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論語十二章讀後感共《論語》十二章的讀後感3篇 《論語十二章:亦不遠矣》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5W

《論語》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儒家經典之一,十分重要。《論語》十二章是其中精華之一,包含了一些關於修養、教育和政治理念的經典語錄,對於今天的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讀完《論語》十二章,我深感其思想的博大精深,不僅讓我對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人生處世有了新的思考。下面將分享我對《論語》十二章的讀後感。

論語十二章讀後感共《論語》十二章的讀後感3篇 《論語十二章:亦不遠矣》

第1篇

2.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積累文中的語句,能熟練背誦課文,培養閲讀文言文的語感。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深刻道理;感受語錄體散文語言簡練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能聯繫實際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

1.瞭解孔子及《論語》的相關知識。 2.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熟練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深刻道理;感受語錄體散文語言簡練的特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有人説,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半部《論語》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典對後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着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板書課題)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語錄體常用於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於佛門的傳教記錄。偏重於隻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采,不講究篇章結構,不講究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容上的必然聯繫。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顏回等人)的言行。《論語》就自身而言主要還是記事文。但若從先秦諸子發展的整體背景上看,它無疑又是諸子論議文的第一個階段。《論語》的最大價值,在於真實地再現了孔子平凡、偉大的人格形象;它所記載的孔子的言論,意趣深遠,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

①不亦説(yuè)乎(説,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yòu)五而志於學(有,同“又”,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 (3)古今異義詞

?自遠方來。?古義:志同道合的人。例:有朋.?朋 ?今義:朋友。??古義:指有才德的人。例:不亦君子乎??..君子?

?今義:泛指品德高尚的人。??食。?古義:粗劣。例:飯疏.疏? ?今義:疏通、疏散。??不可奪志也。?古義:泛指平民百姓。例:匹夫..?匹夫 ?今義:指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人不知而不愠?瞭解??.?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知?知.?新?知道,領悟??温故而知.

?心所欲?介詞,隨??七十而從.?從 ?擇其善者而從之?動詞,採納,學習??.

①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名詞,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和體會) ..④傳不習乎(動詞作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⑤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 .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⑦曲肱而枕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枕) .(6)文言虛詞

?憂?這樣的??人不堪其.其? ?擇其善者而從之?他的??.

人不知而不愠?錶轉折??.?知新?表順承?而?温故而.?篤志?表並列??博學而.(7)文言句式 ①判斷句

a.人不知而不愠(動詞“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代自己) b.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動詞“擇”)

答案示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2.教師範讀,強化解讀文義的方法,其餘部分由學生討論交流解決。

答案示例:“單”變“雙”。如:學——學習、樂——快樂、温——温習、師——老師、思——思考、知——知道、擇——選擇。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示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很有道德修養的人嗎?

答案示例: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有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示例: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發現)他們的缺點,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答案示例:孔子在河上感歎説:“時光像流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案示例:博覽羣書廣泛地學習,堅定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發生的事情,仁德就在這裏面了。

答案示例:第一章:主要談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樂趣和為人的態度。 第二章:主要講提升品德修養、鞏固所學知識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升修養的過程。 第四章:講學習的方法,強調“温故而知新”。

第五章: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強調學思結合。 第六章:孔子讚揚顏回安貧樂道的可貴品質。 第七章:闡述了學習應有的態度——以學為樂。

第八章:講道德修養,不取不義之財,提倡“安貧樂道”。 第九章:談學習的態度,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以別人的短處警醒並反省自己。

第十章:孔子感歎時光的流逝,有勸人惜時之意。 第十一章:説明志向的確立和堅守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二章:談學習的方法——博覽羣書,堅守志向,提出問題並思考。

這一節課我們對本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了理解,下一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同學們可以利用空閒時間,自己讀一讀課文,看看自己能從中得到些什麼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的(

) a.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b.學而/不思/則罔 c.人/不堪其憂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翻譯下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説 愠 逾矩 肱 篤 2.温故知新:温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擇善而從:採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逝者如斯: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簞食瓢飲: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匹夫不可奪志:雖是平民也不可強迫他放棄主

) 張。富貴浮雲:不義而富貴,對於我就像浮雲一樣。比喻把金錢、地位看得很輕。 點撥:正確節奏應為“學/而不思/則罔”。 4.孔子在河上感歎説:“時光像流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上節課,我們從《〈論語〉十二章》中學到了很多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識。這篇課文中的語言雖然很簡練,但卻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能夠讓我們每個人都受益無窮。因此,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本課。

1.課文中哪些語句講學習方法?哪些語句講學習態度?哪些語句講修身做人? 答案示例:學習方法: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學習態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修身做人: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⑤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答案示例: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

十、六十歲是安心知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磨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應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

3.如何理解“知學、好學、樂學”這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習境界?

答案示例:對於學習的效果來説,為了認知而學習的效果一定不如因為興趣而學習的效果好,而為了興趣學習的效果則不如因為享受學習的效果好。樂於學習,享受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最大的快樂是最佳的學習方法。而為了任務去學習,則容易產生厭惡情緒,其學習的效果自然就差了,且學習的深度、廣度、寬度也將會受到侷限,無法發揮出個人最大的主觀能動性。而為了興趣去學習,雖然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學習效果,但興趣是多變的,是不持久的,是易受個人喜惡左右的,自然不如“樂學”的人學習效果好。

答案示例: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説是樂在其中。同時,對於“不義而富且貴”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1.“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個問題能不能互換位置?為什麼?

答案示例:不能。因為這三個句子所針對的對象先是“他人”,接着是“朋友”,最後是“自己”,體現了一種由疏到親、由人到己的順序,更好地體現了曾子先人後己、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換後就破壞了這種順序,也不能很好地體現曾子這種高尚的品格。

答案示例:這一句説明“學”是“思”的基礎,“思”能使“學”進步,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答案示例:第七章突出了“興趣”的作用。説明無論什麼事,只要把它當作樂趣,就能學好、做好。

答案示例:第八章表明自己有理想,也能堅守道義,不符合“道”的榮華富貴決不接受,哪怕生活清苦也不在乎。

5.“逝者如斯夫”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案示例: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説明時間的流逝無法阻擋,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 6.理解“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句話。

答案示例:這句話説的是:軍隊可以改變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輕易改變志向。通過比較説時改變一個人堅定的志向很難。

7.説説“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中“博學”和“篤志”二者之間有何關係。

答案示例:“博學”與“篤志”是一個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且非常關鍵的兩大因素,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個人要實現遠大的理想,除了擁有淵博的知識外,還需要有堅定的意志。如果將堅定的意志比作一顆好的種子,那麼淵博的知識就是肥料,可以培養出花和果來。

答案示例:這十二則語錄闡述了學習的方法、求知的態度和做人修身的道理,意在啟迪我們:學習要有端正的態度,選擇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愛之心,要心胸開闊、意志堅定、理想遠大。

答案示例:本課的一些語句思想深刻,富有哲理,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等。

2.説説本文是如何體現“語言簡潔,生動傳神”這一特點的。

答案示例:每一則語錄雖寥寥數語,卻大多運用了反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表情達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使説話人的神態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如第一章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君子乎”就用了反問、排比的手法。

1.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你怎麼看待“簞食瓢飲”?

答案示例:甲: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真是不容易,所以説,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乙: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範。他不會因為物質條件的簡陋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不會投身於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能堅守自我,不會迷失。 丙: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摒棄優厚的物質條件,利用好它為我們的學習創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

2.用本課所強化的解讀文意的方法,解讀下面兩則《論語》。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誨女(同‘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解釋加點的詞。 ①誨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①教導 ②同“智”,智慧 ③大概

(2)孔子説:“仲由,(我)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説:“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這節課,我們彷彿穿越時空,成為了孔子的學生,與孔子面對面,聽他教授我們學習的態度、方法和做人的道理。通過對《論語》的閲讀與思考,令我們獲得了心靈的快樂與富足。

以學為樂???學習是為了?《論語》十二章?學習態度?誠實謙虛?

論語十二章讀後感共《論語》十二章的讀後感3篇 《論語十二章:亦不遠矣》 第2張

第2篇

下面是整理的七年級論語十二章讀後感,歡迎閲讀!!!!!七年級論語十二章讀後感篇1《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

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

讀了《論語》之後,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

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

孔子曾説:“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裏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

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對於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麼?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只有仁。

人並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徵。

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展。

孔子自己後來也實踐了這一點,他後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裏,這種精神又是多麼的難得啊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裏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後人的借鑑。

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

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

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我認為最精闢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飯,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時常温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

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飯,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呀!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破陋地小巷子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可是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的高尚呀!是呀,在現在生活安逸,收入不斷增加的今天,人們不是住在高樓就是住在大廈裏,還有誰願意住在那破陋的小巷子裏呢?就算是住在小巷子裏的話,也不會像顏回那樣好學的。

.七年級論語十二章讀後感篇3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

?論語十二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

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説的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

國小學古詩《楓橋夜泊》時,其中有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伴着漁家的燈火,帶着思想之愁我難以入眠。

我又查閲了一下,發現“江楓還有一種説法為:“江邊的楓樹且當時就有一座橋名曰“楓橋。

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説:“現在大多采用第一種解釋,而且這兩種説法處於爭論之間,還是選擇第一種更為妥當。

老師還誇我善於思考、探究呢!既然“學而思如此有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説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後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

文天祥面對着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着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操!我們應勇於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藴含的豐富哲理啟迪着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第3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論語( ) 不亦説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一簞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學而篤志( ) ...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説: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3)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4)温故而知新 新: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 殆: ..(6)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斯: 舍: ..(7)曲肱而枕之 肱: .(8)博學而篤志 篤: .3.選出“之”字用法不同類的一項( ) a.擇其善者而從之 b.學而時習之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又要編雜誌,又要跑發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b.王明的幾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老師指出他基礎不牢固的弱點,教導他學習應該常温故知...新。 .c.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裏很難過,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後與部下商議,擇善而從。 ....5.填空。

(1)《論語》是 經典之一,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體裁)著作。它與《 》《 》《 》合稱為《四書》,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家、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

(3)談“學”與“思”辯證關係的句子: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5)在學習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所説: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陳強同學的一本名著《論語》的封面撕破了,還書時,你該對陳強説些什麼?請把要説的話寫在下面,語言要簡明、得體。

7.諸子百家的思想源遠流長,影響至今。從下列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樣的人生道理? (1)九層之台,起於累土。——老子 (2)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 (3)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

8.在學完課文《〈論語〉十二章》後,老師為了使同學們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專門組織了一次以“交流學習體會”為主題的座談會。請你參與進來。 (1)作為主持人,你應該有一段精彩的開場白。現在就請你展示出來吧!

(2)王翔同學想在座談會上用對聯的形式活躍氣氛,他給大家出了個對聯,請你對出他的下聯。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張長林同學非常聰明,但就是平時學習不認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談會上,請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並用所學過的《論語》中的語錄勸勉他勤奮學習。

9.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每句劃一處) 學 而 不 思 則 罔,思 而 不 學 則 殆 10.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摘寫出出自《〈論語〉十二章》且現在常用的成語。

12.下列句子按內容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學而時習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