞭解了自己未來的去向與專業定位。

(2)、學生能夠遵守實踐時間和實踐紀律,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幼兒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地、打掃衞生和環境佈置等。

(3)、觀摩了幼兒園最好的、最具有超前意識的活動課程教學,使學生對幼兒園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4)、每個實踐學生都寫出了見習報告和實踐專題總結,都有不同的體會與感想。

因為我們所在的專業是數學教育,因而被分到大班擔任班主任,指導教師王老師,40左右言談爽利,是個非常有經驗的優秀老師,她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幫我分析上課的每一個環節,她精益求精甚至每個細節都會給我更好的意見,如何更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容易的發現老師的意圖,接受新的知識等等。我是從第一週的星期五開始上課的,王老師説這是練習課,她不打算去聽,只是給個機會你去和學生接觸,感受他們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為下週一的新老師上課做準備。

上課,除了傳授新知識,讓學生學得更好,不應是一節課得全部。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和感受學習的快樂,是更加重要的方面。

好動愛鬧是幼兒的天性,集中教育活動時間不僅要有好的備課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控制課堂紀律,否則就是含破喉嚨也無濟於事,所以能讓小朋友在比亞時候安靜的聽講,自己也會覺得很有成就感。第一個集中教育活動時,我既興奮又緊張,很累。之後的每個集中教育活動我都認真備課:熟悉教學內容、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精心準備各式各樣的教具,盡我最大的努力去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讓她們能快樂的學習知識。當然,在教學活動中我也穿插一些小遊戲,以讓達到幼兒在玩中學。

實踐期間,我發現了自己的許許多多不足,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

本次認識實踐達到了預先的實踐目的,完成了實踐任務,使學生對幼兒園和幼兒有了一個感性認識,對專業教育的開展和使學生形成穩定的專業思想起到了應有的作用。認識實踐是學前教育專業一個不可缺少的實踐教學環節,認真組織和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是高職教育教學的辦學特色和需要。只有抓好各教學階段的實踐,才能提高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才能為高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實踐讓我第一次置身於社會活動中,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和小朋友搞好關係,讓她們對你又愛又怕。所謂愛就是讓小朋友都喜歡你,喜歡你組織的活動,怕呢,就是讓小朋友聽你的要求,和你一起活動。這次我也掌握了一些與幼兒相處的方法,這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實踐讓我的思想逐漸成熟,行為收斂了許多,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會繼續努力,不斷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技能水平。這對我將來學習和就業有很大的啟發與幫助。

第4篇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僅是學校、教師的責任,更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只有學校與家庭、教師與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本着這樣的初衷,我們對全校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旨在瞭解學生家庭情況,增強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教育的意識,形成育人整體合力,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3、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採取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問卷,共發出問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無廢卷。

1、家長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為本科學歷的佔,大專學歷佔,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

2、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條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為1000——20xx元)為主,貧富兩極也佔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佔,在3000元以上的佔

(1)經濟投入:家庭訂閲雜誌、報紙一份以上佔;每月給子女購買課外書3本以上佔。

(2)時間投入:每月經常陪子女去新華書店的(不少於2次)的佔;每週平均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佔説明家長對孩子教育比較重視,但經濟的投入明顯高於與孩子共處的時間投入。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還是不夠,實質性付出太少。

(1)家庭教育的理念:的家長認為對子女嚴厲,要求嚴格,孩子聽話;的家長認為誰對孩子溺愛,孩子就不聽誰的話。

(2)教育子女的途徑:以生活經驗、隨時隨地教育為主的站的家長從書、報、電視中獲取教育方法。

(3)督促子女看課外書的.方法:鼓勵的佔,採用物質獎勵的佔,引導的佔,進行陪讀的佔。

(4)在家進行英語、家庭輔導的佔,在家進行鋼琴、電子琴輔導的佔。由母親承擔的佔68%,由父母一起承擔的為24%,父親單獨承擔的佔,祖父母承擔的佔。

(5)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擦桌子、整理東西)佔58%。

説明家長對孩子進行素質培養的觀念、方法日漸成熟,普遍認識到正確的教育觀念,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勵為主,方法越來越多。但仍表現出對孩子智力學習重視的傾向。

的家長讓孩子參加青少年活動活動中心的樂器、書法、英語、繪畫輔導班。

説明家長對培養孩子的興趣專長較為重視,興趣的選擇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家長對孩子特長培養的投入較多。

第5篇

當今社會,我們的生活都講究“低碳”,而我們倡導的低碳生活方式是指節水、節電、節油、節氣。可是我們家的低碳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我決定用暑假來做一次調查。

2、詢問家長,瞭解家用電器和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使用情況。

3、上網瀏覽,瞭解低碳生活的好處,掌握低碳生活的小竅門。

(教師) 電視、電腦、空調、熱水方面 1、八月以來,空調一天開12小時。

3、家庭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耗電度數乘以0.785。

1、平均每天開二次,不到三公里,這樣反而費油。奶奶 冰箱、煤氣灶的使用 1、冰箱內物品滿滿的。

2、燒菜熟時用小火,有時不用煤氣,用自制的灶頭燒菜。

2、不僅節省了家庭開支,也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為國家減排做貢獻。

4、在冰箱內存放食物時,食物的量以佔容積的80%為宜。

1、我們的家庭雖然在加快低碳目標的步伐,但是要完成這個目標靠的是勤儉節約和恆心跟毅力。

3、每天晚上堅持去公園快步走1個小時,節省開空調時間。

5、冬天特別冷的時候,只在睡前開1個小時電熱毯,其餘的時候我們少使用它,睡覺時關掉。

6、及時拔掉各種充電器。家裏的手機、mp3、電子詞典等充電結束後,及時將充電器拔出。

7、冬天不用冰箱。每年11月以後把家裏的冰箱關掉,到春節前後在開一個月的冰箱。來年3個月以後在開冰箱,節約用電。

8、種樹就是“碳中和”的一種方式,需種植的樹木數(棵)等於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除以18.3。

10、我本以為,二氧化碳只有汽車尾氣,煤炭燃燒這些會排放,沒想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們大家和地球。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我希望“低碳家庭”會做得更好,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好。

第6篇

隨着現在社會閃婚一族的出現,加上人們對婚姻的認識的改變,離婚已數見不鮮,導致單親家庭的出現也直線上升,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得不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感到孤獨、憂慮、失望,往往情緒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這種心態如不及時糾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展,一位心理學家曾説:父母離婚會造成孩子人格扭曲。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父母的離異導致有的孩子誰也不相信了,甚至也不自信了;有的孩子遠離人羣,成為一隻孤雁,;有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歸宿,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據有關專家統計,父母離異的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0%以上。一些專家指出:單親家庭教育是失衡的教育。對此,我們對我校單親家庭的孩子做了詳細調查,發現這些孩子存在的問題,並對之進行了教育規劃如下:

單親家庭子女由於在家庭裏得不到父母離異之前的那種完整、温馨的親情,社會的傳統偏見和輿論往往使得他們抬不起頭。他們認為父母離異是他們極大的恥辱。有些父母離婚後,各自重新成了家,此時的孩子正如歌裏唱的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餘的。這種多餘人的角色和被拋棄的感覺,對孩子心靈的摧殘是嚴重的,因此造成了他們自卑,性格孤僻,不願意和別人交往,膽小怕事,多以自我為中心,做事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把自己同外界事物隔離起來,自我保護意識較強。為數不少的單親家庭學生性格多疑、內向,逆反心理嚴重。他們往往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還有的過早踏入早戀的的行列。

有相當多的人認為離婚是不光彩的事,社會輿論對單親孩子的態度兩極分化,或歧視、或過度關懷,這兩種態度極易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自大自負情緒,表現為喜歡獨來獨往,不善於交流,他們做事一意孤行,看待事物觀點偏激、冷漠、敏感、集體生活能力差。所以,與同學關係不融洽,更有一些單親孩子被託養在祖輩家庭,祖輩們的溺愛,使他們驕橫跋扈,目中無人,刁鑽任性,自私自利。這些孩子更是與集體生活格格不入,人際交往能力極差。

他們對學習是為了完成任務,當然也有的是為了替父或母出氣,他們對於學習只憑一時的興趣,且屬於被動學習,成績不穩定。他們沒有遠大的理想,缺乏上進心,在學習上容易有畏難情緒,這樣就時常處於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成績下降失去信心成績再下降,最終導致厭學心理。

每學期開學初,針對學生情況,由招生老師提供信息及時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以便於對他們進行有效教育。因為這對這些孩子而言是個人隱私,我們根據他們的信息與學生交流,取得他們的同意,並進一步瞭解他們的家庭環境和他們的個人愛好,並做好記錄。

班集體就是一個大家庭,儘可能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或其他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温暖。老師要用顯微鏡發現他們的優點,並及時做充分的肯定,而且不能太過偏待他們,因為通過調查,這些孩子100%不希望得到周圍人的特殊對待,我們只能稍有關注而已,當然我們可以在搞活動時多讓他們參加,特別是一些需要互助合作的項目,刺激他們的參與意識。

3、用愛架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橋樑。

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師。離異家庭的學生與家長之間都會有一道鴻溝,而且這些學生性格上都較內向,針對這些我們在研究中注重溝通,傳達他們雙方的愛,讓他們都能感受到對對方的在乎,讓他們都學會表達愛,讓愛改變一切。

這一屆學生對明星的崇拜不亞於我們那個時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談心的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喜好及其喜歡的.明星,之後我們就着手於生活在單親家庭仍有所建樹的明星,如當紅明星孫儷、周杰倫、張柏芝、周星弛、劉若英、張靚穎、梁朝偉、陳坤、劉奕非等,用他們如何在單親家庭成長,如何面對父母離異,如何回報父母、回報社會。用激勵的方法引導學生正視父母的離異。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面對那些已經失去或正在失去完整家庭之愛的無辜的孩子們,老師要做的工作是細碎和煩瑣的。雖然,他們只佔學生總數的一小部分。但是,具體統計起來是一個絕不能忽視的數字。只要我們投入自己的愛心,真心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教育他們,為他們撐一片温馨的天空,這些孩子都會走出心靈的陰影,沐浴在世界上温暖自由的陽光中。教師是學生心中的太陽,愛是幫助彼此的最大力量。不讓單親家庭的子女成為迷失方向的孤雁,這是社會、家庭、學校的責任,更是我們這些直接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教師的職責

第7篇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性、人生理想的啟蒙教育所,是未成年人生活時間最長、最重要的外部環境。家長與子女關係密切,接觸多,對子女的影響也最大。因此,家庭是影響未成年人心理和行為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上,家庭是一條必不可少的重要防線。隨着社會環境變遷和經濟急劇轉變,家庭也面對相應的壓力和考驗,在角色和功能方面也起了重大的變化。除了結構的轉變及功能的削弱外,問題家庭也日益增加,極易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誘因。本文擬從家庭問題的變化、問題家庭的負面影響等方面,作一些探討,突出家庭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

所謂“問題家庭”,主要是指在家庭結構、家庭氣氛、家長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家長本人修養與作風等方面存在着嚴重缺陷的家庭。

過去,我們一般將違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描述為溺愛型、粗暴型、貧困型等。但隨着社會發展,家庭結構和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往的歸類並不能涵蓋或解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家庭原因,如許多家庭收入狀況良好、父母文化程度較高而孩子最終卻走上了犯罪道路,這與以往論述並不相符。當前,問題家庭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進入社會轉型時期以來,我國呈現出一派城鄉勞動力積極開展多種經營、經商務工的生氣勃勃的社會景象,許多家庭擺脱了貧困,開始走上了富裕道路。與此同時,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競爭更加激烈,下崗多、就業難衝擊着不少家庭,家庭的趨利行為、謀生要求得到加強,這就帶來兩方面的問題。其一,家長們一門心思撲在生產創收上,必然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照顧、教育孩子。其二,許多十三四歲的少男少女甚至年齡更小的小孩本應坐在教室裏接受學校教育,卻由於一些家長的短視行為而讓他們混雜於勞動大軍之中,或跟着做工經商的父母四處遷徒流動。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的增多,莫不與一些家庭過於追求實現生產功能,弱化對子女的教育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由於當前社會競爭激烈,為了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生活的更好一些,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不甘平庸”的父母使出渾身解數,對孩子的學習表現出近乎“瘋狂”的財力和精力投放,使現在家庭教育往往容易走入兩個誤區:在生活上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要啥給啥,既使是“天上的星星”,父母也會給他摘,具有放任、溺愛的一面;而在心理上將孩子視作可以任意處置的私有財產,從不將孩子看作是有獨立人格的平等主體,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們為其設計的發展藍圖去成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重視智力知識的學習掌握,而忽視孩子性格品性、道德情操的培養、教育,具有專制獨裁的一面。

目前,家庭結構趨於小型化,在城鎮,三口之家已非常普遍,傳統家庭的幫助、保護和監督功能正在弱化。現代生活的衝擊,離婚現象較為普遍,單身家庭數量上升。而城市人羣是由不同觀念,不同背景,不同利益的人遷徙聚合的,人際關係比較淡薄,社區控制力十分微弱。家庭破裂對個人行為約束極少限制。這對於生長於家庭中的兒童和青少年來説,必然使他們不能得到正常的父愛和母愛,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由於社會發展極快,傳統家庭生活、道德觀念日益受到挑戰和衝擊。這種挑戰和衝擊,既有來自於社會的,意識形態的,也有來自家長的個人素質。如在物質生活上,有的家長無休止地滿足孩子超常的物質欲求;有的家長甚至不顧自身的經濟條件,與人攀比,自己節衣縮食也要滿足孩子在物質上的虛榮心。凡此種種,容易使孩子形成放棄奮鬥、貪圖享受,不知節儉的不良性格,給他們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埋下隱患。在文化生活方面,有的家長終日坐在麻將桌前,有的甚至麈戰通宵,有的則是參與聚眾賭博;有的家長則出沒於歌廳舞廳,沉湎於三步四步;有的家長外出忙於酒肉朋友聚會,陶醉於推杯換盞之中。還有的家長甚至領着孩子一道參加不健康的娛樂活動。這些不良家庭環境對孩子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發展的第一場所。在家庭裏,青少年學到了最初的社會生活知識和生活技能、道德規範、行為習慣等。研究證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經驗,將深刻地影響其整個一生。在家庭諸要素中,家庭結構、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質、家庭居住環境等等都對青少年的成長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這些要素中出現問題,那麼無疑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利影響將是深遠的,極易成為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誘因。據深圳市調查,在違法犯罪青少年中,有30.5%的家庭結構不全;19%的父母有違法犯罪行為和不良嗜好;近90%的外來家庭居住條件較差。這表明,問題家庭與青少年違法犯罪有着極甚密切的關係。

家庭是基於婚姻關係和血緣關係而產生的社會組織。婚姻是產生家庭的前提,家庭是締結婚姻的結果,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父母與子女關係,都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夫妻關係是家庭存在的基礎。一旦由於各種原因失去夫妻的一方或雙方時,便意味家庭結構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形成殘缺家庭。殘缺家庭表現形式為:

(2)由婚外情、分居、配偶一方出走等問題形成的“隱性”的殘缺家庭。

(3)由於種種原因,造成孩子由祖父母、外祖母撫養的“隔代”家庭。殘缺家庭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許多不利影響。由於父母離異致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温暖,感情受到嚴重創傷,導致性格變異,心理壓抑,甚至離家出走,過早進入社會,加之發育尚未成熟,認識水平低,辨別是非能力差,近朱近墨皆易染,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1)自由放任型。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對子女聽之任之,不管不問,放任自流。這種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冷漠、疏遠、互不關心,使孩子形成扭曲的心態,性格內向、怪癖、冷漠、自私。一旦受外界刺激,易產生偏激行為而導致違法犯罪。(2)嬌縱溺愛型。父母以孩子為中心,視如掌上明珠,一味滿足子女在物質、精神、生活的任何需求,造成“親情過剩”。久而久之,則養成子女的嬌橫、任性、貪圖享樂、唯我獨尊等不良習性,一旦惡性膨脹,遇到外界的誘因,便導致違法犯罪。

(3)粗暴生硬型。這種教育方式表現為家庭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但又缺乏科學的、正確的教育方式。當子女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往往“恨鐵不成鋼”,採用粗暴方法對待子女,深信“不打不成才”。這種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到創傷,產生變態心理。如震驚全國的浙江金華17歲的高二學生徐力殺死母親慘案,就是徐力母親親子關係的扭曲。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提高學習成績,徐母對孩子打罵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從國小就開始進行這種“鞭策”。徐力是在對長期處在“精神窒息”的家庭進行突發性、報復性的`歇斯底里的掙扎。

家庭環境一般包括生活條件、家庭結構、家庭關係、家庭行為等因素。家庭環境是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首要環境,家庭環境如何,直接決定和影響着子女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因此,良好的家庭環境,會孕育子女健全的人格,給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必要的良好的條件。而不良的家庭環境則會導致子女的人格向變態的方向發展,往往是造成子女違法犯罪的主要客觀因素。不良的家庭環境主要表現為:

(1)家庭關係的對抗性。家庭關係的對抗性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指責、相互攻擊的對立情緒。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父母離婚前或父母脾氣暴躁、文化程度較低的家庭。這種家庭經常充斥着吵罵、指責、揭短、廝打,孩子沒有歡樂、享受不到父愛母愛和家庭的温馨,子女為逃避這種不祥和家庭氣氛,極易離家出走,流落街頭,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2)家長行為有失風範。主要指家長文化素質、道德水準低下,行為不檢點、不文明或具有不良嗜好,甚至有違法犯罪記錄。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思想水平、道德水準、生活作風,都在其子女的注視之中,起着直接的示範作用。如果父母本身不過硬,道德素質敗壞,常常會誘發子女產生不良行為,形成不健康心理,而且年齡越小,其個性受父母的影響越大。

(3)不良的家居環境。家居環境主要指家庭居住的環境和條件,包括周邊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治安管理、文明程度等社會環境。如當前城市外來流動人口多且來自比較貧困的農村,這些人文化水平低,找工作難度大,即使找到工作也常常處於不穩定狀態,生存的壓力和自身較差的素質,使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走上違法犯罪道路。而這些人一般都居住在出租屋、工棚或其他臨時住所,其子女也跟隨居住於此,耳濡目染,很容易學壞。

新頒佈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家庭在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中的主要責任有9條,以及不履行這些職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説明對孩子的教育已不只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每個父母應盡的法律責任。筆者認為,改善問題家庭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須着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正確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只養不教,是父母的失職;教之不善,是父母的罪過。馬克思曾經有言:家長的行業就是教育子女。家庭教育,主要是對子女的思想品德、遵紀守法、不良行為的教育和糾正。第一,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才。第二,要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讓孩子從小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做一個學法、守法、遵法的人。第三,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責任感,在家庭,懂得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在社會,懂得對工作負責,敬崗愛業,樂於奉獻;成立家庭,懂得愛護配偶與子女,做一個健全人格的人。第四,要引導孩子從小樹立健康的人格,進行情感、奉獻、責任、關心、寬容等優秀品德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全面文明素養的人,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讓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規則和秩序,懂得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家庭教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的素質。家長自身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不高、自身行為不端,都會為未成年人提供錯誤的行為參照模式,影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在家庭裏,父母應當努力完成“三大主體角色”,即成為合格父母、合格教師和合格主人。為了子女而無私地生活的父母,這就是合格父母。父母還應當同時是合格老師,不僅能夠教導子女正確的道德價值觀,並且能夠以身作則,成為子女的第一道德榜樣。父母同時也應當是合格主人,對整個國家及家庭所有成員的生活與未來持有強烈的責任感,從而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方向。

未成年人優良品德的形成,良好行為方式的培養,不僅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教育,更需要家長嚴格、科學的管理。大量調查表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缺乏家庭管理,特別是缺乏正確家庭管理的情況下形成的。從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角度講,家庭管理應當採取多種管教方式;常見的有:

(1)鼓勵。當自己的未成年子女表現好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必要時送一些小禮物以獎勵他們發揚長處,並鼓勵他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

(2)交談。父母應與自己的子女“打成一片”,做子女的朋友,而不能人為地製造地位不平等的障礙。

(3)權威。恩威並施對子女奉行的價值觀念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夠回答和解決子女提出的各種問題及正確地管理自己的家庭,要有使子女信服的能力。

(4)限制。對子女的不良行為要進行管制約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5)糾正和制止。對子女的任何越軌行為要及時制止和有效地進行糾正,不能姑息遷就,包庇護短,更不能縱容,不讓批評,不讓處理。應採取批評、教育、訓斥的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害。

提倡平等、民主、和睦、友愛的家庭關係,注重家庭的親密度。未成年人父母要互敬互愛,互諒互讓,保持恩愛的夫妻關係。父母與長輩之間要互相尊重,與鄰里之間要和平共處,互相幫助。父母對子女要平等對待,多一份體貼,少一些訓斥;多一份愛護,少一些冷漠;多一點理解,少一些專橫,做子女的良師益友。

家庭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社會安寧穩定的橋頭堡。因此,必須重視問題家庭,注意從各個方面積極改善問題家庭,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幸福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