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可能性》説課稿7篇 《無限可能的探索》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25W

本文主題為《可能性》説課稿,該説課稿旨在探討人們在面臨困難或挑戰時,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潛力與可能性,並通過合理的思維和行動找到突破困局的方法。通過對該説課稿的深入分析,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能力,激發內在的潛能,並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各種可能性帶來的機遇與變化。

《可能性》説課稿7篇 《無限可能的探索》

第1篇

?可能性》是西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教材書第八單元的3個例題及課堂活動的練習題。

本單元是學生接觸不確定現象。結合拋硬幣遊戲過程,體會落地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確定的。進而通過摸球試驗,體會有的試驗結果是一定發生的,有的是不可能發生的,有的是可能發生的。

1、 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不是確定的。

本單元的教學方法主要通過觀察法和動手實驗法。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體會動手實驗法探索新知識的有效途徑

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引入本節內容的學習。(教師)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結果無法確定,所以人們常用可能這個詞來描述。

例1、例2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有些則是確定的。因此,可以讓學生親自做一做

教學例1時可以讓學生先猜拋一枚硬幣,落地後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朝上?親自拋一拋,驗證猜想,最後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來描述這一現象。

教學例2時,可讓學生依次摸球得出結論再進行分類。

例3應先讓學生進行猜測,然後進行分析和推理,最後列舉出這場足球賽的3種可能結果。

教學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隨機現象的所有可能的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可能性》説課稿7篇 《無限可能的探索》 第2張

第2篇

1、本節課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94—97頁第八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這一部分內容屬於課程標準“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重點我認為應是聯繫分數的意義,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學難點是根據實際情況正確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確定性事件和不確定現象。在這些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本單元在國小階段最後一次繼續教學可能性,用分數表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本課的教學關鍵是讓學生由對可能性大小的感性描述過渡到定量刻畫。當然,現在的量化只能是初步的,是為以後學習概率作準備。

3、為能爭取最佳教學效果,我將準備一個硬幣、撲克牌等,並事先製作好相應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難點。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應注重在具體情境中對可能性的體驗。根據《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本節課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並掌握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一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並能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結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説服力的説明。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與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1、在教法的運用上,我主要採用談話法貫穿整節課,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並配合使用分組討論法、多媒體直觀演示法,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善於與他人交流、溝通、合作,善於吸取他人對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並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逐步加深對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2、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為已有,並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本節課,主要採用讓學生討論交流、自主的學習方式,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有根有據的思考、探究、交流和評價。通過“猜一猜”“議一議”“想一想”等有趣的活動,在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數學教學”從“以獲得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以關注人的發展為首要目標”。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我特設計以下的教學程序:

1、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投擲一次硬幣出現正反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

2、例1情境圖後,出示問題“籃球賽中用猜正反的方法決定選擇場地,公平嗎?為什麼?”“用猜左右的方法決定由誰先發球,公平嗎?為什麼?”,啟發學生在解釋和交流中認識到猜對或猜錯的可能性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並讓學生説出“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讓學生初步掌握分數的意義與可能性知識的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並認識到數學是規則的的.制定者,是幕後的策劃者,數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隨後的“試一試”用逐一添加球的辦法,讓學生明確“一共有幾個球,紅球有一個,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幾分之一。”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並引發關於是否公平的討論,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為學生接受新知搭建平台,再讓學生經歷推理“為什麼可以用來表示猜對與猜錯的可能性?”不但複習了分數的意義,還讓學生初步體會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相應的分數來表示,為下面繼續教學可能性打下了紮實基礎。另外讓學生通過幾次不同情況下的摸球遊戲變化問題情境,能促進學生有條理地思考,開啟用其他分數表示可能性的窗口,進一步感知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方法。

把例2設計成摸牌遊戲,第(1)題的三個連續的問題,我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得出摸到每張牌的可能性都是六分之一。第(2)題的問題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思考的過程。我將充分引導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進行交流、討論,幫助學生掌握用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隨後的“試一試”我將創設學生熟悉的摸球情境,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釋自己作出的結論,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用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八第2題的條件進行整理,並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幷出了兩道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以及教育孩子們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問題,在充滿可能性的世界裏學會思考,學會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設計意圖:學生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再通過拓展題的練習,能進一步積累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經驗,豐富、加深用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認識。

教師提出“今天你有什麼收穫?”以及“你還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反思,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去發現、去思考,就會擁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本領。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交流學習收穫,能夠進一步將“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認識;同時讓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今後更能自主的參與課堂,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學好數學的信心。

現代教學理論表明:“只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放手讓學生研究,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為研究問題的過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他們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有許多新的生成。我將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第3篇

我此次説課的課題是青島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摸球遊戲——可能性》,

1、本課地位本課是學生在國小階段惟一一次對概率知識的學習,它的前置基礎是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生活經驗基礎,它的後繼地位是以後學習較複雜的概率知識的基礎。為後續學習作好堅實的鋪墊。

(1)藉助摸球遊戲,充分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對生活中簡單的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確定性描述。

(2)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形成判斷、推理的能力,獲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教學重難點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藉助遊戲活動和直觀圖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出發,面向全體引領學生藉助有趣的摸球遊戲活動和直觀操作演示及圖示法進行教學。兼用小故事、猜謎語、小遊戲等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同時利用課件輔助教學。通過摸球遊戲,調動每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使學生經歷“激疑、猜想、驗證”的過程,理解起來更直觀。

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索中,讓每位學生參與遊戲活動,充分調動眼口心等各種感官,親自動手摸,猜想,統計(畫正字法),表達,歸納總結,經歷統計和猜測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同學們都喜歡做遊戲,今天老師帶來3個袋子,編號為甲、乙、丙,裏面分別有黃色、紅色小球。咱們如果做個摸球遊戲,捂着眼睛從袋子裏任意摸出一個球,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課件大屏幕顯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和參與學習的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以遊戲切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同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數學素養。)

剛才提出的三個問題大家是不是急欲知道答案,老師現在不告訴你們,請根據你的經驗大膽猜測一下,從三個袋子中任意摸一個球,分別會是什麼顏色?(課件大屏幕顯示)

答案不一,也不好確定,到底是什麼結果呢?我們來動手試試好嗎?(好奇引發猜測,猜測促人探究,讓學生根據情況大膽猜測,在培養他們猜測意識的同時吊足他們想動手試試、看看結果的胃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1)解決第一個問題從甲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怎樣?先明確遊戲規則(大屏幕顯示);

分小組合作,小組長帶領組員開始摸球;交流結果,懷疑全是紅色;倒出驗證,果然如此;老師及時表揚鼓勵,敢於質疑,一個個真像科學家!(板書:確定的)

(2)解決第二個問題從乙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分小組合作活動,並根據記錄表用畫正字法統計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體會畫正字法進行統計的優越性)猜猜看,乙袋中球的顏色有什麼樣的?既有紅色又有黃色;倒出口袋驗證結論。(板書:不確定的)

(3)解決第三個問題,從丙袋中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這次遊戲有變化,先直接打開袋子看看裏面紅球、黃球各有多少個(4紅1黃)。猜一猜,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怎樣?小組活動驗證猜想(個別會出現黃球多,摸的次數越多,還是摸到的紅球多)因為紅球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黃球數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來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板書:大小)

(4)舉生活中例子老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不確定的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大家大膽猜想自己動手驗證的就是我們學習的新內容:可能性。(板書:可能性)(這個遊戲環節給我學生足夠的探索時間和探索空間。恰當地讓學生經歷猜測、實驗、觀察、質疑、驗證、反思、交流、感悟這樣的過程,在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增強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環節通過基本練習,鞏固、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通過“改變可能性大小”、“聽故事”環節,既調動了學生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5、課堂總結,交流收穫你有哪些收穫?(引導從知識、方法、感受等方面)

(教師以具體的問題引領學生從知識、方法、感受幾個方面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活動經驗,養成全面回顧的習慣,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感,增強學習信心和樂趣,培養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在結尾處以“再見”遊戲把本節課推向了高潮,達到鞏固知識、激發興趣、靈活反應、發展思維的目的)

(板書畫龍點睛,提煉出一堂課的精華,配合教學突出重點,加深印象,增強效果。一幅獨具匠心的板書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件藝術品,是學生認知的“腳手架”,是教師教學的“導遊圖”。課件也不能替代。把本課的重點表現得一目瞭然)

第4篇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可能性的大小—摸球遊戲》,見課本第87—88頁。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a.通過實驗操作活動,進一步認識客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讓學生經歷實驗操作的過程,在觀察、思考、討論以及合作交流過程中認識可能性的大小問題。

激發學生積極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同時滲透概率的思想,從數的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學會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體會用數據表示可能性的簡潔性。

我準備了盒子、不同顏色的乒乓球若干個,黑白棋子若干

1、情境導入,欣賞乒乓球隊員精彩圖片,樹立向他們學習、為國爭光的目標,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突然問乒乓球比賽時,怎樣決定誰先發球的?學生有可能不會答,老師告知乒乓球比賽猜球決定誰先發球。並問,這樣做公平嗎?(公平,因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兩種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首先,我談談第一個環節:摸球遊戲。(貼出五個盒子的圖片)

(課堂情境模擬)“同學們,老師這裏準備了五個紙盒,紙盒裏面裝有不同顏色的乒乓球,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五個盒子中,哪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師,我認為1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為裏沒沒有白球!”“我認為5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為裏面白球最多有七個!”“我認為2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為裏面全是白球!”學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我讓他們進行簡短的交流。

(這樣的引入,學生既複習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為進一步學習本課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筆。)

“同學們,請看第一個盒子,能摸到白球嗎?”生:不能。“那麼,誰能用一個數來表示1號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師,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沒有!”好,我們就用0表示不可能發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邊寫下0)。那麼,第二個盒子,可以用什麼數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這時,有的學生説用1表示,有的學生説用2表示,因為裏面有2個白球,我讓他們進行簡短討論,最後,統一了意見,用1表示一定發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邊寫下1)。

那麼,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發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這裏,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了,有的説母雞下蛋的可能性為0,有的學這節數學課真有趣的可能性為1……

這裏,我放手讓學生去説,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發生的可能性,讓他們把數數迴歸到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有利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有了前兩個盒子作鋪墊,第三個盒子,學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緊接着,我把問題拋向學生“怎麼用一個數來表示第四、五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讓他們自己去先思考,再討論,再彙報。最好,學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個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導學生説出,這裏的8表示的是盒子裏共有8個球,共有八種可能的結果,這裏的1是4號盒子裏只有一個白球,同樣,再引導學生説出這個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麼。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讓學生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給出0和1作鋪墊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些問題由簡入難,層層深入,步步為營,學生碰到問題時進行小組討論,運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法,從而得出用一個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從而突出了難點,也突破了重點)

5、為了進一步鞏固今天所學知識,我讓學生小組做課後的“做一做”摸球遊戲,並指導學生做好記錄,再次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然後,讓學生解析為什麼有的小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數是12次,而有的小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數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讓學生認識實際摸球活動中記錄的數據和標準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讓學生明白摸球的次數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標準概率,這就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可能性的高度。

6、接下來練習題的設計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對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作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7、最後通過聽要求給紙盒裏增減球來進一步體會可能行的相關知識,搭建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平台。

第5篇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

“可能性”這一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範疇。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分兩個階段進行教學,第一階段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在這一階段只要求學生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二階段就是本課時,在三年級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能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設計簡單的遊戲方案。這是以後學習較複雜的概率知識的基礎。

1、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讓學生經歷親身體驗的過程,在觀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重點是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難點是能按要求設計公平的遊戲方案。

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營造一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採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在遊戲中觀察、猜測、驗證與交流,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相機滲透猜想、驗證的學習方法。

由足球比賽開球前的情境引出遊戲公平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去活動、探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自然、真實,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這一環節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試驗、去探索、去體會。使學生在知識、技能、思維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請各個小組彙報實驗結果。彙總到總統計表(課件出示總統計表如下表)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填入相關數據。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數據後討論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是非常接近的,初步體驗等可能性。

如果我們繼續拋下去,會是怎樣的結果呢?出示歷史上數學家做過的拋硬幣實驗數據。(課件出示幾位數學家的實驗結果,如下表)。

小結:我們親自做過了實驗,又參照了數學家實驗數據,發現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很接近,説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你們能用一個分數表示它們嗎?引導學生用1/2表示等可能性。

這一個環節,學生在拋硬幣的實驗中遞進式感悟、理解、體會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制的公平性。並學會用二分之一表示等可能性。有效地突破重點,難點。

(1)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説玩法:用擲骰子來玩。

(2)接着遊戲前決定哪隊先開始?引出用轉盤來決定,先設計這樣一個轉盤,(課件演示方案一)

各隊學生肯定認為這個轉盤不公平,“為什麼不公平?”引導學生説一説指針停在紅、黃、藍色區域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用分數表示。

既然這個轉盤不公平,“你會設計一個公平的轉盤嗎?”運用等可能性的知識放手讓學生動手設計出公平的轉盤,有效地突破難點。(課件演示方案二)那現在每隊出現的可能性是(1/3)這樣就公平了。

轉盤選定了哪個小隊先開始,我在這裏設計兩種骰子,如果你是隊長你會選哪個?為什麼?

最後擲骰子玩飛行棋,有的隊贏了,有的輸了,如果再玩一次,輸的隊有沒有可能贏?為什麼?讓學生體會隨機事件的存在,滲透隨機觀念。

這樣設計遊戲活動,學生願學,樂學。在公平、公正的遊戲中進行鞏固、應用、拓展性練習,讓學生深刻感悟到:要使遊戲公平,遊戲中的事件發生必須是等可能性的。

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又設計了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摸獎遊戲,讓學生懂得用數學的眼光來研究這些遊戲的公平性。培養其科學態度及明辨是非能力,體會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今天的活動,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受?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很多,找到這樣的例子與大家分享,好嗎?通過交流感想和體會,滲透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第6篇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可能性》,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已經對某些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有所認識。本單元內容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對三年級上冊所學知識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並培養學生初步的隨機觀念和概率的思想,為後面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節課我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識結構,密切關注並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根據學生實際重組教材,通過精心設計各種遊戲活動豐富學生的經驗積累,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關知識的構建。課堂上力求使孩子們每一次遊戲活動都富有深刻的數學內涵,在玩中學,在學中悟。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經歷猜測、試驗、收集與分析等過程,培養學生的隨機觀念。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概率的思想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依據新課程對統計與可能性的教學要突出探究性活動的要求,我確立了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五年級的學生性格活潑,且較易接受新鮮事物,課堂上善於獨立思考,樂於合作交流,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再者孩子們已經知道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發生有確定與不確定之分,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的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試驗、收集和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索,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本課中我採用遊戲發現法、小組合作學習等不同的學習方法,讓他們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課堂上組織學生認真操作、試驗分析,推理猜想,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標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更好地凸顯“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烏申斯基説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慾望。”只有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創設情境又是產生興趣的前提。

新課伊始,我創設了同學們非常熟悉的阿凡提的故事,(課件)通過故事的講述,問題出現了:到底阿凡提想的是怎樣一條妙計,拋出的金幣可能都正面朝上嗎?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本課所要研究的內容——可能性,並立刻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對主題的思考,巧妙的為後面的教學埋下伏筆。

課件出示足球比賽畫面(課件),講述足球比賽開始時裁判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哪隊先開球。然後提問:“你認為用拋硬幣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開球公平嗎?為什麼?

根據提出的問題,教師拋一次硬幣,讓學生猜測可能出現的情況,加深對可能事件不確定性的理解。同時學生初步感到拋一次硬幣下來,出現正面或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1/2。

b、小組討論思考: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與總次數的關係。

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內進行合作探究,充分發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潛能,彰顯學生個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操作分析、試驗猜想中得到不斷的提高。

各小組彙報試驗結果,發現了正面朝上的次數與反面朝上的次數都是接近總次數的1/2,次數越多越接近。為驗證這點,課件出示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課件)使學生認知與思維活動逐步深入,瞭解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1/2,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從而驗證了在足球比賽前拋硬幣來決定誰開球的規則是公平的。

練習是學生領悟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設計了以下不同層次的練習。

遊戲前決定哪隊先開始?引出用轉盤來決定,先設計這樣一個轉盤。(課件)

各隊學生肯定認為這個轉盤不公平,“為什麼不公平?”引導學生説一説指針停在紅、黃、藍色區域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用分數表示。既然這個轉盤不公平,“你會設計一個公平的轉盤嗎?”運用等可能性的知識讓學生動手設計出公平的轉盤,有效地突破難點。只有每隊出現的可能性是1/3這樣才公平。

小強用長方體橡皮做骰子,投擲數字的遊戲方案為什麼不公平?應怎樣設計才公平?

此題我做了長方體,正方體骰子各一個,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兩個骰子的不一樣。由於前面知識的學習,同學們會迅速指出長方體每個面大小不一,投擲出的概率是不相同的,只有使用每個面都相等的正方體來投擲才公平。

(1)根據今天學習的知識以及自己的經驗,猜一猜抽到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紀念獎的可能性會怎樣?

(2)如果抽獎箱內放了300個乒乓球,上面分別寫上一、二、三等、紀念獎,商場會怎樣在乒乓球上設置?

此題學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肯定。

經過孩子們思考和討論得出,阿凡提把硬幣反面相對,兩個兩個的粘起來,所以硬幣拋在地上,都是正面朝上的;阿凡提靠自己的智慧贏了奸詐的老財主巴依。但是一定要指出在遊戲、比賽等活動中,我們不能採用這種非常規手段,要保持遊戲、比賽的公平性。

開放性總結,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協作精神,學生回顧本堂課的收穫,有利於培養其反思意識,使學生感受到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悦。

我在板書設計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簡潔明瞭,條理清晰,便於增強學生記憶,啟發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整個教學活動,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趣味性,知識技能得到落實發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第7篇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第一課時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説課。

本節課是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創設了摸棋的情境,讓學生經歷猜測―實踐―驗證的過程,從而感受到這一點,設計的內容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最後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際,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思路清晰明確。

(1)通過對二年級上冊可能性的學習,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生活中也接觸過一些不確定事件,但只是初步的感知這種不確定事件,並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因此教學時,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領悟形成理論知識尤為重要。

(2)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愛玩好動,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學時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玩中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結合己有的經驗與活動情境,理解、辨析“一定”、“不可能”、“可能”發生的事件,並能列舉生活中的一些實例。

難點:(1)、培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能判斷事物發展的可能性。

1(2)、通過遊戲使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基於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從知識、能力、情感這三個方面初步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生結果。

(1)創設有趣的活動,如摸球遊戲,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於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讓學生在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結合本堂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以遊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恰當的創設了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遊戲”的情境,利用有趣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教材及學生的潛在因素,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採用情境激趣、組織引導、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使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運用了多媒體課件、黃紅兩色球及記錄卡片。讓學生經歷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等形式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認識感知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同時養成學生樂於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下面我對各環節展開加以介紹.一、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導入

新的課程改革在數學教學方面,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因此,在上課伊始,我丟掉了教材中聯歡會主題圖的引入,而是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導入新課,通過播放學生喜愛的“守株待兔”故事,設疑激趣,指出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為學生提供有趣的、豐富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同時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矛盾,引起思考,激發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發現的問題。

在本環節中設計了一組摸棋子的遊戲,共將此環節分成四個板塊來進行:一是讓學生感知“一定”與“不可能”,在課前教師為每組同學各準備一袋大小個數相等的棋子。二是體驗“可能”並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三是實際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連,使所學過渡自然進入教學的第三環節。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我們來玩摸球遊戲。

盒子裏放的全是紅球,那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一定嗎?

盒子裏全是黃球,沒有紅球,那我去任意摸一個,結果會是?可能是紅球嗎?(不可能是紅球,因為裏面沒有紅球)(師板書:不可能)

通過剛才摸球,你們發現能從盒子裏能摸到黃球嗎?(能)一定能摸到黃球嗎?(不一定)也就是説我們摸到的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紅球。(板書:可能)

把教材中呈現的“摸球遊戲”的情境貼近學生,為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以“自主探索”為核心,將“合作交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摸到盒子裏的球是什麼顏色的,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是非常有益的。

為大家展示課本練習二十四的3種現象,用一定、可能、不可能這些詞來描述這些現象。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使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拿出教師事先準備好的卡片,每人一張,進行塗色比賽並貼在黑板上師生評價。

塗色活動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更增添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説説生活裏的事,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説一説,比比誰想得又快又多。(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讓學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描述生活在的事,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藴藏着豐富的數學內容,從而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尤其是教師即興的口語評價與引導,對整個課堂氣氛,學習情感的激發起了很好的渲染,促進作用。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理清知識脈絡。

本節課的教學以問題為主線,遵循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的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了,經歷了“質疑—探究—建模—形成概念”的過程學習,使得教學思路一脈相承、水到渠成。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這種設計遵循了數學概念教學發展方向,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觀.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