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5篇 反思筆算乘法教學: 優化方法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5W

筆算乘法是數學中一種重要的計算方法,但在教學中卻時常出現問題。本文將對當前筆算乘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並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5篇 反思筆算乘法教學: 優化方法

第1篇

1.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理解每一步計算的含義;能正確地進行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

2.在自主探索、交流學習中,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會用已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重 點: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及乘法豎式書寫的格式,並能正確計算。

教師:屏幕上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筆畫畫,他們三個一共有多少支彩筆?請同學們都猜一猜。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寫在自己的紙上)。然後想一想你用什麼辦法説明你猜測的'數是正確的或者比較接近正確答案。

教師:請同學們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出12×3等於多少。

要求:動腦筋,想一想,該怎樣計算呢?把你的方法寫下來。算完後在小組內互相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生2:我也是用連加的方法算出來的,12個3相加等於36。

生3:我是這樣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後算2乘3等於6,再算10乘3等於30,30再加上6等於36。

生4:把12拆成8和4,再分別乘3,把它們的積相加等於36。

生5:把12拆成9和3,再分別乘3,把它們的積相加等於36。

同學們通過討論得出結論:生3的方法簡單。因為如果加數多了計算就很麻煩。

教師:那我們能不能把生3這三個算式像加法豎式那樣合併成一個豎式呢?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①先用3乘個位上的2得6,寫在個位上,表示6個一;再用3乘十位上的1得3,寫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結果就是36。②2×3=6,6寫在個位上,表示6個一;10×3=30表示3個十,3寫在十位上,等於36。③先用十位上的1乘3,表示3個十,寫在十位上;再用個位上的2乘3得6,表示6個一,寫在個位上,結果就是36。

教師邊板書邊講解,邊與學生交流:在乘法豎式時,先寫第一個乘數12,再寫乘號,然後寫第二個乘數3,注意3寫在哪兒。乘的時候,要從個位乘起,用3和個位上的2相乘得幾,寫在哪兒?為什麼?乘完了嗎?還沒有,接着用3乘十位上的1,得到的3又寫在哪兒?表示什麼?結果是36。

教師:對,繼續用3乘百位上的數,乘得的積就寫在百位上。

(1)做一做第1題(板演齊練,全班交流算法,比一比書寫格式)。

(2)做一做第2題(板演齊練)。(做一做第2題,算好後相互説一説是怎樣算的)

教師:你發現這3道算式最大的區別是什麼?(第一個算式,第一個乘數是一位數;第二個算式,第一個乘數是兩位數;第三個算式,第一個乘數是三位數。)

這3道算式之間有什麼聯繫?(先乘個位,再乘十位,最後乘百位,這是筆算乘法的基本方法)

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檢查並説説自己是怎麼算的。

(1)用課件出示練習十三第2題,請同學觀察題目,明白題中給出的信息。

(2)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同桌再互相説説自己的算法。

(3)指名學生在班裏彙報,説説為什麼要用乘法來計算,用豎式是怎樣算的。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彙報,並整理本節課學到的知識。

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交流理解算理、總結計算方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更注重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算理算法的探索過程中,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倡導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逐漸體會到用豎式計算的優越性。

筆算乘法教學反思5篇 反思筆算乘法教學: 優化方法 第2張

第2篇

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筆算方法。我認為因數中間有0的筆算在三年級已經學習,所以在不瞭解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下,就把重點放在了因數末尾有0的簡便運算。然而課堂教學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給我這個多年教學數學的老師無疑是當頭一棒。

我在課前鋪墊了一些整十、整百數的乘法口算練習,並強調學生説出口算過程。由此再引出例題160×30,學習例題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試着口算,再展示幾種不同的算法,讓學生自己用口算的方法進行筆算,通過比較大多數學生知道用簡便方法計算。用筆算方法計算106×30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用剛才的方法進行列式計算,反饋的結果出乎意料,學生還是遵循着筆算要數位對齊,正是因為受這種定勢思維的影響,絕大多數學生在接受因數末尾有0的簡便運算都比較困難。課堂作業的反饋情況來看也不是很好,錯誤較多,原因是有的學生沒有熟練簡便筆算,有的學生沒有用簡便算法的豎式,有的學生總忘在積的末尾添夠零,有的學生在算乘的時候,不應該出現0的地方出現了0,不能徹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針對這種現象,我想課後應加強專門練習,並當面批改加強個別指導。

一、課內對於簡便寫法強調不夠,學生受筆算都要求數位對齊定勢思維的影響,不習慣用簡便寫法的豎式;

二、學生課堂作業時間不夠,在前面的算法引導中可以簡潔些,這樣就能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多練多説;

三、課前備課時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高估了學生的能力。

第3篇

感觸一:注重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來解決問題。

教學24x12=?時,我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再由學生進行“計算”。計算過程中有學生進行“口算”,有學生進行“筆算”,口算方法靈活,筆算合理規範,呈現出算法多樣化的思維環境。在指導用豎式計算時,我採用:一讓學生自己先體會計算過程,二説是怎樣算的,三辯藉助多媒體每一步是怎樣得來的,為什麼是這樣?四小結計算方法,五練習,“五步曲”逐層深入。在整個計算活動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其經歷計算過程,允許並鼓勵他們有不同算法,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鼓勵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在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得到收穫,並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感觸二:準確捕捉了課堂生成問題,發揮了教師“傳授與解惑”的指導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及時的改變教學思路,靈活的改變教學設計,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在這節課中也得到了體現。

在處理“第二個因數的個位與第一個因數乘的積時有進位應如何算”

這一難點時,先指導算理,讓學生初步能夠明白。然後引用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因數有進位又怎麼辦”這一問題展開後面的教學。我敏鋭地捕捉到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存在的實際問題,及時進行鍼對性的講解。還以多媒體出示了兩道檢查錯誤的讓學生去探究,進行算理的指導。通過比較與講解,及時幫助了學習障礙,發揮了教師“傳授與解惑指導作用”。

學生初步掌握筆算的方法後,我用多媒體出示三道筆算題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做,再由多媒體演示筆算過程。後面用多媒體出示了兩道檢查錯誤的筆算題,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點評然後進行練習鞏固,練習的設計要注重多樣性,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注重練習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練習是計算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對計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與消化、理解與掌握,往往是通過練習來檢驗,同時還能促使學生感悟、優化算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在練習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注意“以趣引導”,使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樂學”。

在讓學生自己試做24x12=?過程中,沒有一個學生會做,我腦子一片空白,不知怎麼辦才好,最後改變了備課思路,由小組合作學習變成啟

髮式進行引導,效果還是不錯的。但在總結筆算的方法時,應該加上小組討論這一環節,會更好。

對於計算教學,需要我們教師做到服務生活,以趣導入,算法多樣,不拘一格,分層練習,形式多樣。例如:最後我加了一道趣味數學題12x11,36x11通過計算髮現其中的奧妙。這些只要我們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計算教學一定會更加精彩!

第4篇

在教學本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內容時,我改變了教學方式,希望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的知識。所以,課的開始,我通過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75×28,來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把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找準,為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新知做鋪墊。所以,這道複習題是必不可少的。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145×12)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大同小異,學生完全可以利用遷移類推的方法去解決新知,所以我讓學生採用嘗試學習法先自己獨立解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學生在嘗試解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讓每組的第一個作對的孩子檢查本組其他的同學,把有錯的本子拿給老師看,這樣藉助學生的力量,老師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全班的病號,(有一個錯例在我的預設之外:一個學生第一步乘出的積的末尾寫成了“5”,應該是“0”,這時我正好利用上我臨時補上的課件:有一道題是怎麼判斷一道題的尾數,即個位上的數字,,讓學生學會利用尾數法很快判斷計算結果的個位數字是幾。)然後把錯例板書到黑板上,充分利用現成的錯誤資源當做教學資源,我認為很有價值,學生也特別感興趣。特別是結合枯燥的數據讓學生結合本題去講解每一步存在的實際意義(例如145×2表示火車兩小時行的路程;145×10表示火車10小時行的路程;290+1450=1740表示2小時行的加上10小時行的就是火車12小時行的總路程),讓學生結合現實的情境,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體化,更便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通過比較75×28與145×12的計算過程,在比較中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在比較中,學生的知識不斷得到整理與重組,知識網絡得以不斷充實和完善。在這裏有一位學生提出瞭如果把145×12的豎式列成12在前,145在後的話,就得分別乘3次,這也是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同的一點,這種情況的出現我也想到了,但是沒兩位數乘三位數的筆算時,我們可以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把三位數寫在前,兩位數寫在後,這樣可以使筆算更簡單、方便一些,這樣既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又進一步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有利於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

本課的練習題主要是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掌握先着手,讓學生通過填一填,進一步明確豎式中的每一步得數是怎麼來的。然後通過兩個實際生活的例子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然後通過糾錯練習、開萬寶箱這兩題,把估算教學與筆算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改錯,把學生計算中易產生的錯誤加以糾正,從反面提高乘法計算的正確率。最後通過兩個解決實際問題的檢測題去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老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教學,同時反射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便於自己反思、改進。

第一段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使學生掌握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方法;

第二段教學相應的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並結合筆算引導學生自主掌握相關的乘法口算。

整個教學過程,我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主體,是探索者,由於學習方式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學生的學習活動積極了、主動了。從作業和測驗情況來看,本節課內容學生掌握得不錯。

第5篇

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這部分學習內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主要教學的是“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教學要突出的是乘的順序以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

所以我把重點放在初步掌握兩位數筆算方法。教學難點定在掌握乘的順序,理解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另一個數,所得的積的末尾要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又因為筆算是在口算的基礎上完成的,所以我第1個環節設計了“口算遊戲”起到複習和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的作用。

新課程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為了繼續保持孩子的注意力,我把計算教學置入現實情景中,創設“買書”的情景,並提出“買一套書要付多少錢?”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先自主探究嘗試列式計算,然後再讓學生互相交流算法。

但在真實的課堂上,當我下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生嘗試計算時我就發現他們在筆算上存在的問題,24×2用筆算,算的順序都是錯的,他們是從十位算起,也就是説學生是用口算的順序去進行筆算,之後,想到了戴主任説的一句話“這節課老師要讓學生學會什麼?”我想學生在那裏“跌倒”,我就應該讓他在那裏“爬起來”,把他不會的知識,讓他在這節課學透,所以我這課的定位就改變了我的這節課的重點,就向樑啟文老師説的“因材施教”,但由於自身經驗不足,遇到不順就會緊張,其實回頭想想,我應該向鄧新華老師説的那樣“要抓住學生的錯誤資源,採用合作小組讓學生再一次討論,探索得出結果”。接着因為實物投影沒有開好,有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我自己也覺得很遺憾,沒有把有趣、精彩的練習上完。

這節課,我利用課件引導學生説算理,演示課件時讓“不會用筆算的同學”通過1聽、2看、3討論的過程來掌握筆算方法,把難點講透,讓所有的孩子都明白,當用十位上的數去乘得的積的位置在那裏。接着我通過兩道計算題鞏固算理。

雖然沒有把最後有趣的練習上完,但是我驗證了一句話就是“以學定教”。教學的設計是“死”的,而課堂、學生、是活的,學生通過這節課把筆算的順序弄懂了,這也是我成功的一面。

雖然練習沒有上但我也想説一説我的設計。練習我分了3個層次1、練算,2、糾錯,3、應用。

最後我設計了:拓展提升,為了讓孩子們知道豎式計算不光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可以幫助我們尋找計算規律得到巧算。

在上課時我要注意控制時間,在討論算理時我的語言應該簡練些,讓學生一聽就明白,不繞彎子,這也是我平時要鍛鍊的地方。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