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國崛起解説詞6篇 崛起之路:大國崛起的深度解讀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6W

隨着世界格局的變遷,有一種力量正逐漸崛起,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中流砥柱,這就是大國崛起。作為當今國際關係的焦點,大國崛起既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也是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塑者。本文將探討大國崛起的原因、影響以及未來走向,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解説。

大國崛起解説詞6篇 崛起之路:大國崛起的深度解讀

第1篇

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教授索尼亞?阿爾達?梅西亞斯:

只有統一的國家才有足夠的實力和決心,來資助哥倫布這樣一場偉大的航行,這也充分展示了當時歐洲封建強國的力量和決心。

出生在布商家庭的哥倫布,從小就耳濡目染討價還價的商業行為,在葡萄牙的八年航海經歷又給了他提高價碼的理由,哥倫布理直氣壯地為自己爭取足夠的權益。

而女王也並不認為與一個普通百姓坐下來討論利益分配的問題有什麼不妥。

西班牙國家遠程教育大學主講教授卡洛斯?馬丁內斯?蕭:

對於殖民地的佔領,雖然是由探險者完成的,但是其基礎在於同王室簽訂的合同和條約,這就好像在合唱中當頭的是領唱一樣,得到的殖民地由探險者進行殖民,但是殖民地的主權還是屬於王室的。

1492年4月17日,雙方簽訂協議,國家的意志同航海家的願望最終結合在了一起。

哥倫布被任命為發現地的統帥,可以獲得發現地所得一切財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併一概免税;對於以後駛往這一屬地的船隻,哥倫布可以收取其利潤的'八分之一。

8月3日,帶着女王授予的海軍大元帥的任命狀,哥倫布登上甲板,對女王資助給他的三艘帆船下達了出航的命令。

大國崛起解説詞6篇 崛起之路:大國崛起的深度解讀 第2張

第2篇

在這張桌子上,歷史永遠定格在1924年1月22日。列寧每天離開辦公室前,都從這裏撕下一頁日曆。但是那天,他已無力撕下這頁日曆。

蘇聯人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兄長,一位和藹的領袖,一個根據實踐要求為俄羅斯謀劃未來的舵手。

列寧給了人類一種鮮明的典範,即人類還可以有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有可能在他去世之後,俄羅斯走上另外一條繁榮的生活道路。很遺憾,列寧所實施的這種實踐活動最後還是沒有繼續進行下去。我認為,整個世界失去了一個面向未來的機會。

接下來領導蘇維埃政權的,是以行事嚴峻果斷為世人熟悉的斯大林。也許純屬巧合,列寧以發源於西伯利亞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繼任者則以一種硬度很強的金屬——“鋼”作為自己的姓氏。

正如這兩個姓名的文字意義一樣:列寧時代,國家的經濟政策具有相當的彈性;而斯大林則以強硬的手段,加快了國家工業化的步伐。

他們認為這個廣大的國家,想要發展,必須集中所有的資源,必須限制資產階級,限制資本主義體系,控制所有的資源,包括農業資源。

斯大林就認為,我的工業化資金只能靠我自己內部來積累,內部來積累呢,那主要當然要來自於農業,所以,他就明確提出一個要貢税論,就是説要農民,除了他要交的糧食,應該交的國家任務之外,在工業品上,他要把工業品的價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後這樣讓農民買東西的時候付出更多的錢,就是説通過這樣一個方式來積累工業化的資金。

以工農業“剪刀差”的方式來積累工業化資金,意味着此前為保護農民利益而推出的新經濟政策將被捨棄。斯大林説:“我們所以採取新經濟政策,就是因為它為社會主義服務,當它不再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時候,我們就把它拋開”。

在斯大林看來,時過境遷,新經濟政策不利於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了,因為蘇聯需要的是速度。斯大林經常説:“延緩速度就是落後,落後者是要捱打的。”

20世紀20年代,西方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恢復過來,各個主要工業國家的工業生產總值都達到或超過一戰前水平的1.5倍。一些歐美經濟學家稱資本主義已消滅了貧困,空前的繁榮讓他們充滿信心,並繼續封鎖蘇聯經濟。

1927年,英國宣佈斷絕英蘇關係,並廢止1921年簽訂的英蘇貿易協定。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發起六國外長會議,提出要“和共產國際做鬥爭”。

孤零零的蘇聯看起來似乎不堪一擊。雖然新經濟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

第3篇

幸運的是,就在葡萄牙大張旗鼓地進行海洋探索並從中獲利的近一個世紀裏,歐洲的其他地區還在中世紀的封閉中明爭暗鬥:

英格蘭和法蘭西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貴族之間戰爭不斷;

德意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幾百個邦國在進行着遠交近攻的遊戲;

意大利的城邦正享受着傳統貿易帶來的最後一段美好時光;

到1460年,被葡萄牙繪在地圖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經達到了4000公里。就在這一年,恩裏克去世了,這個終生未婚、在薩格里什苦修了45年的聖徒又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雖然恩裏克一生從未親自出海遠航,卻無愧於“航海家”的稱謂,因為歐洲航海界所有載入史冊的偉大發現,都是以他傾一生之力組織實施的航海計劃作為起點的。

公元1487年7月,恩裏克去世27年之後,葡萄牙航海事業的繼承者若昂二世國王,派迪亞士率三艘帆船繼續沿大西洋南下。

航行半年後,船隊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見的風暴,在被風暴裹挾、被動地向東南方漂泊了13個晝夜之後,迪亞士命令船隊掉頭北上,這時,他意外地發現:船隊已經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為紀念這次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迪亞士給這個海角取名“風暴角”。

但若昂二世卻鄭重地將這個名字改為“好望角”。現在,只要再努一把力,葡萄牙人就能到達夢寐以求的東方。商路即將打通,意味着財富的香料貿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的手中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葡萄牙遭遇了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剛剛統一的鄰國西班牙。那麼,西班牙人將憑藉什麼和葡萄牙競爭呢?

格拉納達是今天西班牙境內最具有伊斯蘭風情的城市,伊斯蘭建築的經典之作阿爾漢布拉宮,經過了幾個世紀的火災兵難,仍然優雅端莊。

五百多年前,西班牙光復運動的最後一仗就在這裏進行。1490年春天,西班牙的伊莎貝爾女王率領十萬大軍包圍了格拉納達。

西班牙王國的重建,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收復失地的戰爭,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八個世紀。到15世紀,格拉納達王國還處於穆斯林信徒摩爾人的統治之下。

在格拉納達對面的這座石頭城堡裏,伊莎貝爾女王親自督戰。這位女王平素一身潔白,每天要沐浴更衣四次,美貌曾驚豔歐洲王室。但此次她發下重誓:不奪取格拉納達決不脱下自己的戰袍。

1492年1月2日,在西班牙軍隊的猛烈攻擊下,摩爾人棄城投降。長達八個世紀的戰爭宣告結束。伊莎貝爾女王親吻了格拉納達的土地,與她的丈夫費爾南德國王一起進入阿爾漢布拉宮。

而就在西班牙的統一剛剛完成的時候,歷史給西班牙送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隨着女王進入格拉納達的隊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見的熱那亞人,他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克里斯托夫?哥倫布。

從當時已經普遍傳播的地圓學説中,哥倫布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達東方。哥倫布相信,他的航海計劃能很快將歐洲人帶到東方,但是,在此前的.六年中,哥倫布在葡萄牙卻一直遭受冷遇。

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副院長費爾南德?阿梅利戈?古埃爾沃阿蘭戈:

若昂二世沒有接受哥倫布的建議,是因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主要是越過好望角,經過非洲再向東,尋求新的航路到達亞洲,從而和印度進行貿易。

航海知識豐富的葡萄牙專家們認為:向西航行到達東方的實際距離,將遠遠超過哥倫布的預測。但正是葡萄牙專家這個正確的判斷,使葡萄牙王國喪失了一次歷史的機遇。

1492年1月,剛剛完成統一大業的伊莎貝爾女王第三次召見了哥倫布。

葡萄牙依靠海權的迅速崛起,讓整個歐洲嫉妒得紅了眼,但財力、物力和人才的缺乏使所有的國王、貴族、商人們望而卻步。雄心勃勃的伊莎貝爾女王用23年的時間締造了統一的西班牙,現在,她開始成為西班牙遠洋探險的總贊助人。

第4篇

在歐洲西北部,有一個和英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它的面積只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半北京,它的名字叫做荷蘭。

在八百年以前,這裏是一片沒有人煙,只有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從12世紀到14世紀,才逐步形成了人類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蘭仍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位於海平面以下。如果沒有一系列複雜的水利設施阻擋,荷蘭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每天將被潮汐淹沒兩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紀的時候,卻是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區。一個僅有150萬人口的'荷蘭,將自己的勢力幾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被馬克思稱為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

荷蘭人創造奇蹟的故事,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敍述呢?

第5篇

現在展現在西歐人眼前的,已不是一個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個地球了。

地球飛快地旋轉,製圖員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滿足不了人們對修訂版地圖的需求,地圖在潮濕和未着色的時候就被取走,航海家開闢的新航線成為了歐洲控制世界的鐵鏈。

在堅船利炮的猛烈攻擊下,一個個海上交通戰略要點相繼成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正是利用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個據點,葡萄牙壟斷了半個地球的商船航線。在16世紀初的前五年中,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量從22萬英鎊迅速上升到230萬英鎊,成為當時的海上貿易第一強國。

與葡萄牙在東方的收穫相比,西班牙在美洲大陸上的掠奪更加直接。

據統計,從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從美洲得到18600噸註冊白銀和200噸註冊黃金,到16世紀末,世界金銀總產量中有83%被西班牙佔有。

與歐洲人的擴張相伴隨的,卻是美洲兩大文明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戰爭屠殺和歐洲傳來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區的人口從2500萬下降到265萬,祕魯的人口由900萬下降到了130萬。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從那以後急劇減少了90%。

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學 教授安東尼奧?曼努埃爾?埃斯帕尼亞?歐西門:

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室聯合起來時,就是在葡萄牙的菲利普一世或者是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統治期間,據説菲利普王國的太陽從來不降落,因為葡萄牙和西班牙國王的版圖到達了整個世界,從墨西哥到菲律賓、中國、印度和非洲。

在歐洲,西班牙統治着近一半的天主教世界;在亞洲,它征服了菲律賓;而除巴西以外的美洲都歸西班牙所有。葡萄牙的殖民地遍佈非洲、巴西以及環大西洋、印度洋航線的'島嶼。

伊比利亞半島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蹟,這奇蹟會不會也像神話故事那樣,見首不見尾,縹緲不定,來去匆匆呢?

這是馬德里惟一一個以國家名字命名的廣場,西班牙的驕傲——作家塞萬提斯的紀念碑赫然矗立在正中央,每一個走近塞萬提斯的人,都忍不住要用手摸一下騎着瘦馬的堂?吉訶德和緊隨其後的僕人桑丘。

西班牙古鐵雷斯?梅利亞多學院院長伊西德羅?塞甫爾維達?穆尼奧茲:

塞萬提斯生前出版了許多書,他的戲劇作品在當時也大受歡迎,但是,他年老時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他所認識的那些大人物都沒有給他足夠的生活資助,以至於他死的時候仍然十分貧困。

塞萬提斯的命運,在有意無意間折射了伊比利亞半島的榮辱興衰。

在強大的王權和狂熱的宗教信仰的支撐下,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海洋、獲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樣湧入的財富,幾乎都用來支撐為宗教信仰、為殖民擴張而進行的戰爭,而沒有用來發展真正能夠讓國家富強起來的工商業。勢力強大的王公貴族不願意看到工商業的發展導致新興勢力的崛起,他們甚至荒唐地把數以萬計的從事工商業的外國人,從自己的國土上趕走了。

第6篇

由於戰爭條件呢,採取了一種幾乎是24小時工作制,就是機器不歇人休息,輪班倒制度,所以西伯利亞的工業也很快地發展起來了。

即使在最艱苦的1942年,蘇聯飛機產量仍達到兩萬架以上,比德軍幾乎超出一倍。

蘇聯巨大的工業能力壓倒了納粹德國,成為制勝的利劍。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的工人們駕駛着剛剛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廠,迎戰德軍。

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的頂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共損失兵力1000萬,佔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傷亡人數的73%,蘇聯以20xx萬人的犧牲為代價,捍衞了正義,捍衞了和平。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僅此一點,蘇聯就無愧於一個大國的稱謂!

在德軍敗局已定的1945年2 月 ,當時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個國家——美國、蘇聯、英國的首腦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在雅爾塔會晤,一起商談確立戰後的世界格局。

這是世界對蘇聯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的`承認,也是對蘇聯所承擔的大國責任的尊敬。

在20世紀中葉的萬里晴空之下,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隔洋相望,共同主導了世界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着“蘇聯”的字樣。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

夢想。從太空俯瞰地球,是人類文明的高度,也是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高度。任時光流逝,這一高度將永載史冊。

而能否超越這一高度,將取決於俄羅斯一代代領航者的視野是否足夠高遠。

這是一本被封存了五十年的書,它的作者是法國文學大師羅曼·羅蘭。

1935年,羅曼·羅蘭應高爾基的邀請訪問蘇聯,在蘇聯他處於鮮花和歡呼之中。後來他寫信給斯大林説:“我看到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整個國家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跟千百種障礙做不斷的鬥爭,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設一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