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殺手不太冷的觀後感9篇 "冷酷殺手下的感動細節"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W

《殺手不太冷》是一部扣人心絃的動作片,講述了一位聰明、果決的女殺手機智應對各種危險情況的故事。劇情緊湊、節奏明快,帶給觀眾無盡的驚喜與緊張感。不僅充滿了激烈的打鬥場面和華麗的槍戰,還深入探討了人性、正義與復仇的邊界。電影以獨特的視角描繪了現代殺手的生存困境,使觀眾在享受驚險刺激的同時,也思考了人性的倫理與道德。

殺手不太冷的觀後感9篇

第1篇

萊昂是從意大利來到紐約的職業殺手,他的工作就是替僱主殺人,一個舔血刀尖的社會邊緣人。

不過,作為一名職業化殺手,堅守着他的行規“no women nokids”,終日穿着暗色系的衣褲,絡腮鬍,與世隔絕的墨鏡,透露出冷漠與拒絕的信息。

殺手,顧名思義,他的生活必然浸透在濃烈的硝煙和血腥之中,所以萊昂會給馬締達一個更加絕望的回答。

他似乎已然習慣於把牛奶當白開水喝,把盆栽當成朋友愛,坐着睡覺的生活。

然而,當全家被殺的馬締達敲門向他求救時,他經過幾秒的猶豫後,打開了房門,於是問題也來了。

他既沒有資格做馬締達的情人,也沒有資格做她的老爸——他能教給這個小花朵的只有如何玩槍,隨着劇情的發展,你會發現,原來他比馬締達更象個孩子,他靦腆而單純,冷酷而可愛,他保護她,只是因為他是個男人,有種。

如果説最令人心曠神怡的是酷味十足的男人,那麼一個濃濃的酷味中摻雜着些許柔情的男人則會令人砰然心動。

因此殺手萊昂一舉成為存世的經典角色,你可以拒絕一個殺手,當你無法不愛萊昂。

人只有要死時,才會重視生命,我不愛殺一個不關心生命的人。

”警官史旦在片中的形象無疑是深度偏執狂,狂燥症患者,有患狂犬病的野狗所有特徵。

他不允許別人違背自己的意思,嗜血成性,歇斯底里,靈魂深處有蔑視和毀滅一切的傾向。

作為一名警官,他不但不能作到恪盡職守,反而和他的搭檔們聯合起來,殺人,販毒,幾乎無惡不作,與片中的職業殺手萊昂對於馬締達發自內心的愛護,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讓馬締達好好活下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警官卻是一個殺人如麻,可以為了一件西裝而對一個快死的人連開四槍。

這種顛覆性的錯位,是對社會的嘲諷,是對美國現存的社會問題根源的追問、控訴。

他是一個單純的人,也許原因恰恰因為他是一個職業殺手,很少與人接觸,也不懂得什麼是快樂。

每次殺人之後,他都一定會洗澡,當清涼的水噴灑臉頰,再淋至全身,我覺得他當時的表情是虔誠的,像是個犯了錯的教徒正在懺悔,請求上帝的原諒。

影片運用積累式蒙太奇,多次出現萊昂洗澡的場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還是一個可愛的人,他的綠色盆栽是他沉默的朋友。

他每天清晨起來,第一件事,便是將它放在窗口,陽光可以照進來的地方。

殺手不太冷的觀後感9篇

第2篇

其實我對電影的熱衷度不是很高,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看電影就想睡覺,所以我評價一部電影的標準就是我看的時候想不想睡覺。

關於《這個殺手不太冷》,真的覺得很好看,很久沒有讓我這麼興奮的電影了。小蘿莉有顆御姐心,正太有個大叔身,殺手裏昂為了小女孩瑪蒂爾達獻出了生命,只是因為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情,雖然一個只有12歲,一個已經三十多歲了。當瑪蒂爾達對旅館老闆説:“heis not myfather,he is mylover。”當時看了只覺得好笑,但時至今日,真的為她的勇氣而感動。看完之後發現網上有很多人説他們之間有愛情時,我是真的不信,但現在我信了,愛情原來真的沒有年齡之分。里昂身為殺手,在面對目標時,他是冷酷無情的,但在私下他只是喜歡喝牛奶、有顆天真的心的和藹大叔,他的生活沒多大樂趣,但瑪蒂爾達來了,就不一樣了。這個只有12歲的孩子,當同齡人還在天真時,她卻看見全家在她面前被滅口,雖然她只在乎弟弟,但其餘的人畢竟都是家人。(其實我一直都搞不清楚她家到底是什麼狀況)當瑪蒂爾達敲開里昂的門時,他們就開始連在一起了,她讓他快樂,而且是體會到從未有過的快樂。瑪蒂爾達説:“leon,iloveyou。”里昂只是笑笑,但我敢肯定,後來里昂是愛上了瑪蒂爾達。“在這兒我們安全了,leon”,當matilda把蘭花從盆中移入土地的時候,她輕輕地説。鏡頭越過女孩的頭頂漸高漸遠,夏日的紐約陽光明媚,綠樹葱蘢。然後,黑色的字幕,隨着sting的歌聲響起。看到這裏,有了心疼的感覺,瑪蒂爾達終究還是要一個人孤苦無依的長大,所幸的是,她有了里昂的回憶。

里昂也是幸福的,畢竟這個世上有了一個人,將會永遠永遠永遠的愛着他

第3篇

喝了些酒,光線很暗。最喜歡趁着這時候寫東西,暢快淋漓。放着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想起那個變態惡人説的:“貝多芬的開場很好,讓我感覺非常爽,但是到後來,它就開始他媽的無聊。——知道我現在還不殺你的原因了麼?”話説完,一陣亂掃之後,碩大的身軀倒地。一次屠殺完成。

?leon》的每一個角色都出乎意料的精彩出色。它沒有很多高深的思索,卻又太能讓人琢磨。做為職業殺手的leon,他的生活是單純的——單純的甚至像舊時代的手藝人,早出晚歸,為生計而奔波,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完成任務,因為危險的職業他連睡覺也要坐着,面對愛情和可能的閒適生活,也要保持克制提醒自己。他與其説是一個殺手,莫不如説已成了一種生活本身——他代表着男人最極端的一面——對待強大殘暴的敵手冷酷無情,對待温順的女人和嬌弱的兒童時卻必須保持規則——不傷害他們,甚至妥協,而温情甚至是他們的阿迦琉斯之踵,最後以生命為代價去報答。“一行有一行的規則。不殺女人,不殺小孩。”這個規則和禁忌的背後,印照的是他渴望又欲求不得的愛情和親情。麻痺很多年後一個小女孩的意外闖入又令他把這些遺忘給想起,就像想起他兒時的故事。老頭子説:“你剛來這個國家的時候,亂七八糟,被女人弄的一塌糊塗。現在,卻是一個優秀的殺手。”人的強大和冷酷,是在痛苦和摧毀的土壤上生出的根,卻註定成了殺手手中精心照料卻開不出花結不出果的植物。瑪婷達的出現成了他一生的光亮,也成了她的自己的毀滅和新生和救贖。就像他在面對她家人被血洗之後驚慌無措時刻的那一瞬的開門,光亮照亮了她的臉也照亮的自己的人生。他被她改變,而他,成了她的熱愛和新生。痛苦人生的一切至此完成顛覆。

我一直為結尾的情節猜測不已。大多數人認為,殺手走向門的時候,是嚮往着新的生活——那個生活裏,屠殺和警惕將不復存在,有的只有他的瑪婷達,和那株不開花不結果的他的心愛。他臉上希冀的眼神和迷茫又嚮往的表情出賣了他的情感,卻令他喪失了殺手的本能——一隻手槍跟在後面,他竟然全無察覺,最後,槍響,殺手死在了暗黑的走廊盡頭,離光亮的門口只差一步。但我卻隱隱傾向於認為,殺手知道後面的手槍,他在尋找他遍尋不得的夢,那個夢連着長廊與出口,也連接着現世的痛苦與來生的夢幻——它是死亡。他一人鬥百人,最後已經沒有手槍,無法為瑪婷達報仇,唯一和希望,是和那個變態同歸於盡。更重要的是,他出去了,又能怎樣呢?有他的瑪婷達,更好還是更壞?依然和他在一起,小女孩的生活恐怕還是在仇恨中度過,沒有新生,一切重新歸回到舊的軌道——練習,殺人,執行任務,生活像尖利的刀寒光閃閃。他選擇了死亡,倒下後的最後一刻,將炸彈拉環送到變態惡人的手中,幾乎深情款款,柔和的彷彿是臨終的囑託:“這是——來自——瑪婷達——”炸彈引爆,報仇完成,殺手已死。

第4篇

這部片子高中時候看了超過十遍以上 當時印象最深的台詞是 要麼愛要麼死 leon看着門外的光亮漸漸傾斜的橋段 也讓我哭了十次以上除此之外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別的體會 當時就是莫名其妙的喜歡這部電影

前兩天看到微博上分享這部電影的gif 火速快播了一下 在阿拉斯加回西雅圖的飛機上沒有算好時間 看到一半就降落了 昨天斷斷續續把後面一半看完幾年以後重温 之前每每讓我落淚的橋段我卻也哭不出來 不知道是不是分了兩天看 情緒斷掉的原因

是leon激發了matilda性格里的不羈和真性情 讓她活的肆意自由 可以喝香檳喝到打嗝 在坐滿人的餐廳裏大聲笑個不停 趴在桌子上偷親leon無所忌憚的告訴他對他的愛與依賴 這才是好的可以讓人快樂的愛情

還有一個以前沒有的感受是 我覺得matilda的性格和我有相似點 這樣説有點奇怪 但是確實是觀影之後的感覺 我需要在開心不開心的時候表達自己會做一些人看來瘋狂奇怪的事情 需要冒險着生活 有時候勇猛到衝動 需要隨時跟隨自己的內心去愛去討厭去生活

其實我在想 如果他們沒有相遇 leon大概最後會成為tony店裏作為佈景的那個老人 老到沒有辦法殺人 只能一個人坐在店裏等死那matilda大概會懷着對世界的無比厭惡 咒罵着生活下去 他們彼此讓對方的人生變得絢爛 就像matilda説的 是胃裏暖暖的愛情但是這種飛蛾撲火真的是值得的麼 如果他們只是相遇 然後分離 是不是可以懷揣着温暖和美好 各自好好活下去?

但是我卻想不到 改變結局的橋段 就是在什麼節點 讓他們分開 是讓情節自然又生動的 呂克貝鬆的劇本果然兼顧商業與觀賞性 其實電影即人生在生活裏即使沒有cleaner這麼炫酷的職業 但即使知道這是一節也許要開下懸崖的火車 又有多少人可以點到為止 見好就收?其實這也就是要麼愛要麼死的含義了吧

第5篇

在一個慵倦而無所事事的下午,一部影片洞穿了我。無論它是叫《這個殺手不太冷》,或是《終極追輯令》,還是《殺手列昂》,影片中那種極度張揚的力度已經完全令我忽略了這些細節。我感到心臟怦怦跳起來,已經淹沒在太多平庸和繁瑣的生活背後的情感像火把被剎那點燃,已經為太多細碎空洞的影片變得麻木的審美能力忽然尖鋭起來,敏感起來,像是其上佈滿了神經末梢的一根釘子,深深地楔入到靈魂深處。

當我們習慣於把“殺手”簡單地定義為“壞人”之際,我們失去了殺手的細節。就在我們的眉睫之前,盧貝松還原了一個超級殺手列昂。殺手並非殺人狂,對於列昂,殺手只意味着一份職業,一份他別無選擇、非此不可的職業。影片只用了5分鐘就讓我們明白,冷酷無情、無所畏懼的里昂是一位天生做殺手的不二人選。

他甚至不是為了錢。當他走進那家咖啡館,突然變得害臊起來,向老闆託尼囁嚅着説起錢的時候,我為他感到無比的心痛:10次賣命得來的報酬,他甚至連見都沒見過。所有的酬金都保存在可疑的託尼那裏。哪怕被託尼出賣了之後,里昂還叮囑瑪迪達去託尼那兒享受這筆不知其數的“血錢”。

在里昂身上,我感受到殺手的魅力。殺手具有一種在暗處的魅力,他在暗處保持着生殺予奪的權力。他們像上帝一般,在暗處,在高處,在不可見之處,懸在每個人的頭頂,昭示着生命的脆弱與虛無。

里昂是個冷靜的殺手。他的信條是“永遠保持最佳狀態。永遠保持清醒”。每晚,他戴着墨鏡,手裏拿槍,坐在沙發上睡覺。他的房間裏永遠那麼簡單,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具有一種簡單的力量、簡單的美。在一個殺手的生命裏,他必須拒絕柔情和矯飾,否則,他將狠不下心射出一顆顆掠奪性命的子彈。唯一能暗示列昂的內心生活的,只有那盆茂盛的蘭花。他似乎把它當成自己的靈魂來培育,在任何時刻都不會捨棄的靈魂之綠。

里昂也是一個寂寞的男人。他乾脆利落地完成那單生意,回到家,取下所有的裝備,開始淋浴。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赤裸的無助與疲憊。隨後,他細心地熨衣服、噴花肥,一個人到空蕩蕩地影院津津有味地看歌舞片,滲透着中年男人的落寞與孤寂。

無疑,他完全可能活得更長久、更安全。他的手不會因柔情而發抖,談生意不會因難捨而遲到,殺人不會因牽掛而受傷。

當瑪迪達的全家被殺,瑪迪達捧着牛奶到他門口求他開門的時候,他的殺手生涯也就即將結束了。從來得不到温情與呵護、滿嘴謊言的問題女孩瑪迪達無依無助地闖進了他的生活。夜間,他忽然跳起身,裝上消聲器,將槍口對準瑪迪達睡夢中的頭顱。

他必須推開她。殺手的世界容不下一點溶化。他能成為超級殺手的原因就在於他沒有弱點,只有殺氣。他必須推開她,否則就只有沉墮和泯滅。

然而,命中註定,瑪迪達闖進了他的生活。瑪迪達具有超乎年齡的成熟與冷酷,而賣弄風情的外表卻又掩不住她天真的雙眸。

兩顆冷透了的心在相互接近中發出了微弱的光芒,互相温暖、互相救贖。他成了她的信仰,她卻成了他的弱點。“與子彈跳舞”的殺手列昂開門時滲出的血跡寓示着殺氣的消減,因為心中那點柔情與牽掛,他極為少有地受傷了。

為了替瑪迪達復仇,他碰上了有生以來最強大也最不可戰勝的敵人:比黑社會更黑的警署反貪組。他的悲劇是註定的,這麼多全副武裝的人以正義的名義來殲滅他時,他哪裏有路可逃?那個邊談貝多芬邊殺人的反貪組“老大”,已經完全泯滅了人性,連小孩和女人都殺,卻因為佔據了權力位置而以合法的身份為所欲為。

在那場血戰中,對方用上了所有的武器,而他用上了一個殺手所有的極限生存智慧。可他終究還是逃不掉,當他滿面血污地走向咫尺之隔的大門時,一隻手槍跟在他的後腦勺。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主觀鏡頭:逐漸傾斜的地面宣告了他的死亡。他死了。一切都該結束了。一個殺手的時代結束了。他對瑪迪達説:“你不會失去了。我剛嚐到人生的喜悦。”可他已經死了。

我沉浸在一片不能自拔的憤怒與傷痛之中。“老大”將逍遙法外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他將永遠逃出懲罰。我喘不過氣來。

可一切並沒有結束。轟隆隆的爆炸聲以一種兩敗俱傷的方式毀滅了一切。殺手與“老大”,正義與邪惡,善良與殘忍,一同在巨大的火光中化為灰燼。感謝盧貝松的理想主義,也許在現實生活中,“老大”將永遠佔據上風,可盧貝松卻讓我們獲得了暫時的滿足。

她回到學校,把那株無根的蘭花種到了大地之上。這株無根的蘭花,和《阿飛正傳》中那隻無腳鳥可謂殊途同歸,都是對殺手的隱喻。

可是,經過了那樣的慘烈、那樣的同生共死,瑪迪達真的能夠迴歸到正常的、平淡的生活之中嗎?

第6篇

一個殺手,一個小女孩兒,他們之間的故事可以被想象成千千萬萬種,而惟有這一種,讓人心頭的血液緩緩流淌,温暖動人——《這個殺手不太冷》,愛與自由的生命。

電影剛開始,便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冷酷殺手的形象,讓·雷諾飾演的殺手裏昂,一張面無表情的臉,一副顯得嚴肅而神祕的黑墨鏡,快速而精準的殺人手法,令人不寒而慄。然而當任務結束,迴歸於生活中的里昂卻又是一個那麼簡單而近乎乏味的普通人。他每天去超市買兩箱牛奶,給隨身攜帶的盆栽澆花,睜着一隻眼睡覺,平常而又充滿緊繃感。見到小女孩兒馬蒂爾德的時候,她就那樣坐在樓梯上,抽着煙,晃着腿,纖瘦、嬌小,一幅玩世不恭的表情。簡單的交談,是他們初次的交集,兩人的個性於動作對話中展露,似乎也預示着人物命運的走向。馬蒂爾德問:人生總是那麼痛苦嗎?還是隻有小時候這樣?里昂:總是如此

這段對話就像整部影片的情感主題一樣,在痛中體會愛,而生活總是在向前。

里昂與馬蒂爾德之間的情感,讓我覺得最確切的形容詞便是温暖。里昂讓馬蒂爾德在悲慘、毫無希望的生活前景中找到了依靠,馬蒂爾德讓里昂嚐到了生活的滋味,想要快樂、睡在牀上,有自己的根。他們之間,已是超出愛情之上的情感,一種生命的託付。為了報仇,她跟他學習槍法,學習如何做一個殺手,儘管一開始的里昂是反對的,可是敵不過馬蒂爾德的倔強,只得同意。而里昂,也在不知不覺中將這個看起來稚嫩的小女孩兒裝進了心裏,將她的仇恨化為了自己的責任。原來那個“冷麪”的殺手,毫無牽掛,如今,他已褪去冰冷的保護罩,將自己的温暖毫無保留的投入在一次次關切的眼神與安全的擁抱之中。馬蒂爾德之於他,是生命的希望,是隱去昨日晦暗記憶的陽光,是他的根。

影片的結局,沒有大悲大喜的強烈刻畫,只是縈繞着淡淡而抹不去的憂傷,似大提琴低沉傷感的音調,緩緩進出,卻讓人陷入長久的沉寂。里昂為幫馬蒂爾德報仇而喪命,保護她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許這一次,是他殺手生涯中最驕傲、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行動吧。因為我愛的人活了下來,自由與愛的種子必將生根發芽,絢爛綻放。

結尾,馬蒂爾德帶着里昂生前視為唯一朋友的盆栽回到了學校,將它種在了花園裏,輕聲説道:“我想我們在這兒會生活的很好,里昂,這裏很安全。”音樂響起,淚水已流下,是的,他們的温暖,融入了泥土,安全而踏實,這裏有雨水陽光的灌溉,有愛與自由的守護,生命的種子,必將脆嫩鮮活,綠意盎然!

我對你最深沉的愛,莫過於分開以後,我將自己活成了你的樣子。——致《這個殺手不太冷》。

第7篇

萊昂已經40歲了,他是一名習慣獨來獨往的職業殺手,並且始終恪守着不殺女人和孩子的原則;而瑪蒂達卻只是一個普通的12歲的鄰家女孩。這樣的兩個人的生活軌跡本互不相干,原先也不會有任何交集,然而只因後者不幸慘遭滅門之禍才令二人意外的走到了一齊,並且在他們之間還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感情。

這乍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畢竟兩人的年紀相差太大,但細細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萊昂雖然已年屆中年,而且為人沉默冷酷、機智幹練,但在他不苟言笑的外表下,卻深藏着一顆温柔善良、天真質樸的赤子之心,多年來離羣索居的殺手生活令他倍感孤獨與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那盆龍舌蘭。他把它當成自我的生命一樣來培育,不知不覺,這盆綠色植物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朋友——在他眼中,它甚至就是另一個自我。而女孩瑪蒂達雖然年紀尚小,且看起來是那般的柔弱無依、楚楚可憐,但她的生活經歷以及悲慘的特殊遭遇令她的性格變的十分的倔強任性、獨立自主,而且還有着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成熟。萊昂對於她而言,固然是值得信賴與依靠的對象,而她對於萊昂而言,又何嘗不是後者黑色生命中那縷突然出現的金色陽光呢?同是天涯淪落人,再加上長時光的相濡與沫,生死與共,於是這樣兩個有着同樣孤獨且渴望温暖的靈魂自然越走越近,最終擦出微妙的火花。

雖然萊昂最後為了救瑪蒂達而犧牲了自我的性命,但他必須不會後悔愛上她。因為是她,讓他重温了生活的樂趣,感受到了感情的甜美,並且完成了對自身靈魂的救贖(他最終用自我的血,洗清自我曾犯下的罪孽);而瑪蒂達呢,相信亦不會後悔把自我的初戀給了那個叫萊昂的中年男人,因為是他,讓她得到保護不受傷害,重温久違的家庭的温暖,並明白了感情的真諦,且學會了該如何去珍惜。

從不後悔愛上你,走得越久越珍惜。若時光能流轉回到過去,我也必須還要與你再共譜戀曲,因為,你就是我今生的唯一。

第8篇

?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流行於90年代的電影,至今也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淡出大家的印象,而是我們時不時的就會去温習的經典,我就是這樣念舊中的一人。看了這麼多遍,雖然從第一次看完後就每次都知道劇情了,但是每次的感觸和感動都是真實而與之前不一樣的。我現在已不再想感歎他們跨越那麼大年齡差的純潔愛情。我想好好説説這個殺手真的不太冷,他暖在什麼地方。

在我們眼裏殺手就該是冷血的,因為如果他們不冷酷怎麼去殺人呢?然而里昂就是這樣一個不冷血而又厲害的殺手。首先體現在她救了一個與自己不大相干的小女孩。就別説殺手了,就算是我們普通人都不會管這樣的事情,更何況會給自己帶來那麼大的麻煩。而殺手更是出了名的不管閒事,他們只管做好自己本職內該做的事,無關的事都不會過問。而他在那樣危險的情況下救了馬蒂爾德這個小女孩,還收留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並且教這個小女孩怎樣做殺手,這是他朋友都不會相信和驚訝的事情。

其次,里昂不是一個殺人不長眼的殺手,他是一個有道德規則的殺手。他在教馬蒂爾德打槍的時候,雖然是假的槍,但是還是告訴她不能殺女人和小孩,這在電影的開頭也體現出來了,他在去殺人的時候就有個女人在那裏,但是他卻並沒有殺她,這就是他的道德底線,如果換作其他的殺手只要和要殺的人在一起的都會一起殺掉。

還里昂在感情方面也不太冷,這並不是説殺手就沒有愛情,很多殺手都有自己的愛人。只是里昂自己本來就經歷了一次痛苦的愛情經歷,還會對這樣一個超級小女孩付出自己的感情這才是令人驚訝的。雖然在馬帝爾德向他表達愛意的時候他並沒有接受,不但是拒絕了而且還很不可思議的否決了,但內心和行動還是很誠實的,所有的行為都在幫着馬帝爾德。不到電影的最後我都不敢相信里昂這個這麼厲害的殺手會死,並且死前終於説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不過在這裏他更與其他殺手與眾不同的是他之前做殺手的錢一直都沒用,並且是朋友保管的,並早已説好如果自己有意外就把這筆鉅款給馬帝爾德。

第9篇

愛是什麼?對於年輕的男女戀人,愛是依戀彼此身體的肌膚相親;對於相濡以沫的夫妻,愛是風雨同舟的不離不棄;對於暮年的老年伴侶,愛是攜手走過的,一輩子的回憶。

每個人的愛都有所不同,每個人一生中的各個階段,對於愛情的理解和實踐也各不相同。但總有些東西是在每一份可以稱之為愛情的靈魂訴求中都存在的共性。比如與對方在一起的渴望,比如從中獲得精神滿足的一種心理動因。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萊昂與瑪蒂爾達之間的情感,無疑可以被稱之為愛情。

他們是互補的。對於瑪蒂爾達,萊昂是她缺失的父母之愛與渴望的兩性之愛最好的彌補者,而萊昂的職業也為叛逆和渴求刺激的她帶來了別樣的感受。或者可以説,萊昂在為她帶來一種情感上滿足的同時,也為她帶來了急需的安全感和對報仇的一絲期望。而對於萊昂來説,瑪蒂爾達的純真、活潑,恰能在他如一潭死水的心中泛起漣漪,將他行屍走肉般的生活變得有人的氣息。一個值得玩味的情節設置是,在萊昂教會瑪蒂爾達如何使用槍械的同時,瑪蒂爾達也教會了萊昂識字,這也象徵着當他將她帶進殘酷的成人世界時,她卻彌補了他童年的缺失。

在影片的一開頭,導演就用凌厲的鏡頭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功夫絕倫的殺手形象。電影人徐浩峯在他的影評集《刀與星辰》中説道,槍戰片最大的本領在於擺造型。相比拳拳到肉的動作片,熱兵器很難拍出飄逸靈動,所以吳宇森式的香煙墨鏡加上慢動作的扮酷套路風靡一時。但在萊昂恐嚇黑幫老大的這一段裏,完全沒有他手持槍械的拉風造型入境,不是隻保留手和槍入畫的出鏡處理,就是以血漿和彈孔表達的一擊制敵,最後深藏在暗影中以匕首威脅老大的鏡頭更是設計巧妙,生生塑造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超絕俠客,倒是頗有些古龍筆下武林高手的意味。與之相對的,是他近乎活死人般的清苦生活,刻苦的鍛鍊、單調的飲食,和坐在椅子上的睡眠。只用了短短几分鐘,萊昂的多面生活就展現在我們面前,觀眾也被暗示,他身上還藏着更多的故事。

瑪蒂爾達出場時的香煙和眼眶上的瘀傷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個那麼簡單的女孩子。導演運用的鏡頭語言很巧妙,先是以萊昂的主觀視角,讓女孩從腳到頭的緩慢呈現,卻又朦朧在雕花欄杆之後,既表達出一種命運的相逢,又讓瑪蒂爾達以一種墮落天使般的形象出現在這個地獄般的住所之內。這位未來奧斯卡影后的演技天賦在她的處女作中展露無遺,娜塔莉.波曼完美的演繹了這個性格矛盾的問題少女,她與讓.雷諾這對大叔與蘿莉的組合成為影史上另類情侶的經典。

當悲劇發生,瑪蒂爾達故作鎮靜的穿過走廊,絕望卻期待的按響萊昂的門鈴。片中的戲劇張力第一次達到巔峯。萊昂打開了那扇門,他古井無波的生涯從此結束,而他的毀滅與救贖之路也從此打開。

導演藉着兩人的對話,説出了一段經典台詞:“人生總是如此痛苦,還是隻有兒時如此?”影片的整體氛圍是壓抑和灰暗的,但詼諧的細節成為了舒緩的調劑。萊昂和瑪蒂爾達互猜電影角色的片段,成為本片為數不多的温暖畫面,而萊昂最喜愛的懷舊西部電影和約翰.韋恩,應該不僅僅是導演在向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前輩致敬,更多的,還是象徵着萊昂這位現代牛仔,如何與時代格格不入。

雖然呂克貝鬆打破了今生只拍攝十部影片的諾言,但毫無疑問,在三十年的導演生涯裏,這位法國奇才依然是低產的。從1983年的處女作《最後決戰》,到2013年的《黑幫家族》,即使算上最近幾年爆發式的影片產量,也不過寥寥十餘部。特別是在他聲名鶴起,佳作不斷的九十年代,他用整整十年的時間精心雕琢出五部影片,除去紀錄片《亞特蘭蒂斯》名氣稍遜外,餘者都是可以名列影史的鉅著。其中最為成功,也最能展示導演深厚功底的,仍然是拍攝於1994年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在那個著名的電影豐收年裏,本片依舊可以傲視同儕,所依仗的,正是將好萊塢商業類型片的感官刺激和價值觀與法式的浪漫融合得相得益彰的本領。在萊昂與瑪蒂爾達的關係中,女孩總是主動的哪一個。她説自己能夠感受到對對方的愛,是因為在遇見萊昂之後,她總是感覺打結成一團的胃,再也不會難受了。這是一種古怪卻浪漫的説辭。而他們攜手執行殺手任務,萊昂卻從不讓瑪蒂爾達的雙手真正染上鮮血。這樣的情節設置,如果將主角換成普通成年男女,應該是抒情的、浪漫的,而導演越是讓他們在年齡、身份等各方面格格不入,我們越能品位到這份情感在二人心頭從萌發,到坦誠的種.種來之不易。

以瑪蒂爾達的冒失行動為轉折,影片進入第三幕高潮戲份中。在這裏,槍戰的火爆與刺激是好萊塢式的,萊昂與反派boss的鬥智鬥勇是符合類型片套路和商業片賣點要求的。而最終,導演沒有設計大團圓的結局,而是讓萊昂在即將獲得自由的那一刻,倒在反派boss的冷槍之下,卻在奄奄一息之際,用最後的力氣引爆手雷,與對方同歸於盡。並不圓滿的結局,為萊昂留下了宛如希臘古典悲劇般的英雄形象,而那株與他形影不離的萬年青,也終於生長出了根芽,重新回到大地的懷抱。走進感化院的瑪蒂爾達,在她未來的漫漫人生裏,這樣的一段經歷,這樣的一份感情,恐怕只有深埋心中,空歎“便縱有千般風情,更與何人説”了。

這樣一段不倫的愛戀,卻無論在影片上映之際還是在日後的近二十年時間裏,卻沒有遭到衞道士們的口誅筆伐,那是因為影片中的兩位男女主角,雖然並非道德上的完人,在情感上卻近似“發乎情,止乎禮”。瑪蒂爾達最出格的行為也不過是索吻失敗,兩人的肢體接觸少到可憐。我們也不知道他們之間的愛萌發於哪一個瞬間,是萊昂的手第一次被異性牽起,還是他猶豫着放下了指向對方的槍。又或是萊昂向對方訴説着往昔的時候。也許,根本沒有這樣一個瞬間,而是慢火熬製、水到渠成。兩人之間的畸戀,正是因為他們都沒有正常人那樣愛上別人的能力,於是,兩隻會蟄傷他人的刺蝟,只能相互偎依着取暖,哪怕,這將讓他們彼此傷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