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班美術教案《大樹》5篇 大樹啟蒙:小班美術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5W

《大樹》是一份適合小班幼兒的美術教案,通過讓幼兒親自參與畫樹的過程,提高他們的手腦協調能力和觀察力,培養他們的美術興趣。此教案簡單易懂,操作性強,適合於幼兒園的美術教學使用。

小班美術教案《大樹》5篇 大樹啟蒙:小班美術教案

第1篇

3、幼兒能很好的完成粘貼等精細動作,以促進小肌肉的發展。

(一)、創設情境,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產生幫助小鳥的願望。

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做小鳥飛的動作進活動室,停在大樹圖邊:“小朋友看這是什麼?你們知道這是誰的家嗎?”

“這裏原來是小鳥的家,可是為什麼大樹上面一隻小鳥也沒有?”

“大樹媽媽一片樹葉都沒有了,小鳥們都不願意回來了,大樹媽媽真傷心呀!小朋友你們能想辦法讓小鳥快點回家嗎?”

“小朋友們剛才説的都很好,也幫大樹媽媽想了許多辦法,現在我們就用撕樹葉、粘貼樹葉的方法來幫助大樹媽媽好不好?

教師出示綠色彩紙,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輕輕撕成塊狀做“樹葉”。然後用膠棒塗在“樹葉”的一面,輕輕的貼到大樹上。”教師再次示範一遍。

將紅、黃、綠色彩紙、膠棒放到小筐裏,引導幼兒自由的選擇彩紙進行撕樹葉、粘貼大樹的活動。教師提醒每個小朋友撕完樹葉後要把廢紙、還有膠棒都要放到小筐裏面,不能亂扔垃圾。

教師:“小朋友,小鳥聽説大樹媽媽又長出了許多樹葉,都高興的飛來了。讓我們一起送小鳥回家好不好?”教師和個別幼兒一起將小鳥圖片粘貼到大樹上。

教師“小鳥們都回來了,大樹媽媽非常開心,也非常感謝你們幫助了它,它希望我們再幫它一個忙,讓我們去告訴所有的人們,以後不能隨便摘樹葉,要愛護我們的大樹,愛護小鳥,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告訴幼兒園裏所有的小朋友好不好?”活動結束,教師帶領幼兒出活動室。

小班美術教案《大樹》5篇 大樹啟蒙:小班美術教案 第2張

第2篇

1.自由選擇不同的樹葉,嘗試運用敲、壓、繞的方式裝扮大樹媽媽。

2.對色彩感興趣,體驗用顏料作畫的樂趣,欣賞畫面的整體美感。

(1)音樂進入場地,師:寶寶們,今天媽媽要帶你們去一片美麗的小樹林參觀,跟着媽媽走吧。(跳兔子舞、圓圈舞、抱抱舞)

(在進場的過程中老師帶領幼兒跟着這三段不同的音樂來跳兔子舞、手拉手的圓圈舞和老師和幼兒之間的抱抱的舞蹈。這個環節不僅很好地烘托的整個活動的氛圍,更是為這個活動的開展做了一個提前的暗示和鋪墊。)

師:看,小樹葉都掉到了地上了,它有點不高興,怎麼樣讓它開心起來呢?(幼兒自由説説)

師:聽聽小樹葉最想幹什麼?原來小樹葉想跳舞呢,他們會跳什麼舞啊?

(從幼兒的回答來看開始進場中的這三段音樂已經很好的起到了暗示的效果,幼兒能從自己在這三段音樂中跳舞的得到的快樂,想到了也讓小樹葉快樂起來的方法,這很好地讓幼兒的自身獲得的經驗遷移到了不同的事物身上。)2.教師示範作畫:小樹葉和大樹媽媽跳舞。

(1)兔子舞:教師出示一片樹葉,示範跳“兔子舞”。教師語言引導:小樹葉先要穿上一件漂亮的綠衣服,抖抖肩,像小兔子一樣,蹦蹦跳跳,蹦蹦跳跳,跳個兔子舞。(幼兒集體空手拿樹葉來跟音樂練習兔子舞,注意動作和音樂節奏的吻合)

(這個環節的重點是放在了怎麼讓樹葉來跳舞的方法上,老師用了情境性的語言來幼兒明白樹葉是需要先蘸上顏料,也就是穿一件漂亮的衣服,顏料蘸的太多怎麼辦?要抖抖肩,配合了語言的蹦蹦跳跳,跟着兔子舞的音樂有節奏的用小樹葉在大樹媽媽身上跳了起來——這就是目標裏提到的敲的技能)

師:除了這裏跳,還有哪裏也要跳?(引導幼兒知道要跳滿整棵大樹)

(2)圓圈舞:這片小樹葉想來跳個“圓圈舞”,誰來幫它一起跳?請幼兒上前用樹葉蘸顏料跳“圓圈舞”(繞毛線)。幼兒作畫教師語言引導:先穿一件綠衣服,抖抖肩,繞一繞,繞一繞,跳個“圓圈舞”。

(這個環節中播放了《圓舞曲》的音樂,讓人不自覺的就想到了繞圈的動作,在幼兒有過繞毛線的經驗上,老師直接請一個幼兒來拿小樹葉跳“圓圈舞”。情境語言的提示和音樂相結合,營造了濃濃得“跳舞”的氛圍。這個繞圈的技能是在敲的基礎上的一個提高)

(3)抱抱舞:銀杏葉壓印。師:剛才我們挑了一個“兔子舞”,這片小樹葉看到了它也要來跳,看看它是怎麼跳的? 教師手拿銀杏葉,示範跳“抱抱舞”。教師語言引導:小樹葉先要穿上一件黃衣服,抖抖肩,和媽媽抱一抱,要緊緊的抱住媽媽。

(這個環節是幼兒新的經驗的學習,壓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要壓的時間長,另外是壓完以後要提起來換一個地方。的音樂是優美延緩的,老師在音樂中邊提示小樹葉要和媽媽緊緊的抱一下,再放掉,邊跟着音樂的節奏來換不同的地方和大樹媽媽跳抱抱舞,在這段優美延緩的音樂中很自然地化解了這個壓的技能的難點。)

(4)師提出作畫要求:現在,我們去找一片小樹葉,和大樹媽媽跳一個舞,注意哦在一棵樹上只能跳一個舞,跳完一個舞,可以到其他樹上再來跳一個不同的舞。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幼兒注意不帶走樹葉,可以自由走動,選擇不同的顏料和樹葉,與大樹媽媽跳舞。

(在幼兒自由用小樹葉跳舞的時候放這三段不同的音樂,既可以讓幼兒在三段不同音樂的提示下來選擇不同的“跳舞的技法”,又可以烘托整個繪畫過程的氛圍,讓幼兒在玩樹葉的過程中不僅玩的開心,更是玩出花樣!)

師:你請小樹葉和大樹媽媽跳了一個什麼舞?怎麼跳的?你最喜歡小樹葉跳哪一個舞?為什麼?大樹媽媽身上的顏色有什麼變化啊?

(在最後的講評中圍繞幼兒如何請小樹葉來跳舞的,並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情

感的體驗。在畫面中請幼兒來觀察大樹媽媽在小樹葉用兩種不同的顏料跳舞的時候變化出的第三中顏色,讓幼兒感受到了色彩的美感。)

這個活動中所的音樂是為整個美術活動活動的開展創設了一個優美悦耳的氛圍,讓幼兒感受到了音樂與美術之間那種自然的融合和相通。在活動中不僅能享受到視覺上的美感,更能激發起多感官來讓幼兒體驗到美術活動中的一種美和樂趣。

上面這個活動中音樂出現在了各個環節中,由一開始入場幼兒與老師跳的舞,再到幼兒拿樹葉跳舞,都是用同樣的三段音樂,不同的音樂暗示了不同的舞蹈,也就是在用樹葉繪畫中不同的技能敲、繞、壓,老師沒有簡單地用這個三個字,而是在音樂的提示下用形象、生活的情節和語言來簡化了技法,淡化了繪畫的技能,既讓幼兒體驗到了用小樹葉跳舞的樂趣,感受到了玩色的趣味,又在玩的過程中完成了作品。

當然在選擇音樂時要結合美術活動中的具體內容,要儘可能的與所表現的主題相結合,這樣就能讓音樂在美術活動中的作用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也能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優美的氛圍中進行更好地表現出藝術的美來。

第3篇

1、出示操作圖:老樹公公過了冬天,眯起眼睛笑得可甜了,為什麼?(春天到了要發芽了,看到小朋友們高興啦等)樹公公身上的樹枝長出來了,可樹葉還沒呢,我們來幫幫他好嗎?

寶寶們,你們也來用小手多印出些樹葉,印的時候小手要怎樣放?(請幼兒講述小手要向上,手掌要緊挨着樹枝)這樣樹公公會怎樣呢?(樹公公會更開心)

老樹公公感謝寶寶們,寶寶該怎麼説呢?引導寶寶説一句話。

第4篇

這是一幅小班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景物圖片——藍色的天空,伸展着枝條的大樹。再仔細看,景物中似乎缺少了點什麼。原來,大樹上沒有葉子,光禿禿的,顯得有些冷清。現在是冬天,我們北方的孩子就置身於這樣一個場景,熟悉的生活經驗加上畫家用色彩營造的氛圍,很容易喚起幼兒的情感以及想要動手做一做的創作願望。

對於動手能力比較弱的小班幼兒,有底圖的作品更能喚起他們創作的熱情。在這樣一幅底圖上,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塗塗、畫畫、粘貼、撕貼、團紙貼……就可以創作出一幅很漂亮的作品,他們也會在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起對美工活動更為持久的興趣,並樂此不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樣描述幼兒藝術教育的價值:“每個幼兒的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和創造美。”可以這樣説,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相對於其他領域,藝術以其更加優美、自然、和諧的美感和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得到了幾乎每一個孩子的喜歡。一個具有良好理念的幼兒教師在設計藝術活動時,應尊重幼兒獨有的審美並予以支持,注重提供適當、多樣的材料並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

結合小班幼兒美術學習的特點,在設計此活動時,我們應該重視幼兒生活經驗的聯結,並支持幼兒使用多種材料和方法裝飾大樹。這樣一個過程,能夠很好地挖掘材料所藴含的教育元素,並滿足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的個性化發展。

1.欣賞冬季的自然美:湛藍的天空、伸展有力的大樹枝幹、枯黃的落葉。

3.瞭解老師提供的多種材料,按照自己的意願去使用。

1.經驗準備:教師在體育活動或日常户外活動(如散步)時間帶幼兒欣賞冬天的自然美,感受湛藍的天空,觀察掉光葉子的大樹有力伸展的枝幹,撿拾落葉等,讓幼兒感受到不同季節的大自然都有獨特的美。

2.場地準備:四個操作區,分別放四種操作材料;一個幼兒作品展示區。

3.物質準備:第一組廣告紙(五釐米見方)、膠棒;第二組皺紋紙(五釐米見方)、膠棒;第三組水粉、棉籤、抹布;第四組油畫棒。幼兒每人系一個圍裙。

師:我們一起來把大樹裝扮得更美麗、更暖和吧。看一看都有些什麼材料。

教師分別出示四組材料,請幼兒談一談這些材料可以怎麼用,還可以請個別幼兒先嚐試,集體觀察並總結操作經驗。考慮到幼兒可能是首次接觸撕紙和團皺紋紙的方式,教師可着重示範:撕紙時,用兩隻手的食指、拇指捏住紙,一點一點撕開;團皺紋紙時,把皺紋紙放在兩手手心,合掌壓住,順着一個方向團。

師: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來裝飾大樹,每個小朋友的大樹都會是很特別、很漂亮的。

此環節重點是支持幼兒的創作,請幼兒自由選擇操作區域活動,並允許幼兒更換操作材料。教師應欣賞每一位幼兒的創作思路,不要打斷幼兒的創作。

教師將所有的幼兒作品懸掛在展示區,和幼兒一起欣賞作品。可以請三至四名幼兒講一講自己喜歡的大樹。

師:今天我們一起裝飾出了多種多樣的大樹,每一棵都很漂亮,老師喜歡每一個小朋友的想法,大家都非常棒!

1.將幼兒創作的大樹裝飾在教室裏。可以用麻繩懸掛,還可以沿輪廓剪下來組成森林。

2.在美工區繼續提供多種材料以及大樹圖片,供幼兒進行再創意。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第5篇

“秋葉飄”是小班針對季節特徵而生成的一個藝術主題,主題的內容都來自於幼兒的生活經驗,而《大樹媽媽和小樹葉》是主題中的一個美術活動。整個活動的設計過程來源於組內老師的一句話,大致意思是“玩顏料、玩樹葉”,在她的啟發下,我們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活動。考慮到幼兒對於用顏料作畫還比較陌生,所以我們把整個活動定位在一個“玩”字上,玩什麼?玩顏料、玩樹葉,合作的玩。由此而產生的活動目標是“自由選擇不同的樹葉,嘗試運用敲、繞、壓的方式裝扮大樹;對色彩感興趣,體驗用顏料作畫的樂趣,欣賞畫面的整體美感。”我們在設計過程時,注重給幼兒一個寬鬆的、愉快的氛圍,自由走動、任意選擇不同的樹葉玩一玩(跳一跳、繞一繞、抱一抱),使幼兒產生對色彩乃至以後美術活動的興趣。

1、一開始的情境創設十分有效,將幼兒帶入活動主題,並在教師富有情景性的語言引導中瞭解三種玩樹葉玩顏料的方法,但是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不能 脱離情境,因始終在情境中帶領幼兒感受、體驗、操作。例如在活動中增加的問題,“他們會跳什麼舞?”“你最喜歡小樹葉跳哪一個舞?為什麼?”

2、從目標的表述上來説,進行略微的調整,將“欣賞畫面的整體美感”,放到第二條後面,使一二兩條的目標分別側重於技能和情感。

3.集體活動中的三種示範操作應遵循從易到難,逐層遞進的原則,所以要將示範的後兩個步驟交換,先跳“圓圈舞”,再跳“抱抱舞”,同時把音樂進行重新的切割連接,分別是“兔子舞”“圓圈舞”“抱抱舞”,出場跳的舞蹈也要換一換。

1.自由選擇不同的樹葉,嘗試運用敲、壓、繞的方式裝扮大樹媽媽。

2.對色彩感興趣,體驗用顏料作畫的樂趣,欣賞畫面的整體美感。

3、幼兒分組操作:小樹葉跳舞。(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1.組織活動過程中,教師沒有脱離創設的情景,始終在一開始營造的這一場景中引導幼兒感受、體驗。(從開始的來到小樹林,然後在樹林裏和大樹媽媽跳舞,到最後的感受小樹林經過裝扮後的美麗。)因此,大部分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在玩樹葉、玩顏料的過程中很自信、很放鬆,也很快樂。

2.講評中,教師預設了從個體出發和整體出發這兩個大問題

(1)你邀請小樹葉和大樹媽媽跳了什麼舞?在哪幾棵樹上跳的?你喜歡小樹葉跳什麼舞?為什麼?這幾個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引導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自己心裏的想法,也就是從個體來講評。

(2)你最喜歡哪一棵大樹媽媽?為什麼?這個問題的提出主要從顏料的運用以及欣賞畫面的整體美來講評。在組織過程中,發現孩子對自己“玩”的過程很興奮,也十分樂於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從個體的講評上來是比較到位的。但是,整體的“喜歡哪一棵?”這個問題,幼兒並不好表述,所以在最後這個問題的講評中讓我產生了疑問?是否需要這個問題?有沒有更好的提問方式更容易讓幼兒表述?

第一,當這個活動在藝術主題中開展後,給我們最大的感觸是,孩子在操作過程中的這種愉悦性和個性化的表現,當樹葉寶寶穿上衣服(顏料)在大樹上跳起舞來,他們感受到的是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當他們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操作,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時,他們鮮明的個性特點也得到了凸顯。

第二,活動中大膽的嘗試玩樹葉、玩顏料,使主題目標的價值充分體現在活動目標中,它帶給幼兒的啟示是樹葉原來還可以這麼玩:跳一跳、繞一繞、抱一抱就能幫大樹媽媽穿上漂亮的衣服。另外,為何要選擇這三種方式讓幼兒來了解樹葉、顏料的玩法呢?這是在分析了 幼兒的已有經驗基礎上制定的。“跳”很簡單,其實就是用樹葉在玩;“繞”在前幾周的活動中有過經驗(繞毛線);“壓”的方式較新,而且有一定的技巧藴含其中(這也可以説是活動的一個難點)。從上面的分析看,用這三種方法玩顏料裝扮大樹實際是在延續了幼兒經驗的基礎上,又注重了新經驗的提升。

第三,藝術主題實施策略的研究是我們省級課題的第三個子課題,也是我們近幾年來重點研究的內容。在組織完《大樹媽媽和小樹葉》後,越發讓我們體會到針對活動重難點選用的對策必須來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是他們易接受,易理解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這個活動中運用的策略就比較有效。

(2)小樹葉跳舞(用樹葉繪畫):兔子舞、圓圈舞、抱抱舞;

(1)我們常説藝術的各個門類是相互融合、相互貫通的,在引導幼兒掌握這三種方式繪畫的過程中,我們選擇了三段有典型特點的音樂,如《兔子舞》的歡快、跳躍適合幼兒的“敲”(跳);《圓舞曲》的流暢婉轉適合幼兒的“繞”;《鐘聲》的輕盈適合“壓印”(教師的語言提示比較清楚)。這三種音樂的配合使用,幫助幼兒理解了操作中的“敲”“繞”“壓”三種方式,並且起到了提示作用。

(2)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情境性的語言比較容易接受(理解),所以我們的整個活動都運用了情景語言組織、引導。講解繪畫要求和步驟時,也運用了孩子易理解的兒童化語言,如“穿上一件綠衣服”“和大樹媽媽跳一個舞”“小樹葉的舞蹈要跳滿大樹媽媽的身體”等等。

(1)“兔子舞”比較簡單,教師在示範的基礎上,讓幼兒一起徒手試一試;

(2)“圓圈舞”幼兒根據已有經驗直接在大樹上示範操作;

(3)“抱抱舞”是新授的內容,因此師幼一起示範。從這三個層次的示範中,可以發現是由易到難,逐層遞進的。

藝術主題的生成,藝術活動的開展,更好的為我們詮釋了《綱要》中的要求:藝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表達認識和情感的語言,幼兒藝術教育應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和現象,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的愉悦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並積極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而不是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