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找規律》教學反思8篇 《洞察規律,解鎖智慧》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本文以“《找規律》教學反思”為主題,探討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總結規律,培養其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和經驗分享,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找規律》教學,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找規律》教學反思8篇 《洞察規律,解鎖智慧》

第1篇

“寓教於樂”是自古以來倍受推重的教學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課堂中的快樂因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為學生的精神提供源頭活水。

遊戲是課堂學習的強心劑。什麼樣的遊戲,在哪一環節設計遊戲,會對學生的探究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呢?在本節課的開始,“剪刀、石頭、布”的遊戲緊扣規律開展,有效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規律這一內容以強勢效果推進學生的視界,這樣的遊戲有的放矢,一石二鳥。最後的數數遊戲又一次讓學生感悟到規律,但這兒的遊戲不是簡單的重複,此次的着力點重在運用規律解釋現象,解決問題。

人人都有被尊重的慾望。學生的這種慾望實現之後,表現得很主動。在盆花問題呈現之後,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讓他們在信任與尊重中開始活動;在彩燈問題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覺到又一次被尊重;“你來提問,我來答”這一環節,學生儼然成了一名小老師,被尊重的喜悦溢於言表,積極性又一次高漲。

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尊重,思維表述被激活,在思考層面表現得“深而全”。在提問環節,學生提出“從左起第17面彩旗是什麼顏色”的`常規問題,又提出了“從右起第27面彩旗是什麼顏色”的反向問題。這實則是學生思維概括化和條理化的表現。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與學生思維的參與程度有關。學生的熱情被激發,主體性得到發揮,參與度自然提升。

成功幫助樹立信心,成功可以持續熱情。在探究學習中如何讓學生體驗成功之樂、探究之樂呢?在本節課上,我針對我班學生可能存在有序表述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做了適當的調整,在觀察場景,感知規律的環節,我細化問題,讓學生有序地分步回答,降低表述難度,更易於體驗成功。

另外,在處理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理解並運用計算法解決問題時,讓學生結合算式説想法,突出了“以幾個為一組”及“最後一盆是第幾組第幾個”的問題,讓學生有序思考,按步驟表述想法,並做好聽他人説與完善己説的方法,有效地突破完整表述這一難題。

另外,教師肯定性評價,表揚性話語和獎勵性的做法對學生的情感都有積極性的刺激,這種刺激可以讓他們體驗到成功,振奮信心。

《找規律》教學反思8篇 《洞察規律,解鎖智慧》 第2張

第2篇

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教學例1是最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

我運用猜顏色的活動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什麼第一組好猜,第二組猜不對,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感知規律。導入課題找規律。接下來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圖引入,讓學生充分觀察並感知圖中的事物,如:彩旗、小花、燈籠、人物的排列規律。同時也使學生感知顏色是有規律的排列的。創造規律活動是有趣味的,並不是單調的創造規律,而是給他以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材料,創造自己的規律。不但激發了學生熱愛數學,主動發現美的情趣,又讓我感到驚歎的:原來在孩子的手中可以創造出更美的數學,更真的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我把知識進行拓展,讓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通過找生活中的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不足之處在於,一是在這節課上我發現自己平時對學生放手探究還不夠,總害怕學生不會,應該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二是鑽研教材不夠深入,應讀懂讀透教材,例子舉得太少,都侷限在顏色裏,應讓學生感知更多的規律。

今後我將以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為契機,加強學習研討,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中反思,反思後再實踐,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第3篇

本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學習了簡單的週期排列規律的基礎上,第二次學習找規律,無論從知識上還是情感上,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但此次找圖形的規律以循環排列為主。這樣,學生不僅要看清形狀或顏色的組合規律,還要發現圖形排序上的`規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概括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二年級學生而言,要透徹理解與掌握不是易事。

課堂上以學生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學生喜歡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具體操作來掌握圖形的排列規律。在排一排、畫一畫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發現規律。

在自學互動、發現規律這一學習活動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去發現“牆面圖案”的規律這一環節。學生感覺比較自然、親切,學生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的階段。

發現規律這一活動環節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與同伴交流,互相討論,尋找規律。通過交流,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可以發現很多規律。感知這個規律。

遊戲測評第三關“設計圖案”再次創設開放的教學情境,提供學生自由設計圖案的機會,讓學生動手創造“規律”,有意識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創新意識。這一動手環節意在讓學生擁有一種數學意識、數學能力和一雙數學的眼睛。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自己在師生交流、課堂調控與評價方面還有欠缺,前輩們對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讓我受益匪淺。我將會記住點點滴滴,不斷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以提升。

第4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執教找規律一課時,以學生喜歡的“聯歡會”為主線展開教學。通過“觀察聯歡會場”——“填入場券”——“參加聯歡會節目”(節目是由一些找規律、藏規律等內容組成的遊戲活動)。使學生們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課後,我對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索。

1、重點沒有講透。在教學找規律的方法時,沒有強調規律是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只在口頭上説:“我發現了紅、黃,紅、黃這樣的規律。”結果有些學生認為身邊的事物只要出現了一次,就是有規律的。其實可以在教學時,在有規律的每組之間劃上虛線,讓學生充分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從而正確學會找規律的方法。

2、難點沒有突破。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複雜的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教師應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調整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實現預想好的教學過程參與學習。因為“以學論教”的課堂相對於“以教論學”的課堂,有了許多的.不確定性,教師不能完全按照實現設計好的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便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靈活調整。在本課中教師還不善於抓住學生的信息反饋,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如檢查聯歡會入場券時,發現有學生這樣做:

我並沒有馬上、仔細分析學生錯誤原因,只是讓別的學生進行糾正。若及時追問:“他做得對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進而討論得出:“先要把不完整的規律補充完整,才能接着往下塗。”這樣就會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圖形是一組一組有規律出現的,也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所以,在課堂中教師的隨堂機智顯德尤為重要,而隱藏在隨堂機智背後的恰恰是教師的觀念和專業素養。教師即使做旁觀者,也應該是積極的旁觀者。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再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蘇霍姆林斯墓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極深帶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適應並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在《找規律》這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前,大膽的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促進課堂教育效果顯著提高。而且這節課我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框數的遊戲,並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遊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找規律的內容具有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規律”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地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地展開交流,注意傾聽其他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繫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己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發展。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着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第5篇

“寓教於樂”是自古以來倍受推重的教學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課堂中的快樂因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為學生的精神帶給源頭活水。

遊戲是課堂學習的強心劑。什麼樣的遊戲,在哪一環節設計遊戲,會對學生的探究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呢?在本節課的開始,“剪刀、石頭、布”的遊戲緊扣規律開展,有效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規律這一資料以強勢效果推進學生的視界,這樣的遊戲有的放矢,一石二鳥。最後的數數遊戲又一次讓學生感悟到規律,但這兒的遊戲不是簡單的重複,此次的着力點重在運用規律解釋現象,解決問題。

人人都有被尊重的慾望。學生的這種慾望實現之後,表現得很主動。在盆花問題呈現之後,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讓他們在信任與尊重中開始活動;在彩燈問題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覺到又一次被尊重;“你來提問,我來答”這一環節,學生儼然成了一名小老師,被尊重的`喜悦溢於言表,用心性又一次高漲。

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尊重,思維表述被激活,在思考層面表現得“深而全”。在提問環節,學生提出“從左起第17面彩旗是什麼顏色”的常規問題,又提出了“從右起第27面彩旗是什麼顏色”的反向問題。這實則是學生思維概括化和條理化的表現。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與學生思維的參與程度有關。學生的熱情被激發,主體性得到發揮,參與度自然提升。

成功幫忙樹立信心,成功能夠持續熱情。在探究學習中如何讓學生體驗成功之樂、探究之樂呢?在本節課上,我針對我班學生可能存在有序表述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做了適當的調整,在觀察場景,感知規律的環節,我細化問題,讓學生有序地分步回答,降低表述難度,更易於體驗成功。另外,在處理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理解並運用計算法解決問題時,讓學生結合算式説想法,突出了“以幾個為一組”及“最後一盆是第幾組第幾個”的問題,讓學生有序思考,按步驟表述想法,並做好聽他人説與完善己説的方法,有效地突破完整表述這一難題。

另外,教師肯定性評價,表揚性話語和獎勵性的做法對學生的情感都有用心性的刺激,這種刺激能夠讓他們體驗到成功,振奮信心。

第6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為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一、課初,以遊戲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在本節課的一開始,我以“變魔術”的遊戲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讓孩子們猜測老師變出的花的顏色,隨着變出的花的數量地增多,越來越多的孩子能準確地説出下一朵花的顏色,他們為自己的成功而歡呼,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發現説給大家。我根據學生的發現很自然引入本節課的內容的學習。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授內容時,我沒有馬上把教材中的信息窗呈現給學生。因為信息窗中給出的信息比較多,對於剛接觸規律的孩子來説有點難,我自己設計了了兩組比較簡單的找規律的內容。利用這兩組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發現規律是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為了加深學生對規律的感性認識,我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利用課件,在有規律的每組之間劃上虛線,讓學生充分理解規律,從而正確學會找規律的方法。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規律之後,我利用課件把教材中的信息窗呈現給學生,此信息窗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場景,讓學生從中找到規律,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隨後,我又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着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上完後,自我感覺還不錯,但仔細想想,在課的最後如能讓學生根據這節課的所學,利用學具袋中的圖片自己獨立擺一個有規律的圖形,效果會更好。

第7篇

本課《找規律》是國標本蘇教版第九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找規律主要研究的是週期現象,週期現象是有規律的現象,規律表現為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出現的結構,這種確定的結構是週期現象。週期現象的教育價值在於培養學生髮現規律、遵循規律、利用規律的精神,通過眼前預料以後、通過部分把握整體、通過有限想像無限。發現週期,體會它的確定性是認識週期現象的關鍵。

本課我能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場景,引導學生觀察,從而提出問題:你在圖上看到什麼?它們是怎麼擺放的?你是從哪邊看起的?你發現了什麼等等,很自然地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較好地激發學生髮現問題、探索規律的願望。在教學例1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大部分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之後,再組織小組交流。這樣,使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機會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又有利於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同時,我為學生提供了比較、交流的空間,幫助學生體會每一種方法的優劣,促使學生自覺實現方法的優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能重視引導學生體會觀察、思考、歸納的方法,並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去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參與研究,成為知識的發現者。

在本課的`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一個擺棋子的活動,這樣能把鞏固練習巧妙地融入遊戲之中。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愉快地學習,不僅再次體驗了週期現象的規律,實現了鞏固新知的目的,還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大大的提高了,而且課堂氛圍變得越來越活躍。同時我通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簡單週期現象,使學生更充分地體驗週期現象的規律,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生活現象中常常藴含着有趣的數學問題,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當然,本節課還是存在較多的問題,如,學生在發言回答問題的時候,舉手回答的習慣有個別學生始終沒有做到,課堂教學的時間安排上有點前鬆後緊,在新授這一環節中放的還不是太開,要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性。

第8篇

?找規律》(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是按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新增加的內容。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本冊教材中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顯得複雜一些。這節課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去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眾所周知,數學是模式的科學,尋找和發現周圍世界事物之間的關係以及事物變化的規律構成了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同時,發現關係和規律的過程也是發展學生探索能力的過程。因此,《標準》將“探索規律”作為數學與運算獨立的內容,其目的是加強這方面教學的力度,把這種“探索規律”的活動,結合其它方面內容的學習,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開闊學生的思路。因此在設計時,我根據本課探究性和活動性比較強的特點,為學生設置了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發現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推理的能力。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國小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創設一個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情境,解放學生的思想,讓他們敢想;解放學生的嘴,讓他們敢問。根據低年級學生都對小動物比較喜歡的特點,我為本課設計了一條貫穿始終的情感線:小松鼠般加而引出的一系列問題。用這條情感線來支撐知識線和能力線,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在剛一上課,我便問學生:“喜歡小動物嗎?小松鼠剛剛搬了新家,我們快去看看吧!”由此自然引出一年級下學期學習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即複習了舊的知識,有很自然地引出新的知識,揭示了課題,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大家知道,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本節課教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小東家廚房裝修圖案引出規律:呈循環排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我在考慮的時候,根據目標之一,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的規律,把主題圖作為小松鼠家的`廚房牆面和地面出現,請同學和老師共同來找規律。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牆面圖案的規律,説得很全面。另外,引導學生把圖形改變方向進行觀察,以便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此規律。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經過學生個人親身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變成學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儘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表現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學習材料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提高能力的基本載體。在本課中給每個學生髮四張正方形紙板,用來找小松鼠密碼箱的密碼,(也就是教材中的例1);每個小組發已張貼有圓和五角星的殘缺不全的拼圖。學生通過移一移,貼一貼,擺一擺等過程,切實讓每一個學生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另外,在發現規律之後,給學生機會創造規律,每兩名同學發給一張正方形的白紙作為手帕,發給許多可愛的小圖片,用它們來自己設計新的規律。體現了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繫。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國小數學課堂是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在本課中,既考慮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目標的落實,又考慮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本節課下來,感覺到大多數時間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能夠積極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來。每當出現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時,我及時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質疑、爭論,直到意見統一。再有,在最後創作的環節中,學生根據的已有知識起點,用文字、符號、數字或用自己喜歡的圖案創造規律,有的是三宮格、四宮格,甚至五格六格不限。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最後,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務,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下課。

第三,加強數學思考。《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特別在例1教學後,讓學生把殘缺不全的拼圖補充完整,每個學生都動起手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思維得到了訓練。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注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面向全體,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本節課雖然比較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個別時候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得不夠,教師的主導作用有些生硬;課堂評價還需要再積極些等等。我會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