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篇 《沉澱成長的足跡——國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9W

本篇文章為國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旨在幫助教師備課,提高教學質量。教案包含文本分析、閲讀指導、思維拓展等方面,涵蓋了課本中的各個知識點,全面系統,易於操作。同時,教案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助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國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篇 《沉澱成長的足跡——國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第1篇

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對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好的故事是孩子最珍貴的精神財富,是童年裏最温馨浪漫的陪伴,孩子是聽着故事甚至編着故事長大的。八年級的學生,閲讀了一定的文學作品,已經有了相當多的故事積累,甚至不滿足於看別人的故事,很有可能創作的種子正在他們心中萌芽。此時,教給學生編寫故事一些方法,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一定會極大激起他們寫作的熱情。

1.本單元的寫作是學寫故事,通過寫作訓練激發學生寫作故事的興趣和自信心。

2.發揮合理的想象和聯想,編出情節完整、內容豐富、人物形象鮮明的故事。

3.能夠在故事中巧妙設置波瀾,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20__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説:“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文學獎。我獲獎後發生了很多精彩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今後的歲月裏,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我們都喜歡讀故事,可是寫好一個故事卻不是那麼簡單。作家筆下的故事寫遍了人間萬象,記錄了世間的陰晴圓缺,描摹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常使我們如醉如痴、浮想聯翩,甚至讓許多人都有了當一個作家的夢想。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寫故事的人吧!那麼,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是怎樣寫就的呢?

伊莉微娜的弟弟佛萊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獵。不久,她在家裏接獲弟弟的電報:“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伊莉微娜悲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其屍回家。”三星期後,從非洲運來一個大包裹,裏面是一個獅屍。她又趕發了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寄回巴布屍。”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電:“無誤,巴布在獅腹內。——佛萊特”。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為母親做壽,請紀曉嵐即席做個祝壽詞助興。老紀也不推辭,當着滿堂賓客脱口而出:“這個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聽臉色大變,王翰林十分尷尬。老紀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頓時全場活躍、交口稱讚,老夫人也轉怒為喜。老紀接着高聲朗讀第三句:“生個兒子去做賊。”滿場賓客變成啞巴,歡悦變成難堪。老紀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獻母親。”大家立刻歡呼起來。

學生自由討論,得出結論:都有精彩的情節,故事中巧妙設置波瀾,可謂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引人入勝,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

小結:它們的結構符合下面的公式:故事=願望+波瀾+結??

①層層深入法。“遇狼”、“懼狼”、“御狼”三重波瀾層層深入,形勢愈來愈危急,愈來愈險惡,緊緊地揪住了讀者的心。層層深入,關鍵在於製造愈來愈緊張的氣氛,然後在恰當的時候劇情陡然反轉,甚至轉危為安,反敗為勝。

②意外迭生法。巴布身死是一重意外,收到獅屍未收到巴布屍首又是一重意外,來電告知“巴布在獅腹內”則是第三重意外了,真是懸念迭起,意外叢生。意外迭生,關鍵在於“巧”。所有的意外一一爆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引起讀者對主人公命運、矛盾衝突的強烈關注,使其產生急切期待、欲知後事如何的急切心理,使文章情節跌宕多姿,波瀾起伏。

③製造障礙法。故事三中,百合“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是主觀障礙,雜草嘲笑、譏諷百合,蜂蝶鳥雀勸告百合是客觀障礙。百合花就在克服、戰勝這些障礙的過程中實現願望,開出花朵了。製造障礙,關鍵在於合理想象,使障礙的產生順乎理,使戰勝障礙的過程合乎情。

④巧設誤會法。首句“這個婆娘不是人。”是製造第一次誤會,眾人面面相覷時,他的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將誤會解除;第三句:“生個兒子去做賊。”是製造第二次誤會,當滿座石化時,第四句“偷得仙桃獻母親。”再次解除了誤會。製造誤會,關鍵在於“故意為之”。利用時間、地點、人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間的誤解,使文章產生戲劇性的效果,為行文推波助瀾,使情節撲朔迷離,令讀者讀來饒有興趣。

我們熟悉的各種事物,都可能引發故事。比如眼睛、頭髮、嘴巴,比如書包、校服、手機,又比如軍訓、旅遊、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戲劇性的故事。請以《__________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600字。將標題補充完整。

2.確定一個主人公,為他設定一個願望,再設計出幾重波瀾。

3.小結:編寫故事,其實是考查大家的構思能力和寫作能力。只要我們巧妙構思,一定能使有限的篇幅裏“尺水風動波瀾起,一波三折妙趣生”,寫就精彩的故事。

國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篇 《沉澱成長的足跡——國中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第2張

第2篇

三、認識農民及農民孩子的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的才幹,瞭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二、課文的寫作年代和該文所反映的時代距離今天的時間較遠,因此教學重點應放在讀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讓學生理解字、詞、句、篇最基本的東西;在這基礎上,再懂得主題與材料、寫景與抒情的關係。這後面兩點是教學中的難點。

問:上學期,我們學過魯迅哪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什麼內容?

答:上學期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了百草園中生活的趣味、歡樂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枯燥。通過鮮明的對比,表現了對大自然,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對束縛兒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文章,內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文章,雖然也是寫童年生活的,不過這是一篇小説,是在真人真事基礎上的藝術概括,它的題目叫“社戲”。

魯迅在談到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時曾説:“我母親的母家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集外集拾遺》)這一種十分可貴的“親近”,對魯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響。魯迅雖然出生在城市紹興,但從小就同農民和農村保持密切的聯繫。少年時代的魯迅接觸長媽媽等貧苦善良的農民,受到他們的啟發和教育。特別是魯迅家庭破落以後,他更瞭解農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們悲慘的命運。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戲》就形象地表現了迅哥兒和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熱情地歌頌了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品質。《社戲》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課文敍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兒”)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後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後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在魯迅寫作《社戲》的那個年代,一般作家不大願意去描寫農民;有的人即使寫了農民,也是瞧不起農民,甚至歪曲農民。魯迅能寫出象《社戲》這樣歌頌農民高尚品質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歸)省:xǐng行輩:háng憚:dàn絮叨:xùdāo怠(慢):dài攛掇:cuānduō鳧(水):fú潺潺:chán(歌)吹:chūi藴藻:yùnzǎo(家)眷:juòn皎(潔):jiǒo漂渺:piāomiǎo糾葛:jiūgé

(1)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相當於“村莊”的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裏每年在一定的時間所演的戲。

(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涼棚,演社戲時,搭在戲台正對面,意思是請這些神看戲。

(4)白篷船:船篷沒有加油漆的船,舊時紹興人民一般都使用這種船。

(5)烏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課文中指財主鄉紳使用的船。

五、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的準確讀音,並考慮課文大意。)

第一部分“我”的樂土平橋村。(從“我們魯鎮的習慣”到“卻全都嘲笑起來了”。)

第二部分,“我”在樂土中也有不樂的時候。(從“至於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們在戲台下買豆漿喝”。)

第三部分,“我”與農民孩子們到趙莊去看戲的情景。(從“這天我不釣蝦”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對吃豆和看戲的懷念。(從“第二天”到文末)

讀課文(要求能讀準字音。辨析詞義,複述課文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