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20篇 現代生活的力量:感悟與思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06K

看完約翰•劉易斯的《當下的力量》,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觸動。書中集合了許多有關社會與政治議題的文章,但無論是談到美國民權運動,還是反思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約翰•劉易斯都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呈現一個直入人心的真相,同時也啟示了我們每個人在當下所應有的力量。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20篇 現代生活的力量:感悟與思考

第1篇

我就是我,一個生命能量體一個純粹的生命。它是沒有準確的定義的,它是沒有任何思維框架的。

就像剛出生的嬰兒,沒有任何的思維框架來制約他,任何事情的發生,對他來説就只是一個事情發生了,他就是他一個單獨的個體。這個世界的`一切對他來説都是美好的,因為他對待萬物不存在任何批判和分析。可以説“我就是我”,我們不在為別人以及任何思維約束而活(生存),餓了就吃,渴了就喝,以及哭和笑來表達情緒等等,都是下意識的行為,我稱之為生命的本能。而意識才是最純潔的行為,才是我們真正活在當下需要的而不是思維,思維只是我們學習本領生存下去的一種工具,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一樣,我們才是我們,不是工具,我們要分清主次,不能被思維代替真的自己。我們可以同時存在,但是他們不是主導我們的人生的。就像情緒來説,沒有真正的正負一説,它是我們本體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要接受它,它是我們身體組成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的雙手雙腳。我們不能去排斥它,我們要認同他,接納他,和諧共生。我們不再會像以前一樣去恐懼它,就像接受快樂一樣,去接受它。那我們就不會因為這些情緒去恐懼和焦慮,我們也就會迴歸當下,當身心合一時,就是意識主導我們時,我們就不會活在過去與未來。

本體生命之光帶給我們的就只有我們所認知道美好的平靜的生活,我們發自內心的平和與喜悦,才能真正的被我們所感知。我們也就真正的活出自己。

《當下的力量》讀後感20篇 現代生活的力量:感悟與思考 第2張

第2篇

本想讀完第三章一起分享,左思右定後,決定當下分享。

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指引的力量,看到第二章我很驚奇,他講的就是我這兩年以來練習的《精通情緒》,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一個體系,但是處理擺脱痛苦的途徑在本章中是一樣的。

與痛苦共舞而不是要使勁的擺脱痛苦,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痛苦的基因,但是,他們一直在沉睡狀態的,當我們自己不斷的讓自己壓抑痛苦的時候就會喚醒痛苦的因子從而導致悲劇故事一個又一個的發生。

當痛苦的時候,我們把光照射過來,我們帶着覺着行走,看到我們大腦製造的痛苦,慢慢的他就會消散,很神奇吧,當然更多靈魂的開啟需要你親自來讀這本書。

書中對我有個很好的'開啟,我們一直追逐時間,尤其我總是擔心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書中説到:想象一下,地球上沒有人類,只有動物和植物,這時,仍然會有過去和未來的存在嗎?這時我們仍然以任何一種有意義的方式來談論時間嗎?現在幾點?今天幾號?問這種問題將會是毫無意義的,橡樹或鷹可能會被問傻了!他們可能會説,現在幾點,現在就是現在啊!除此之外還會有什麼呢?

看完這個我恍然大悟,是啊,時間不也是人們制定出來的嗎?

大腦思維的小我行為,擾亂了我們本自具足的智慧,控制了我們的本體,還好現在的遇到,讓我們進一步召回我們的本自具足。

第3篇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者是在當下發生的,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通過向當下的感悟,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

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德國人。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脱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禪宗的傳統裏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若非當下,何時?要求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當下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把心境調整好,把每件事情做好,可以憧憬和期待未來,但不能依靠未來。可以總結和反思過去,但不能沉浸在過去。一切者在當下發生,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

當下感悟過程,體驗生命。有句經典的語言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當下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麗、真愛、創造力、喜悦、內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改變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第4篇

當我的思維操控着我合上德國著名作家埃克哈特·託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時,我深刻的感受到:活在快樂的現在,千萬不要讓思維把你激怒。

作者指出,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我們大腦的思維。他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今天你被某人激怒,晚上,引你發怒的人早已安然入睡,但你卻被氣得睡不着。那件事已經過去了,是你的.思維不放過你。許多人都知道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波動的人或者事,b是你的信念,c是你的負面情緒,通常當人們不喜歡c的時候,都會去找a的製造者,可我們不知道,b是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

在書中,作者還提出了一個我們受苦的原因——“痛苦之身”。劇作者描述,痛苦之身好像一個寄生蟲。在它沉睡時,一切都安然無恙。可是,一旦外在的人、事、物啟動了它,它就會甦醒。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文質彬彬的人,會忽然間變了一個人,出現語言或肢體上的暴力行為,或是有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為了一件小事而激怒。

也許,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但從你的內心來講,你並不瞭解自己,如果瞭解,就可以快樂的享受生命。

第5篇

?當下的力量》是德國作家埃克哈特·託利寫的,這是我讀的第一本關於心靈類(不是心靈雞湯),或心理類的書籍,比一般通俗類書籍較為難讀,我要一字一句讀一段,消化一段,才能再繼續讀下一段。

本書的作者試着告訴我們,你不等於你的大腦,思維和情緒控制着你,讓你時刻生活在痛苦之中,思維分分秒秒都在讓你對過去充滿奧悔,失望,讓你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恐懼。你的心沒有哪一刻是在寧靜平和之中,而要改變這一切,就是好好的活在當下,使用當下的力量。怎樣活在當下?你的思維和情緒控制的你是你的小我,你還有一個大我,就是本體,用你的本體和你的小我對話,經常觀察小我的思維,就是臨在。

經常臨在,就是進入當下。進入當下就是全神貫注當下正在做的事或當下的環境,你就會覺得,突然,每件事卻會充滿活力,散發出本體的能量,心情特別平和安詳,心中充滿暖暖的愛。你已經發現了你自己內在的'強大力量,你己經獲取了當下的力量。這就是你的開悟。

回想自己,我確實無時不刻都被自己的大腦思維控制,只要手中沒事做,人放鬆休息的時候,思維會自動跳出來,過去的一些事情會回放,就在想我那時應該怎樣怎樣做就好了,明天應怎麼辦呢?想睡也睡不着,拚命控制自己不要想太多,卻又做不到。

我剛辭職那幾天,整天心情很煩躁,總是對未來充滿恐懼,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啊,手中沒錢怎麼辦啊,還在奧悔當時沒那麼衝動就好了,人總是難以平靜下來。看到這本書,使我明白,即使你在心中不斷地琢磨某種事情,而沒有真正地在當下採取行動,只會無意識地將它變成你的煩惱。你被你的生活環境所累倒,以至於喪失了對生活的感覺,存在的感覺。或者,你大腦中揹負着100件你在未來將會或必須做的事情的重擔,卻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現在就能做的事情上。

本書講的有點象像我們佛家思想,不要徒添煩惱,(過去的讓它過去,不要再想),不要執着慾念,(未來還沒到來,想要的東西也要不到),而是關注現在,做好當下的每件事。當你發現你活在當下,你的心中充滿了愛、喜悦和平和的力量!

第6篇

如果僅僅是影院排隊,銀行叫號,這種類似的等待並不是我所注重的,即使這麼瑣碎的時間也有瑣碎的價值。

我要説的等待,是學生等待着放假,職員等待着週末,單身等待着戀人,考核等待着晉升,結婚等待着子女,前半生等待着後半生,這種大跨度時間的週期過程中,我們該乾點什麼。

我承認,在很多時候等待必定會有一個結果,是“等來的幸福”,好比等待孩子長大成人,這是自然規律啊,必定會等來個幸福的結果,又好比等待出國求學的伴侶歸國,必定有回來的那一天,這是正常判斷下的大概率結果。這種等待就無所謂積極與消極之分,因為隨着時間的流逝一定會給出答案,且是可以認準的答案。

另一種等待就不一定了,等待到最後也許是一場夢,一場空,這樣的等待就是白白浪費了大把的時間。比如開始創業了,等待着有一天能夠成功上市,功成名就;再比如中學成績很好,努力學習,等待未來幾年後能夠考上常青藤名校。這種等待就很難講,牽扯的因素條件非常多,成功的機率萬中難有其一。

書裏説:等待是一種思維狀態,意味着你需要未來,而不要現在,你不要你所擁有的,而要你所沒有的。任何一種形式的等待,都讓你無意識地在你的此時此刻創造了一種內心的衝突:你不要此時此刻,你把希望寄託於未來。喪失對當下時刻的意識,會大大降低你的生命質量。

我並沒有偷換概念,等待是希望的'過程,希望是等待的目的。核心在於這個等待的時間內,我們有沒有為了等待而等待,或是操控等待時事務的走向,利用一些等待中的價值,促進可能的方向性結果。

我不能完全認同書中所説的等待是一種思維狀態,書中不確認等待期間的價值,極力倡導“當下”的價值,這有些過於機械化了,我認為在等待中可以改善生活狀況,同樣可以改善你的生命。

書中還舉例説:“你就像一個建築師,你應該關注的是地基,而不是將大量的時間花在地面建築上”,地基比喻為“當下”,地面建築比喻為等待後的結果。我理解作者的想法是好的,表達的是對更重要的“當下”的專注,但是等待未來的結果出現之前,這個過程中我依然認為是重要的。

活在當下,能夠保證生命的存活;關注全程,能夠提升生命的質量。

比如,許多人一直在等待發財,這會不會在未來實現呢?設置目標並努力去實現目標本身並沒有錯,錯誤的是你將它看成是生命的本質,和對生命全程的重點。忽略了“當下”的重要,對“過程價值”的視而不見。

反之,即使成為千萬富翁,在內心深處,由於“過程價值”的缺失,人仍然會感到不滿足。金錢可以買來刺激體驗,但是這種體驗來得快去得也快,最後所剩下的只有空虛,而且還需要補償更多身心上的滿足。

結論是,放棄“等待”這種概念。當你察覺到自已陷入了等待之中時,請迅速撤離,轉面進人當下時刻。在當下的進展中保持“過程價值”,我想這才是更好的方式,也才是更積極的方式。

第7篇

這本書用十分哲學的語言講一件十分需要悟性的事情。這本書讓人思考的東西也較多。“當下”在何處?對於生活和世界我們到底看到了、體會到了什麼?

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維完全控制。於是忘記了“當下”,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通往“當下”的途徑和方法。比方説,能夠經過自己的身體。能夠與自己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而“呼吸”是最好的聯繫自己的身體的方式。除了呼吸之外還有其他的通往“當下”的途徑,比如説自己周圍的事物,認真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自己的環境,也是通往當下的途徑之一。

看完此書我認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己的存在意識和對身體以及內心的完全支配。當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擁有了最完整的自己。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於是我們需要了解一種能夠擺脱思維控制,且讓生活更完美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注意力關注於當下,活在當下。由於思維控制對外在的認同和關注,我們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過去就是在想未來的過程中,而很少享受和關注當下。

什麼是當下?“當下”在何處?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經過閲讀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力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能夠擺脱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從出生到孩童期,我們是淳樸、自然的,思維和真我也是一致的。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觀察社會和理解教育,我們的思維便逐漸控制和屏蔽了我們自然意義上的真實意識,使我們的`自己感覺,不再取決於自己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思維在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如財產、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等自己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失去了我們就會覺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尋找自己認同時,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此刻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當下我們就無法贏取生活的樂趣。如何獲得當下的力量呢?我們必須學會當事情來的時候抓住當事情走時放手。我們該做的不是看着遠在天邊的東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時還要懂得放棄,僅有懂得放棄的人才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實現當下的力量,還需要理解當下時刻,實事求是地對待當下,摒棄我們思維對當下時刻的逃避和抗拒,讓內心真正從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不受外在干擾,將注意力集中於感受、解決和做好當下的事情,體會充分把握自己的生命過程,享受真實、簡單帶給我們的歡樂。

第8篇

?當下的力量》是台灣身心靈導師胡因夢作序推薦,美國著名電視主持人奧普拉傾力推廣。這是一本2005年在美國出版的作品,但在去年年底,被美國著名黑人女主持人奧普拉(oprah)無意問讀到,她驚為天書,發心要大力推廣,與更多人分享。奧普拉説,這是她二十多年來讀到的各種心靈書籍當中,最棒的一本,能夠幫忙人類整體意識得到提升和轉化,她讀後有“開悟”之感。當我們的自己認知能夠容納世間萬物時,內心會找到一種與世界共舞的寧靜。

自遠古以來,花朵、水晶、寶石和鳥類對人類心靈就一向有着重要好處。它們對人類之所以會有如此特殊的重要好處,,以及人類之所以會對它們如此着迷並感覺親切,就是因為它們具有超凡空靈的特質。人類的認知當中,一旦有了必須程度的臨在、定靜和警覺,就能夠感受到神聖生命的本質。然而除非上述這種情形能夠發生,否則在部分的人類,只能看到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無法覺察到它們內在的本質,就像人類只會認同於自己肉體和心理上的形相,而無法覺察到自己的本質一樣。

對虛幻自己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認同,再加上小我“總是需要更多”的本質,構成了人類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際關係的衝突,也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在這本書中,作者經由自己的親身經歷,描繪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類,而我們又如何能夠藉助於臨在之光,也就是意識的覺醒從痛苦之身中破繭而出。作者向我們保證:那份對痛苦之身的知曉,就足以開始轉化的過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接納——允許自己在痛苦之身爆發的時刻完全地去感受當下的感覺。而隨着全人類覺醒的到來,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將會出現一個新世界——人類不再認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夠獲得真正的內在自由。

第9篇

讀了《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後,對作者埃克哈特?託利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你生存在這個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聖目標得以實現。你看,你是多麼重要!”這是一本啟迪心靈,開啟智慧之書,讀完這本書後,讓我對於當下現實生活有了新的認識。

物慾橫流世界,許多夢想中的完美都在生活面前變得不再虛幻,現實也開始歇斯底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超脱於物質之外的平淡。餘秋雨的一句話用在這兒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喧騰是短暫的別名”。嘈雜的社會,喧譁的'人羣,這些都不是我們的主體。或許我們可以走很遠,但是卻終有一天要回歸自身。

生命可以被看做一種物質,它以時間為單位。大多數的人的生命看似生命長度相近,但在這生命中,我們的價值卻是大有不同的。生命的高度完全取決於我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我想我可以在書中體會到這樣幾點:

“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不糾結於過去的種種包袱,不迷茫於以後的種種未知,感受春風的吹拂、陽光的温暖、如畫的美景,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真正的滿足就在現在,人生的意義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悦俯拾皆是。

“活在當下”是一種豁達坦然的人生態度,在黑暗與光明中,既不迴避,也不逃離,在順境中學會珍惜與感恩,在逆境中學會忍耐與包容,過一個充實的人生。

“活在當下”是一種清醒現實的生活態度,“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生命變化太快,每一秒的我們都不盡相同,正是這種人所不能控制的不確定性,更顯得現在此刻的重要性與價值性。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未可知,只有今天才是我們唯一可以把握、可以改變、可以用來超越對手、超越自己的一天。透支未來,揮霍青春並不適合我們。我們該做的是:不被過去未來所束縛,把握當下的快樂,把握今天的機遇,並用及時的行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當有一天回望此生,想必會不留遺憾。

這些便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它讓我觸摸到了生命的動脈,不畏逝去,只求當下。

第10篇

人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去,要麼精彩的活着,當下的力量讀後感。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很是期待,原以為是會像《遇見未來的自己》那一類型的書籍,有生活,有舉例,讓人能夠聯想產生出美好的畫面,並能結合到過往的經驗來學習,結果一看,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整個這本書的內容太理論化了,自己也嘗試着按照它書中講的去實踐,發現自己很容易就會精神分裂了,不過沒辦法,還是要硬着頭皮往下看,哪怕看不明白。

整個書中不斷強調當下的力量,何為當下,就是不看過去,不想未來,關注現在的每時每刻,因為時間是虛幻的,你的大腦也是虛幻的,如何讓你的意識從你的思想中剝離出來,這是一門學問,書中強調了很多的思想哲學的東西,講究開悟,又類似於禪宗、瑜伽之類的。但真的是要從一開始的關注當下開始,那是一個艱難的開始。按照書中的説法就是要找到臨界的狀態,他舉了個例子,説這種臨界的狀態只有經歷過死亡的人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恐怖、驚悚。我只是在夢中死去過,但意識還是不斷的告訴我,我也只是在做夢罷了,沒有什麼其他的感覺,好吧,我決定認真的思考他所説的臨界的狀態,努力不去想過去發生的事情,也不去幻想未來我要做些什麼事情,只是自己靜靜的關注現在,從他説的哪怕只有一秒鐘做起,我慢慢的拋棄我的意識,讓自己的精神和肉體分離,好像我自己浮在半空中一樣,然後我在空中俯看着自己,真的搞不懂哪個是真的我,我到底在做什麼,天哪,我抽離了。好景不長,發現自己還是躺在被窩裏拿着當下的力量的我,還是要努力看完這本書,然後想着要寫完讀書筆記的我,還是要完成每個月讀書任務的我,心裏還在琢磨,當下的力量強調我們的是拋棄痛苦的,專注於現在做的事情,然後強調如果你從現在所做的事情中找不到快樂就是你的方法不對,要好好的享受現在的一切,關注過程結果自然產生,吼吼,我在看書的時候也是關注當下,也是關注書中的內容,但我真的還沒修煉到書中講的,汲取當下的力量,恩,努力,。加油。別人行,我也行。相信修煉的過程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在時間中沒有救贖,你無法在未來被釋放,當下時刻才是你獲取自由的關鍵,所以你只有在當下才能解脱,我們都是在被一種叫做時間的東西束縛着,每個人都是,只有關注當下的那一刻,你自己才是自由的,但當你關注當下的那一刻的時候時間也已經把你剛剛關注那一刻的事情變成了回憶,所以你要努力再關注過去的那一刻之後的那一刻,只有這樣你才能明白什麼是解脱,你才不會去想過去和未來,但這個時間真的是很短,短的.連一秒鐘都不能夠,不過只要你不斷的努力鍛鍊,集中精神,讓自己抽離,找到臨界的那個感覺,你就會慢慢找到當下的力量,然後吸收,汲取當下的力量,關注當下的過程,拋卻所有的煩惱,你就會找到愉悦的感覺,從此不再會有煩惱。然後你要努力每時每刻都關注在當下,你就成了仙,哦不對,仙也有煩惱。那是什麼呢?不知道,隨便是個什麼東西吧,當下的力量,能量的源泉,不是一般人馬上就能感悟的。開悟、臨界、抽離、專注、找到當下的力量。拋棄煩惱,感受快樂,精神分裂,直至成為精神病,呵呵。對了,想到精神病不就是不關注未來,不回想過去嗎?難道?不會吧,如果是那樣的話真是太愚人了,聽到有位同學還要收藏這本當下的力量,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頭講話了,人家是知難而上,我是為難而下,不行,我要等他收藏後和他交流一下心得,看看他是不是會達到精神病的狀態。

説歸説,有些道理還是從書中汲取到了,只是需要時間來好好的消化和實踐。讓自己活在當下,做符合現在環境需要的事情,讓自己變得快樂,也讓周圍的人感覺到快樂。但快樂歸快樂,絕不能把自己變成精神病。

第11篇

通往未顯化狀態的幾扇大門:當下、停止思維、臣服(向本然的心裏——情緒的抗拒)、寂靜、對空間的沉思

愛,並非一扇大門。愛不是一扇大門,它是通過這扇大門進入世界的東西。如果你完全被困於你的形式身份之中,愛就不會存在。你的任務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一扇能通往愛的大門。——愛作為一種“感受和理解”的合一物態在你之內。

佛教徒2500年前就知道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萬物的本質都是空。——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堅固的東西,包括你的身體在內,幾乎都有百分之百的空間。

除非你擁有當下時刻的意識頻率,否則你所有的人際關係,尤其是愛情關係,都會有缺陷並最終失調。

愛是一種本體的狀態。你的愛不在你身外,你的愛在你之內。你永遠不會失去它,它也不會離開你。愛不需要依賴一個人、一個外在的形式才能存在。

愛情關係不是用來使你快樂或滿足的,如果你仍想通過愛情關係來獲得拯救的'話,那你將會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挫折。但是如果你能承認愛情關係不是為了讓你更幸福,而是讓你更有意識,那麼這種關係反而會為你提供拯救機會。你也會與更高意識相結合,而這更高的意識正是想通過你而來到這個世界。

一個普遍的規則是,男人最大的障礙是思維,女人最大的障礙是痛苦之身,雖然在極少數個別的情況下,相反的情況也成立,或兩種情況相同。

讓我來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在一個濃霧瀰漫的夜晚,你一個人獨自走在路上。但是你有一個光亮很強的手電筒,在濃霧中開闢了一個狹窄而明亮的空間。濃霧就是你的生活情境,它包含着過去和未來;手電就是你的意識臨在;明亮的空間就是你的當下時刻。

如果你發現你的生活情境令你不滿意或無法忍耐,只有通過臣服,你才能打破充滿在你生活情境中的無意識的抗拒。

在臣服狀態中,你會清楚地看到你需要做什麼,然後採取行動,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沒有人會選擇失常、痛苦、衝突。沒有人會選擇瘋狂。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意識來消除過去,沒有足夠的光亮來驅散黑暗。你沒有完全地保持臨在,你還未完全覺醒。同時,受制約的思維仍然在控制着你的生活。

與此相似的是,如果你和多數人一樣,與你的父母之間存在問題,如果你仍然怨恨你父母所做的或沒做的事,那麼你就會相信他們當時有個選擇,他們可以採取不同的行動的。人們看起來好像是有選擇的,但這其實是一個錯覺。只要你的思維及其受制約的模式控制着你的生活,你還會有什麼選擇?沒有。你甚至不在當下時刻。你思維認同的狀態嚴重失常。這是一種病態的瘋狂。幾乎每一個人都遭受着這種疾病帶來的痛苦,只是程度不一樣罷了。當你認識到這一點時,你就不會有任何怨恨了。你怎麼能去怨恨別人的疾病呢?唯一合適的反應就是慈悲。

第12篇

在這個充滿焦慮,痛苦,壓抑的社會中,我拼命的掙扎,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將我解救出這黑暗的生活。

你能想到會有這樣一本書,它能帶你走出混沌,重見温暖嗎?就是這本萌姐讀書會推薦的書《當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託尼。他是身心靈大師,畢業於倫敦大學,29歲那年,一次意外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脱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其實這就是我想得到的世界,現在我的世界實在是太痛苦了,每天生活在焦慮,自責,壓抑中,甚至嚴重時,想過自殺。但是讀了這本書後,我漸漸地情緒緩和。接下來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本書在我身上產生的力量吧。

這本書開頭就講,你不等於你的大腦,這就奇怪了,我們的行為不都是由大腦控制的嗎?那我是誰呢?作者講你是你自己(本體),大腦只是思維的工具,它通過無意識得思維來批判你。它通過分析過去的經歷,思考未來的走向,使我們活在痛苦的過去,焦慮的未來,但偏偏忽略當下的時刻。當下這個時刻才是我們能控制掌握的。他告訴我要做為觀察者來觀望我的情緒,我的痛苦,我的恐懼,當你抽離出一種狀態來靜靜地觀察它時,這些情緒便無處安放。

我閉上眼睛,用心聽我的大腦此刻在跟我説什麼。它説,你是無能的人,什麼事都做不好,每天做事手忙腳亂。沒學識,沒主見,沒遠見,也沒技能,所以你就是沒有用的人……當時我就眼眶濕潤了。同時,也感受到了我的內心在説,我不是這樣的人!但是聲音太小,而且我的無意識是認同大腦這樣給我貼標籤。所以才漸漸明白,原來當有人否定,不認同,不贊同我的意見,我的想法時,自己會產生非常憤怒的情緒。要麼發脾氣,要麼冷眼相待……

你不覺得這很奇妙嗎?突然覺得有個卡點被打通了,原來自己的焦慮,恐懼,痛苦,都來自大腦對我(本體)的無意識批判。而我本身並沒有痛苦,是大腦這個無意識思維給我投射了一個痛苦之身。它只是一個幻像。

這給我帶來了一絲平和的感覺。而這種讓人豁然開朗的力量,來自作者講的要找回我們的本體,感受“臨在”的狀態,感受“心流”的觸動。集中精力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將大腦無意識的思維批判,看作是痛苦之身,並接受它,觀察它,最後讓它變成一道光,融合在温暖的陽中。成為本體之光的一部分。

在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立即實踐了當下的力量。這一天,我開車回家,這次説也奇怪,選擇了走國道,旅途比較遠,有很多岔路口,又是下班高峯期,屋漏偏逢連夜雨,我居然又把路走錯了。當時這火大了,憤怒,自責,責怪……一連串的情緒就出來了。這時我意識到要作為觀察者抽離出來看這一切,我的手已拽緊,非常的緊張,因為情緒很不穩定,並有抓扯自己褲子的抓狂舉動。於是我深深的吸一口氣,慢慢緩和情緒,意識到現在我的大腦在批判我走錯方向的行為,它在否定我,在指責我,又勾起了小時候經常被種種外界的否定和批判的痛苦回憶,使這個痛苦之身,更加的痛苦。觀察到這一點,我便接受了我的痛苦之身,同時意識到當下走錯路後,現在最重要的是做什麼呢?當然是專心開車,專注路況,跟着重新規劃正確的路線開車回家,這樣才能安全的回到家。而這時,痛苦之身的責怪,憤怒,已蕩然無存。它在這個時候也是沒有用的,自然就消失了,它並不能給我指明方向。

晚上,剛好我親愛的.姐姐給我打電話,也很巧,今天都是來度化我的,哈哈。姐問我最近起來那麼早都幹嘛呀。當然我姐是關心我的,怕我又犯“心臟病”。我説起來看書呀。她説,那你看的啥,給我説説。我脱口而出,不講。很簡單的詞。我大腦説的。你看,這是我常有的無意識思維方式,為什麼我要説不講呢,看我一步一步來分析自己。

我姐一聽到我説這個,她當姐當老師的範兒就來了。她説,你看了書,不講,你就看不懂嘛,記不住,白看了。那還不如不看。你看這話我聽的是不是覺得姐在否定我,放以前,我就直接掛電話不講了,因為我自己是看懂了的,不是不講,是有原因的,但是我不説。因為大腦對我的評判給我又貼標籤,它説,你表達能力不好,你重來沒有講過,肯定講不好,你姐會否定你看的內容,會瞧不起你。這認定讓我產生了恐懼心理,自卑,不自信的心裏也出來了。

萬萬沒想到,今天我有意識的觀察了自己大腦所有批判,並意識到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什麼?難道是讓這些沒有出現的問題,帶給我不良情緒?不,當下我意識到我應該表達出我的想法。於是我説,姐,不是我不講,是我不敢講,其實我感悟挺深的,但是我覺得自己很自卑,怕講不好,你笑話我,自尊心會受到重創。我説了大腦對我的批判,也表達了此時此刻的想法。這一説不得了,大腦沒有再批判我,而是任由我的內心徜徉。

接着我姐説,沒關係,她原來也是講的語無倫次。於是,我第一次用獨有的自己意識克服了恐懼情緒,開口對親近的人講自己讀過的書,自己的內心恐懼。一切都很好,並沒有嘲笑,指責,換來的是自己身心的愉悦,和姐姐的肯定。

於是痛苦之身的小我,便化作自己意識的燃料,助我完成分享。

通過自己的實踐,慢慢地開始找到自己的本體一光,慢慢地有意識的思考,慢慢地感覺到當下集中精力的力量,本體的純淨平和,感受到當下臨在的狀態,痛苦在減輕,焦慮在消散。

感謝遇見《當下的力量》,感謝萌姐讀書會推薦這本書,並導讀這麼棒的一本書,這使我終身受益,這是本真的拯救了我靈魂的書籍。我也想把它推薦給更多身邊的朋友,願所有朋友能活的平和而有力量!

第13篇

本月我看了這本《當下的力量》,書中用最清晰易懂的語言,告訴我們活在當下的真理,雖然我沒有完全讀完這本書,但我能感悟到這是一個真正能幫忙我們移除障礙的心靈導師。它會提醒你:你是誰,為你指明前方的路。人需要用當下的力量,迴歸到愛的世界裏,它利用古老印度記載靈性教誨經文的再現,通過閲讀以下兩條給我的印象最深:

1。活在當下。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己的思維所控制,於是忘記了“當下”,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儘管什麼都不懂,但是擁有完整的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就睡,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集中在當下,所以笑時笑的那麼開心,哭時哭的那麼悲哀,小時候的喜怒哀樂會感染每個人,兒童時代的我們就像完美無缺的藝術品,沒有瑕疵,我們身體和內心不會積累負面的能量。隨着年齡思維漸漸長大,我們的內心慢慢豐富起來,思維和經驗慢慢左右了我們的行為方式,我們漸漸地被思想奴役了,失去了自己的意識,所有負面的`能量隨之而來。從表面看,當下僅是生命中的片刻,生命中似乎有無數個片刻組成,然而當下,是唯一永遠無法逃離的現實,無論生活發生多少改變,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你總是處於當下。

2。真實的你。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很多,但絕對重要的只有一件----“你究竟是誰”。在世俗的眼光中,成功與否很重要,健康與否很重要,富裕與否很重要,這些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些事項確實重要,但不是絕對重要,生活中有一件比上述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弄清楚“你究竟是誰”,尋找內心的平和,靠梳理你的生活是做不到的,唯一可行方法就是深刻的理解你是誰,地球上所有的苦難,皆源於“我”或“我們”這樣的人意識,不明白自己是誰,就像水一樣,時常有固態、液態、氣態。

總之,我們要將生活和工作中的負面消極減到最少,事實就是用“當下”的心態去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減少過去和未來非現實的東西,對我們生命中的影響,懂得了當下的力量,或多或少能幫忙我們體會到心靈的寧靜,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和壓力,使我們集中精力活在當下,做最好的自己。不活在當下,就無法體會生活的樂趣,當下有我們想要的東西,當下也是我們唯一擁有的東西,與當下成了朋友,無論身處何方,都會感覺到自在,念頭、情緒、生活、工作以及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構成了生命的全部,活在當下、順其自然,就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悦、寧靜,不管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內心都要完整,真正的幸福就是內心的完整,幸福使我們共同的目的,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學會活在當下!

第14篇

最近幾天也不明白咋了,總是處於一種和事佬的境界,今日這位朋友要離婚,咱們談談心理學,明天那位朋友家裏出現了問題,再找我去談談心理學。其實對於心理學來説,我真的只是一個門外漢,我僅僅是因為喜歡而參加了教管中心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併成為了主修教師。的確是聆聽了部分專家的講座,但真正懂了多少,我還真説不出個一二三來。所以每每抱着筆記本給人家説了若干小時以後,總是變得很困擾,或許當事人早已煙消雲散,但我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自己調節,感慨着人性的變化。

有幸成為翟教師組織的“成長小組”成員,是我的意外之喜,想想我連一個心理諮詢三級證書都沒有,翟教師能吸納我,理解我,帶着我經歷心理歷程的成長,實在是幸甚之極。小組承諾的第一條就是“活在當下,關注當下的感覺”。陸教師提議大家回去看《當下的力量》,北京的湯豐林院長也向我們推薦過這本書。張德芬稱這是一本改變你一生命運的書。

什麼是當下?“當下”在何處?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經過閲讀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託利力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能夠擺脱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作者認為,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從出生到孩童期,我們是淳樸、自然的,思維和真我也是一致的,我們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用掩飾什麼,也不用擔憂什麼。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觀察社會和理解教育,我們的思維便逐漸控制和屏蔽了我們自然意義上的真實意識,使我們的自己感覺,不再取決於自己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思維在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如財產、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係等自己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失去了我們就會覺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尋找自己認同時,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己的存在意識和對身體以及內心的完全支配。當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擁有了最完整的自己。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於是我們需要了解一種能夠擺脱思維控制,且讓生活更完美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注意力關注於當下,活在當下。由於思維控制對外在的認同和關注,我們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過去就是在想未來的過程中,而很少享受和關注當下。就像我的朋友們一樣,之所以痛苦難過,也可是是受因為夫妻之間一點點的不愉快,而無限的放大,在幸福的時候不會出現的往日的委屈一股腦的用上心頭,於是便想象着世界對自己是相當的不公,自己的付出換來了無盡的辛酸,以後我還會受到什麼不公平的待遇?而事實上是當下是當下,過去是過去,將來還需要兩個人共同的付出,悶着頭,一根筋的時候,總是不能使自己的心態平靜地放在當下。

“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此刻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當下,我們就無法贏取生活的樂趣。如何獲得當下的力量呢?我們必須學會當事情來的時候抓住,當事情走時放手。我們的身體是唯一時刻生活在當下的物體,能夠與自己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我們該做的不是看着遠在天邊的東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時還要懂得放棄,僅有懂得放棄的人才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實現當下的力量,還需要理解當下時刻,實事求是地對待當下,摒棄我們思維對當下時刻的逃避和抗拒,讓內心真正從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不受外在干擾,將注意力集中於感受、解決和做好當下的事情,體會充分把握自己的生命過程,享受真實、簡單帶給我們的歡樂。

這是一本能夠觸動心靈的書,一本能有所收穫的書。我已推薦給我的朋友們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舒服的姿勢,不急着去實踐,只期望能接納、吸收、消化、改變,不急不躁的慢慢享受當下的閲讀幸福。拋開過去和未來,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替別人做決定,活在當下生活就會充滿更多的陽光。

第15篇

日子過得太滋潤了,有哪個人會去關心靈脩?如果能在掙錢、購物、性、食物上找到足夠的麻痺或者稱作是快樂,費什麼力氣去靈脩。

可惜人人追求有不同。如若明白人生並不是簡單地活着和快樂,靠實現夢想就能完滿,總有一天我們會在這世界上跌入谷底。

很長一段時間,我抱着自己的痛苦之身憤恨不平地想:都是因為上帝説,我們想進入天國就必須放棄這個世界。好吧,現在我已經同這個世界完全割裂,可是天國在哪裏?

讀這本書的時候,並不覺得它比許多靈脩的書就棒很多。也許讀起來的感覺還沒有奧修的書那麼“爽口”。但是當我放下它的時候,我開始霍然地明白,什麼是“觀照”。以前讀克氏的書就怕他説出“觀照”這兩個字來。一旦我努力去觀照,就覺得滿腦子都是可怕的念頭在全世界飛來飛去。並且這些觀頭就像有魔力一樣,一定要努力證明出個清紅皂白來,好像不清理生活中密密麻麻,一秒接一秒的事件,就絕不願放過我。

原來我被我一直引以為傲的頭腦所吞噬。我的身體,我的能量,我的感情,一切的一切,都被“思想”牢牢地把握住。我最不願意放棄的,就是我的大腦。對於一個像我這樣長大的孩子來説,好像放棄了思想,我就沒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和價值了。

於是,痛苦開始在我身上甦醒。甚至不需要驚天動地的理由,只需要小小的一件事,一句話就夠了。

正如書中所説,只有你受夠了痛苦,才會明白,原來生命中最重要的,並不是追求到那些你曾經覺得必不可少的東西:包括生命本身。其實不管我們遇到怎樣的境遇,不管要在如何可怕的環境裏生存下去,包容自己每一個當下,才是活着的正確方式。

過去已經過去,未來未曾發生。對過去的痛和樂,對未來的盼和懼,其實一切都不過是發生於當下的念頭。

最初我的實修是讓自己放棄思考。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只要一念升起,我就提醒自己“回來,回來!”。然而壓力仍然在。不去想不等於它就不在你的.腦子裏。它們仍在潛意識裏盤旋着。

不想,讓念頭回來,仍是一種逃避當下之道。只不過比較隱蔽一些。因為痛苦和憂懼,本來也就是屬於當下的一種。如果我快樂和平靜時就接受當下,而痛苦時就不想,不是仍對當下作着二元劃分?

於是,不知何時起,我開始努力和痛苦之身和解。當然,努力並不是件好事。不過不努力卻沒可能有個開始。又在不知何時起,我突然覺得痛苦不再是件壞事。

“我們和解吧!”當我這樣説的時候,我開始接受它,允許它自由來去。

然而,最終我才明白,停止思考仍不算是一個偉大的進步。最偉大的進步在於,承認思考的作用,如同手、足、頭髮一般,對我們的生存有着極大的意義。人之所以為人,的確是因為人會思考,所以擁有比動物更強的生存能力。但是,思考並不是我們唯一的生存工具。

善於思考導致了許多人的不幸,因為思考成了生存的主人,而不是我們的靈魂。當我們能將思考作為一個工具,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去使用,我們才算是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活在當下,意味着把我們內在的智慧和直覺,同理性的思想良好的結合在一起。生命最終的目標是衝向永恆——也許這句話並不意味着一個不死之身……它究竟意味着什麼,正是每一個生命體需要活着去體驗的謎題。

第16篇

當下的力量作者是德國埃克哈特託利,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心靈導師的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可以擺脱痛苦並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

你可以利用一個簡單的標準來判斷自已是否活在當下,問自已: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當中有喜悦,自在和輕鬆嗎?

書中提到,我們人類受苦的根源是來自於我們大腦的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因而成為思維的奴隸,成為自已“強迫性思維”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講中曾經舉過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現在是半夜三點,你在温暖的被窩中,可是你氣得睡不着。引發你的怒氣的人早已安然入夢,那件事情其實也已經過去了。但是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一再地用它舊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來解釋那個人多對不起你,那件事會讓你多危險、多丟臉、多麻煩、多……想不完的!這就是病態的思維,制止不住的大腦思考,是讓我們受苦的主要原因。

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對現狀的抗拒,從思維的層面來説,這種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從情緒層面來説,它以負面情緒的形式顯現。之所以思維抗拒當下,是因為在沒有時間(過去和未來)的情況下,它無法發揮自已的`作用並對你進行控制,所以它視永恆的當下時刻為威脅。永遠對當下説“是的”,有什麼比對已經存在的東西進行內在的抗拒更徒勞,更瘋狂的嗎?向“是“臣服,對生活説”是的“,去看看生活是如何為你服務而不是與你為敵的。

所有的消極心態都是積累了心理時間以及對當下時刻的拒絕所引起的。你之所以痛苦,愧疚,悲傷,怨恨,是因為過於關注過去,之所以恐懼,煩腦,壓力,不安,緊張,焦慮,是因為過於關注未來,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沒按照你的意願來發生而感到痛苦,未來的不確定和不可控因素而感到恐懼。原來,時間是造成痛苦和問題的原因。時間是一種幻象,過去已經過去,不會再回來,但是有多少人還是活在過去之中不肯放下?未來還沒有來臨,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擁有的,只有當下。

我是誰?某某單位,某某經理,擁有地位和財富——以上都是一種身份認同而已罷了。

我們的大腦,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己--小我,來讓自已有“真實感”。正因小我的不真實,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尋求認同,追求物質世界的滿足來壯大聲勢。可惜我們越聽從小我,就越感到空虛和孤立。揮之不去的遠離感也油然而生,因為我們遠離,失落了真實的自已。

覺察:有意識地觀察“大腦在想什麼”,情緒是怎樣的,身體是怎樣的?只是觀察,不批判,不分析,只是看看會發生什麼

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呼吸時感受腹部輕微的擴張和收縮。

寂靜:是否有過在晴朗的夜晚凝視夜空,驚歎於它絕對寂靜?是否傾聽過寂靜樹林間的鳥兒歌唱?當你的思維是寂靜的,你才會關注到當下。

空間:房子的本質是什麼?傢俱,地板,圖畫等,但它們不是這個房間,而是空間(房間的範圍),離開了空間就不會有房子,所以説那裏沒有的東西比那裏有的東西更為重要。請去意識那些圍繞你的空間,別去思考它,感覺它就可以了。空間裏的物體好比“思維”,空間好比使你思維“物體”存在的意識,就象空間使得萬物存在一樣。如果你能將注意力從思維移開,就會意識到無思維的空間。發現思維只是空間的一小部分,感歎空間的廣闊和寂靜。

臣服:臣服並不意味着失敗,放棄,退縮等,而是一種順隨生命流動,而非逆流而上的智慧。是一種對事實的內心的接受,此刻我們談論的是你的生命,而不是談論你的生活條件或生活環境。接受現實,或只是允許現實的存在,不批判,不分析,全然經歷着。

用大腦去生活,限制自已也限制了別人,用心去生活,善待自已也善待了別人。當下從來都是寂靜的,用心感受!

我們喜歡心想事成,結果常常不隨心願,試問一下自已,你是否經常使用這樣的語句,”是的——但是——“如:我是很想成為百萬富翁,我努力着,但是我父母沒地位,老闆不給機會,運氣不好,有人跟我競爭等等。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不能成為百萬富翁的理由上,又怎能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現在就能做的事情上。又怎能心想事成!

當你在抱怨時,你就使自已變成了一個受害者。當你大聲説出自已的感受,你就是在行使你的力量。所以如果有必要或者有可能的話,你可以通過採取行動或大聲説出你的想法來改變這種情況;你要麼就離開這種情境,要麼就接納它,其他一切的行為都是瘋狂的。當你選擇離開或是改變它時,請先放下消極心態,這樣採取的行動才更為有效。

”某天,我會成功的“,你的目標是否佔據了你的大部分注意力而讓你把當下當成達到未來目的一種手段?它是否奪走了你所做的事情本應帶給你的快樂?你是否在等待開始新的生活?如果你有這種思維模式,不管你取得什麼成就,你的當下時刻永遠不夠好,你的未來似乎永遠會更好。這樣就會讓你永遠得不到滿足。這裏的”等待“,意味着你需要未來,而你不要現在。

如果你一直把當下視為達到本來目標的一種手段的話,你也會把你碰到或與你相關的人當成達到你目標的一個工具。那麼你們的關係,那個人,對你而言就是次要的或根本不重了的了。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從與這個人的關係中得到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也許是物質的收穫,權力感,或是其他形式的小我的滿足。

第17篇

?當下的力量》中告訴了人們如何對待過去、現在、未來。罈子裏有不少評論貼了,我也來寫寫這本書對我的影響。

讀書後個人體驗是時間感覺變慢,人變得沉穩,不再那麼焦燥。書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點是如何看待過去、現在、將來。過去是最容易讓人產生悔恨的地方,當你能瞭解最重要的是如果度過當下這一秒的時候,你就不會再為了後悔過去沒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費情感。未來則是容易產生焦慮、不安、害怕的地方,當知道當下這一秒最重要之後,我也不應再為未來的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不安,還是好好度過當下時刻吧。

只要能夠讓心靈處於平和、沉靜的狀態,完成一件緊急的工作,與看娛樂節目、發呆、做其他無意義的事情並無區別。當下這一秒要做什麼,不要跟隨理性、不要跟隨情緒,要跟隨你的心靈。如果今天必須提交一份重要、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投入的工作,即使想通過娛樂來逃避行動的話,心靈也會通過焦慮情緒告訴你,你並未正確度過當下。所以要跟隨心靈,剩下的就很簡單了,觀察到你真正需要的,對我而言通過情緒就能知道,我是否在做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以前也研究過gtd,最後的發現對我來説,問題不在於任務如何分類,而在於如何推動自己去做事情。問題的關鍵在於選擇什麼是值得在當下做的事情,而不是用緊急、重要四個象限來機械的決定要做之事。可以大段時間的浪費生命,如果這同樣能讓我的心靈處於平靜,什麼也不做,什麼成果也沒有也是一種積極的行為,這是以前從未想過的,所以《當下的力量》對我是更有幫助的一本書。

?六祖壇經》中有一個小故事,大意是一個和尚問一個得道高僧説如何開悟,高僧回答吃飯、唸經、睡覺。和尚説這些我也做啊,高僧則回覆:我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唸經的時候唸經,該睡覺的時候睡覺。用《當下的`力量》來解釋,就是高僧所作的在每一刻都是心靈中認為的最重要的事情,因而能夠心無旁繆的行動。而我則在工作的時候想着玩,玩的時候想着工作,為過去而悔恨,為未來而焦慮,經常處於不安的狀態。這些焦慮不安非但沒有任何用處,還消耗了大量身體能量。

當代人喜歡抱怨,抱怨好工作崗位都被佔了,沒錢的抱怨房價太高,抱怨沒有社會醫療保險不足,抱怨cpi漲的太厲害;有錢的抱怨社會腐敗,抱怨有了錢卻沒有安全感要移民;移民的抱怨在國外沒有歸屬感,不能融入主流社會。這些抱怨真的是想通話語來改變不平等不合理嗎?我看未必,絕大多數人只是一種情感宣泄。世界上真的有能不讓人不抱怨的地方嗎?我想確實有,就是在人的心靈深處。跟着心靈指引,過好當下這一秒,絕大多數的抱怨都會消失,變成新生產的東西,或是對路邊小草的欣賞。即使仍然有抱怨,這時的抱怨也是為了推動問題的解決,抱怨不參雜太多的情緒,人們能在抱怨之後平靜的投入下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當下的力量》非常好的一本書,但中文版的翻譯加入了譯者自己的想法,比如生造出來的“臨在”一詞,再比如“臣服”,感覺要下跪磕頭似的很不舒服,再比如某章的標題“思維逃避當下的策略”,讓人容易誤解為“想想怎麼逃避當下”。所以又買了英文版,果然發現原版中這些讓人彆扭的地方都表達的很清楚。

第18篇

在我們年幼的時候,儘管什麼都不懂,但卻擁有完整的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們的注意力每時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當下,所以當我們哭或笑時,表現的都是那麼的淋漓盡致。孩童時的我們就像一件完整且完美的藝術品,沒有瑕疵。

隨着我們的身心的日趨成熟,思維在我們認識並改造世界時顯示了它的力量,思它讓我們具備了適應社會的能力,讓我們獲得了各方面的提升。可我們卻忘了思維最本質的屬性——它只是一種工具,並不是我們的全部。工具是被我們所利用的,但是我們漸漸地被思維所奴役了,漸漸失去了意識的自由性,而這就是我們負面影響的來源。也許你會説不,你是否感覺到你的大腦在永不停息地運轉,即使在你刻意的想獲得內心的寧靜時,它仍在耗費你的能量。我們在做事時不再專注,會產生與此相關的諸多情緒,比如擔心、後悔、疑慮和嫉妒等,並不是説這些情緒沒有它的價值,它們其實是一種對現實的提醒,但我們大多數人無視這種價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這種情緒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中。這種情況下,思維無法體現它對於現實提醒的價值,反而產生了極大的負面作用,阻礙着我們進入當下,使我們陷入對過去的後悔與對未來的疑惑當中。這樣,我們的時間浪費在已經發生和還未發生的事情上,無法更好的專注於當下的現實之中。這種負面的能量充斥在我們的身體與內心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與心理疾病。

當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時,就已經失去了自己。當我們自以為成熟時,卻發現小時候能做到的事,現在做不到了,我們再也做不到單純的哭與笑。我們每每忽略或忽視自己的內心,變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遲鈍。我們失去了內心的寧靜與喜悦。我們的自己成就感,不再取決於自身的感受,而是取決於外在的環境,並且我們在這個外在的世界裏無止境地尋找自己認同,比如財產、工作、社會地位、名望等。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而我們失去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來尋找自己認同的話,我們註定會隨時陷入無邊的'恐懼與痛苦當中。

當我們日趨成熟時,我們潛意識地感覺到了自己的不完整,而我們又在從外界尋求自己認同中倍感疲憊。就在這時,當你突然碰到一段愛情時,你突然會感覺到你的整個世界變得完整了,因為你發現你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碎片,你發現因為“愛”,你和這個世界有了最親密的聯繫,你發現自己存在的意義。這種愛情的感覺短時間內真得讓你覺得有一種被拯救的意味,可是當有一天,它突然離開的時候,所有讓你感覺到幸福與快樂的事物與記憶,反而成了痛苦與傷心的佐證。對於有的人來説,它甚至會變成恨。當它變成恨的時候,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愛嗎?

只要我們被思維所奴役,我們的自己感就是源於外在。我們從那些與我們的自己感沒有任何關係的事情——社會角色、財產、外表、成功與失敗、信仰等尋找自己感。而當我們沉浸在愛情當中,彼此深深地需要與依賴,就像是藥物一樣讓對方上癮。當我們擁有這種藥物時,我們會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而當對方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嫉妒,企圖通過要脅、責備或指控來操縱一切,這源自於我們對失去的恐懼。如果對方真的離開了我們,這可能會導致我們最為強烈的敵意或最為深刻的痛苦和絕望。這時,愛又在哪裏?愛會在瞬間就轉向它的對立面嗎?當初的那些是愛,還是上了癮的控制和依賴呢?

正因為我們失去了自己,這種不完整感使我們在外在的世界當中無窮無盡地尋找而一次又一次地被傷害,並且無法意識到思維已將我們奴役,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己存在感的意識,恢復自己對身心的完全支配。這樣,當我們意識迴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裏,就會像孩子一樣透明、喜悦、寧靜。這時,我們擁有了最完整的自己。無論外在的世界如何無常,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而當我們需要思維為我們服務時,我們的意識就會指導我們的行動。思維在這裏恢復了它工具屬性的本質。這樣,當我們遇到一段愛情的時候,我們便會明白真愛沒有對立面,它只是一種存在的狀態,它是你真正擁有自己時,散發出來的平和、寧靜與喜悦。

我們便能理解真正的幸福其實就是內心的完整。每個人所選的路不同,但幸福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地。當我們學會隨時隨地感受到愛——內心的平和、寧靜與喜悦時,整個世界都將為之絢爛,而回歸到愛的世界裏,迴歸到我們最初的本真,則需要利用當下的力量。

第19篇

當人們活在當下,與內在的寂靜有所連結,便可超越複雜的心智與情緒,發覺潛藏於內心深處恆在的平靜,滿足與力量。——埃克哈特·託力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生命是由無數個片刻所組成的,當下僅是眾多片刻中的一個,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當下。當下,使我們無法逃離的現實。我們總處於當下,既然如此,為何不順其自然,與其友善相處呢?有多少人的一生是這樣度過的.:盼望着上大學,盼望着大學畢業好工作,接着又開始盼望着結婚生子,然後小孩去上學自己回去上班。之後盼望着退休,退休之後回憶自己的一生,到最後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忽然明白,自己一直忘了真正去活。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想的是未來,每天活在對過去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憂慮之中,卻忘了自己是活在當下的。“我們思索着過去,憂慮着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現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每一天,每一個真實,精彩的剎那,失去了生活本身的樂趣。

活在當下——放下對過去的糾結,放下對未來的迷茫,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當下,人生的意義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悦俯拾皆是。

活在當下——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順其自然,在順境中學會珍惜與感恩,在逆境中也學會欣然接受,過一個充實的人生。

活在當下——是一種清醒現實的生活態度。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可未知,只有當下有我們自己掌握。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只有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活在當下,才能用心去感受,去欣賞這沿途的風景,也才能心無雜念,拋開所有煩惱與不快,享受人生的樂趣。

?當下的力量2》是一本美妙,深邃的靈脩讀本。每一段雖然很短,但要用心用神去體悟。初次讀這本書,領悟到的東西還不是很多,但若經常讀,每天讀一小段,慢慢咀嚼,細細品味,並用內在覺知來吸納其中的精髓,定能淨化心靈,拂去疲憊,即使在喧囂的都市中也能感受到內心的寧靜、温馨與美好,達到內在的平靜與和諧。

第20篇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我讀完的感覺就是,這是一本要靜下心來,用心體會的書。他的每一句話都需要我們細細的品味,才能得到我們自己的體會,然後我們才會由這本書得到關於我們如何對待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些想法。

同時這本書,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許多語句都是比較晦澀,比較需要我們深入理解的,但是一旦我們理解這些有點深奧的語句,對於我們的內心都是深刻的震撼。

由於我們總是習慣於理性思考、喜歡用腦子,也沉溺於過去的經驗形成的小我的`自己認同,還有在現實社會的壓力下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所以活在當下不是那麼容易。“如果沒有東西可以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麼他們還有什麼可以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悦。喜悦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才能獲得的。”

最打動我的是第84頁的內容,上面提到,現在的人總是在等待,他們等待願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為那樣自己就會幸福了,實際上他們是在拒絕當下。

對啊,我們總是推遲了自己快樂的時間!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工作我一定是最最開心的人了,那時我一定會每天很滿足;我曾經想過,當我得到某個人的愛的時候,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那時我一定會很幸福;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現在有了什麼東西,我會多開心啊,我一定會是最知足的人,可是現在呢,因為我沒有得到那個工作、沒有得到那個人、沒有得到那個東西,所以我現在怎麼也快樂不起來,或者説我有什麼理由快樂呢,那麼多的願望都沒法實現。

後來,我得到了這個工作、得到了這個人、得到了這樣東西,可是我一點也沒有想象中的快樂和幸福,煩惱依然存在,我仍然不開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現在不快樂是因為我還沒有得到其它的東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東西,那麼我那時候才會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這個樣子拒絕當下的,生活在等待中,讀完這本書,我的體驗是:人變得沉穩,不再那麼焦躁了,不再因為後悔過去沒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費情感,也不再為不可預知的未來產生焦慮、不安、害怕。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活在當下的重要,讓我知道下一秒的重要。我理解的當下就是接受現在的自己。我知道做到這點很難,但是我會努力去做的。