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柳家大院》讀後感3篇 《柳家大院》:思維碰撞的高中歲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W

《柳家大院》是一部經典的高中必讀文學作品。通過作者周作人的精彩描寫,我們彷彿置身於一個具有濃厚歷史氛圍的大院中。小説中鮮活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節以及深刻的思想內涵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閲讀過程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文化與傳統的力量,更能夠領悟到人性的複雜與生活的真諦。

高中《柳家大院》讀後感3篇 《柳家大院》:思維碰撞的高中歲月

第1篇

老舍的短篇小説《柳家大院》講述的是在舊時代北京的一個不起眼的大雜院裏,公公、小姑子、丈夫虐 待小媳婦導致她上吊而死的悲劇故事。但作品並不僅僅唱出了黑暗社會底層婦女的悲歌,更像作者自己所説的那樣“在平凡的事件中看出意義”。從貧民窟司空見慣的血淚的生命史中挖掘出底層勞動人民的悲劇根源,揭示整個民族精神文化的痼疾。

誰是逼小媳婦走上自 殺絕路的兇手?單從文章表面看,我們可以斷然地回答她是被自己家中的親人——公公,小姑子,丈夫折磨死的。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是最低下的,就如魯迅悲痛地指出:“有時簡直並牛羊而不如”。貧窮往往能將人性的殘忍與對生命的漠視展露無疑。小媳婦是被她的父母以一百元的代價“賣”給王家的,這樣就使王家“再有一年也還不消這筆虧空”。“愛與不愛,窮人得在金錢上決定。”因為窮,小媳婦被人認為是王家生活貧困的根源,被當作“出氣筒”。但是如果究其根本,我們可以看到是所謂的“文明”在從中作梗。這“文明”,指的就是中國固有的封建倫 理道德加上外來的資本主義文化思想,是它毒害着勞苦人民的心靈,釀造着生活的苦酒,使像小媳婦這樣的“苦人”走上絕路。

在“我”這個算命先生的眼裏,老王是大雜院中“第一個不是東西的”,他在洋人家中當花匠,正是這掙錢不多但在旁人看來相當“體面”的差事,使老王自詡為“文明人”,專學文明人的派頭,好像“文明人的吹鬍子瞪眼睛是應當應分”。自個兒身份卑微,圍住的又都是肝火旺,愛吵架的傢伙,向誰去耍聰明人的派頭呢?這苦難,當然就落到了他家那“像窩窩頭”的兒媳婦身上。他是公公,卻“想把婆婆給兒媳婦的折磨也由他承辦”。一天到晚對媳婦挑鼻子弄眼睛,他為媳婦立下許多“規矩”。要她這樣那樣的,“變着方兒挑她的毛病”。“為了三個錢的油,兩個大的醋,他能鬧得翻江倒海。”他想盡方法來虐 待媳婦,罰餓、罰跪。自己不能動手打,就挑唆兒子動手。因為他知道兒子是石匠,“打一回勝似別人打五回”。當媳婦不堪毒打而發神經時,他明知她已清醒,還故意掐人中、用草薰,為的是“懲治她”。真是惡毒至極。當媳婦上吊後,他痛心的不是她的死亡,認為這“不算什麼”,而是擔心“髒了房”。房東不饒他,要是再為兒子娶一個“上次的債又還沒歸清”。

老王在家中是高高在上的不可觸犯的存在,手中掌管着小媳婦的生命,但在洋人面前,他又變成了另一幅模樣,掛着諂媚的笑,彎着腰,恨不能把頭貼到地上去,“洋人要是跟他過一句半句的話,他能尾巴搖動三天三夜。”這就是病態文明孕育下的精神貧民,封建思想和洋奴意識已在不自知中融入骨血。

小媳婦最終是死了,她的死是苦難的終結和逃離,更是對醜惡世界的控訴與批判,但這種力量太微弱了,螢火照不亮黑暗的天際。二妞的命運就説明了一切。這個自居為“女學生”的丫頭,變着法兒折磨她的小嫂子,恨不得“把她一下子捶碎才痛快”,可她無論怎樣自認高貴,都逃不脱“窮人家姑娘的悲劇命運”,她還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正盤算着把她賣出去,更沒有意識到她嫂子就是未來的自己。這樣的結局使得悲劇之悲達到了無以加復的地步。

老舍曾説過:“讀歷史設若能使我們落淚,那麼眼前擺着一片要斷氣的文明,是何等傷心的事”。柳家大院就是以北京為代表的古老城市的縮影,文章讓讀者通過大雜院中驚心動魄的悲劇,看到封建宗法社會中的人情世態,人與人的關係和人倫關係,看到長期統治着中國社會的封建文化道德是怎樣地毒化着廣大勞動人民的心靈,麻痺着他們的靈魂。使他們變得愚昧、保守、自私和殘忍。

社會的下層貧民,他們不光在物質上貧困,更可悲的是病態的文明扭曲了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自身的奴隸性使他們向老爺太太諂媚討好的同時,又去欺辱和奴役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在悲劇的循環中,在病態“文明”的絕對統治下,精神的貧民永遠無法看到希望的曙光,享受到真正的文明。

高中《柳家大院》讀後感3篇 《柳家大院》:思維碰撞的高中歲月 第2張

第2篇

?柳家大院》是老舍筆下的一部短篇小説,講述了柳家大院裏各色人物的生活,重點講述了張家、王家和“我”家在大院裏生活。

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是個算命先生,一天也抓弄個三毛五毛的,老伴兒早死了,兒子拉洋車,日子還算過得去。“我”在柳家大院裏算是個“文明人”,但我並不像老王那樣總也吹鬍子瞪眼睛,更不會對兒媳婦挑鼻子弄眼睛,擺派頭,折磨兒媳婦。因此,“我”這個“文明人”很同情王家的那個像窩窩頭的小媳婦。

不光作品中的“我”同情小媳婦,當我讀完這篇小説的時候,我也十分同情小媳婦,並且對她周圍的人充滿了憤恨,特別是老王、小姑子二妞和丈夫小王。他們都是她的親人,應該去照顧這個只有十七歲的弱小的小媳婦,可他們不但沒有這樣做,還處處為難小媳婦。

老王要學“文明人”,要做足了當公公的氣派,他變着方兒的挑兒媳婦的毛病,他沒有空兒的時候,便叫女兒替他辦,總之是小媳婦沒有一天得着好氣的,有時候還吃不飽。丈夫在城外做工,十天半月回來一趟,本應該沒有什麼事,不能打罵小媳婦,也沒有什麼理由呀。可是,小王經不起老王和二妞的挑撥,結果每一次都要毒打自己的媳婦。小媳婦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自己受了冤枉卻沒有人來幫忙,連自己的丈夫都不曾關心過自己。更何況,柳家大院裏的人都認為男的該打女的,公公該管教兒媳婦,小姑子該給嫂子氣受,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無奈呀,小媳婦終於忍受不了這樣的痛苦,在房樑上吊死去了。

我就想不明白,為什麼丈夫可以打妻子,怎麼就下得去手呢?為什麼小姑子總是搬弄是非來欺負嫂子?難道她就不是一個女人嗎?她沒有嫁出去的那一天嗎?她就不怕以後有同嫂子一樣的命運嗎?小媳婦固然可憐,她死了也許會是一種解脱。但我覺得二妞更可憐。因為,她不曾想過自己將來的命運,她不會善待別人,她還並不知道,她所看見的就是自己未來的命運。更可笑的是,她還不知道父親要把她打發了,進點彩禮,然後給兒子續一房,賣個三百二百的除給兒子續妻之外,自己也得留點棺材本兒了。

可見,當時的社會,女子的地位有多麼的低微,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亡從子,終沒有自己做主的時候,自己受的苦,也只有自己知道。而且女人與女人之間都不存在互相的關愛。真的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雖然,作品中的悲劇性很強,但作者筆下的文字卻表現得不那麼強烈,文中沒有華麗的語言,平實而又有地道的京味,全文的語言都很幽默,使得文章更具有了諷刺意味。使人讀後沒有思想感情的波折,卻能使人有深深地傷感!

第3篇

老舍在《柳家大院》中給我們刻畫了住在“柳家大院”裏的各具特色的底層人物形象,在語言上樸實而滑稽,在小説中多次運用到“暗諷”,“文明人”“貓尿”等語言構成了老舍獨具特色小説風格。

老舍用王家小媳婦之死作為全文的主線來重點刻畫了王家,張家和“我”的生活。老舍通過用人物自訴的方式,批判了像老王、小二妞這樣身上存有嚴重人格扭曲的貧民。老王本是一家洋人的花匠,兒子在城外當石匠,可以説生活並不富裕,但老王卻整日用“文明人”自居,把封建禮教作為自己的道德標準,自己還挺得意,不把自己的兒媳婦當人看,從不給她好臉色看,他把自己的兒媳婦當成了一件“貨物”,因為那是他花了一百元的彩禮“買”來的,一年父子倆也還不清虧空,老王就拿兒媳婦出氣,更可惡的是他自己不親自動手打兒媳婦,只對她做體罰和精神上的摧殘。

他可恥的唆使自己的兒子打小媳婦,她卑鄙的讓自己的女兒小二妞折磨小媳婦。小二妞本來就像他的父親一樣壞,她憑着洋人供給在學堂讀過書,就自以為了不起,瞧不起人。和他父親一樣“狗仗人勢”,明明是給別人當奴才,還把它當成了一種“光榮”,從中我們可以看見這些人的“奴性”之強。而小王呢?本身秉性並不像他的父親老王和小二妞那樣壞,但依然受到封建禮教的毒害,為了顧及“愚孝”他一次次的把重重的拳頭打在了自己的妻子身上。這些種.種的摧殘與折磨最終讓小媳婦沒有了活路。我們可以説老王是致使小媳婦的罪魁禍首,小王和小二妞實質是老王的幫兇。

我們可以從小説中看到老王、小二妞這樣人的身上他們確實是有“病態”的,他們明明和其它貧民一起住在這個破敗的柳家大院裏,卻自以為高人一等,明明自己也是一個窮光蛋,洋太太給她一百元錢是看在為她賣命和加上要從老王的工錢里扣緣故,可以説老王沒有從洋太太那裏得到什麼便宜,但為何他還“洋洋得意 ”感覺內心很滿足呢?這是因為他們是一羣當慣了奴才的人,他們在封建禮教的影響下已經沒有了獨立自主的人格,他們跟慣了主子,已經形成了把能跟着好主子作為“光榮”的普遍價值觀,他們已經被毒害的不能稱其完整意義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